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引流的步骤
- 格式:docx
- 大小:16.72 KB
- 文档页数:3
脓肿切开引流术操作步骤-回复脓肿切开引流术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治疗脓肿的方法。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在进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这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手术相关的危险因素。
同时,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
2.局部麻醉在手术开始之前,需要为患者施行局部麻醉。
常用的麻醉方法包括局部表面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
局部表面麻醉可以通过皮肤上的药膏或者喷雾来实现,而神经阻滞麻醉则需要注射麻醉药物到局部神经附近的组织中。
3.消毒备战在局部麻醉之后,需要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备战。
常用的消毒剂包括碘伏、酒精和氯己定等。
在消毒之前,需要对患者的手术区域进行悬垂消毒,保持手术区域的干燥。
4.定位标记接下来,需要用针头在脓肿区域标记一个合适的切口位置。
通常,标记应该在病灶最高点附近,以便在切开之后引流脓液。
5.切开皮肤在确定了切口位置后,使用手术刀进行切口。
切口的长度根据脓肿的大小而定,通常应足够大,以便清洗和引流脓液。
6.深入组织在切开皮肤之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组织,直到达到脓腔。
在穿过组织时,要小心处理周围的血管和神经结构,以避免损伤。
7.引流脓液当达到脓腔时,需要使用手术钳或者湿纱布来清除脓液。
一方面,要彻底清洗脓腔,以确保清除所有感染的组织。
另一方面,要留意脓液的性状,观察其颜色、气味和黏稠度等,以评估感染的程度。
8.脓腔清洗在引流脓液之后,需要用生理盐水或者抗菌药物溶液进行脓腔清洗。
清洗的目的是进一步清除残留的感染物质,并提供一个良好的愈合环境。
清洗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冲洗的压力,以避免伤害周围结构。
9.脓肿包扎完成脓腔清洗之后,需要用无菌纱布进行脓肿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减少感染的机会,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包扎应该紧密贴合,并定期更换,以确保伤口的清洁。
10.术后观察和处理脓肿切开引流术完成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
肛周脓肿是一种常见的肛门周围感染性疾病,常由肛管内感染扩散至肛门周围软组织
引起。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放引流、局部切开排脓和药物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往往
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完全清除的效果。
近年来,一次性根治术逐渐成为治疗肛周脓肿的重要方法,它通过一次手术将脓肿和
其源头病灶完全清除,有效根治疾病。
一次性根治术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镇痛和消毒:在手术前,患者通常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以减轻疼痛感。
然后,医生会对肛门周围进行消毒处理,降低手术感染的风险。
2. 开刀排脓:医生会在患者的脓肿部位进行切口,将脓液彻底排空。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注意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避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 洗刷清理:医生会用生理盐水或抗菌药物清洗创面,彻底清除残留的感染物和脓液,以减少其再次扩散的风险。
4. 感染源治疗:一次性根治术的关键之一是清除感染源。
医生会对肛管内的感染源
进行积极治疗,以降低病情复发的可能性。
5. 创口缝合和敷料:手术结束后,医生会将创口缝合并进行适当的敷料处理,以促
进创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一次性根治术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1. 治愈率高:因为一次性根治术能够将脓肿和感染源完全清除,所以治愈率较高。
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一次性根治术可以避免肿瘤残留或感染源残留,减少病情复发的可
能性。
2. 减少痛苦和恢复时间: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需要多次操作和较长的恢复时间,给
