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情字井油田油气富集规律分析_陈桂菊
- 格式:pdf
- 大小:367.04 KB
- 文档页数:4
大情字井油田青二段三角洲沉积体系及砂体分布模式[摘要]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
沉积环境分析显示研究区存在面积巨大的水体,取心显示沙坝砂体顶部浪成沙纹层理、丘状层理发育,多处出现风暴裂流沉积,结合砂体分布特征研究,将研究区三角洲定义为受风浪破坏的高破坏性三角洲类型。
通过沉积微相精细划分,识别出该体系的7种微相类型,研究发现该类三角洲不具备顺物源的指状沙坝微相,而广泛发育与河口沙坝分离的前缘沙坝和滨外沙坝。
本文提出相控砂体图绘制机理,并在其指导下对砂体特征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了砂体的搭接形态和分布规律,提出了孤立型砂体的分布特征。
结论否定了研究区发育与河口沙坝相连的指状沙坝的观点,拓宽了对砂体形态及分布的认识,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情字井地区三角洲模式沉积微相砂体分布随着大情字井油田岩性油藏勘探、开发程度的进一步深入,在指状沙坝分布的沉积模式理论指导下的砂体分布特征与生产实践的不匹配现象越来越明显,这严重制约了勘探开发的顺利进行。
河流携带碎屑物质入湖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以不同作用强度相互组合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三角洲类型,每种类型三角洲都有其独特的砂体分布形态。
由于受资料的限制,在不同相模式指导下所绘制的砂体分布图是不同的,而砂体分布形态对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
本文在研究区6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古环境分析及砂体分布特征,认为大情字井地区青山口组主要发育高破坏性三角洲。
在该模式指导下,通过精细刻画孤立型沙坝砂体分布形态,明确了岩性油气藏的开发方向。
1地质背景大情字井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中部,是吉林油田具有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型岩性油藏群,构造形态总体表现为“两坡一坳”的向斜构造格局;向斜的轴部走向近南北向,两翼不对称,东缓西陡。
大情字井油田有四套含油层系,自下而上依次为:扶余油层、高台子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黑帝庙油层,主要含油层系为高台子油层。
一种定量描述油气分布及富集程度的方法程付启;宋国奇;王永诗;林会喜;金强;崔健健【摘要】针对含油气盆地内油气分布与富集程度的定量描述问题,提出综合利用录井显示、测井解释、试油结论等资料的含油信息定量描述油气分布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计算沾化凹陷探井的油气集聚值,并分析油气的纵、横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按照3种资料可信度高低的优先顺序(依次为试油结论、测井解释、录井显示)进行计算可获得较真实的油气聚集值;油气聚集值可定量描述研究区油气的分布与富集情况,从而为勘探选区和钻探目标优选提供依据;沾化凹陷纵向上沙四段油气聚集值最高,应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横向上北部深洼区(义283—义178一带)油气聚集值较高且连片分布,是沙四段最为现实的油气增储区块;该方法适用于钻井较多的中—高程度探区油气分布描述与增储区块预测.【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40)001【总页数】7页(P35-41)【关键词】油气分布;富集程度;定量描述;沾化凹陷【作者】程付启;宋国奇;王永诗;林会喜;金强;崔健健【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1;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东营25700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山东宝莫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营257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2明确一个盆地或区带的油气分布和富集情况是评价其资源潜力、明确勘探前景和指导勘探部署的基础[1-4]。
目前对油气分布和富集情况的描述多采用储量丰度(单位面积内的油气储量)、单储系数(单位体积油气层所含的油气储量)等参数[5-7]。
这些参数仅适用于已上报储量的区块,不能描述储量区块外的油气富集情况,对以寻找新储量区块为目的勘探工作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F油田油气分布规律研究及其主控因素分析X程亚娇(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地质大队地质室,黑龙江大庆 163414) 摘 要: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F 油田F 油层组油气聚集的主控因素,总结了该区的油气分布规律。
该区油气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影响,主要沿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
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滨浅湖亚相的滩砂和坝砂是该区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
通过本次研究,不仅归纳总结了一套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油田的滚动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F 油田;油气分布规律;主控因素 中图分类号:P 618.1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9—0135—02 F 油田是新发现的滚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它具有面积大、沉积岩厚度大、沉积相带宽、烃源岩丰度高、资源潜力大等有利条件,是有利的富油凹陷。
其中F 油层组沉积稳定,遍布整个油田,发育的暗色泥岩是该区最主要的烃源岩,并且目前该区已有多口井获得了工业油流,从而揭开了F 油田油藏的序幕。
1 油层分布特征综合应用地质、取心、录井、测井、地震、试油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测井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地质及地质统计学为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综合研究,并绘制了研究区的油层分布图(图1)[1]。
由研究区的油层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区油层主要受断层控制分布在该区西部和中部的断裂带上,加上物源、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影响,油层呈北东向条带状分布,并且具有含油连片的特点。
图1 研究区油层分布图2 油气分布规律研究2.1 油气纵向上分布在研究区的顶部和底部研究区中部发育的深灰色和灰黑色泥岩及油页岩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
