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汉字音读浅谈
- 格式:pdf
- 大小:271.14 KB
- 文档页数:4
汉语汉字与日语音读汉字发音对应关系研究日语汉字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
其中日语音读汉字是根据中国古代汉音、吴音、唐音以及宋音汉字的发音而形成的词汇。
这类词汇在现代日语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由于时代变迁,古汉语随着朝代更迭,加之对其进行多次改革,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语汉字发音与‘汉音’、‘吴音’等等的发音有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汉语汉字的发音与日语汉字的发音变得更加复杂。
虽说如此,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从拨音、长音一、韵母以“n”结尾的汉字与日语汉字音读的关系现代汉语中以韵母“n”结尾的汉字,在日语音读词中有拨音。
拨音发生在「あ」段、「い」段、「う」段、「え」段、「お」段五段之上。
如:管(gua n)、版(ba n)、段(dua n)日语分别读为「かん」、「はん」、「だん」因(yi n)、銀(yi n)、民(mi n)日语分别读为「いん」、「ぎん」、「みん」運(yu n)、軍(ju n)、君(ju n)日语分别读为「うん」、「ぐん」、「くん」県(xia n)、善(sha n)、年(nia n)日语分别读为「けん」、「ぜん」、「ねん」本(be n)、音(yi n)、損(su n)日语分别读为「ほん」、「おん」、「そん」只有像“肯(ke n)”等极少数汉字的日语读法「こう」例外。
含有“ian”、“uan”等韵母的汉字,其读音大多为「え」段的拨音。
如:鉛(qian)、炎(yan)、塩(yan)、延(yan)、沿(yan)、演(yan)、煙(yan),其日语都读「えん」顕(xian)、賢(xian)、件(jian)、券(quan)、権(quan)、健(jian)、研(yan)其日语都读「けん」面(mian)、免(mian)、棉(mian)、綿(mian)其日语都读「めん」偏(pian)、変(bian)、編(bian)、片(pian)、篇(pian)、遍(bian)、辺(bian)其日语都读「へん」便(bian)、弁(bian)其日语都读「べん」縁(yuan)、園(yuan)、苑(yuan)、援(yuan)、媛(yuan)、宛(wan) 其日语都读「えん」源(yuan)、元(yuan)、原(yuan) 其日语都读「げん」船(chuan)、選(xuan)、専(zhuan)、川(chuan)、宣(xuan)、泉(quan) 其日语都读「せん」但也有少量汉字读音比较例外,如:院(yuan)、員(yuan) 其日语都读「いん」二、汉语韵母尾音与日语音读长音的关系。
关于日语汉字的读音在前面一讲里谈到:当中国的文字传到日本后,结合本地原有的语言,出现了日本汉字的训读,借鉴中国的读音形成了音读。
因此,可以说日本汉字绝大多数有两个读音。
但是实际上对不少汉字来说,有更多的读法,据说一个「生」字有15种读法。
这给创造了汉字的中国人学习日语,带来了许多不便。
在这里介绍一下一般的阅读规律,也许能帮助您解决一些难点。
1.一个汉字单独出现时绝大部分读训读。
例如:「人」读作「ひと」,「物」读作「もの」,「旅」读作「たび」等等。
2.根据不同的「送り仮名」(おくりがな)选择不同的读音。
「送り仮名」是一个词汇中汉字后面的部分,如:「送る」中的「る」就是「送り仮名」。
例如:「苦しい」和「苦い」都是“苦”字后面加「送り仮名」。
这里的「しい」和「い」都是「送り仮名」。
当「送り仮名」是「しい」时「苦しい」读作「くるしい」;而当「送り仮名」是「い」时「苦い」读作「にがい」。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止む」读作「やむ」,而「止まる」读作「る」。
又如「好き」读作「すき」,而「好む」读作「このむ」;「行く」读作「いく」,而「行う」读作「おこなう」等等。
3.根据不同的组合,记住不同的读音。
例如:同样一个“生”字,「学生」(がくせい)中读作「せい」(汉音);「一生」(いっしょう)中读作「しょう」(吴音);「誕生日」(たんじょうび)中读作「じょう」。
这些读法都属于音读范畴,是不同时代从中国不同地区传入而形成的。
而在训读中又有:「生まれる」(うまれる)中文意思为“诞生”,「生」(なま)“生的”,「生える」(はえる)“生长”,「生きる」(いきる)“活”,「生一本」(きいっぽん)“纯酒”,「秋生」(あきお)“男士的名字”「生」(すすむ)“男士的名字”。
4.关于日本人的姓和名读音更是千枝百态,千奇百怪,有些是一般人读不出来的。
