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体的损害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体的损害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体的损害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体的损害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大气细颗粒物对人体的损害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大气细颗粒物(PM2.5)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大气污染成份,可以吸附多种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体的健康。PM2.5的致病率、致癌率和致死率不断上升,受到全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空气污染问题也相当严重。现就PM2.5对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损伤及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工业的飞速发展,电力需求的增加,汽车数量的攀升,使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虽然大气污染多数时候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各种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降低空气的能见度。近年来,在我国的天气预报中,雾霾天气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所谓霾,就是悬浮颗粒物污染导致的。这些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气、采暖锅炉、汽车尾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

近代历史中,世界很多国家都发生过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曼彻斯特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墨西哥波萨里卡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东京光化学烟雾事件等。我国2012年最新颁布于2016年正式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就新增了专门针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空气浓度限值,并规定我国几个重要的城市地区强制要求先行监测并公布当地大气PM2.5的数据[ ]。大气细颗粒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PM100)这2种大气污染物人们都比较熟悉。而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研究发现,PM2.5在正常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小,但是可以吸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和致病微生物,而且在大气中的悬浮时间长、漂浮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1. PM

2.5的理化性质

细颗粒物作为一种大气污染物,与其他污染物一样,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其形态各不相同,造成了生物效应也不同。类球形容易在机体内沉积,棱角多易造成直接机械损伤,而不规则形则更容易吸附有害成分和病原微生物[ ]。不同地区PM2.5可吸附的化学组份不尽相同,基本可分为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2大部分。无机物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氮氧化物(NOX)及重金属,其中重金属有铜、锌、铅、镉、锰、镍等;有机物包括:甲醛、甲烷、多环芳香烃及病原微生物等[ ]。这些成分中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物质绝大多数是人为来源。

2. PM2.5对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影响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急性和慢性的影响,影响到许多不同的系统和器官。特别是PM2.5,它不但自身有危害性,还可以吸附多种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

2.1.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PM2.5通过损伤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部分沉积在肺泡内或肺间质内,激活肺内的免疫细胞,引起气道炎症反应,造成呼吸系统疾病。从轻微的上呼吸道刺激、儿童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成人的慢性支气管炎,到慢性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甚至肺癌都有可能[ - ]。Sabit Cakmaka等人研究表明,PM2.5的空气浓度每增加4.5μg/m3,使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下降0.4%[ ]。因此,还会造成呼吸道疾病恶化,如:哮喘的发作、呼吸衰竭[ ]。

2.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呼吸道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对于急性心血管病是公认的危险因素[ ]。而PM2.5引起肺部炎症反应后,有一部分就穿过呼吸膜进入循环系统,影响心血管系统。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长期吸入细颗粒物可导致心脏病,在美国每年约有6万人因此而过早死亡[ ]。

2.3.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长期的PM2.5吸入,使得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显著上升,缩短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更容易促使血栓形成,最终引起缺血性疾病[ ]。

2.4.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PM2.5被吞噬细胞吞噬后,进入淋巴系统,部分被清除,部分被新的吞噬细胞吞噬。在此过程中,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Sasha Bernatsky等人通过门诊病历分析得出,吸入的PM2.5水平与抗-dsDNA和细胞管型呈正相关[ ]。在自身免疫性风湿病人中,细颗粒物可能影响疾病活动,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2.5.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长期的血管炎性反应使得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血管阻塞,造成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明显增加。Martin等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证明PM2.5使得患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从11%增加到22%[ ]。细颗粒物后期可使血脑屏障改变、皮层神经元退化、神经胶质细胞凋亡、粥样斑块的形成、神经纤维缠结等神经退化[ ],如:阿尔茨海默氏症。

2.6. 对感觉器的影响空气污染同样对视觉、嗅觉有影响。Sara D Adar等人研究证明,居住在高空气污染地区的中老年人,其视网膜神经、血管直径相对于正常人明显缩窄[ ]。嗅觉上皮细胞作为呼吸道的门户,易受毒物攻击。Lilian等人通过细颗粒物对狗的嗅觉影响得出结论,长期生活在高度污染的地区会使嗅觉上皮细胞、嗅球等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11]。2.7. 对肾脏的影响细颗粒物进入循环系统后,作用于全身的血管,造成血管炎症反应,最终形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在矿区和重工业区等高污染地区可以部分地反映出暴露于环境细颗粒物中,人群因慢性肾脏疾病(CKD)造成的死亡率较高[ ]。P. Boor等人发现,PM2.5对肾脏损伤表现在肾脏微小动脉阻力增高和肾小球纤维化[ ]。Roya Kelishadi等人研究指出,暴露

于环境细颗粒物中,可造成慢性血管炎症、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激活,从而导致前期高血压、肝肾功能损伤,尤其在儿童[ ]。PM2.5除了对正常肾脏有损伤,对肾脏移植患者的肾脏也有损坏。Rhonda的研究就发现大气污染物对女性肾移植患者术后造成的风险比男性更大[ ]。

3. PM2.5的致病机制

PM2.5对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

①细胞的机械损伤:对于不规则形及棱角多的细颗粒物,对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肺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直接的机械损伤。

②细胞DNA的氧化损伤:PM2.5对DNA的潜在损伤,主要在于其吸附的重金属和多环芳香烃的协同作用[ ]。它破坏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导致基因突变、DNA断裂,使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 ]。

③细胞间隙连接的抑制:PM2.5抑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可能在癌细胞的发生、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William B. Grant的研究表明,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女性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和皮肤等多系统肿瘤的发生呈正相关[ ]。