患者带来不小的痛苦和困扰。
而一次性根治术只需要一次手术,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
康复时间。
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肛周脓肿临床路径一、肛周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周、直肠区脓肿(ICD-10:K61)行脓肿切开引流术(ICD-9-CM-3:49.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分类肛周脓肿根据部位的深浅分为低位(肛提肌下)和高位(肛提肌上)脓肿两类;(1)肛提肌下方脓肿(低位脓肿)皮下脓肿、低位肌间脓肿(括约肌间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肛管后间隙脓肿。
(2)肛提肌上方脓肿(高位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高位肌间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
2.临床表现、查体(1)肛门皮下脓肿:位于肛管皮下或肛周皮下间隙。
临床表现:常发生于肛门缘,脓肿一般较小,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局部疼痛较重,多呈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
查体:肛旁明显红肿、硬结、触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2)低位肌间脓肿:位于齿状线以下,内外括约肌之间。
临床表现:脓肿一般不大,全身感染症状很轻,局部持续性和搏动性疼痛明显。
查体:肛缘红肿不明显,指诊肛管内有肿块隆起,压痛明显,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3)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位于坐骨直肠间隙内。
临床表现:脓肿范围广泛且深,初起患者自觉患侧肛管持续性疼痛、酸胀感,但不剧烈。
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明显。
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继而局部症状逐渐加重,疼痛剧烈。
查体:患处皮肤红肿,双臀不对称。
肛外指诊:局部硬结,压痛明显。
肛内指诊:患侧坐骨间隙所对应的肛管或肛管直肠环水平面以下直肠壁压痛,如已化脓,则出现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
(4)肛管后间隙脓肿:位于肛管后深、浅间隙。
临床表现:脓液范围小,局部红肿不明显。
查体:按压肛门和尾骨尖之间的皮肤时,则有明显压痛。
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肛周脓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肛周疾病,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肿块、疼痛和脓肿形成。
该病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常与肛瘘合并存在。
肛周脓肿的治疗一直是一个难点,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引流和抗生素治疗,但疗效不佳,并且容易导致肛瘘的形成。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本文将对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引流和抗生素治疗。
手术引流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将脓液排出,然后利用引流管进行引流。
手术引流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疗效明确,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手术引流存在一定的缺点。
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病人疼痛感明显。
手术引流容易导致肛瘘的形成。
研究表明,手术引流后1年内,有25%的肛周脓肿患者会出现肛瘘。
手术引流后很难完全清除脓肿,容易导致复发。
抗生素治疗是肛周脓肿的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缓解炎症反应和控制感染。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呋辛和甲硝唑。
研究表明,抗生素治疗可以缩短疼痛和肿胀的持续时间,但对于脓肿的清除率并没有显著影响。