如果读错了,那是很不礼貌的,所以,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弄不清楚就请教,那要比读错要好得多。
如:「一」是名字,读作「はじめ」,如果不知道,怎么能想的出来呢?这里有些是约定俗成的东西。
浅析日文汉字音读与汉语拼音之间的关联作者:彭佳莉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02期摘要:日文汉字中的音读名词很多都能与汉语的发音建立起联系。
若能掌握日文汉字与汉语拼音之间的转换规则,对日语学习者快速记忆单词及掌握读音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对日文音读汉字的读音与汉语拼音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实例探寻两种读音之间的转换规律,旨在为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日文汉字;汉语拼音;音读规则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09-02学习日语的人常常感觉记词困难。
日语词确实难记,因为规律难寻。
学习印欧语系诸语,可用词素分析法将词分解为词干和词缀,加以整理,即利于记忆。
日语词则不是这样。
日语词来源不一,构成方式复杂。
根据其来源分,有和语词、汉语词、混合词、外来词;按读音来分,有音读、训读、音训混读;同为音读,根据汉字传入时期不同又可分为汉音、吴音、唐音、宋音等等。
因而,日语词的状况复杂,难读难记。
要彻底解决记日语这一难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掌握日语词的音读。
音读和训读有其规律,抓住纲目,分清条理,是记忆单词的关键。
只要抓住日文汉字的音读和训读,记背单词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但因音读和训读状况极其复杂,不加研究则无法弄清其所以然,学习者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笔者仅就日文汉字中的音读名词与汉语拼音间的联系来探讨并化解记词过程中常遇到的难题。
日文音读单词发音与汉语拼音之间的关联及规则(一)长音规则日语的音节有短音和长音的区别,长音的长度大约是短音的两倍,占二拍。
一个假名通常代表一个短音。
这些短音除作助词的假名以外都有相应的长音。
单词会因长短音表记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含义,因此,必须严格区分长短音。
现代日语中的长音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本来发音就是拖长的,所以把这个音写成假名时,用代表长音的假名来表示,如あ段加あ、い段加い、う段加う、え段加え、お段加お;另一种是本来发音并不是长音,而是两个不同的假名发音,如え段也可加い、お段也可加う。
试论汉语拼音和日语汉字音读的相关性[摘要] 从汉语拼音的韵母入手,对汉语拼音的韵母和日语汉字的长短拨拗音的相关性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找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帮助日语学习者快速提高认读日语的水平。
[关键词] 汉语拼音日语汉字音读相关性长短拨拗音规律1.前言学过日语的人都知道,日语中的汉字读音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训读,一种是音读。
训读即是日本固有的读音,例如:“手”的训读读“て”、跟汉语汉字的发音完全没有关系;音读则是模仿中国汉字的读音,例如:“手”的音读读“しゅ”,完全是模仿了汉语汉字的读音“shou”。
既然日语汉字的音读是模仿汉语汉字的读音,那么,从理论上来说,从汉语汉字的读音中理应能够找出日语音读的一些规律。
由于汉语中没有长音、短音、拨音、拗音之分,所以中国学生常犯的错误就是分不清长短拨拗音,在日语会话和书写时往往容易搞混搞错。
于是,笔者从汉语拼音的韵母入手,对汉语拼音的韵母和日语汉字的长短拨拗音的相关性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找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帮助日语学习者快速提高认读日语的水平。
首先,需要强调一下本文的前提条件:A.本文中日语汉字的范围只限于日本文部省所公布的日语常用汉字。
B.本文所介绍的读音只限于现代汉语的读音和现代日语的音读。