④炎性因子的激活:在细胞损伤的基础上,激活了肺和血液中的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免疫细胞,从而释放出大量炎性因子,如:白介素(IL)、组织胺(HT)、肿瘤坏死因子(TNF)、核转录因子(NF-κB)、趋化性细胞因子(CCK)、细胞黏附分子(CAM)等[ ]。

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高水平的活化免疫细胞和炎性因子可能导致细胞内水肿、炎性增生,进而造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血管免疫自我平衡的失衡[ ]。PM2.5不同的成分对不同部位血管收缩功能影响不尽相同。秦纲等人通过细颗粒物水溶成分体内作用于大鼠胸主动脉,证明PM2.5不仅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同时还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NO- cGMP途径,导致血管舒张减弱;此外还减弱平滑肌细胞的电压依赖收缩作用[ ]。

⑥吞噬细胞的氧依赖杀伤途径的损伤:吞噬细胞在吞噬异物的同时出现氧代谢活跃,并生成反应性氧中间产物(ROIs)和反应性氮中间产物(RNIs),这些中间产物对吞噬的异物产生强大的杀灭作用。这个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合酶(NOS)等起到重要的作用。而PM2.5造成内皮功能障碍,对SOD、CAT及GSH-PX均有抑制作用,使得氧自由基堆积在肝、肾造成氧化损伤[ ]。同时,PM2.5使得肾血管内皮NOS/NO系统表达异常,其中血清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增加,血清内皮型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减少,都使得血液中NO含量异常,最终影响血管舒缩功能[ ]。

⑦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调:PM2.5沉积在肺泡-支气管树能够快速触发自主神经系统,使得血

压升高,血流动力学改变[ ]。

⑧血液成分的改变:长期吸入细颗粒物,PM2.5可穿透呼吸膜进入血液,作用于血小板,使其激活并且数量显著上升。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诱导血小板异常聚集,同时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趋化因子,使得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聚集,加重炎症反应和促凝性,最终造成血栓的风险增加[ ]。

随着空气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PM2.5的危害性。不论从细颗粒物本身,还是其吸附的有害成分出发,它对人体各个系统、脏器的损伤已经不能忽视。在我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空气污染问题相当严重,这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对于PM2.5的研究,国内外还局限于高浓度的污染物对机体的损伤,其对人体有害的限值各国也不尽相同。这个安全的最低限度值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通过科学研究来制定。此外,针对细颗粒物对人体器官的损伤,国内还仅限于心肺的研究,其他脏器还极少涉及,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微量元素是指那些在人的体重中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这些元素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世界公认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 14 种,即铁、锌、硒、锰、铜、碘、钼、钴、铬、氟、硅、钒、镍、锡;另一类为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明确,或未予定论的元素,如锶、砷、铍、锗等;第三类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如汞、铅、镉等。 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一是参与物质代谢中各种酶、激素、维生素等活性物质的组成;二是酶的激活剂,促进体内物质代谢的顺利进行。人体需要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各种微量元素,如果摄入过多或过少使机体代谢功能平衡失调,都会产生疾病或加速机体老化。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统的重要原料。缺铁会引起贫血,影响体内细胞代谢过程,导致肌肉无力,胃肠粘膜萎缩,胃酸分泌减少,食欲减退。动物血、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紫菜及芹菜、桃、杏、广柑等含铁量较高。

锌: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皮肤、性腺、脑垂体、胰腺和肝脏中。锌是核糖核酸聚合酶和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呈现活性的必需物质,故与蛋白质代谢有密切关系。锌也是合成胰岛素所必需的元素。锌还能使性激素的活性大为提高。人体如缺乏锌,会生长发育迟缓,味觉降低,性功能减弱,并诱发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含锌量较高的食物有牡蛎、动物肝脏、牛肉、羊肉、瘦猪肉、蛋类、黄豆、花生、杏仁、核桃仁、葵花子、胡萝卜、椰子、菠菜等。谷类外皮所含的植酸盐、蔬菜中的纤维素和水果中的果胶能阻碍锌的吸收。 铜:是机体内各种含铜物质的成分之一,一些铜蛋白,如血铜蛋白、肝铜蛋白、脑铜蛋白等,均需要铜。铜还能催化血红蛋白的合成。机体缺乏铜时,可出现中性白细胞减少、贫血、生长迟缓、情绪激动等,还会使胆固醇、血压及尿酸增高,影响糖耐量,引起心电图异常,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治疗机体缺铜,可多食用芝麻、豆类、猪肉、猪肝、鹅肝、鹅肾、牡蛎、萝卜、茄子、芋头、大白菜、油菜、菠菜、茴香、龙须菜、荠菜等食物。 硒:如果体内缺硒使某些肿瘤、冠心病、白内障等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显著增加。老年人经常食用花生、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1引言 环境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是一种常规的污染物,大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们对人体健康、植被生态和能见度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此,对这类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是大气环境污染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实验在校园中各种不同环境进行采样分析.通过本实验,达到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并了解到校园不同环境大气中悬浮颗粒的浓度的大小. 2材料与方法 2.1实验材料 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1)、滤膜、镊子、恒温恒湿箱、精密电子电子称 2.2试验方法 2.2.1滤膜准备对光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入分析天平(精度0.1mg)中称重,记下滤膜重量W0(g),将其平放在滤膜袋内. 2.2.2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确定于2015年5月1日在华南师范大学陶园附近原国防生宿舍旧址为样地,在样地中设置采样器1个.天气情况良好,多云,微风,早晚气温变化不大. 2.2.3仪器准备安装好空气采样器,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擦去灰尘,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2.2.4采样以100L/min流量采样,每4小时,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2.2.5称量和计算将采样后的滤膜放入恒温恒湿器箱中平衡24h,然后称重,30s内称完.采样滤膜用分析天平称量(精度0.1mg),记下滤膜重量W1(g),按下式计算总悬浮颗粒物(TSP)含量. 2.3数据分析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TSP,mg m-3)=[(W1-W0)×1000]/V r 式中: W1—采样后滤膜重量(g); W0—采样前滤膜重量(g); V r—换算为参比状态下的累计采样体积(m3). 2.4结果分析 参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析测试地点的空气状况. 3结果与分析 3.1原国防生宿舍样地分析 结果如下表格所示. 表1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测定记录表 监测点原国防生宿舍旧址 日期2015年5月1日 时间7:20~17:20 采样标况流量(m3min-1)0.09020833 累积采样时间(min)480min 累积采样体积(m3)47.7

