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secret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secret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secret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_secret

摘要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热能。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热能工程。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使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所有供暖系统都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本设计主要采用集中式供热系统,散热器给室内供热方式有对流供热和辐射供热。根据此建筑物的特点采用垂直单管跨越式同程系统,此系统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垂直方向的垂直失调,即底层用户不至于过冷;又可以避免水平方向的水平失调,即不至于使距干管最远用户无法达到要求的温度。同时,还考虑了经济、可靠、节能等方面。

关键词:热能工程;热媒;热源;对流;辐射

Abstract

The people all need to use mass heat energy in day-to-day life and society produce. The sources of energy with nature directly or a ground connection changes to heat energy, are called the heat energy engineeri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t satisfies people's needs. The heating supplies quantity of heat to the indoor with the man-made method exactly, the indoor temperature that makes to keep fixed, and with the technology to create suitable living conditions or hot conditions. All heating systems are all prepared ( heat source ) by hot matchmaker and hot matchmaker transport and hot matchmaker use ( dissipating heat equipment ) three major parts to form.

This design chiefly adopts concentrated(ly) type supplies the hot system, the radiator supplies that the hot method has the convection to supply to heat up and the radiation supplying heating up to the indoor. The characteristic according to

this building adopts perpendicular one pipe striding across type with the range system, and the benefit of this system is can avoid the perpendicular imbalance of above-below direction, namely first floor user does not go so far as the overcooling; Can avoid the horizontal imbalance of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does not go so far as to make again apart from doing the temperature that the farthest away user of pipe can not achieve the requirement. At the same time, still think over economically and the aspect synthesis such as reliable and save energy etc thinking over.

Key Words: Heating systems; Hot matchmaker; Heat source; Convection; Radiation

目录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1.2设计原始资料 (1)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2.1设计气象资料 (3)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2.3房间热负荷计算 (9)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3.1散热器的选用 (17)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3.3散热器的选择及计算 (22)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第4章管道的水力计算 (33)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4.3辅助设备的选择 (41)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致谢 (44)

错误!超级链接引用无效。

附录

第1章设计原始资料

1.1设计题目

哈尔滨市道里区某实验中心室内采暖设计

1.2设计原始资料

1.建筑地址:哈尔滨市道里区

2.气象资料:

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为-26℃

3.设计热媒:

95℃/70℃机械循环热水系统

4.土建资料:

1)建筑平面图及剖面图

2)天棚大样图、外墙构造及门窗规格表

天棚大样图如下:

1

4

1.刚柔防水层(40厚C20细石混凝土掺入水泥用量10%);

2. C7.5找坡层拍实,厚度为25厚;

3. 保温层厚120(硅质密实剂);

4. 钢筋混凝土结构层(120-180);

1)墙体构造:

408厚泡沫珍珠岩(导热系数为0.24 W/(m2℃)),内外各抹灰15厚;

2)门窗尺寸:

门尺寸为:高度为3米、2.1米,宽度见平面图;窗尺寸为:高度为2.1米,宽度见平面图。

第2章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

2.1设计气象资料

2.1.1查出设计题目中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相关气象资料

查《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以下简称《供热手册》及《供热工程》。

1、冬季室外计算温度的确定。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主要用于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

为减少投资起见,一般建筑不必按每年最冷那几天的热负荷进行设计,就是说,对于一些要求不很严格的建筑物,允许平均每年有几天室温稍低于设计温度,这在术语上叫做“不保证”。

在采暖热负荷计算中,如何确定室外计算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单纯从技术观点来看,采暖系统的最大出力,恰好等于当地出现最冷天气时所需要的冷负荷,是最理想的,但这往往同采暖系统的经济性相违背。从气象资料中就可以看出,最冷的天气并不是每年都会出现。如果采暖设备是根据历年最不利条件选择的,即把室外计算温度定得过低,那么,在采暖运行期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会显得设计能力富余过多,造成浪费;反之,如果把室外计算温度定得过高,则在较长的时间内不能保证必要的室内温度,达不到采暖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正确地确定和合理的采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是一个技术与经济统一的问题。《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 9--2003(以下简称《设计规范》)所规定的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适用于连续采暖或间歇时间较短的采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

2、冬季室外平均风速(v。)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应采用累年最冷3个月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值,“累年最冷3个月”,系指累年逐月平均气温最低的3个月,主要用来计算风力附加耗热量和冷风渗透耗热量。

3、冬季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即为“虽多风向”,采用的是累年最冷3个月平均频率最高的风向,风向的频率指在一个观测周期内,某风向出现的次数占总数的百分数,主要用来计算冷风渗透

耗热量。用四个字母ESWN 分别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它方位用这四个字母组合表示风的

吹向,即风从外面刮来的方向。当风速小于0. 3米/秒时,用字母c 来表示,各地区冬季主

导风向可参见《供热手册》,如哈尔滨主导风向为SSW ,安达主导风向为NW ,即分别表示为南

西南风和西北风。

4、冬季日照率

冬季FI 照率(冬季日照百分率),采用历年最冷3个月平均日照率的平均值,系指在一个

观测周期(全月)内,实测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用来确定朝向修正率。

2.1.2熟悉土建资料

l 方位、采暖外网情况及建筑物周边情况等要清楚。

2、清楚用来计算热负荷的建筑物的建筑尺寸。

3、了解围护结构所用的材料及墙体厚度、楼层高度;清楚每个房间的用途(为室内计算

温度准备)、各部分围护结构的主要特点及房间的特殊要求等。

采暖热负荷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为了使房间或建筑物的室内温度达到采暖设计所要求的

标准而需由散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供给房间或建筑物的热量,它的值可根据冬季采暖房间的

热平衡计算出来。由于室外温度时高时低、室外风速时大时小、热管道向室内散热和太阳辐

射到房间里的热时多时少以及房间里的人和物时进时出等等因素,故采暖热负荷是一个时刻

都在变化着的值。

采暖设计热负荷是指计算采暖管道、散热设备和锅炉时采用的那个采暖热负荷数据,它

是采暖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它的数值直接影响着采暖方案的选择、采暖管径的大小、采暖

设备的多少和采暖系统的使用效果。原则上,不采用最大的,而采用接近最大的那个采暖热

负荷数据作为计算数据,这样,既可避免浪费投资和设备,又可以满足气候冷的时候房间要

求采暖设备供应的热量。

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和产热量很小的工业建筑,采暖热负荷的计算指考虑围护结构的传热

耗热量1Q 、冷风渗透耗热量2Q 和外门冷风侵入耗热量3Q 等三项失热量并减去热管道散热量

Q,其它因素则忽略不计。

12

2.1.3合理的确定采暖设计热负荷

(1)仔细分析对局部有影响的因素,对能影响到局部房间的各项因素和数据应仔细分析,勿使不遗漏,并且做充分的估计。例如,不同朝向的太阳辐射热的扣除量、传给相邻冷房间(如

