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治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5
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政治制度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间内,德国和意大利两个国家出现了独特而复杂的政治制度。
德国采用了神圣罗马帝国制度,而意大利则形成了城邦制度。
本文将分别探讨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制度,并进行比较。
德国的政治制度在中世纪时期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
该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公元843年的《维尔分约》。
根据这个约定,神圣罗马帝国是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州组成的。
这些州拥有自己的统治者,被称为“选帝侯”或“公爵”。
通过选举,这些统治者中的一位将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
国王拥有限制性的权力,需要与其他统治者共同管理帝国事务。
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的核心是选举。
选举的过程相当复杂,需要各个州的统治者参与。
选帝侯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势力影响,投票选出国王。
然而,这一过程经常受到各种权力斗争和利益争夺的干扰,导致选举的结果不稳定,政治局势颇为混乱。
该制度中还存在着宗教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使得政治管理更加复杂。
与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制度相比,意大利在中世纪时期形成了城邦制度。
意大利半岛上的各个城市国家独立于中央集权的统治。
在这个制度下,城邦享有自治权,拥有自己的立法机构和统治者。
这些城邦根据地理、文化和经济因素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特点。
意大利的城邦制度是相对分散且多样化的。
城邦的政治体系包括共和制和君主制两种形式。
共和制城邦由市民组成的自由政府管理,市民享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参与权。
而君主制城邦则由君主或贵族家族统治,市民的政治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制,城邦中的政治生活活跃且有着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中世纪的德国和意大利政治制度的不同源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差异。
德国的神圣罗马帝国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追求,但其选举制度的复杂性和权力斗争的频繁发生给整个制度带来了不稳定性。
相比之下,意大利的城邦制度强调地方自治和政治多样性,城邦在很大程度上享有自主权。
总之,中世纪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路径。
德国的政体:议会制民主共和制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则是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由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结果。
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总统)的地位是象征性的,只是虚位,没有实权,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政府由议会产生,取得议会选举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阁上台,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时政府就要辞职或是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政府官员和议会可以相互兼任。
其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为资产阶级服务。
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即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
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并反映这一性质,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
一现代政体的历史形成1918年,德国的十一月革命推翻了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1919年成立了德意志共和国,颁布了《魏玛宪法》,旨在建立以国会为中心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意志共和国宣告结束,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三帝国”.1949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90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分裂了45年后实现了统一。
二国家元首⏹ 1.总统的产生、弹劾和罢免产生:由联邦议院议员和同等数量的州议员组成的联邦大会选举产生弹劾:违反了基本法和其他联邦法律⏹ 2.总统的职权、地位和作用对联邦议院的权力、对联邦政府的权力、对联邦立法的参与权、外交权、授勋和赦免权三议会⏹ 1.联邦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议席:496选举原则:多数代表制+比例代表制(1)机构设置:议员、议长、主席团、元老委员会、常设委员会(2)职能:审议法案和立法对内阁组成和撤换持有限权力监督权对总统和高级法院法官的选举权⏹ 2. 联邦参议院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1)组成:各州政府委派代表组成(2)机构设置:议长、主席团、顾问委员会、秘书处、常设委员会(3)职能与作用:立法的创制和审议协调邦与州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参与联邦行政事务⏹ 3. 联邦议会的立法程序(1)提出议案与参议院“第一次”通过(2) “三读”与联邦议“第二次通过”三读:常设委员会审议全体大会展开辩论,提出修改意见动议在联邦议会通过(3)参议院批准与”第三次通过”(4)签署公布四中央政府⏹ 1.政府的产生和更迭任期:4年⏹ 2. 政府的组织机构内阁委员会、部际协调委员会和国务秘书委员会、非正式决策中心、政府各部、内阁会议⏹ 3.总理的职责与职权任命联邦各部部长、政府高级官员、军官和驻外使节负责制定和执行联邦总的政策方针主持内阁会议立法创议权三军统帅向总统汇报工作辞职总理的看守义务⏹ 4.政府的职能和职权五、州和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1.州政府16个联邦州,各州政府体制和联邦政府基本一致,除巴伐利亚,所有的州实行一院制议会。