简述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简述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酒精的性质 每克纯酒精可以产生能量7kcl,因为酒精本身只能提供能量而无其他营养作用,故又称这类饮料所产生的热为空热。酒精可溶于水及脂类,并可以快速扩散而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饮入的酒精很快在胃肠道吸收,其中一部分在胃部就被吸收,随即分布于全身的体液。人体对酒精的耐受性在个体间有很大的差异。 吸收后的酒精随血浆中的浓度高低在呼气中逸出并出现在尿中,这并不属于酒精的排泄而是一种简单的扩散,上述两者排出的总量是很小的。 2.酒精的代谢 酒精在肝内第一步被醇脱氢酶氧化为乙醛。这个过程需要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NAD+)即辅酶Ⅰ的帮助。在人体肝细胞中还存在微粒体氧化酒精系统(MEOS),这个系统存在于正常生理状况的机体中,随着饮入酒精的次数增加而使这个系统有增强的趋势,其中包括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某些药物的摄入也可影响该系统。 被上述酶作用产生的醛又被醛脱氢酶转变为乙酰辅酶A,后者在三羧酸循环中作为能量而被利用,或用于脂肪酸与胆固醇的合成。酒精作为能量而被利用可以代替糖或脂肪的一部分,但MEOS系统氧化酒精所产生的能量为游离热,不能被机体利用,而是直接作为散发热被消耗。 酒精对人体的不良影响 酒精在肝脏氧化,长期饮用酒精可引起嗜酒性肝炎,以后还可以导致肝硬化。 酒精也作用于血液系统,嗜酒者往往有贫血、血小板功能紊乱及白细胞减少等疾病,这是因为酒精对造血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酒精影响与造血有关营养素的吸收,如叶酸;另一方面酒精可能直接作用于血小板,以及骨髓造血过程,例如它可以影响红细胞对铁的利用。 酒精对胃肠道也有各种不良的影响,过量的饮酒可以引发急性胃炎,长期还可能导致胃排空能力下降。长期嗜酒者可出现萎缩性胃炎,但这种疾病患者在食物中完全取消饮酒后可以得到康复。 酒精中毒也能引起急性和再发性胰腺炎,这类病者的主要症状为脂肪痢和消瘦,粪便中排出的脂肪相当也膳食脂肪含量的6%以上。估计除胰腺受影响外,酒精还促使胆盐和胆汁的排泄。 酒精也可影响小肠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出现肠腺和绒毛上皮细胞核增大的异常现象。 酒精对营养素的代谢影响 1. 酒精对维生素代谢的影响 酒精可影响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导致肝与其他器官的损害,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2019年度项目指南

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2019 年度项目指南 结合我国大气污染特点,重点开展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研究,促进我国环境污染与健康领域研究的跨越发展,满足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需求。本重大研究计划拟组织化学、环境、毒理学、生命、医学等多学科领域专家进行系统的基础研究和合作攻关,通过理论与方法学创新,在探明细颗粒物关键致毒组分与毒性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其生物效应和与健康危害相关的影响机制。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拟围绕大气细颗粒物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重大科学问题,解析雾霾关键毒性成分及其来源和暴露途径;提出并建立个体水平和人群水平暴露评估的方法,阐明我国雾霾高发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暴露特征;寻找并利用代谢组、遗传和表观遗传生物标志物,解析细颗粒物对关键信号路径的扰动作用,诠释我国特征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机制;揭示大气细颗粒物可能诱发的机体应答与机体损伤作用机理,阐明大气细颗粒物污染与相关疾病的联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大气细颗粒物的毒性组分、毒理机制与健康危害”。 (一)典型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及暴露研究方法学。 (二)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生物学效应与毒理学机制。 (三)大气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效应。 三、2019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2019年拟在前四年资助项目的基础上,对以下方向进行集成: “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的生物学效应与毒理学机制” 结合大气细颗粒物毒性组分和主要健康结局,利用多组学等现代毒理学技术,解析大气细颗粒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关键信号路径的扰动作用;

