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分析

《功和机械》复习是初四第一轮复习中力学部分的最后一个单元内容,它主要包括功和简单机械两大部分内容。在历年的中考中这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在6分左右,本章内容复习利用2课时,第一课时简单机械,第二课时功和滑轮组斜面轮轴,本节为第一课时,本课时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本着“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通过学生生活经验,在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复习本章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杠杆、分类应用及杠杆平衡条件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针对典型的作图,回顾杠杆五要素及分清省力和费力的道理

2、通过自学,利用典型例题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各种杠杆和滑轮的认识,体验物理知识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密切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区分不同类型的杠杆、理解各种滑轮的特点及应用

2.难点:杠杆的动力臂、阻力臂作图

四、学习资料和器材准备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流程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尽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评价”作用贯穿课堂教学,通过自主参与、互助合作来巩固知识,通过“学案”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将“简单机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进行系统复习,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质疑现象、解释规律、学会总结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流程:课堂引入—学生自学—自我检测—合作研究—教学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六、教学过程

七、教后反思

为了进一步体现学校提出的辅学模式,本节课注重学案在复习课中的有效实施。我在学案中设计了这么几个环节:知识梳理——自学评价————三个不同层次的复习环节,即照顾到复习阶段知识的完整性,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考虑中考的实际性,附加了“历年中考相关题目链接(教学评价)”这一环节的分析,使学生增大了信息量,与中考进行了零距离接触。

简单机械复习学案

班级姓名

教学引入:简单机械有哪几类?

一、知识梳理(6分钟)订正3分钟

1. 杠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杠杆5要素: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杠杆的平衡

什么叫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是指杠杆或。

条件: =

4. 定滑轮

?定义:

特点(力、距离、方向)应用

5. 动滑轮

?定义:

?特点(力、距离、方向)应用

二、自学评价(6分钟)(讲解10分)

1. 画出起瓶器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2.画出图中作用在A 点最小的力的方向。

3、使用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所用的拉力()

A.F1最大B.F2最大 C.F3最大D.一样大

4、右图中A是____滑轮。利用这样的装置把物体举高,用力的方向应向____(选填“上”、“下”)。如果A重2N,要提起50N的物体,至少要用____牛的拉力。若要使物体上升2m,应将绳的自由端拉动____米。

5、已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4倍,阻力为400N,动力为___N。已知动力是阻力的5倍,阻力臂为40cm,

动力臂为 cm

6、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小军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左端下倾。那么他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 (填“左”

或“右”)调节一些,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

(2)已调平杠杆上画有均匀的格子,当在A点挂4个钩码如图6所示,现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

答: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设计一个记录表格?

(4)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在处理数据过程中,有同学猜想杠杆的平衡条件可能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经过实验,获得了下述数据:

于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猜想得到了验证。你认为他们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

三、教学评价:(8分钟)订正10分

1、下列简单机械属于哪类杠杆?

2、园艺师傅合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3. 一根均匀铁板,重力为100N在中点处支住它刚好平衡,现将其右端从中对折起来,如图所示,则杠杆

A) 仍平衡; B)左端下降; C)右端下降;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G=20N,(1)不计摩擦和滑轮重;要匀速提起物体,则F=_____ N ?

(2)若滑轮重4N,要匀速提起物体, F至少要=_____N?

能否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5、用10牛的拉力提起重40牛的物体,可能是应用下列简单机械中的哪一种()

A、定滑轮

B、动滑轮

C、杠杆

6、如图所示,用杆秤称物,如物重20牛,OA:OB=1:2如果杆秤本身重力不计,则秤砣的质量是。

卖菜商的杆秤的秤砣上如果粘了一块泥,此时顾客买到的菜比称量的值。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学校:班级:学号:姓名: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专家和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

总体印象

单项指标评价

授课教师教学自评表

课程名称:授课班级:学生数:教师姓名: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 〖课程题目〗 信息需求的确定及信息的来源 〖课程标准〗 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涵义。 2.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 ◆技能性目标 1.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绘制信息需求表。 ◆情感性目标 1.结合当前信息社会,能够辨证地认识信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是问题解决式,由教师结合主题和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准确地开展活动,同时,随着学生的活动进展情况,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

经过师生有效地交流和讨论加以解决,再通过具体的评价,最终实现主题任务需求。

〖信息需求样表〗 信息需求表 信息来源类型表 〖课后练习〗 1.林华同学所在小组准备出一期关于“神舟七号”飞船的黑板报,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相关素材()。

