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CC关键件控制程序文件.doc

CCC关键件控制程序文件.doc

CCC关键件控制程序文件.doc
CCC关键件控制程序文件.doc

1. 目的

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与型式

试验报告确认的一致,并满足强制性认证所规定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获得CCC强制性认证的产品所涉及到的关键件。

3. 职责与责任

3.1工程部负责建立和管理关键件清单,负责关键件的定期确认检验;

3.2 物料部负责建立和维护关键件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并负责供应商的联络;

3.3质量部负责关键件的接收检验;

3.4 仓储部负责关键件的出入库管理;

4. 参考文件

4.1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音视频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强制性认证工厂检查要求

4.2与《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音视频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强制性认证工厂检查要求》相关的公开要求

5. 工作程序

5.1 关键件清单的建立

5.1.1在产品获得CCC认证证书后,工程质量部的产品认证工程师要依据型式试验报告中的建立《关键件清单》,《关键件清单》要经过系统工程师审核和工程主管批准后,才能发布。

5.1.2 《关键件清单》必须保持和型式试验报告中的安全和电磁兼容关键件清单完全一致;

5.1.3 《关键件清单》的变更前提是关键件变更已得到认证机构的批准。

5.2 关键件的采购控制

5.2.1 物料部要在采购文件中明确关键件的技术要求,其依据是《关键件清单》;

5.2.2 物料部负责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必须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

5.2.3 仓储部负责关键件的保管和收发,使用SAP库存管理系统管理关键件的出入库,

并保存出入库单和台账。

5.3 关键件接收检验

5.3.1质量部之IQC检验员要依据《来料检验基准》,对接收的关键件进行检验;

5.3.2 IQC检验员要依据《关键件清单》和型式试验报告核对来料的料号或型号、规格、制造商、生产厂等信息,要保证来料与型式试验报告一致;

5.3.3如果接收的关键件已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IQC检验员要到CQC网站上查询其证书是否有效;

5.3.4 如果检验发现接收的关键件的认证证书无效或与《关键件清单》不符,则判定该来料检验不合格,IQC检验员要立刻通知认证联络员、质量负责人、物料部及其他相关部门。

5.3.5 每次关键件接收的一致性检查结果要记录在《来料接收通知单》中。

5.4 关键件的定期确认检验

5.4.1 工程部认证联络人主导关键件的定期确认检验工作,制定定期确认检查计划。

5.4.2 定期确认检验的频次和周期、依据标准条款、检测项目和检验方法按附件A 《安富利PC及服务器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作业规范》中的具体规定执行。

5.4.3 定期确认检验可以由本公司实施,也可以要求供应商按附件A《 PC及服务器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作业规范》实施,然后提交报告。如果供应

商无法提供检验报告,同时本公司不具备实验条件,则由工程部委托外部机构实施,

并出具报告。

5.4.4 工程部认证联络员负责把试验结果更新到《 CCC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记录表》中,认证联络员和质量负责人每季度初要检查定期确认检验的实施进度。

6. 相关文件

6.1 来料检验基准

6.2 附件A 《PC及服务器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作业规范》

7. 相关记录

7.1 关键件清单

7.2 来料接收通知单

7.3 CCC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记录表

一寸光阴不可轻

附件A 《 PC及服务器产品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定期确认检验作业规范》

专业整理分享 4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涉及的程序文件与记录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涉及的21个程序: 1.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2.文件控制程序 3.记录控制程序 4.设计控制程序 5.采购控制程序 6.计算机软件确认程序 7.灭菌过程确认程序 8.产品标识控制程序 9.可追溯性程序文件 10.产品防护程序文件 11.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12.产品放行程序文件 13.顾客反馈程序文件 1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文件 15.返工控制文件 16.不良事件监测程序文件 17.数据分析程序文件 18.纠正措施程序文件 19.预防措施程序文件 20.信息告知程序文件 2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医疗器械需要确认的过程 ●灭菌过程 ●洁净室环境控制 ●无菌加工过程 ●计算机软件控制程序●灭菌包装封口过程 ●制水过程 ●冷冻干燥过程 ●设计开发 ●热处理过程 ●电镀过程 ●产品清洁 ●线路板焊接 ●塑料注塑成型 41项记录 1.管理评审记录 2.人员考核评价记录 3.培训记录 4.清洁、清洗、消毒记录 5.接触气体评价验证记录

6.生产设备验证记录 7.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记录 8.计量器具校准记录 9.工艺用水管道清洗消毒记录 10.设计开发输入 11.设计开发输出 12.设计开发评审 13.设计开发验证 14.设计开发确认 15.设计开发更改 16.风险管理记录 17.采购记录 18.供方评价记录 19.初包装检验记录 20.采购检验或验证记录 21.环境监测记录 22.特殊过程确认记录 23.计算机软件确认记录 24.批生产记录 25.清场记录 26.灭菌过程确认记录 27.检验记录 28.留样记录 29.工艺用水监测记录 30.洁净区监测记录 31.微粒污染监测记录 32.销售记录 33.售后记录 34.安装和验证记录 35.不合格品返工记录 36.顾客投诉记录 37.不良品监测记录 38.数量分析记录 39.信息告知记录 40.内审记录 41.管理评审记录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文件

