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战友乔安山的坎坷人生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精心整理
雷锋的故事——牺牲经过
牺牲经过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子, 词: 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推荐阅读:
精心整理
关于雷锋的作文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大全
直到看了这部影片才知道有乔安山这样一位人物。
乔安山出场伊始,便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给人造成了巨大的悬念。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为帮乔安山指挥开车不幸被柱子撞倒身亡。
乔安山此后陷入巨大的折磨中。
但也是那一天开始,乔安山决心继续替雷锋,发扬伟大的雷锋精神,在几十年的内心煎熬中顽强生存。
乔安山之后背负着沉重的包袱,他被人另眼相看、被人挖苦甚至侮辱。
但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走出阴影,用雷锋精神去感化一个又一个不信任他的人,最终得到了众人的肯定。
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离开雷锋的日子,乔安山当了长途汽车司机。
但班长在他心中却始终活着,做事之前总是想到“在我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要是班长(雷锋)会怎么做”。
就这么一句话,指引着他几十年的言行。
售票员小吴也被乔安山的精神所感动,把原先想据为己有的一枚乘客遗失的金戒指,悄悄挂在方向盘上。
影片最揪心的部分莫过于乔安山被诬赖成肇事者。
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老人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亲属无耻地冤枉为肇事者,此刻乔安山有口难辩。
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
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
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
他在电台的真情流露唤醒了目击证人的良知,终于在挺身站出。
1962年雷锋牺牲真相,40年后鉴定人披露事故发生细节,让人心疼“倒!倒!”1962年8月15日上午11点,在班长雷锋的带领下,乔安山正在倒车。
不过因为连日的大雨,路面很滑,一不小心就会打滑。
终于将车开到了地方,乔安山松了一口气,转过身来,看到了躺在血泊里的雷锋。
雷锋于1962年8月15日上午12点05分,因抢救无效去世。
1966年,同行的乔安山退伍,从此隐姓埋名了30多年。
30年来,他极力隐瞒自己和雷锋的关系,也不出席任何形式的雷锋精神讲座。
每次别人问起雷锋的死因时,他都是含糊其辞,或者干脆闭口不提。
甚至有关的新闻报道都只有一句话“雷锋同志因公牺牲”。
雷锋的死因,到底是怎么回事?乔安山为何极力隐瞒自己和雷锋的关系?离开了雷锋后,他现在怎样了?雷锋生平1940年12月,在湖南望城县,一位贫穷的农民家里,一名男孩出生了。
他就是雷锋,雷锋是个命苦的孩子,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农民运动的队长,但在国民党和日本人的双重折磨下,他被活活打死。
母亲又因为被地主凌辱,悬梁自尽。
雷锋七岁的时候,就成了一个孤儿,自己谋生,经常背着沉重的箩筐,去山上砍柴。
地主婆对他很是不满,一把将雷锋的砍刀抢了过来,但这把砍刀生活是雷锋生活最后的依靠了。
雷锋奋力去夺,他的手被地主婆连续砍了三刀,鲜血不断从伤口处涌出,雷锋死活不放。
从那时起,他就对旧社会充满了厌恶和憎恨。
后来,当他听说“跟着共产党能翻身做主人”、“跟着解放军能推倒压在身上的大山”的时候,雷锋就对从军和加入共产党产生了强烈的渴望。
1949年湖南解放以后,雷锋在党的帮助下,得以免费上学。
他知道,他之所以能念书,是因为解放军叔叔的帮助。
所以雷锋从小就有了从军的志向。
1956年至1959年间,雷锋曾在生产队做过秋征助理、通信员、县公务员等工作。
他曾经被评为机关工作模范、治庸模范、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雷锋为人民做贡献,一是因为他能感受到穷人的痛苦,二是因为他想要有资格参军报国。
1959年,辽阳弓长岭焦化厂的雷锋得知军队要征人,马上就报名参军。
