德国地方政府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867.50 KB
- 文档页数:25
第1篇一、引言德国,全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
德国的首都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根据德国法律,德国的首都是柏林。
本文将从德国法律规定的首都、柏林的历史背景、柏林的法律地位以及柏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德国法律规定的首都1. 德国宪法德国宪法,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颁布,是德国的最高法律。
根据基本法第20条第2款,德国的首都是柏林。
2. 地方政府法德国地方政府法规定,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具有特殊的法律地位。
地方政府法第2条第1款规定:“联邦政府所在地为柏林。
”三、柏林的历史背景1. 柏林的形成柏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当时,柏林只是一个位于易北河畔的小渔村。
随着时间的推移,柏林逐渐发展成为一座重要的城市。
18世纪末,柏林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
19世纪末,柏林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
2. 柏林的历史变迁20世纪初,柏林成为德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给柏林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战后,柏林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成为冷战时期的象征。
1990年,德国统一,柏林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
四、柏林的法律地位1. 联邦首都根据德国基本法,柏林是德国的联邦首都。
这意味着柏林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2. 联邦州柏林同时也是德国的一个联邦州。
根据德国地方政府法,柏林具有与其他联邦州相同的法律地位。
3. 特殊地位柏林在德国的法律地位中具有特殊性。
一方面,柏林作为首都,拥有一些特殊的权力和职责;另一方面,柏林作为联邦州,也享有与其他联邦州相同的权利。
五、柏林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1. 国际政治中心柏林是德国乃至欧洲的政治中心。
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都在柏林举行,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
2. 文化交流中心柏林是德国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资源。
许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都在柏林举办,如柏林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等。
第6章政策3、有总统作为国家元首的经典功能之一,包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代表,在内部和外部(通过演讲,访问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并通过社区公众,社会和文化活动的公开露面在Audland和接待外宾4、缔结条约同外国的国家,德国的外交代表配对(顺序)和外国外交官的接收器(接收凭据)。
5、•“最重要的额外职责包括:•在选举Buneskanzlers建议;•任命,并在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撤职;•德国联邦议院解散;•执行(签名)颁布的法律;•任命和罢免联邦法官,联邦公务员,军官和士官UWS10、•“最重要的额外职责包括:•在选举Buneskanzlers建议;•任命,并在联邦总理和联邦部长撤职;•德国联邦议院解散;•执行(签名)颁布的法律;•任命和罢免联邦法官,联邦公务员,军官和士官UWS11、联邦议院选出的代表(第14届联邦议院中,有669成员)的总和。
一,联邦议会的职能是“宪法”中描述的几个地方以下摘要显示,德国联邦议院的主要职能:政府的形成(选择功能)选择的校长建设性不信任总理候选人表决(建设性的不信任案)二法律(立法功能)第三。
政府和行政控制(控制功能)等12、联邦议会是德国宪法Rogane Bundesrepublilk之一。
除了联邦总统,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宪法法院,联邦委员会作为一个“国家代表”,联邦联邦机构。
通过他的行为的立法和联邦管理的事项,国家有关欧洲联盟特别关注联邦委员会的工作是因此,在立法过程中的利益。
发生的前联邦理事会每一个联邦法律功率可以发生。
13、联邦政府控制(驾驶,操控)的Bundesrepulik德国的政治和政府事务。
总理和联邦部长组成。
它们共同构成的“内阁”(内阁)。
校长(联邦总理)在政府中拥有突出的位置。
他是,所以要发言(即所谓的)是在“船长船长”的政府。
,大多数联邦议院选举总理和因此有一个合法的(正统合法,),他有任何内阁成员分享。
他决定谁应该参加的政府,因为它独自一人,将有权组阁。
关于德国、瑞典、法国基层自治体制的考察报告近年来,基层自治已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基层自治体制,我们前往德国、瑞典、法国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
本文将对我们的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德国基层自治体制德国在基层自治方面已拥有数百年的历史和经验。
在德国,基层自治体国际通常被称为”Gemeinde“。