温度较低的楼梯问等)的热量计算,特别是经外门

渗透进来的冷空气量等,都应尽量考虑周全。

(2)在管理上应尽量采取减少冷空气渗透措施,对冷空气的处理,首先立足于堵漏,使渗漏的冷空气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安装门斗、糊窗缝等。这对节约燃料、合理使用采暖设备以及提高室内温度的均匀性等是有效的。

2.1.4数据的舍取

计算各部分围护结构耗热量时取整数,每一房间的耗热量取到10w,传热系数取小数点后2位,面积取小数点后1位。

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哈尔滨

查出当地的气象资料如下[1]:

1.北纬45度41分;

东经126度37分

海拔171.7米

2.大气压力:冬季P b =1020.4 hPa;

夏季P b =998.6 hPa;

3.冬季供暖室外计算温度:-26℃;

4.冬季最低日平均: -33℃;

5.冬季空气调节: -29℃;

6.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3.8 m/s;

7.冬季通风: -20℃;

8.冬季日照率: 63 %;

9.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及平均温度

供暖期:日平均温度:<+5℃,天数:177天。

2.2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2.2.1热工的性能校核必要性[4]

供暖系统设计时对其建筑热工提出如下要求:

实施供暖设计,在本着节能的基础上,使室温达到用户要求值;如果室温达不到设计值,相对湿度大时易产生结露现象;采暖不足时经常发生,墙面结露产生的黑色霉斑严重影响了住户的室内环境,破环装修,应加以避免,当设计供暖系统时对其建筑热工提出如下要求:

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国家《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的要求。经计算表明,对于“节能型建筑”如供暖有间歇,并不致使外墙内表面结露。

2.墙及楼板的热工性能不应低于《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第4.1.1条及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第

3.1.4条围护结构最小热阻值的要求。

由以上分析可见,有必要对外墙,内墙,及屋顶进行热工性能的校核。

根据房间用途确定供暖计算温度如下:

1、门厅 14℃;

2、走廊 16℃;

3、卫生间 14℃;

4、展室 15℃;

5、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工程地质实验室 16℃;

6、教研室、教室、画室 16℃。

2.2.2查出有关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外门:3.26W/(m2℃);

外窗:3.49 W/(m2℃);

外墙:

墙的组成:泡沫珍珠岩(0.24 W/(2

m 2℃) 〈给定〉);

内外各抹灰15cm 厚 (0.87W/(2m 2℃));

墙的传热系[3]数由下式求出: 1

1

1i n i w

K δαλα=++∑ W/(2m 2℃) (2-1) 式中:n α----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换热系数,W/(2m 2℃);

w α----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换热系数,W/(2m 2℃)。

其中:n α=8.7 W/(2

m 2℃); w α=23.26 W/(2m 2℃)。

由式(2-1)得:

49墙:49K =0.474 W/(2

m 2℃);

37墙:37K =0.621 W/(2m 2℃);

20墙:20K =1.110 W/(2m 2℃)。

屋面:

刚柔防水层 --- 碎石混凝土 λ=1.28 W/(2m 2℃);

C7.5炉渣找坡层拍实---高炉炉渣 λ=0.26 W/(2m 2℃);

保温层 – 硅质密实剂 λ=0.24 W/(2m 2℃);

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λ=1.74 W/(2m 2℃)。

其中:w α=5.82 W/(2m 2℃)

由式 (2-1) 得出: K 顶=1.171 W/(2m 2℃)

2.2.3校核围护结构传热热阻是否满足最小传热热阻的要求

围护结构的最大允许传热系数(K max)

(a)为了同时满足人们热工和卫生方面的要求,在稳定传热条件下可得出围

护结构的最大传热系数和最小传热热阻,建筑物围护结构采用的传热阻值。应大于最小传热阻。

1.校核外墙最小传热热阻

(1) 外墙组成:泡沫珍珠岩(0.24 W/(2

m2℃) <给定>);

内外各抹灰15cm厚(0.87 W/(2

m2℃);

围护结构的传热热阻:[3]

ch

X

11

i

n i w

R

δ

αλα

=++

∑ W/(2m2℃) (2-2)

49墙:

49

R=2.11 W/(2m2℃);

37墙:

37

R=1.61 W/(2m2℃);

20墙:

20

R=0.901 W/(2m2℃)。

(2) 结构的最小传热热阻

本围护结构属于轻型结构(Ⅳ型)

围护结构冬季室外计算温度

min

w e p

t t

??

==-33℃;

其中:

min

p

t

?

——累年最低日平均温度,℃;

根据下列公式:

0min

()

n n w

y

aR t t

R

t

?

-

=

?

(2-3)

式中:

0min

R

?

——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热阻,2/

o

m C W

?;

n

R——围护结构内表面的传热热阻Ⅲ,2/

o

m C W

?;

其中:

n

R =0.11 2/

o

m C W

?;

y t ? ——允许温差,o C ;

其中:y t ?=6.0 o

C ;

a ——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

其中:对于外墙、平屋顶及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a =1.0

把查得的数据代入式(2-3)得:

0min R ?=0.898 2/o m C W ? 该围护结构的实际传热热阻0R 大于最小传热热阻0min R ?

∴ 满足规定。

注意:

1、本公式不适用于窗、阳台门和天窗。

2、砖石墙体的传热阻,可比式的计算结果小5%。

3、外门(阳台门除外)的最小传热阻.不应小于按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所确定的外墙最小传

热阻的60%。

4、当相邻房间的温差大于10℃时,内围护结构的最小传热阻,亦应通过计算确定。

5、当居住建筑、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和门诊部等建筑物的外墙为轻质材料或内

侧复合轻质材料时,采用轻型结构时,其外墙最小传热阻在按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进行附加。 天棚的结构,如屋面有坡时,校核最小热阻应按最小厚度处进行计算,计算天棚的耗热量

时可按平均厚度去计算天棚的传热系数,校核公式R>R 0min 。

2.3房间热负荷计算

1、计算房间的采暖热负荷

(1)将房间编号(已编号完毕,见CAD 图 );

(2)根据房间的不同用途,来确定房间的室内计算温度;

(3)计算或查出有关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计算出其面积;

(4)确定温差修正系数,(见表2-2);

(5)计算出各部分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6)校核围护结构热阻是否大于最小热阻;

(7)计算出房间的热负荷。

2、对计算房间热负荷的要求

(1)计算出一处外墙的传热系数并与资料上查得的数值对照:

(2)计算天棚的传热系数并校核其热阻是否满足最小热阻的要求;