影片讲述一位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在一次倒车时不小心车尾撞在了木柱子上,柱子倒了,正好砸在了雷锋的太阳穴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决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
乔安山是雷锋生前的亲密战友,他退伍后与妻子在一家公司当司机,一直受着雷锋深远的影响,做什么事情都用雷锋精神要求自己。
70年代后期乔00同志被分配到运输公司做客车司机,此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那场摧残中国人民十年之久的历史浩劫——文化大革命。
人民的权利逐步得到保障,可是仍有某些领导会搞特权主义,乔的领导一次要求乔让他的亲戚不排队直接上车,但乔秉着雷锋精神拒绝的领导的无理要求并直接将车开走,路上见到一位即将临产的妇女又发扬了雷锋精神将其送到医院,时候得到了高一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赏……乔安山拒绝站长的亲戚提前上车这一小小的情节,就非常有个性,真实而又不失分寸地表现了雷锋精神的另一个方面:一身正气,嫉恶如仇,突破了对雷锋精神中助人为乐一面的单调颂扬,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历史的真实,又有时代的特征,满足了人们对当今社会上一些不正当现象的痛恨心理。
那是1988年,一位老爷爷在过马路的时候被一辆深蓝色的桑塔那汽车撞倒,随后,汽车转身就跑。
而后,又驶过来一辆与其同样的汽车,为了不受诬陷,司机竟开车走了。
乔安山在出车途中发现了这位满脸是血的老爷爷。
乔安山马上把老爷爷送到医院,并掏出自己钱为老爷爷治伤,又通知患者的家属。
可是,老人的儿女因为不愿负担医药费,让父亲作证,可没良心的老人竟然恩将仇报竟诬陷乔安山是肇事者,还要他赔偿4万元。
后来,通过好心人作证,终于解决了这件事,正因此事,电视台还专门采访了乔安山。
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梁老头,由于老头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反被梁家亲属无耻地冤枉为肇事者,此刻乔安山有口难辩。
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
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
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
乔安山周围,几乎无人相信,现今社会还有雷锋式的乔安山这样无私无畏的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
《离开雷锋的日子》高中观后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在影片一开始,雷锋便离开了我们,而造成这个悲剧的正是他的战友--乔安山,从此以后乔安山带着终生挥之不去的遗憾和一个沉重的包袱,默默的传播雷锋精神。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讲述的正是有关乔安山的一段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平凡经历。
1962年8月15日上午。
雷锋的战友乔安山驾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突然,汽车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阳穴上,当场晕倒在地,昏死过去。
战友们将他送往医院救治,可惜雷锋还是离开了我们,乔安山哭了,雷锋的其他战友也哭了,他们为雷锋守灵,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
就因为乔安山与雷锋的牺牲有关,与是他被关了禁闭,在这期间他收到母亲的来信,得知有关雷锋寄钱的事,乔安山当时觉得又感激又愧疚,从此他决定随时随地像雷锋学习,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便会伸出援手。
只要是对人有益的事他就坚决去做,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
只要是违反原则的事,决不会昧着良心去做,即便是得罪领导,被人嘲笑,被人诬陷,他也不曾后悔过。
作为雷锋的一名战友,乔安山同志时时刻刻以雷锋的做人做事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尽管由于他误伤了雷锋而受到许多人,甚至是他儿子的误会和责难,()他没有理会这些,而是按照雷锋当年帮助他那样帮助天下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以他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诠释何谓雷锋精神,向世人宣告雷锋离开了我们,但雷锋精神却永远与我们同在。
