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儿 肥 胖 症
- 格式:ppt
- 大小:2.88 MB
- 文档页数:19
肥胖特异体质儿童管理方案一、“小胖胖”情况大摸底。
1. 饮食侦探行动。
首先呢,咱们得像个侦探一样,去搞清楚这个小宝贝平时都吃啥。
是特别爱吃甜食,像小蛋糕、糖果不离口呢?还是对油炸食品情有独钟,什么炸鸡薯条顿顿不能少呀?让家长详细记录孩子一周的饮食情况,包括吃的啥、啥时候吃的、吃了多少量。
这就好比是给孩子的饮食拍个X光片,看得明明白白的。
2. 运动懒虫大调查。
接着要看看这孩子有多“懒”。
是整天就爱坐着看电视、玩游戏,还是一出门就喊累呢?了解一下他平时参加的运动,哪怕是在学校里课间有没有活动一下,体育课是不是总找借口偷懒。
这一步就是要找出这孩子为啥体重蹭蹭往上涨的“运动黑洞”。
3. 家族肥胖基因探秘。
再问问家里的情况,家族里有没有那种天生就容易胖的人。
如果有,那可能孩子也有点这方面的遗传倾向。
不过可别灰心,就算有遗传因素,咱们也能通过后天努力让孩子健康起来。
二、“管住嘴”小妙招。
1. 食物变身魔法。
把那些高热量、低营养的食物变成“敌人”。
比如说,把薯片换成脆脆的小黄瓜或者胡萝卜条。
给孩子讲,小黄瓜和胡萝卜条就是超级英雄的能量棒,吃了能变强壮,薯片就是让身体变懒的小恶魔。
甜食呢,也不是完全不能吃,但是可以把大蛋糕换成小个的水果布丁,偶尔吃一次,就像得到一次小奖励。
2. 餐盘大作战。
教给家长一个餐盘分配法。
餐盘就像一个小战场,一半得给蔬菜,什么青菜、西兰花、西红柿都可以往上堆;四分之一给蛋白质,像瘦肉、鱼肉、豆腐;剩下的四分之一给主食,不过主食也要变一变,多吃点糙米饭、全麦面条,少吃白米饭和白面条。
这样每餐的营养就比较均衡,还不容易长肉。
3. 健康饮食小奖励。
要是孩子按照健康的饮食计划吃了一段时间,就给他一个小奖励。
这个奖励可以是带他去公园玩,或者给他买一本他喜欢的漫画书。
让孩子知道,好好吃饭也是有好处的,不只是为了减肥,还能得到惊喜呢。
三、“迈开腿”趣味计划。
1. 运动变身游戏。
孩子不是不爱运动嘛,咱们就把运动变成好玩的游戏。
儿童肥胖发病原因及判断标准
儿童肥胖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发病,临床上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病理性肥胖症两大类,其中单纯性肥胖症在儿童期最多见,大约占儿童肥胖总数的95%;病理性肥胖又称为继发性肥胖,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产生的,仅占儿童肥胖的5%。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环境、以及神经内分泌与能量代谢等有关。
儿童肥胖的发病原因
遗传因素
单纯性肥胖有家族发病倾向,很多肥胖儿有家族肥胖史。
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大约有70%~80%发生肥胖;父或母其中一人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大约为40%~50%;父母均为瘦体型,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仅为9%~14%。
这主要是因为儿童的活动量、饮食习惯可能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
另外,静息和活动的能量消耗基础水平由遗传决定。
某些肥胖家族的基础代谢值降低。
父母双方或单方肥胖的子女,其基础代谢值低于体重正常父母的子女约10%,体育活动能量消耗低于正常体重父母所生子女的2倍。
近年来,学者们对肥胖病因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使我们对肥胖的遗传因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994年学者们在肥胖鼠克隆出肥胖表型的瘦素基因,并定位于第6号染色体,之后的研究证实,人的瘦素基因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
1998年在神经肽家族中,新发现一类具有调节食欲作用的神经肽类激素—食欲素,其基因位于第17号染色体。
此类激。
who儿童肥胖判断标准
WHO推荐的判断儿童肥胖的身高标准体重法是以身高为基准,采用同一身高人群的第80百分位数作为该身高人群的标准体重。
具体标准如下:
1. 当超过标准体重的10%\~19%时,定义为超重。
2. 当超过标准体重的20%\~29%时,定义为轻度肥胖。
3. 当超过标准体重的30%\~49%时,定义为中度肥胖。
4. 当超过标准体重的50%以上时,定义为重度肥胖。
对于10岁及以上的青少年,WHO推荐使用BMI法来判断肥胖,具体标准为:BMI大于同年龄、同性别的第95百分位数时可诊断为肥胖,第
85\~95百分位数为超重,并具有肥胖的风险。
请注意,对于10岁以下儿童,身体形态指标和体重成分发生较大变化,身高和体重的关系变化很大,因此不能用BMI法来评价肥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对儿童肥胖问题存在疑问或担忧,建议寻求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建议。
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目录一、前言 (1)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2)(一)肥胖定义与判定 (2)(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3)三、食养原则和建议 (4)(一)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4)(二)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6)(三)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 (6)(四)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7)(五)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 (9)(六)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9)附录1肥胖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 (11)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 (14)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 (19)一、东北地区 (19)二、西北地区 (22)三、中部地区 (25)四、西南地区 (28)五、东南地区 (30)附录4肥胖儿童青少年食养方举例 (32)附录5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肥胖判定 (36)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一、前言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年,我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
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
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
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儿童青少年肥胖以原发性肥胖为主,主要与膳食营养、身体活动、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膳食营养是关键因素。
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饮食行为不健康、婴幼儿期喂养不当,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
中医理论认为,儿童青少年体弱、饮食不节、先天禀赋、缺乏运动、情志所伤,酿生痰湿,可致气机运行不畅、血行瘀滞、痰瘀内聚、留着不行,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
小学生肥胖200斤
Prader-Willi 综合征(PWS)又称肌张力低下-智能障碍-性腺发育滞后-肥胖综合征、普拉德-威利综合征,他还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俗称:小胖威利综合征。
浙大一院儿科每年都会收治很多儿童肥胖患者,王春林主任介绍,据既往研究发现小学生肥胖发生率高达8.9%,100个肥胖儿童中约有2个儿童患有2型糖尿病。
肥胖会导致人体内分泌和代谢失常,容易使孩子患上儿童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如果孩子小时候非常的肥胖,到长大之后患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儿童肥胖症诊断标准
儿童肥胖症诊断标准
一、身体质量指数诊断
1. 体重指数( BMI):将身高与体重比较,BIM指标大于或等于儿童正常范围的85%即可。
2. 体脂肪率:由皮下脂肪、肌肉和其他器官及组织的比例组成,超过儿童正常范围的85%即可。
二、血液检测
1. 胰岛素抗性:外源胰岛素浓度偏高,其反应抑制能力低于正常血液的20%。
2. 胆固醇水平:既高胆固醇,又高甘油三酯。
三、躯体测量
1. 体重计:体重指标高于儿童正常范围的85%即可。
2. 腰围测量:腰围指标大于儿童正常范围的90%即可。
四、营养评价
1. 24小时膳食记录:一天摄入的总能量超过儿童正常范围的90%。
2. 体质指数评价: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于儿童正常范围的90%以上。
五、临床表现
1. 饮食习惯:多吃零食和甜食,口味重,嗜甜而减少蔬菜和水果。
2. 运动状况: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或运动,喜欢宅在家中玩游戏和看电视。
肥胖儿管理方案肥胖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儿童肥胖问题引起广泛关注。
肥胖对儿童的健康和身心发展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制定有效的肥胖儿管理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将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肥胖儿管理方案,旨在帮助儿童改善体重、提高健康状况。
1. 评估和诊断在制定肥胖儿管理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测量身高和体重、评估家族史和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得出儿童的肥胖程度和原因,以便更好地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2.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减轻儿童肥胖的核心措施之一。
指导家长和孩子们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包括合理搭配三餐、适量控制食量、增加蔬果摄入等。
建议家长提供多种多样、均衡的饮食选择,避免高热量、高糖分的加工食品。
3. 运动锻炼运动锻炼能够消耗多余的热量,促进肥胖儿的身体发育和代谢,提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
建议每天进行60分钟的体育活动,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家长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体育运动,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乐趣。
4. 行为心理干预针对肥胖儿童的行为心理问题,开展行为心理干预是必要的。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身体形象和自尊心,培养压力管理能力,减少因情绪问题而导致的暴饮暴食等不健康行为。