(3)分地带计算任一拐角房间及与其相邻的另外一个房间的地面耗热量。

3、计算全部建筑物的采暖热负荷及热指标

(1)计算出建筑物总的采暖热负荷,它等于各房间的采暖热负荷之和;

(2)计算出总的建筑面积;

(3)计算出建筑物的体积采暖热指标和面积热指标。

表2.2 围护结构的温差正系数α

2.3.1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利用下[3]

式计算:

'''''1123j x Q Q Q Q Q ??=+++ (2-4)式中:'1j Q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

'1x Q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W ;

'2Q ——冷风渗透耗热量,W ;

'

3Q ——冷风侵入耗热量,W ;

'Q ——供暖总耗热量,W 。

2.3.2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在工程设计中,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是按一维稳定传热过程进行计算的,即假设在计

算时间内,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其它传热过程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对室内温度容许有一定

的波动幅度的一般建筑物来说,采用稳定传热计算可以简化计算方法并能基本满足要求。建

筑物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两部分。基本耗热量是通过房间个部

分围护结构(墙,屋顶,地面、门、窗等),由于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从室内传向室外的热

量。附加耗热量是对于围护结构的朝向、风力、气象条件等不同,对基本耗热量的修正。而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是房间的得热量与失热量的总和。

一、房间的失热量包括:

1、经地面、屋顶、墙、门、窗等围护结构传出的热量;

2、加热室内冷空气所需要的热量;

3、加热进入室内冷物料所需要的热量;

4、由于室内水分蒸发所损耗的热量;

5、通风耗热量;

6、经其它途径散失的热量。

二、房间的得热量包括:

1、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Q7;

2、非供暖通风系统的其它管道和热表面的散热量Q8;

3、热物料的散热量Q9;

4、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得热量Q10。

三、外墙传热的热量传递可包括三个过程:

1、外墙内表面吸收室内热量,是由墙面附近空气的对流换热以及其它表面对它辐射换热引起的;

2、外墙内表面吸收的热量传自外墙外表面是墙体本身导热的结果,易受到墙体材料热阻的影响而产生温度降落;

3、外墙外表面与室外空气的对流换热和该表面本身对周围的辐射换热,而失热量散发于室外。

由于围护结构热负荷的获得与传热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围护结构的热负荷计算之前可以先来了解一下传热的基本原理:

传热是自然界和生产领域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从传热的机理来分,传热有三种形式,即导热、对流、和辐射。导热是指物体个部分无相对位移或不同物体直接接触物质的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粒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能量是在连续体内各部分之间传递,所以导热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但实际上单纯的导热只能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因为流体中如果存在温差,就会出现对流现象,难以维持单纯的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是表明材料本身导热能力的数据。

对流换热只存在于流体当中。流体或气体每一居局部由于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减小而上升,冷的部分就补充上去形成分子的相对运动而传向低温处,实际上是以混合的方式进行热交换,因在产生对流的同时,也伴随着导热过程,一般把这种综合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在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中遇到的问题,多数为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的换热问题,如墙的表面与空气之间存在温差时,相互间就产生对流换热。其中包括空气分子之间的导热和由空气分子

相对位移而引起热量转移这两种传热方式。

为了正确地计算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必须了解和掌握计算的步骤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和传热面积等的确定方法。

(1)房间的编号

(a)按房间的一定顺序编号,号码应简单明了,并能反映出房间的楼层数及大致位置。

(b)尽量使各楼层方位和面积相同的房间编号后两数字相同。例如:一层的第一个房间为101,它上面的二层对应房间为201等。

(c)楼梯间在计算时不用分层编号,统一计算即可。

(d)有大走廊的建筑物,走廊和楼梯间分开编号,走廊可分层编号。

(2)冬季室内计算温度的确定(t w)

生产要求的室内温度一般由工艺设计人员提出,人们生活要求的温度,主要决定于人体的生理热平衡。一般房间的温度是上热下凉,由于人们生活和工作一般均在两米以下的地点,因此把离地面两米以下的平均空气温度看作室内计算温度。

设计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a)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4℃,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按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标准、规范执行。

(b)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按照规定采用。

但对于层高大于4m的工业建筑,为了考虑室内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常采用下面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①室内设备散热量小于23 w/m3的工业建筑,当其温度梯度值不能确定时,把需要控制的工作地区温度视为采暖室内计算温度,无论计算地面、顶棚或室外墙的耗热量时均选用同一个计算温度。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无选择余地,不能做到根据建筑物的不同性质区别对待,只是用于室内散热量较小,上部空间温度增高不显著的建筑物,如民用建筑及辅助建筑物等。于是《采暖规范》规定:“散热量小于23 w/m3的工业建筑,当其温度梯度值不能确定时,可用工作地点温度计算围护结构耗热量,但应进行高度附加”。

②室内设各散热量大于23 w/m 3的工业建筑,在计算地面耗热量时仍然区工作地点的温度

为室内计算温度;而计算屋顶和天窗的耗热量时,应采用屋顶下的温度(t n )为室内计算温度;计算外墙、外门、外窗的耗热量时取上述两个温度的平均值为室内计算温度。对房间各部分

围护结构采用不同的室内温度计算耗热量,即使房间高度高于4m 时也不计入高度附加。这种

方法比较麻烦,但可适应各种性质的建筑物,尤其是室内散热量较大,上部空间温度明显升

高的工业建筑,一般t=0.3~1.5℃/m 。

(d)设置集中采暖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当其位于严寒地区或寒冷地区,且在非工作时

间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内,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O ℃以上,而利用房间蓄热量不能满足要求时,室内温度应按5℃设置值班温度。

(e)建议室内计算温度一般取中值以及使相邻空间室内计算温差小于5℃来

选。

按照下式计算:

''

()n w Q KF t t a =- W (2-5)

式中: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2m 2℃);

F ——围护结构的面积,2m ;

a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n t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w t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2.3.3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是在稳定条件下计算得出的。实际耗热量会受到气象条件以及建

筑物因素等各种影响而有所增减。所以要对房间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修正后的

耗热量即为附加耗热量。通常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计算。包括朝向修正,风力附加和高度

附加等。基本耗热量还不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的全部耗热量,因为建筑物围护结构的耗热量还

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它的形状等因素(如朝向、风速、高度等)有关,这些因素在计算它的