他作为一名公交司机为难产的妇女改变路线,面对众人的赞扬时,他只是哽咽地说了一句:"如果班长还在,他会比我做得更好!"多么淳朴的人啊,那一刻我眼睛湿润了。
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当一位买豆腐的老爹爹被车撞倒时,两个肇事者以找医生为由逃之夭夭,还有一个过路者,他的车与肇事者相同,怕惹祸上身,于是以帮忙追肇事者为由离开现场,接着乔安山开着他的货车路过,看到路边的老人,他立刻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还拿出自己的钱为他垫上了医疗费,等老爹爹的家人赶到时,他们不去找肇事者,又不想出钱,就把账都算到了乔安山的头上,诬陷他是肇事者,扣了他的身份证,并要他支付4万元的赔偿。
抢救雷锋的一段曲折经历
常家树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1962年8月15日,雷锋和战友乔安山连夜完成运粮任务回到团部时已是中午了。
顾不上吃饭,雷锋招呼乔安山想把车开到九连前面的水栓处去洗。
为了防备小孩淘气,通往九连的路上拦了许多铁丝网。
雷锋去清理铁丝网,乔安山倒车拐弯,车开进一个狭窄的人行道。
车左侧道口有一棵大树,从这棵树开始,用铁丝连了一排一人来高、碗口粗细的方木杆子。
雷锋一直紧贴着车左侧指挥着……灾难就在这时发生了。
拴在空中的铁丝被扯断,巨大的弹力将断木砸向雷锋左太阳穴。
乔安山下车后才发现雷锋倒在血泊里,他赶紧扑过去抱起雷锋。
【总页数】1页(P19)
【作者】常家树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相关文献】
1.对学雷锋活动在曲折徘徊中延伸的反思 [J], 吴桂霞
2.第一个在舞台上塑造雷锋的人——张玉敏激情回忆饰演雷锋的难忘经历 [J], 河沿渔人
3.我的两次“砸机”经历——“我的一段难忘经历”系列创业故事(4) [J], 邹国营
4.“梦笔生花”:一段曲折起伏的故事 [J], 张受祜;张琪
5.关于解决农民土地所有权问题的一段曲折经历 [J], 盖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雷锋是个有情义的人——帮带后进作者:乔安山来源:《雷锋》2017年第03期人物小传:乔安山,1941年生,1959年在鞍山钢铁公司和雷锋相识。
1960年和雷锋一同参军入伍,是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
1966年从部队转业。
1997年,以乔安山为原型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全国公映。
1997年开始,乔安山到大江南北作巡讲,讲述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成了雷锋精神的职业传播人。
我1960年和雷锋一同参军入伍。
新兵训练结束后,雷锋被分到四班,我被分到九班。
我挺调皮的,作风散漫、大大咧咧,班长对我很头疼。
连队首长知道我和雷锋入伍前是工友后,就把我调到了四班。
当时,四班的同志也有意见,怕我去了,会影响他们“四好班”的评比。
我到四班后,心里也有气,继续偷懒。
但是雷锋没有放弃我,他主动要求我给他当助手,与他结成一帮一的帮带对子,同开一辆车,每天吃住都在一起。
我病了,他会给我买水果吃、送病号饭;我衣服脏了,他会帮我洗干净。
我当时文化程度低,认字不多,雷锋还帮我看家里的信、帮我回信。
有一次,我妈妈病了,在信里提到了这件事,雷锋就瞒着我,以我的名字给我妈妈寄了钱。
我不爱学习,当时连队组织学文化,我就打退堂鼓,说自己脑子笨。
雷锋就说天下无难事,就看干不干。
雷锋还送了一个本子和一支钢笔给我,鼓励我学习。
在雷锋的说服教育和带领下,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雷锋去世这些年,我常常去看雷锋墓,高兴的、不高兴的事,都会去和大哥说说,说完感觉心里就痛快一些。
现在很多人污蔑、诋毁雷锋,我就生气。
这些人说雷锋不可能捡那么多粪,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当时的社会情况。
现在的抚顺市很干净,可是以前这里很乱、很脏,路上有很多粪便;现在旱厕很少见了,以前主要是旱厕。
这些人不能拿现在的社会情况,去想当时的社会。
我年纪大了,常常出去作报告,也感觉有些累,但是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更多的人学雷锋。
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雷锋是他的班长,他们不仅同时入伍同在一班,而且还同开一车,雷锋自小是孤儿,但他对乔安山照顾有加,,时常偷偷寄钱给乔安山卧病的母亲治病。