XXXX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修订履历 变化状态:新建,增加,修改,删除

目录 1目的 (4) 2适用范围 (4) 3职责 (4) 4术语和定义 (4) 4.1文件编写 (5) 4.2文件审批 (5) 4.3文件发放 (5) 4.4文件检查 (5) 4.5文件更改 (5) 4.6文件作废 (6) 5内容 (6) 5.1文件编码 (6) 5.2文件版本 (7) 5.3文件格式 (7) 6附则 (7) 7附录 (8) 附录1 ISMS文件清单 (8) 附录2文件更改记录 (11) 附录3文件签阅表 (13)

XXXX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审批、发放、检查、更改、废除等过程实施控制,保持体系运行各环节相关文件的有效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XXXX的文件的编写、审批、颁发、版本升级以及失效文件的回收、留用和报废处理过程。 3职责 1、所有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由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控制。 2、程序文件和记录文件由使用部门进行调用。 3、各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体系运行相关文件。 4术语和定义 1、单位内部文件:由单位内部(包括单位级、各部门和各项目组)编写、审批、颁发、版本更新和做失效处理的文件。 2、外来文件:来自于单位外部的文件,包括: 国家或行业的法令、法规; 从客户处正式收到的需求文件、设计书、开发规范和行业标准等; 设计所需的手册、技术资料或由合作伙伴提供的与单位业务相关的文件等。 3、受控文件:按照已批准的颁发范围颁发的文件。这些文件需要按照文件的编写、审批、标识、颁发、版本更新等过程管理规定进行控制和管理。 4、参考文件:为了研修、市场或者商务合作的需要,发放给颁发范围以外的人的文件。在版本更新时,通常不会通知这些文件的使用者。 5、失效文件:文件版本更新后不再使用的旧版文件。 6、废止文件:由于单位规章、规定的变更和调整而被废弃不用的文件。 7、基线化:基线是文档的一个稳定版本。它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之后执行管理体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来料、过程和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检验与验证,及时发现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入库、发生及流出。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过程及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员工负责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 3.2品质部负责对来料、过程及成品进行检验。 3.3技术部负责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CCD光电转换主板、电源及电源线、电荷耦合器件以及外壳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4.定义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和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 的元器件和材料。有时可能不仅限于认证实施规则中的 “关键零部件清单”。 5.工作程序 5.1 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应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并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 5.1.1 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应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5.1.2 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的实施记录。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可包括: a)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确保进货时证书的有效性。 b)每批进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或工厂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 c)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5.1.3 供应商或客户交货时,仓管员按送货单或订购单查验物料是否为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并查验物料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初收无误后,把原物料整

电子文件控制程序

电子文件控制程序 1.0目的 为使公司的电脑软件以及电子文件的管理规范化,保障文件使用完整性。 2.0范围 在本公司和产品及服务的电子形式存在的软件、资料与电子记录的资料。 3.0管理权责 管理部电脑工程师负责定时对各作业部门的邮件和流动的电子技术资料进行归档到公司网盘中,并及时维护网络和网盘的有效性,各电子文件流向的关注;文控中心负责受控发行文件电子档和法律法规电子档的归档和保管。 4.0定义 4.1电子资料:指电脑程序运行所产生的资料,如:图纸、数模、技术文件等,无论是否以报表列印或复制等作业的结果。 4.2电子记录:指用户将文件内容通过电脑作业方式,将其存储在电脑媒体,并且可供查询,列印处理的电子资料。 4.3电脑用户:以下简釈[用户],为透过公司系统网或使用其它应用软件执行相关作业人员、使用者 4.4一般公用型的应用软件(软件):指一般的文字处理软件(例如:Ofce中的Word、Excel等),不限制使用权限,由网络管理员安装或授权安装使用。

4.5专用软件:指本公司所辖范围内使用的企业集成管理系统,本项目由管理部依其职责限定用户的[使用权限J(CAD/SPC/ProE)5.0使用权限 5.1每一个用户都由网管建立唯一识别码。 5.2每一个用户须设立密码,作为通行或进入[企业集成管理系巯]的验证。 (1)对各电脑用户依其职责限使用作业范围。 (2)作业范围包含: 1)资料输入、新增作业及保管。 2)资料删除和保存审批作业。 3)查询资料作业 4)资料修改或変更作业。 5)索引作业 6)其他电脑维护作业。 7)档案异动复制、删除、移动)作业 6.流程 6.1电脑软件管理流程: 流程权责单位相关说明使用表单退软件新增修改申请[软件新增与修改各电用户各软件新增与修改内容记录件申请表]M 核各部门长各部门长审核是否执行 Y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69106