5. 家庭支持和参与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对肥胖儿童管理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参与制定管理计划、监督饮食和运动习惯的改变,并给予正面的鼓励和奖励。
家长还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关爱和支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适当的安慰与指导。
总结:肥胖儿童管理方案需要综合考虑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行为心理干预和家庭支持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但是,每个儿童的情况各不相同,方案的具体制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个性化调整。
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我们能够帮助肥胖儿童改善体重情况,提高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
让我们一起关注肥胖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儿童肥胖分级标准
儿童肥胖的分级标准通常根据体重指数(BMI)来确定。
BMI 是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是评估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常用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儿童肥胖分级标准:
1. 正常体重:BMI 在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中处于正常范围。
2. 超重:BMI 在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中高于正常范围,但不属于肥胖。
3. 轻度肥胖:BMI 在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中超过正常范围的95%,但不超过120%。
4. 中度肥胖:BMI 在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中超过正常范围的120%,但不超过140%。
5. 重度肥胖:BMI 在同年龄、同性别的儿童中超过正常范围的140%。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可能因年龄、性别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此外,BMI 只是评估肥胖的一个指标,还应考虑其他因素,如腰围、体脂百分比等。
如果您对儿童的体重状况有疑虑,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小儿肥胖轻中重度标准
咱通俗点说,给孩子判断胖不胖,分轻度、中度、重度,主要看孩子比同龄同性别的小伙伴重多少:
轻度肥胖:就是孩子比其他小朋友重那么一点,大概重个20%到29%左右。
这时候可能就是衣服穿得紧了点,需要开始注意饮食和多动动了。
中度肥胖:如果孩子的体重超出同龄小伙伴30%到49%,这就到了中度肥胖了。
这时候,孩子的身体可能开始表现出一些不太好的迹象,得认真调整生活习惯,少吃高热量食物,多参加户外活动。
重度肥胖:要是孩子的体重比其他小朋友重一半以上,也就是超过50%了,那真是挺让人担心的。
这种情况可能会带来不少健康问题,比如心脏、血糖、关节都不太好,还可能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和交朋友。
这时候,真的需要家庭、学校一起努力,甚至找医生帮忙,制定科学的减重计划了。
总之,发现孩子体重偏重,别急着给孩子贴标签,关键是要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让孩子健康成长。
最新:儿童肥胖症的诊治与筐理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问题成为了全球的健康问题,因为宫大大增加了罹患真他疾病的冈险,比如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LFD L高血压、心肌模死、卒中、痴呆、青关节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以及癌症等,从而导致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的下降。
而且肥胖呈现低龄化,儿童肥胖问题亦不容忽视。
基层医生在临床中面对儿童期肥胖群体,可以开展综合筐理与治疗。
一、流行病学快速经济发展平日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导致肥胖人群的大量增加。
研究表明,全球5~19岁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患病率从1975年的4%上升到2016年的18%以上[1 ].. 2015-2016年,美国学龄前儿童(2~5岁L 学龄儿童(6~11岁)和青少年(12~19岁)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3.7%、18.7%、20.6%[ 2]..对于儿童肥胖,我国使用采用中国儿童和青少年性别和年龄别体重指数(BMI)值参考标准的第95百分位数值为肥胖临界值全国儿童与青少年人群的肥胖患病率在不断增加,以上海为例,与1985年相比,2014年上海市7~18岁男生超重检出率增加了11傲19.3%比1.7%),肥胖检出率增加了29倍(11.7%比0.4%),平均增长率为12.3%;上海市7~18岁女生肥胖检出率增加了31倍(6.4%比0.2%), 平均增长率为12.7%[ 3]..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导致肥胖的病理生理基础。