抗生素治疗一般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而不能替代手术。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内镜下围手术缝合(LIFT)技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内镜引导,将肛周脓肿与肛瘘之间的窦道通过缝合进行关闭。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研究表明,LIFT技术的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且术后肛瘘的形成率明显降低。
LIFT技术还可以避免开放手术对肛门括约肌的损伤,减少肛门功能障碍的发生。
封闭引流和负压引流是另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封闭引流是将引流管通过小切口放置于脓肿内,并通过引流管进行引流,以达到脓肿清除的目的。
负压引流则是将负压引流器连接引流管,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进行引流。
这两种方法缩短了术后病人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封闭引流和负压引流的适应症较为有限,只适用于较小的肛周脓肿。
肛痈(肛周脓肿)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局部症状:起病急骤,肛周肿痛,便时痛剧,继而破溃流脓,经久不愈。
全身症状:头身痛,乏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患者伴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肛周超声检查可测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感。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肛管直肠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形成,疼痛,坠胀,呈持续性加重;2、成脓期:疼痛剧烈,肿块增大,红肿发热,中心波动感,坠胀不适,伴发全身症状,如发冷发热,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黄赤;3、溃破期:肿块缩小,形成硬结,逐渐软化或脓肿破溃,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三)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四)证候诊断1、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溲赤。
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
舌红,苔薄黄,脉数。
2、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
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
舌红,苔黄,脉弦滑。
(五)鉴别诊断1、肛周毛囊炎、疖肿:病灶仅在皮肤或皮下,发病与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的关系。
2、骶骨前畸胎瘤继发感染:有时与直肠后部脓肿相似。
肛门指诊直肠后有肿块,光滑、无明显压痛,有囊性感。
X 线检查可见骶骨与直肠之间组织增厚和肿物,或见骶前肿物将直肠推向前方,肿物内有散在钙化阴影,骨质,牙齿。
肛周脓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有哪些
肛周脓肿的治疗需要积极应对,因为越是拖着,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就更大,而现在治疗肛周囊肿,有手术引流的方法,就是切开脓肿之后是引流通畅,手术治疗是比较有优势的。
★(一)单纯性脓肿的治疗
可在截石位或侧卧下,用局麻或腰麻,在脓肿部位做放射状切口,放出脓液后,伸入食指探查脓腔大小,分开其间隔。
必要时将切口边缘皮肤切开少许,以利引流,最后用凡士林纱条放入脓腔做引流。
★(二)脓腔与肛瘘相通的脓肿
可在切开脓肿后,用探针仔细检查内口,然后切开瘘管,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畅。
如内口较深,瘘管通过肛管括约肌,可采用挂线疗法。
以上手术优点是脓肿一期治愈,不再形成肛瘘。
但在急性炎症中,找内口有困难时,不应盲目寻找,以免炎症蔓延或形成假道,仅做切开排脓,待形成肛瘘后,再做肛瘘手术。
二期手术优点是效果准确,治愈率高。
★(三)肛周脓肿中医治疗
1.实证肛痈:证属湿热内蕴郁毒内生。
症见肛门红肿热痛明显,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2.虚证肛痈:证属阴虚内热湿热内生。
症见肛门皮色不变,界限不明显,不隆起或轻度隆起,脓液白稀,全身乏力,有虚热,舌质红苔腻,脉细。
治法:养阴清热利湿。
脓肿摘除法操作流程一、手术前准备。
咱要做脓肿摘除呀,那手术前的准备可不能马虎。
医生护士们得先把自己武装起来,穿上干净整洁的手术服,戴上帽子、口罩,就像超级英雄披上了战衣一样。