1、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管理,确保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2015& ISO 13485:2016、GMP、QS标准及符合中国法规、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和其它产品输出目的国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编号﹑编制﹑审批﹑发放管理﹑有效性控制﹑保管和更改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并保证各文件使用场所的受控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3、定义 受控文件:供公司内外部使用的,受更改、标识、版本、版序、格式、字体等控制的文件; DCC: Document Controlling Center 文件控制中心; 外来文件:指从外部获取并由本公司直接引用的文件,如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提供的文件﹑资料及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标准/检验报告等; 外发文件:提供给供方、顾客、检测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中国各级监管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等)、其它国家监管机构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企业资质证书等文件;认证证书:企业资质证书、产品证书、人员培训类证书(外训)等; DMR:是指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程序和规范的完整记录; 每个产品的DMR应包括以下信息或指明所在位置; 器械规范包括相应的图纸、组成、配方、组件规范和软件规范; 生产加工规范包括相应的设备规范、生产方法、生产程序、生产环境规范; 品质保证程序和规范,包括接收标准和使用的质量保证设备; 包装和标记规范,包括使用和处理方法,以及安装、维护和服务的程序及方法; 4、职责 文控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并对文件的编号、公布、发行及有效性负责。 各部门负责对其使用的受控文件进行控制; 文控中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的回收、保存和销毁的归口管理; 文控中心负责外发文件的回收(必要时)、登记、发放进行控制; 管理者代表(后简称管代)或其转授权人负责外发文件的审批; 5、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批准: 版次:_B—1.0— 分发号:______________ 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 2018-01-02 发布2018-01-02 实施

目次

目次. (1)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3) 1 目的 (3) 2 适用范围 (3) 3 职责与权限 (3) 4 工作程序 (3)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3)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3)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3) 4.4 产品生产关键过程的控制. (4) 4.5 标识 (4) 4.6 不合格品控制 (4) 4.7 记录控制 (4) 4.8 更改控制 (5) 4.9 防护控制 (5) 5 记录 (5)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Q/XX QF01-2018《质量手册》7.5.6关键过程要求规定,识别关键过程,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程序文件。实施和保持本程序,确保在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关键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所有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对关键过程的识别与控制。 3 职责与权限 3.1 技术中心是关键控制过程的归口管理部门,对生产产品关键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负责: a) 编制机械加工关键过程明细表; b) 编制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c) 对关键工序工艺文件进行工艺评审; d) 对关键工序在加工时进行技术跟踪,对首件进行工艺、工装验证。 3.2 生产制造中心负责:在关键工序首件加工时,通知工艺人员进行工序验证,并参与验证工 作。 3.3 质量管理部负责对关键过程的监督管理,编制检验规程,对关键过程实施严格的监控和检 验。按评审后的工艺文件、相关标准、产品图纸组织生产,进行过程控制。 4 工作程序 4.1 本公司关键过程为生产产品的关键过程 4.2 关键过程的确定 对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工序,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工序和加工难度大、质量部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工序;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关键过程,并在相应的设计文件上做标识。 4.3 关键过程的评审 4.3.1 对关键过程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严格审查,在设计评审、工艺评审中应作为重点内 容。关键过程的评审,不必单独安排,可结合其他质量评审实施: a) 设计文件上确定关键过程(特性)的评审,可结合设计评审进行;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本程序对与体系有关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保管、修改、作废和归档等做出规定,以确保公司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使用失效和作废的文件,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包括外来文件的控制。 3定义: 3.1归档:文件履行审批手续后可以移交文控部门的过程。 3.2发放:输出的文件由文控部门统一盖受控标识章后扫描为PDF版上传到公司电脑公共盘,各部门使用。 3.3受控文件:体系文件、技术文件。 3.4非受控文件:仅提供信息作为参考,变更时不须更换 4职责: 4.1QCI&EHS部(文控部门) 4.1.1负责组织公司《管理手册》的编写、修订、发放和控制 4.1.2负责各部门输出文件的接收、归档、发放、发布、更新、回收、作废等统一受控管理及台帐建立。 4.1.3负责国家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质量、环保、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收集、归档。 4.2HR部 4.2.1负责国家及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劳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收集、归档。 4.3技术部 4.3.1负责将编制定型的工艺文件Bom表及电子档归档。 4.3.2负责与公司产品技术相关的国家、行业标准以及国际、国内同类产品的相关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收集,并 输出到文控部门受控。 4.4销售部 负责收集客户提供的文件和资料归档。 4.5运营部 负责公司生产、能源、设备等方面文件控制 4.6总经办:负责原辅材料供应商材料的收集及归档。 公司科技项目、产品型号核准证、产品第三方检测报告、各类许可证、技术专利证书归档。 4.6所有部门 4.6.1负责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文件的编制、审核、归档、输出和使用有效性管理。 4.6.2负责对文控部门发放的受控文件的管理和正确使用。 4.6.3负责本部门产生及接收的内部文件、记录的归档管理。 4.6.4负责将归档的文件移交到文控信息管理平台,以便文件存储及安全性。 5工作流程 5.1文件分类 5.1.1按文件来源分:内部文件、外来文件 5.1.2按性质文件分为四层

