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毛虫病是什么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旋毛虫病传染源旋毛虫病是由旋毛虫属线虫(蛔虫)引起的,除了传统旋毛虫感染外(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食肉动物和杂食类动物上发现),现在被公认的还有其它几类旋毛虫,包括伪旋毛虫(哺乳类和鸟类)、北方旋毛虫(北极熊)、南方旋毛虫(非洲食肉动物和食腐动物)、布氏旋毛虫(欧洲和亚洲西部的食肉动物)、和巴布亚旋毛虫(野生和圈养的猪,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泰国)。
在非洲的鳄鱼身上发现了津巴布韦旋毛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它跟人类的疾病有关!生活史根据传统分类,旋毛虫可分为以下几种:旋毛虫线虫、伪旋毛虫、北方旋毛虫、穆氏旋毛虫、南方旋毛虫、巴布亚旋毛虫和津巴布韦旋毛虫。
除了津巴布韦旋毛虫,其他的都与人类的疾病有关。
成虫和幼虫囊包在特定的脊椎宿主体内发育生长,被感染的动物可作为终宿主和潜在的中间宿主,旋毛虫需要第二中间宿主进行周期循环!伴人循环最多见于猪和啮齿动物,也包括其他家养动物,例如:马。
在野生循环中,被感染的动物数量很多,最常感染人类的是熊、鹿和野猪。
人感染旋毛虫病,是因为生食了感染旋毛虫幼虫囊包的肉类(不包括伪旋毛虫和巴布亚旋毛虫,它们没有囊包),接触胃酸和胃蛋白酶后,幼虫从囊包中释放出来,然后侵入到小肠粘膜,它们在小肠粘膜生活四周后发育成成虫。
雌虫2.2毫米长;雄虫1.2毫米长,感染后一周,受精后的雌虫开始产出幼虫,幼虫迁移到横纹肌,在这里继续发育形成囊包。
诊断通常是根据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还可以通过解剖进行活组织切片检查看是否有旋毛虫幼虫囊包。
地理分布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最常见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和美国。
临床表现轻度感染可能没有症状,侵入肠道可导致胃肠道症状(腹泻、腹痛、呕吐),幼虫移行到肌肉组织(感染后一周)可引起眶周和面部水肿、睫毛炎、发热、肌肉痛、片状出血、皮疹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会出现危及生病的症状,如:心肌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肺炎。
囊幼虫在肌肉中可引起肌肉痛和乏力,还会出现血沉的改变。
•猪肉中寄生虫种类概述•猪肉中旋毛虫的鉴别检验要点•猪肉中囊尾蚴的鉴别检验要点•猪肉中住肉孢子虫的鉴别检验要点•三种寄生虫感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目•三种寄生虫感染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录01生物学特性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以肠内容物为食。
幼虫在肌肉内繁殖,可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但只有进入肌肉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形态学鉴别旋毛虫成虫为细小的线虫,白色,前尖后钝,头部有口钩一对,尾端有1个尖形尾翼。
幼虫呈囊状,称为囊包。
感染方式人因食用含有旋毛虫幼虫的肉类而感染。
旋毛虫形态学鉴别囊尾蚴生物学特性感染方式住肉孢子虫形态学鉴别01生物学特性02感染方式0301感官检验检查肉眼可见的虫体嗅闻气味观察肉色泽镜检030201采用免疫学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实验室检测01新鲜度判断囊尾蚴病肉呈苍白色,表面有细小出血点,质地柔软,且腥味较浓。
不新鲜的囊尾蚴病肉则会出现腐败、发黑、发臭等现象。
特殊病变判断囊尾蚴病肉中有时可见灰白色结节,这些结节呈半透明状,质地较硬,可能是囊尾蚴的钙化或死亡后的残余。
感官检验压片镜检涂片镜检镜检实验室检测虫体培养将病肉研碎后接种到适当的培养基上,观察是否有囊尾蚴的存活或繁殖。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DNA技术检测囊尾蚴的特异性基因片段,以确定其存在。
01感官检验观察肉质住肉孢子虫感染的猪肉可能有一种特殊的臭味,类似于氨水或福尔马林的气味。
嗅闻气味检查淋巴结03鉴别诊断镜检01样本制备02寻找孢子实验室检测免疫学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如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可对住肉孢子虫感染进行快速诊断。
