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旋毛虫共2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26
旋毛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摘要旋毛虫病的临床诊断较困难,因为它没有特殊症状,并且流行病学数据在诊断中非常重要。
感染旋毛虫的病人开始时通常感觉不舒适、头痛、日益增多的发烧,有时腹泻和(或)腹痛。
发热、眼睑或面部的水肿和肌痛等症状是旋毛虫病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易与心肌炎、血栓和脑炎等疾病混淆。
嗜酸性粒细胞的大量增多和磷酸肌酶活性的增强是实验室检查该病的最常见症状,肌肉活组织的压片寄生虫学检查和特异的循环抗体的检测可确诊该病。
该病的药物治疗包括驱虫药(甲苯咪唑或丙硫咪唑)和糖皮质激素类。
甲苯咪唑的日剂量常为每千克体重5毫克,但更高剂量(每天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在一些国家也被推荐。
丙硫咪唑的使用方法为一天两次,总剂量为千克体重10-15毫克,连续用药10-15天。
甲苯咪唑或丙硫咪唑禁止给孕妇和二岁以下儿童使用。
常用的类固醇药是泼尼松龙,该药可减轻旋毛虫病的全身症状,用量是每天30-60毫克,连用10-15天。
关键词:旋毛虫病,人体,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肌酶类,血清学诊断,治疗,丙硫咪唑,甲苯咪唑,类固醇类。
1前言旋毛虫病(Trichinellosis)(以前用“trichinosis”)是一种由寄生线虫Trichinella种引起的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旋毛虫(Trichinella)的大多数种发现于在哺乳动物中,有一个种也可感染鸟类,最近在非洲鳄鱼体内还发现一个旋毛虫的新基因型[1]。
人类的主要感染源是猪肉及其肉制品、野味及马肉。
旋毛虫目前已得到确认的有七个种(T. spiralis,T. nativa, T. britovi, T. murrelli,T. nelsoni, T.papuae,和T. pseudospiralis)和四个不确定的基因型[2-4]。
没有报道说人类感染的是特殊基因型的旋毛虫,所有种型的旋毛虫都对人体有致病性,不同的种或基因型感染人体后的症状和临床过程不同。
摘要旋毛虫病因具有公共卫生意义而显得非常重要。
旋毛虫的成虫可见于人、猪、小鼠、熊和其他食肉动物的小肠内,也见于喂食含有受感染啮齿动物尸体饲料的马属动物。
其幼虫寄生于宿主的随意肌内形成包囊。
猪旋毛虫的诊断方法可分两类:①直接检查横纹肌组织中一期幼虫包囊。
②查特异性抗体,问接测定寄生虫存在。
宰前检验时,血清学诊断方法比活体检查更适宜。
血清学方法的灵敏度与直接检查法相同或更好,但在轻度感染或中度感染猪中,在肌幼虫具有感染性后3周或更长时间血清学仍检不出反应,这样的病例可能呈假阴性结果。
.然而,按照传统直接检查方法是检不出每克组织感染3个以下幼虫的。
有报告说,血清学试验有小部分假阳性结果。
病原鉴定两种普通方法即压片法或肌肉组织消化法用于直接检查猪的旋毛虫感染。
两种方法均用于检验严重感染肌肉中的旋毛虫,肌组织感染程度的顺序为膈(肌)脚、舌、咬肌及腹肌;另外,与组织的感染程度还有一定的关系。
在马属动物中成虫主要感染舌肌、咬肌,严重者还可感染隔脚和颈部肌肉。
选择直接检验肉中旋毛虫的方法,取决于设备及待检样品数量。
第一种方法是借助于肌肉组织压片,检查组织内幼虫的存在。
这需设一台专门的显微镜,即旋毛虫镜,这种显微镜估计检测效率为每克组织中至少3~5个左右的包蚴。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一个胴体要查几个样品,耗费时间太多。
另外这种方法很难测出在肌细胞中不存在的拟气门旋毛虫幼虫。
近年来,几个国家在猪、野生猪和人中报告发生这种旋毛虫。
第二种方法是消化一份或多份肌肉组织样品,再进行选择性筛选,过滤或沉淀程序,最后,用显微镜检查样品中幼虫。
消化方法可借助于机械性搅拌匀浆处理消化物。
消化方法的检验效率约为每克组织3个包蚴。
血清学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是宰前诊断旋毛虫病的最佳方法。
其敏感性可与最好的直接法相比,能检出100g组织只有一个幼虫的感染。
ELISA诊断旋毛虫病的特异性,与试验中使用的抗原类别及性能直接有关。
收集体外短期保存的旋毛虫包蚴的分泌性抗原,能普遍提供最特异最廉价的抗原来源,尽管存在低比例的假阳性结果,已知使用这类抗原不会发生交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