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水凤凰》观后感1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水脉观后感3000《水脉》这部电影是由导演李安执导的一部作品,影片于2020年上映。
影片以故事的形式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通过精良的拍摄技术和美丽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和力量。
本文将对《水脉》这部电影进行观后感。
电影《水脉》以一个寓言故事的形式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影片讲述了一个追寻寻求复仇的青年英雄,他踏上了一段艰难的旅程,最终与大自然取得了和谐共处的平衡。
影片通过丰富多彩的场景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贪婪与破坏。
让观众反思自己对环境的态度。
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其精良的摄影技术和惊人的视觉效果。
李安导演以他独特的摄影风格,通过长镜头和自然光的运用,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的淋漓尽致。
影片中丰富的色彩运用和绚丽的画面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相比于其他片中常见的人为特效,李安导演选择以真实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影片的音乐也是其成功之处之一。
原声音乐的运用让观众更加沉浸在电影的氛围中。
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让人倍感温暖与宁静。
音乐不仅在视觉上给予观众愉悦的享受,也为影片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内涵。
除了技术上的精良,影片还通过故事的编排,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影片中的主人公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亲和力,他们相互依存,互相影响。
主人公从一个一味追求复仇的角色逐渐转化为一个看重大自然价值的人。
这种转变不仅让观众反思自己对大自然的态度,也向人们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影片中的角色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
主人公在一次追求复仇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
他没有选择报复,而是愿意帮助他人,保护大自然,最后找到了内心的平静。
这种人性的探索,让影片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引发观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总的来说,《水脉》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影片以其独特的拍摄技术和精湛的视觉效果,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
《水凤凰》观后感不朽的师魂----《水凤凰》观后感上周星期五上午,全校组织观看电影,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观看看了这充满师爱的《水凤凰》。
陆永康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中心小学教师。
“永康”的名字里大概饱含了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祝愿。
但是,陆永康在9个月的时候,却由于一场小儿麻痹症而注定与“健康”二字无缘。
他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从此只能跪着行走了。
腿脚不便,家境贫寒,并没有磨灭陆永康的求知欲望。
他抓住一切机会读完了小学———哪怕后来学校搬到了离家10公里以外的地方。
他知道,知识,可以抚平他肉体上的苦难,身体上的残疾。
后来,学校停课了,他失学了。
但他一直没有扔下书本,自学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20岁那年,因为贫困,村上的孔荣小学流失了最后一个老师。
陆永康接下了给孩子们教书的任务,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跪”在了讲台上———这一跪,就是36年。
陆永康最让我感动、让某些为人师者汗颜的一句话是“我活着的意义就是教书。
”作为自身残疾,行动十分不便的他来说,日常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但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一日作息,还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站立”的一面,用自己坚强不息的屹立去影响学生、造就学生!为了帮助因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的孩子重返课堂,他一次又一次“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真实情感去说服学生及家长。
第一,当面给学生和学生家长讲清楚,自己虽站不起来,但有水平,有信心,也有耐心,能教好。
第二,要告诉他们,像自己这样的人都没有放弃,他们更不应该放弃。
第三,要感动他们。
有的小孩离校几年后,年龄大了,原来学的东西也快忘光了,家长和小孩都认为再回学校没什么用了。
陆老师就一次一次去他们家里劝,这儿的人心地都特别善良,他们看到一个残疾人这么一趟趟地爬,心里实在不忍。
很快,30多个学生返回了课堂。
陆永康是大山的儿子。
大山没有给予他伟岸的身躯,却赐予他伟大的灵魂。
因为他,大山里始终回响着朗朗读书声,因为他,山里孩子们的生命之旅有了新的起点。
电影《水凤凰》观后感-----杨应坤根据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我校于2010年5月上旬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电影《水凤凰》。
