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子词(云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虞美人·为杭守陈述古作作者:苏轼朝代:宋类型:词虞美人· 为杭守陈述古作【原文】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须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虞美人· 为杭守陈述古作【翻译文】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
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最美。
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
看,沙塘里华灯初放。
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虞美人· 为杭守陈述古作【评析】此词作于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七月苏东坡任杭州通判时。
时杭州太守陈述古调任,即将离杭,设宴于杭州城中吴山上之有美堂。
应述古之请,东坡即席写下了此词。
上阕写览景兴怀。
钱塘环以湖山,左右映带,秀丽奇绝。
加上闽商海贾,风帆浪舶,自古繁盛。
下阕写有美堂上所观夜景。
以白描取胜,紧扣有美堂居髙临下的特点,把景物和情思交织起来,既描绘出杭州形胜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现了陈述古留恋钱塘之意和僚佐们的友情。
虞美人· 为杭守陈述古作【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名,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
宋·王颐堂《碧鸡漫志·卷四·〈虞美人〉》云:「《脞(cuǒ)说》称起于项籍『虞兮』之歌。
予谓後世以此命名可也,曲起于当时,非也。
曾子宣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云:『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
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
芳菲寂寞寄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
』又云:『当时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亦有就曲志其事者,世以为工。
其词云:『帐前草草军情变,月下旌旗乱。
褫衣推枕怆离情,远风吹下楚歌声、正三更。
抚骓欲上重相顾,艳态花无主,手中莲锷凛秋霜。
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黄载万追和之,压倒前辈矣。
其词云:『世间离恨何时了?不为英雄少。
第十二章唐五代词第一节词的起源和演进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
起初它只称之为“曲”、“曲子”,而不叫“词”。
直到五代后蜀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才把“曲子”和“词”联缀成一个词,称为“曲子词”[1]。
而作为一种抒情诗体特称的“词”这一名称,则更为晚出,正如王重民先生《敦煌曲子词集·叙录》所指出的:“特曲子既成为文士摛藻之一体,久而久之,遂称自所造作为词,目俗制为曲子,于是词高而曲子卑矣。
遂又统称古曲子为词。
”显然,曲与词的关系,在乐曲歌辞中,本来是一个事物的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这就是清人刘熙载《艺概·词曲概》所云的“词即曲子词,曲即词之曲”;宋翔凤《乐府馀论》也说:“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
”词在产生之初,原是紧紧依附音乐的,直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才逐渐脱离音乐而成为一种新的独特诗体。
词的别称很多,除长短句、诗馀外,又有乐府、乐章、歌曲、倚声、琴趣等名称。