①上互联网②咨询相关专家③查阅相关报刊④参观航天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某同学想知道“地球自转方向”,通过网上搜索查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顺时针旋转,二是逆时针旋转,面对这种情况,怎样判断哪种结果是否正确比较好( )。 A、查找的是否专业的、权威的、可信度高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查询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的结论多的就是正确的。 C、网站界面设计的是否美观,界面设计的好的数据比较准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完整版)《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 康城学校谈丽丽 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学完杠杆和滑轮的新课后,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1、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2、做图不够仔细,力的方向容易判断错误,学生对动力和阻力对杠杆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这一知识点理解不够;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掌握不熟练;4、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是难点。,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活动,学会找出动力、阻力以及力臂。通过对“错题”的判别,学会画力臂和力。 2、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质疑能力。 2、感受生活中杠杆有广泛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力臂,动滑轮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杠杆和滑轮”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杠杆、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类型和应用,以及两种滑轮的特点和应用等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判别、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呈现,理清学生的思路。指出解题过程的注意点,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学生读题、解题能力。

简单机械机械效率复习教学案

1 / 11 物理复习教学案——《简单机械和功》部分 【知识梳理】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3、杠杆的平衡条件: ⑴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状态; ⑵实验前应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目的是:; ⑶实验中,使用杠杆的中心作为支点的目的是; ⑷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⑸杠杆的平衡条件:,用公式可写成:。 4、杠杆可分为三类: 一是 杠杆:这类杠杆的 比 长,它能省 ,却 费 。 这类杠杆有 、 、 。 二是 杠杆:这类杠杆的 比 短,它费 ,却省 。 这类杠杆有 、 、 。 三是 杠杆:这类杠杆的 和 相等,它不省 ,也不费 。 这类杠杆的主要代表是 。 (二)滑轮: 1、定滑轮:⑴特点:①②③; ⑵实质:; ⑶F 移动的距离s 和G 移动的距离h 的关系。 2、动滑轮:⑴特点:①②③; ⑵实质:; ⑶F 移动的距离s 是G 移动的距离h 的。 3、滑轮组:①特点: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 则拉力就是物重的。 滑轮组(不计绳子的重力和摩擦,也不考虑动滑轮重力)F 拉=G 物s =h 滑轮组(不计绳子的重力和摩擦,但考虑动滑轮重力)F 拉=(G 物+G 动)s =h (三)功的原理 1、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2、说明: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要省距离必须费,既 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或 者可以省、也可以改变力的,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2)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3)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4)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5)能联系实际体会简单机械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教学重点】 杠杆的示意图;力臂的知识,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 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 【教学过程】 知识梳理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轴转动的硬棒。 1、杠杆力避: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杠杆平衡条件:F2L2?F1L1 轮轴:是连续旋转的杠杆,使用轮轴时动力作用在轮上省力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力,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使 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不改变力 的方向。 2、滑轮滑轮组: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即能省力又可 改变力的方向,作用在滑轮组上的动力 F=1/n(G物+G动)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 n? h,其中n表示承 受重物的绳子段数,h物体上升高度。 有用功:机械对物体做的功。 额外功:机械克服自重和摩擦做的功 3、机械效率? 总功: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机械效率:η= W有/ W总 一、基础练习 1,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是杠杆。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典型例题 一、仔细阅读课本P80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你能从图9.2-1中悟出什么道理? 2.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3.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图9.2-3中乙和丙图的示意图. 2.按照图9.2-3的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9.2-1的漫画中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阅读课本P82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图9.2-4,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P82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图9.2-5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课后巩固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3.(选作)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机械效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复习课教学设计 浠水县兰溪中学 沈琳 课 题:中考复习课《机械效率》 课题分析: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的重要的考点,涉及的题型越来越多,考查范围 也越来越广,因而这一课题的复习是很重要也很必要的。 复习目标: 1、通过知识要点和习题练习,理解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2、理解公式总 有用W W = η并会运用,学会把这个知识运用到各个题型中。 3、熟悉这部分知识的中考题特点,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 4、通过本节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课 现代社会是讲效率的社会,一个人、一个企业、一部机器都要求高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多的效益,怎样提高各种效率呢?今天我们来复习《机械效率》这部分内容。 二、知识回顾 引导学生复习并回答 1、什么是机械效率? 三、例题讲解 例题:建筑工人用重20N 的桶把100N 的沙子运到6m 高的三楼,已知动滑轮重10N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如果改用5N 的袋子代替桶装沙子,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是多大?如果用袋子装200N 的沙子运上三楼,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又有什么变化呢? 师生共同完成: %771806006001=+== J J J W W 总有用η %87906006002=+= = J J J W W 总 有用η 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 93 90 1200 1200 3 = + = = J J J W W 总 有用 η 归纳总结: 应用练习: 根据右图分析比较得出 η甲>η乙η丙<η丁 重点搜索: 分析常见三例机械效率 四、知识应用 例1、观看视频,分析讨论如何提高电梯的机械效率?并回答问题:如果站在电梯上的人数增多,电梯的效率将(变大、变小或不变)。 例2、讨论:如图是浠水河中的挖沙船,怎样可以提高它的效率呢? 五、拓展思维 常见的四种效率问题: 1、发热效率问题 2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①减小额外功 ②增大有用功 S 甲乙丙丁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简单机械》

