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晚期肝癌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15.63 KB
- 文档页数:2
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化疗反应影响的探讨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化疗反应的影响,寻求减轻化疗副作用所引起的躯体反应症状,提高舒适感的护理措施。
方法将12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组,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以及一般性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体化心理行为干预,采用中国癌症患者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在化疗第三个疗程中及疗程结束后进行调查。
结果化疗后干预组比对照组焦虑情绪及对疾病的认知,对治疗的态度和躯体反应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化疗患者实施适当心理干预能减轻化疗反应,提高舒适感,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标签:心理干预癌症化疗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1~2010。
8,我科住院患者120例,食道癌50例,直肠癌10例,肺癌10例,乳腺癌5例,胃癌35例,恶性淋巴瘤10例。
男78例,女42例,年龄28~76,平均年龄55,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治疗次数等方面,无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心理干预,其余与干预组一致。
1.2 调查方法调查者均为医院医务人员,调查前对医护人员按有关教育有计划进行培训,以保证调查质量。
所有患者进行二次测查,治疗中,治疗后。
测查内容:生活质量核心问卷,5个功能量表其中的情绪功能和三个症状量表(乏力、疼痛、恶心、呕吐)对患者问卷测查。
各项得分无显著意义2 心理干预方法2.1教育性干预通过面对面交流,宣传材料等方式向病人解释疾病可能引起的负性反应。
指导家属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密切接触患者,与之交流沟通,深入了解心理动态,建立心理干预基础。
2.2 制定干预计划由责任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计划,由责任护士负责实施。
2.3 情绪干预由于化疗的各种副作用,患者易产生紧张、痛苦、悲观等情绪反应,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可引起患者直接、间接心理应激反应。
关于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的新进展【关键词】癌症;心理干预;心理反应【关键词】癌症;心理干预;心理反应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癌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因而目前医学界尚不能十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癌症。
从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癌症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使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与治愈率明显提高。
但是,在很多人心目中,仍然将癌症作为“不治之症”而恐惧,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创伤、疼痛、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等,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因此,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和康复,而且还导致了癌的恶化和复发。
对于癌症患者复杂多变的心理问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及时的干预和帮助,使患者晓之“癌症并非是不治之症”,只要振作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充分调动个体的各种积极因素,挖掘潜能,不少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晚期或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也可以借助现代医学技术,缓解痛苦、延长生命。
1 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长期以来,癌症仍以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心身健康。
人们一旦罹患癌症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心理反应涉及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且复杂多变,居各类疾病之首。
尽管癌症的诊疗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癌症患者仍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和躯体痛苦。
了解和掌握癌症患者心理反应的规律,对提高存活率和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早期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1.1.1 情绪相对稳定乐观:随着早期癌症临床治愈率明显提高,早期癌症患者一般能持有比较稳定乐观的心态[1,2]。
在一项对100例癌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待诊时有57%患者情绪比较稳定;34%的患者不相信自己会得癌症;即使在确诊患癌症之后,仍有32%的患者表现稳定,表示要与癌症作斗争;有24%的患者表现惊慌、不知所措;在治疗过程中有50%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当病情好转时,呈积极稳定心态者占69.8%;当病情恶化时,有58.3%的患者表示悲观消极[3]。
·护理园地·术前心理健康教育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王文飞王敏志张巧俏(温州医学院附属温岭医院微创外科,温岭317500)【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健康教育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方法2008年10月 2010年2月,40例肝癌介入治疗病人按住院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术前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护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入院时和介入治疗前存在心理焦虑的情况。
结果入院时观察组焦虑比例、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85%(17/20)vs.95%(19/20),χ2=0.278,P=0.598;62.60ʃ9.71vs.66.30ʃ9.22,t=1.268,P=0.220];入院后第3 4天行介入手术前,观察组焦虑比例、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5%(3/20)vs.75%(15/20),χ2=14.545,P=0.000;42.60ʃ8.23vs.62.40ʃ13.12,t=4.960,P= 0.000]。