基本耗热量时并没有考虑进去。在附加耗热量中,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确定。

(1)朝向修正耗热量

朝向修正耗热量是考虑建筑物受太阳照射而对外围护结构传热损失的修正。

(a)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所得的太阳辐射热是不同的,如为连续采暖时,朝

向修正率应按《设计规范》规定的数值选用,可参见《供热手册》。

(b)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影响因素很多,南北向房间耗热量客

观存在一定的差异(10%~30%左右),以及北向房间由于接受不到太阳直射作用而使人们的

实感温度低(约差2℃)。而且墙体的干燥程度北向也比南向差。为使南北向房间在整个采暖期

均能维持大体均衡的温度,规定了附加的范围值,对日照率较大的地区取偏大的数值。

(c)需要减少(或附加)的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结构(门、窗、外墙及屋顶的垂直部分)基

本耗热量乘以相应的朝向修正率。垂直外围护结构名称前的朝向直接查?ch 值。

(d)建筑物被遮挡时不进行朝向修正,此要了解所设计建筑物的周边环境。

(e)一般情况下,课程设计提供的建筑图上都有指南针,在进行朝向修正时要按建筑物的

方位进行设计,如图中无指南针,仍按上北下南来考虑。

朝向修正耗热量的修正[3]ch X 率为:

东: -5%;

西: -5%;

南: -15%;

北: 1 0%。

(2)风力附加耗热量

风力附加是考虑室外风速变化而对外围结构传热耗热量的修正。《设计规范》规定:在一

般情况下,不必考虑风力附加,只对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

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出的建筑物,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附加5%~10%。

风力附加率,是指在采暖耗热量计算中,基于较大的室外风速会引起围护结构外表面换

热系数增大即大于23w/(㎡.℃)而增加的附加系数。由于我国大部份地区冬季平均风速不大,

一般为2~3m/s,仅个别地区大于5m/s,影响不大,为简化计算起见,一般建筑物不必考虑风力附加,仅对建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的建筑物,以及城镇、厂区内特别高出的建筑物的风力附加系数做了规定。

(3)高度附加耗热量

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楼梯间除外)的高度附加率,房间高度大于

4m时,每高出lm应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15%。

高度附加率,是基于房间高度大于4m时,由于竖向温度梯度的影响导致上

部空间及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增大而加的附加系数。由于围护结构耗热作用等影响,房间竖向温度的分布并不总是逐步升高的.因此对高度附加率的上限值做了不应大于15%的限制。

对于多层建筑物楼梯间的耗热量计算不考虑高度附加,因为楼梯间的空气和各楼层相通,只是在布置散热器时,尽量放在底层。这就已考虑竖向温度梯度了。

注意:高度附加率,应附加于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其他附加耗热量上。

(4)对公用建筑,当房间有两面及两面以上外墙时,将外墙、窗、们的基本

耗热增加5%。

(5)窗墙面积比超过1:l时,对窗的基本耗热附加10%。

(6)间隙附加:当建筑不要求全天维持设计室温,而允许定时降低室内温度

时,采暖系统可按间歇采暧设计。此时除上述各项附加外,将基本耗热附加以下百分数:仅百天采暖者(例如办公楼、教学楼等), 20%;

不经常使用者(例如礼堂等), 30%。

风力修正耗热量和高度修正耗热量

由于本建筑层高不大于4米,便不用考虑高度修正。

2.3.4 冷风渗透耗热量

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下,室外的冷空气通过门、窗等缝隙渗入室内,被加热后逸出。当未对采暖房间的门、窗缝隙采取密封措施时,冷空气就会通过门、窗缝隙渗入到室内,把这

部分冷空气从室外温度加热到室内温度所消耗的热量,称为冷风渗透耗热量。

在各类建筑物特别是工业建筑的耗热量中,冷风渗透耗热量所占比例是相当大的,有时高达30%左右,所以门窗缝隙渗透冷空气耗热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现有的资料,《暖通规范》中给出了用缝隙法计算民用建筑及生产辅助建筑物的冷风渗透耗热量和用百分率附加法计算工业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

1、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2、多层建筑的渗透冷空气量,当无相关数据时,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L=kV (2-6)

式中:V——房间体积(㎡);

K——换气次数(次/h)。

3、工业建筑,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可根据《教材》进行设计。

4、计算出的房间冷风渗透量是否全部计入,应考虑下列因素;

(1)当房间仅有一面或相邻两面外围护物时,全部计入其外门、窗缝隙;

(2)当房间有相对两面外围护物时,仅计入较大的一面缝隙;

(3)当房间有三面外围护物时,仅计入风量较大的两面缝隙;

(4)当房问有四面外围护物时,则计入较多风向的1/2外围护物范围内的外门、窗缝隙。

5、计算建筑物耗热量时,为了简化计算,可作下列近似处理:

(1)与相邻房间温差小于5℃时,不计算耗热量;

(2)伸缩缝或沉降缝墙按外墙基本耗热量的30%计算;

(3)内门的传热系数按隔墙的传热系数考虑;

6、计算外门面积时,不扣除腰头窗的面积:

计算冷风渗透耗热量有以下三种方法:

缝隙法、换气次数法和百分数法。

由于本设计选取缝隙长度不方便所以按照换气次数法计算,

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模板

辽宁工业大学 工艺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 Al-12.5 Si-3 Cu-2-2Ni-0.5Mg铸造合金热处理工艺设计 院(系): 光伏学院 专业班级: 材料工程技术102 学号: 学生姓名: 杨向天 指导教师: 李青春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7-5~ -7-16

前言 合金工具钢的淬硬性、淬透性、耐磨性和韧性均比碳素工具钢高, 按用途大致可分为刃具、模具和检验尺寸使用的量具用钢三类。合金工具钢广泛用作刃具、冷、热变形模具和量具, 也可用于制作柴油机燃料泵的活塞、阀门、阀座以及燃料阀喷嘴等。 此设计是经过在课堂学习热处理理论知识后的探索和尝试, 其内容讨论如何设计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 重点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规程, 并按此完成Al-12.5Si-3Cu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目录( 小二号黑体, 段前段后1行, 1.25倍行距, 居中排列) 1 低合金刃具钢热处理工艺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圆板牙钢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圆板牙钢的服役条件、失效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圆板牙技术要求及示意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圆板牙钢的材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圆板牙9SiCr钢的C曲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圆板牙9SiCr钢加工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9SiCr圆板牙(M12)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错误!未定义书签。 2.7 9SiCr圆板牙钢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理论错误!未定义书 签。 2.8 选择设备、仪表和工夹具.....................................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 圆板牙热处理质量检验项目、内容及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 圆板牙热处理常见缺陷的预防及补救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剧院设计建筑说明_secret

