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县级永州市、芝山区、零陵区的变迁
- 格式:ppt
- 大小:13.69 MB
- 文档页数:12
永州市区调研分析报告浅谈冷水滩区与零陵区的发展状况你们听过一个地方将“扫帚”叫“扫干”,“角落”叫“锅拉裏,“蹲下”叫“邹到”,“青蛙”叫“吗拐”,“小孩子”叫“小鬼螺蛳”,这是一个有趣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方言情节,如果想进一步的这个神秘的地方,请听我如下的讲解。
一地理位置永州(原湖南省零陵地区)面积:22441平方千米人口:631.61万(2014)方言:永全变,西南官话,湘南土语,位于湖南省南部,潇、湘二水汇合处,雅称“潇湘”。
永州东接郴州市,东南抵广东省清远市,西南达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西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西北接邵阳市,东北靠衡阳市。
永州下辖零陵区、冷水滩区二区及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九县,另设有回龙圩、金洞管理区。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国以来,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
永州是怀素、黄盖、何仙姑、周敦颐、李达、陶铸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被贬至永州时留下了《永州八记》,在文学史上影响重大。
2015年11月25日,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城市。
在简单的了解了永州市之后,现在我来向大家着重阐述一下永州市区分区治理的零陵区与冷水滩区。
1零陵区零陵区面积:1986平方千米,人口:61.4万(2013),古为泉陵,后改称零陵,即原县级永州市,现为永州市辖区,是永州市两个城区之一。
零陵区位于湖南省南部,北与冷水滩区、东与祁阳县、南与双牌县、西与东安县、广西全州县接壤。
零陵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4个乡,1986平方千米,61.4万人(2013年)。
2014年,零陵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9.8亿元,排全市第二;完成财政总收入10.2亿元,排全市第三。
[1]零陵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湖南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据文史记载,大约五千年前,零陵属炎帝势力范围,原始社会末期,属三苗国的江南地。
零陵区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有为纪念著名文学家而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柳子庙、永州八景等旅游景点。
零陵古城史话2009年12月07日人说永州是一本“书”,而零陵古城则是这本书精华之所在。
这里,春秋战国时期属楚之南境,位居楚粤要冲,自古乃楚南一大都会。
大文豪欧阳修誉为美于“画图”之郡,名贤高士,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历经千年沧桑,她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一古邑考零陵这一地名的由来与上古五帝之一虞舜有关。
太史公司马迁为撰写《史记》,曾游历九嶷,追根溯源,他考证的结论是: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也就是说,舜帝死后葬在九嶷山,舜帝的陵墓叫零陵。
古时帝王坟墓皆称陵,这是众所周知的,但为何舜陵要冠以一个“零”字?对此,历来众说纷纭。
其中一说是,零陵得名于潇水文流古泠水。
《水经注》“泠水南出九疑山”,而在上古“泠”与“零”是通用的,“泠水”又作“零水”。
因舜帝葬于泠(零)水之源,舜陵因水而名,故称“零陵”。
这一解释是颇有说服力的,因山因水命名,是地名学的基本规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郡县制,因境内有舜陵一一零陵,而设立零陵县,辖地包括九嶷、潇水流域,零陵县最早的治所在今广西全州咸水乡。
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地图集》辑录的重要古地名,“零陵”,是我国夏以前就已出现的全国三十四处重要地名之一。
可见,零陵之名极其古老。
零陵古城是公元前124年开始修建的,至今已有2129年。
其建城历史在湖南仅次于长沙。
史载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壬子,即公元前124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封长沙王刘发之子刘贤为泉陵侯,置县级泉陵侯国于此,辖今零陵、冷水滩、双牌、祁阳、祁东、东安县地。
泉陵侯国都城在城北二里(《永州府志·城池》),今零陵城内泉陵街一带,传为泉陵城故址。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零陵郡,泉陵侯国属零陵郡管辖。
当时,零陵郡的治所设在今广西全州。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城。
此后直到清末,零陵均郡(府)县同城,且城址始终没有迁移。
形容零陵古城
摘要:
1.零陵古城的历史背景
2.零陵古城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3.零陵古城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4.零陵古城的现状与发展
正文:
零陵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古城零陵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其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环境优美,因此也有着“湘南第一古城”的美誉。
零陵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1 年,当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了零陵县,成为全国36 个郡之一。
自此,零陵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随后的岁月里,零陵古城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的演变,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地理位置方面,零陵古城位于湘江与潇水的交汇处,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古城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山林、水资源等,为古城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同时,零陵古城地处江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零陵古城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古城的建筑风格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零陵楼、古官道等。