第九章简单机械知识回顾及知识深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杠杆的有关概念,能识别并区分杠杆,会进行力臂的相关作图,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识别、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理解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明确三者的关系。 W有 ( 2)会W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2.培养学生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重点难点】 W有 重点:会用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 W 总 难点: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 一、杠杆 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杠杆的五要素:_______ 、 ___ 、____ 、____ 、____ . 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都叫杠杆平衡杠杆的平衡条件: ___________ . 公式表示为:_ . 杠杆的分类:

第九章简单机械知识回顾及知识深化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2) 费力杠杆:L 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F2.特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 向.分别举例. 力臂:从____ 到_________ 的距离. 最长力臂是______.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开始时要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目的是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然后调节____,使杠杆在____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容易测出力臂的大小. 二、滑轮定滑轮:工作时中心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滑轮,它 的实质是一个___________ ,其特点是 不能___ ,但可以_____ . 动滑轮:和重物______ 的滑轮,实质是 ____________ 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省___,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___.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省力,并可以改变力方向,但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力移动的距离s 与物体升高的高度h 的关系是s=__h. 注意:我们讨论的机械分为理想机械 (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和实际机械,两者力之间的关系式不同,但距离和速度关系相同 三、轮轴和斜面 轮轴: 由一个轴和一个大轮组成,实质是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生活中的_ 、等属于轮轴.当把动力施加在轮上,阻力施加在轴上,可以省, 也可以,但费了. 生活中的轮轴:门把手、方向盘、螺丝刀、水龙头、扳手、自行车脚踏 车把、手摇削笔器辘轳、辘轳等 当把动力施加在轴上呢? 斜面:

简单机械复习学案

简单机械复习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简单机械 教师寄 语 拥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才能使你有一个骄傲的成绩。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科学态度。 2、能力目标:能够综合的运用滑轮组解决问题。 3、知识目标(1). 理解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能画力和力臂。 (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的三种分类。 (3).理解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学重 点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理解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学难 点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理解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学方 法 分组实验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_______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作力臂的方法:先找到支点,再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再画出垂直的符号即可。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根据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可知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方向是的,若动力使杠杆做顺时针转动,则阻力就使杠杆做转动。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省了费了。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费了省了。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既也。(二):滑轮