对于患者呢,要让患者躺在舒服的手术台上,然后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打麻醉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小疼,就像小蚂蚁轻轻咬了一口,不过很快就不疼啦。
而且在这之前,得把要手术的那块皮肤周围好好地清洁干净,可不能让细菌再捣乱了。
还有那些手术要用的器械,像手术刀、镊子、剪刀之类的,都得是消过毒的,闪闪发光的那种,就像准备出征的小战士一样,整齐地排列在那里。
二、切开脓肿。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动真格的啦。
医生会用手术刀小心翼翼地在脓肿最明显、最软的地方切开一个小口。
这个小口就像是打开脓肿这个小恶魔的大门一样。
切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哦,不能切得太深伤到里面正常的组织,也不能切得太浅,不然脓就流不干净。
当切开那一瞬间,脓可能就会像小火山爆发一样流出来。
这脓的颜色可能不太好看,有点黄,还有点浑浊,但是医生可不会嫌弃,就像勇敢的战士面对敌人一样,冷静地处理着。
三、排出脓液。
脓流出来的时候,不能让它就这么随便流得到处都是呀。
护士姐姐会用棉球或者纱布轻轻地按压脓肿周围,帮助把脓都排出来。
这时候患者可能会感觉有点奇怪的压力,不过这都是为了把脓排得更干净。
有时候脓可能会很稠,不太容易流出来,就像调皮的小孩子不愿意听话一样。
这时候医生可能会用镊子或者小勺子之类的器械,轻轻地把脓挖出来,但是动作都是超级轻柔的,就怕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
四、清理脓腔。
脓排得差不多了,可不能就这么结束。
里面的脓腔就像一个被小怪兽破坏过的小房子,得好好清理一下。
医生会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就像用水管冲洗脏脏的小屋子一样。
这个过程中,要把脓腔里残留的那些坏死组织、细菌之类的坏东西都冲出来。
而且要反复冲洗,直到冲出来的水变得清亮清亮的,就像清澈的小河流一样,这样才能确保脓腔干净。
五、摘除脓肿包膜。
脓腔清理干净后,还有一个关键的步骤,就是把脓肿的包膜摘除。
浅谈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为了探讨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方法。
观察了45例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分别进行一次性切开术、脓肿切开线术、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等不同手术方法,45例患者一次手术均获痊愈。
术后1年随访40例,无后遗症。
1999年以来,我科共收治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45例,分别采用脓肿一次性切开术、脓肿切开对口引流术、脓肿切开线术、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17-53岁,病程2-8d,其中脓肿一次性切开术32例,脓肿切开对口引流术6例,脓肿褂线术5例,脓肿切开加胶管引流术2例。
1.2 手术方法1.2.1 脓肿一次切开术:该手术适用于低位肛周脓肿。
操作步骤:自肛缘沿脓肿顶端两侧放射状梭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长度稍长于脓肿0.5-1.0cm利于引流,排除脓液,将左手示指伸入肛内作引导,另一手持探针自创口探入肛内,寻找内口并使探针顺利地从内口探出,切开肛管皮肤、皮下组织及部分括约肌,修剪内口及周围组织以利引流通畅。
1.2.2 脓肿切开加对口引流术:该手术适用感染范围较大的坐骨直肠窝脓肿或低位蹄铁型脓肿。
以低位蹄铁型脓肿为例,操作步骤:探查脓肿与内口的关系后与内口同一方位脓肿顶端两侧放射状梭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排出脓液,用探针探出内口,并自内口至肛缘切开脓腔壁以此为主灶切口,以示指伸入脓肿,沿脓腔走形方向钝性分离腔隙至脓腔的端点并作为引导,另一手执刀在端点部位作一肛门放射状梭形切口,剪除皮肤及皮下组织,用中等弯钳钝性分离切口至脓腔,对口部位不伤及肛管皮肤和括约肌,两切口之间脓腔相通,表面有皮肤存在。
1.2.3 脓肿切开加〖FJF〗挂〖FJJ〗线术:该手术适用于内口在耻骨直肠肌以上的高位脓肿。
操作步骤:放射状梭形切开脓肿波动最明显处,排出脓液,用中弯钳钝性分离脓腔及肛提肌,用探针置入脓腔至肛提肌以上另一示指在肛内作引导,探出内口,把预先浸泡消毒好的橡皮筋用丝线系于探针另一端,由内口拉出探针及另一半橡皮筋,将橡皮筋两端收拢,用止血钳夹住勒紧的橡皮筋,再用丝线扎紧。
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操作规范
1.准备工作
物品准备,无菌治疗碗两个(盛无菌敷料);弯盘一个(放污染敷料);镊子两把、剪刀一把。
备酒精、棉球、纱布、引流条、生理盐水、胶布等。
2.戴无菌手套
打开手套包,取出手套,取出手套,左手捏住手套反折处,右手对准手套5指插入戴好。
已戴手套的右手,除拇指外4指插入另一手套反折处,左手顺势戴好手套。
3.伤口处理正确
先用手取下外层敷料(不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