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饮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006-12-11 10:27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为中年人,65-74岁为中老年人,74-90才为老人。媒体报道,日本人均身高近年来的增长速度较中国快,为什么呢?与国人的饮食结构不同有很大关系。据此,认真研究国人饮食习惯与健康关系的内在规律,探索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从而从改变饮食结构来影响人类身体状况,成为了当今有关人士义不容辞的职责。 俄罗斯健康研究生物节律研究室沃尔切夫经研究指出:人类的寿命应该是280岁。但为什么目前人们的普遍寿命尚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呢?他把原因归结为人体内水分的流失。因为水可以提供我们呼吸的氢离子。随着水分的流失,体内有害物质不能很好地剔除,于是各种病理现象就产生了。研究结果显示:新生男婴体内的水分占其体重的86.8%,长大后占71%,年轻或成熟男性体内的水分占其体重的61%,而一个81岁的老人仅占49.8%。 那么,有人说了,不就是多喝些水嘛!此言差矣!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研究结果所指的“水”是脑浆、血液、滑膜液及其他润滑液之类,即中医称之为“津液”的东西。由此并不是简单地一天多喝几杯水就能解决问题的。平常我们所喝的水仅仅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并不能很好的补充骨、肌、脑及组织中的津液。那么,能补充这些成分的“水”从何而来呢?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一直是承袭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中国营养饮食协会委员徐葛教授认为,国人目前的饮食结构大概为塔形结构:五谷占40%,蔬菜水果35%,肉果蛋奶类20%,其他5%。这个饮食结构仅是国人的饮食习惯,因而就有它的不合理性和局限性,它的底层特点就限制了营养成分的多样性,因而不能通用于全人类。因此,要想改善国人体质上的某些不足,要想使人类能达到自然年龄而“寿百数”,就只有从改变饮食结构来考虑。 如何改善饮食方法,使身体内所需营养要素能有效地从饮食中吸取和利用,也是很重要的课题:《素问·汤液醪醋论》说:“自古圣人之作醪醋者,以为备耳(以备不虞也)……邪气时至,服之万全。”汤液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中医认为,水之稀薄者为汤,稠厚者为液。饮食物中汤液是人体内津液的源泉。津液渗透浸润于肌肤腠理之间,以温养肌肉,充润皮肤;液,流行浸润到关节、脑髓海空窍,润滑关节,补益脑髓,润泽耳、日、口、鼻等窍。二者在周身环流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因此常以津液并称,并不严格区分。 从以上来看,汤的保健作用大致有:1、能最大限度地提取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并易于吸收。2、增强机体的水储量,保持皮肤弹性,从而美容、抗衰老。3、能保证大小便通畅,利于毒素的排出,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外界不良因素对人体造成的潜在危害。4、养五脏、安神、增强食欲。5、其他作用随内容而异。 汤的原料比较丰富,五谷杂粮、肉蛋海鲜、花果蔬菜、矿物质等均可取用。其各自的营养成分正在不断地被发现、研究、提取和利用。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长寿,汤不离口。据此,人类的饮食结构应这样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附件 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政策 一、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改善环境质量,防治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促进技术进步,制定本技术政策。 (二)本技术政策为指导性文件,提出了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的相关措施,供各有关方面参照采用。 (三)环境空气中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细颗粒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污染源向空气中直接释放的细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扬尘、油烟等;二是部分具有化学活性的气态污染物(前体污染物)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生成的细颗粒物,这些前体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氨等。防治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污染应针对其成因,全面而严格地控制各种细颗粒物及前体污染物的排放行为。 (四)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的生成与社会生产、流通和消费活动有密切关系,防治污染应以持续降低环境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目标,采取“各级政府主导,排污单位负责,社会各界参与,区域联防联控,长期坚持不懈”的原则,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变革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不断减少各种相关污染物的排放量。 —2—

(五)防治细颗粒物污染应将工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扬尘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作为重点,强化源头削减,实施分区分类控制。 二、综合防治 (六)应将能源合理开发利用作为防治细颗粒物污染的优先领域,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优先供应居民日常生活使用。在大型城市应不断减少煤炭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限制高硫份或高灰份煤炭的开采、使用和进口,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研究推广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减少燃烧煤炭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七)应将防治细颗粒物污染作为制定和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目的之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开展城市生态建设,不断提高环境承载力,适当控制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 (八)应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必要时对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采取限批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布空间格局。 (九)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超标的城市,应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达标规划,明确各年度或各阶段工作目标,并予以落实。应完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开展污染来源解析,编制各地重点污染源清单,采取针对性的污染排放控制措施。应以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依据,建立污染排放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估和改善工作机制。 三、防治工业污染 (十)应将排放细颗粒物和前体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作为 —3—

总悬浮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 一、填空题 1.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大流量采样法采样、进行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样品称重时,如“标准滤膜”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mg范围内,则认为该批样品滤膜称量合格。① 答案:5 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方法的最小检出限是mg/m3。① 答案:0.001 3.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当滤膜安放正确,采样后滤膜上颗粒物与四周白边之间出现界线模糊时,应更换。① 答案:滤膜密封垫 二、判断题 1.飘尘是指空气动力学粒径为10μm以下的微粒。( )② 答案:正确 2.根据《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GB 6921-1989),采集大气飘尘是要求采样器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9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lμm。( )②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采集大气飘尘是要求采样器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1μm。 3.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采集样品的滤膜为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 )① 答案:正确 4.根据《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 15432-1995),采集样品的滤膜性能应满足如下要求:对0.3g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等。( )① 答案:正确 5.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不适用于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5kPa的情况。( )① 答案:错误

体育活动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⒈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⑴对新陈代谢的作用体育锻炼时,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机体为了恢复能量,就要摄入、消化、吸收更多的营养以补充不足,而且摄入的能量往往超过消耗的能量,即出现“超量恢复”现象。消耗越多,超量恢复越明显。同时体育锻炼还能促进腹肌力量,有利于维持正常腹部压力促进消化吸收。因此,长期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消化功能,促进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 ⑵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时,全身血液循环加快,心脏和全身的供血状况改善。心肌细胞内的蛋白质和肌糖元增多,心肌纤维增粗,心壁增厚,心脏血容量增大,每博输出量增加,安静时的心率变慢,心脏的体积和重量增加。锻炼还可使冠状动脉口径增大,弹性增加,对预防冠心病起到积极作用。由于消耗体内大量脂肪,减少了心脏的压力,从而降低心脏病的发生。通过增加动脉血管的弹性,起到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⑶对呼吸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时,机体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均增多,为了满足肌体的需要,呼吸系统加倍工作,使呼吸肌逐渐发达,功能加强。同时还可扩大胸廓活动的幅度,增大胸围和肺活量,使安静时的呼吸频率变慢且呼吸深度加深。经常适量的锻炼还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⑷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支配下进行的。反过来,身体的每个动作及各器官的生理活动都可以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作用。这种刺激作用可以增强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使大脑的兴奋性、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大大提高,视觉、听觉更加敏锐,记忆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增强,还可消除大脑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⑸对骨骼、关节及肌肉的作用体育锻炼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可使骨变的更加坚强,对人体起到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还可使关节囊和韧带增厚,加强关节的牢固性和对压力的承受性。通过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使肌肉对神经刺激产生反应的速度和准确性以及各肌群间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改善,以致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效果,并可使肌肉粗壮,力量增强,提高抗疲劳和耐酸痛的能力。 ⑹对其它组织、器官及系统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刺激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儿茶酚胺等重要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以提高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对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⒉体育锻炼对心理发育的影响 体育锻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情感,促进个性的完善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体育锻炼有助于减轻或消除人的紧张烦躁或忧虑情绪;培养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形成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自尊心、自信心、顽强的毅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体验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欢愉,产生心旷神怡的愉快心境。 长期进行健美锻炼,能够发达肌肉、增长力量;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改善体形体态、矫正畸形;调节心理活动,陶冶美好情操;提高神经系统机能,培养顽意志品质。