文件与记录管理程序

文件与记录管理程序 1、目的 通过对管理体系文件的严格控制管理,确保其文件使用的有效性、保管和更改的规定。并对质量记录其完整性、准确性、清晰、保管等予以控制。以证明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并为实现可追溯性、证实作用以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关资料记录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与权限 3.1 ISO文控中心负责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收集、分类编号、整理、存档保管、发放及与管理和 控制有关的其他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在用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4、程序内容 4.1 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编制、审核、审批按下列规定执行: 4.2 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归口、分类、 4.2.1 公司编制的各级管理体系文件均由文控中心归口、分类并统一编号,其文件编号规定 4.2.2 文件受控分类 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受控原版、受控副本、非受控副本: 1) 受控原版是不须加盖受控文件印章,由文控中心保存,仅作为复制用途。 2)受控副本为受控原版的复印件,其上加盖红色“受控本”印章发放,作为公司内使用的合法文件,公司内不允许使用“受控本”变黑的非法复印文件,以确保文件更 新时能够从发放或使用场所撤出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3)非受控副本为受控原版的复印件,其上加盖红色本公司名印章作为提供给客户或公司以外的人员使用的合法文件。公司内部不允许使用加盖红色本公司印章名的体系 受控文件。 4.2.3 文件版次规定 为确保公司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能够得到控制,对其采用版次来控制最新有效版次。版次采用“A”+第几次版本,文件经过一次修改后进行换版,版本号增高一位(如: A0首次发行版本、A1第一次修改、A...n第n次修改 4.3 文件的发放与记录 4.3.1 文控中心根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制定并及时登录《受控文件总表》;根 据质量记录表格制定并及时登录《质量记录总表》,确保各部门使用最新有效的文件。

(完整word版)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文件管理控制程序页次: 1 / 8 生效日期:2018-08-22 1、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管理,确保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2015& ISO 13485:2016、GMP、QS标准及符合中国法规、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和其它产品输出目的国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编号﹑编制﹑审批﹑发放管理﹑有效性控制﹑保管和更改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并保证各文件使用场所的受控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3、定义 3.1 受控文件:供公司内外部使用的,受更改、标识、版本、版序、格式、字体等控制的文件; 3.2 DCC: Document Controlling Center 文件控制中心; 3.3 外来文件:指从外部获取并由本公司直接引用的文件,如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提供的文件﹑资料及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标准/检验报告等; 3.4 外发文件:提供给供方、顾客、检测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中国各级监管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等)、其它国家监管机构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企业资质证书等文件; 3.5 认证证书:企业资质证书、产品证书、人员培训类证书(外训)等; 3.6 DMR:是指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程序和规范的完整记录; 3.6.1每个产品的DMR应包括以下信息或指明所在位置; 器械规范包括相应的图纸、组成、配方、组件规范和软件规范; 生产加工规范包括相应的设备规范、生产方法、生产程序、生产环境规范; 品质保证程序和规范,包括接收标准和使用的质量保证设备; 包装和标记规范,包括使用和处理方法,以及安装、维护和服务的程序及方法; 4、职责 4.1 文控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并对文件的编号、公布、发行及有效性负责。 4.2 各部门负责对其使用的受控文件进行控制;