结论术前心理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的焦虑状态。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焦虑状态中图分类号:R473.6;R749.7文献标识:B文章编号:1009-6604(2012)05-0468-02肝癌介入治疗是目前微创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此方法简便,对正常肝组织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并发症少,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
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路径,对于改善不良反应,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科2008年10月 2010年2月对介入治疗的肝癌病人进行个体化指导和家庭成员健康教育,评价入院时和介入治疗前患者焦虑状况的变化,并与常规护理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住院肝癌介入治疗患者4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护理干预对巨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胡丽璇梁敏张春燕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巨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巨大肝癌并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共98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50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护理。
在干预前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应用FACT-HEP肝胆肿瘤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ACT-HEP量表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及总体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巨大肝癌切除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肝癌;护理;焦虑;抑郁;生活质量中图分类号:R473.6;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11(2012)02-0043-03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肿瘤大小,可分为:①微小肝癌,肿瘤直径≤2cm;②小肝癌,2cm<肿瘤直径≤5cm;③大肝癌,5cm<肿瘤直径≤10cm;④巨大肝癌,肿瘤直径>10cm。
绝大多数肝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就诊时病情已到中、晚期,直径<5cm的肝癌仅占25%左右,而直径>10cm的巨大肝癌占相当大的比例,如不及时治疗患者自然生存时间<3个月。
近年来,随着麻醉及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巨大肝癌由传统的姑息性治疗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
有报道指出这类患者得到相对根治性的手术治疗,个别患者可获得较长生存时间[1]。
笔者通过对50例巨大肝癌切除患者实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放松疗法、睡眠干预及社会支持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旨在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对巨大肝癌切除术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上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2010年6月 73 根尖周围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观察 白锡才 关键词:根尖周围炎;根管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0)12—0073—01 根管治疗效果与操作技术、使用的材料、器械、消毒药物等密 切相关。本文主要探讨急、慢性根尖周炎一次性根管治疗与常规三 步法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8例,其中男196例,女172例;年龄20- 59岁。368个牙,其中前牙85个,前磨牙86个,磨牙217个。按就 诊顺序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和对照组(常规三 步根管治疗术)。急性根尖周围炎(包括慢性根尖周围炎急性发 作)188个牙,实验组94个牙,对照组94个牙;慢性根尖周围炎 180个牙,实验组9O个牙,对照组90个牙。 1.2治疗方法 1.2.1一次性根管治疗: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一次完 成,其操作步骤按教科书要求操作。对根管弯曲者,采用镍钛扩大 系统扩管。根管冲洗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吸干,然后用 抗生素(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冲洗、消毒、吸干后行根管充填。 1.2.2常规三步法根管治疗:即将根片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 填按三次完成,每次间隔2~3天,操作方法同一次法根管治疗。根 管充填均采用法国碧兰公司的根充糊剂加牙胶尖充填。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治疗期疗效:治疗7天内疼痛症状消失,炎症消除为有效;7 天内自发痛消失,咬合痛减轻,炎症得到控制为好转;治疗3天内 疼痛症状无减轻或反而加重为无效;有效和好转计为有效率。 1.3.2治疗后3个月疗效:治疗3个月复查,所有症状消失、无瘘 道,x片示根尖阴影消失或明显缩小为治愈;治疗后仍有轻度咬 江苏常州常州市口腔医院西仓社区卫生服务站(213002) 2010年4月l8日收稿 合不适或有瘘道,根尖阴影未缩小或出现暗影为无消。 2结果 治疗后7天及3个月进行复查,治疗有效率分析见表1。 表1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根尖周围炎有效率分析(%) 注:}P<0.05 3讨论 常规三次法根管治疗的优点是疗效稳定,每次就诊操作时间 相对较短;缺点是病人就诊次数多,如操作不慎易导致根尖周组 织继发性损伤和感染。通常一次法根管治疗仅适用于无急性发作 趋势或有瘘道的慢性根尖周炎及牙髓坏死。 本文对根尖周病采用一次法和三步法根管治疗并进行比较 观察,急性根尖脓肿黏膜下脓肿期不适宜一次法根充,最好采用 常规的三步法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一步法治疗的近远期疗 效与三步法无差异,无瘘型根尖周炎三步法优于一次法。对疾病 的正确诊断、熟练的操作技巧和各种复杂根管情况的判断和处 理,是一次法和三次法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