环境科学院: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

环境科学院: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 市民在灰霾天气里前行。 被灰霾天笼罩的城市。 据环保部称,目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较差,与世界卫生组织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有一定差距。 还有专家称,已经有科学数据证明,PM2.5与肺癌、哮喘等疾病发生密切相关。而PM2.5正是形成灰霾天气的元凶。 大气污染最严重国家之一 我国现行的空气质量标准编制于1982年,后又分别在1996年和2000年进行了修订。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PM2.5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第一阶段的排放标准。 按照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规定,每天监测和发布的主要有三项空气污染物指标: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 这些指标的指数在0~50时为优,51~100时为良,100以上为污染。标准规定监测的“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直径小

于10微米的颗粒物,但不包括“个头更小”的、小于2 .5微米的颗粒物(简称“细颗粒物”,又称PM2.5)。在上述三项污染指标中,可吸入颗粒物在空气污染中的比率最大,而细颗粒物又在可吸入颗粒物中占70%~80%。 当大量细颗粒物浮游在空中,大气能见度就会变小,天空看起来灰蒙蒙的,气象学把这一现象叫做“灰霾天”。而造成这种灰霾天的罪魁祸首就是细颗粒物。 据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公布的一张世界空气质量地图显示,全球细颗粒物污染最高的地区是北非以及中国的华北、华东和华中全部,中国大部分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接近80微克/立方米,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有关污染指标的8倍。 当前我国的空气污染防治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以臭氧、灰霾污染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日益显现。 中国环境科学院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说:“珠三角、长三江、京津冀、四川盆地和沈阳等地城市群,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还有资料称,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城市灰霾天数占到了全年天数的30%~50%。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悬浮微细粒子,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但中国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的标准以下,而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标准以上的空气中。 灰霾带来的伤害有多大 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当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相对湿度小于90%时,这样的天气情况为灰霾。 在环境空气质量(API指数)体系上,国际上的标准是监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P M10)、细粒子颗粒物(PM2.5、PM1)、能见度,而目前我国只是监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PM2.5,是指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 在中国,可吸入颗粒物国家标准是年平均浓度每立方米空气100微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5倍。 医学研究表明,颗粒越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大。细粒子颗粒物十分微小,可以穿透呼吸道的防护结构,深入到支气管和肺部,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诱发肺部硬化、哮喘和支气管炎,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 细粒子颗粒物吸附在肺泡上很难脱落。而且,细粒子颗粒物还能携带空气中的病毒、细菌、放射性尘埃和重金属等物质,对呼吸系统、心血管、免疫系统、生育能力、神经系统和遗传等都有影响。 有专家发出警告,“灰霾的形成将会对各种传染疾病的流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大气环境中,人的机体抵抗力也会大为减弱。” 还有专家警告说,一些毒性物质能渗入肺泡里溶解,一些不能吸收的毒性物质则粘在肺细胞的表面,而那些被溶解的毒性物质又将随着人的血液对人的器官包括心脏造成损害。如果同一部位反复发炎,就会有癌变的可能性。 人体每天需要呼吸15立方米的空气,住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吸尘器”和“过滤器”。长期下去,细粒子污染对身体的危害要比切尔诺贝利核辐射严重。 有研究表明,对整体人群的肺癌死亡率资料与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资料进行测算,结果显示,肺癌死亡率与9年前总悬浮颗粒物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这意味着总悬浮颗粒物致肺癌的潜伏期为8年左右。 影响最大的是人类生理年龄的两端——孩子和老人,在美国完成的一项历时8年的前瞻性研究发现,交通污染可显著阻碍儿童肺功能的发育。灰霾,对于体质较弱的老人来说,则意味着死亡。 在中国的许多大中型城市,几亿人口面临着与空气中的隐形杀手的亲密接触。 有资料称,我国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总平均损失寿命为18年,重度污染出现后的第六天呼吸系统疾病死

13.实验十三.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采集与测试

实验十三. 大气中总悬浮物的采集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了解粉尘采样仪的基本组成,掌握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物测试原理和方法,熟悉大气中总悬浮物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原理: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1-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三.实验仪器与药剂: 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150L/min,滤膜直径8-10cm。 2.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7.塑料无齿镊子。 四.实验步骤: 1.采样器的流量校准:采样器每月用孔口校准器进行流量校准。 2.采样