在一次二人准备前往修车时,乔安山意外撞倒晒衣服的杆子正好撞在雷锋的太阳穴处,雷锋被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乔安山精神受到刺激,曾一度想抱着雷锋的尸体与他同死。
退伍后乔安山先坐了客车司机,他常说,别人可以忘记雷锋,但他不能忘,这是他在电影中出现最多的台词,他助人为乐但也有些执拗,因不给站长亲戚走后门而与上司结仇,但他先后救助难产妇女、开展雷锋讲座、跟小学生一起背着雷锋日记,最终也感化了所有人。
但在有一天他救下一位被撞倒在路边的老汉时,反遭老汉子女诬陷诈讹,其子女恶言相伤,经过广播电台的报道,目击人的证实与真实肇事人的落网,乔安山终于摆脱麻烦。
后在自己最后一次出车的路上,先后遇见车匪,车又陷入泥沼,找人相助却遭遇袖手旁观,索要钱财等,他一度为自己的雷锋精神而痛苦,但在最后他看到了青年志愿者的海洋,那么多炙热的心和笑脸,他再次坚定了生活的信仰。
他与雷锋共同工作、生活了近四年。
作为工友时,曾同住过一间宿舍;一起入伍后进了同一个班,曾开同一辆车。
因为生前最亲密的战友牺牲,退伍后的他要求调离熟悉的环境,背负着压力的他开始过“隐居”生活,对外不再提及与雷锋的关系。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公映,让作为主人公原型的他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
衣着简朴,言谈随和,目光慈祥而真诚。
乔安山胸前佩戴着一枚雷锋像章,一如往常。
采访这位曾经与雷锋朝夕相处的老人,笔者感受到雷锋伟大的平凡,仿佛雷锋回到了身边,自己就在与雷锋对话。
乔安山讲到激动处,眼眶里闪着泪花:“我和雷锋曾经是工友、战友、好朋友,他也是我的大哥。
我俩感情非常好,他给我买过书、买过笔记本,教我学文化,给我的太多太多。
”乔安山视雷锋为“楷模”。
他说:“几分钟、几秒钟可以成就一个英雄,而楷模却需要时间的打磨。
雷锋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楷模,雷锋的一辈子仅有22年。
他做的好事也没有一件是惊天伟业,都是你我他能学能做的平凡事。
所以雷锋伟大而平凡,是可以效仿的。
”几十年来,乔安山的命运也坎坎坷坷,日子过得跌跌撞撞,他却从没有后悔。
心里面委屈的时候,他就去雷锋墓前,“跟大哥唠唠,心里面也敞亮了。
”乔安山:我和雷锋不得不说的往事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乔安山下岗过、捡过破烂、跑过私人运输,但无论日子如何清贫,他都将自己视作雷锋生命的延续◎本刊记者 余玮雷锋辅导战友乔安山学习《毛泽东选集》打开记忆的闸门,乔安山眼里全是泪。
笔者U盘里上百兆的录音录像采访资料储存的是沉甸甸的记忆……与“比较富裕”的工友曾是铁哥们儿乔安山生在辽宁辽阳的一户贫苦家庭,排行老三。
1956年9月在鞍山市一家砖场做临时工,1956年底在鞍钢第二炼铁厂当上了一名正式工人。
许多人只知道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其实在参军入伍以前,他们就是同住在一起的“工友”。
1959年8月,他们相识在鞍钢弓长岭矿。
当时乔安山在鞍钢下属的炼铁二厂工作,而雷锋则在此前不久刚从湖南家乡被招工到鞍钢的下属焦化厂。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
观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让我记忆深刻,1962年8月15日,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在倒车的时候,不留意把路边的一根木头撞到了,木棍打在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头上,雷锋同志牺牲了。
乔安山心里十分内疚,十分自责,他决定天天做好事,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离开了雷锋,乔安山今后伯伯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坚持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
但那时,有许多人却认为金钱最重要,雷锋精神不重要。
在影片中,乔安山伯伯就遇到了一回。
那一次,一位老爷爷被一辆黑色轿车撞伤,撞伤爷爷的那位司机为了不补偿医疗费,逃了。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辆黑色轿车,他本想帮老爷爷,可一听撞伤他的也是黑色轿车,怕老爷爷污陷他,就以追车的理由,跑了。
只有乔安山伯伯,不由分说立刻把老爷爷送到了医院。
原本做了件好事,可老爷爷的家属却说是乔伯伯撞了老爷爷,让乔伯伯付所有医疗费,使乔伯伯受了很多苦。
看到这儿,我深有感触。
不就为了点医疗费吗?用得着污陷一个好人吗?俗话说:“好人有好报。
”可乔伯伯学习雷锋做好事,怎样就得不到好的回报呢?
