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149.50 KB
- 文档页数:10
30%吡唑醚菌酯·腈菌唑悬浮剂研制摘要:通过试验筛选出30%吡唑醚菌酯·腈菌唑悬浮剂的最佳配方:吡唑醚菌酯10%,腈菌唑20%,Ethylan NS 500LQ 5%,Ultrazine NA 2%,硅酸镁铝1%,黄原胶0.14%,乙二醇6%,XIAMETER ACP-1000 0.3%,苯甲酸钠0.2%,水补足至100%。
关键词:悬浮剂、腈菌唑、吡唑醚菌酯、配方农药悬浮剂,简称SC,又称水悬浮剂。
是将固体原药混合助剂与分散介质水,通过湿法研磨将固体原药磨至一定颗粒大小(通常D<5μm),形成一种高悬浮、90可流动、稳定的固液体系[1]。
农药悬浮剂是一种新型水基化剂型,主要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而来,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环境友好剂型,被誉为“划时代”的新剂型[2]。
1材料与方法1.1原药与助剂原药:吡唑醚菌酯(上海禾本药业公司),腈菌唑(一帆生物公司);润湿分散剂:羟基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Ethylan NS 500LQ(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Morwet D-425(阿克苏诺贝尔公司),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混合物TERSPERSE 4894(亨斯迈公司),丙烯酸接枝共聚物TERSPERSE 2500(亨斯迈公司),梳状共聚物Agrilan 755(阿克苏诺贝尔公司),木质素磺酸钠盐Ultrazine NA(挪威鲍利葛公司);增稠剂:黄原胶(郑州明瑞公司),硅酸镁铝(武汉吉业升公司);防冻剂:甘油(辽宁同奥公司),乙二醇(辽宁同奥公司);消泡剂:有机硅乳液消泡剂XIAMETER ACP-1000(美国陶熙公司);防腐剂:苯甲酸钠(济南蓝天高科公司);分散介质:水。
1.2主要仪器立式砂磨机(SHW-SM-0.5L上海盛海威公司),激光粒度仪(Master Sizer 2000英国马尔文公司),HPLC(1260 Infinity II安捷伦公司),恒温干燥箱(HYHG-II-72上海恒跃公司)。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研制张春华;李晶;卢忠利;张宗俭;李盛;李琳【摘要】[目的]探讨25%吡唑醚菌酯水悬浮剂的最佳配方.[方法]利用流点法研究比较了几种不同类型分散剂对吡唑醚菌酯的分散性.[结果]通过配方优化确定了25%吡唑醚菌酯水悬浮剂最佳配方:吡唑醚菌酯原药25.8%,分散剂GY-D157 3%,分散剂GY-D156 1%,润湿剂GY-WS10 1%,防冻剂尿素5%,消泡剂GY-X60 0.3%,稳定剂硅酸镁铝0.5%,增稠剂黄原胶0.16%,水补足至100%.[结论]该配方对原药适应性广,砂磨过程中不膏化,制备的样品各项指标符合悬浮剂国标要求.%[Objective]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optimal formula of 25% pyraclostrobin SC. [Method]The dispersion of different kinds of dispersants were compared in 25% pyraclostrobin SC by flow point method. [Result]The best formula was obtained by optimization. It contained pyraclostrobin technical 25.8%, dispersant GY-D157 3%, dispersant GY-D156 1%, wetting agent GY-WS10 1%, carbamide 5%, antifoam agent GY-X60 0.3%, veegum 0.5%, xanthan gum 0.16%, water up to 100%. [Conclusion]This formula adapts to different technical, grinding without paste, and all items conformed to national standard.【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9【总页数】3页(P143-144,147)【关键词】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分散剂;流点【作者】张春华;李晶;卢忠利;张宗俭;李盛;李琳【作者单位】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功能助剂研发中心,北京 100083;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3;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3;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功能助剂研发中心,北京 100083;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3;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功能助剂研发中心,北京 100083;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3;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3;北京广源益农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2.2吡唑醚菌酯是巴斯夫公司开发的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阻止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1],杀菌活性高,是同类杀菌剂的3倍。