词究竟起源于何时,一直是宋以来研治词史的学者争执不休的一个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先秦说;南朝说;隋代说;盛唐说;中唐说五种意见。
词既然是依曲填写,讲究声律的,所以在齐梁声律说未产生之前,根本不可能产生词。
南朝虽产生了声律说,梁武帝曾作《江南弄》七首,全为杂言,但它是由乐府吴声西曲改制过来的,属于清商乐系统,严格说来,只是沿用乐府古题写的诗,而不是依照当时流行的乐曲节拍填写的唱辞,因而不能视为词的雏形。
词在隋唐时代伴随着当时新兴的音乐——燕乐而兴起。
由于隋统一了南北朝,将胡部乐和中原乐综合起来,成为当时的新乐——燕乐,它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抒情音乐,词正是为这种新兴音乐的不同曲调所谱写的歌词。
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一中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词者渐兴,至唐稍盛。
今则繁声淫奏,殆不可数。
”张炎《词源》也说:“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
”均说明了词的起源和音乐的密切关系。
唐沿隋制,在音乐和文学方面日益发展,词就随之而兴起。
民歌《凤归云》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凤归云》原文及赏析【导语】:征夫数载,萍寄他邦,去便无消息,累换星霜。
敦煌歌辞《凤归云》二首探微罗茜【摘要】关于陌上桑型故事,历来研究众多.敦煌歌辞中《凤归云》(鲁女坚贞)二首属于陌上桑型故事的第三类.以陌上桑中的人物作为某一种类型化的象征而入诗,反映当时之事,仍带有浓厚的缘事而发色彩.通过对《凤归云》二首字句的考释、内容的解读、主旨的探索,揭示这类故事在唐代敦煌地区的发展和演变.【期刊名称】《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5)004【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陌上桑;《凤归云》;敦煌歌辞总编;鲁女坚贞;缘事而发【作者】罗茜【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名篇,讲述了美丽的秦罗敷在采桑时被过路的使君调戏,用巧妙的言辞拒绝使君的故事。
在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社会中,“桑林”不仅代表农耕之地,亦被染上了暧昧的色彩。
在诗经中,“桑林”就代表着男女幽会之所。
如《小雅·隰桑》就是讲一位女子在桑林中热切地期盼心上人来幽会。
《鄘风·桑中》也讲述了青年男女在桑林相恋的情形。
与此同时,桑林也可能成为女子被欺辱的场所,如《豳风·七月》中就写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1]215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精神,大体上都是人民“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创作,具有丰富的社会性和现实性,《陌上桑》就是此类的代表,一改《诗经》中被动苦命的采桑女形象,变为果敢坚毅、光彩照人的秦罗敷形象。
《秋胡行》也是汉乐府相和歌清调中的一首,虽古辞已失,但经过前人的详细考证,认为与其同时代《列女传》中《秋胡戏妻》的故事,应属同源。
《秋胡戏妻》即《鲁秋洁妇》,叙述了秋胡新婚后五日便离家求仕,五年后归家之时,在路边碰到一位采桑的美貌女子,以黄金相邀被女子严辞拒绝。
到家之后,女子发现调戏自己的人竟是离家多时的丈夫,羞愤之下投水而死。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及用法归纳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
“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
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
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
