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猪与杜洛克杂交猪的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14.71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猪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研究郭建凤;武英;呼红梅;王继英【期刊名称】《农业现代化研究》【年(卷),期】2007(28)3【摘要】研究了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猪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杜洛克×长大莱的胴体性能最好,与杜洛克×莱芜猪合成系、大约克×莱芜猪合成系、大约克×长大莱和莱芜猪合成系×莱芜猪合成系相比,眼肌面积分别增大28.39%(p<0.01)、19.31%(p<0.05)、13.52%和58.61%(p<0.01),瘦肉率分别提高6.52%(p<0.05)、4.63%、0.55%和11.63%(p<0.01);肉品质以莱芜猪合成系×莱芜猪合成系最优,肉色评分3.3,大理石纹4.0,肌内脂肪7.78%,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最高为80.11%.【总页数】3页(P371-373)【作者】郭建凤;武英;呼红梅;王继英【作者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9+1【相关文献】1.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羔羊生长、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研究 [J], 闫秋良;金海国;赵玉民;曹阳;孙仁;赵云辉;武斌;马惠海2.不同杂交组合猪肥育性能与肉品质的研究 [J], 郭志明3.不同杂交组合猪肥育性能与肉品质的研究 [J], 郭志明;苗种环4.不同饲养方式下2个杂交组合鸡肉品质的研究 [J], 李星;欧秀琼;景绍红;张晓春;布丽君;李睿;钟正泽;解华东5.野猪与烟台黑猪杂交组合育肥猪胴体性能及肌肉品质研究 [J], 郭建凤;林伯侬;武英;芦星宏;蔺海朝;呼红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的生产性能对比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品种改良成为了提高生产性能的重要手段。
大白猪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猪种之一,经过长期选育已经形成了多个品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比两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的生产性能。
其中一个品系是Landrace(大白地中海品系),另一个品系是Duroc(杜洛克品系)。
这两个品系在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屠宰性能等方面均有所不同,下面将逐一分析。
生长速度在生长速度方面,Landrace品系表现更佳。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Landrace品系的日增重比Duroc品系更高,平均每天可增重800-900g,而Duroc品系平均每天仅有700-800g的增重。
这说明Landrace品系生长速度更快,能够更快地达到出栏重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猪的生长速度不仅受遗传条件的影响,也受环境和饲料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饲料转化率在饲料转化率方面,Duroc品系表现更佳。
Duroc品系在饲料转化率方面领先于Landrace品系,其饲料转化率可达到2.77-3.05,而Landrace品系的饲料转化率仅为2.85-3.4。
这说明Duroc品系在同等饲料供应量下,能够更高效地利用饲料,达到更好的生产效益。
这也与Duroc品系的肉质特点有关,该品系的肉质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瘦肉的需求。
屠宰性能在屠宰性能方面,两个品系差异不大。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两个品系的屠宰率均在78%以上,瘦肉率也相近,均在54-57%之间。
这表明这两个品系在屠宰性能方面表现相似,屠宰后的肉质品质也有较好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两个品系大白猪的生产性能各有优劣。
Landrace品系在生长速度方面表现更佳,而Duroc品系在饲料转化率方面表现更佳。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条件选择相应的品系,以达到更好的生产效益。
陆川猪的发展调研报告陆川猪的发展调研报告一、引言陆川猪是一种特色农产品,以其肉质鲜美、口感独特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为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本报告对陆川猪的产业链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二、产业链概述陆川猪的产业链从养殖开始,包括种猪供应、饲养管理、养殖设施、猪肉加工等环节。