(或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敷料、取敷料;
一把镊子镊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和周围皮肤)。
若伤口又分泌物则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放入引流条。
4.覆盖消毒纱布及胶布粘贴方向正确,长度适中。
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加棉垫或纱布包扎固定。
5.整个换药过程操作流畅正确。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肛周脓肿引流手术治疗过程和弊端
导语:身体的健康,才能让自己生活质量更高,所以很多肛周脓肿的患者,为了能让自己尽快的康复,为了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很多肛周脓肿患者,就
身体的健康,才能让自己生活质量更高,所以很多肛周脓肿的患者,为了能让自己尽快的康复,为了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很多肛周脓肿患者,就想通过肛周脓肿引流手术治疗,那么肛周脓肿引流手术治疗过程和弊端有哪些就来看看下面介绍吧。
肛周脓肿引流术治疗过程和弊端
肛周脓肿引流术为:第一步,在切开脓肿后,用探针仔细检查内口,然后切开瘘管,适当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内口周围组织也稍加切除,使引流通畅。
第二步,待形成肛瘘后,再做肛瘘手术。
如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者,则不切开,以分期手术为宜,可用丝线穿过内口待2-3周后瘘管形成时再行切开。
由于肛周脓肿是肛瘘的初期阶段,医生大都采用分期手术的方式,即一次手术先切开排脓,过几天形成肛瘘后,再进行二次切除手术。
这样不可避免增加了患者的治疗好时间和痛苦,并且治疗不更有效、易复发,许多肛周脓肿患者被迫沦为“二手患者”。
传统肛周脓肿引流术弊端有:
1、创口大,患者比较疼痛,恢复慢,影响生活
2、需要住院,治疗好时间长
3、检查不全面,治疗不更有效,易复发
此种疗法患者痛苦大、恢复慢、花费高,治疗不更有效,还极易复发。
为了解决以上弊端,济南肛肠医院专家推荐采用安氏疗法进行治疗。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肛周脓肿是指肛管周围组织或者肛门周围皮肤发生感染并形成脓肿,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肿胀、红肿等症状。
肛周脓肿的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近年来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
本文将从治疗方法、手术方式、新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旨在控制感染并消除炎症。
临床应用较多的是吡嗪酮等消炎药物。
抗生素治疗应根据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对于产生β内酰胺酶的菌株尤其应考虑使用新型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的抗菌药物。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开放引流术、闭合引流术、吸脓器抽吸引流术等。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肛周脓肿直径大于3cm或者患者有严重全身症状、多次反复发作等情况。
开放引流术是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取出脓液后用纱条填塞创口合并湿敷,促进创面愈合。
闭合引流术是在显露肛周脓肿后,不对其进行切开,而通过切线或切口缝合,将脓液引流出去。
吸脓器抽吸引流术是通过选择性吸引脓液,加速脓肿排空。
二、手术方式1.开放引流术开放引流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肛周脓肿的手术方式。
手术的核心是切开周围组织直至达到脓肿,将脓液引至创口,然后用纱条填塞创口,以促进创面愈合。
这种手术方式适用于较大的肛周脓肿以及较严重的脓肿患者。
2.闭合引流术三、新技术应用1.红外激光治疗红外激光治疗是一种较新的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主要以红外线穿透肛门组织并聚焦于感染病灶内,加热感染病灶,杀死细菌并刺激创面愈合。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合并感染风险低等优点。
超声治疗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振荡产生热能,杀死细菌并促进创面愈合的方法。
该技术具有创伤小、创面愈合快、疼痛程度低等优点,但由于其技术操作相对复杂,同时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验证。
