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 格式:docx
- 大小:16.19 KB
- 文档页数:5
“教研产”结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摘要: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印刷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作为高职的一门主要公共课程,如何适应这一需要?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就业市场的对接,这是每一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改研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历史不长,但发展很快,教研产结合,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构成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许多院校采用“2+1”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上课时间只有两年,很多高职院校开设公共英语课的时间是一年,部分院校开设一年半,只有少数院校的少数专业在开设了一年半的基础英语教学之后开设了专业英语课。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是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综合英语,教材的内容侧重于文史方面的题材,强调趣味性和情节性,缺乏实用性和职业性,词汇基本上是通用词。
近年来有些院校开始用所谓的“实用英语”,其实用性有多大令人怀疑,因为教材的“实用性”仅体现在多选了几篇说明文,多了些应用文写作练习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对话。
事实上这些教材并没有从专业和目标岗位的角度去体现教材的实用性。
每学期的教学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提出要求,但没有侧重。
我们的学生英语基础是比较薄弱,但他们都知道英语对他们很重要;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大,但都不愿放弃英语学习。
当我们认真分析这种现象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英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目标不明确。
很多院校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过关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惟一标准。
2.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仍然以普通基础英语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不具备实用性,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需要关联不大,无法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浅析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摘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是当前外语教学改革中重要的部分,本文根据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当前的特点和现状,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现状;对策随着国际化的逐步开放,以及中国入世后,中国与国际间的文化、经贸、体育等各方面的交流日趋繁盛,社会对能顺畅使用英语的应用型人才需求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还将不断持续。
高职高专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机构,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对该类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在新的社会形式下,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改革肩负着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神圣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及现状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普高生,二是对口生。
学生英语基础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各系部生源质量也有较大差异。
少数学生在中学阶段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他们希望进一步提高听说读译的能力,有进入专升本的打算;大部分学生基础差,对英语学习有极大的抵触情绪和排斥感。
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限制了教师对该门课程的更高要求,教学改革的实施面临一定的难度。
2. 基础设施落后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是由中专、中技、或其他中等院校升格的,英语教学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英语教学中仍然沿用传统的“课本+黑板”的模式,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影响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此外,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师生比在降低,许多英语教师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没有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制约了英语教育改革的步伐。
3.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的基础不同,要求不一,同一的教学目标和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实际的语言实践的机会,所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可能有效达到提高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目的。
各系部与各专业对英语的需求存在不同,教师一刀切的方式无法满足对与专业有关英语知识的要求。
esjournal@Tel:027-81707737177****4031ENGLISHSQUARE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李明娟刘静徐芳芳汪恒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摘要]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任务,致力于创建全员参与、全程教育、全课程渗透、全方位的育人形式,它将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庞大的思政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英语学科在发挥英语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将思政教育理念与英语文化知识传授相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合力教育目的。
本文基于课程思政视角,探讨如何将思政教育渗透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以推进英语学科教学改革。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20)30-0092-03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在高职人才培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
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必修课,对培养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然而,因思政课程偏重理论性和思想性,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比较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无法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如何开发英语学科的德育资源,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1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1.1高职院校是思政教育的阵地思政教育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要根据课程教育的现状,将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
英语作为高校语言教育的学科之一,在思政教育的开展中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有效落实,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1.2顺应高职院校英语教学需求高职英语学科与思政学科都是高职院校的必修课,而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也同其他学科差别较大。
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与观念,而英语学科的背景与应用都与学生相距较远,课程新颖且跨度大。
因此,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们展现英语学科的特点,而课程思政则很好地起到了教学指导作用,它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将英语语言知识与社会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一直将培养学生价值观当作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推进英语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保障高职学生能在英语学习时,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续芳,2020)。
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探摘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的根本任务,高职高专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同样重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是以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
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就业应付能力。