在这个产业链中,种猪是起到关键作用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陆川猪的品质和产量。
饲养管理环节主要包括饲养环境、饲料配制、疫病预防等。
养殖设施包括猪舍、饲料加工设备等。
猪肉加工环节包括屠宰、分割、包装等。
三、发展现状目前,陆川猪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品种逐渐丰富,养殖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通过与当地农民的交流和调研,我们发现陆川猪的肉质鲜美、肥肉和瘦肉的比例适中,非常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口味。
与此同时,陆川猪的供应链也在不断完善,种猪供应商和猪肉加工厂商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四、面临问题尽管陆川猪的发展势头良好,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养殖技术不够成熟,养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疫病爆发等。
其次,供应链中的环节还不够完善,种猪供应商与猪肉加工厂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产能不能充分释放。
此外,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陆川猪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
五、解决措施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减少养殖风险。
其次,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加强供应商与加工商之间的合作,提高产能利用率。
最后,加大宣传力度,提升陆川猪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六、结论陆川猪作为一种特色农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增强宣传力度,可以推动陆川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开发更多高品质的陆川猪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七、参考文献1. 陆川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3年)》。
广西陆川猪的保种与杂交开发利用李琼华;覃树华;梁文全【期刊名称】《广西畜牧兽医》【年(卷),期】2010(026)002【总页数】2页(P96-97)【作者】李琼华;覃树华;梁文全【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530005;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南宁,530005;广西陆川县良种猪场,陆川,537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32陆川猪原产于广西陆川县而得名,是全国著名的地方品种,2000年农业部公布的全国78个省、市、自治区优良保护品种之一。
主要分布于陆川县及周边地区的玉林、博白、平南、贵港、桂平及钦州的合浦和广东湛江市的廉江、化州等10多个县(市),现有存栏母猪10多万头。
1 陆川猪保种与生产性能据2006年调查:陆川猪有保种场2个,其中1个在陆川县良种猪场内,存栏陆川母猪200多头,种公猪15头(6个血缘);第2个在南宁市郊广西畜牧研究所内,存栏陆川母猪300多头。
保种区有5个,主要分布在陆川县产区内,饲养陆川纯种母猪4.2万头,其中用于纯繁的母猪1.3万头,与瘦肉型公猪杂交的母猪2.9万头。
陆川县每年可向外地提供陆川小猪6万头,二元杂种商品猪30万头。
主要销往广西以及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一部分作为母本,用于纯繁和杂交,另一部分用于加工烤乳猪、烤猪及鲜肉供应市场。
根据陆川县保种场对60头母猪和6头公猪的选育测定,头胎母猪产仔数10.6头,45日龄断奶头均重5.37千克,育成率94.3%;经产母猪分别为12.83头、5.31千克和93.5%。
陆川猪产仔多,但仔猪生长发育较慢,今后有待改进。
2 陆川母猪饲粮营养水平根据陆川县良种猪场对同龄陆川母猪30头,分成高、中、低三个营养水平组,每组10头,拟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高水平组,消化能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妊娠期13.85兆焦/千克、15.5%;哺乳期14.01兆焦/千克、16.3%。
滇陆猪与不同品系杜洛克杂交后F1代生长速度的对比试验作者:施忠芬俞浩陈红艳胡小九邓启玲赵德文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第03期摘要:试验以滇陆纯繁猪为对照,通过与白系、美系、台系3个品系杜洛克进行杂交试验,研究其F1代生长速度。
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杜洛克与滇陆母猪杂交,其后代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都优于滇陆纯繁后代,其中 F1代生长速度效果最好的是台系杜洛克。