2.从汉语拼音的韵母看日语汉字长短拨拗音的规律2.1在汉语中韵母是前鼻音“an en in un ün”的汉字在日语中读拨音“ん”。
例字:an安(あん) 安全(あんぜん)ren 人(じん) 人民(じんみん)yin 因(いん) 原因(げんいん)shun順(じゅん) 順調(じゅんちょう)jun 軍(ぐん)将軍(しょうぐん)……几乎没有例外。
2.2在汉语中韵母是后鼻音“ang eng ing ong iong”等的汉字在日语中读长音。
例字:fang 方(ほう)方向(ほうこう)deng 等(とう)等値(とうち)ying 英(えい) 英語(えいご)zhong中(ちゅう)中国(ちゅうごく)……几乎没有例外。
★日语汉字发音规律之四:促音变规则①以「つ、ち」为尾音的汉字与第一个音为「か、さ、た、は」行假名的汉字结合成新词时一般会发生促音变化,且「は」行假名会同时发生半浊音变化。
②以「く、き」为尾音的汉字与第一个音为「か」行假名的汉字结合成新词时一般会发生促音变化。
+★日语汉字发音规律之五:浊音变规律①首音为か、さ、は行音的训读单字重复构成重叠词时一般发生浊音变化。
②另一个不同训读单字加上首音为か、さ、た、は行音的单字时,后一个单字的首音有时会浊音变。
③前一个单字的尾音为拨音ん,后一个单字的首音为は、た行音时,经常发生浊音变或半浊音变。
在日语中か、さ、た、は行的假名叫做送气音。
一、音读汉字发音规则:1、当两个送气音相遇时,就会将前一个送气音变为“っ”。
❖学(がく)+校(こう)→学校(がっこう)2、前一送气音变“っ”后,后一送气音如为は行则变为半浊音。
❖失(しつ)+敗(はい)→失敗(しっぱい)3、前一汉字以ん结尾,后一汉字发音的第一假名若是は行开头的变为ぱ行,也有少数变成ば行的。
❖心(しん)+配(はい)→心配(しんぱい)4、当前面汉字的最后一个读音为「つ」,后一个汉字前面读音为「ば」行假名,当两个汉字组合时,并不发生音便。
❖設「せつ」+備「び」→設備「せつび」5、当前面汉字的最后一个读音为「つ」,后一个汉字前面读音为「か、さ、た」行假名,当两个汉字组合时,发生促音变化。
❖失「しつ」+格「かく」→失格「しっかく」6、当前面汉字的最后一个读音为「く」,后一个汉字前面读音为「か」行假名,当两个汉字组合时,发生促音变化。
❖国「こく」+家「か」→国家「こっか」二、训读汉字发音规则1、か·さ·た·は行,即送气音开头的单词,接在其他词后构成复合词时,发生浊音化。
❖物(もの)+語り(かたり)→物語(ものがたり)◆例外的情况:➢但本身含浊音的训读词,不发生连浊。
❖紙屑(かみくず)大風(おおかぜ)➢动词与动词或动词与宾语的复合不发生连浊。
日语的音读与训读日语的音读与训读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另一种叫做“训读”。
“音读”、即音おん�iよみ,模仿汉字的读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汉音”、“唐音”、“宋音”、“吴音”等几种。
“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
“训读”、即�くん�iよみ,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
“训读”的词汇多是表达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词汇。
有不少汉字具有两种以上的“音读”音和“训读”音。
例如:这里以“水”和“人”为例看如何区分音读、训读水曜日(すいようび) 水(みず)中国人(ちゅうごくじん) 人(ひと)水(みず)和人(ひと)这样的独立成分一般训读;水曜日(すいようび)和中国人(ちゅうごくじん)这样作为单词的一个语素出现时多是音读。
音读,训读都是针对日文汉字而言的。
总体上看,使用汉字的日语词汇按照音读、训读可以划分为4类。
音读+音读(音读组合)学�(がくしゅう)/学习恋��(れんあい)/恋爱青年(せいねん)/青年训读+训读(训读组合)押入れ(おしいれ)/壁橱夏祭り(なつまつり)/夏日祭祀取引(とりひき)/交易音读+训读(音训组合) 即重箱型台所(だいどころ)/厨房天�(てんまど)/天窗�俺�(まいあさ)/每天早晨荷物(にもつ)/行李训读+音读(训音组合)即汤桶型夕刊(ゆうかん)/晚报�鏊�(ばしょ)/场所手本(てほん)/字帖勘�`い(かんちがい)/判断错误,误会此外,还有些词汇的读音不对应单个汉字,而是对应于词语整体,属于特殊的惯用读法。
也称作熟字�(じゅくじくん)。
示例:梅雨(つゆ)/梅雨海豚(いるか)/海豚��走(しわす)/腊月海老(えび)/虾水母(くらげ)/海蜇初学者总会觉得日语中的音读与训读非常困难,经常会被两种读法弄得晕头转向,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勤于思考,就不难发现其实大多数的词汇的读音是很有规律的。
希望今天关于音读与训读的小知识能够对大家更好的记忆单词起到一定帮助。
