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射线检测技术 作业
- 格式:pdf
- 大小:330.25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章第一次作业:1. 简述波尔模型的假设条件2. 试述光电效应的特点3. 如果加速到12.5eV的电子撞击基态氢原子,问这时能观察到几种波长的光辐射?如果把它们分别照射到逸出功为4eV的金属电极,问其中哪几种能发射光电子?4.简述描述电子状态的4个量子数的含义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第一章第二次作业:5.伦琴射线管管电压V=28KV,Kα线的波长与连续谱的短波极限相差∆λ=1Å,问该管道靶机是用什么元素制造的?6.已知1克60Co,T 1/2=5.23Y ,求60Co开始时的放射性居里数?7. 某γ放射线源,其辐射的γ射线穿过厚度为16mm的钢板后,透射射线强度与入射射线强度之比为1:10,求该γ射线源钢的半厚度?P23 第4(2)8. 某γ射线源,其钢的半厚度为5.0mm,在不考虑散射线时求其穿过6mm与穿过12mm厚度的钢板后的透射射线强度之比?P23 第4(3)第二章第一次作业:9.简述X射线机的基本结构与各部分的作用? P50第1(1)10.某射线机,若在距X射线管焦点1m处的辐射照射强度为100RA/h(伦琴小时),求距靶2m处的辐射强度(不考虑X射线机内产生的衰减)?P51第4(1)11. 192Ir γ射线源,购入时活度为50Ci,问使用60天后源的活度为多少Ci?P51第4(2)12. A、B两种胶片,在感光特性曲线下黑度为1.5-4.0区为线性区,梯度分别为GA=3,GB=4,若黑度为2.0处对应的曝光量对数分别为LgHA=1.8,LgHB=2.1,若使用A,B胶片黑度均达到2.5,求B胶片所需的曝光量应为A种胶片的多少倍?P51第4(4)第二章思考题:1. X射线机的侧倾效应中,为什么偏向阴极侧的辐射强度比阳极侧的强?2. 根据胶片黑度的定义,推导多胶片迭加同时观察时的黑度与单张胶片黑度的关系.3. 分析胶片系统的概念,En1435:1997与JB4730:2005标准对胶片分类的方法有何不同?第三章第一次作业:13. 试从射线照相对比度的基本公式讨论影响对比度的因素?P68一(2)14. 采用一定的射线照相技术透照某工件,底片上可识别的气孔的最小直径是0.7mm。
《X 射线与 CT 诊断技术》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1、深入理解 X 射线和 CT 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2、掌握 X 射线和 CT 诊断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学会分析 X 射线和 CT 图像,识别常见的病变特征。
4、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部分1、要求学生复习 X 射线和 CT 诊断技术的物理学基础,包括 X 射线的产生、性质和衰减规律,以及 CT 的成像原理和重建算法。
2、让学生比较 X 射线和 CT 诊断技术的优缺点,包括成像质量、辐射剂量、适用范围等方面。
(二)图像分析部分1、提供一组 X 射线和 CT 图像,包括正常和异常的病例,要求学生描述图像中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特征,并给出初步的诊断意见。
2、设计一些关于图像质量评估的问题,例如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噪声等,让学生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临床应用部分1、给出一些临床病例,要求学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 X 射线或 CT 检查方法,并说明理由。
2、让学生讨论 X 射线和 CT 诊断技术在某些疾病(如肺炎、骨折、肿瘤等)诊断中的价值和局限性。
(四)文献阅读部分1、布置学生阅读相关的学术文献,了解 X 射线和 CT 诊断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文献综述,总结所阅读文献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包括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
2、实践作业:安排学生到医院放射科进行实地观察和学习,了解X 射线和 CT 设备的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并撰写实习报告。
3、小组作业: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病例讨论和文献阅读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作业要求1、书面作业要求书写工整、逻辑清晰、语言准确,回答问题要全面、深入,不得抄袭。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探伤作业的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探伤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X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等。
第三条探伤作业安全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从事探伤作业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第六条从事探伤作业的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七条从事探伤作业的单位应制定探伤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探伤作业的安全要求、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等。