关键词:滇陆猪;杜洛克;F1代;生长速度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34-03滇陆猪是云南省第一个自主培育成功的新品种,2009年经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确定为一个新的国家级地方猪品种,该品种具有产仔数高、泌乳力强、生长速度快、母性好、耐粗饲、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但其个体整齐度、体形外貌、生长速度等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选育提高。
杜洛克猪是世界著名的瘦肉型猪种之一,具有体质结实、适应性强、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肉质较好等优良特性[1]。
为改善滇陆猪存在的不足,本试验于2011年1月在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猪试验站进行,试验利用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农职学院综合试验站引入的滇陆猪为材料,通过滇陆猪分别与不同品系杜洛克(白系、美系、台系三个品系杜洛克)间开展杂交试验,结合其杂交后代整个生长育肥期的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研究其F1代的生长速度。
1 材料与方法1.1 时间与地点试验时间:2011年2~11月;实验地点: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猪试验站。
1.2 种猪来源与试验组合试验用母猪为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猪试验站引进的滇陆母本猪种,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配种。
其中滇陆猪公猪精液由陆良县实验猪场提供;美系杜洛克、台系杜洛克和白系杜洛克公猪精液由昆明好多多猪场提供(昆明好多多猪场具备供种资质、生产过硬、信誉好)。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Ⅰ、Ⅱ、Ⅲ、Ⅳ 4个组,再随机抽样对应杂交父系。
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梅山猪组合配套杂交商品猪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研究沈林園;郑梦月;张顺华;朱砺;李学伟;李雪梅【摘要】为研究杜洛克猪(D)、长白猪(L)、大白猪(Y)和梅山猪(M)组合的配套杂交商品猪(DLYM)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本试验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DLYM瘦肉率为53.97%±6.82%;平均背膘厚为3.32 cm±0.52 cm;眼肌面积为46.01 cm2±3.14 cm2;屠宰后45 min的pH1为6.69±0.52;熟化24 h后pH2为5.68±0.74;屠宰后45 min光反射值为41.59±4.24;屠宰后24 h光反射值为49.42±5.61;大理石纹为2.33±0.07;滴水损失为3.58%±0.25%;剪切力为4.82kg±1.36 kg.综合测定结果表明,DLYM杂交商品猪瘦肉率适中,在肉质性状和胴体品质方面表现突出,非常适应西南地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达到了胴体与肉质平衡发展的需求,是一种简洁高效的优质杂交组合模式.【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3(040)010【总页数】4页(P193-196)【关键词】DLYM;梅山猪;屠宰性能;肉质性状【作者】沈林園;郑梦月;张顺华;朱砺;李学伟;李雪梅【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川娇生态猪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邑 6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3.2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养猪SWINE PRODUCTION2019第3期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杜洛克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分析韩丽娟,谭江(潍坊江海原种猪场,山东青州262500)中图分类号:S8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957(2019)03-0061-04摘要为全面了解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持续选育杜洛克的种猪性能及为下一步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从场内现有的10个杜洛克家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60头试验猪进行生长发育性状测定,然后从中选择28头进行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性状测定。