此外,零陵古城还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皮影戏、湘剧等,这些都构成了零陵古城
独特的文化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零陵古城也在不断变化。
如今的零陵古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城市,但古城的历史风貌仍然保存完好。
当地政府非常重视古城的保护与发展,通过各种措施,努力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三十年——永州巨变改革开放30年:永州通讯事业飞速发展视频聊天让“天涯”变成了“咫尺”。
从和远方亲戚朋友沟通靠鸿雁传书,到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听到看到对方的音容笑貌;从“通信基本靠吼”,到电话、手机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从电报淡出普通百姓的视野到网络沟通的方兴未艾……改革开放的30年间,永州通信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悄然影响并改变着永州人们的日常生活,它让人们沟通越来越便捷,接触越来越亲密,在把人们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时,也让永州古城甚至这个地球在人们眼里变得越来越“小”。
70年代的“摇把子”电话电话进瑶山70、80年代,大多数人对于“电话”好奇而又陌生,那个黑黑的电话筒居然能将声音传遍千里,但是电话的普及率低,打个电话要去邮局排队,并且需要人工转接服务,大家对电话的使用率非常低。
当时的老百姓曾说过一句顺口溜“零陵有一怪,走路没有电话快”。
程控电话的建立,让广大老百姓做梦也不曾想到自己能那么快的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愿望。
下面这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1978年,全市所有的电话数量只有840台。
程控电话开通后,1992—1998年全市电话交换机(含各类制式)容量增长21.8万门。
全市新增电话16.1万部,相当于以往40多年的16倍;全市个人住宅电话从5000余户增至14.4万户,增长28.8倍多,全市国际、港澳电话1 998年达到3.4万次,比1992年增长了17倍以上。
至2004年,全市固定电话由78年的840户发展到了50万户,宽带突破5万户,小灵通突破8万户。
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达57万门,传输光缆25300纤芯公里,本地电缆11745皮长公里。
在农村,电话普及到全市所有的乡、镇、村,60%的行政村通了宽带,圆了广大农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国内国外,上网畅游”的梦想。
从固定电话到BP机、大哥大,再到手机,打电话越来越方便了, 上世纪90年代初,腰挂BP机逐渐成为一种潮流。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永州市零陵区为例发布时间:2021-10-20T07:01:39.353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第9期作者:陈思言[导读] 中国最早34处古地名之一(沿用至今的全国少有)。
现有文物古迹330余处,古碑刻400余方,古遗址70余处,库藏文物1200余件(珍贵文物150件),陈思言零陵区委党校一、零陵区旅游资源现状及市场分析1、旅游资源现状中国最早34处古地名之一(沿用至今的全国少有)。
现有文物古迹330余处,古碑刻400余方,古遗址70余处,库藏文物1200余件(珍贵文物150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多个。
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77处,其中国保单位7处,省保单位4处、市保单位27处,零陵花鼓戏被列入省“非遗”名录(正申报国家级),“望子岗遗址”被评为“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区位交通状况零陵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处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地级永州市中心,区域位置十分优越。
零陵南界双牌县、东毗祁阳县、西与东安县、广西全州县接壤,上联珠江水系,下通长江流域,南接九嶷,北临衡岳,西控百粤,东接五岭,区位优势极为明显,是全市交通、文化、教育、金融中心和湘南交通枢纽,是湖南直达两广、大西南、海南和港澳的主要通道,对湘、粤、桂三省区150余个相邻县市有直接的辐射作用。
3.零陵旅游市场分析2020年零陵接待游客619万人次旅游收入51.6亿元。
据统计,从 2010 年至 2018 年的数据来看,两项指标可分别保持 20%和 25%左右的年均增幅,发展迅速,但人均旅游消费增长相对缓慢。
二、零陵区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一)优势1.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俱佳,相互融合零陵区是湖湘地区通往西南桂粤少数民族地区的门户性节点,商贸往来,名宦贬谪、好学之风,给零陵留下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人文类旅游资源占比大,自然山水类旅游资源拥有自身的独特之处,总体上看可谓是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俱佳。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永州·简介篇一:永州简介1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
“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永州市区(即零冷城区)到广东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永州市区是湖南省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下辖冷水滩区、零陵区两个市辖区及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九个县。
永州是中国瑶族文化和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是一本书,其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据权威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永州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陶瓷工业之源、中华文明道德之源。