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既能熟悉理论知识,同样擅长于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的全面发展的21世纪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改革公共英语课历来被作为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强调学生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还强调学生对公共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对将来从事英语职业的那些学生。
然而,很多学生并不如此看待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他们认为高职高专的任务和目的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却往往忽视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从而导致教与学的双重失效。
在高职高专,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首先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但是,并非全部的责任都缘于学生,相反,在高职高专,有些老师和领导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教学不够重视,认为高职高专的唯一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从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1.学生方面学生普遍认为,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关联不大,故而在学习的时候全然不用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提不高学习成绩,自然而然,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就成了大家眼中的一块硬骨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没有兴趣,那么要想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得另辟蹊径了。
2.师资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
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突增,从而带来的是老师的教学队伍跟不上学生的发展,老师人手不够,从而影响教学计划的安排。
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的优秀英语教师为了更好的发展而流入本科院校,造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人才的流失,从而导致学生多、老师少的局面。
3.教学方面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摘要:目前,基于职业导向的教学改革在高职教育中正大刀阔斧得推进。
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基础课的公共英语就要开展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本文结合金融行业的具体岗位(群)要求,对高职金融类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就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两个方面做了适度探索,旨在不断改进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和思路。
关键词:职业导向;公共英语;金融类专业;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一、引言近年来,由于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教育规模发展十分迅速。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是,随着高职高专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各院校注重专业发展后,作为基础课的公共英语课程逐渐被边缘化。
与此同时,社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技能的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因涉外业务的增多而提高要求。
因此,结合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性质和目标的要求,英语作为一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修课。
如何进行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职业化改革是每一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都在不断思考、探索的课题。
本文以金融类专业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平台,以职业为导向,就如何深化高职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展开研究。
二、基于职业导向的金融类专业岗位(群)分析教育部16号文件对加大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如下文字描述:“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该文件即明确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导向特征。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课题(XY09109)的部分研究成果[摘要]目前,我国正把“以就业为导向”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之一。
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论文对构建合理的英语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原则、方法以及六大对策。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053-02“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李洁慧,周岩(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000)一、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必要性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但在高职英语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没有从就业的高度进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与就业之间的依存关系。
(2)现行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从教材选择、教学环节到教学方法基本上沿袭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所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加强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开发研究与实践。
目前,我国正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之一。
要全面贯彻此宗旨,职业学校就必须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的系统化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既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二、构建“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的英语课程改革的探索1.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方法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面向行业、兼顾职业岗位需要原则;知识、能力与人格等素质协调发展原则;够用、实用为主原则;实践性原则。
高职公共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尝试【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提出对高职公共英语教育进行生活化教学改革,并从听、说、读、写、练各方面结合课程实际和教材情况进行尝试,力争将课堂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工作当中。
【关键词】高职公共英语;生活化教学为了遵循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和“以就业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办学要求,贴近实际生活、工作需求,我们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践中做出了新的改革尝试。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包括对口升学的中职毕业生与高考的高中毕业生。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或者自身缺乏刻苦钻研精神,也有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或智力、记忆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上存在着不足,因而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或对实践学习的上手能力较差;还有部分学生对以课堂、书本为主的教育灌输方式不适应,学习效果不好。
又因中小学时代的学习不够成功而带来的阴影,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打击了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加之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导致学习上容易出现较多的知识衔接困难,故而大多数同学缺乏学习热情,特别是对于英语学习极易出现畏难、抗拒心理。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从简单实用的基础知识入手,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工作需求的生活化教学方针,并在教学实践中作出了一些尝试。
二、高职公共英语的生活化教学尝试我院对于公共英语的教育十分重视,一直着力建设语音室实训室(language lab),并且安排每学期公共英语理论课与语音实践课3:1的课时分配,适应学院课程安排,我们提出了读写教材与听说素材结合,交叉运用的教学探索。
1. 紧密结合教材,夯实英语读写基础我院现阶段使用的英语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视野英语教程》,该书定位明确、内容丰富,涵盖学生需要掌握的实用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全书选材新颖、贴近生活、资源多样,既有一般涉外生活又包含部分涉外业务,符合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需要,可以帮助学生为未来的生活英语与从业英语打下一定基础。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构建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并力争引领经济全球化的阶段,国家竞争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既来自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引领,更来自于高素质的一线工程师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