电子档文件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电子文件的管理,确保公司各种电子文件科学有序的运行、传递,规范电子文件的归档和保管程序,特制订本规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的电子文件运行、管理和归档工作。 电子文件: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字形式储存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递的文件。 归档电子文件: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3.职责 3.1 综合管理部负责电子文件管理标准的制定,随时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更新公司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和相关设备。 3.2负责各类电子文件的验收、整理、建库、光盘制作、保管、统计、提供利用等管理工作。 3.3 负责购买、使用、维护电子文件保存利用的器具和设施。 4工作程序 4.1电子文件的归档类型 4.1.1 实体档案相对应的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按照《文件控制程序》中基本归档范 围和保管期限执行。 4.1.2各部门对电子文件采用可卸载归档方式,同纸质档案一并移交。 4.1.3电子文件基本数据类型定义及其代码可分别为: 文本文件(Text,代码T) 指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生成的,由字、词、数字符号表达的文件。文本文件中除了存储有效字符信息(包括能用ASCLL码字符表示的回车、换行等信息外,不包含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其他任何信息。 图形文件(Graphic,代码为G) 指根据一定算法绘制的图表、曲线图,包括几何图形和物理量如应力、强度等用图标表示的图形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绘图中产生的文件,如设计模型、图纸、图画等即为图形文件。 图像文件(Image,代码I) 指使用数字设备采集或制作的静态画面,如用扫描仪扫描的各种原件画面,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等。 视频文件(Video,代码V) 指使用视频捕获设备录入的数字影像或使用动画软件生成的二维、三维动画等各种动态画面,如数字影视、动画片等。 音频文件(Audio,代码为A) 指用音频设备录入或编曲软件生成的文件。用音频设备录入并转换为数字形式的文件,采样频率是单位时间内的采样次数,主要有11KHZ(电话质量)、22KHZ(FM调频收音机质量)和44KHZ(CD质量)三种。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完整版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1、目的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管理,确保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符合ISO9001:2015& ISO 13485:2016、GMP、QS标准及符合中国法规、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和其它产品输出目的国要求,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分类编号﹑编制﹑审批﹑发放管理﹑有效性控制﹑保管和更改等活动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并保证各文件使用场所的受控文件为最新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3、定义 受控文件:供公司内外部使用的,受更改、标识、版本、版序、格式、字体等控制的文件; DCC: Document Controlling Center 文件控制中心; 外来文件:指从外部获取并由本公司直接引用的文件,如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提供的文件﹑资料及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标准/检验报告等; 外发文件:提供给供方、顾客、检测机构、第三方审核机构、中国各级监管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等)、其它国家监管机构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或企业资质证书等文件; 认证证书:企业资质证书、产品证书、人员培训类证书(外训)等; DMR:是指包括医疗器械成品的程序和规范的完整记录; ; 器械规范包括相应的图纸、组成、配方、组件规范和软件规范; 生产加工规范包括相应的设备规范、生产方法、生产程序、生产环境规范; 品质保证程序和规范,包括接收标准和使用的质量保证设备; 包装和标记规范,包括使用和处理方法,以及安装、维护和服务的程序及方法; 4、职责 文控中心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管理与控制,并对文件的编号、公布、发行及有效性负责。 各部门负责对其使用的受控文件进行控制; 文控中心负责质量管理体系文的回收、保存和销毁的归口管理; 文控中心负责外发文件的回收(必要时)、登记、发放进行控制; 管理者代表(后简称管代)或其转授权人负责外发文件的审批;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文件

Q/JY-TSCX-027 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关键过程,对关键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特编制本控制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控制程序规定了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关键过程的识别、确定、质量控制要求等内容,适用于公司军工产品关键过程的控制,其它产品可参考执行。 3 术语、定义 3.1 关键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危及人身安全并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2 重要特性:指如果不满足要求,将导致产品不能完成主要任务的特性; 3.3 关键件:含有关键特性的单元件; 3.4 重要件:不含关键特性,但含有重要特性的单元件; 3.5 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关键过程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过程等。 4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程序的引用而成为本程序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程序。 4.1 《GJB 190特性分类》 4.2 《材料代用规定》 4.3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5 职责 5.1 技术中心 5.1.1 负责识别和标识关键过程,组织编制关键过程工艺文件,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工作(即定工序、定人员、定设备); 5.1.2 负责组织对生产、检验等人员培训关键过程(工序)控制的技术文件中需要注意事项。 5.2 生产部 5.2.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2.2 负责按关键过程控制的相关技术文件要求实施关键过程控制,记录关键过程的实际工艺

参数; 5.3 质量保证部 5.3.1 参与关键过程“三定”工作; 5.3.2 负责关键过程的监督检查,按图样及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关键过程检验,记录关键特性的实测值。 6 工作流程和要求 关键过程控制的详细流程图(附后) 6.1 关键过程的识别和确定 6.1.1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的原则 6.1.1.1工艺室根据设计编发的“关键件(器材)、重要件(器材)明细表”和设计图样上标注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识别确定关键过程(关键工序); 6.1.1.2 工艺室根据公司技术能力、设备能力、人员能力等情况对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加工过程,可确定为关键过程(工序); 6.1.2 关键过程识别和确定后形成的文件 6.1.2.1 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后,按产品编制“关键过程明细表”,经部门领导审批和质量会签,复制分发生产部计调室、质量经理。当发生更改时,应及时更新“关键过程明细表”。 6.1.2.2 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 工艺室对识别确定的关键过程(关键工序),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明确要控制的关键特性、重要特性,要控制的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等。 6.1.2.3 编制关键过程三定表 工艺室组织对关键过程进行“三定”填写《关键过程三定表》。 6.2 关键过程的标识 6.2.1 工艺室在编制关键过程(关键工序)工艺规程时,对于关键件、重要件应在封面加盖“关键件”或“重要件”红色印章;在关键工序的工序号处,加盖“关键工序”红色印章,若关键 关键过程的 识别和确定 关键过程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关键过程 控 制 关键过程 标 识