菩萨蛮最好的十首词1、《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在文学史上,有两首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即《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
2、《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菩萨蛮·敦煌曲子词》唐·供名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4、《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宋·苏轼湿云不动溪桥冷。
嫩寒初透东风影。
桥下水声长。
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
花比人应瘦。
莫凭小栏干。
夜深花正寒。
5、《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裸,双双金鹅鸪。
6、《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宋·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7、《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8、《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清·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奖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9、《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宋·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10、《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五代·李煜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核心提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爱美是人的天性。
先秦贤哲告子说:“食色,性也。
”在屈原的诗赋中,就充满着对美女的向往与追求。
虽然后人说他是用来隐喻君子与贤人,但借美女来比喻,则更能说明当时人对美女的向往和追求。
一、肤《诗经·卫风·硕人》描绘美女庄姜“肤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细腻而洁白(《朱熹集·诗经卷》)。
数千年来,“凝脂”的特征一直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
美女妩媚多端,毕竟以色为主(《闲情偶寄·声容部》李渔)。
诗经云:“素者,绚也!”作为白的极致“雪”字被视为皮肤颜色的标准。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其他诸如“肌肤胜雪”、“肤如凝雪”、“欺霜赛雪”等词语随处可见。
另外晶莹、透明、温暖的白玉也常用作修饰美女的肌肤。
例如五代时的花蕊夫人:“冰肌玉骨清无汗。
”(《避暑摩河池上作》孟昶)单纯的白色并非皮肤颜色的唯一标准,与白色相协调的是粉红。
曹植《洛神赋》中的女神远观“皎若太阳升朝霞”,近看“灼若芙蕖出渌波”。
“桃花含露”、“出水芙蓉”、“出水红菱”等类似描写美女的词语皆着眼于粉红色。
同样描绘杨贵妃的美,白居易的诗“梨花一枝春带雨”着眼的是与白同色的梨花。
而李白“一枝红艳露凝香”着眼的是与牡丹同色的艳红。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邻家女“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则提出了白里透红的和谐美的标准,这也是一种健康的美。
古代将白色、红色完美结合的描述莫过于“不傅脂粉而颜色如朝霞映雪”(《汉孝惠皇后外传》)。
清晨的朝霞映照在白雪上,单是意境之美,足以美得令人心醉、令人窒息。
代表人物: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
虢国夫人在姊妹中最为美艳,很受唐玄宗的喜爱。
一月给钱十万作为买脂粉的费用。