德国政治制度联邦德国政治制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
二战后分为西德与东德;1990年,东德并入西德。
一、德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1)德意志联邦时期的政治制度843年凡尔登条约,形成了独立国家;11世纪末开始使用德意志这个名称。
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德国的分裂割据更加严重;1815年组成松散的联合体;1849年《法兰克福宪法》宣称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的联邦制的政治制度,但未实现。
(2)德意志第二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俾斯麦通过1864年丹麦战争,1866年普奥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史称“第二帝国”。
1871年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实际上是一个军事专制的国家。
(3)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919--1933年间的德国。
191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法》,第一任总统艾伯特。
明确主权在民的原则,开创了德国共和政体的历史。
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宪法,理论上确立了议会民主制政体。
(4)第三帝国的独裁统治又称纳粹德国。
指1933--1945年间的德国。
意识形态是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变体)。
希特勒解散国会,实行独裁统治,并取缔了纳粹党外的所有政党。
(5)《基本法》的制定及其特点1945年,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第三帝国告终。
1948年,美英法三国将占领区合并为西占区,并于1949年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简称《基本法》),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
苏联也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1990年两德统一,《基本法》经过修改后,于1994年生效。
特点:突出了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护;明确禁止对外侵略和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为防止党国合一、法西斯一党独裁的再度出现,就政党的法律地位作出规定;设立联邦宪法法院,保证宪法实施;限制本国国家主权,将国家部分权力移给有关国际组织,并承认国际法的效力优于国内法;修正传统的议会内阁制,限制议会倒阁的权力,实行“建设性不信任案”制度。
德国的国家制度
德国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其国家制度的建构源于九世纪以来的重大变革。
自1870年以来,德国以联邦主义为指导,形成了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联邦国家。
主权来自于宪法,宪法由联邦国会和联邦议会两个议会组成。
宪法授予联邦议会独立代表16个州联邦,以及联邦国会授予两个联邦议会特殊权利,决定联邦关税和其他联邦法律。
联邦行政机构也有赖于联邦国会,联邦行政法由联邦国会订立。
此外,联邦国会还要求各联邦积极促进联邦法的实施和执行。
每个州各自管治,进行内部行政,但总体上联邦法优先于州法。
德国各联邦为其公民提供对本州法律的司法保护,当本州法律出现问题时,公民可诉诸联邦法。
另外,德国联邦政府还负责开发公民的参与意识,促进政治参与,以及维护公民的知识和权利。
总之,德国的国家制度是一个以联邦主义为指导的国家制度,在联邦和州的政治、行政和司法体系及其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各联邦为其公民提供完善的司法保护、促进政治参与,以及维护公民知识和权利。
德国是什么制度德国是联邦制和议会制民主制度的国家。
以下是关于德国制度的详细解释:德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度,政府权力分为三个独立的机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
德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但在实际上的政治决策中没有太大的权力,主要担任象征性的角色。
真正的政权掌握在总理和议会手中。
德国的立法机构是由联邦议会组成的,联邦议会由代表全国各地选区的直接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
议会选举是按照比例代表制进行的,选民可以在选票上选择政党而不是个别候选人。
根据每个政党所获得的选票比例,议会席位将按照相同的比例进行分配。
联邦议会在国家政治决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议员们讨论并通过法律和政策。
德国的行政机构是由总理和内阁组成的。
总理是政府的领导人,他被任命为政党或政党联盟中最大的党派的领袖。
总理在议会选举后由总统任命。
总理领导内阁成员,内阁成员被任命为各个政府部门负责人,他们负责制定和执行政府政策。
总理和内阁成员必须定期接受议会的问责和审查。
德国的司法机构是独立于政府的,它主要负责解释和适用法律。
最高法院是联邦宪法法院,它负责解决宪法问题,并确保政府的行为合法。
除了联邦宪法法院,德国还有其他的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负责处理刑事和民事案件。
德国采用联邦制,政权被分散到16个州(联邦州)中。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州议会和州政府,它们负责处理区域内的事务。
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权力划分和合作,以确保政府活动的协调和平衡。