1、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3、使用滑轮组既可以又可以,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表达式是F=1/n(G物+G动)。 4、奇动偶定原理:使用滑轮组时,直接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n。若n为偶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滑轮上,若n为奇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滑轮上。 5、确定绳子的股数:数上绳子的根数 二:合作探究 用如图的滑轮组将重力为60牛顿的A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 拉动2米,地面对A的摩擦阻力是18牛。则在不计滑轮组摩 擦的情况下,在绳自由端用力F=牛,拉绳移动距离S=米。 三:【随堂检测】 1、画出下列杠杆受力的力臂 2、如右上图一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右上图二所示,作用在杠杆左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由水平位置OA缓慢拉至OB,则在这个过程中力F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重物G=300N,动滑轮重40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3m, 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640N,并向上移动6m B.F=640N,并向上移动 图一图二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专题复习课教案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专题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要点复习和习题练习,理解功(有用功、总功、额外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 2、理解公式W=FS、P=W/t=Fv和n =爲有}=段=岸,并会运用它们;学会用其它知识(如 P=UI、W=mgh= p gvh、力的分析等)与本部分知识结合的综合解题能力。 3、熟悉这些年这部分知识的升学试题的特点,了解出题方向,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提高应试能力。 4、锻炼克服困难的能力和意志,磨练出解题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 【、复习知识要点: 1、功: (1)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2)做功的实质:使物体的动能、势能或内能发生了变化。 (3)功的公式:W=FS 公式中的单位要求:此略 (4)对功的适应性练习(以下内容在复习时插入讲课中,不需要停下课操作): A、判断是否做功问题: a、用50N的拉力拉物体,物体不动。答:_________ 。 b、正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自个做匀速滑行的冰块。答:_________ 。 c、小明满头大汗地举着杠铃,一动也不动。答:_____________ 。 d、搬起一块石头。答:_______________ 。 e、用水平方向的力把桌子推动了。答:_____________ 。 B、判断做功的力问题: a、重为50N的物体在1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水平运动。 b、足球在球场上快速运动,最后停了下来。 c、重为20N的物体在15N的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下降了2米,落回地面。 C、简单计算题: a、物体甲重为20N,在15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米。推力做的功为 J;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_ J。 b、物体甲、乙的质量之比为2:3,在分别受到30N和50N的拉力作用下,均沿着水平 地面匀速运动,所前进的距离之比是5: 3,则拉力对它们做的功的是—。 (5)功的原理:适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但可以省力) 。 2、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我们是有用的,是我们所需要的功。用W有用表示。 (2)额外功:在对物体做功时,由于摩擦等原因额外增加的功,是不得不做的功。 符号:W额外。 (3)总功:W总=W有用+ W额外 (4)机械效率:n = W W有^ 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原因:略 总 (5)斜面的效率:n =腎

机械效率复习课教案

《机械效率》复习课 红安县实验中学 李述红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含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2、通过知识要点复习和习题练习,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 3、理解公式 并会运用;学会用其它知识与本部分知识结合的综合解题能力。 4、熟悉这部分知识升学试题的特点,了解出题的方向,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提高应试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知识,体验使用机械做功的过程,加深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理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 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教学难点: 认识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计算。 教学方法: 讨论、实验探究 nF G S F Gh W W =?==总有用η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结合视频,由学习要讲求效率导出使用机械也要讲求效率。(板书课题) 二、知识梳理: 播放用滑轮组提升钩码的视频。 根据视频问学生:在用滑轮组提升钩码的过程中我们对哪些物体做了功?各是什么功?从而引出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对机械的三种功进行复习回顾, 活学活用: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对水做的是 ,对水桶做的是 ;当从井中捞起掉下的水桶时对水做的是 ,对桶做的是 。(填有用功或额外功) 强调:判断是有用功还是额外功要根据你的目的。 你选谁?要从井中提取重为300N 的水,现有两只水桶,一个是重50N 的铁桶,一个是重8N 的塑料桶,你选哪一个?为什么?(从做功的角度来说)从而引出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板书) 计算公式: η 1(填“>、<、=”)(板书) 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没有单位。 概念理解:展示起重机的图片并问:某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40%,表示什么意思? 讨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哪些?(针对滑轮组) 引导学生根据公式 讨论得出: 方法一:减小动滑轮的重力; 方法二:减小摩擦力; 方法三:增大提升的物体的重力;即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 额外 有用有用总有用W W W W W +==η

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

简单机械的教学反思 篇一:简单机械教学反思 以前在讲授《其他简单机械》一课时,往往是直接引导学生看书中的漫画,学生看着,老师绘声绘色的编着小故事,引领学生快速进入到新课的情景中来,学生积极性虽然也很高,但是就现在的课程标准要求来看,却是教师剥夺了学生口说脑筋想的权利,学生是观众,老师是演员,没有很好的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没有从主要的地位退下来,而把学生推到前台去,没有能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思考问题和合理的情景想象能力,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不失为好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放在今天再来看,不仅不能算是理想的设计,很可能还会被当作反面的典型来分析。经过我们组全体成员的共同探讨和研究,一致认为,可以大胆的尝试让学生自己认真看漫画后,看谁能用精彩的语言来描述漫画向我们所展示的丰富内容,学生应该是积极性比较高的,估计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认识区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问题,以前我们大都是教师由直接演示,让学生观察两种情况滑轮在工作时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思考后做出回答,教师则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补充总结然后板书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学生积极性一般,热情不高,没有很好的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让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想去知道相关知识,并且觉得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有用,学习后也不能很好的掌握利用。现在组里经过研究商讨,改为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出知识,如何用一