心理干预对晚期肝癌的影响 查桂容’袁君兰’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通过心理问卷和临床观察,将60例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临床治疗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临床治疗,对两组前后进行心理计分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 情绪状态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l<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癌,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0)12—0073—02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cancer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patients. Metl1eds:The psychological questionnaires and clinlcal observation.60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iver cancer were randomly dir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clinical treatment,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scoring.Results The patients emotional status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than the control group(尸<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fiver cancer Can impmve the mental emotional state, to improve treatment eompliante. Key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liver cancer,compliance.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内外研究表明肝癌患者 病前就有多种心理问题,病后更为严重,疾病本身和手术、化放疗 的痛苦,患者不现实的期望,长期治疗所需的医疗费用都易产生 负性情绪,积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悲观绝望,放弃治疗。因此,积极 的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帮助病人感受到关爱,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力量,提高自尊,建立自信,重构乐观心态,树立超脱的生死观,不 论生命长短、健康或疾病,珍爱生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2月肿瘤内科收住人院 的晚期肝癌患者60例,均经CT或磁共振等检查确诊,男31人,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000) 2010年4月17日收稿 女29人;年龄35—7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O例,既往 均无精神病史和家族病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癌、类型等 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甘利欣、还原型谷胱甘肽、胸腺 肽等静脉输注及对症治疗、化放疗。 1.2.2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①疾病与人生的认 知干预:讲解疾病及其治疗相关知识,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 主动性。人生多磨,疾病与生俱来。疾病并不等于死亡。美玉出自于 打磨,人的生命在磨炼中发光。地震让无数生命结束在霎那间,残 奥会让身体残缺不全的人展示生命的光彩。②运用心理学的知 识、技术帮助患者改变自己,向快乐健康的方向转化思维和感受。 74 内蒙古中医药 ③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不适,并给予冥想技术、放松技术等自我 调适指导。④支持性干预:赏识患者、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重树患者的自我价值,让患者获得家庭、朋友、同事最大的帮助和 支持。⑤帮助患者学会感恩、学会感受幸福。 1.2.3两组患者均采用问卷调查,SCL一90评分,治疗前后两组分别 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进行比较。 1.2.4统计学分析: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P<O.05、a=0.05 2结果 2.1对照组治疗中断5例,占17.8%;心理干预组均配合治疗,依从 性显著提高。 2.2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前后sC再次L一9O评分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CL-90自评量化表评分比较 3讨论 3.1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认知疏导,重建了患者对疾病、生死、自 我的正确认知,帮助患者找回自我,提高自尊。让患者打开心门, 真诚沟通,坦然做人,凡事平常心态,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明白 生命的关键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用好拥有的生命的每一时 刻。乐观超脱,无所谓生死,做人做事,乐为本,勤为径,只要尽心 尽力就好。 3.2帮助患者获得幸福感,拥有感恩心。疏导患者及其家属珍惜情 缘,互相关爱。爱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 3_3心理干预能提高免疫功能对癌症患者的预后及恢复,同时,心 理干预还可以使患者体内淋巴细胞及白细胞总数增高,以提高患 者的免疫功能。 3.4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处理负性情绪,正确认识 自己的病情,理解自己的感受,了解发病的相关因素,消除来自个 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恐惧、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主动 积极地配合治疗,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因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恰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 治疗依从性,重新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坦然地面对人生
一切艰难险阻,珍爱生命,让生命展现奇光。 参考文献 【I]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长沙科学技术出版. 1993.16-24. 『2]2海肖.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负性心理的研究.护理实践与研 究,2008,5(1):68. 【3]付岚,李俊英,李虹,等.社会支持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研究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9-11. [4】韩效林,吴隼,李敬东,等。心理干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负情绪 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6(2):343.