这一幕幕的事情,都在告诉我们,雷锋是我们心中的榜样。
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雷锋,他们默默地为我们而奉献,那么我们也就应有所回报,所以就应更加的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就让雷锋精神一向弘扬下去吧。
[人物]忆战友雷锋:他特有毅力是时代楷模雷锋仅存摄影作品,他将其命名为《赤膊上阵》。
照片主人公为原沈阳军区宣传干事张峻平凡雷锋:经久不变的时代楷模雷锋生前常走进学校,教学生们勤俭节约雷锋仅存的摄影作品,他将其命名为《赤膊上阵》。
照片主人公为原沈阳军区宣传干事张峻雷锋生前和乔安山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的照片-本版供图/张峻尽管雷锋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雷锋战友乔安山一讲起雷锋,仍感觉“说不完道不尽”,而且“一讲就来精气神”。
所以,当他面对记者时隔七年的第二次访谈,其叙述仍如2002年的深冬,在他家没有暖气的房间里,深情回忆与大哥雷锋相处四年的温暖记忆及雷锋逝后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雷锋乔安山和雷锋初识于鞍钢的弓长岭矿,时间是1959年。
一天,乔安山下班回宿舍,发现铺位旁多了张床,疑惑间,雷锋笑着向他伸出手。
乔安山对这个身高1米54,娃娃脸,南方口音,语速较快的新舍友的印象是“这人挺喜兴,好接触”。
雷锋比乔安山大一岁,乔安山称雷锋“大哥”。
大哥给乔安山留下的第二个印象是“这人好求”。
当时集体宿舍里住着百十号人,其中会读写的凤毛麟角,求人写家信成了工友们不大不小的难事。
一天,一个工友求人代笔,代笔者以种种理由推脱了,雷锋见状对工友说:“我给你写行不行?”一个周末,小学六年文化的雷锋在宿舍走廊里摆上一张桌子,上面放有信封、信纸和笔。
他招呼大伙儿,“谁要写家信,我可以帮忙”。
1959年11月14日的一场夜雨,让乔安山进一步认识雷锋“这人思想特别好”。
当晚,乔安山被雷锋叫醒,当时窗外电闪雷鸣,雨声滴答,雷锋悄声说,他见工地上有好多水泥,若遭雨淋就完了,他要乔安山跟他招呼大伙“抢救国家财产去”,于是乔安山跟他敲门喊人起床。
他们用雨衣、苫布、席子遮盖水泥,雷锋见盖不住,又脱下棉衣,然后速回宿舍抱来他的被子……7200袋水泥被及时遮盖了。
《雷锋日记》记载了这一天:“……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避免了国家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离开雷锋的日子观后感250字《离开雷锋的日子》讲了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的故事。
这部电影赚去了无数人的眼泪,太好看了。
一次出行,需要过一段窄窄的桥。
于是雷锋下了车,为大家指挥倒车,楞因为车不小心撞到了桥边的木棍,木棍正巧倒在了雷锋头上,他栽在地上,因为出血过多,昏迷过度,敬爱的雷锋叔叔还是牺牲了。
在送往太平间的路上,司机乔安山上前,抱住雷锋大哭起来……一次,乔安山在路上看见一次事故,他助人为乐,可惜却被诬陷为事故引发者,最后还是警察为他洗清了冤。
还有他去送货物,开着开着,车在一片田里被卡住了,乔安山请了好几个老乡来帮助,可都不肯。
一位小伙子真心地帮助了他,可货车实在太重了,搬不动,于是小伙子叫了许多们当地志愿都来帮忙。
人多力量大,货车总算被拉了上来,他们助人为乐!看完了它,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诬陷和帮助成了明显对比。