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大量生产服务一线的各类高素质实战技术和技能人才。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指出: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要求》的精神指导下,研究团队对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融商务英语于基础英语教学中作为公共英语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双证书”考试: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考试(A级)和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初级)。
课题组注重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英语的听、说能力,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未来职场的竞争力,充分体现高职教学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特点,实现高职教育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服务的目标。
一、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学生和教师公共英语英语教学现状结构性访谈。
为了全面了解公共英语教学现状,为研究和改革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提供参考依据,课题组组织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取的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涉及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所有7个院系11个班级的理、工、文、
管等专业学生。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目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公共英语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等方面的问题。
共发放问卷434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16份,问卷回收率96%,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待公共英语教学观念,随机抽取10名学生和10余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英语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进行结构性访谈。
调研结果显示,56.9%的学生将为了毕业找到好工作列为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原因,学生有学好英语为未来职业服务的强烈愿望,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学到对未来求职和工作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高职英语不再仅仅与学业有关,更与就业和职业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在体现公共性的同时,更要凸显职业性的特点。
在调查问卷中,对于本学期学习的公共英语课程是否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即学习在工作环境下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选择完全不同意和不同意的有145人,占35%,选择不确定的有103人,占25%,选择同意和完全同意的167人,占40%。
对于公共英语教材中应当渗入职场应用的商务英语内容,选择完全不同意和不同意的仅19人,只占4.6%,选择不确定的37人,占8.9%,而选择同意和完全同意的有359人,占到了86.5%。
由此可见,学生对于与职场应用相关的英语学习有强烈的需求。
2.高职院校毕业生网络问卷调研《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和社会需求实证研究问卷调查》、毕业生结构性访谈及行业企业座谈和访谈。
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历届毕业生中随机抽取500名,进行网络调研,发放《高职学生英语能力和社会需求实证研究问卷调查表》,收回问卷表462,有效答题问卷表457份,有效回收率91.4%。
问卷调查的主要问题有:(1)社会对高职学生英语能力要求;(2)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评价;(3)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符程度;(4)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5)解决高职英语教学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结
果显示,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总体要求较高占56%,53%的毕业生认为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弱,48%的毕业生认为高职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42%的认为专业英语知识水平较低;在实际工作中,英语听说技能很重要,在实际应用中占英语五项技能的76%;88.6%的毕业生认为高职英语教育存在问题;97.8的毕业生赞同对高职英语进行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行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能力的要求,课题组对20余家省内外企业(如无锡文思海辉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武汉中地数码有限公司等)进行了走访,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话;同时对本校20余位毕业生进行了访谈。
通过企业和毕业生的访谈,总结出以下几点:(1)企业重视高职学生的英语能力。
几乎所有企业招聘都要求毕业生拥有大学英语三级、四级证书,认为这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方面;较高的英语水平有利于个人岗位提升和可持续性发展,有利于企业发展。
(2)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弱,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毕业生在听说方面、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方面都较弱。
(3)建议学校加强行业英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
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要与工作岗位的要求相符,要与未来职业发展相符。
通过大量深入实证调研,明晰了社会对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
二、确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方向和BEP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高职公共英语采用PEB模式,以提高学生在职场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即以实践为核心(Practice)-高职公共英语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以英语为主线(English)-公共英语的属性定位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以简单商务活动为背景(Business)-高职英语的人才定位和教学环境的优化原则,“以实践为核心”是高职行业
英语的目标定位,它是一种“能力本位”思想,体现了各种实践教学方法的集合:语言实践中的交际法、听说法、语法翻译法等,专业实践中的案列法、项目法、实验法等,综合实践的模拟法。
“以英语为主线”是以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和职场环境下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以商务为背景”作为公共英语教学环境的优化原则,教学物理环境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设施、设备、仪器、教室布置等因素的集合,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或在实习实训基地,或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学习和使用的氛围,为英语及简单商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创造条件。
三、“双证书”考试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一年级新生中抽取4个教学自然班,作为教学改革实验班,进行为期1年(144学时)以职场应用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教材选用《剑桥商务英语》(初级),加强听说教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作为听说教学,1个自然班级分成2个小班进行小班听说训练。
注重培养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侧重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职场竞争力。
以下为《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简称3级考试)成绩比较表:
课题改革试点班级《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率超出全省48.91%,优秀率超出20.86%;改革试点班与我校成绩相比,合格率超出26.71%,优秀率超出16.78%。
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剑桥商务英语(BEC)考试:报名60人,获得剑桥商务英语A2证书51人,为85%;获得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初级证书2人,为3.3%。
学生通过双证书的考试,既提高了他们英语应用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职业素养,增强了自信心,满足了企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
要求,提高了他们就业竞争实力。
四、结语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要以英语为主线,以实践为核心,以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基础商务知识为背景,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和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