(1)每张滤膜使用前均需用光照检查,不得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膜采样; (2)迅速称重在平衡室内已平衡24h的滤膜,读数准确至0.1mg,记下滤膜的编号和重量,将其平展地放在光滑洁净的纸袋内,然后贮存于盒内备用。天平放置在平衡室内,平衡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度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湿度变化小于5%; (3)将已恒重的滤膜用小镊子取出,“毛”面向上,平放在采样夹的网托上,拧紧采样夹,按照规定的流量采样; (4)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U型压力计压差值,读数准确至1mm。若有流量记录器,则可直接记录流量。测定日平均浓度一般从8:00开始采样至第二天8:00结束。若污染严重,可用几张滤膜分段采样,合并计算日平均浓度; (5)采样后,用镊子小心取下滤膜,使采样“毛”面朝内,以采样有效面积的长边为中线对叠好,放回表面光滑的纸袋并贮于盒内。 将有关参数及现场温度、大气压力等记录填写在数据表13-1。 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结果及有关参数记录于数据表13-2。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滤膜称重时的质量控制:取清洁滤膜若干张,在平衡室内平衡24h,称重。每张滤膜称10次以上,则每张滤膜的平均值为该张滤膜的原始质量,此为“标准滤膜”。每次称清洁或样品滤膜的同时,称量两张“标准滤膜”,若称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5mg范围内,则

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

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测定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近来,大气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大气悬浮颗粒物是形成雾、烟和空气尘 埃的主要成分。当其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疾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测定分析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含量,根据测量数据,提出些合理的措施,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十分重要。 关键词:大气污染、大气悬浮颗粒物、大气测定、措施 前言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有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其厚度达 1000-1400m。其中,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近地面约10km内的气体层(对流层),常称这层气体为空气层。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这些有害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当其含量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这种情况即被成为大气污染或空气污染。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不下千种,其中,大多数为有机物。依据其形成过程,可分为一级污染物和二级污染物。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的存在状态是由其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形成过程决定的,气象条件也起一定的作用。一般把它们分为分子状态污染物和粒子状态污染物。粒子状态污染物(或颗粒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多在0.01-100微米之间,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体系。通常,根据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特性将其分为降尘和飘尘。粒径大于10微米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上,称为降尘。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可长期飘浮在大气中,称为飘尘。飘尘具有胶体性质,故又称气溶胶。通常所说的烟、雾、灰尘就是用来描述飘尘存在形式的。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大,吸入颗粒物会导致肺炎、气喘、肺功能下降等呼吸系统疾病,生活在空气颗粒物较高地区的人群,死亡率会明显增加。 1、测定目的及原理 1.1测定目的 (1)掌握重量法测定总悬浮微粒的原理。 (2)学会总悬浮微粒测量的操作技术。 (3)了解DB-202型空气泵及ZW-100型中流量总悬浮微粒颗粒物采样头的使用方法。 1.2TSP测定原理 用重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方法一般分为大流量(1.0-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 m3/min)采样法。其原理是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大气试样通过已经称至恒重的滤膜时,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即可求得大气中总悬浮微粒的含量。 2、所需仪器与材料及测定步骤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教学内容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 B T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 221 更新时间:2008-3-24 GB/T15432-1995 1995-3-25 1995-8-1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 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 3.1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 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 孔口流量计: 3.2.1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3.2.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 3.3 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 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 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 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3.10 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3.11 天平: 3.11.1 总悬浮颗粒物大盘天平: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1mg;再现性(标准差)≤2mg。 3.11.2 分析天平:用于中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0.1 mg;再现性(标准 差)≤0.2mg。 4 采样器的流量校准 4.1 新购置或维修后的采样器在启用前,需进行流量校准;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4.2 流量校准步骤: 4.2.1 计算采样器工作点的流量: 采样器应工作在规定的采气流量下,该流量称为采样器的工作点。在正式采样前,需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按下述步骤进行: 采样器采样口的抽气速度W为0.3m/s。大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H(m3/min)为 QH=1.05 (1) 中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M(L/min)为 QM=60 000W ×A (2) 式中:A——采样器采样口截面积,m2。 将QH或QM计算值换算成标况下的流量QHN (m3/min)或QMN (L/min)

大气气溶胶相关研究综述

摘要 近日,环保部公布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事实上,随着大气污染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不便增多,人们空前关注大气科学进展以及PM2.5治理的理论依据。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大气气溶胶的研究做出总结和分析:大气气溶胶的基本特征,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国内外相关的大气气溶胶研究计划。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气候效应;环境健康;研究综述 前言 气溶胶是指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能被观察或测量的液体或固体粒子,其实际直径一般为0.001~100μm,动力学直径为0.002~100μm,对人体、环境、气候等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4] 由于大气气溶胶在气候、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很多过程可以产生气溶胶,根据来源可分为自然气溶胶和人为气溶胶。自然源主要是海洋、土壤和生物圈以及火山等;人为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农业生产活动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不仅直接向大气排放大量粒子,更重要的是向大气排放大量的SO2和SO X,NO2和NO X在大气中通过非均相化学反应逐渐转化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粒子,形成二次气溶胶。污染气体形成的大气气溶胶自工业革命以来有大幅度增加。来自自然源的气溶胶如沙尘,也由于人类活动利用土地变化而发生着改变。尽管气溶胶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由于其在许多大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大气气溶胶自身的污染特性与其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在大气中的非均相化学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5] 气溶胶还与其他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的形成、烟雾事件的发生等密切相关。此外,气溶胶对人体和其他生物的生理健康也有其特有的影响。[1] 由于气溶胶的气候效应问题,气溶胶再次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大气气溶胶是当今大气化学研究中前沿的领域。国际大气化学研究计划(IGAC)科学指导委员会于1994年将国际全球大气化学研究计划和国际气溶胶计划(ICAP)合并重组,大气气溶胶研究被列为3大研究方向之一。大气气溶胶的研究内容,发展到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性状、来源和形成、时空分布、对气候变化和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对大气化学过程的影响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研究,也涉及到大气科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 易版