分子生物学方法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可用于检测住肉孢子虫的DNA,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病理学方法对猪肉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病变特征和组织反应,有助于确诊住肉孢子虫感染。
01旋毛虫感染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旋毛虫感染对人体的危害预防措施囊尾蚴病是一种由猪肉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感染后可引起猪肉绦虫病和囊尾蚴病。
旋毛虫病的原因文章目录*一、旋毛虫病的简介*二、旋毛虫病的原因*三、旋毛虫病的危害*四、旋毛虫病的高发人群*五、旋毛虫病的预防方法旋毛虫病的简介旋毛虫病(trichinosis,trichinellosis)是由旋毛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流行于哺乳类动物间,人因生吃或半熟食含旋毛虫包囊的猪肉等而感染。
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发热、肌痛、水肿和血嗜酸粒细胞增多等。
旋毛虫病的原因人类食生或不熟的猪或其他动物肉而感染。
骨骼肌中的包囊在12时可存活57天,在腐肉中可存活2~3个月。
不充分的熏烤或涮食都不足以杀死包囊幼虫。
此外,在动物间通过粪便传播受到一定的关注,人群间此种传播亦并非不可能,尤其感染后4小时内排出的粪便感染力最强。
本病的发病与食生猪肉习惯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等无关。
发病率的高低和发病的轻重与感染度有关。
如果吃进的含活幼虫包囊数量多至5个/kg体重即可致死,但也有报告,活检含幼虫75条/g肌肉,未经任何特殊治疗而临床痊愈者。
病变随进入人体内幼虫数量及其发育阶段和人体对旋毛虫的反应而异。
曾经受过感染者的反应较轻;如进入虫数多,在幼虫侵入处及寄生处的肠黏膜有充血、水肿、出血与浅表溃疡,故初期有许多胃肠道症状。
当幼虫移行期,则在其经过处有炎性反应,如急性动脉内膜与外膜炎、全身性血管炎和水肿。
在肺部产生灶性或广泛性肺出血、肺水肿、支气管肺炎和胸腔血性积液。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有非化脓性脑膜炎改变和颅内压增高,脑脊液中偶有幼虫。
心肌内仅个别发现幼虫,心包积液或有幼虫。
心肌和心内膜呈水肿、充血,心肌灶性断裂和坏死,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显然是由于幼虫穿过时所引起虫体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所致。
当幼虫大量侵入骨骼肌纤维内,因虫体毒素和其代谢物以及肌纤维破坏所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肝细胞脂肪性变及肾细胞混浊肿胀。
旋毛虫病是什么
一、旋毛虫病是什么1. 旋毛虫病是什么2. 旋毛虫病的症状3. 旋毛虫病的发病机理二、旋毛虫病吃什么好三、旋毛虫病怎么预防旋毛虫病是什么
1、旋毛虫病是什么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人因生食或未煮熟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而感染。
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
本病于1828年在伦敦首次发现人体病例。
我国在1881年发现厦门猪旋毛虫感染,首例患者于1964年发现于云南。
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发现本病,甚至有暴发流行的报告。
2、旋毛虫病的症状2.1、早期:相当于成虫在小肠阶段。
可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通常轻而暂短。
2.2、急性期:幼虫移行时期。
病多急起。
主要表现有发热、水肿、皮疹、肌痛等。
发热多伴畏寒、以弛张热或不规则热为常见,多在38—40之间,持续2周,重者最长可达8周。
发热同时,约80%病人出现水肿,主要发生在眼睑、颜面、眼结合膜,重者可有下肢或全身水肿。
进展迅速为其特点。
多持续1周左右。
皮疹多与发热同时出现,好发于背、胸、四肢等部位。
疹形可为斑丘疹、猩红热样疹或出血疹等。
全身肌肉疼痛甚剧。
多与发热同时或继发热、水肿之后出现,病人子肌肉疼痛或压痛,以腓肠肌为甚皮肤呈肿胀硬结感。
重症患者常感咀嚼、吞咽、呼吸、眼球活动时疼痛。
2.3、恢复期:长囊期所致症状。
病程第3—4周,急性期症状渐退,而乏力、肌痛、消瘦等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
3、旋毛虫病的发病机理本病的发病与食生猪肉习惯有关,而与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等无关。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