根线和一个滑轮把一个重物抬高?学生肯定会跃跃欲试,效果应该会比较理想的。 接下来就是本组教师各自在课堂中实践,检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案能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否赢得学生的认可。下课后,老师们都就自己的课堂谈了自己对这样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老师的问题仍集中在导入新课上,对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学习改过以后,都是反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了,每个班几乎都是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积极性更高,以往上课根本不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把手举的高高的,要求来讲台上露一手,而且这部分学生往往动手能力都比较好,也给他们展示自己搭建了一个平台,居然在老师的肯定和学生羡慕的眼光中也流露出了发自内心的难得的笑容。好象觉得物理学起来并不象想象中那么难,也让老师对他们又有了新的认识。但是导入新课的方法在课堂中却没有出现我们预料中的好局势,倒是决大部分班级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冷场,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起来展示自己。很多同学都低下了头,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只有少数班级有个别学生起来说,但是又不能很好的理解漫画的含义,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冷静思考以后,认为问题在于,学生以前吃现成的饭的时候多,老师包办代替的多,学生真正需要自己动脑筋的机会少,多数情况下,老师为了赶进度等理由,自己能做的都替学生做了,学生在理科的课堂上很少有机会去运用这样的学习方式去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接受这种一下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教学教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重点】 :杠杆、滑轮、斜面 【难点】 : 计算 【独 学】 ■自学指导: 一、杠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O F 1 l 1 l 2 F 2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 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 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_____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2.动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___________。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 ______________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______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_______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_______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三、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组成滑轮组,是否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呢?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课教案 信息技术课教案 教案 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2、让学生了解早期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3、让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 4、让学生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5、让学生知道并掌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难点: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现代计算机网络的模型;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学步骤: 一、导课 同学们,说到计算机网络,大家感到这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名词,其实在现代的 信息化时代里,计算机网络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就学习 和计算机网络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学习新课 1、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计算机网络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多个终端接入到单个主机.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

为20世纪50年代中--70年代初 第二代:以分组交换网络为代表的网络:包括LAN, MAN, WAN),它的出现和发展时期大约是20世纪70-90年代. 典型的代表是目前Internet网的前身ARPANET.如后面 示意图。 第三代:标准化网络:包括:ISO/OSI-RM(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开放式互连参考模型第四代:网络互联:各种类型的网络全面互联,并向宽带化、高速化、智能化方向 发展。例如:在Internet环境下,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计算机或者网络只要遵守tcp/ip 协议,都可以连入网中相互通信,共享资源。 1 信息技术课教案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将地理位置不同且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相互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及网络协议软件进行管理,以实现资源共享和相互通信的系统。他们具有:1各计算机是独立自主的,其运行不依赖于其他计算机2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物理实现的 3用来实现网络通信、资源管理和网络服务的专门软件 4计算机之间能够利用各种通信手段进行相互通信,并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 (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教案 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12.1 杠杆 主备人:龚树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及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3、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 2、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具有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3、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一、杠杆及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杠杆及动力臂、阻力臂的概念。 ●教学关键 准确把握杠杆概念,正确画动力臂、阻力臂,利用杠杆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主要采用直观教学、示范画图的教学方法,并配合讲授、讨论、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优化,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准确把握杠杆及动力臂、阻力臂概念,归纳出利用杠杆知识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设计 一、自主学习方案

知新 1、阅读教材“杠杆”,完成下列问题: (1)一根硬棒,在的作用下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2)有关杠杆的几个名词: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 动力:的力。 阻力:的力 动力臂:从的距离 阻力臂:从的距离 2、阅读教材“杠杆的平衡条件”,完成下列问题: (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公式表示为: 3、阅读教材“杠杆的应用”,完成下列问题: (1)省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好处是,但是要费。 (2)费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好处是,但是要。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既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教学建议: 二、课堂导学方案 教学点1 杠杆的基本概念 1、学生观察教材甲、乙、丙,理解杠杆的定义:一根硬棒,在作用下能够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自学课本“杠杆”部分,观察下图,熟杠杆的五要素:

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第十三章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初三物理第十三章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教学案 主备人:张国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2.经历组装滑轮组的过程,学会按要求组装滑轮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滑轮工作特点具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4.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学生分组器材】滑轮(单2个双2个),铁架台,钩码,细线,弹簧秤,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观察课本漫画。小组间相互展示你所看出的“门道”。 漫画中的滑轮,也像杠杆一样,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本节课我们就学习除杠杆之外的简单机械----滑轮、轮轴、斜面。 二、新课导学: 自学指导一:定滑轮和动滑轮 自学课本P69页定滑轮和动滑轮,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定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定滑轮? 2.什么叫动滑轮?生活中你发现哪里有动滑轮? 3. 用手边的一个滑轮将桌上的钩码用不同的方法吊起来?说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进行操作。在每个方案中滑轮属于哪一种? 4.使用杠杆可以省力,生活中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呢?请把你的猜测写下来。

自学指导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提出问题:上面的两种方案中,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提起了相同重力的钩码,拉力相同吗?省力吗?省距离吗?使用定滑轮、动滑轮到底有什么好处?上面你 的猜想对吗? 2.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要记录哪些数据?请大家讨论,并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3.参考表格: 定(动)滑轮 4.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5.各组交流结论,教师引导,得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的好处。 6.学生讨论:大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 自学指导三:滑轮组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在提升物体的时候既想省力又想改变力的方向,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拿出最佳方案。

简单机械 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杠杆和滑轮的工作原理; 2、能够分析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对力的改变方式,分析滑轮组的受力;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杠杆和滑轮现象。 教学内容 内容回顾 1、什么是力? 我们将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2、二力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我们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3、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般情况下是一“重”、二“弹”、三“摩擦”四“场力”。其中重是重力指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受到的力;弹是弹力指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通常包括地面的支持力、水的压力和绳索的拉力等,方向总是与接触面垂直的;场力一般指电场力和磁场力。 【教法】引导学生回顾。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杠杆) 【知识梳理】 1、概念:如下图所示,各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都是绕这某一点固定转动的,我们把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通常用O表示。 (2)动力:为达到目的而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 F表示。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 F表示。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 L表示。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 L表示。 2 【教法】 通过展示图片和举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什么使杠杆。 【例题精讲】 例1.一根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这根棒就叫做杠杆。杠杆的支点是指,作用在杠杆上,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 ,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到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教法】:逐步帮主学生疏导概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杠杆概念。 【解析】:根据杠杆的概念知道杠杆是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由杠杆的五要素可知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使杠杆转动的力是杠杆的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是杠杆的阻力,动力臂是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答案】:硬;绕固定点旋转;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动力;阻碍;支点;动力作用线;垂直。 【课堂练习】 1.画出图中各力的力臂。 【教法】: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概念,进行认真的梳理和解剖。 【解析】:因为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就是支点到延着力的方向的最短距离,就是力臂与力的作用线垂直。

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编号:0812 备课人:徐军审核人:课型:精炼巩固 班级:姓名:小组: 复习目标: 1.知道各种简单的机械及其特点;会画出给出杠杆的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应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根据要求组装滑轮组。 复习重点、难点: 理解机械效率的含义,并能根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复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3.杠杆的平衡条件:。用公式可写成:。 4.杠杆可分为杠杆、杠杆和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特点:。 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和G移动的距离h的关系。 2.动滑轮: ①特点:。 ②实质:。 ③F移动的距离S是G移动的距离h的。 3.滑轮组: ①特点:即可以,又可以改变。 ②省力情况: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有几段绳子拉着动滑轮,则拉力就是物重的。 4.轮轴是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和组成,通常把大轮叫,小轮叫。斜面是一种的简单机械 (三)机械效率(η) 1.有用功: 。额外功:。总