第八条从事探伤作业的单位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三章探伤作业许可第九条从事探伤作业的单位在开展探伤作业前,必须办理探伤作业许可。
第十条探伤作业许可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探伤作业的项目、范围、地点、时间;(二)探伤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三)探伤作业的防护措施;(四)探伤作业人员的资质和培训情况;(五)探伤作业的安全监督和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一条探伤作业许可由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审批,审批过程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章安全技术措施第十二条从事探伤作业的单位应采取以下安全技术措施:(一)设置探伤作业区域,明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二)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三)对探伤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四)对探伤作业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确保其不超过国家规定的限值;(五)对探伤作业现场进行监测,确保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三条探伤作业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操作程序。
3探测射线的方法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一、选择题考点一射线的探测及应用1.为了说明用α粒子轰击氮,打出了质子是怎样的一个物理过程,布拉凯特在充氮云室中,用α粒子轰击氮,在他拍摄的二万多张照片中,终于从四十多万条α粒子径迹中发现了8条产生分叉,这一实验数据说明了()A.α粒子的数目很少,与氮发生相互作用的机会很少B.氮气的密度很小,α粒子与氮接触的机会很少C.氮核很小,α粒子接近氮核的机会很少D.氮气和α粒子的密度都很小,致使它们接近的机会很少答案 C解析因为氮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氮原子核的机会很少,使发生反应后径迹分叉的机会很少,故正确答案为C.2.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放射性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从而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C.利用γ射线照射作物种子使其DNA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更优秀的品种D.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伤害答案 D解析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消除.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作物种子发生的DNA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良品种.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控制剂量.3.如图1所示为α粒子穿过充满氮气的云室时拍摄的照片,在许多α粒子的径迹中有一条发生了分叉,分叉后有一条细而长的径迹和一条粗而短的径迹,则()图1A.细而长的是α粒子的径迹B.粗而短的是氧核的径迹C.细而长的是氧核的径迹D.粗而短的是质子的径迹答案 B解析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α粒子与氮核发生核反应,产生氧核和质子,则粗而短的是氧核的径迹,细而长的是质子的径迹,故B项正确,A、C、D错误.4.为保证生产安全,大型钢铁部件内部不允许有砂眼、裂纹等伤痕存在.如图2所示是利用射线检测钢柱内部是否存在砂眼或裂纹情况的示意图,若钢柱的直径为2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A.射线源放出的射线应该是β射线B.射线源放出的射线应该是α射线C.射线源放出的射线应该是γ射线D.若钢件内部有伤痕,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粒子将减少答案 C解析此射线必须穿透部件,接收器才能接收射线粒子,用一张纸就能将α射线挡住,β射线只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γ射线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和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显然应该用γ射线检查直径为20 cm的钢铁部件内部是否有伤痕存在,选项C正确,A、B选项错误;当遇到钢柱内部有砂眼或裂纹时,穿过钢柱到达探测器的γ射线比没有砂眼或裂纹处的要强一些,选项D错误.考点二人工转变与核反应方程5.(2018·福州八县(市)高二期末联考)如图3所示是原子核人工转变实验装置示意图,A是α粒子源,F是铝箔,S是荧光屏,在容器中充入氮气后,屏S上出现闪光,该闪光产生的原因是()图3A .α粒子射到屏S 上产生的B .粒子源放出的γ射线射到屏上产生的C .α粒子轰击铝箔F 上打出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D .