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04
- 格式:docx
- 大小:38.21 KB
- 文档页数:6
病句高考真题及名校模拟试题汇编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新课标】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新课标】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新课标】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
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天津卷】A.为迎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市容园林系统集中力量营造整洁有序、大气靓丽、优质宜居的城市形象。
B.随着厂商陆续推出新车型,消费者又再次将目光聚焦到新能源车上,不少新能源车的增长在15%到30%左右C.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后,将为尽早实现京津冀北运河全线通航打好基础,并将成为北运河的一个重要旅游节点。
邯郸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2017.3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Mn-55 Fe-56 Ni-59 Cu-64 Zn-65 Br-80 Ag-108 Cd-112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 有关物质和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胞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含磷的细胞器不包括中心体和核糖体C. 青霉菌含有两种核酸,发菜含有一种核酸D. 高等植物叶绿体一般呈扁平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 下图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遗传信息流动图解,1、2、3表示相关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3过程表示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多肽B.1过程只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C.1过程、2过程和3过程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中D.核DNA的2过程和3过程可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3. 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不能用菠菜叶肉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B. 用甲基绿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时,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出现绿色C. 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后滴加健那绿染液用于观察线粒体D. 用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可以研究细胞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4. 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苯乙酸和α-萘乙酸不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B. 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C. 每种植物激素都由专门的器官分泌D. 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在对细胞分裂的调节中起拮抗作用5. 下图表示某动物一个精原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配对时的一种情况,A~D为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变异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故属于基因重组B.该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精细胞C.C1D2和D1C2转录翻译产物可能发生改变D.C1D2和D1C2可能成为C、D的等位基因6. 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入外来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B.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C.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生物对CO2的代谢释放量大于吸收量导致的D.大量开垦森林和草原是解决非洲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7. 古代药学著作《本草经集注》共七卷,其中对“消石”的注解如下:“… 如握雪不冰。
邯郸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4页,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黑格尔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
”下列有利于解决此问题的主张是A.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B.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D.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25.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这一记载表明A.草市发展为镇级行政区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城市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26.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
镇戍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
材料表明元朝A.地方享有自治权B.地方形成了割据势力C.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双重性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27.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28.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高补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
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C.家国同构 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封建”阶段并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
夏商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家国同构;“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武帝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B;A项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典型特征,始于秦朝;“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因此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
”雅克·索雷实际指出了美国I787年宪法A. 制宪过程类似于“光荣革命”B. 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C. 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D. 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权利法案》、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而非共和制;法国1875年宪法没有强调联邦制,而且此时已经是第三共和国,而非“新生的共和国”;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改变了建国之初邦联体制下松散无力的状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团结。
所以答案选C。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3.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
邯郸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测试 2014.4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24.《公羊传》大一统理论主要包括以“尊王”为核心的政治一统,以“内华夏”为宗旨的民族一统,以“崇礼”为中心的文化一统。
这表明大一统源于A.夏商时期的方国联盟 B.西周封建诸侯与分封制度C.秦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D.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25.钱穆认为,唐代中央的监察官变成了地方行政官,这是一大缺点。
钱穆针对的是A.刺史B.三省长官C.御史台D.总督巡抚26.宋朝“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这一做法A.使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D.造成了地方政府人浮于事27.中国早期人文主义的形成,多数学者认为在晚明时期。
其主要依据是A.对传统专制主义的批判B.传统自然科技发展到顶峰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28.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
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
”这表明A.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B.罗马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律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立法的标准和共同本质是正义29.1433年,(明朝)皇帝突然下诏终止远航,在东南亚海域留下了权力真空区。
邯郸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2017.3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答题时,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交卷时,只交答题纸。
第I 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5.C. £9.18.答案是B。
1. How will the woman deal with the machine?A. She will repair it herself.B. She will ask the man to repair it.C. She will find a repairman to repair it.2. Where is the man going next?A. To his dormitory.B. To the library.C. To the lecture room.3. How long is the girl’s father’s business trip?A. Five weeks.B. Three weeks.C. Two weeks.4. What did the boy do yesterday evening?A. He watched a tennis match.B. He did his homework.C. He talked on the phone.5. Where are the speakers?A. On the road.B. At a police station.C. In a garage.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22.5 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课内测1.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重视教育2.“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3.“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由此可见此人主张()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4.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依据下图展示,空格②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是()A.世卿世禄B.才能道德C.文化文章D.门阀地位5.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是指()A.分封制B.宗法制C.科举制D.行省制6.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7.以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老规矩二: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A.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8.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B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移动能源是能源利用方式的一场革命,就是用薄膜发电随时随地提供能源。