地化分析综合评价认为该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属于中等好生油岩。
经地化指标分析证明暗色泥岩埋深在1700m 进入生油门限,埋深增加到2100m 时,有机质演化进入生油高峰,因而该区烃源岩为成熟烃源岩[2]。
2018年10月设备制造的成本不断提升[4]。
利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进行应用可以在气体返回的过程中保证焊接坡口顶端形成面心型结构,保证焊接位置更加精准,后续能够进行持续加热,提高电子束在磁场内的运行效果,保证在焊接的同时也能够进行预热、后热处理。
图3Stohr 焊机示意图3电子束焊接技术存在的不足在采用电子束焊接技术的过程中,由于成本偏高,所以电子束焊接技术仅仅应用在高端承压设备制造领域进行应用,普及效果并不理想。
由于电子束焊接技术属于新型技术,所以必须要通过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进行操作,这样也无形中增加了电子束焊接技术操作成本。
由于电子束焊接工件必须要保证在真空的环境之中,所以只能够加工比较小的零部件,而对于设备结构以及大尺寸结构的制造则无法有效运用,局部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还处于试验性的阶段,在短时间内无法大范围推广[5]。
在电子束焊接过程中由于会产生X 射线,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如果操作不当也会给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电子束焊接技术的管理。
4结论电子束焊接技术作为新型焊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我国高端设备焊接水平不足的问题。
但是与此同时必须要针对电子束焊接技术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促进电子束焊接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电子束焊接技术的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1]高奇,廖志谦,蒋鹏,高福洋,耿永亮.大厚度钛合金的电子束焊接技术研究现状[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8,33(02):118-129.[2]周宸宇,罗岚,刘勇,吴进.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J].热加工工艺,2018,47(06):9-14.[3]陈国庆,树西,柳峻鹏,张秉刚,冯吉才.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应用研究现状[J].精密成形工程,2018,10(01):31-39.[4]韦寿祺,刘胜,岳庆功.非真空电子束焊接关键技术[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7,37(09):933-938.[5]徐进.电子束焊接技术在承压设备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机械,2017,44(06):615-618+682.作者简介:姜玉慧(1975-),女,山东烟台,本科,烟台台海玛努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工程师,焊接工艺和技术。
大情字井油田水井欠注原因及机理认识作者:杨兴国来源:《石油知识》 2018年第6期摘要:本文针对大情字井油田水井欠注日益严重的问题,通过水井历史施工作业、治理措施实施情况及注入历史动态变化分析,明确了注入水水质不达标是导致水井欠注的主要原因。
通过室内实验及机理分析,明确了注入水中悬浮固相颗粒以及地面管线、油套管腐蚀结垢产物进入地层造成储层污染是大情字井油田水井欠注的最主要、最关键的原因。
针对水井欠注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理技术路线,2016年2口欠注井治理现场试验取得成功。
关键词:欠注;注入水水质;悬浮固相颗粒大情字井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中部。
2000年投入开发,2003年实施注水开发,初期注水压力10MPa以下,目前注水压力已升高至16MPa,注水压力明显升高。
2011-2016年欠注井数由40口升高至140口井,日欠注水量由900方升高至2534方,欠注问题日益突出,且现场实施负压解堵等治理措施成功率仅为50%左右,治理效果较差。
1 注水井欠注机理认识油田注入水水质指标包括悬浮物、含油量、腐蚀率、细菌、溶解氧等几项。
悬浮物由于聚集架桥会对岩石孔道产生堵塞作用,以油层岩心孔隙结构和喉道中值为依据,应该严格控制注入水中固相颗粒的浓度和粒径。
特别是对于低渗透层注水,更应该严格控制固相颗粒的粒径。
在SRB细菌存在的条件下,会有注入水颜色逐渐变黑,pH 变成酸性,而且H2S气味大,管线腐蚀严重等问题。
大情字井油田2011-2016年注入水水质均不达标,其中悬浮固相颗粒、SRB含量严重超标。
1.1 悬浮固相颗粒对储层影响分析悬浮固相颗粒的特性在地层伤害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颗粒一旦被注入水携带到多孔介质中,它就会在孔隙介质中的弯曲通道中随着注入水的流动而移动,它们将在孔隙骨架中被滞留、捕获和沉淀,从而导致孔隙骨架的结构发生不利变化,使地层岩石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小。
大情字井特低渗透油田油水运动规律赵世新【摘要】@@%大情字井油田自1999年勘探发现以来,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运作,已进入中采出程度、中高含水阶段.大情字井油田油水运动主要是受构造、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带和断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控制,但不同区域、不同油层主控因素不同.在断层相对比较发育的中央断裂区内,见水见效及油水运动规律主要受东西裂缝的影响,其次是受到砂体展布及储层沉积等因素的影响.在构造控制为主的油藏,油水运动主要是受到构造、断层和储层物性等因素的影响.在岩性为主的油藏,东西向裂缝在绝大多数区块起到快速沟通水线、迅速见水见效作用,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砂体展布、沉积相带、储层物性的分布规律对油水运动规律起决定性作用.【期刊名称】《油气田地面工程》【年(卷),期】2012(031)012【总页数】2页(P28-29)【关键词】方向见水;剩余油分布;油水运动规律;主控因素【作者】赵世新【作者单位】吉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大情字井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长岭凹陷中部,从泉四段到姚一段宏观构造具有继承性,总体构造格局为北北东走向的长轴向斜,向斜东西两翼不对称,西翼较陡,东翼较缓。
油田压力系数一般为0.96~1.01,地温梯度一般为4.0~4.3℃/100 m,属正常温度、压力系统。
1 油田开发历程大情字井油田自1999年勘探发现以来,历经多年的勘探开发一体化运作,从以构造油藏为主的高产区块开发,逐步过渡到隐蔽岩性油藏的滚动开发,原油产量在2008年达到了101×104 t。
截至目前,大情字井油田累积动用面积138.7 km2,累积动用石油地质储量7128.6×104 t,储量动用率为49.9%。
累产原油622.63×104 t,累积注采比0.82,年产原油83.47×104 t。
平均单井日产液6.1 t,日产油1.9 t,综合含水68.8%,采油速度1.17,采出程度8.7%。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