舜的开明治国、任人唯贤,柳宗元深刻的惜民爱民思想,周敦颐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女书”的神秘莫测和瑶族文化的千姿百态,以及道县玉蟾岩文物的出土,永州远古文化的出现,无一不丰富中华文化的宝库。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汇自然情趣与历史文化于一身。
永州柳子庙、文庙、宁远九嶷山-舜帝陵、祁阳浯溪碑林、双牌阳明 2山、祁阳文昌塔、东安舜皇山”等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3县等县区接壤。
主峰海拔1625米。
五黄公路直通山下。
方圆数十里间,山高水秀、林木茂密,环境幽美,景色迷人,是个天然游览胜境。
据地方志载:“阳明山,名山也。
荒蟠百里,秀齐九疑。
”又云:“其麓险绝,几疑无路。
有银沙十里,鸟道盘折,上与天齐。
及登顶峰,左衡(山)右(九)疑,极目千里,身在云际,超然出尘。
形容零陵古城
(实用版)
目录
1.零陵古城的历史背景
2.零陵古城的文化底蕴
3.零陵古城的建筑风格
4.零陵古城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正文
零陵古城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城。
零陵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21 年,当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零陵县,成为秦朝 36 个郡之一。
零陵古城的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古城内的古迹众多,如零陵楼、文庙、关帝庙等,都是历史的见证。
此外,零陵古城还以诗词著称,许多文人墨客在此地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如杜甫、白居易、辛弃疾等。
零陵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古城墙保存完好,呈现出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街道两侧的民居、商铺等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零陵古城也在逐渐焕发新的生机。
当地政府积极推进古城保护和开发工作,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同时,古城内的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古城的保护和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总的来说,零陵古城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城,其建筑风格独特,现状与发展前景喜人。
第1页共1页。
零陵古城复兴记作者:郑智维来源:《民生周刊》2018年第13期“零陵古城本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只是在此基础上完善它的肌理,提升它的内涵,形成它的文化芯片。
”6月18日,历经1年零9个月的建设,位于湖南永州的零陵古城正式开街迎客。
永州,古称零陵,位于潇湘二水汇合处,也称潇湘。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国以来,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
2016年12月16日,国务院给湖南省政府批复,同意将永州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我国第13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零陵区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是永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
零陵古城项目被列入湖南省“十三五”重点工程、永州市文旅一号工程,并于2016年9月投入建设。
“零陵古城项目规划1400多亩,目前开街的仅是一期工程。
”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零陵古城项目开发方、伟光汇通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学伟说,将来整个项目建成之后,相信古城会再次焕发青春,这座曾经被边缘化的古城会重新成为城市的新中心,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
激活古城在零陵古城开街带动下,零陵区端午假期期间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8%。
开街当日,零陵古城万人空巷,10余万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不过,与如今的火爆场面不同,陆学伟3年前初到永州时,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永州城区由冷水滩区和零陵区两个主城组成,随着新兴产业、城市规划向冷水滩区生态新城集聚,作为老城的零陵区当时则出现了萧条、破败的景象。
”他说。
如何激活这座沉寂的古城?什么样的产业模式可推动老城转型?如何让古城再次复兴?这些都曾是城市管理者和古城项目设计者苦苦思索的问题。
潇湘二水川流而过,零陵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除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外,零陵区还拥有大量人文资源,包括永州八景、舜帝陵、瑶族风情、名人文化等资源。
在此背景下,永州市提出将零陵古城打造为永州市旅游的“发动机”和湘粤桂旅游圈黄金驿站。
通过旅游带动古城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就业,进而恢复这座老城昔日的辉煌。
永州市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探讨【摘要】:永州,隋唐时期因其西南有“永山永水”,故将郡名改为永州总管府,永州之名也因此沿用至今。
永州市的整体历史沿革分为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
其历史文化也可以从文物古迹和地理风俗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永州市历史沿革历史文化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古城。
永州,南联九凝群峰,北倚衡岳余脉,“列蟑抓其后,重江绕其前;”地处湘、桂、粤之交,镇西北,控百粤;地理形势十分重要。
因此,自秦汉以来,永州逐渐成为历代郡、州、路、府、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中心。
相传大禹分天下置九州时,永州地属荆州;春秋战国时,为楚地。
秦始皇灭楚置长沙郡,永州又统与长沙。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析长沙国,始置零陵郡,隶荆州。