雷锋同志,您的死是光荣的,您牺牲后没有一点儿遗憾。
今年是雷锋叔叔去世50周年,在这隆重的节日中,我向您学习,以助人为乐,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以雷锋叔叔作为自己的榜样!我看了影片《离开雷锋的日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影片主人公乔安山同志曾和雷锋同志同在一个汽车连当兵。
在1961年冬天,雷锋同志站在电线杆下,指挥乔安山开车,乔安山顺着班长的手势开车,但由于技术不够熟练,无意中将一根电线杆撞倒,导致班长雷锋同志光荣牺牲,为此,他深感内疚,十年来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也因此他坚持以班长为榜样,继承他的遗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在复员退伍后的几十年汪长岁月中,他也总是默默无闻地忠于职守雇乎凡的岗位上,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有一次,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3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背着木柴,走在回家的归途。
突然,有酣辆红车飞驰而来,把老人嬗倒。
但司机下车看了都扫长而去。
乔安山见此情景,亳不犹豫地把老人送进医院。
但是他的好心不仅没有得到老人儿女的感谢,反而要他付全部的医药费,这使他有口难辩。
这件事情虽小,但他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和提倡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夭,很多人的良知泯灭了,为了金钱河以颠倒黑白。
乔安山:至今难忘雷锋牺牲的那一幕十年前,一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让雷锋的战友乔安山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乔安山又回到了辽宁抚顺,这座他和雷锋曾生活战斗过的城市。
在抚顺的一幢居民楼里,记者见到了66岁的乔安山。
“雷锋其实是一个性格特别可爱的人。
”谈起自己的战友,乔安山用了如此一句评价。
在乔安山的记忆中,雷锋活泼、开朗,爱唱爱跳、也爱说爱笑。
乔安山记得,由于班里种的大白菜长蜜虫,须用烟丝泡水杀虫。
周末班会上,雷锋笑眯眯地说:“明天全班上街——”说到这里,他故意停下来,班里战士既兴奋又奇怪:“怎么全班可以一起逛街?”看着大家急切的表情,雷锋才忍住笑说出后面三个字:“捡——烟——头!”班长雷锋当时那说话的神态,活泼的样子乔安山至今也忘不了。
说起与雷锋的相识,乔安山清晰地记得是在1959年6月。
当时乔安山在鞍钢的一个下属矿山工作,雷锋是不久前从湖南招工到鞍钢下属的焦化厂。
两个人同住在一个可容纳百号人的集体宿舍里,铺位紧挨着。
1940年出生的雷锋,仅年长乔安山一岁,虽然一副娃娃脸,个头仅1.54米,但待乔安山却像一位年长许多的兄长。
“那个时候我们好多工人文化程度都不高,不怎么给家里写信。
雷锋以前在家乡上过学,他来了以后便积极地为我们每个人代写家信,我的家信都是雷锋代写的。
很快,大家就喜欢上这个性格开朗、整天乐呵呵的小个子了。
”乔安山说。
当兵是雷锋从小以来的愿望,“1959年的冬天,部队来鞍钢招兵。
雷锋看到告示以后,晚上跟我商量一起去参军。
当时我也没有什么想法,觉得雷锋有知识有文化,听他的不会错。