α粒子轰击氮核后产生的某种粒子射到屏上产生的 答案 D解析 充入氮气后,α粒子轰击氮核产生质子,质子穿过铝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使荧光屏上出现闪光,故选D.6.以下是物理学史上3个著名的核反应方程x +73Li ―→2y ,y +14 7N ―→x +17 8O ,y +94Be ―→z +12 6C ,x 、y 和z 是3种不同的粒子,其中z 是( ) A .α粒子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答案 C解析 把前两个方程化简,消去x ,即14 7N +73Li ―→y +17 8O ,可知y 是 42He ,结合第三个方程,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z 是中子10n.因此选项C 正确. 7.在下列四个核反应方程中,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①31H +X 1→42He +10n ②14 7N +42He →17 8O +X 2 ③94Be +42He →12 6C +X 3 ④2412Mg +42He →2713Al +X 4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X 1是质子 B .X 2是中子 C .X 3是电子 D .X 4是质子答案 D解析 根据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知,X 1为21H ,A 错;X 2为11H ,B 错;X 3为10n ,C 错;X 4为11H ,D 对. 考点三 综合应用8.将威耳逊云室置于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在磁场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3015P ,放出一个正电子后变成原子核3014Si ,如图所示能近似地反映正电子和Si 核轨迹的是( )答案 B解析 把放出的正电子和衰变生成物Si 核看成一个系统,衰变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所以放出的正电子运动方向跟Si 核运动方向一定相反.由于它们都带正电荷,在洛伦兹力作用下一定形成两个外切圆的轨道,C 、D 错误. 因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q v B =m v 2r,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m vqB.衰变时,放出的正电子与Si 核的动量大小相等,因此在同一个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它们的电荷量成反比,即r e r Si =q Si q e =141.可见正电子运动的轨迹的半径较大,B 正确,A 错误.9.(多选)一个质子以1.4×107 m/s 的速度撞一个孤立的静止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成硅原子核.已知铝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原子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为2713Al +11H →2814Si B .核反应方程为2713Al +11H →2714Si +10nC .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 m/sD .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 答案 AD解析 核反应方程为2713Al +11H →2814Si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4×107 m/s =28m v ′,解得v ′=5×105 m/s ,因此选项A 、D 正确. 二、非选择题10.在中子、质子、电子、正电子、α粒子中选出一个适当的粒子,分别填在下列核反应式的横线上.(1)238 92U →234 90Th +________. (2)94Be +42He →12 6C +________. (3)234 90Th →234 91Pa +________. (4)3015P →3014Si +________.(5)235 92U +________→9038Sr +136 54Xe +1010n. (6)14 7N +42He →17 8O +________.答案 (1)42He (2)10n (3)0-1e (4)0+1e (5)10n (6)11H解析 在核反应过程中,遵循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规律.对参与反应的所有基本粒子采用左下角(电荷数)配平,左上角(质量数)配平.未知粒子可根据其电荷数和质量数确定.如(1)中电荷数为92-90=2,质量数为238-234=4,由此可知为α粒子(42He),同理确定其他粒子分别为:中子(10n),电子(0-1e),正电子(0+1e),中子(10n),质子(11H).11.同位素这个概念是1910年英国科学家索迪(1877~1956)提出的.许多元素都存在同位素现象,在目前已发现的114种元素中,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达1 500种以上,而且大多数是人工制造的.(1)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首次制得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234Pa).已知234 90Th(钍)→234Pa(镤)+0-1e(电子),则234Pa 原子核里的中子数应为________. (2)1934年,科学家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了正电子,更意外的是拿走α放射源后,铝箔虽不再发射中子,但仍继续发射正电子,而且这种放射性随时间衰减规律跟天然放射性一样,也有一定的半衰期.