薄膜发电可以理解为“人造叶绿素”,让人类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薄膜电池像“纸”一样可弯曲、可折叠和可携带。
据此完成1—2题。
1.与常规能源相比,移动能源突出的优势是A.生产成本低 B.清洁无污染 C.位置制约小 D.全天候发电2.移动能源的应用,最适宜的地区是A.广阔的畜牧业地区 B.工业密集地区 C.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D.森林茂密地区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规律为基准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自秦汉至今指导着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2017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七),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按照气象学标准,立春实际上是迎春。
图1示意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据此完成3~4题。
3.立春时,我国的冬、春季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以上为人春)大致在A.秦岭—淮河一线 B.海南海口到台湾高雄一线C.太行山—燕山一线 D.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4. 40年前,指导东北某地农业生产的谚语是“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现在的谚语是“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
农业谚语的变化反映了A.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B.当地气候变暖C.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D.当地降水增加截至2016年底,袁国高铁营运里程突破2.2万千米,居世界第一位。
曾国藩、李鸿章以及直接受太平军威胁的地方官吏何桂清、薛焕等人感知,在军事上,太平天国借用了西洋技法,因而需“借洋兵助剿”,在中央的奕、桂良等人也力主改变国策,向西方学习长技。材料主要说明 A.清政府已认识到“借师助剿”的重要性B.洋务派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壮大了势力 C.太平天国间接地影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D.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列强侵华以可乘之机 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 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 A.洋钱流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鸦片走私导致大量白银外流 D.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 徐珂《清稗类钞》:“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鬬(斗)巧,日出新裁。其间由朴素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亦足见文化之日进也。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材料根本上反映了 A.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 B.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C.攀比之风的盛行导致世风日下 D.近代服饰变革体现文明碰撞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最先聘用女子司账,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某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世纪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这主要表明 A.妇女较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 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D.男尊女卑观念不复存在 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各地教案层出不穷。义和团运动之后,教案数量迅速呈递减趋势,到辛亥革命前后已渐趋于无。这一变化能够反映当时 A.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B.中外民族矛盾日趋缓和 C.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D.西方各国加强对华控制 下图《谣言宜禁》(图略)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 A.谣言散布阻碍了通讯工具应用B.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 C.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D.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 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A.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宋代王得臣《尘史》中记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以至上自百官贵族,下至士人庶民,“衣冠之制,上下混一”。材料说明宋代 A.理学兴起对等级制度的冲击 B.放松了对大众服饰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监管 C.崇尚个性的人文思想的兴起 D.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
苏州地区明清碑刻中常见“切铺均隶浙绍,在长元吴三邑各处,开张浇造烛铺,城乡共一百余家”,“职等原籍常郡„„遵例领帖纳税,开设猪行”,“身等原籍溧水等邑,在苏开张水灶为业,缘异乡投苏,帮伙甚多”等文句。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同业又同乡现象常见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地域性商人群体普遍 D.城乡之间差距缩小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 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 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宋代限制各国朝贡使团的规模,下令“擅载外国入贡者”,否则将处以“徒二年,财物没官”的惩罚;同时鼓励海商招徕蕃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这说明宋代 A.逐步放弃朝贡贸易的体制 B.加强了海外贸易的管理和征税 C.调整重农抑商为官商分利 D.对海外贸易采取了务实的政策 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 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 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 以下是有人对清前期对外政策情况的统计,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概况 康熙二十四年(1685) 设粵(广州)、闽(泉州)、浙(宁波)、江(上海)四海关; 康熙三十七年(1698) 舟山置浙海关征榷机构,并设商馆,当地称为“红毛馆”。 乾隆朝 为防止宁波沦为第二个澳门,加重浙海关的关税,但收效甚微。
乾隆二十二年(1757) 规定西洋番商只能到广州通商,闽、浙、江三海关只对朝鲜、日本、琉球等国开放 1793年、1816年 英国马戛尔尼、阿美士德使团请求增开互市口岸,清廷拒绝。 A.康熙皇帝年间并未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B.清前期对外开放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C.乾隆朝举措阻断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D.19世纪初清政府的行为引发了战争 《南京条约》中文版第一条内容是:“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人身和财产要得到完全安全的保护)” 。持文明史观的学者认为,这一条款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意义”的含义是 A.仅仅是礼节性的和好关照,没有实际意义B.只是为了掩盖《南京条约》的掠夺性质 C.这一条款体现了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人对人权的重视D.只是施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A.开放五口通商 B.割香港岛给英国C.赔款2100万银元 D.中英协定关税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 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A.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在这段材料中,钱穆先生认为 A.行省制合理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B.行省的职能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 C.元代立国后放松了对国家的军事建设 D.行省设立的初衷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 《十二铜表法》第九表有这样的条款“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在这里,《十二铜表法》 A.保护了平民的合法权利 B.表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 C.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强调法律的公平与程序 随着雅典城邦的兴起,市政广场、公民大会会场、露天剧场、体育场、摔跤场、神庙、祭坛等规模巨大的公共建筑开始出现,成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的场所。这些公共空间的出现 A.加剧了公民的贫富分化 B.强化了公民的等级观念 C.抑制了公民的个性发展 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 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 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 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 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 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 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 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 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 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孔子者,历代帝王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于宪法”,同时他又提出“欲行立宪政治,必先去专与争”,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旨”。这表明李大钊: A.能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