造成儿童肥胖的因素较多,具体病因、致病机制复杂多样。
根据病因分类,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
95%的儿童肥胖为单纯性肥胖,内因为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的增加,外因以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为主。
发病机制上主要与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5%的肥胖为继发性肥胖,也称为症状性肥胖,与药物、疾病如内分泌代谢病、遗传综合征有关,伴有体脂分布异常、肢体或智力异常。
小儿肥胖发生状况分析肥胖症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孩子的肥胖状况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肥胖对于孩子的健康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提高患病风险的同时,还会对身心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本文将针对小儿肥胖的发生状况进行分析。
一、小儿肥胖发病率高近年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重大健康问题之一。
然而,孩子的肥胖状况更令人担忧。
据统计,全球儿童肥胖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8%,一些发展中国家更是高达57%。
具体到我国,过去20年来,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居民健康问题之一。
二、原因多样化小儿肥胖的发病原因极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习惯:大多数小孩子喜欢高脂、高糖、高盐、高热量的食物,并且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也会使孩子的能量摄入超过消耗。
此外,由于快节奏的生活,很多家长出于方便和快捷,就倾向于给孩子吃如快餐、糖果等这类高卡路里的食品,导致孩子容易出现肥胖问题。
2、缺乏运动: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更为便捷和舒适,很多孩子对于饱受污染的室外空气和缺少绿地的城市环境逐渐失去了户外活动的兴趣,加上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参加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长期缺乏体育锻炼最终导致肥胖症的发生。
3、家庭遗传:遗传因素在小儿肥胖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如果从家族中继承了肥胖基因,父母才需要更加注意孩子体重,以避免孩子发生肥胖。
三、预防和治疗针对小儿肥胖问题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不断增长的肥胖患病率,预防和治疗小儿肥胖的工作变得日益重要。
以下是几个有效预防和治疗肥胖症的方法:1、合理控制饮食:家长可为孩子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合理分配孩子每天的卡路里摄入量,尽量选择富含营养但低热量、低脂肪的食品,如蔬菜、水果、蛋白质丰富的食品等。
2、进行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消耗孩子身体中的多余热量,促进基础代谢率的增加,同时还能加强肌肉和骨骼的发育。
3、注意缓解学业压力:不少小朋友因为学业和竞争的压力过大,就会选择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等,导致缺乏运动和室外活动,所以家长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尽可能合理分配孩子的学习和娱乐时间。
肥胖特异体质儿童管理方案一、了解肥胖特异体质儿童的特殊情况。
1. 健康检查。
首先呢,得带咱这小宝贝去做个全面的身体检查,就像给小超人做个能力评估一样。
看看除了胖嘟嘟之外,有没有其他隐藏的健康小怪兽,像血糖是不是有点调皮升高啦,血压是不是想搞点小破坏啦,还有血脂是不是也在偷偷捣乱。
这些检查结果就像小宝贝健康的地图,能告诉我们从哪儿开始帮他打怪升级。
2. 家庭健康史大侦探。
和家长好好聊一聊家族里有没有肥胖的亲戚呀,就像探寻宝藏的线索一样。
要是家族里有不少胖胖的亲戚,那咱就知道这小宝贝可能在基因上就有点容易长胖的小倾向,那我们在管理他体重的时候就得更加小心谨慎啦。
二、饮食调整:健康美食之旅。
1. 食物选择。
咱们得把小宝贝的食物从“长胖大军”变成“健康小卫士”。
那些油炸的薯条啊,就像小恶魔,得让它们离小宝贝远一点。
多给他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像红彤彤的苹果、绿莹莹的青菜,这些都是健康小天使。
还有蛋白质也很重要,瘦肉、鱼虾、豆类就像小宝贝身体的建筑小工人,可以让身体变得更结实,而不是虚胖。
2. 饮食规律。
小宝贝吃饭就像火车进站一样,要有规律。
定时定量,不能让他一会儿吃个不停,像小馋猫一样,一会儿又饿肚子。
早餐要像启动小火车的燃料一样,吃得饱饱的,像面包、牛奶、鸡蛋就是很棒的组合。
午餐要像给小火车加油一样,丰富又适量。
晚餐呢,可不能吃太多,不然晚上小宝贝身体里的消化小火车都要忙不过来啦。
三、运动计划:活力大冒险。
1. 选择有趣的运动。
对于小宝贝来说,运动得像玩游戏一样有趣才行。
跳绳就像小宝贝和绳子的小舞蹈,每次跳个几百下,就像完成了一个小挑战。
游泳也是超棒的,小宝贝在水里就像小鱼一样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时候身体里的脂肪就像小冰块一样慢慢融化啦。
还有骑自行车,就像小宝贝带着他的小车车去探险,在小区里或者公园里转一转,既能看风景又能锻炼身体。
2. 制定运动计划。
刚开始的时候,可不能一下子就让小宝贝累成小泥人。
要循序渐进,就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