一规划背景 二项目概况 3、工程规模:xxx大剧院规划用地面积1.35公顷,总建筑面积29512平方米(含地下室面积)。建筑主体地面四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33米。地面停车位62辆,其中包括大巴车位6辆,地下停车位108辆,考虑机械停车可达172辆。 4、设计依据 1)《xxx大剧院规划、建筑设计项目招标文件》2005年10月2)《xxx大剧院规划、建筑设计项目招标文件答疑及补充说明》2005年11月 3)Xxx市规划局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及现状地形图。 4)《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57-2000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10)《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11)《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计置标准》DBJ08-7-96 12)《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JGJ50-88 1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1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5)国家及省市有关环保、卫生、消防、交通、市政、绿化等部 门的法规及规范。 三总体规划篇 1、指导思想:我们的设计强调城市形态与建筑功能的高度统一。 我们希望大剧院不仅具有完美的声学效果、愉悦的观演气氛与理性的功能逻辑;更希望大剧院能够和谐的融入到城市空间中去,与行政中心、博物馆与城市规划展示馆、体育会展中心共同塑造出统一的城市意象,并在和谐中保持一份鲜明的个性。 2、城市意象:理想的建筑,应与城市融洽的从属共生。我们追求对称与纯净的城市几何形态,以行政中心为核心,将大剧院与“两馆”设计在同一个环形当中。环形创造出一种共享、参与的氛围,清晰的界定出城市公共空间的范围,营造出市民广场的围合感。 3、退让道路红线:建筑东侧退让黄山路50米,退让北侧广场大道20米。根据《常州大剧院规划、建筑设计项目招标文件答疑及补充说明》2005年11月15日,“……建筑基地原则上在红线范围内设计,如设计确有困难的,可适当在南、西两侧突破红线……”,方案适当对南侧红线有所突破,其目的在于考虑与博物馆及规划展示馆的对称围合布局。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工 厂 供 电 课 程 设 计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某冶金机械修造厂总降压变电所及高压配电系统设计摘要: 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

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安全: 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 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经济: 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 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1、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的规定,进行设计

污水处理厂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及方案(模版).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华东某市在城西地区兴建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以完善该地区的市政工程配套,控制日益加剧的河道水污染,改善环境质量。该城市现状叙述如下: 1、2号居住区人口3万,污水由化粪池排入河道;3、4号居住区人口5万,正在建设1年内完成;5号居住区人口4.5万,待建,2年后动工,建设周期2年。还有部分主要公共建筑,宾馆5座,2000个标准客房;医院2座,1500张床。以上排水系统均采用分流制系统。同时新区内还有部分排污工厂:电子厂每天排水1500m3,BOD5污染负荷为3000人口当量;食品厂每天排出污水量500 m3,污染负荷为1500人口当量。 旧城区原仅有雨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水系统的改造和建设工程计划在10年内完成,届时整个排水区域服务人口将达到18万。 依据上述情况,整个工程划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建设阶段,现在实施的工程为近期建设。近期建设周期大概在3年左右,设计服务范围应该包括新区5个已建和待建的居住区、新区内部分主要公共建筑以及2个工厂。依据环保部门以及排放水体的状况,排放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1.2 设计依据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 《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标准》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技术经济 城市污水处理以及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2002)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81-2000 1.3设计任务和范围 (1)收集相关资料,确定废水水量水质及其变化特征和处理要求; (2)对废水处理工艺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适宜的处理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 (3)确定为满足废水排放要求而所需达到的处理程度; (4)结合水质水量特征,通过经济技术分析比较,确定各处理构筑物的型式; (5)进行全面的处理工艺设计计算,确定各构筑物尺寸和设备选型; (6)进行废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及主要管道的布置和高程计算; (7)进行工程概预算,说明废水处理站的启动运行和运行管理技术要求 2 原水水量与水质和处理要求: 2.1 原水水量与水质 一期工程: Q=36000m3/d

地暖毕业设计说明书_secret

摘要 .................................................................................................... 3 1前言 ................................................................................................. 4 2工程概况 .......................................................................................... 5 3设计依据 .......................................................................................... 6 4设计条件 .......................................................................................... 6 5建筑结构的传热系数 ....................................................................... 7 6最小热阻的校核............................................................................... 8 7采暖设计热负荷 (11) 7.1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的计算..................................................11 7.2 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 ....................................................... 12 7.3 冷风侵入耗热量的计算 ....................................................... 16 7.4地面散热量的计算................................................................ 18 8供暖设计方案 .. (19) 8.1热源的引入 ........................................................................... 19 8.2低温热水系统的加热管设计................................................. 20 8.3分水器、集水器设计 ............................................................ 21 8.4壁挂炉的安装位置选择 ........................................................ 22 9散热器的选型 .. (22) 9.1 散热器的选型原则............................................................... 22 9.2 散热器的选型计算............................................................... 23 10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 (25)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名称: 供电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清河门煤矿地面变电所部分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学位) 班级:电气10—1班 姓名:陈景辉 学号:100571010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摘要 本文是清河门煤矿地面变电所供电系统的设计说明。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该电力用户所处的地区供电条件、生产工艺和公用工程等用电负荷资料的分析。 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 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 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 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关键字:电能;供电系统;变电

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变电所主接线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对变电所主结线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变配电所主接线的选择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变电所主变压器的一次侧接线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变电所主变压器的二次侧接线方式 (4) 1.5 变电所主变压器运行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厂负荷计算的方法?7 2.1 工厂低压侧负荷计算?7 2.2?清河门煤矿负荷计算过程................................. 8 2.3 电容器的选择........................................... 10 2.4主变压器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践心得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表:清河门煤矿负荷表

课程设计换热站

齐鲁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大纲 学院名称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课程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开课教研室机械电子工程系 指导老师张志秀 姓名韩高升

一、序言 (1)换热站发展的背景 从能源节约、环保要求、政府政策等几方面考虑,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了集中供热,拆除了许多小供热锅炉;集中供热锅炉将热源送往各片区的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把热量送往千家万户。 (2)换热站主要工艺 换热站设备一般包括2台换热器、3循环泵、一用一备式变频恒压补水系统及水处理设备;锅炉房热水经一网循环把热量送入换热站,站内隔离式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二网循环送往用户;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监控一网、二网进、出水的温度、压力、流量和循环泵、补水泵的状态、启停控制、转速、故障以及电量等参数; (3)换热站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压力变送器、热电阻、流量计、液位变送器、数采模块、隔离配电模块、嵌入式触摸屏、MCGS嵌入版软件 (4) MCGS嵌入版软件功能特点 ☆容量小:整个系统最低配置只需要极小的存贮空间,可以方便的使用DOC等存贮设备; ☆速度快:系统的时间控制精度高,可以方便地完成各种高速采集系统,满足实时控制系统要求;

