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0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高效作业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19.00 KB
- 文档页数:8
第30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A级·基础练‖一、选择题1.(2025届宿州期末)大、小鲈鱼混养,大小两种草履虫混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蝙蝠蛾的幼虫被真菌侵入体内,菌丝渐渐充溢虫体,变为菌核使虫体的组织破坏,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从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有柄的子座,似直立小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A.种内竞争、种内竞争、共生B.种内竞争、捕食、寄生C.捕食、竞争、共生D.种内竞争、竞争、寄生解析:选D 大、小鲈鱼属于同种生物,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种内斗争,大小两种草履虫属于竞争关系,冬虫夏草中幼虫和真菌为寄生关系。
2.(2025届杭州期末)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树冠层、下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表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分。
在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特有的动物栖息。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B.动物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D.该群落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解析:选B 由题意可知,植物存在着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照引起的,A正确;植物的垂直结构也确定了动物存在着垂直分层现象,B错误;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树冠层,因为它影响植物的光照,C正确;由于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分,则体现了群落中的水平结构呈集群分布或斑块状镶嵌,D正确。
3.(2025届博望区期中)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C.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解析:选C 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由于浮游动物也捕食浮游藻类,因此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依据题干信息“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可知,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养分级可能不同,B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体现了群落对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学习过程一、复习预习(4)分解者: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2.食物链和食物网(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8条食物链。
(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4)图中哪些生物属于次级消费者?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
(5)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温馨提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丙:次级消费者.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据图补充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等被分解者分解。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1)图解(2)析图①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2.四种成分的判断(1)图示(见右图)(2)析图①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B、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②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A主要为动物,B主要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营腐生生活的动物。
③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生物。
考点/易错点2 食物链(网)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草),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鹰),即最高营养级,食物链(网) 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中间不能有任何间断。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生物环境综合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环境因子共同构成的复杂而有机的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有机体组织和生态位,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层次结构:生物圈-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态位-种群-个体。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流动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
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空间中,由不同种类的生物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群体。
非生物因子包括环境因子和无机物质。
环境因子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等,而无机物质包括水、氧气、二氧化碳等等。
能量通过食物链传递时,经历着能量转化的损失。
约90%的能量在各个层次之间转化时被损失,只有约10%传递给下一个层次。
这是因为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会消耗能量,而且只有部分有机物质能够被消化吸收利用。
这种能量转化的损失也限制了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和复杂性。
除了能量流动,物质的循环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物质的循环主要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等。
物质的循环通过生物的代谢活动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来完成。
例如,水循环中,水分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通过大气运动和降水重新回到地表,不断循环往复。
总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过程。
生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相互作用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而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础。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对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