浅谈日语汉语词汇发音的特点和规律日语和汉语都是音节语言,但由于语言的发音和语调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日语和汉语在发音上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从音韵特点、音变规律以及汉语音节在日语中的发音方式上进行讲解。
一、音韵特点1.日语的清浊音日语中,清音和浊音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一个音可以有清音和浊音之分。
例如,“k”和“g”、“t”和“d”、“s”和“z”、“h”和“b”之间都有这样的关系。
在日语中,单独发出的“K、S、T、H、F、SH、CH”等辅音,其音不带有声音,属于清音;而在配合元音使用的时候,会发出不带有功声的音,例如“か”、“さ”、“た”、“は”、“ふ”等,这些都属于清音。
在日语中,“G、Z、D、B”等辅音,带有充足的音息,这是属于浊音。
与清音相对的是,这种发音会在配合稍微阻塞呼吸的元音时,发出带有音的发音,例如“が”、“ざ”、“だ”、“ば”等。
在日语中,有长音的音节和短音的音节之分。
日语中的长音是通过延长音节发音时间来实现的。
例如,在日语中,“いい”和“い”有着截然不同的意思,也就是说,“いい”中两个“い”音需要读出两个音节,而“い”只需要读出一个音节即可。
3.音调日语中的音调相对平均,重音的节奏感不强,汉语的音调则相对丰富,其中汉字组合也存在很多声调变化。
因此,在从汉语向日语翻译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音节调整的问题。
二、音变规律在日语中,清音和浊音的转变规律是比较明显的。
当汉字组合发音时,浊音变清音的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B、D、G、Z”变成“P、T、K、S”,例如:怪(かい)→快(かい)、道(どう)→桥(きょう)、医生(いしょう)→医小(いしょう);(2)“J”变为“T”或“CHI”,例如:十(じゅう)→寿司(すし)、途中(とちゅう)→途中(とちゅう);(3)“Y”变成“I”或“E”,例如:油(あぶら)→信(しん)、予定(よてい)→行程(こうてい);(4)“W”变成“U”或“O”,例如:笑(わら)→笑(わら);2.汉语音节在日语中的发音方式在日语中,汉语音节的发音方式与汉语有所差异。
日文单个汉字读法
(原创版)
目录
1. 日语汉字的读法概述
2. 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
3. 日语汉字的特殊读法
4. 日语汉字的读法规则
5. 练习日语汉字读法的建议
正文
【日语汉字的读法概述】
日语中使用的汉字,也称为“漢字”或“中国字”,和汉语中的汉字在字形和意义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然而,日语汉字的读法却和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日语汉字的读法主要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种。
【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
音读,就是按照汉字的原始发音进行读取,这种读法主要适用于从汉语中借用过来的汉字,比如“山”(やま)和“水”(みず)等。
训读,则是按照日语的读音规则对汉字进行读取,这种读法主要适用于日本独自创造的汉字,比如“雫”(しずく)和“匂”(いろあがり)等。
【日语汉字的特殊读法】
日语汉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读法,比如长音和促音。
长音是指某些汉字在读取时,发音时间要比一般的长,比如“けい”(けい)和“てい”(てい)等。
促音则是指某些汉字在读取时,发音要短促,比如“たち”(たち)和“つか”(つか)等。
【日语汉字的读法规则】
日语汉字的读法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同一个汉字可能会有不同的音读和训读;其次,音读和训读在词汇中的使用,通常取决于该词汇的来源和使用场合;最后,日语汉字的读法受到日语语法和词汇的影响。
【练习日语汉字读法的建议】
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日语汉字的读法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只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听说练习,熟悉日语汉字的音读和训读规则,就能够逐渐掌握日语汉字的读法。