☆成本低: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大大降低设备成本; ☆真正嵌入:运行于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稳定性高:无风扇,内置看门狗,上电重启时间短,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稳定长时间运行; ☆功能强大:提供中断处理,定时扫描精度可达到毫秒级,提供对计算机串口,内存,端口的访问。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组态; ☆通讯方便:内置串行通讯功能、以太网通讯功能、GPRS通讯功能、Web浏览功能和Modem远程诊断功能,可以方便地实现与各种设备进行数据交换、远程采集和Web浏览; ☆操作简便:MCGS嵌入版采用的组态环境,继承了MCGS通用版与网络版简单易学的优点,组态操作既简单直观,又灵活多变; ☆支持多种设备:提供了所有常用的硬件设备的驱动; 二、换热站自动化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总体

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锅炉房设计说明书12_secret

课程设计 课设名称:变配电所课程设计 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与智能化 班级:电智06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2009年6 月 4日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设名称:变配电所课程设计 系: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与智能化 班级:电智06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教授 2009年6 月 4日

目录 第一章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1) 二、配电系统 (1) 三、照明配电概括 (1) 四、动力配电概况 (1) 第二章动力工程设计 第一节方案的确定及动力介绍 (1) 一、方案的确定 (1) 二、动力介绍 (1) 三、设备的选择 (2) 第二节锅炉房动力计算书 (3) 第三章照明工程设计 第一节方案的确定 (5) 第二节光源的选择 (5) 第三节照明器的布置 (5) 第四节照明线路 (5) 一、照明线路的一般要求 (5) 二、照明线路的基本形式 (6) 第五节照度计算 (6) 一、照度标准 (6) 二、照明种类 (6) 三、照度确定 (6) 四、开关和插座的选择 (9) 五、照明配电负荷计算表 (9) 六、导线的选择 (9) 七、照明器的安装 (10) 第四章防雷接地工程的设计 第一节防雷设计 (11) 第一节接地设计 (11) 参考文献 (12)

设计题目:某锅炉房供配电系统设计 第一章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给两台2.8MW和2.1MW的供暖锅炉锅炉房的动力,照明工程的配电。其中,锅炉房是30×6×5米单层建筑(各房间大小如建筑底图),内放置两台常压锅炉和三台循环水泵,其中两台常压锅炉根据工艺要求各配备一台5.5kW的电动机供给鼓风机,三台循环水泵各配备一台37kW的电动机,两台盐泵各配置一台4kW的电动机。防雷设计按三类防雷考虑。 二、配电系统 1、本工程中锅炉房对电力的供应没有特殊的要求,属于三级负荷,所以按三级负荷供电。电源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制交流电源,中性线做重复接地,并分为N、PE(中性线)即TN-C-S 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2、本工程的配电箱设在电控室,采用单母线放射式运行方式。 三、照明配电概括 1、照明设备配电均采用放射式配电,照明干线电线垂直和水平敷设时均穿钢管保护。 2、照明设备:A L1为照明配电柜 3、除注明外,开关均为暗装,距地1.4m,未注明高度的插座底边距地0.3m。 四、动力配电概况 1、电力设备配电均采用放射式配电,电力干线电缆垂直和水平敷设时暗敷穿钢管保护。 2、电力设备:电力配电柜包括A L1电力总柜;A L2动力配电柜。 第二章动力工程设计 第一节方案的确定及动力介绍 一、方案的确定 本工程是给两台2.8MW和2.1MW的供暖锅炉锅炉房的动力,照明工程的配电。其中,炉房是30×6×5米单层建筑,内放置两台常压锅炉和三台循环水泵,其中两台常压锅炉根据工艺要求各配备一台5.5KW的电动机供给鼓风机,三台循环水泵各配备一台37KW的电动机,两台盐泵各配置一台4KW的电动机。 二、动力介绍 1、设备功率的确定 进行负荷计算时,需将用电设备按其性质分为不同的用电设备组,然后确定设备功率。用电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作业

一、工厂供电的意义和要求 工厂供电,就是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 众所周知,电能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既易于由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又易于转换为其它形式的能量以供应用;电能的输送的分配既简单经济,又便于控制、调节和测量,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因此,电能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很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发展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具有重大的作用。工厂供电工作要很好地为工业生产服务,切实保证工厂生产和生活用电的需要,并做好节能工作,就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安全在电能的供应、分配和使用中,不应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2)可靠应满足电能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3)优质应满足电能用户对电压和频率等质量的要求 (4)经济供电系统的投资要少,运行费用要低,并尽可能地节约电能和减少有色金属的消耗量。 此外,在供电工作中,应合理地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等关系,既要照顾局部的当前的利益,又要有全局观点,能顾全大局,适应发展。 二、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按照国家标准GB50052-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94 《10kv及以下设计规范》、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等的规定,进行工厂供电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遵守规程、执行政策; 必须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标准,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包括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等技术经济政策。 (2)安全可靠、先进合理; 应做到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采用效率高、能耗低和性能先进的电气产品。 (3)近期为主、考虑发展; 应根据工作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4)全局出发、统筹兼顾。 按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等,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工厂供电设计是整个工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厂供电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及发展。作为从事工厂供电工作的人员,有必要了解和掌握工厂供电设计的有关知识,以便适应设计工作的需要。 三、设计内容及步骤

换热站计算说明书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 系别:能环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班级:建环 121 姓名:任少朋 学号: 2012305127 起迄日期:16年02月21日~ 16年06月15日 设计(论文)地点: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贾玉贵职称:副教授 2016 年 06 月 15 日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中供热被越来越多地采用,采用集中供暖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管理.同时采用集中供热可提高供热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题目是以张家口市桥西区恒峰热力有限公司集中供热系统M13号热力站供热区域的工程设计、改造为需用背景的实际工程。本工程为张家口市桥西区集中供热工程张家口市检察院换热站,属于原有燃煤锅炉房改造工程。供热区域总建筑面积:110000m2,总热负荷:约6400kw。 本次设计主要有工程概述、热负荷计算、供热方案确定、管道水力计算、系统原理图和平面布置图绘制、设备及附件的选择计算的内容。 除上述内容外,在计算说明书中尚需包括如下一些曲线:供回水温度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调节曲线。 本次设计要求使用CAD绘出图纸,其中包括设计施工说明、主要设备附件材料表,换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换热站管道平面布置图、换热站流程图及相关剖面图等。 在换热站设计合理,安装质量符合标准和操作维修良好的条件下,换热站能够顺利地运行,对于采暖用户,在非采暖期停止运行期内,可以维修并且排除各种隐患,以满足在采暖期内正常运行的要求。 关键词:供热负荷设备选择计算及布置换热站系统运行板式换热器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设计概况 (4) 1.1设计题目 (4) 1.2设计原始资料 (4) 1.2.1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4) 1.2.2 设计参数资料 (4) 第二章换热站方案的确定 (5) 2.1换热站位置的确定 (5) 2.2换热站建筑平面图的确定 (5) 2.3换热站方案确定 (5) 2.4供热管道的平面布置类型 (5) 2.5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6) 2.6换热站负荷的计算 (6) 第三章换热站设备的选取 (7) 3.1换热器简介 (7) 3.1.1换热器概述 (7) 3.1.2换热器的分类 (7) 3.2换热器的选取 (9) 3.2.1换热器类型的选取 (9) 3.2.2换热器选型计算 (9) 3.3换热站内管道的水力计算 (10) 3.4循环水泵的选择 (11) 3.4.1循环水泵需满足的条件 (11) 3.4.2循环水泵选择 (11) 3.5补水泵的选择 (12) 3.5.1补水泵需该满足的条件 (12) 3.5.2补水泵的选择 (12) 3.6补水箱的选择 (14)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燕山大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09级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号: 0901******** 学生姓名:乔旋 指导教师:许立忠 教师职称:教授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二、传动方案分析................................... .......................... 三、电动机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五、轴的设计...................................................................... 六、键的选择校核............................................................ 七、轴承的校核................................................................... 八、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九、密封与润滑的选择.................................................... 十、减速器附件及说明................................................... 十一、装配三维图........................................................ 十二、设计小结............................................................. 参考资料...................................................................