”就这样,乔安山和雷锋在1960年1月同时入伍,新兵训练时在一起,后来又分到同一个连队。
雷锋当班长后,乔安山又与雷锋同班,直到雷锋牺牲,两人一直没分开过。
对乔安山来说,雷锋牺牲时的那一幕,让他至今难以忘记。
1962年8月15日,乔安山和雷锋开着车到抚顺拉煤。
中午11点左右,他们赶到了抚顺连队。
雷锋先到连长那儿汇报,过了一会儿便让乔安山把车开过来,过道当中有一段铁网,雷锋便扯开为他清理了道路。
观《离开雷锋的日子》有感_小学生作文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这场电影,我知道了乔安山是当年在一次开车过渠沟上的窄石板时,把路边的电杆碰倒了,不巧打在了站在一旁引路的雷锋的头部,雷锋经抢救无效,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乔安山万分伤心,甚至想要上级把自己给处死,经过战友的多次安慰下,乔安山打消了这个念头。
就因为这样,乔安山无时无刻不在想雷锋,他就像雷锋一样帮助别人,不求回报。
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乔安山同志在一次运货途中,碰见一个被车撞伤在地没人管的老大爷。
他出于好心,立刻把那位老人送进医院,为此还耽误了运货时间。
老大爷的子女为了不让自己的钱来付医药费,竟诬陷救老人性命的乔安山是撞伤老人的司机,还要他赔偿全部的医药费。
那位老大爷的子女真是有陨公德呀!为了钱,他们把雷锋精神丢弃了;为了钱,他们违自己的良心;为了钱,他们就是这样陨人利已,自私自利。
那位老人明知乔安山是救他的恩人,他还恩将仇报,说是乔安山开车撞伤他的。
让乔安山夫妇陷入冤中。
不久后,警察查出那撞伤老人的司机不是乔安山,一切终于真相大白了。
还有一次出车,乔安山的汽车在途中遇到了一位快要生孩子的孕妇,他毅然停下车来,送这位孕妇去医院。
谁知,在途中,检查处竟说领导要他停车处置,他不顾那么多,与检查员争辩了起来,最后,一位老奶奶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下车打了自已的亲生儿子,这才过去了。
乔安山助人为乐愿意承担责任,但求孕妇平安。
一次,乔安山与儿子一起出车,他们的汽车陷进泥潭,整整停了一夜。
路过的一群中学生帮他们把汽车从泥潭中推了出来。
其实有雷锋精神的人有许多,只是很少发现。
虽然雷锋离开了我们,但是雷锋精神还永存再世上。
乔安山就是这样,人世间少了一个雷锋,还会有千千万万个雷锋做好事。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我们,人生只希望多做好事,俗话说:“善有善报。
”这还是一样的。
多做好事,雷锋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观《烈火英雄》有感小学生看完《烈火英雄》的观后感观《烈火英雄》有感小学生看完《烈火英雄》的观后感观烈火英雄有感昨天,我们一家一起去看了一场电影,电影的名字叫烈火英雄。
雷锋战友乔安山一、雷锋战友乔安山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1959年在鞍山钢铁公司认识。
1960年雷锋报名参军,乔安山也跟随雷锋来到了解放军某部汽车连。
雷锋是乔安山的班长,乔安山是雷锋最亲密的战友。
他俩同开一辆车,一起执行国防施工任务。
二、离开雷锋的日子1966年,乔安山从部队转业,在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鼓舞下,乔安山走出了当年的阴影,投身于为人民做好事的行列中去。
他像当年的雷锋一样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求报酬、既助人为乐,又除恶扬善。