虢国自矜艳丽,每出入禁中,常素面朝天(《新唐书·杨贵妃传》)。
唐朝诗人张祜描述道:“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高三语文导学材料古诗词中常用122个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碧血:《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第八讲新文体的诞生:唐五代词一,词的起源1,词与音乐之关系燕乐。
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
(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旧唐书·音乐志》)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
《传》曰:“意内而言外,谓之词。
”(张惠言《词选》)2,词与其他文体之关系词集名称:诗馀、乐府、曲子、琴趣、琴谱、樵唱、渔唱、瑟谱、村笛、笙谱、新声、清弄、馀音、琴雅、桐谱、绮语、口业、诗剩、自度曲、烟语1),诗馀说:苏轼《祭张子野文》:清诗绝俗,甚典而丽,搜研物情,刮发幽翳。
微词宛转,盖诗之裔。
宋荦《瑶华集序》:“填词之名,肇于唐李供奉《忆秦娥》、《菩萨蛮》二阕,而其实自《雅》、《颂》、《繁》、《遏》、《渠》等篇,已具错综抗坠之法,早为温韦诸君子滥觞已。
”a,和声说沈约《梦溪笔谈》:诗之外又有和声,则所谓曲也。
古乐府皆有声有词,连属书之。
如曰贺贺贺、何何何之类,皆和声也。
今管弦之中缠声,亦其遗法也。
唐人乃以词填入曲中,不复用和声。
支持者:胡震亨《唐音癸签》、况周颐《蕙风词话》b,泛声说《朱子语类·诗文》:古乐府诗只是诗,中间却添了许多泛声,逐一添个实字,遂成长短句,今曲子便是。
c,综合说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浪淘沙》,二十八字绝句耳,李主衍之为五十余字。
《阳关曲》,亦二十八字绝句耳,元人歌之至一百余字。
词转于诗,歌诗有泛声,有衬字,并而填之,则调有长短,字有多少,而成词矣。
故《竹枝》、《柳枝》诸体,无非词,亦无非绝句也。
然作谱者不录此体,则失词源。
选集者尽录此体,又紊词界。
若其人素不知按拍,而我于其诗卷中,强拈此等作,名之曰词,列入词选,不独燕书燕说,顿失作者初心。
而又词又诗,反令二十八字并无一定归宿。
敦煌曲子词·云谣集杂曲子凤归云闺怨征夫数载。
萍寄他邦。
去便无消息。
累换星霜。
月下愁听砧杵起。
塞雁南行。
孤眠鸾帐里。
枉劳魂梦。
夜夜飞扬。
想君薄行。
更不思量。
谁为传书与。
表妾衷肠。
倚牖无言垂血泪。
暗祝三光。
万般无奈处。
一炉香尽。
又更添香。
绿窗独坐。
修得君书。
征衣裁缝了。
远寄边隅。
想你为君贪苦战。
不惮崎岖。
终朝沙碛里。
只慿三尺。
勇战奸愚。
岂知红脸。
泪滴如珠。
枉把金钗卜。
卦卦皆虚。
魂梦天涯无暂歇。
枕上长嘘。
待公卿回故里。
容颜憔悴,彼此何如。
又幸因今日。
得睹娇娥。
眉如初月。
目引横波。
素胸未消残雪。
透轻罗。
□□□□□。
朱含碎玉。
云髻婆娑。
东邻有女。
相料实难过。
罗衣掩袂。
行步逶迤。
逢人问语羞无力。
态娇多。
锦衣公子见。
垂鞭立马。
肠断知么。
儿家本是。
累代簪缨。
父兄皆是。
佐国良臣。
幼年生于闺阁。
洞房深。
训习礼仪足。
三从四德。
针指分明。
娉得良人。
为国愿长征。
争名定难。
未有归程。
徒劳公子肝肠断。
谩生心。
妾身如松柏。
守志强过。
曾女坚贞。
天仙子燕语莺啼三月半。
烟蘸柳条金线乱。
五陵原上有仙娥。
携歌扇。
香烂熳。
留住九华云一片。
犀玉满头花满面。
负妾一双偷泪眼。
泪珠若得似真珠。
拈不散。
知何限。
串向红丝应百万。
又燕语莺啼惊觉梦。
羞见鸾台双舞凤。
天仙别后信难通。
无人共。
花满洞。
羞把同心千遍弄。
叵耐不知何处去。
正值花开谁是主。
满楼明月夜三更。
无人语。
泪如雨。
便是思君肠断处。
竹枝子罗幌尘生□□□。
笙篁无绪理。
恨小郎游荡经年。
不施红粉镜台前。
只是焚香祷祝天。
幈帏悄悄垂珠泪。
□□□□□。
点点滴滴成斑。
待伊来即共伊言。
须改往来段却颠。
又高卷珠帘垂玉户。
公子王孙女。
颜容二八小娘。
满头珠翠影争光。
百步惟闻兰麝香。
口含红豆相思语。
几度遥相许。
修书传与萧娘。
倘若有意嫁潘郎。
休遣潘郎争断肠。
洞仙歌华烛光辉。
深下幈帏。
恨征人久镇边夷。
酒醒后多风醋。
少年夫婿。
向绿窗下左偎右倚。
拟铺鸳被。
把人尤泥。
须索琵琶重理。
曲中弹到。
想夫怜处。
转相爱几多恩义。
却再叙衷鸳衾里。
愿长与今霄相似。