某综合楼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说明书_secret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具有餐饮、住宿、办公会议功能的综合楼。 二、建筑设计资料 建筑物所在地的总平面图,建筑物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以及卫生间大样图等。地下层为高低压配电房、冷冻机房、工具房、消防控制室及电话总机房,贮水池与水泵房也设于地下层中。1层为大厅及餐厅,餐厅每日就餐人数200人。2~8层为客房, 客房共有床位172张,每间客房均带有卫生间。9层为会议室和休息室,屋顶层为电梯机房和中央热水机组间,屋顶水箱设于屋顶层之上。 根据建筑物性质、用途及建筑单位要求,室内设有完善的给水排水卫生设备及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要求全天供应热水。该大楼要求消防给水安全可靠,设置独立的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系统,每个消火栓内设按钮,消防时直接启动消防泵。生活水泵要求自动启动。管道要求全部暗敷设。 三、城市给水排水资料 1、给水水源 本建筑以城市给水管网为水源,大楼西面有一条DN400的市政给水干管,接管点比该处地面低0.5m,常年资用水头为200 Kpa,城市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 2、排水条件 本地区建有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排水污(废)水、雨水分流制排水系统。本建筑东侧有DN600的市政排水管道(管底标高:-1.50m)和雨水管(管底标高:-2.00m)。 3、热源情况 本地区无城市热力管网,该大楼自设集中供热机组间。 4、卫生设备情况 除卫生设备、洗衣房、厨房用水外,其它未预见水量按上述用水量之和的15%计,另有5m3/h的空调冷却用水量 二、设计过程说明 1、给水工程 根据设计资料,已知室外给水管网常年可保证的工作水压,仅为200kpa,故室内给水拟采用上、下分区供水方式。即1~3层及地下室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地下层和一层直接接入室给水管,2~3层采用上行下给方式。4~9层为设水泵、水箱联合供水方式,管网上行下给。因为市政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故在建筑物地下室内设生活——消防合用水池。屋顶水箱设水位继电器自动合闭水泵。 2、排水工程 室内排水管采用合流排放,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没有专用勇气管。因美观要求,部分排水管道不能伸顶通气,故在八层把专用通气立管连接起来,保证所有排水管通气。 雨水管没有八棍,从室内墙角通下,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装修时把管道掩埋。 3、热水供应工程 室内热水采用集中式热水供应系统,由设于层顶的中央热水机组直接供给,采用上行下给方式。冷水由水箱供给。在每棍热水立管的末端设热水回水管,回水利用管中水压将水送热水机组。热水机组出水温度为70℃,冷水计算温度以10℃计。废水直接排入排水管。 4、消防给水 本综合楼设置独立的消火栓系统及自动喷水系统。赛马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0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5L/S。消火栓系统不分区,采用水箱和水泵联合供水的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每个消火栓处设直接启动消防水泵时按钮。水箱贮存10min消防用水,消防泵及管道均单独设置。单口、双口消火栓口径均为65min,水枪喷嘴口径19min,充实水柱为12mH2O,采用麻质水带直径65min,长度20m。消泵直接从生活——消防合用水池吸水,火灾延续时间以计。 喷水系统不分区,没有喷水泵和喷水稳压泵,系统主管通过消防控制赛马,赛马内没有压力控制器,以便及时启动喷水泵和稳压泵。喷水泵及稳压泵直接从生活——消防合用水池吸水。 5、管道的平面布置及管材 各层管道平面布置见平面图。给水的水平干管、热水的水平干管及回水、干管、消防给水的水平干管和排水横干管等均悬挂于天花板下面。所有管道暗敷设。屋顶水箱的进水横管、热水机组供水管,水箱至消防立管的横管等均设于闷顶之中。 给水管和排水管采用塑料管,消防和喷淋系统采用镀锌钢管。 三、设计计算 1、室内给水系统的计算 (1)给水用水定额及时变化系数 ①按建筑物的性质和室内卫生设备之完善程度,选用q d =300L/床.d,时变化系数k h=2.0。共有床位172张。 ②餐厅用水选用20L/每顾客每次,时变化系数k h=2.0。每日就餐人数200人,每人按一日2餐算。 ③洗衣房用水按60L/每公斤干衣算,时变化系数k n=2.0。根据床位,按每日80公斤干衣计。 ④未预见水量按用水量之和的15%计,另有5m3/h的空调冷却用水量,时变化系数为1.0。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完整版

工厂供电课程设计 完整版

前言 电能是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电能时有发电厂供给,因为考虑经济原因,发电厂大多建在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又远离大中型城市和工厂企业,这样需要远距离输送,经过升降压变电所进行转接,在进一步的将电能分配给用户和生产企业。 由于电力电能的重要特点是不能储存,因此电力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是同时进行的,于是电力电能从生产到使用构成一个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中断将使生产停顿,生活混乱,甚至危机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首先要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 3.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4.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课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某机械厂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 二、设计要求 要求根据本厂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工厂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确定变电所的位置与型式,确定变电所主变压器的台数与容量、类型,选择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及高低压设备和进出线,确定二次回路方案,选择整定继电保护装置,确定防雷和接地装置,最后按要求写出设计说明书,绘出设计图纸。 三、设计依据 1. 工厂总平面图