此外,多看一些日语电影和电视剧,也能够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日语汉字的读法。
日本政府1981年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日语常用汉字有1945个。
日语汉字的读音大致分为音读和训读,这也表示其读音大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因此学习者容易发生误读。
以“何”字为例,有「なん」和「なに」两种读音。
那么依靠什么样的规律进行判断?笔者就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1、以「何~」的形式出现的时候这种情况下,「なん」和「なに」两种读音均可。
(1) 「何」字读作「なに」的时候,表示询问「~」部分的内容、样子或者名称等。
①何新?(なにしんぶん)/什么报纸②何事(なにごと)/什么事(2)与此相对,读作「なん」的时候,大多表示的是「~」部分所指代事物的数量。
③何?(なんえん)/多少日元④何?(なんさつ)/多少本由此可见,上文提到的(1)、(2)两点中的「何」字的读法是基本可以根据单词本身判断出来。
但是,也有据此很难判断的情况。
⑤何人(なにじん)/什么人(なんにん)/多少人⑥何?(なにご)/什么语言(なんご)/多少种语言例⑤例⑥,若根据规则(1)、(2)来判断就会产生歧义。
究竟是名称、内容、还是数量?不能仅根据单词本身,还要考虑上下文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在具体语境中来进行判断。
⑦A 甲:学生は何人(なんにん)いますか/有多少名学生?乙:15人です/15人。
B 甲:あそこに背の高い人がいますね。
あの人は何人(なにじん)ですか/那里有位身材高大的人呢。
是那个国家的人啊?乙:日本人ではないと思いますが/我觉得不是日本人吧。
2、「何」字单独使用的时候「何」字单独使用时,也就是其后续助词的情况。
要根据其后续助词的不同来判断读音。
(1) 后续助词为「は」「が」「から」「まで」「も」「を」时,读作「なに」。
⑧何はなくとも…/即是什么都没有……⑨お昼に何が食べたいですか/午饭想吃什么呢?⑩何もございませんが、どうぞごゆっくり/没有什么特别丰盛的,请慢用。
何をお?みになりますか/您想喝点什么???? (2)后续助词为「の」时,读作「なん」。
浅谈日语汉字的读音
董淑珍
【期刊名称】《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日语中汉字的读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音读、训读、汤桶读,重箱读和义训读五大类.而音读读法中又有吴音,汉音和唐音几种.总之,由于一个汉字有多种读法,因而读法不同其字义也不同,反过来,不同的汉字可能读法完全相同,意义却不同,形成了同音字.这对学习日语的人来说比较困难,即便对日本人也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判断掌握一个字或词的读法,对提高语言的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判断和掌握汉字的读音作一个浅近的说明.
【总页数】2页(P51-52)
【作者】董淑珍
【作者单位】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副主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6
【相关文献】
1.有关日语汉字读音的学习考察 [J], 林韻;
2.汉语拼音复韵母ao、iao与日语汉字读音的对应关系 [J], 成玉峰;张海燕
3.日语汉字读音研究 [J], 周婧;
4.日语汉字读音研究 [J], 周婧
5.日语汉字读音研究 [J], 周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音读和训读:其实日语单词里它往往也是一个字对着一个音的。
比如说“旅行”里面的“旅”就对应“りょ”,“行”就对应“こう”这个发音,和中文比较类似,日语单词中的一个个字也有相对应的一个个读音,只不过它的“多音字”比较多点罢了。
也就是说一个字对应的音往往不止一个,一般都有两个以上的读音。
一种属于音读读音(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照汉字的原音读汉字,就是音读。
因汉字传入日本时间不同,而有古汉音、吴音、唐音等等之别。
总之,日语汉字的读音来源于古汉语读音,故虽与现代汉语音常不一致,但仍有关系。
例如汉字“山”,日语音读为“サン”,“爱”读为“アイ”,等等。