①写出α粒子轰击铝箔(2713Al)产生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②上述产生的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写出其产生正电子的核反应方程式.答案 (1)143 (2)①2713Al +42He →3015P +10n ②3015P →3014Si + 0+1e解析 (1)由方程两边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234Pa 中质子数为91,则中子数为234-91=143.(2)①铝核被α粒子击中后产生中子的核反应方程式为2713Al +42He →3015P +10n ;②3015P 是磷的一种同位素,也有放射性,像天然放射元素一样发生衰变,衰变时放出正电子,该核反应方程式为:3015P →3014Si +0+1e.12.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静止的2713Al ,发现了放射性磷3015P 和另一种粒子.(1)写出这个过程的核反应方程式;(2)若该种粒子以初速度v 0与一个静止的12C 核发生碰撞,但没有发生核反应,该粒子碰后的速度大小为v 1,运动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求碰撞后12C 核的速度. 答案 (1)2713Al +42He →3015P +10n (2)v 0+v 112,方向与该粒子原运动方向相同 解析 (1)核反应方程式为2713Al +42He →3015P +10n.(2)由(1)知,该种粒子为中子,设该种粒子的质量为m ,则12C 核的质量为12m ,设碰撞后12C 核的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v 0=m (-v 1)+12m v 2,解得v 2=v 0+v 112,碰撞后12C 核的速度方向与该粒子原运动方向相同.。
放射源安全作业规程1.操作必须有专职射线检验人员进行。
操作前应先检查设备无明显损伤;驱动机构是否灵活,有无卡死现象;输源管有无明显砸扁活损坏现象。
在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送源。
2.进入现场必须带好安全帽、穿好劳保鞋,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3.作业时辐射范围为禁区,应设有警示灯、警示牌、警戒旗。
4.作业人员应佩戴好射线报警器、个人剂量片等个人防护用品。
5.为减少电离辐射,必须遵守“辐射防护”的三个基本原则,将辐射控制在允许的最低范围内。
6.操作前应提前办理射线探伤许可证,并通知有关部门,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控制区域。
7.严格按照射线探伤许可证规定的时间作业,严禁私自更改作业时间和地点。
紧急或特殊情况下应按PC8-____CQA-AQ-____-04-004《射线探伤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8.放射源在运输及作业期间,严禁工作人员擅离岗位。
9.放射源在使用前及使用后必须使用射线报警装置进行检查,确保放射源的正确保管及回收到位。
10.射线装置应定期检查,确保完好,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
11.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设备,确保这些物品完好。
阳春市春湾中心卫生院放射源安全作业规程(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源使用单位的工作行为,确保放射源的安全使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根据《放射源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放射源安全工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管理、责任到人、科学技术、确保安全”。
第四条放射源安全工作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五条本规程的解释权归放射源安全主管部门所有。
第二章放射源的管理与控制第六条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履行备案、申请审批等程序,取得放射源的合法证明文件,并按照证明文件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使用,严禁擅自拆卸或使用过期的放射源。
第七条管理放射源应当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每位操作人员具备使用放射源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意识。
第一章射线检测的物理基础1.( ○ )X射线和γ射线都是高能光子流,不带电荷,不受电场和磁场的影响。
2.( ○ ) X、γ射线是电磁辐射;中子射线是粒子辐射。
3.( ○ )X射线和γ射线的主要区别是:X射线是韧致辐射的产物,而γ射线是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衰变的产物;X射线是连续谱,γ射线是线状谱。
4.( ³ )α射线和β射线一般不用于工业无损检测,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射线对人体的辐射伤害太大。
5.( ○ )γ射线能量用“平均能量”来度量; X射线能量用“管电压峰值”来度量。
6.( ○ )连续X射线的能量与管电压有关,与管电流无关。
7.( ³ )连续X射线的强度与管电流有关,与管电压无关。
8.( ³ )在X射线检测中,标识谱起主要作用。
9.( ○ )X射线的强度可通过改变管电流、管电压来调节。
10.( ³ )X射线管的转换效率与管电压、管电流和靶的原子序数成正比。