结果表明,杜洛克试验猪的日增重高,平均为833g;活体背膘厚和料重比低,平均分别为9.23mm和2.39;瘦肉率和腿臀比例高,分别为66.93%、35.15%;肉色评分、肌内脂肪和pH1较高,平均分别为3.41、2.36%和6.49;滴水损失和失水率低,分别为2.36%和7.87%;符合父系种猪瘦肉率高、背膘薄、后躯肌肉丰满和肉品质好的要求。
我们进一步把28头屠宰试验猪按照体重分为100~110kg和110~120kg两组,比较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差异,结果表明,110~120kg组试验猪的瘦肉率虽有降低的趋势(67.73%/65.29%),但差异不显著,而且110~120kg组试验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有增加的趋势(2.31%/2.40%),剪切力有变小的趋势(46.76 N/40.80N)。
这与我们培育大型杜洛克的100kg体重后生长速度高的同时,瘦肉率无明显降低育种目的相一致。
同时,按屠宰厂标准,28头猪全部达到一级净条标准。
试验结果表明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杜洛克经过多年持续选育,生长、胴体和肉品质性能均很好,是一个优秀的终端父系种猪群体。
关键词杜洛克;生产性能;胴体性状;肉质性状潍坊江海原种猪场是我国少数几家专门从事杜洛克选育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
目前,杜洛克核心群母猪500余头、种公猪10个血统60余头。
13年来坚持场内大群测定,科学有效选种选育,江海种猪各项育种指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表现出了体型高大健壮、生长速度快、背膘薄、瘦肉率高、种猪生产性能稳定等特点。
山下黑猪与杜山下杂交猪生产性能的比较分析山下黑猪与杜山下杂交猪是两种常见的猪种,它们在生产性能上存在差异。
本文将会对山下黑猪与杜山下杂交猪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山下黑猪。
山下黑猪,也叫蜀中黑猪,是中国的一种原生猪种,具有较长的历史和优良的品种特性。
其猪肉脂肪含量较低,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山下黑猪在肉质方面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其细嫩多汁的肉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此外,山下黑猪对环境适应力强,能够在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中生存,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饲养方式,适合户外散养和家庭养殖。
相比之下,杜山下杂交猪是一种由杜洛克猪与山下黑猪杂交而成的猪种。
杜洛克猪是一种在国际上广泛养殖的猪种,其猪肉质坚实紧实,肥肉分布均匀。
经过与山下黑猪的杂交,杜山下杂交猪继承了杜洛克猪的肉质特点,同时也继承了山下黑猪的适应力和耐受性。
杜山下杂交猪在市场上备受青睐,因为它不仅具有杜洛克猪的猪肉质地,还具备了山下黑猪的独特风味和口感。
接下来,我们将对山下黑猪与杜山下杂交猪的生产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繁殖性能方面,山下黑猪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母猪发情期短,产仔数较多。
而杜山下杂交猪则继承了杜洛克猪强大的繁殖能力,能够产下更多的健康仔猪。
在生长速度方面,杜山下杂交猪的生长速度较快,相比之下,山下黑猪的生长速度较慢。
这是由于杜洛克猪具有快速生长的特点,而山下黑猪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在饲料转化率方面,杜山下杂交猪的饲料转化率更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饲料,提高生产效益。
山下黑猪的饲料转化率相对较低,但其优质猪肉的市场价值较高,能够弥补一定的成本差异。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养殖环境对两种猪种的影响。
山下黑猪适应力强,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适合户外散养和家庭养殖。
而杜山下杂交猪更适合工厂化养殖和大规模养殖,对环境要求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山下黑猪与杜山下杂交猪在生产性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山下黑猪具有优质的肉质和适应力强的特点,适合户外散养和家庭养殖。
陆川猪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陆川猪的品种来源及特性、体型外貌、成年体重体尺、生产性能及种用基本要求,描述了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陆川猪的鉴别。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820 种猪登记技术规范NY/T 821 猪肉品质测定技术规程NY/T 822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规程NY/T 825 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品种来源及特性陆川猪原产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中心产区为陆川县,属于两广小花猪的一个类群。