德国基层自治体制实行三级机构体系,分别是城市市长、区长和乡镇长。
城市市长是最高级别的机构,负责整个城市范围内的政府管理。
区长则负责各个小区的管理和政策实施。
而乡镇长则是基层自治的最末端,管辖的区域较小,但是数量众多。
德国基层自治体制非常完善和民主,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
在整个基层自治体系中,居民委员会就像一个桥梁一样起到了沟通城镇居民和政府的作用。
除此之外,德国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基层自治体制——砖墙 (Mauer)。
德国砖墙是意识形态上和人口上的边界,是一种基于习俗和传统的自治组织形式。
在德国的许多中小城镇里,砖墙仍然是基层自治体制的主要依托,为当地的政治与文化活动提供了支持和保护。
瑞典基层自治体制瑞典是一个非常重视基层自治的国家,基层自治的地位与权利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瑞典的基层自治体制实行了和德国相同的三级体系,分别是市、县和乡村。
行政机构和政策工作主要由当地民选政府来处理。
瑞典的基层自治体制非常民主和开放,民主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也非常频繁。
在瑞典的基层自治体制中,民主参与程序非常复杂。
一般来说,在决策前,当地政府会开展多次公民咨询会议,让平民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尊重和听取。
这样,瑞典的基层自治体制就增强了平民百姓参与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权利。
法国基层自治体制与德国和瑞典不同,法国的基层自治体制属于相对较新的体制,发展至今只有不过几十年时间。
法国地方政府的层级非常复杂,共有三级——大区、省和市镇,而二战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使得地方政府权力更加分散化。
在法国,基层自治有着重要而特殊的身份。
制度文明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
当今世界约有二十几个实行联邦制的国家,这些国家在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虽存在一些问题,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
作为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联邦制国家对其政府间关系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分工型模式分工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其特征是:联邦和各州分别通过自己的机构执行法律赋予的职权。
两者在各自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内平行存在,互不干涉,一旦出现问题,由各自对人民负责。
在美国人看来,由地方选举产生的官员去履行联邦政府的职责是很难的。
联邦一般只通过自己的机构去履行宪法所规定的职责,不会轻易委托各州或者其他地方政府去做。
而为了做到这一点,联邦各部门不得不在各地设立大量的分支机构来承担其具体工作。
当然,联邦和各州政府在履行职责时,权力之间也时有重合,存在相互合作。
总的来说,在同一地区并存着联邦与地区性政府两套行政机构,分别执行各自的法律与政策,两者权力的行使是分开的。
(一)联邦与州的权力划分联邦制是一种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双向分割的制度。
美国政府各层级之间不存在上下隶属关系。
在美国,各级政府之间的权限被划分得相当明确,宪法也规定了要保留各州的权力。
1.专有权力。
专有权力是指某一领域只能由联邦或州政府行使的权力。
凡是应由联邦政府行使的权力,州政府不得插手;凡是应由州政府行使的权力,联邦政府也不得干预。
当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发生权力上的纠纷时,联邦法院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予以裁决。
(1)联邦政府的权力。
一是明确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
联邦政府主要负责与各州相关的、整体意义上的事务。
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列举了联邦政府拥有的18项权力,主要包括:外交、国防、邮政、州际经济、全国性的财政金融事务等。
二是默示和固有的权力。
默示权力是从宪法明确授予联邦的权力中引申出来的权力。
在实际的政治权力运作过程中,联邦政府通过联邦最高法院的宪法解释和有关判决,逐渐拥有了一些为执行“列举权力”而必须附带的默示权力。
德国政体分析及其形成背景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
下面是本人分享的德国政体分析及其形成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政治体制分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为政权组织形式,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实行多党制。
沿革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军事占领和管制。
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暂不设立”中央政府,但“应尽速恢复地方自治”。
1947年1月~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先后合并,统称西部占领区。
1948年9月在美、英、法三国支持下,西占区各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着手起草宪法。