图1 工厂总平面图 2. 工厂负荷情况 工厂多数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为6800小时,日最大负荷持续时间为8小时。该厂除特种电机分厂、实验站为一级负荷,铸造分厂、锅炉房属二级负荷外,其余均属三级负荷。低压动力设备均为三相,额定电压为380V。电气照明及家用电器均为单相,额定电压为220V。本厂的负荷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 3. 供电电源情况 按照工厂与当地供电部门签订的供用电协议规定,本厂可由离厂5km和8km欧姆/km)两处的35kV的公用电源干线取得工作电源。干线首端所装设的断路器断流容量为800MVA,该电源的走向参看工厂总平面图。 表1 工厂负荷统计资料 厂房厂房名称负荷设备容量额定电压功率因tan 需要系数 k d

换热站说明手册

精心整理换热站设计任务书 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 2011年1月1日

换热站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上城住宅小区换热站课程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长春 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 3、小区采暖热负荷:Q=4000+学号×100(kw) 4 5 6 7 8 1 2 要求等。 3、设计计算书 用统一的16开专用纸书写。 包括:设计题目、摘要、目录、设计原始资料、方案确定、设备选择、水力计算、绘制草图、参考文献、致谢等。 四、建议时间安排 1.方案设计:1天。 2.换热站设计计算:1天。

3.施工图绘制:4天。 4.撰写说明书:1.5天。 五、参考文献: 1.李善化,康慧.实用集中供热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2.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编写组》.工业锅炉房实用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4.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6. 7. 8.2004

换热站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换热站设计是《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燃料与燃烧设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设计,掌握采暖热源的换热站设计程序、方法、步骤有关的基本知识,训练绘图技能。做到能够分析和解决集中供热中的一些工程技术问题。 二、设计步骤及内容 1、确定热源(换热站)的位置需考虑的因素 (1 (2 2 3 2 ( ( ③应考虑水泵联合运行的情况。 ④在水压图中表示出循环水泵的扬程。 (3)定压系统的选择与计算 定压方式有:变频水泵定压、补给水泵定压、气压罐定压。选择一种合理的型式并进行选择计算。 (4)选择水处理设备 水处理方式有:钠离子水处理器,贝膜水处理器、静电水处理器。选择一种合理的型式并进行选择计算。

城市污水工程设计说明书_secret

城市污水工程设计说明书 摘要:一个市区的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管网设计,平面设计、水力设计。 关键字:排水工程管网设计 前言 课程设计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深入和发展。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文献、撰写设计说明书、计算书及工程设计的能力。本课程设计的任务主要为给水系统总平面设计管网的设计。 一、设计内容 排水工程课程设计题目是“XX县城排水工程(管网部分)设计”(为初步设计阶段),其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污水管道系统的总平面设计和水力计算; 2、雨水管道系统的总平面设计和水力计算; 3、排洪沟的设计; 二、设计的原始资料 该市位于云南西部,瑞丽江东岸,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重要。该市城区分为Ⅰ、Ⅱ两个行政区,详见城市平面布图。 1、城市的自然条件: 该市的地貌为丘陵地区,海拔标高一般为130~150米(142.5米) 年平均温度:17.7℃,极端最高温度:35.7℃,极端最底温度:-2.5℃ 最热月份平均最高温度:26.1℃ 最冷月份平均最底温度:5.7℃ 最热月平均宅外计算相对湿度:88% 最高年降雨量:1510mm 最底年降雨量:850mm 降雨量面平均总量:1185.4mm 一日最大降雨量:197.1mm

一小时最大降雨量:85.6mm 室外风速冬季平均:1.0m/s 室外风速夏季平均:0.9m/s 风向6月SE7月SE8月SE 频率6月33%7月35%8月25% 常年主导风向SE夏季主导风向SE频率32% 起暴雨强度公式为:q=2422(1+0.775㏒p)/(t+12.8p)0.77 某江、某河流经该市,某江最大流量5630立方米/s; 多年平均流量1700立方米/s; 最小流量700立方米/s。 某河最大流量10立方米/s,最小流量0.5立方米/s 根据某市某水文站资料,某江水位统计资料为: 最高水位(年)136.42m 最底水位(年)94.07m 平均水位104.14m 江流利用情况:某江有航运 2、城市的地质资料: 根据钻探资料,该市地下水储量小,最深埋藏在地面3.0m以下,一般为1.0m 左右,为紫红色砂土岩层,地震烈度<6度,建筑物设计一般不考虑防震,地基承载力均为15kg/㎝2以上。 3、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1)该市是地级市,是该党政机关所在地。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人口近期为15万,远期为18万,供水普及率93%。 (2)该市为滇西交通要冲几农副产品集散地,有纺织、制革、罐头、造纸等工业。 (3)城市道路分为主干道和次干道。主干道红线宽度为18.5~22米(人行道4~5米,车行道10.5~12米),次干道红线宽度为13~17米(人行道3~4米,车行道7~9米)。

换热站课程设计说明书

第1章原始资料一、设计题目 万福小区换热站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建筑物修建地区:长春 2、气象资料:查阅《规范》及相关手册 3、小区采暖热负荷:Q=4000+37×100 =7700 (kw) 4、一次管网:120~80℃; 5、二次管网:80~60℃;。 6、二次管网资用压力0.25Mpa。 7、二次管网静水压力0.3Mpa。 8、室外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0.35Mpa。

2.1 换热站设计方案 本设计换热站采用间接供暖,采用2台板式换热器换热,一次网和二次网均采用旋流除污器除污。补水用钠离子交换器软化。循环水泵两用一备,补水水泵一用一备,设备布置尽量靠墙布置,应尽量美观,简洁,便于工作人员维护。 2.2 定压方式 本设计采用气压罐定压方式定压。 2.2 管材的选择与防腐 管材供热系统采用螺旋焊缝钢管和无缝钢管。弯头均采用热压弯头,阀门 均选用闸阀。自来水系统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接,热网补给水及泄压系统管道采用焊接钢管,焊接。 所有热力管道均刷防锈漆两遍,用离心玻璃棉壳保温后,外包一层铝箔,再 刷调合漆两遍,非热力管道刷防锈漆两遍,调合漆两遍,管道在刷底漆前必须清 楚表面的灰尘,污垢,锈斑,焊渣等。常热设备的保温采用硅酸盐膏保温,外 包一层玻璃丝布.再刷调合漆两遍。

在系统图上对各管段进行编号,并注明管段长度和热负荷计算通过每个管段的流量G 的值,查阅《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选各管段的d 、v 、△P m 的值,算出通过最不利环路的总阻力。流量G 的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 ''(86.0h g t t Q G -= ㎏/h 式中: Q ——管段的热负荷,W ; 'g t ——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 'h t ——系统的设计回水温度,℃。 一次网管段编号: Q 1=4000+37×100=7700kw 一次网供水温度 t=120℃ 回水温度 t=85℃ 一次管网水流量G 的计算: G 1 =0.86×Q 1 / △t = 0.86×7700/(120-80) =165.55m 3/ 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