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一、粉尘在呼吸道的沉积 尘可随呼吸进入呼吸道,进入呼吸道内的 粉尘并不全部进入肺泡,可以沉积在从鼻腔到 肺泡的呼吸道内。影响粉尘在呼吸道不同部位 沉积的主要因素是尘粒的物理特性(如尘粒的大 小、形状及密度等),以及与呼吸有关的空气动 力学条件(如流向、流速等),不同粒径的粉尘 在呼吸道不同部位沉积的比例也不同,尘粒在 呼吸道内的沉积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截留 主要发生在不规则形的粉尘(如云母片状尘 粒)或纤维状粉尘(如石棉、玻璃棉等),它们可

沿气流的方向前进,被接触表面截留。 2.惯性冲击 当人体吸入粉尘时,尘粒按一定方向在呼吸道内运动,由于鼻咽腔结构和气道分叉等解剖学特点,当含尘气流的方向突然改变时,尘粒可冲击并沉积在呼吸道黏膜上,这种作用与气流的速度、尘粒的空气动力径有关。冲击作用是较大尘粒沉积在鼻腔、咽部、气管和支气管黏膜上的主要原因。在这些部位上沉积下来的粉尘如不及时被机体清除,长期慢性作用就可以引起慢性炎症病变。 3.沉降作用 尘粒可受重力作用而沉降,沉降的速度与粉尘的密度和粒径有关。粒径或密度大的粉尘沉降速度快,当吸入粉尘时,首先沉降的是粒

影响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的因素

影响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的因素 【关键词】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因素 在空气质量监测中,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中流量空气采样器,以恒定速率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 μ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监测结果受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大气采样和分析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各种条件,避免其它方面的影响,消除误差,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1 样品采集 1.1 监测点位布设的影响 监测点位的布设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监测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测点周围无局部污染源并避开树木及吸附能力较强的建筑物,因这些屏障物的存在能起挡板作用而产生涡流,以至在相当小的半径范围内,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变化较大,有时甚至可呈数量级变化。距装置5~15 m范围内不应有炉灶、烟囱等,远离公路以消除局部污染源对监测结果代表性的影响。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270°以上自由空间。 1.2 采样高度的影响 大气采样高度基本与植物高度相同,采样口与基础面的高度应在1.5 m以上,以减少扬尘的影响。 1.3 采样流量的影响 采样时,空气采样器的准确度取决于采样流量保持恒定的程度。油状颗粒物、光化学烟雾等均可阻塞滤漠并造成空气流速不匀,使流量迅速下降。在此监测点位应采用分段采样,集中累加,以降低因流量变化对总悬浮颗粒物测量的影响。浓雾或高湿度空气使滤膜变得太潮,也会使流量明显下降,因此在能见度低或高湿度天气,应避免采样。 1.4 大气压力与气温的影响 在采样体积与标况体积的换算中,影响体积的因素是气压与气温。采样器应具有自动统计平均温度的功能。气压是个可变因素,一般气温下,气压每变化0.1 kPa,标况体积变化2.5~3.0 L。因此,气压需要准确观测,以提高监测值的准确度。 1.5 采样密闭和滤膜安放的影响

我对大气气溶胶研究的认识

我对大气气溶胶研究的认识 11长望2班20111373005 刘伟光虽然读了几篇有关大气气溶胶的文献,但是我觉得自己对气溶胶的认识还是有相当的局限性的,气溶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气溶胶有许多环境方面的影响,比如说光化学烟雾,酸雨等,但是我觉得气溶胶的积极影响势必是比消极影响大的。 气溶胶粒子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直径0.001~10μm 的固体或液体粒子。气溶胶粒子增加的直接效应是影响大气水循环和辐射平衡, 这两种过程都会引起气候变化。依照文献上所说,“气溶胶粒子能吸收散射太阳辐射和地气长波辐射, 但对太阳辐射的影响较大, 因而气溶胶增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使地表降温; 气溶胶粒子是大气中最重要的云凝结核, 气溶胶子增加对水循环的影响, 一般也表现为使云滴数量增加, 其气候效应也是使地表降温。”,这样就牵扯到另一个我们敏感的问题,那就是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的原因不用多说,这是人们每天都在讨论的问题,尤其是我们气象人,可以说每门有关课程的老师都会把全球变暖的问题跟我们讲一遍。更何况,气溶胶粒子是大气中的主要凝结核,我们的降水离不开气溶胶粒子。试想没有降水,我们的日子会变成怎样。连年的干旱,

生灵涂炭。 气溶胶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工业化革命以来, 人类活动不仅直接向大气排放大量粒子, 更重要的是向大气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在大气中通过非均相化学反应逐渐转化成硫酸盐粒子, 形成二次气溶胶。污染气体形成的大气气溶胶粒子自工业革命以来有较大幅度增加。”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迅速消耗,尤其是燃烧效率较低的煤炭,使得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含量不断增加,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而现在我国的许多环境问题都与气溶胶息息相关,人类活动对气溶胶粒子的增加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反过来,气溶胶粒子又有对人类活动的反作用,“在城市大气中, 由于汽车尾气和燃煤排放出大量污染气体可通过气粒转化过程形成二次气溶胶,由于其粒子小、平均寿命长已对城市大气环境产生显著影响。首先微米级的气溶胶粒子对人的呼吸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危害人类健康, 其次高浓度的气溶胶可以降低大气的能见度从而影响飞机的正常起落。”人类的生命健康这种头等大事正在被我们自己所摧残着,保护环境,抓紧对大气气溶胶的研究可谓是刻不容缓。 综上所述,我发现仅仅从积极消极方面已经是不能来形容气溶胶了,这就是我对气溶胶研究的认识。