这部电影讲述了我们贵州山区的水族青年卢荣康,因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结合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以下的体会:一、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
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而这些,在老师的工作下,是有很大的保证的。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把学生作为我们的朋友,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样,教育事业是会有很大的成功。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当然,在当今社会,也不是把学生的成功单纯地看做是学习书本知识的成功,要看到大局,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不要单纯去看统考的成绩,这样的话,对于我们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害处。
结合这个观点,我认为有以下的几点需要做到:一是真心做人。
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教好书,育好人。
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
我们要树立起“学生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甘当“人梯”。
我们不要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要把学生的发展当做是一大乐事,学习片子中卢荣康这样的人的精神,人嘛,何必计较太多!二、爱岗敬业、献身教育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凤凰劫观后感300字凤凰劫是一部富有哲理和情感的电影,让我深受触动。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脆弱。
影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苦衷和追求,他们的故事让人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被影片中的凤凰所吸引。
她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智慧的女性,她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悬疑。
在凤凰的身上,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的力量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她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磨难,但她没有放弃对美好的向往。
凤凰的形象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她告诉我要勇敢面对困境,坚持自己的梦想。
与凤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龙,他是一个善良而懦弱的男孩。
在影片中,小龙通过与凤凰的接触逐渐变得坚强起来。
他看到了凤凰的不屈不挠,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小龙的转变让我想到了自己,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个榜样来指引我们前进。
小龙的故事告诉我,只有不停努力和改变,我们才能活得更加有意义。
在影片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角色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老爷爷的坚守和自强不息,以及凤凰的朋友小雪的善良和宽容。
他们的存在让我明白了友情和家庭的重要性,也让我反思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是如此重要,我们需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
通过观看《凤凰劫》,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但我们不能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改变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无论你是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英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同时,我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如此重要,我们需要学会关心和理解他人,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在结束观影后,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以及我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
凤凰劫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它是一部温暖人心的电影,我会一直珍藏在心中。
电影《水凤凰》观后感学校:红安小学教师:余开国时间:2013.9.22电影《水凤凰》观后感学校:红安小学教师:余开国时间:2013.9.22电影《水凤凰》讲述的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羊福小学陆永康老师跪教36年的感人故事。
“永康”的名字里大概饱含了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祝愿。
但是,陆永康在9个月的时候,却由于一场小儿麻痹症而注定与“健康”二字无缘。
他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从此只能跪着行走了。
腿脚不便,家境贫寒,并没有磨灭陆永康的求知欲望。
他抓住一切机会读完了小学———哪怕后来学校搬到了离家10公里以外的地方。
他知道,知识,可以抚平他肉体上的苦难,身体上的残疾。
后来,学校停课了,他失学了。