达克宁栓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I临床体会 代先琼 摘要:目的:探讨达克宁栓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80外阴阴道念珠茵病的患者采用达 克宁栓联合制霉菌素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阴道念珠菌改善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愈6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 85.00%,总有效率96.25%,无效率3.7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达克宁栓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茵病的安 全有效,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茵病;达克宁栓;制霉菌素 中图分类号:R711.31 文献标识码:B 外阴阴道念球菌病是女性阴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 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安、痛苦异常,有的 还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等,严重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据报道 75%妇女一生中至少患病1次,在美国所有外阴阴道炎症中念珠 菌外阴阴道病发病率最高为39%t”。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 间,我们采用达克宁栓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效 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O例均为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年龄22—51 岁,平均年龄34.8+6.9岁。患者均符合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断 标准[21:①外阴阴道剧烈瘙痒,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②外阴阴道 黏膜水肿发红,可见乳白色薄膜,分泌物呈水样、脓性或凝乳样; ③阴道分泌物直接镜检可找到典型菌丝与芽胞。排除标准:①混 合细菌性或滴虫性阴道炎;②合并有淋性或非淋性宫颈炎;③对 治疗药物有过敏史者;④有长期应用抗菌素或避孕药物史者;⑤ 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或糖尿病者;⑥处于妊娠、哺乳期的妇女; ⑦未有性生活史者。 1.2治疗方法:患者每次给药前采用5%碳酸氢钠液清洗外阴;制 霉菌素10万U置入阴道后穹隆处,每13 1次;1200mg达克宁栓 阴道上药,每3日1次。1个疗程给药2次,每个疗程7天,共给药 2个疗程。 1.3观察方法:观察内容:记录用药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 况,如外阴阴道瘙痒、外阴烧灼感或刺激感,外阴阴道潮红、水肿, 尿频、尿急及性交痛,白带增多或减少及性状等。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用药前后生命体征,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有无 变化。对治愈者均于月经后随访3个月,了解复发情况。 }四川省安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642350) 2010年4月10日收稿 文章编号:1006-0979(2010)12-0074-02 1.4疗效判定标准目:停药后第3—5天及下次月经后3~5d行病原 体检查2次。①治愈:用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分泌物性 状正常,白带镜检连续3次阴性;②有效: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 白带镜检阴性;③无效:用药后临床症状存在,分泌物镜检阳性。 治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复发情况评定:停药2个月后有症状、 病原体由阴性转为阳性,视为完全复发;无症状病原体由阴性转 为阳性,视为病原体复发。 2结果 2.1治疗前致病菌检查结果:80例患者均为单一念珠菌感染,其中 白色念珠菌52株(65.00%)、热带念珠菌1O株(12.50%)、克柔念 珠菌8株(10.0%)、光滑念珠菌7株(8.75%)、其他念珠菌3株 (3.75%)。 2.2临床疗效:采用上述疗效评价标准,8O例患者治愈68例,有效 9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85.00%,总有效率96.25%。 2-3复发情况:8O例患者停药2个月后,完全复发8例(10.00%), 病原体复发4例(5.00%)。 2.4不良反应: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1例表现为轻度皮 肤瘙痒,1例表现为用药后阴道局部烧灼感,均未给予特殊处理,自 行缓解;患者无过敏性休克、严重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发生。 3讨论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外阴或阴道疾病,系一 种条件致病菌感染,大部分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本组占65.00%。 念珠菌属于酵母样真菌,是一种常见的二态共栖真菌,常作为正 常菌群寄居在皮肤和黏膜表面,但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 异,如约20%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有白色念株菌寄生,一旦阴道 内环境变化,则发生变异引起念株菌病。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 白带增多,白带为白色黏稠、豆渣样或凝乳状,有时稀薄,内含有 白色片状物;外阴、阴道瘙痒,有烧灼感,排尿时症状尤为明显;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