行业经纬牛e*祐精异丙甲阜按、D[【D坐醛菌酯筈多亍产品新行业标琏即将兵施2019年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即将实施一批新的农药行业标准,现将这些标准的有关情况整理如下,供广大企业尽早学习。
也为广大企业结合新标准的要求执行农药登记变更提供支持。
1、标准号:HG/T5421-201&标准名称:嗟哇麟原药;技术指标:质量分数、水分、丙酮不溶物、pH范围;已登记产品数:12个。
2、标准号:HG/T5422-2018;标准名称:曝哇麟颗粒剂;技术指标:嗟瞠麟质量分数、水分、堆密度、pH范围、粒度范围、粉尘、耐磨性、热贮稳定性;已登记产品数:62个。
3、标准号:HG/T5423-2018;标准名称:环嗪酮原药;技术指标:环嗪酮质量分数、氨基甲酸乙酯质量分数、水分、pH范围、乙醇不溶物;已登记产品数:14个。
4、标准号:HG/T5424-201&标准名称:环嗪酮水分散粒剂;技术指标:环嗪酮质量分数、氨基甲酸乙酯质量分数、水分、pH范围、润湿时间、湿筛试验、悬浮率、粉尘、耐磨性、分散性、持久起泡性、热贮稳定性;已登记产品数:7个。
5、标准号:HG/T5425-201&标准名称:精异丙甲草胺原药;技术指标:精异丙甲草胺质量分数、精异丙甲草胺S-异构体比例、2-乙基-6-甲基苯 胺质量分数、2-乙基-6-甲基-N-(2-甲氧基-1-甲基乙基)苯胺质量分数、2'-乙基-6'-甲基-2-氯乙酰苯胺质量分数、水分、pH范围、丙酮不溶物;己登记产品数:24个。
6、标准号:HG/T5426-2018;标准名称:精异丙甲草胺乳油;技术指标:精异丙甲草胺质量分数或质量浓度、精异丙甲草胺S-异构体比例、2-乙基-6-甲基苯胺质量分数、2-乙基-6-甲基-N-(2-甲氧基T-甲基乙基)苯胺质量分数、2'-乙基-6'-甲基-2-氯乙酰苯胺质量分数、水分、pH范围、持久起泡性、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已登记产品数:27个。
水乳剂也称浓乳剂,由不溶于水的液体原药或固体原药溶于有机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再与乳化剂混合所形成的微小液滴分散于水中形成粒径为数微米的乳状液制剂。
它与用水稀释后形成乳状液的乳油不同,系乳状液的浓溶液。
通常有效成分1%~60%,乳化剂2%~10%。
与乳油相比,水乳剂用水代替了有机溶剂,制剂的成本大幅度下降;也降低了农药制剂的毒性,且具有闪点高,不易燃,对人和环境安全,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少以及药效好等优点。
乙嘧酚磺酸酯是由先正达公司开发,现由以色列马克西姆公司生产与销售的嘧啶类杀菌剂。
已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及欧洲许多国家登记和使用多年。
可被植物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抑制病菌孢子形成。
可在作物全生长期使用,能全面有效控制白粉病病菌的各个发育阶段,具有很好的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
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
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吡唑醚菌酯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将乙嘧酚磺酸酯和吡唑醚菌酯两种杀菌剂混配制作成水乳剂使用,不但成本低,且防效良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1 材料、仪器与方法1.1材料 原药:乙嘧酚磺酸酯(西安近代,含量95%),吡唑醚菌酯(扬州显锋,含量95%);乳化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BY-12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60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33#),酚醚磷酸酯,吐温80;溶剂 :二甲苯,环己酮;200#溶剂油,稳定剂:环氧大豆油;消泡剂:有机硅消泡剂;防冻剂:丙二醇。
1.2仪器弗鲁克(德国)实验室用高剪切均质机,马尔文(英国)激光粒径测定仪,博力飞(美国)粘度测定仪,索伦表面张力仪,安捷伦气相色谱仪,安捷伦液相色谱仪。
1.3 方法1.3.1制备方法将乙嘧酚磺酸酯和吡唑醚菌酯溶于一定量的环己酮和200#溶剂油混合溶剂中,搅拌充分溶解,依次加入环氧大豆油、乳化剂充分搅拌形成均一油相;将防冻剂加入水中搅拌形成均一水相,将水相加入到油相中搅拌预乳化,在高剪切(12500r/rain,10min)下制备均一、分散良好的乳白色水乳剂。
Research progress on pyraclostrobin degradation,metabolism,and toxicologyLUO Yue 1,2,WU Xiaomao 1,2*,HU Xianfeng 1,2,YAO Xiaolong 1,2,LIU Xudong 1,2,HAN Lei 1,2(1.Institute of Crop Protec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2.The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Pest Management in Mountainous Reg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China )Abstract :Pyraclostrobin is a new broad-spectrum fungicide of methoxy acrylate,mainly us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diseases caused by fungi on crops.It fulfills