【企业】程序文件记录控制程序范本

【企业】程序文件记录控制程序范本QP02 受控号 QMS程序文件 A 版本 修改码 , XX有限公司记录控制程序修订日期 1 目的 对记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能提供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序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为验证和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 范围 本程序对记录的填写、传递、保管、归档、借阅、保存期限和销毁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本程序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记录和管理,包括来自供方的记录。 3 术语 本程序采用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本公司《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及其定义。 4 职责 4.1 办公室负责记录的标识、归档管理工作,并指导各部门建立、保存和 管理有关的记录。 4.2 各部门负责按本程序规定的要求具体实施记录的控制。 5 工作程序 5.1 记录的控制范围与分类 5.1.1 记录的控制范围包括: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提供的记录, 以及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其他记录(包括声像记录、磁带、 照片、软盘、文字资料等)。也包括来自供方的记录。 5.1.2 记录的分类包括:各项管理记录、各项操作记录、各种监视和测

量记录和各种报告等。 5.2 记录的填写 5.2.1 按记录设置的项目逐项填写,不得缺项。某些项目不需要填写时,必须用“/”明示。 5.2.2 填写记录时,一律用钢笔/签字笔/圆珠笔填写。填写时字迹要清晰、整齐、能准确识别,填写人员签名时必须签全名。 5.2.3 记录的内容要完整、齐全,提供的数据、资料要准确,语言要简练。收集和保存的记录用原始件(包括记录表格本身规定的复写 件),需使用复印件(顾客提供的记录部分除外)。 5.2.4 各项管理记录和各种报告要及时填写,各项操作记录、监视和测 量记录应随时整理,不得后补、伪造。 5.2.5 记录一经填写完成,原则上不允许任何部门或个人涂改,以确保 其原始性。可追溯性和证明作用,并为制定纠正/预防措施提供依 据。如系笔误或经证实原有记录不准确,可在原始记录上采用“划 改”的形式进行更改,但应保留原有记录的可识别性。凡涂、贴、 刮方式改动的记录一律作废。 5.3 记录负责制的规定 记录原则上采用表格方式(特殊情况除外),记录必须有规定的编号和顺序号,表格中一般应市制编制、审核、批准及日期栏目。各程序规定的记录表QP02 受控号 QMS程序文件 A 版本 修改码 , XX有限公司记录控制程序修订日期 格及各部门自用的记录表格均由办公室联系印刷,统一编号、备案。 5.4 记录的标识

QP423文件控制管理程序(总3页)

Q P423文件控制管理程序(总 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目的 对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2.范围 适用于与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控制。 3.职责 行政部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制、收发、更改的控制和管理; 生产部负责公司技术、工艺文件及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文件的编制、收发、更改的控制和管理; 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的管理和正确使用。 4.程序 文件分类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 b.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所涉及的质量记录表格。 技术文件包括: a.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 b.产品图样、工艺文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等; c.设备操作指导书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号 a.质量管理手册 手册代号—01,手册中各章以章节号区分; 如:QMS—01,表示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编号。 b.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代号/标准条款号—加序号; 如:QP423—01,表示ISO9001标准条款的第一个程序文件。 c.支持文件 支持文件代号WI+部门名称代号+流水号; a)技术图样编号:产品代号+序号或按相应规范

b)各类作业文件(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等)编号:支持文件代号WI+编制部门代号+文件序号(两码 部门代号为:行政部XZ;质检部ZJ;生产部SC;业务部YW;资材部ZC;工程部GC;……。 如质检部编制文件为:WIZL01(02/03……)…… d.质量记录 公司名称代号/质量记录代号—质量记录流水号; 如:LC/QR-01,表示第一个质量记录。 文件的编写、审核、批准、发放 4.3.1质量手册由行政部负责编写,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4.3.2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由部门负责编写,由部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3文件批准发布时,审批人应确保文件是适宜的; 4.3.4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确定发放范围,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到相应的使用部门,行政部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领用人签名领取。 4.3.5其它质量文件由各部门确定发放范围,分管领导批准后发放至有关人员,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领用人签名领取。 文件的受控、作废 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凡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各使用场所紧密相关的文件应为受控文件。所有受控文件须在该文件封面加盖“受控”印章,并注明分发号。凡提交顾客等可用“非受控”文件。 文件的更改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更改由行政部负责公司实施,申请更改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经原审核者审核,原文件批准者批准后更改。如果指定其他部门审批时,该部门应获得审批所需依据的有关背景资料;文件的所有更改,均须体现在《文件更改申请单》中并集中保留。 文件版本/版次的管理 体系文件的初始版本/版次为0,第一次换版为版,以后依次类推为版、版……,文件第一次换页修改版次为1,以后修改依次为2、3、……修改5次以后换版。