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5月23日,《基本法》公布生效,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同年8月,根据《基本法》举行联邦议院大选。
同年9月20日,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同年10月7日,苏占区也正式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美、英、法三国仍根据1949年4月颁布的“占领法规”以及所成立的“盟国高级专员公署”继续实行控制。
事实上,公署是居于联邦政府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当时,联邦政府不能设置国防部和外交部,也不能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5年美、英、法与联邦德国签订的《巴黎协定》生效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终于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属全部5个州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实现统一。
政权组织形式联邦德国采取“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
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国家元首根据魏玛共和国二元行政体制的教训,《基本法》设联邦总统为虚位元首。
总统由各政党提名,经联邦议院全体议员与同等人数的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联邦大会不经讨论选举产生;任期5年,连选可连任1次。
总统不是联邦政府的成员,不拥有实际行政权力。
德国部分联邦州重点城市介绍德国部分联邦州、重点城市介绍一、巴伐利亚州(Bayern)面积:70548平方公里首府:慕尼黑(München) 人口:1230万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东南部,其南部和东部与奥地利、捷克相邻。
该州是德国面积最大的州,分为7个专区,下设25市71县。
巴伐利亚州是德国具有千年历史和最古老传统的州,也是唯一一个在1945年纳粹德国崩溃后疆域按原样保留下来的州。
由于历史的原因,巴伐利亚对中央政府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目前该州作为现代化高科技中心,是欧洲最有活力的经济区之一,被称为是德国的“加利福尼亚”。
州首府慕尼黑被称为“德国第二首都”,是该州的文化、经济中心。
纽伦堡、菲尔特、埃尔兰根、安贝格地区是机械制造、电气和玩具工业的集中地,有著名的西门子、克维莱、根德等大公司。
奥格斯堡是机械制造和纺织工业的所在地。
累根斯堡拥有电气工业和著名的巴伐利亚宝马汽车厂。
英戈尔施塔特的汽车制造业也很有名,其生产的奥迪牌小汽车为中国百姓所熟知。
该州出产的啤酒世界闻名,酿造厂不下数百家。
同样出名的还有弗兰肯的葡萄酒。
巴伐利亚州的工业以加工工业为主,处于首位的是车辆和机器制造,如宝马(BMW)、曼(MAN)等,以及光学和精密仪器产品制造。
其次是化学工业,再就是食品工业,其中包括闻名于世的酿造业。
在慕尼黑有6个大酿酒厂,在整个巴伐利亚州有大约700个,这几乎占全世界酿酒厂的四分之一。
最后,还有印刷和出版业、以及服装行业,其中著名的位于慕尼黑的“德国第一时装高级技工学校”和“慕尼黑时装周”。
巴伐利亚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一直很先进,例如,1835年在巴伐利亚州的纽伦堡和菲尔特之间就有了铁路交通。
(新天鹅堡)列举巴伐利亚州的几组数据1)巴伐利亚州的经济情况:生产效率高——生产总值3710亿欧元(继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后第六位)高度购买力——人均生产总值大于三万欧元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21.4%(1991—2002)强大的竞争力——出口额950亿欧元(2001年)各类行业分布均衡——跨国大企业和生产型企业聚集一堂颇具吸引力——1,100余家国外高科技企业稳定、安全——失业率低(2002年约6%)具创新精神——德国专利申请人数,专利持有人数最多的地区2)巴伐利亚州的信息及通讯技术德国在欧洲信息通讯技术市场上占有最大的份额巴伐利亚州被公认为德国乃至欧洲的硅谷慕尼黑是欧洲第二大信息通讯技术产业群(该州纽伦堡位居第八)26万员工——企业总数1万8千;年营业额710亿欧元;至2004年市场可望增长115% 3)巴伐利亚州的电工及电子产业电工及电子属于巴伐利亚州最优秀的产业800余家电子行业的企业中——49% 电力技术;26% 传播及通讯技术;21%医疗、测量及控制技术;4% 数据处理器制造21万雇员(占德国所有雇员的25%)——营业额504亿欧元(2001年);出口率50% 4)巴伐利亚州的汽车工业宝马(BMW)、奥迪(AUDI)、曼(MAN)总部约120家汽车配件供应商(1—4级);1,000家从事汽车行业的公司 ?雇员(2002年)——17万5千五百(+0,1%)汽车工业;26万包括汽车配件供应商 ?2002年营业额——总数:619亿欧元(+12,2%) 国际:393亿欧元(+17,4%) 巴伐利亚州的重要城市1、纽伦堡Nürnberg纽伦堡地区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中法兰克盆地,包括艾尔朗根市、富特市、纽伦堡市、施瓦巴赫市等8个市和县。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的演变规律与借鉴价值作者:柯学民来源:《西部学刊》2021年第20期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优化地方政府层级结构、扩大地方政府权力以增强地方政府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势在必行。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完善,探索其历史变革,总结其演变规律,对我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借鉴价值:(一)减少地方政府层级;(二)处理好央地政府间关系;(三)理顺不同区域政府间关系。