protective,treatment,and leaf osmotic conductive functions,and exhibits high efficiency,low toxicity,and broad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Pyraclostrobin has been on the market for nearly two decades,registered and used on various crops around the world.It was widely and heavily used,and its accumulation and pollution in the soil and water ecosystems represent high potential risks to the environment,animals,and plants.In this study,we summarized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and application of pyraclostrobin,and we also reviewed its degradation in the environment,metabolism in animals and plants,toxicological research,detection methods,and residue limit.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valuating the potential harm of pyraclostrobi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imal and plant health,studying its degradation and metabolism mechanisms,alleviat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formulating residue limit standards and scientific applications.Keywords :pyraclostrobin;metabolite;degradation and metabolism;toxicology;residue detection吡唑醚菌酯的降解代谢及毒理研究进展罗跃1,2,吴小毛1,2*,胡贤锋1,2,姚小龙1,2,刘旭东1,2,韩磊1,2(1.贵州大学作物保护研究所,贵阳550025;2.贵州省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收稿日期:2021-03-23录用日期:2021-04-27作者简介:罗跃(1996—),男,贵州水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药科学应用与风险评估、农药残留与环境行为。
葡萄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摘要:检测果蔬药品残留物方法通常选用液相色谱法,本实验需要测定葡萄和土壤中吡唑醚茵酯残留量。
实验选取二氯甲烷作为提取溶剂,使用高效液相色色谱柱,检测器波长为277nm,流动相为乙腈和水。
通过实验测定谱检测仪,C18吡唑醚菌酯的最低检测量、最低检测浓度为以及相关系数数值,葡萄和土壤加入标准物质之后回收率分别为80.3%~94.2%、81.7%~98.3%,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3.7%、2.5%~3.1%。
随着国家对于果蔬产品农药使用量严格规范,对于药品含量精准检测有利于提供健康食品,根据此方法具有线性表现较好、简捷、快速、精确的优点,通常用于检测葡萄及土壤中吡唑醚茵酯残留量。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葡萄;土壤;液相色谱法;残留分析吡唑醚菌酯属于一种新型广谱杀菌剂。
溶解性:水中0.00019(20o C,g/100 mL),能溶于酮、酯、醇、芳烃等普通有机溶剂;采用吡唑醚菌酯的优点在于杀菌能力较强、活性好、与环境生物亲和性高等,能较好预防与治理农作物多种真菌侵害,主要杀菌原理是通过抑制细菌呼吸作用杀死细胞,可作为葡萄预防与治疗葡萄霜霉病的制剂。
主要针对吡唑醚菌酯在果蔬中的残留检测方式存在很多相关报道,大部分以甲醇和水进行提炼,硅胶净化检测。
我国目前对吡唑醚菌酯残留检测还在探索阶段。
本文分析了吡唑醚菌酯在葡萄和土壤中残留量检测的样预处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状况,为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科学运用、制定相关农业药剂使用规范提供数据支持。
此外,相关单位还需要对相关技术进一步分析研究,不断改善实验方案,提升实验检测方法精确度,从而为我国残留检测技术方法发展提供有效助力,为在葡萄种植施加相关杀菌剂提供有价值参考信息。
1材料和方法1.1仪器和试剂LC-20AT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仪;组织捣碎机;紫外检测器;工作站;电子天平;旋转蒸发仪;250mL碘瓶等玻璃仪器;重蒸水;甲醇、乙腈(色谱纯);二氯甲烷、无水硫酸钠(A.R.);吡唑醚菌酯标准品(≥98.0%);葡萄、挖取未施加吡唑醚菌酯葡萄种植园的土壤。
G 25Q 东台市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320981 DNN011—2012 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012-05-14发布2012-06-14实施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编写。
本标准由江苏省东台市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东台市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宝峰、王雪敏。