可见日语汉字的音读皆源自古汉语音,由于汉语音与现代汉语音虽不尽相同,但仍密切相关,所以日语汉字音读与现代汉语音也有联系。
),“旅”的音读读音有两个,“りょ”和“ろ”。
还有一种是训读读音(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该汉字的原意而用日语读出。
例如汉字“川”的意思就是“河”,日语词称“河”为“カワ”,于是就将汉字“川”读为“カワ”。
这就是训读。
总之,依汉字愿意而以相应的日语词读出,就是训读。
训读是写汉字,读日语的音。
例如“人”读“ヒト”,“山”读“ヤマ”,等等。
这也可以说是类似翻译,但有些是确切的翻译,有些则不一定完全相符。
)“旅”的训读读音有一个,读做“たび”。
2、在汉语中的同音字在日语当中也往往是同音的(音读)刚才已经介绍过了,因为日语的音读来源于我们的古汉语读音,所以很多在我们汉语中是相同的读音,在日语中往往也是一样的。
比如“映画館”里的“映”,“英語”里的“英”,“経営”里的“営”,汉语的拼音都是“ying",而在日语中的发音也都是”えい“。
不能说所有的日语汉字都是这样子的,但是的确有相当一部分的字存在着这么一种规律。
大家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有的字哪怕是你第一次看到的,你也可以根据它的同音字来判断它的读音。
3、“ING”还是“IN”在我们汉语中,英(ying),铃(ling ),名(ming)这些字的读音我们把它叫做后鼻音,而银(yin),林(lin),民(min)这些字的读音我们把它叫做前鼻音。
浅谈汉语对学习日语发音时的几点影响王颖颖我们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发音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影响,尤其汉语和日语具有一定的近缘关系,日语当中有很多汉字,且发音相近。
但汉语和日语的语音系统有很大差别。
日语是典型的节奏语言,音拍是日语中最小的节奏单位,而音节是汉语中最小的节奏单位,所以汉语是音节节奏,日语是音拍节奏。
因此本文将从发音的角度,探讨汉语发音对日语发音是如何影响的,由此产生的日语发音的问题和原因,并借此寻找到规律和解决的办法。
一、从音节构造的不同看日语的音拍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容易在发音方面出问题的往往是学习者对音拍感觉的欠缺造成的。
不仅是中国人,大部分的外国人在最初学习日语时,都很难把握日语音拍的节奏。
特别是一些特殊音节,“促音”、“拨音”、“长音”的节奏让很多人头疼不已。
这些主要是由于语言的音节构造的差异而造成的。
说到音节,在日本的传统解释是这样的:自身内部没有停顿,前后允许有停顿的单音的连续或者单独的一个单音。
在语言学上我们也称为“读音的基本单位”。
日语的音节分为短音节和长音节两类。
长音节是含有特殊音拍“促音”、“长音”、“拨音”及“二连元音”的音节。
由于日语存在长音节、短音节的对立,因此在“音节”之下另外设立一个以时长为主要依据的节奏单位:音拍。
从时长的角度来说,一个长音节大体相当于两个短音节的长度;从音拍的层面来看,一个短音节与一个音拍等值,一个长音节分为两个音拍,短音节就兼有音节和音拍的双重身份。
音节是汉语中最小的节奏单位,音拍是日语中最小的节奏单位,所以汉语是音节节奏,日语是音拍节奏。
“音拍”在日本的国语辞典《大辞泉》上的解释是“音韵论上的单位”,实际上是“以时长为主要依据的节奏单位”学术上也称为“音韵的音节”。
因为音拍是最小的节奏单位因此是认识日语的跟本,也是掌握发音节奏的基础。
因此将母语和日语的节奏单位的构造进行比较,我们就可以理解两种语言的特点,从而找出迅速掌握日语发音的诀窍。
首先来看日语的“音拍”构造。
作者: 杨寒青
出版物刊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13-117页
主题词: 日语学习;中国学生;神武天皇;促音;公元前三世纪;入声字;现代日语;对应规律;语音变化;汉族学生
摘要:日语当用汉字多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如“人”字,音读为jin或nin,训读为hito。
音读与汉语的读音有直接的关系,目前为中国学生编写的教科书多未涉及这一问题,偶有提到者,亦太简略,既未能排除汉族学生母语的干扰,又未能很好利用日、汉读音的关系以帮助学生的日语学习。
本文通过当用汉字日、汉读音的比较,试图弄清二者的关系,揭示其间的对应规,希望能对提高日语的教学质量提供一个方面的参考。
中日两国人民在公元前三世纪即有交往,到公元三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神武天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