特性分类及关键过程控制程序

***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单元件特性分类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对单元件特性的分类,使各类人员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使产品在形成的全过程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对关键件、重要件实行重点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产 品的最终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资料中单元件的分类和标记的类别、形式的标注方法、审批、更改及单元件特性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正式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并对产品实施特 性分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 3.2 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质量跟踪卡、关键过程明细表”并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并贯彻实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检验规范”并进行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 4.1 特性分类 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即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和选定检验单元)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特性分析结果由设计部门根据产品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将特性类别分为三类,即关键特性、 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划定的特性类别应该与特性分析保持一致。 4.2 特性分类符号 特性分类符号由特性类别代号、顺序号组成,必要时增加补充代号。 4.2.1 特性类别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 编写批准修改单号修改 审核日期修改页码审核 标准化备注修改状态批准关键特性:G 重要特性:Z 一般特性:不规定 3.4顺序号 在同一图(代)号的设计文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在特性类别代号后。 关键特性:G1~G99 重要特性:Z101~Z199 一般特性:不规定 3.5补充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顺序号后。 A—产品单独销售时,该特性被分类为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而在高一级装配中检查或试验时则为一般特性。 B—装配前复检。 C—工艺过程数据作为验收数据。 D—要求特殊的实验或检验。 3.6关键件、重要件标记 标记的形式为等边三角形,规格、尺寸见图10-1 及表10-1。 图10-1 表10-1 规格L C B 字体 1 号标记25 1 1.5 10PB按GB5888 2 号标记7.5 0. 3 0.45 3PB按GB5888 3.7单元件类别的标注 4.3设计资料

管理文件控制程序

Her公司程序文件一览表

1. 目的 对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各有关场所使用有效的文件版本。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的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 3.2 管理者代表负责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审核,组织有关人员对现有文件进行评审。 3.3 品质管理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检验规程的发放、回收、销毁及原稿的保存。 3.4 办公室负责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三级文件以外的管理文件的发放、回收、销毁及原稿的保存。 3.5 各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制度等三级文件的编制、发放和使用,部门负责人负责三级文件的审核。 4. 工作程序 4.1 新文件的编号 文件的类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格式。 由品质管理部根据《部门代码、文件编号、文件分发编号规则》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其他各类文件进行统一编号及版本号。 4.2 文件的编写 4.2.1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组织编写。 4.2.2 公司其它管理文件(除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三级文件)由办公室组织编写。 4.2.3 部门制度等三级文件和质量记录格式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写。 4.2.4 程序文件刊头、刊尾、封面的编写格式要统一。 4.3 文件的审批 4.3.1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 公司级其它管理文件由办公司负责审核,总经理或授权人批准。 4.3.3 检验规程由品质管理部组织编写,品质管理部经理负责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4 其他部门级管理文件、部门制度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5 质量记录格式不显示编制、审核和审批人签字。 4.4 文件的发放 4.4.1 受控文件原稿在提交资料室前,文件编写人应对文件进行以下确认: A.是否进行有效的批准 B.标题、页数是否完整 C.受控文件的发放范围在文件批准时由文件批准人确定。 4.4.2 文件管理员将收到的原稿作好编目登记,填写《文件归档编目清单》。 4.4.3 文件管理员根据批准的发放范围进行复印,在复印文件上加盖“受控文件章”印章。质量记录格式原稿盖章存档,作为检查质量记录格式是否有效的依据。记录复印稿不盖章,复印数量由使用部门确定。 4.4.4 文件管理员把文件分发给有关部门,并要求文件领用人在《管理类受控文件分发回收记录》签 字。 4.4.5 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原稿存放在品质管理部资料室,其它管理文件原稿由办公室存放。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精心整理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来料、过程和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检验与验证,及时发现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入库、发生及流出。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过程及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员工负责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 3.2品质部负责对来料、过程及成品进行检验。 3.3技术部负责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CCD光电转换主板、电源及电源线、电荷耦合器件以及外壳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4.定义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和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元器件和材料。有时 可能不仅限于认证实施规则中的“关键零部件清单”。 5.工作程序 5.1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应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并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 5.1.1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应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5.1.2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的实施记录。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可包括: a)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确保进货时证书的有效性。 b)每批进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或工厂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 c)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5.1.3供应商或客户交货时,仓管员按送货单或订购单查验物料是否为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并查验物料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初收无误后,把原物料整齐排放于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待检区域,通知IQC进行来料检验。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总11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目的 为了对公司各类文件和资料进行有效管制,统一文件格式,规范文件的制定、修改、发放、废止等管理,确保文件正确、完整、有效,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行政发文、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各类规章制度、各类检验标准、工作指引、记录表单及外来文件的管理等。 3.定义 3.1文件分类: 3.1.1红头文件:包括公司组织机构、人事任免、重大决策及重要管理事项等。3.1.2一级文件(A):公司章程、体系手册等公司纲领性文件。 3.1.3二级文件(B):管理控制程序、业务流程性文件。 3.1.3三级文件(C):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D):检验标准、产品规范。 3.1.4四级文件(管理表单):用来记录管理过程的表单,作为QEO管理的追踪和检索的工具。 3.1.5临时性文件(E):包括通知、通告、暂行办法、暂行规定、部门沟通联络文件等。 3.1.6外来文件(F):包括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相关文件,顾客或供应商提供的资料、图纸及有关的行业标准等。 3.2 文件分为受控文件及非受控文件: 3.2.1 受控文件:即要求文件的分发、修订或更改均须按书面规定程序进行控制,保证文件始终反映现行要求,受控文件须加盖“受控文件”印章,且经相关人员会签。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MSDS文件、职务说明书、经识别的外来文件、记录表单类文件等。 3.2.2 非受控文件:若有新的版本发出,旧的版本文件无需更新,被列为非受控文件,且禁止作为产品生产、开发及经营之用。 4.工作职责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最新版