又悲雁随阳。
解引秋光。
寒蛩响夜夜堪伤。
泪珠串滴。
旋流枕上。
无计恨征人。
争向金风飘荡。
捣衣嘹亮。
懒寄回文先往。
战袍待稳。
絮重更熏香。
殷勤凭驿使追访。
愿四塞来朝明帝。
令戍客休施流浪。
破阵子莲脸柳眉羞晕。
青丝罢拢云。
暖日和风花带媚。
画阁雕梁燕语新。
卷帘恨去人。
寂寞长垂珠泪。
焚香祷尽灵神。
应是潇湘红粉恋。
不念当初罗帐恩。
抛儿虚度春。
又日暖风轻佳景。
流莺似问人。
正是越溪花捧艳。
独隔千山与万津。
单于迷虏尘。
梅雪落停愁地。
香檀枉注歌唇。
拦径萋萋芳草绿。
红脸可知珠泪频。
鱼笺岂易呈。
又风送征轩迢递。
参差千里余。
目断妆楼相忆苦。
鱼雁山川鳞迹疏。
和愁封去书。
春色可堪孤枕。
心焦梦断更初。
早晚三边无事了。
香被重眠比目鱼。
双眉应自舒。
年少征夫军帖。
书名年复年。
为觅封侯酬壮志。
携剑弯弓沙碛边。
抛人如断弦。
迢递可知闺阁。
吞声忍泪孤眠。
春去春来庭树老。
早晚王师归却还。
免教心怨天。
浣溪沙丽质红颜越众希。
素胸莲脸柳眉低。
一笑千花羞不坼。
懒芳菲。
□□□□□□□。
□□□□□□□。
偏引五陵思恳切。
要君知。
髻绾湘云淡淡妆。
早春花向脸边芳。
玉腕慢从罗袖出。
捧杯觞。
纤手令行匀翠柳。
素咽歌发绕雕梁。
但是五陵争忍得。
不疏狂。
柳青娘青丝髻绾脸边芳。
淡红衫子掩酥胸。
出门斜拈同心弄。
意恛惶。
故使横波认玉郎。
叵耐不知何处去。
教人几度挂罗裳。
待得归来须共语。
情转伤。
断却妆楼伴小娘。
碧罗冠子结初成。
肉红衫子石榴裙。
故着胭脂轻轻染。
淡施檀色注歌唇。
□□含情唤小莺。
只问玉郎何处去。
才言不觉到朱门。
扶入锦□□□□。
□殷勤。
因何辜负倚阑人。
倾杯乐忆昔【“箳”字去掉尸】年。
未省离合。
生长深闺院。
闲凭着绣床。
时拈金针。
拟貌舞凤飞鸾。
对妆台重整嬉恣面。
自身儿算料。
岂教人见。
又被良媒。
苦出言词相诱炫。
每道说水际鸳鸯。
惟指梁间双燕。
被父母将儿匹配。
便认多生宿姻眷。
一旦娉得狂夫。
攻书业抛妾求名宦。
纵然选得。
一时朝要。
荣华争稳便。
又窈窕逶迤。
体貌超群。
倾国应难比。
浑身挂绮罗装束。
未省从天得至。
脸如花自然多娇媚。
翠柳画娥眉。
横波如同秋水。
裙上石榴。
血染罗衫子。
观艳质语软言轻。
玉钗坠素绾乌云髻。
年二八久锁香闺。
爱引猧儿鹦鹉戏。
十指如玉如葱。
凝酥体雪透罗裳里。
堪娉与公子王孙。
五陵年少风流婿。
内家娇丝碧罗冠。
搔头坠鬓。
宝妆玉凤金蝉。
轻轻敷粉。
深深长画眉绿。
雪散胸前。
嫩脸红唇。
眼如刀割。
口似朱丹。
浑身挂异种罗裳。
更薰龙脑香烟。
屐子齿高。
慵移步两足恐行难。
天然有□□灵性。
不娉凡间。
招事无不会。
解烹水银。
炼玉烧金。
别尽歌篇。
除非却应奉君王。
时人未可趋颜。
御制林钟商内家娇两眼如刀。
浑身似玉。
风流第一佳人。
及时衣着。
梳头京样。
素质艳丽青春。
善别宫商。
能丝调竹。
歌令尖新。
任从说洛浦阳台。
谩将比并无因。
半含娇态。
逶迤缓步出闺门。
搔头重慵憁不插。
□□□□。
只把同心。
千遍拈弄。
来往中庭。
应是降王母仙宫。
凡间略现容真。
(以上二词可能皆为杨太真事而作,并在杨为女道士后,册封为贵妃之前)拜新月荡子他州去。
已经新岁未还归。
堪恨情如水。
到处辄狂迷。
不思家国。
花下遥指祝神祗。
直至于今。
抛妾独守空闺。
上有穹苍在。
三光也合遥知。
倚幈帏坐。
泪流点滴。
金粟罗衣。
自嗟薄命。
缘业至于斯。
乞求待见面。
誓不辜伊。
又国泰时清晏。
咸贺朝列多贤士。
播得群臣美。
卿敢同如鱼水。
况当秋景。
蓂叶初敷卉。
同登新楼上。
仰望蟾色光起。
回顾玉兔影媚。
明镜匣参差斜坠。
澄波美。
犹怯怕半钩衔饵。
万家向月下。
祝告深深跪。
愿皇寿千千。
岁登宝位。
抛球乐珠泪纷纷湿绮罗。
少年公子负恩多。
当初姊妹分明道。
莫把真心过与他。
子细思量着。
淡薄知闻解好么。
又宝髻钗横坠鬓斜。
殊容绝胜上阳家。
蛾眉不扫天生绿。
莲脸能匀似早霞。
无端略入后园看。
羞杀庭中数树花。
鱼歌子睹颜多。
思梦误。
花枝一见恨无路。
声哽噎。
泪如雨。
见便不能移步。
五陵儿。
恋娇态女。
莫阻两情从过与。
畅平生。
两风醋。
若得丘山不负。
又洞房深。
空悄悄。
虚把身心生寂寞。
待来时。
须祈祷。
休恋狂花年少。
淡匀妆。
周旋妙。
只为五陵正渺渺。
胸上雪。
从君咬。
恐犯千金买笑。
喜秋天潘郎妄语多。
夜夜道来过。
赚妾更深独弄琴。
弹尽相思破。
寂寂更深坐。
泪滴炉烟翠。
何处贪欢醉不归。
羞向鸳衾睡。
又芳林玉露摧。
花蕊金风触。
永夜严霜万草衰。
捣练千声促。
谁家台榭间。
嘹亮宫商足。
暮恨朝愁不忍闻。
早晚离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