关键词:政府层级;地方分权;政府间关系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0-0031-03多年以来,西方很多国家都在对地方政府层级体制进行改革,其在改革中所体现出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为我国所借鉴,有利于我国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
一、西方国家地方政府层级体制的历史变革在西方,无论是单一制国家,还是联邦制国家,地方政府层级一般都是二级或三级,且地方政府层级会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
(一)英国英国的地方政府层级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至11世纪中叶的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当时郡是最大、最重要的地方自治单位,郡下设邑,邑下分为镇或集。
1888年和1894年英国议会先后出台了两部重要法案——《地方政府法》和《城区和教区议会法》,根据这两部法案,英国确立了二级制与三级制并存的地方政府层级体制,奠定了英国近代行政区划制度的基础。
二战以后,随着1970年保守党的上台,保守党政府通过了新的《地方政府法》,并对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较大修改,确立了行政区划三级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國在苏格兰地区设立了32个单一制议会,为单一层级的行政区;在威尔士,也设立了22个单一的地方政府机构,也是单一层级的行政区;而英格兰,则被划分成二级制与一级制并存的行政区划。
(二)法国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被划分为各个行省。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式的地方管理体制,对全国行政区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建立起省—专区—县—市四级制,使得法国从中央集权变成地方分权的国家。
2008年第4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2008第35卷JournaloftheCentral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Vol.35(总第179期)(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GeneralNo.179公共管理变化过程分析:德国地方政府财政改革案例研究张红梅(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摘 要〕 在德国,财政压力和缺乏效率一直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许多改革进程,这些地方政府面临着财政支持力度的日益减弱和财政开支不断增加的矛盾。
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德国地方政府开始通过实施财政积累和基本支出预算来改变原有的财政体制,运用基本的资源观点和效率原则对德国地方政府财政改革过程进行探讨,并用这些观点和原理来分析地方政府新的财政标准的执行过程,研究的结果表明:个人偏好会导致地方政府在执行新的财政标准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德国;公共管理;地方政府;财政改革〔中图分类号〕C93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575(2008)0420138207〔收稿日期〕2008202221〔作者简介〕张红梅(),女,重庆市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现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做访问学者和博士后。
一、德国公共管理改革的背景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行地方政府改革,与其他国家开始进行公共管理改革的时间相比,德国至少推迟了十多年。
由于财政压力和政府部门不断增加的财政开支,地方政府管理出现的问题日渐突出,一系列新的转型模式(NeuesSteuerungsmodel )作为改革措施也就应运而生。
这一改革被认为是“德国新公共管理的变革”(Jann1997,Wollmann2000,Reichard2003)。
虽然德国地方公共管理转型模式是作为一个整体设计的,但是在不同的地方政府实施着不同的改革模式。
德语国家概况Landeskunde der deutschsprachigen Länder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Staat: Demokratischer parlamentarischer Bundesstaat seit 1949议会制民主联邦国家•Hauptstadt: Berlin, 3.4 Millionen Einwohner•Staatsflagge国旗: Drei horizontale Streifen in Schwarz, Rot, Gold 三色横条纹•Staatswappen国徽: Stilisierter Adler线条简化的鹰•Hymne圣歌,颂歌: Dritte Strophe第三段von 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 .Das Lied der Deutschen zur Melodie von Joseph Haydns Kaiserhymne •国歌:“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由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谱写。