德国的制度还注重社会民主主义的价值。
社会民主主义强调个体的社会权利和社会公正,在政府政策中促进福利和社会保障。
德国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制度为公民提供医疗保健、教育、退休金等社会福利。
总的来说,德国是一个民主法治的国家,政府权力被分散和制衡,在政治、行政和司法方面都有相应的机构来维护权力的平衡和公正。
这种制度保障了公民的参与和权益,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德国政党和政党制度前言:政党制度通常指有关政体的制度,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广义指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结构形式、国家的管理形式以及政党、选举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制度。
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关键词:德国政治制度议会共和制正文:一、政治制度的基础德国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于1949年5月生效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
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
联邦总理为政府首脑。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根本大法《基本法》的制定,奠定了西德以及后来统一的联邦德国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是一部治国大法。
《基本法》第20条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五项基本原则: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治国家和福利国家。
二、德国的政党制度1、联邦德国政党的法律地位《基本法》认识到,在议会民主制之中,要形成国家的政治意志,政党是国家与人民之间不可或缺的“居间者”,公开承认政党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一次使政党宪法化、合法化。
1967年7月,联邦德国第一部试图解决政党政治的问题的法律——《政党法》终于在联邦议员获得通过。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政党法,目的是贯彻《基本法》第21条对政党规范的精神,对政党的法律地位、组织结构、政党使命以及党员的义务作了规定,是所有政党的行为准则。
2、联邦德国的主要政党联邦议院中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或CDU、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或CSU、德国社会民主党简称社民党或SPD、自由民主党简称自由党或FDP、绿党-联盟90简称绿党、右翼党简称LNK。
联邦议院外的政党:德国民族民主党(NPD)、共和党(REP)、德国人民联盟(DVU)3、德国的多党制德国实行的是多党制,由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一个或多个政党单独或者联合执政,而1949年至1998年,德国历届政府均为联合政府。
绿党和民社党的崛起使联邦议员出现五党并存的局面,尽管联盟党和社民党两大党的地位没有改变,大三他们与第三党结盟的选择范围由此扩大了。
德国政治制度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为政权组织形式,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实行多党制。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军事占领和管制。
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暂不设立”中央政府,但“应尽速恢复地方自治”。
1947年1月~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先后合并,统称西部占领区。
1948年9月在美、英、法三国支持下,西占区各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着手起草宪法。
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5月23日,《基本法》公布生效,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同年8月,根据《基本法》举行联邦议院大选。
同年9月20日,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同年10月7日,苏占区也正式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美、英、法三国仍根据1949年4月颁布的“占领法规”以及所成立的“盟国高级专员公署”继续实行控制。
事实上,公署是居于联邦政府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当时,联邦政府不能设置国防部和外交部,也不能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5年美、英、法与联邦德国签订的《巴黎协定》生效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终于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
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属全部5个州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实现统一。
联邦德国采取“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
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根据魏玛共和国二元行政体制的教训,《基本法》设联邦总统为虚位元首。
总统由各政党提名,经联邦议院全体议员与同等人数的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联邦大会不经讨论选举产生;任期5年,连选可连任1次。
总统不是联邦政府的成员,不拥有实际行政权力。
其职责主要是:签署并公布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通过的由联邦总理和有关部长副署的法律、法令;根据联邦议院的决定任免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理的提名任免联邦各部部长;主持国家礼仪性活动等。