总之,要根据肛周脓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早期采用药物治疗基本可以有效控制脓肿扩散,而对于较为严重的症状和相对较大的脓肿则应尽早采用手术治疗。
怎样进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如果得了肛周脓肿,就会对身体构成严重的伤害,所以很多出现这种疾病的患者,都特别的想尽快的通过手术,让自己尽快的康复,所以很多肛周脓肿比较严重的患者,想了解一下怎么进行肛周脓肿切除引流术,为了你能尽快康复,就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常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一般不大。
主要症状是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显。
治疗肛周脓肿需要局部检查:肛旁皮肤有明显红肿,局部皮肤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伴硬结和触痛,可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穿刺证实。
如不及时切开,常自行破溃,形成低位肛瘘。
感染也可向上穿透肛周筋膜,扩散至坐骨直肠窝,早期有时误诊为血栓性外痔,但后者边界清楚,周围皮肤无炎性反应。
肛周脓肿术前准备全麻病人术前6小时禁食。
皮肤准备可于麻醉后进行,以减少疼痛。
麻醉:根据脓肿部位和范围,可选用局麻、鞍麻(或腰麻);小儿或精神过度紧张的病人可用全麻。
肛周脓肿手术步骤:1.肛周皮下脓肿切开引流术:截石位或侧卧位。
在肛周脓肿处作放射形切口,长度与脓腔大小相当。
切开皮肤后,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排出脓液。
然后,用手指伸入脓腔探测大小,并将脓腔中纤维间隔分开(如肛门外括约肌皮下组有碍引流时,可将其切断,但勿损伤其深层)。
按需要扩大切口后,将切口边缘皮肤剪去少许,使引流通畅。
最后清除腔内坏死组织,脓腔内置凡士林纱布引流。
为了避免日后形成瘘管,切开脓肿后,应寻找发炎的隐窝(即内口),将其与切口之间的组织切开,通畅引流。
如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者,则不切开,以分期手术为宜,可用丝线穿过内口待2~3周后瘘管形成时再行切开。
2.直肠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肿位于直肠上部者,不必麻醉;脓肿靠近齿线者,因痛觉敏感,宜用局麻或鞍麻。
插入肛门拉钩,发现脓肿后,在脓肿隆起处用尖刃刀刺破粘膜,排尽脓液。
再用止血钳纵行钝性扩大切口(与脓腔大小相等),清除坏死组织,不放引流。
肛周脓肿实际手术操作方法
肛周脓肿是指肛门周围组织的感染,并形成脓肿。
对于肛周脓肿的手术操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麻醉:根据脓肿的大小和患者的痛感,可以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2. 清洗: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抗菌药物进行局部清洗,以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
3. 探查:用手指或镜检查脓肿的深度和范围,确定穿刺和引流的位置。
4. 切开:通过切开操作,打开脓肿,将脓液和坏死组织彻底清除。
5. 引流:用引流管或纱条等将切开处与脓腔连接,以保持引流畅通。
6. 清除感染源:如有需要,还可以在手术中清除引起脓肿的感染源,如肛门瘘管等。
7. 修复:根据需要,进行伤口修复,以促进伤口愈合。
8. 包扎:对伤口进行包扎,以保持清洁和避免感染。
手术操作方法的具体步骤会根据脓肿的情况和医生的经验而有所差异。
术后一般
需要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伤口护理和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肛周脓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没有经验和相关的设备,最好不要尝试自行进行手术,应该尽快就医求助专业医生。
肛周脓肿针管引流操作方法
肛周脓肿是由于肛门周围组织感染所引起的脓肿形成,常需要行针管引流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加速愈合。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患者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将臀部抬高。
2. 消毒肛门周围的皮肤,并使用消毒液清洗肛门。
3.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将针头刺入肛门周围脓肿的最低点进行麻醉,使患者不感到疼痛。
4. 穿刺:使用透明针头穿刺脓肿,穿刺的角度应该与肛门呈直角,以避免进一步损伤肛门括约肌。
5. 引流:在穿刺处插入导管(一般为硅胶导管或橡胶引流管),并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以确保导管不会脱落。