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玉林、贵港、钦州、北海、梧州、贺州等地市。
具有适应性强、肉细嫩多汁、早熟易肥、母性好、耐粗饲等特性。
5体型外貌陆川猪全身毛色具有“乌云盖雪”特征,其中头、耳、前颈、背、腰、臀及尾为黑色,额中间多有白色,其余部位均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上存在白毛黑皮带,后颈处大多有白带。
体型较小,呈矮、短、成年公猪(23月龄~25月龄)、成年母猪(第3胎、妊娠2个月)的体重体尺应符合表1 宽、圆特征。
头较短小,颊和颌下肥厚,嘴中等长,面微凹或平直,额较宽有“Y”字或菱形皱纹;耳小,直立略向外平伸。
背腰多凹陷,妊娠后期腹大下垂拖地。
四肢粗短健壮,蹄较宽,质地坚实;前肢直立、母猪后肢稍弯曲、多呈卧系。
有效乳头6~7对。
臀短稍倾斜,尾根粗高且尾巴较长。
陆川猪品种照片见附录A。
6成年体重体尺要求。
表1 成年猪体重体尺7生产性能7.1繁殖性能公猪初次出现性行为日龄90 d~120 d,适配日龄150 d~180 d,适配体重30 kg~40 kg。
母猪初次发情日龄110 d~130 d,适配日龄150 d~170 d,适配体重30 kg~40 kg。
母猪产仔及断奶性状应符合表2要求。
不同屠宰体重美系杜洛克母猪胴体肉质性能初报张伟力;徐继成;王胜;叶道武【期刊名称】《养猪》【年(卷),期】2003(000)006【摘要】于2001年从美国引进杜洛克原种第二代种猪群中随机抽取28日龄48头杜洛克母猪,并保育至70日龄,体重达33kg,在生长到肥育阶段饲喂含DE 13.39 MJ/kg,CP 18%~16%的饲粮.分别在100kg、120 kg、150 kg体重级别从48头母猪中随机选择12头(4×3,每个体重级别4头)进行屠宰,检测体重和日龄对胴体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体重从100kg增至150 kg时,瘦肉率从66.8%显著降至62.4%,即使在150kg体重,瘦肉率也完全符合市场需求.然而,板油和花油的增加值得注意.此外,肌内脂肪,体重120kg、150kg(3.32%、3.69%)高于100 kg(2.86%).这个结果提示,随着体重增大肌内脂肪提高而改善肉质,但嫩度降低.【总页数】2页(P47-48)【作者】张伟力;徐继成;王胜;叶道武【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安徽省畜禽品种改良站原种猪场,合肥,231283;安徽省畜禽品种改良站原种猪场,合肥,2312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2【相关文献】1.不同屠宰体重对梅山杂交猪胴体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J], 吴秋玉;郑远鹏2.不同屠宰体重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相关关系分析 [J], 段国平;尹黎明3.季节对美系杜洛克母猪胴体和肉质性能的影响 [J], 徐继成;吴宏忠;袁涛;张伟力4.不同屠宰体重大蒲莲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相关关系分析 [J], 郭建凤;吕东三;杜玉诗5.不同屠宰体重烟台黑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相关关系分析 [J], 郭建凤;蔺海朝;王继英;王彦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品种特征、生产性能1.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原为脂肪型猪,后选育成瘦肉型品种猪,也是世界四大著名猪种之一,分布很广。
该种猪以全身红毛色为突出特征,色泽从金黄色到棕红色,色泽深浅不一。
头小清秀,嘴短宣,两耳中等大小、赂向前倾,额面稍凹。
体躯瘦长,胸宽而深,背赂呈弓形,腿臀部肌肉发达丰满,四肢粗壮结实,蹄呈黑色。
杜洛克猪适应性强,生长发育迅速,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高,容易饲养。
成年母猪体重300一390千克,成年公猪体重340一450千克。
90千克屠宰时,屠宰率71%一73%,阴体瘦肉率60%一65%。
杜洛克猪性成熟较晚,母猪在6—7月龄开始第一次发情,发情周期为2l天左右,发情持续期为2—3天。
初产母猪产仔数9头左右,经产绎猪产仔数10头左右。
因其繁殖能力不如其他几个国外猪种,故在生产商品猪的杂交中多用作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或二元杂交的父本。
长白猪原产丹麦,是世界上第一个育成的最著名的腌肉型品种,它是丹麦本地猪与英国大白猪杂交,经过长期系统选育形成的。
2.长白猪全身被毛白色,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大前倾,体躯长,背微弓,腹平直,腿臀肌肉丰满,四肢健壮,整个体形呈前窄后宽流线型。
有效乳头6 一8 对,成年母猪体重300-400 千克,成年公猪体重400-500 千克。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6 月龄体重可达90 千克以上。
体重90 千克时屠宰,屠宰率为70 %一78 %。
月同体瘦肉率为55 %一63 %。
母猪性成熟较晚,6 月龄达性成熟,10月龄可开始配种,母猪发情周期为21-23 天,发情持续期2 - 3 天,初产母猪产仔数9 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2 头以上,60日龄窝重150 千克以上。