粒径≤10μm的大气颗粒物称为()。

粒径≤10μm的大气颗粒物称为()。 篇一:环境化学答案 《环境化学》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一般通过湿沉降过程去除大气中颗粒物的量约占总量的80%~90%,而干沉降只有10%~20。 2、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 3、众所周知,化学工业是产生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大户,对化学工业来说,清洁生产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4、无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 5、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的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的物质是有机物。 6、土壤是由气、液、固三相组成的,其中固相可分为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两者占土壤总量的90%以上。 7、绿色产品标志,或称环境标志、生态标志、蓝色天使等。 8、氧垂曲线可依次划分为清洁区及分解区、腐败区、恢复区及清洁区 9、在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于大气中时可能发生光化学烟雾,该反应机制为:自由基引发、自由基转化和增殖、自由基氧化NO、链终止; 10、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既是环境综合治理的最终目的之一,也是从治理中获得综合效益的集中表现。 11、pH值在4.5至8.3之间时,水中碳酸的主要形态分别为CO2、 H2CO3 、HCO3-; 12、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方式有吸附、凝聚絮凝、溶解沉淀、配合、氧化还原; 13、降水中主要的阴离子有SO42-、NO3-、Cl-、HCO3- 。 14、通常被称为“生态结构重组”或“生态的结构重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资源重新使用废料、封闭物质循环系统和尽量减少消耗性排放、产品与经济活动的非物质化、能源脱碳。 15、土壤酸度可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其中,活性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而潜性酸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 Al3+。 16、天然水中的颗粒物聚集的动力学方程分别称为为异向絮凝、同向絮凝、差速沉降絮凝。 17、次生铝硅酸盐由硅氧四面体层和铝氢氧八面体层构成,它们是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 18、长期以来,企业的污染防治一般采用末端控制的方式,即把污染物全部集中在尾部进行处理。其主要的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大,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差;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6-2-10 作者:国际注册高级营养师张加强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生命,它是由最小的生命结构细胞构成。人的生存需要营养物质的支持,人摄入食物就是不断地补充生命必需七类基础营养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 每一个健康的人所需要的营养素远远不止以上七类,还有几十种的其他元素,有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等等,甚至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的营养元素。什么样的人称得上健康?有人说,我没有病我就是健康的,对吗?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严格的定义,并且还有健康的10个标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全世界健康的人只占人口的5%。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不健康的人呢?我想可能是跟一个“习惯”有关。做很多事情都有一个习惯,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当然,饮食也有一个“习惯”了。饮食习惯是生命早期形成的,对生命后期的惯性疾病有重要的影响。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有70%有疾病是由营养素失衡引起。我们的营养需要维护一个平衡的状态,不能太过,也不能太少,然而我们现在已过去的营养缺乏症过渡到了营养不均衡,以及不科学的饮食习惯比如传统的饮食意识,不讲营养均衡,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很不良的影响,产生多种疾病,甚至死亡。落后的习俗、挑食、偏食、暴饮暴食都使我们营养失衡。 我们人体中有多种组成元素,常量元素有钙、镁、钾、钠、磷、硫、氯,微量元素有铁、锌、碘、铜、钼、铬、钴,它们都是我们已知道的机体必需组成部分,缺乏其中的一种,都会引起疾病,比如:锌是细胞分裂和免疫系统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它可以防治前列腺肥大,保护皮肤和骨骼,维持正常的味觉和食欲,而我国居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100克植物食品中只含锌l毫克左右,而同样的动物性食品含锌3—5毫克,所以,我国人口锌的撮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所以有的儿童智力发育差,注意力不集中,还有的成人视力差,前列腺肥大,还有我们熟知的钙,成人体内大约有1.2的钙,每天流失的钙大约有700毫克,成人的钙推荐撮入量800毫克左右,而我们每天钙的摄入量只有405毫克,加上我们习惯以谷类为主食,它含有大量的磷,更易与钙结合形成磷酸盐,更加减少了钙的利用率,我们也知道一些慢性病与缺钙有关,比如:高血压、骨质疏松、四肢麻木,腿脚酸软等等,所以中国人急需补钙。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对于吃的食物也越来越讲究了,吃的米和面要越精越白越好,殊不知在吃上了又精又白的米和面的同时,脚气病又找上了我们。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不当的饮食习惯就是健康的杀手,经济条件好了;人民的生活提高,人的应酬也多了,吃的东西也追求上“档次”了。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质的“三高”食品也越来越受欢迎了。然而,没有科学的饮食习惯,暴饮暴食,不讲究能量、营养元素的搭配,正是这些能量失衡导致了现代的“文明”病人越来越多,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我随机调查了50户居民,绝大多数都不注意营养素的摄取,甚至有人不懂营养,有人认为只要吃饱了就行,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在他们看来只要吃饱了就养,有人认为只要吃饱了就行,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在他们看来只要吃饱了有营养。只有不到10%的家庭注意一些膳食的简单搭配.在我的调查中,还存在这样的一位朋友,张某,男,40岁,体重87公斤,身高1.74米,从事锅炉工作,血压170/98毫米汞柱,他说他经常头晕、乏力。他也知道自己的血压高,我问他注意饮食了吗?他说他照常抽烟渴酒,还喜欢吃猪肉,并且仍然喜欢吃盐比较重的菜。听了以后,我建议他尽量少吃盐,少饮酒,多吃一些含钾、钙和一些有降压效果的食物,他说,那样生活的多没有意思,喜欢吃的却不敢吃。真是无知者无畏。可见我们的营养知识多么的贫乏,其实人的身体就好比一部机器,如果我们平时对它的保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