1 目的 为了规范品质体系文件,使供方及客户之资料,以及其它外部文件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使用失效和作废的各类文件,以保证在需要的场合能及时获得最新最正确的文件。 2 适用范围 2.1 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管制方法。 2.2 供方及客户文件(如技术图纸、测试报告、使用说明书等)的控制方法。 2.3 其它外来文件(如适用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 2.4 确保对质量体系策划和运行所必要的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3 定义注释 3.1 受控文件:凡是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文件、资料、程序文件。 3.2 非受控文件:不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文件或资料,如各类参考资料。 3.3 体系文件: 3.3.1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3.3.2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3.3.3质量手册: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概括了本工厂质量管理 体系的构成及要素(过程)。 3.3.4程序文件:直接支撑质量手册的主要体系文件,是对各部门运作过 程及质量体系要求的具体说明。 3.3.5作业指导书:它从程序文件中引申出来,详细叙述各部门运作过程 及操作规程,它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内容。 4 职责 4.1 总经理或董事长:批准工厂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 4.2 管理者代表:负责制定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 4.3 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写相应的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及时签收和保存受控文件,并将已失效的受控文件退回综合办。 4.4 综合办:负责本工厂受控文件的整体控制,即受控文件的打印、分发、原版文件的保存等。

5文件格式及文字要求 5.1公司所有体系文件必需加页眉,格式如下。四级表单可不加页眉但必 5.2文件字体:公司所有文件一律为宋体黑色字,文件名称为二号字,正文内容序号题目为粗体四号字,正文内容为四号字,表单内容可根据需要采用四号或五号字。 5.3文件文件签批格式,在文件末页按以下方式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日期: 日期: 6 作业程序 6.1 编码原则: 公司名称 文件级别 部门类别 流水号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特性分类和关键件重要件及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 目的 单元件特性分类是对产品质量控制的基础。通过对单元件特性的分类,使各类人员了解和掌握设计意图,使产品在形成的全过程主次清楚,重点突出,以便对关键件、重要件实行重点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技术资料中单元件的分类和标记的类别、形式的标注方法、审批、更改及单元件特性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原则。 本程序适用于正式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特性分类及关键件、重要件和关键过程的质量控制。 3 职责 3.1 设计部门负责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形成特性分析报告,并对产品实施特性分类,编制“关键件、重要件项目明细表”。 3.2 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重要件工艺规程、质量跟踪卡、关键过程明细表”并进行质量控制要求并贯彻实施。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过程检验规范”并进行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的检查和考核。 4 工作程序 4.1 特性分类 在划定特性类别之前,应对产品进行特性分析(即技术指标分析,设计分析和选定检验单元)提出特性分析资料,并征集有关部门的意见,结合特性分析结果由设计部门根据产品出现故障的严重程度将特性类别分为三类,即关键特性、重要特性和一般特性,划定的特性

类别应该与特性分析保持一致。 4.2 特性分类符号 特性分类符号由特性类别代号、顺序号组成,必要时增加补充代号。 4.2.1 特性类别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关键特性:G 重要特性:Z 一般特性:不规定 4.2.2 顺序号 在同一图(代)号的设计文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在特性类别代号后。 关键特性:G1~G99 重要特性:Z101~Z199 一般特性:不规定 4.2.3 补充代号 用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在顺序号后。 A—产品单独销售时,该特性被分类为关键特性或重要特性,而在高一级装配中检查或试验时则为一般特性。 B—装配前复检。 C—工艺过程数据作为验收数据。 D—要求特殊的实验或检验。 4.2.4 关键件、重要件标记 标记的形式为等边三角形,规格、尺寸见图10-1及表10-1。 图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