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该产品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的其他名称、结构式和基本物化参数如下:ISO通用名称:pyraclostrobinCA登记号:175013–18–0CIPAC数字代号:657化学名称:甲基[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基]甲基]苯基] (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结构式:实验式:C19H18ClN3O4相对分子质量:387.8(按2007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计)生物活性: 杀菌剂熔点:63.7℃~65.2℃蒸汽压(20℃):2.6×10-5mPa溶解度(g/L,20 ℃):水1.9 mg/L,正庚烷3.7,异丙醇30.0,辛醇24.2,橄榄油28.0,甲醇100.8,丙酮、乙酸乙酯、乙腈、二氯甲烷、甲苯均>500稳定性:在25℃下的pH5~7的水溶液中稳定期大于30d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的要求、试验方法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由符合标准的吡唑醚菌酯原药与适宜的载体和助剂等加工而成的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00-2001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GB/T 1601-1993 农药pH值的测定方法GB/T 1604-1995 商品农药验收规则GB/T 1605-2001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GB 3796-2006 农药包装通则GB/T 5451-2001 农药可湿性粉剂润湿时间测定方法GB/T 14825-2006 农药悬浮率测定方法GB/T 16150-1995 农药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测定方法GB/T 19136-2003 农药热贮稳定性的测定方法GB 20813-2006 农药产品标签通则HG/T 2467.13-2003 农药水分散粒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3要求3.1 组成和外观本品应由符合标准的吡唑醚菌酯原药与适宜的载体和助剂等加工而成;外观应为干的,能自由流动,基本无粉尘,无可见的外来杂质和硬团块。
3.2 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应符合表1要求表1 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控制项目指标4 试验方法4.1 抽样按照GB/T 1605-2001中“固体制剂的采样”方法进行,用随机数表法确定抽样的包装件,最终抽样量应不少于600 g。
4.2鉴别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法——本鉴别试验可与吡唑醚菌酯质量分数的测定同时进行。
在相同的色谱操作条件下,试样溶液某一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标样溶液中吡唑醚菌酯的色谱峰保留时间,其相对差值应在1.5%以内。
4.3 吡唑醚菌酯质量分数的测定4.3.1 方法提要试样用甲醇溶解,以甲醇+水=75+25(V/V)为流动相,使用C18柱和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对试样中的吡唑醚菌酯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外标法定量。
4.3.2 试剂甲醇:色谱纯;水:二次蒸馏;吡唑醚菌酯标样:已知质量分数,≥99.5%。
4.3.3 仪器与设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色谱数据处理机;色谱柱:C,250 mm×4.6 mm不锈钢柱;18微量进样器:100 uL;定量进样管:10 uL;超声波清洗器;过滤器:滤膜孔径约0.45 μm。
4.3.4 高效液相色谱操作条件流动相:甲醇+水=75+25(V/V);流量: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75 nm;进样量:10 uL;保留时间:吡唑醚菌酯约11.9 min。
上述操作参数系典型操作参数,可根据不同仪器及色谱柱的特点,对给定操作参数作适当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典型的吡唑醚菌酯标样和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图分别见图1、图2。
图1 吡唑醚菌酯标样高效液相色谱图图2 25%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图4.3.5 测定步骤4.3.5.1 标样溶液的配制称取0.05 g 吡唑醚菌酯标样(精确至0.000 2 g)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30mL 甲醇于超声波中振荡5 min ,取出冷却至室温,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
4.3.5.2 试样溶液的配制称取含吡唑醚菌酯约0.05 g 的试样(精确至0.000 2 g),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30mL 甲醇于超声波中振荡5 min ,取出冷却至室温,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μm 过滤器过滤,滤液备用。