联邦德国的最高立法机关。
德国现在的政体演变趋势
德国的政体演变正在经历以下趋势:
1. 再次强调民主:自20世纪初以来,德国一直在努力重建其民主制度。
自二战以来,德国一直在经历多年的重建和重塑,以确保其成为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
2. 加强联邦制度:自1990年东西德统一以来,德国联邦制度加强,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得到了更多的保障和扩大。
3. 重视欧盟关系:随着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德国越来越意识到其作为欧盟最重要经济体和强国的角色和责任。
德国政府将欧盟关系的重要性放在首位。
4. 对外开放:德国国内对外开放程度逐渐提高,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德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5. 多元化:随着德国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政治舞台也越来越多元化,不同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综上所述,德国政体演变的趋势是朝着更加民主、联邦、国际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法国的政治体制和德国的政治体制法国和德国作为欧洲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其政治体制对于两国的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法国和德国都属于民主国家,但其政治体制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会就法国的政治体制和德国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法国政治体制是半总统制,也被称为议会制共和制,政府的权力相对较大,由总统和内阁组成。
法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负责领导国家和决策重要事务。
总统由公民普选产生,任期为五年,可以连任一次。
与之相对应的是,内阁由总理领导,由总统任命,负责实施国家政策和具体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法国国民代表议会是法国的立法组织,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
国民议会由公民选举产生,负责批准法律和监督政府工作。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代表地方和地区利益,参与法律制定和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
法国政治体制的优点之一是有效的权力分立。
在这种体制下,总统和内阁两个权力机构可以互相制约和平衡,避免了权力的过度集中和滥用。
此外,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存在也实现了立法和行政的相互监督,确保了政府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法国政治体制还为民众提供了广泛的参与机会,公民普选总统和国民议会代表,可以通过选举和公民投票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态度。
然而,法国政治体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总统的权力相对较大,可能导致个人意志在决策过程中的过度干预。
其次,由于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的组成方式和选举制度的限制,可能导致代表的多数并不真正代表全体公民的意愿和利益。
最后,政党之间的利益纷争和权力斗争可能导致政治决策的滞后和效率下降。
与法国相比,德国的政治体制是议会制的联邦共和制。
德国总理作为政府首脑,负责领导国家和执行重要事务。
总理由议会选举产生,由总统任命,总理领导的政府由各党派组成,代表不同的政治力量。
德国联邦议会是德国的立法组织,由公民选举产生,负责制定法律和监督政府的工作。
德国政治体制还包括联邦参议院,由各联邦州政府代表组成,参与立法和监督国家政府的权力行使。
德国的政治和经济(一)德国政治体制1、立法双重立法体制:除了德国联邦议院,由州政府代表组成的联邦参议院也参与到立法中以维护国家利益2、国家构成: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各自有宪法、议会和政府。
最高权力在于国家。
各州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到国家的立法中去。
3、选举权:18岁以上拥有普遍、平等和不记名的选举权(地方选举是从16岁开始)。
联邦议院每四年选举一次4、联邦总理:从2005年开始是安吉拉默克尔(CDU)5、政党体制:多党制。
政党有特别的符合宪法的职权、国家经济支持,只能通过联邦宪法法院废除。
6、联邦议院代表党派:社会民主党(SPD) 、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基督教社会联盟(CSU)、90同盟、绿党、自由民主党(FDP)、左党。
(二)德国国家体制【基本法】联邦德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系临时宪法。
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后,在全德生效并沿用至今。
基本法规定了联邦德国国家制度的五项原则:联邦制、共和制、民主制、法治制、社会福利制。
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联邦制国家和社会国家。
【政体】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即为联邦德国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联邦议院的任务是立法、选举联邦总理以及监督政府。
【联邦参议院】在联邦参议院中,席位数量是根据各州人数的多寡来计算的,每州在联邦参议院中的席位3—6个不等,人口较多的州有6个席位。
| 在联邦参议院中采取的是所有联邦州参与的席位分配方式,而联邦议院中的反对党往往是一些州的执政党。
因此,在联邦参议院中,反对党的席位有时会超过执政党,成为执政党的监督机构。
联邦参议院议员是由16个州的州政府委派和指定的。
他们都是州政府的人员,分别代表各州的利益,并按照州政府的指示办事。
【选举】德国采用双重选举制度,选民必须投两次票。
第一轮由选民直接选出选区内的一名议员,第二轮各政党在联邦各州提出本党议员候选人名单,选民不是投票给候选人,而是投给候选人所属的某一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