但他一直没有扔下书本,自学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20岁那年,因为贫困,村上的孔荣小学流失了最后一个老师。
陆永康接下了给孩子们教书的任务,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跪”在了讲台上———这一跪,就是36年。
36年跪教,让陆永康老师铸就一个不朽的师魂,同时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一面镜子,经常用以反省,也许生活与工作并不能永远一帆风顺,但是挫折与失败相对于陆老师的一生跪教,又算得了什么?让我们站立着,上好每一节课;站立着,做好每一件事;站立着,成就教书育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此片感人至深,摧人泪下。
现结合本人的经历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向目标奋斗人活着不能没有理想。
理想是帆,载你驶入幸福的彼岸。
有梦才有远方。
只有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奋斗,才能达到希望的终点。
观看电影中最让我感动最值得我学习的是陆永康老师。
他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懈地向他的目标奋斗,他在双脚不能站立、完全依靠手臂力量和自制的“铁鞋”跪着行走的艰难条件下,把一所破烂不堪、只有几个学生的小学撑下来,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
陆老师翻山越岭请学生,苦口婆心劝乡亲们送子女入学,为的是他那永不改变的初忠------让山里的孩子走出去。
看《水凤凰》有感今年10月13日晚,在镇教办、校务会的组织下,全校教职工观看了专题片《水凤凰》。
片中讲述的是贵州三都水族县孔荣村小学的一位下肢残疾,靠跪着给学生上课长达36年之久的陆永康老师的教学史。
说句心里话,看了《水凤凰》后,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顿时给我愣住了,一位下肢残疾连自己饮食起居十分困难的残疾人,他是怎么渡过这36年教学生涯的?我想:正如陆老师所讲的,只有知识才能让贫穷的孩子找到出路,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山区穷和苦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文化,我只有把孩子们教好,让他们有文化,懂知识,才能过上好生活,也只有培养出人才,他们才能为家乡安心工作,贡献力量。
当我看到学生们升入高一级学校,所有的付出和艰辛就全都忘了。
一番朴实的语言让人敬仰,同时,也让我找到了陆老师跪教36年的答案。
那就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顽强的意志和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了陆老师36年的跪教历程。
36年对于一个残疾人跪教来讲,那是多么漫长的岁月。
通过对陆老师跪教事迹的了解,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对于一位体魄健全,教学条件好,月薪较高的人民教师来讲,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这份职业呢?我想,我们应该做到:一是要力求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业务能运用自如,要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履行职责,爱岗敬业,勤奋扎实,对工作要充满激情和渴望。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要保持淡泊的心态,不要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也不要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
三是要加强学习,注重职业道德,常言说:有德无才将就用,有才无德不能用,有才有德当然用。
讲的就是德才兼备方能多成事,成好事,成大事。
对于一位教师来讲,如不加强学习,具备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和素质,道德败坏,这必将误人子弟。
为人师表吗?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四要具备爱心,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说起,所以要学会“蹲下来和学生说话”。
《水凤凰》之感刚刚看完电影《水凤凰》,我觉得应该让学生看《水凤凰》。
看完后,应该让学生明白:剧中的卢老师是伟大的,也许影片有些地方有夸大的嫌疑,但并不能否认其真实的事迹。
看完后,应该让学生明白:不是每一个老师都有卢老师的伟大,都有卢老师那样催人泪下的为师情节。
看完后,更应该让学生明白:卢老师教人是千千万万老师育人的典型代表,正如《曾子杀猪》、《孟母教子》是最具典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深刻教育,其实绝大多数父母也如曾父、孟母精心教子,只是他们最具代表性而已,那么学生们是否会记住一生中一两次父母深刻的教导;由此而及,其实绝大多数老师其实就像卢老师一样,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对他们抱有殷切的希望,那么学生们是否会记住一生中一两次老师深刻的教诲。
以上是为公的一点感慨,还提一点为私的感慨,作为一名教师的一点感慨,一名小学教师的一点感慨。
影片余幕是对卢老师的褒颂,卢老师做出了成绩,以残缺之躯做出了成绩,卢老师以残缺之躯十几年的不懈做出了成绩,受到县州领导的接见、慰问、留影,不知道早些时候有没有人关注到他,不知道有没有更多的人关注到广大教书的?余幕也有当年小学的同学重回教室于老师团聚,人变了,教室没有变,这是为什么???再从中深思一下,这是小学的学生回来感恩,来慰问小学的老师哟!!!不知道教小学的老师们作何感想,年龄上了30以上小学老师们,你当年所教的学生还有几个认识你?还有几个有出息的认识你?当他们跨进高中,感谢谁?当他们跨进大学,感谢谁?当他们事业有成,感谢谁?有没有提起过你,有没有想起过你,也许做梦时偶尔会出现你。
至此,小学的教师,你是否悲观?不!我们要的不是物质回报,是心里的慰藉,我们应该在适时的时候让孩子明白,小学就是学习的基础,练武的基本功一一扎马步,没有牢固的基础,今后的成功皆是浮云。
观《水凤凰》有感姓名:陈美伶班级:广电101:主人公陆永康诞生仅9各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双腿膝盖一下肌肉萎缩。
他人学走,他学跪。