11.( ○ )由于X射线管的转换效率很低,输入的能量绝大部分转换成了热能,因此X射线管必须有良好的冷却装置。
12.( ○ )最主要的放射性衰变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13.( ○ )放射性同位素的强度衰减至其原值一半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
当γ射线经过3个半衰期后,其强度仅剩下初始值的1/8 。
14.( ○ )工业检测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的是在核反应堆中通过中子照射激活的,也有的是核裂变的产物。
目前射线检测所用的同位素均为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5.( ○ )射线的线质越硬,其光子能量越大,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16.( ³ )射线的线质越软,其光子能量越小,波长越长,衰减系数越大,半价层越大。
17.( ○ )射线通过物质时,会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强度减弱,导致强度减弱的原因可分为吸收与散射两类。
18.( ○ )射线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主要会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和瑞利散射。
19.( ○ )一定能量的连续X射线穿透物质时,随穿透厚度的增加,射线总强度减小,平均波长变短,但最短波长不变。
射线检测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南昌航空大学南昌航空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无损检测五大常规方法常用()能量进行无损检测。
A:化学能量 B:意识能量 C:生物能量 D:物理能量答案:物理能量2.在役飞机起落架轮毂常采用()方法检测表面缺陷。
A:MT B:UT C:ET D:RT答案:ET3.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关系最小。
A:化学成分 B:组织结构 C:金属色泽 D:成形方式答案:金属色泽4.阴极射线管产生X射线中,对射线产生的强度影响最少的是()A:阴极灯丝温度 B:加速电压 C:阳极靶材料 D:射线管管壁材料答案:射线管管壁材料5.居里夫人因分离金属镭而获得诺贝尔()A:物理学奖 B:化学奖 C:和平奖 D:生物学奖答案:化学奖6.世界上最早成立的无损检测学会()A:ASNT B:ECNDT C:CSNT D:JSNT答案:ASNT7.中国在()研制的第一台X射线机A:1968年 B:1964年 C:1958年 D:196年答案:1964年8.医院头部CT检测在无损检测五大常规方法中归类为()A:UT B:MT C:ET D:RT答案:RT9.医院肝腹部B超检测在无损检测五大常规方法中归类为()A:MT B:RT C:UT D:ET答案:UT10.下列不是射线检测课程培养目标()A:国际通用无损检测高级人员 B: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C:团队合作和理解沟通能力 D:解决复杂社交场合酒精滋润的能力答案:解决复杂社交场合酒精滋润的能力第一章测试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提出是根据粒子散射实验中()A:粒子只偏2~3° B:以大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小角散射 C: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 D:绝大多数粒子散射角接近180答案:以小角散射为主也存在大角散射2.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发出Hα线,则至少需提供多少能量(eV)? ()A:12.09 B:10.2 C:3.4 D:13.6答案:12.093.对于每个主壳层n,它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为()A:2n B:n2 C:n D:2n2答案:2n24.原子核外轨道精细结构主要是有()引起的。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章含答案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射线检测复习题(第7章含答案)一、是非题暗室内的工作人员在冲洗胶片的过程中,会受到胶片上的衍生的射线照射,因而白血球也会降低。
(×)一个射线工作者怀疑自己处在高辐射区域,验证的最有效方法是看剂量笔上的读数是否也增加。
(×)热释光胶片剂量计和袖珍剂量笔的工作原理均基于电离效应。
(×)照射量单位“伦琴”只使用Χ射线或γ射线,不能用于中子射线。
(√)当Χ或γ射源移去以后工件不再受辐射作用,但工件本身仍残留极低的辐射。
(×)即使剂量相同,不同种类辐射对人体伤害是不同的。
(√)小剂量,低剂量率辐射不会发生随机性损害效应。
(×)只要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标准关于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就可以保证不发生辐射损伤。
(×)从Χ射线机和γ射线的防护角度来说,可以认为1戈瑞=1希沃特。
(√)焦耳/千克是剂量当量单位,库仑/千克是照射量单位。
(√)剂量当量的国际单位是希沃特,专用单位是雷姆,两者的换算关系是1希沃特=100雷姆。
(√)Χ射线比γ射线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Χ射线对人体的伤害比γ射线大。
(×)当照射量相同时,高能Χ射线比低能Χ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力更大一些。