比如他把在车上拾到的金戒指还给了失主;在车上发现小偷,乔安山边罚他扫车厢,边教他做人的道理;在路上遇到一个孕妇难产时,他立即把孕妇送进医院。
乔安山给人输血,送迷路孩子回家,劝架,救火,抓小偷,照看生病邻人,扶贫孤寡老人,给灾区、希望工程捐款……生活中危难之事或搭把手的事,乔安山以舍我其谁之行动救人危难。
三、执著“学雷锋”不怕被误解乔安山还遭遇过救了人,却被诬陷的事,那是1988年的一个冬天,乔安山从沈阳返回铁岭,途径辉山,遇到一位老人倒在地上,肇事车辆早已逃逸,路过的汽车全都绕开老人而行,怕惹祸上身。
乔安山见到后,立刻把老人送到了医院并垫付了住院押金。
当老人的儿女赶到医院,不顾乔安山的解释,说“不是你那是谁”,还说,“撞死雷锋的人,还有谁不敢撞?”指责乔安山是肇事者,并夺去了他的身份证,要他赔偿所有的损失。
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知道真相的那位老人面对这种情形,不置可否。
用乔安山当时的话说,他真是哭都哭不出来…同学们,不要为了钱,而违背自己的良心、嫁祸于人、恩将仇报。
四、雷锋精神代代传乔安山说,“我早就看淡了,难受归难受,但随他去吧,我学雷锋不怕别人说什么。
”乔安山对于晚辈的教育也时刻不忘雷锋精神,他的两个儿子,是听着父亲讲述雷锋的故事长大的。
直到今天他们还能回忆起,小时候捡到东西,父亲督促着他们站在寒风中等失主前来认领的情形。
他还教育自己的孙女“捡到钱要交给警察叔叔,可不能买冰棍啊。
乔安山:我和雷锋不得不说的往事作者:余玮来源:《中华儿女》2016年第05期他与雷锋共同工作、生活了近四年。
作为工友时,曾同住过一间宿舍;一起入伍后进了同一个班,曾开同一辆车。
因为生前最亲密的战友牺牲,退伍后的他要求调离熟悉的环境,背负着压力的他开始过“隐居”生活,对外不再提及与雷锋的关系。
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公映,让作为主人公原型的他重新回到真实的生活。
衣着简朴,言谈随和,目光慈祥而真诚。
乔安山胸前佩戴着一枚雷锋像章,一如往常。
采访这位曾经与雷锋朝夕相处的老人,笔者感受到雷锋伟大的平凡,仿佛雷锋回到了身边,自己就在与雷锋对话。
乔安山讲到激动处,眼眶里闪着泪花:“我和雷锋曾经是工友、战友、好朋友,他也是我的大哥。
我俩感情非常好,他给我买过书、买过笔记本,教我学文化,给我的太多太多。
”乔安山视雷锋为“楷模”。
他说:“几分钟、几秒钟可以成就一个英雄,而楷模却需要时间的打磨。
雷锋就是一辈子做好事的楷模,雷锋的一辈子仅有22年。
他做的好事也没有一件是惊天伟业,都是你我他能学能做的平凡事。
所以雷锋伟大而平凡,是可以效仿的。
”几十年来,乔安山的命运也坎坎坷坷,日子过得跌跌撞撞,他却从没有后悔。
心里面委屈的时候,他就去雷锋墓前,“跟大哥唠唠,心里面也敞亮了。
”打开记忆的闸门,乔安山眼里全是泪。
笔者U盘里上百兆的录音录像采访资料储存的是沉甸甸的记忆……与“比较富裕”的工友曾是铁哥们儿乔安山生在辽宁辽阳的一户贫苦家庭,排行老三。
1956年9月在鞍山市一家砖场做临时工,1956年底在鞍钢第二炼铁厂当上了一名正式工人。
许多人只知道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其实在参军入伍以前,他们就是同住在一起的“工友”。
1959年8月,他们相识在鞍钢弓长岭矿。
当时乔安山在鞍钢下属的炼铁二厂工作,而雷锋则在此前不久刚从湖南家乡被招工到鞍钢的下属焦化厂。
两人同住在一幢130多号人的集体宿舍里。
1940年出生的雷锋长乔安山一岁,虽然一副娃娃脸,个头仅1.54米,但待乔安山却像一位年长许多的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