•Nationalfeiertag: 3. Oktober,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Parlament议会: Deutscher Bundestag 德国联邦议会(16. Legislaturperiode国民议会任期: 613 Abgeordnete议员)Zeitzone时区: MEZ/MESZ (Mitteleuropäische Zeit)中欧时间。
GMT+1。
柏林时间。
=MET,CETWährung: Deutschland gehört属于zur Eurozone, 1 Euro = 100 CentTelefonvorwah电话区号: +49Internet-TLD (Top Level Domain)顶级域名: .de (eine der zehn häufigsten 最频繁的Top-Level-Domains)Amtssprache官方语言: Deutsch. Für 100 Millionen Menschen ist DeutschMuttersprache. Deutsch ist die meistgesprochene Muttersprache in derEuropäischen UnionLage地点: MitteleuropaGröße: 357021 qkm quadratkilometerGrenzen边界: 3757 kmKüste海岸线: 2389 km•Nachbarstaaten邻国: Deutschland liegt im Herzen Europas und ist von neun Nachbarstaaten umgeben: Frankreich, Schweiz, Österreich, Tschechien, Polen, Dänemark, Niederlande, Belgien, Luxemburg•Höchster Berg: Zugspitze 2963 m•Längste Flüsse: Rhein 865 km, Elbe 700 km, Donau 647 km (innerhalb Deutschlands) •Größte Städte: Berlin 3,4 Millionen Einwohner, Hamburg (1,8 Mio.), München (1,3 Mio.), Köln (1,0 Mio.), Frankfurt am Main (662000)Landschaften地形:V on der Nord- und Ostsee bis zu den Alpen im Süden gliedert sich Deutschland geografisch 地理学in das Norddeutsche Tiefland北德低地(平原), die Mittelgebirgsschwelle丘陵, das Südwestdeutsche Mittelgebirgsstufenland西南中等山脉梯形地带, das Süddeutsche Alpenvorland 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und die Bayerischen Alpen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Klima: 气候Gemäßigte ozeanisch/kontinentale Klimazone 温带海洋性/大陆气候区mit häufigem Wetterwechsel多变的天气und vorwiegend westlicher Windrichtung 盛行西风Bevölkerung 居民,人口Einwohner: Deutschland ist mit 82,3 Millionen Einwohnern (davon 42,0 Mio. Frauen) das bevölkerungsreichste Land der EU. Etwa 7,3 Millionen Ausländer leben in Deutschland (8,8 Prozent der Gesamtbevölkerung总体), darunter 1,7 Millionen TürkenBevölkerungsdichte人口密度:Mit 231 Einwohnern pro Quadratkilometer gehört Deutschland zu den am dichtesten besiedelten Ländern Europas 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Geburten出生:Durchschnittlich 1,3 Kinder pro Frau Bevölkerungswachstum -0,1%Altersstruktur年龄结构:14% unter 15 Jahre, 20% über 65 JahreLebenserwartung期望寿命:Mit einer durchschnittlichen平均的Lebenserwartung von 77 Jahren für Männer und 82 Jahren für Frauen (2006 Geborene) liegt Deutschland über dem OECD-Durchschnitt超过经合组织平均水平Verstädterungsgrad城市化水平:88% der Bevölkerung lebt in Städten und Ballungszentren人口密集区. In Deutschland gibt es 82 Großstädte mit über 100000 EinwohnernReligionen宗教:Knapp 53 Millionen Menschen bekennen sich zum christlichen Glauben信奉基督教(26 Mio. Katholiken天主教, 26 Mio. Protestanten新教, 900000 Orthodoxe Christen东正教), 3,3 Mio. sind Muslime穆斯林, 230000 Buddhisten佛教徒, 100000 Juden犹太教徒, 90000 Hindus印度教徒. Das Grundgesetz garantiert Gedanken-, Gewissens- und Bekenntnisfreiheit基本法(德国宪法)保障信仰自由,凭良心行动的自由和信仰自由. Es gibt keine Staatskirche 德国没有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