功: 。 2. 和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3.计算公式是: 。注意:任何机械的效率都 1。 4.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利用斜面做功时, 力做的是总功,W 总 = 。 力做的是有用功W 有 = 。机械效率的公式是 。 二、合作探究: 1、如图1所示,曲杆AOBC 自重不记,O 为支点,AO=60cm ,OD=50cm ,OB=30cm ,BC=40cm ,要使曲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作出最小力F 的示意图及其力臂,并求出最小力的大小。 2(2013).图5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 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2010).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 7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η1、η2。下列关系 正确的是( )(忽略绳重及摩擦) A .F 1 > F 2,η1 = η2 B .F 1 > F 2,η1 > η2 C .F 1 < F 2,η1 = η2 D .F 1 < F 2,η1 > η2 三、达标检测: 1(2)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3)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提升的物重增加时,除克服动滑轮重所做的额外功外,其它额外功将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进一步分析可知,在动滑轮和绳重一定的情况下,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 ①核桃夹 ②船浆 ③手推车 ④碗夹 图5 F 2 F 1

【初中物理】机械效率教案 人教版

第四节机械效率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三者的关系. 2.初步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并能计算简单机械的效率. 3.培养学生对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与难点 对机械效率概念的理解. (三)教具 一定一动滑轮组、两定两动滑轮组、长木板、贴有毛巾的长木板各6件;木块、弹簧秤、铁架台、刻度尺各24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由于近几天的连续阴雨,我们的教学楼上有的地方漏雨了,现在急需把100牛顿重的砂子运用9米高的楼上,做修理楼顶用.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砂子运上去? (找几个同学答,准备一桶砂子让学生提一提.) 生甲:可以把砂子装在桶里,人提上去,或用绳子拉上去. 生乙:可以用起重机吊上去. 生丙:还可以用动滑轮或滑轮组等简单机械将砂子运上去.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我们还可以提出许多办法将砂子运上楼去.现在我们选取其中的一种做个模拟实验. 师:[实验1」这是一定一动滑轮组(图25-1),选取最省力的绕法;用1牛顿代表10牛顿,用1厘米来代表30厘米;物体重10牛顿,每个滑轮重1牛.请同学们观 察,现在是几段绳子承担物体与滑轮的总重? 生:三段. 师:把这桶100牛顿重的砂子运到9米高的楼上时,绳子末端通过的距离S为多少? 生:S=3h=27米.

(观察:把物体提高10厘米时绳子末端通过的距离——为30厘米). 师:作用在绳子末端的力是多大呢? (观察:与绳子末端相连的弹簧秤的示数——为4.5顿). 师:由上面的模拟实验可知,通过滑轮组把重100牛顿的砂桶提高9米,实际用力(绳端)需45牛顿,绳端移动距离为27米。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功的概念,我们一起来计算:(1)把100牛顿重的砂子运到9米高的楼上,需要做多少功? [板书1] w 1=G ·h =100牛X9米=900焦 师:(2)通过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实际做了多少功? [板书2] w 2=F ·S =45牛X27米=1205焦 师:根据功的原理,这两个功应该相等,可实验结果,这两个功并不相等.想想看,是什么原因? 生甲:作用在绳子末端的力大了,因为动滑轮和桶都有自重,提高砂子时也要提高桶和动滑轮,F> 3 G 所以实际做的功多了。 生乙:绳和滑轮之间还有摩擦,也需要做功. 二、进行新课 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师: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牛顿重的砂子运到9米高的楼上所做的功,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是必须做的功,是有用功.用滑轮组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有用功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动滑轮做功,把它们也运了上去.此外还要克服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做功等等.这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做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板书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对人们有用的功.(W 有) 额外功:对人们完成某种任务而言是没有用的,但又不得不做的功.(W 额) 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和.(W 总) 2.实验与讨论 (1)学生分组实验(分4个内容,每个内容6个小组,共24个小组,4个实验并进.每组的实验装置事先准备好,并将各内容的实验步骤写成实验报告,印发给每个小组).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学信息技术 《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学设计 学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导师:

第三课数据统计与分析 执教:教学对象:初一学生课时:1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工作表的特征和功能; (2)知道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 (1)会用工作表进行基本数据的统计; (2)能利用公式或函数来进行数据的统计; (3)会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数据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的统计、分析和管理非常重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渗透,灵活的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把工作表中函数的应用确定为重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初一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函数的搜索和对数据整体的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年龄在11岁~12岁。他们思

维活跃,且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普遍薄弱。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兴趣型,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兴趣较浓。但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一部分学生对计算机的许多操作已比较熟练,但知识不全面;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了解较少;少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 四、教学策略分析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的分析。 教学中,引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更好的发挥。教学策略的设计注重面对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1、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求知欲; 2、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重引导学生通 过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借助多媒体优势设计巩固练习,使练习具有典型性、生动 性、目的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