新莽王朝时,零陵郡改名九嶷郡,零陵县治(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荆州。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复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将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县(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隶荆州。
三国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营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
皆隶荆州。
西晋及怀帝永嘉元年(30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改隶湘州。
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零陵区);分营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改隶荆州。
梁天监十四年(515年),为零陵郡,泉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营州永阳郡,营浦治(治所在今道县),改隶湘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零陵郡和永阳郡,置永州总管府,府治泉陵县,同年更名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
从此,永州、零陵一地两名。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永州总管府为零陵郡,郡治零陵县(治今永州市零陵区),隶湘州。
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为永州,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宏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江南西道。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为永州,零陵县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分道州,营道县治(治所在今道县),皆隶荆湖南路。
永州大事记(上)编者语零陵(永州)具有二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永州,借鉴历史,为建设新永州服务,我们依据馆藏资料将永州自唐虞至撤地区建市(1995年底)期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编印成册,供领导和其他利用者参阅。
由于水平有限,编写中存在不少错漏,敬请指正。
永州市档案局(馆)2003年9月目录1、唐虞 (1)2、夏 (1)3、战国 (1)4、秦 (1)5、西汉 (2)6、东汉 (3)7、三国 (4)8、西晋 (5)9、南北朝 (6)10、隋 (6)11、唐 (7)12、五代 (8)13、宋 (9)14、元 (12)15、明 (14)16、清 (18)17、中华民国 (24)18、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95)………………34大事记(唐虞~1995年)1、唐虞舜帝封其弟象于有庳(一作有鼻,即今双牌县江村一带)。
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葬于宁远九疑。
2、夏禹南巡,至衡山,筑紫金台,望九疑而祭舜。
3、战国楚怀王时,屈原作《九歌·湘夫人》,有“九疑宾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句,“九疑”一词始载典籍。
4、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实行郡县制,设长沙郡,置零陵县。
王翦平定江南,修都庞之戍,请设营浦县(今道县),获诏准。
同期,置舂陵(今宁远)、泠道(今宁远)、南平(今蓝山)、龄道(今蓝山)县。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尉屠睢率军进攻岭南,两路主力取道零陵征伐南越。
监御史禄率戍卒在广西兴安县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
5、西汉文帝时期{前179~157)在萌渚岭九疑山修建深平军事防区。
景帝后元二年(前142)将今零陵地加封给长沙定王刘发。
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封长沙定王之子刘贤于泉陵(今永州)、刘买于舂陵(今宁远)为侯。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司马迁年二十,临九嶷探寻舜陵。
武帝元鼎五年(前112)遣归义越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漓水”,进击南越。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置零陵郡,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西南,辖今邵阳以南资水上游、衡阳与道县之间的湘江、潇水流域,以及广西桂林、永福以东与阳朔以北地。
《永州传》连载25零陵古城和云龙牌坊零陵古城当然,保存最好的,至今仍是当地文化中心的,还是零陵古城,也称永州古城。
零陵古城建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泉陵、零陵、永州都曾为它的名字。
如今在城中,仍能找到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古城遗迹,其共有东南西北和太平、潇湘、永安七个城门,另外还有镇永、望江、德胜和五间四个城楼,其格局十分清晰。
在潇水东岸、大西门北段靠近城门的地方,有一段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长达90米。
城墙四米以下由青石筑成,上部则为大块火砖,上面爬满了植物,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它见证了古城的沧桑岁月。
零陵古城在历史上原有七大城门,现仅存东城门与南、西城墙遗址。
其中东城门位于现零陵区南津渡办事处东门岭,南门城墙遗址位于零陵区南津渡办事处城南,西门城墙遗址位于零陵区南津渡办事处大西门码头,现存建筑年代为宋至明。
永州古城墙始建于公元前124年,时为泉陵侯围城,西汉时为零陵郡城。
古城墙成型于唐宋,拓建并巩固于明清。
从汉时土城至宋明砖石城,围九里二七七步,高三丈余,阔一丈五尺三寸,历经二千多年的岁月沧桑至今仍格局清晰。
古城墙中现存东城门遗址、砖券城门为宋代所建,石券城门为明代所建,各留一段夯土墙体,呈瓮城格局,其间铺青石板通道;东门外瓮城保存情况相对较好,是零陵古城保存最好的古城门。
现存南门遗址为宋明两代遗存,其城门洞、西侧城墙夯土层及瓮城布局明晰,尤其是出南门口建护城池,宽4米,为青石构筑。
现存西门城墙遗址,南北走向,南部30米底部全部用青方石砌成,可追溯到宋代;北部70米长全是明代青砖砌成,总长100余米,最高处10米,最矮处7.2米,宽5米。
大西门古城墙较好地保存了永州古城墙的基本规制,从此延伸研究可一窥永州古城墙辉煌的历史原貌。
东城门位于东门岭,现存宋、明两代城门,宋门为内门,明门为外门,内外相距12米,呈瓮城格局。
宋门城墙基为青石所砌,其上为小青砖所砌,券顶底宽3.5米,进深5.5米,通高4米,城门两侧现存一段夯土墙体,墙长20余米,高5米,宽5.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