4.3.5.3 测定上述操作条件下,待仪器基线稳定后,连续注入数针标样溶液,计算各针相对响应值的重复性,待相邻两针的相对响应值变化小于1%,按照标样溶液、试样溶液、试样溶液、标样溶液的顺序进行测定。
4.3.6 计算将测得的两针试样溶液及试样前后两针标样溶液中的吡唑醚菌酯峰面积分别进行平均,试样中吡唑醚菌酯的质量分数X 1(%)按式(1)计算:21121m A P m A X ⨯⨯⨯= (1)式中:A 1——两针标样溶液中吡唑醚菌酯峰面积的平均值; A 2——两针试样溶液中吡唑醚菌酯峰面积的平均值; m 1——吡唑醚菌酯标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2——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P ——标样中吡唑醚菌酯的质量分数,%。
4.3.7 允许差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应不大于0.5%,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4 水分的测定按GB/T 1600-2001中的“共沸蒸馏法”进行。
4.5 pH 值的测定按GB/T 1601-1993中pH 计法进行测定。
4.6 润湿时间的测定按GB/T 5451-2001进行。
4.7 悬浮率的测定 4.7.1 测定步骤称取1.0g 试样(精确至0.0002g ),按GB/T 14825-2006中“4.3 方法3”进行,用长吸管将量筒内剩余的1/10残留液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用30mL 甲醇分三次洗涤量筒(避免将量筒上部壁上粘着物洗入),洗涤液一并转入容量瓶中。
于超声波浴槽中振荡5 min ,取出,冷却至室温,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μm 滤膜过滤,滤液按4.3测定吡唑醚菌酯的质量,计算试样中吡唑醚菌酯的悬浮率。
试样中吡唑醚菌酯的悬浮率X 2(%)按式(2)计算:100910)(3432⨯⨯-=m m m X (2)式中:m 3——配制悬浮液时称取试样中吡唑醚菌酯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4——留在量筒底部25mL 剩余物中吡唑醚菌酯的质量,单位为克(g ); 10/9——换算系数。
4.7.2 允许差两次平行测定结果之差,对吡唑醚菌酯应不大于5%,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4.8 湿筛试验按GB/T 16150-1995中的“湿筛法”进行。
4.9 粒度范围的测定 4.9.1 仪器标准筛组:孔径420μm 、1680μm 各一个。
振筛机:振幅5mm ,60次/min 。
4.9.2 测定步骤将标准筛上下叠装,大粒径筛置于小粒径筛上面,筛下装承接盘,同时将组合好的筛组固定在振筛机上,准确称取试样10g (精确到0.1g ),置于上面筛上,加盖密封,启动振筛机振荡1min ,将通过1680μm 筛而未通过420μm 的试样收集后称量。
4.9.3 计算试样的粒度X 3(%)按式(3)计算: 100563⨯=m m X (3)式中:m 5——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6——通过1680μm 筛而未通过420μm 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4.10 分散性 4.10.1 方法提要将一定量的水分散粒剂加入规定体积的水中,搅拌混合,制成悬浮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去除顶部9/10的悬浮液,将底部1/10悬浮液和沉淀烘干,用重量法进行测定。
4.10.2 试剂和仪器标准硬水:ρ(Ca 2++Mg 2+)=342mg/L,pH=6.0~7.0; 烧杯:1000 mL ,内径为102mm±2mm;电动搅拌机:可控制速度;不锈钢搅拌棒:带有4个固定搅拌叶片的螺旋桨式搅拌棒,叶片之间角度为45°见图6; 旋转真空蒸发器; 秒表。
图6 不锈钢搅拌棒4.10.3 测定步骤在20℃±1℃下,于烧杯中加入900mL 标准硬水,将搅拌棒固定在烧杯中央,搅拌棒叶片距烧杯底15mm ,搅拌棒叶片间距和旋转方向能保证搅拌棒推进液体向上翻腾,以300r/min 的速度开启搅拌器,将9g 水分散粒剂样品(精确至0.1g)加入搅拌的水中,继续搅拌1min 。
关闭搅拌,让悬浮液静置1min ,借助真空泵,抽出9/10的悬浮液(810mL),整个操作应在30s-60s 内完成,并保持玻璃细管的尖端始终在液面下,且尽量不搅动悬浮液,用旋转真空蒸发器蒸掉90mL 剩余悬浮液中的水分,并干燥至恒量,干燥温度60℃~70℃。
4.10.4 计算试样的分散性X 4(%)按式(4)计算:1009108784⨯⨯-=m m m X (4)式中:m 8——所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7——干燥后残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 10/9——换算系数。
4.11 持久起泡性试验 4.11.1 方法提要将规定量的试样与标准硬水混合,静置后记录泡沫体积。
4.11.2 试剂标准硬水:ρ(Ca 2++Mg 2+)=342mg/L ,pH =6.0~7.0。
4.11.3 仪器具塞量筒:250mL (分度值2mL ,0mL ~250mL 刻度线20cm ~21.5cm ,250mL 刻度线到塞子底部4cm ~6cm )。
工业天平:感量0.1g ,载量500g 。
4.11.4 测定步骤将量筒加标准硬水至180 mL 刻度线处,置量筒于天平上加入试样1.0 g (精确至0.1 g ),加硬水至距量筒塞底部9 cm 的刻度线处,盖上塞,以量筒底部为中心,上下颠倒30次(每次2 s )。
放在试验台上静置1 min ,记录泡沫体积。
4.12 热贮稳定性的试验按GB/T 19136-2003中2.3进行,热贮后吡唑醚菌酯的质量分数应不低于热贮前的95%,并且pH 值、悬浮率、湿筛试验、分散性仍符合标准要求则热贮稳定性合格。
4.13 产品的检验与验收应符合GB/T 1604-1995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