6. 清洗和冲洗: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清除脓液和细菌。
必要时,还可以使用抗生素药物来预防或治疗感染。
7. 包扎:在引流口周围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包扎,以保持清洁和干燥。
8. 维持导管:保持导管通畅,每天进行定期冲洗,并定期更换导管。
注意事项:
-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患者理解和配合。
- 操作前要充分消毒,并使用无菌操作手套和工具,以减少感染风险。
- 在针管引流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恢复,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久坐。
- 如果病情严重或者针管引流无效,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如手术排脓等。
请务必在医生或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针管引流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引流术
Incision and Drainage of Peri-anal and Rectal Abscesses
【适应症】
诊断确诊后,应切开引流。
如自行破溃多引流不畅,易形成肛瘘。
【手术步骤】
1.明确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间隙,及坐骨直肠窝脓肿、直肠粘膜下脓肿的位置(图1)。
2.在肛门前后方向切开,或作肛门放射状切口。
在切开脓腔内放置凡士林油纱(图2)。
3.坐骨直肠窝脓肿引流,应选择切口在脓肿波动明显处。
切开脓肿后应用手指或弯止血钳分离脓腔隔(图3),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再放入凡士林纱布引流,放置纱布敷盖。
4.直肠粘膜下脓肿引流法:将窥镜器轻轻插入肛门内,在突起明显处穿刺脓液,穿出脓液后留置穿刺针作标记,然后切开粘膜,并以弯剪刀扩大切口,放出脓液,必要时剪除切口边缘粘膜,以利引流(图4)。
5.骨盆直肠窝脓肿引流法:此间隙位于肛提肌以上,盆腔腹膜的下方,部位较深,应先作穿刺确定脓肿部位。
切口应距门外3cm左右偏后方,术者的示指伸入肛门内作指示,另一手持弯止血钳穿破肛提肌(图5),此有空虚突破感。
排除脓液,扩大切口,填以凡士林油纱引流。
排便后应用1/3000高猛酸钾液坐浴,更换敷料。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肛周脓肿引流的步骤
肛周脓肿引流,其实就是通过手术引流的方式进行治疗,因为现在肛周脓肿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而肛周脓肿引流的手术步骤方法,我们也可以多去了解。
★(一)肛周皮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截石位或侧卧位。
在肛周脓肿处作放射形切口,长度与脓腔大小相当。
切开皮肤后,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进入脓腔,排出脓液。
然后,用手指伸入脓腔探测大小,并将脓腔中纤维间隔分开(如肛门外括约肌皮下组有碍引流时,可将其切断,但勿损伤其深层)。
按需要扩大切口后,将切口边缘皮肤剪去少许,使引流通畅。
最后清除腔内坏死组织,脓腔内置凡士林纱布引流。
为了避免日后形成瘘管,切开脓肿后,应寻找发炎的隐窝(即内口),将其与切口之间的组织切开,通畅引流。
如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者,则不切开,以分期手术为宜,可用丝线穿过内口待2~3周后瘘管形成时再行切开。
★(二)直肠粘膜下脓肿切开引流术
脓肿位于直肠上部者,不必麻醉;脓肿靠近齿线者,因痛觉敏感,宜用局麻或鞍麻。
插入肛门拉钩,发现脓肿后,在脓肿隆起处用尖刃刀刺破粘膜,排尽脓液。
再用止血钳纵行钝性扩大切口(与脓腔大小相等),清除坏死组织,不放引流。
★(三)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在有波动的部位,作一前后直切口或略呈弧形切口。
切口尽可能靠近肛门,但又至少离肛门2.5cm,以免损伤肛门括约肌。
切开皮肤后,用止血钳钝性分入脓腔,将脓液排出。
伸入示指,探查脓腔范围,分开脓腔中纤维间隔,根据脓肿范围,向前后方
向扩大切口。
坐骨直肠间隙能容纳60~90ml脓液,如术中排出脓液超过90ml时,应考虑已与对侧坐骨直肠间隙或其上方的骨盆直肠间隙相通,确诊后须分别引流。
修剪凸出的伤口边缘。
止血后放入凡士林纱布条引流。
★(四)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
操作大致与坐骨直肠间隙脓肿切开引流术相同,但切口须偏向肛门后外侧,距肛门缘2.5cm前后方向切开。
当止血钳插入坐骨直肠间隙后,用左手示指插入直肠,引导止血钳向深处探入。
当止血钳抵达肛提肌时,可感到肌力,用钳尖穿过肛提肌后,继续插进1cm左右,即有脓液流出。
再张开止血钳,扩大肛提肌上的引流口。
待脓液排尽后,切除创缘两侧凸出边缘,在脓腔内置一香烟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