由于丹麦长白猪生产性能高,遗传性稳定,一般配合力好,杂交效果显著。
所以,在国内各地广泛用做杂交的父本,其杂种表现生长快,省饲料,酮体瘦肉率高,颇受群众欢迎。
3.大约克夏猪,又叫大白猪,原产于英国,是世界著名瘦肉型品种。
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和梅山猪组合配套杂交商品猪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研究沈林園;郑梦月;张顺华;朱砺;李学伟;李雪梅【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年(卷),期】2013(40)10【摘要】为研究杜洛克猪(D)、长白猪(L)、大白猪(Y)和梅山猪(M)组合的配套杂交商品猪(DLYM)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本试验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DLYM瘦肉率为53.97%±6.82%;平均背膘厚为3.32 cm±0.52 cm;眼肌面积为46.01 cm2±3.14 cm2;屠宰后45 min的pH1为6.69±0.52;熟化24 h后pH2为5.68±0.74;屠宰后45 min光反射值为41.59±4.24;屠宰后24 h光反射值为49.42±5.61;大理石纹为2.33±0.07;滴水损失为3.58%±0.25%;剪切力为4.82kg±1.36 kg.综合测定结果表明,DLYM杂交商品猪瘦肉率适中,在肉质性状和胴体品质方面表现突出,非常适应西南地区对优质猪肉的需求,达到了胴体与肉质平衡发展的需求,是一种简洁高效的优质杂交组合模式.【总页数】4页(P193-196)【作者】沈林園;郑梦月;张顺华;朱砺;李学伟;李雪梅【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 625014;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川娇生态猪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邑 61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13.22【相关文献】1.金华两头乌-杜洛克猪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与肉质性状 [J], 冯潮有;王志刚;黄菁;朱志伟;朱文文;何水平;潘建治2.丹系长白猪、丹系大白猪和美系杜洛克猪在热带地区的不同胎次繁殖性能对比研究 [J], 郑继昌;周新国;方振华;吴丹;赵宪林;张瑞芳3.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催乳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殖性能关系 [J], 苏先敏;赵乔辉;朱世平;霍永久;梁永晔;包文斌;吴圣龙4.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RB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相关分析 [J], 刘璐;梁永晔;吴正常;苏先敏;郑先瑞;王瑾;吴圣龙;包文斌5.梅山猪杂交一代商品猪适宜屠宰体重研究 [J], 陈雯;郭苹;吴井生;邓家嘉;何超;邢军;陈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川猪品种简介陆川猪,因原产与广西东南部的陆川县而得名,现主要分布于玉林、钦州、梧州等地,有陆川猪、公馆猪、杨梅猪、太平猪等不同品群。
早在明朝万历已卯(1579)年编纂的《陆川县志》中已有关于陆川猪的记载。
目前,有关陆川猪的资料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翻译成4种文字。
1973年中国农科院在广东顺德召开的中国猪种育种会议,确定陆川猪为中国地方优良品种。
2000年被农业部第130号公告陆川猪被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陆川县良种猪场被确定为国家级陆川猪品种资源保护场。
陆川猪是全国八大地方优良品种之一。
母猪具有成熟早、产仔多、母性好的特点;其肉皮薄、肉嫩、脆而不腻;其畜产品可加工脆皮乳猪、香肠、无皮五花腊肉等。
炸猪排、白切猪脚、脆皮扣等在宾宴上不可缺少的菜肴。
陆川猪是陆川的县宝。
陆川猪苗先后销往北京、上海等13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越南。
体型特点陆川猪体型特点为体躯矮,短,肥,宽。
头较短小,耳小而薄向外平伸,额有横行皱纹,背腰宽而下陆川猪猪肉凹,腹大下垂,臀短倾斜,四肢粗短多卧系,乳头多为6对。
全身被毛稀短,毛色为黑白花。
除头、背、腰、臀部为黑色外,肩甲、腹部与四肢均为白色。
背腰宽广凹下,腹大常拖地、毛色呈一致性黑白花。
陆川猪体小、早熟易肥。
肉质好、营养丰富。
母猪母性好,繁殖力高。
适应性强,耐粗饲。
遗传力稳定,杂交优势明显。
产仔数11头左右,初生重0.6千克,2月龄断奶重9.6千克。
屠宰适期为8月龄,体重70千克左右,屠宰率为69%。
成年公猪体重87千克,母猪79千克左右。
饲养繁殖陆川猪属脂肪型猪种,其体型特点是圆、短、宽、矮。
皮肤丢色呈一致性的黑白花;头、耳、背、腰、臀及尾为黑色,其余部位为白色,在黑白交界处有一条4~5厘米白毛黑皮的“晕”。
陆川猪皮薄、被毛短、细、稀疏,头较短小。
嘴中等长,面微凹或平直,额较宽有横纹或菱形纹,耳小向外平伸,胸深,背腰宽、凹陷、腹大拖地,臀短多倾斜,尾粗大,后腿有皱槽,四股粗短,多卧系,乳头6~7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