20岁那年,机缘巧合的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
当小学的学生流失的时候,他用木板、旧篮球、废用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千克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拉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巨的劝学进程。
尽管那时学校停止教学,但他从未停止对知识的追求。
他自学完成小学到初中的全数课程,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正如此,他的“跪行”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增加到了50名。
3年后,孔荣小学破天荒有了150名学生。
36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地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
登山、过河、跨沟,稍不警惕就摔跟头。
他的步伐很艰巨,没人搀扶,没人陪伴,有的只是一种信念足以让他变得无所畏惧。
“蹭”起来再继续往前“走”,“跪”着访遍了没一个学生的家,磨坏了20多双“船鞋”,却换来了水乡贫困山村儿童入学率达100﹪的奇迹。
并前后取得了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师德标兵、2006年度CCTV三农人物、2006都市年度人物等荣誉和称号。
陆永康,他不是一个神话,是在树立一个永垂不朽的契碑:“三尺讲台,一根教鞭教书育人;双腿跪地,两颊霜鬓润天下桃李。
”水族在民歌中,常以“像凤凰羽毛一样漂亮”来形容自己的家乡。
“凤凰”,同时也是水族的图腾,水族人相信凤凰能够给他们带来吉祥好运。
而陆永康确实是水族人心目中的一只活凤凰。
在现实生活中,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也是另一只“凤凰”。
当一辆失控的大客车突然冲着学生们撞了过去,情急之下她冲了过去,奋力推开学生,自己却被碾在车下。
当清醒过来的丽莉示意想说话的时候,护士们拿了一块白纸,丽莉握笔在白纸上写道:“我什么缘故不能说话了?我还能当教师吗?”陆永康,张丽莉,咱们无法在冠以他或她更高的殊荣。
因为在窘境时,他们所展现的职业的光芒足以震慑内心。
水凤凰观后感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观《水凤凰》心得体会——刘昌琴《水凤凰》主要内容是讲:陆永康是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中心小学教师。
“永康”的名字里大概饱含了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祝愿。
但是,陆永康在9个月的时候,却由于一场小儿麻痹症而注定与“健康”二字无缘。
他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从此只能跪着行走了。
腿脚不便,家境贫寒,并没有磨灭陆永康的求知欲望。
他抓住一切机会读完了小学———哪怕后来学校搬到了离家10公里以外的地方。
他知道,知识,可以抚平他肉体上的苦难,身体上的残疾。
后来,学校停课了,他失学了。
但他一直没有扔下书本,自学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20岁那年,因为贫困,村上的孔荣小学流失了最后一个老师。
陆永康接下了给孩子们教书的任务,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跪”在了讲台上———这一跪,就是36年。
最让我感动是陆老师对教育的执着。
一个残疾人,自学小学到初中的知识,坚持不懈地跪教36年,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多大的勇气,多大的毅力啊!支撑他信念的是靠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
陆老师像一面镜子,使我看清自己。
我想起了刚毕业的那年,正流行到沿海城市打工的热潮,身在教育的我,心里蠢蠢欲动,不安心从教。
这是因为在外地打工的亲戚朋友回家时,当问及我那绵薄的工资时,我羞涩无语,他们则投以怜悯的目光,并极力劝我外出打工,放弃工作,后来在父母的阻挠下没有去成。
没有去成并不是意味着安心工作。
我对带工作的态度是“混”,不上不足,比下有余,当时就愤恨着自己的工作与回报不成正比。
现在拿自己工作态度和陆老师那种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比较,便觉得惭愧不已。
其次,让我感动的是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影片中,当孩子们因各种原因辍学时,陆老师没有放弃自己的学生,他克服重重困难,跪着走很远很远地山路到学生家一家家进行家访,终于感动了家长,学生得以复学。
而在今天,我们都是专业的教师,生活条件、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工资待遇都比陆老师好了许许多多倍,又有多少教育者能向陆老师那样无私地关爱学生呢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或在校表现不乖时,就拨打电话请学生家长到校处理或有时是带着点情绪进行电话家访,再也不想深入家访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伟大源于平凡——观《水凤凰》有感在一个偏远贫困的小山村里,有着一位残疾的卢老师,他双腿不能站立,上山下坡都要靠双手和膝盖的挪动。
但同时他却又是伟大的卢老师,他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放到教书育人,放到了孩子们的身上。
他把自己的口粮省下给孩子们吃,自己却嚼着难以下咽的野菜;他为了说服孩子们的家长让孩子们上学,挨家挨户地去做工作;他为了自己心上的孩子们,还差一点就放弃了自己的爱情。
他的故事其实很平凡,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日子摞着日子的点滴付出,可也就是这涓涓的细流,最终汇聚成了“汪洋”,成就了他的伟大。
犹记得,孩子们那一声声“卢老师”,那些呼唤中,有期盼,又心疼,有热切也有悲痛,孩子们的心里有他,因为他心里装着每一个孩子。
他很少说什么,他炽热的感情都化为了实际的行动,渗透到桌椅上,黑板上,在孩子们的血液里,在他存在的每一个方寸之间。
谁说英雄都是写在课本里的呆板人物?谁说英雄都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英雄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记号,英雄是活在生活里故事里的真实的那个“他”。