(√)辐射损伤的确定性效应不存在剂量阀值,它的发生几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照射量适用于描述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比释动能适用于描述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在辐射防护中,人体任一器官或组织被Χ和γ射线照射后的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吸收剂量的大小取决于电离辐射的能量,与被照射物体本身的性质无关。
(×)辐射源一定,当距离增加一倍时,其剂量或剂量率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二、选择题收剂量的SI单位是( B )A.伦琴(R)B.戈瑞(Gy)C.拉德(rad)D.希沃特(Sv)7.2当光子能量超过200KeV后,对于人体组织的吸收剂量与照射量换算关系大致为( D )戈瑞=伦琴戈瑞=伦琴戈瑞=10伦琴戈瑞=100伦琴GB4792-84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受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不应超过( A )GB4793-84标准规定:公众中个人受到全身照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 D )在相同吸收剂量的情况下,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射线种类是( C )A.Χ射线B.γ射线C.中子射线D.β射线以下哪一种探测器,不是利用射线在空气中电离效应原理( D )A.电离室B.正比计数器C.盖革-弥勒记数管D.闪烁探测器一旦发生放射事故,首先必须采取的正确步骤是( D )A.报告卫生防护部门;B.测定现场辐射强度C.制定事故处理方案;D.通知所有人员离开现场.Ir192γ射线通过水泥墙后,照射率衰减到200mR/h,为使照射率衰减到10mR/h以下,至少还应覆盖多少厚的铅板(设半价层厚度为 ( D )7.9离源200mm处的照射率为100mR/h,照射率为2mR/h辐射区边界标记离源的距离约为( C )射线的生物效应,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 D )A.射线的性质和能量B.射线的照射量C.肌体的吸收剂量D.以上都是热释光探测器用于( B )A.工作场所辐射监测B.个人剂量监测C.内照射监测和B下列哪种仪器检测射线屏蔽物小泄漏的灵敏度最高 ( C )A.胶片微章计B.钢笔型电离室C.盖革计数器D.固体剂量计辐射损伤随机效应的特点是( A )A.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无关B.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C.只要限制剂量便可以限制效应发生D.以上B和C辐射损伤非随机效应的特点是( D )A.效应的发生率与剂量无关B.剂量越大效应越严重C.只要限制剂量便可以限制效应发生D.以上B和C以下GB4792-84标准关于特殊照射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D )A.特殊照射事先必须周密计划B.计划执行前必须经过单位领导及防射防护负责人批准C.有效的剂量当量在一次照射中不得大于100mSvD.经受特殊照射后的人员不应再从事放射工作辐射防护三个基本要素是 ( D )A.时间防护;B.距离防护;C.屏蔽防护;D.以上都是。
第一部分射线检测共: 690题其中:是非题 213题选择题 283题问答题 79题计算题 115题一、是非题1.1 原子序数Z等于原子核中的质子数量。
()1.2 为了使原子呈中性,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必须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1.3 当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改变时,它就会变为另一种元素。
()1.4 当一个原子增加一个质子时,仍可保持元素的种类不变。
()1.5 原子序数相同而原子量不同的元素,我们称它为同位素。
()1.6 不稳定同位素在衰变过程中,始终要辐射γ射线。
()1.7 不同种类的同位素,放射性活度大的总是比放射性活度小的具有更高的辐射剂量。
()1.8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能量变为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9 各种γ射线源产生的射线均是单能辐射。
()1.10 α射线和β射线虽然有很强的穿透能力,但由于对人体辐射伤害太大,所以一般不用于工业探伤。
()111将元素放在核反应堆中受过量中子轰击,从而变成人造放射性同位素,这一过程称为“激活”。
()1.12 与其他放射性同位素不同,Cs137是原子裂变的产物,在常温下呈液态,使用前须防止泄漏污染。
()1.13 与Ir192相比,Se75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更短,因此其衰变常数λ也更小一些。
()1.14 射线能量越高,传播速度越快,例如γ射线比Χ射线传播快。
()1.15 Χ射线或γ射线强度越高,其能量就越大。
()1.16 Χ射线或γ射线是以光速传播的微小的物质粒子。
()1.17 当χ射线经过2个半价层后,其能量仅仅剩下最初的1/4。
()1.18 如果母材的密度比缺陷的密度大一倍,而母材的原子序数比缺陷的原子序数小一半时,缺陷在底片上所成的象是白斑。
()1.19 标识Χ射线具有高能量,那是由于高速电子同靶原子核相碰撞的结果。
()1.20 连续Χ射线是高速电子同靶原子的轨道电子相碰撞的结果。
()1.21 Χ射线的波长与管电压有关。
()1.22 Χ射线机产生Χ射线的效率比较高,大约有95%的电能转化为Χ射线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