今天这个社会,我们说了太多的成功了,有钱?有权?可能在有些人看来,一个“卢老师”这样的乡村教师,根本没资格与他们所认为的那些“成功”相比拟,可是,真的,他们认为的那就是成吗?到底什么是成功呢?依我看,像卢老师一样把一件事做好、做专、做到极致,做到心里骨子里去,他就是成功了,就完成了从平凡到伟大的蜕变,这种成功是渗透到骨子里的一种坚定的幸福。
视线放回到我们身边,怎样才能让平凡的日子不无聊似乎成了一件顶重要的事情,大家挂QQ啊,刷网页啊,可是却不得其法,治标不治本,一旦停了下来,空虚和无聊又立即把我们包围。
如此这般,果真是进了死胡同,解决之法只有去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坚持做下去。
支教,作为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值得我们下这样的决心,也值得我们去付出行动。
把这件事情再看的简单点,平凡些,就是去贵州教孩子们,而把这平凡的事情做得出自于平凡而又不凡,才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所在。
电影《水凤凰》观后感
-----杨应坤
根据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的文件精神,我校于2010年5月上旬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电影《水凤凰》。
这部电影讲述了我们贵州山区的水族青年卢荣康,因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结合我们的教育事业,我有以下的体会:
一、教育的科学发展观
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核心是执政为民。
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要把党和人民的需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而这些,在老师的工作下,是有很大的保证的。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我们要把学生作为我们的朋友,要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样,教育事业是会有很大的成功。
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教育水平。
当然,在当今社会,也不是把学生的成功单纯地看做是学习书本知识的成功,要看到大局,要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不要单纯去看统考的成绩,这样的话,对于我们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害处。
结合这个观点,我认为有以下的几点需要做到:一是真心做人。
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教好书,育好人。
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
二是精心做事。
我们要树立起“学生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三是甘当“人梯”。
我们不要过于计较自己的得失,要把学生的发展当做是一大乐事,学习片子中卢荣康这样的人的精神,人嘛,何必计较太多!
二、爱岗敬业、献身教育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才能自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正是这种成就感、幸福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劳地为教育事业献身。
影片中的卢荣康老师可能是受到他的以前的老师的激励才会有这样的动力吧。
三、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核心
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
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
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是师德的新发展
要让学生从分数的奴隶变为学习的主人。
要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教不是统治学生学、代替学生学,而是启发学生学、引导学生学。
课堂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
教师应是教练员,不是运动员,要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去学习、去实践。
在影片中,卢荣康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和执着,在普通的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正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的人格力量
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
教师工作有强烈的
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
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六、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是师德的升华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
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处于学习状态,人们的知识结构很快就会落后于实践的要求。
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
总之,在当前,我们教育系统出了这样一位代表人物,是我们教书人的骄傲,我们要以此为榜样,在以后的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摸索,去创造,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杨应坤2010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