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根真菌
- 格式:ppt
- 大小:555.50 KB
- 文档页数:33
菌根名词解释答案
菌根是指植物根系与真菌之间的一种共生关系,即植物根系与真菌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能够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水分。
这种关系也被称为“真菌根”或“根霉纲真菌根”。
菌根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生态系统,可以发生在各种植物和真菌之间。
植物通过菌根的方式对于土壤中的氮、磷等养分的吸收能力变得更强,真菌则通过植物提供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和繁殖。
这种互利共生的关系既可以帮助植物提高自身的养分利用率,也能为真菌提供生存环境。
至于菌根相关的一些术语,下面将逐一介绍解释:
一、菌根真菌
菌根真菌是指与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
这些真菌能够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并将其传递给植物,同时植物会将自己的养分分泌出来供真菌利用。
二、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是一种菌根形态,主要生长在植物根表面。
这种菌根不会侵入植物根部,而是通过其特殊的菌丝向周围的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再将其传递给植物。
三、内生菌根
内生菌根是一种能够侵入植物根部的菌根形态。
这种菌根与植物根部形成的联合体称为“菌根囊”,内部的真菌菌丝能够将植物根部周围的养分吸收并传递给植物。
四、菌根囊
菌根囊是指内生菌根中植物根部与真菌菌丝形成的联合体。
这种联合体可以大大增加植物对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能力,从而使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
总之,菌根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能够帮助植物提高自身养
分的利用效率,同时为真菌提供生存环境。
在现代农业和园艺中,菌根的利用也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生产手段。
简要说明植物菌根的作用1.引言1.1 概述概述植物菌根是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指的是植物根系与真菌根系相结合的现象。
植物通过与菌根真菌建立联系,能够从土壤中获取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同时也为菌根提供能量来源。
这种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植物菌根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介绍,探讨植物菌根的生理作用,并总结植物菌根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土壤环境的改善作用。
植物菌根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其对于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被广泛认可。
它能够提供植物无法直接获取的营养物质,如磷、氮、钾等,同时还能够增加植物的吸收表面积,提高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利用效率。
此外,植物菌根还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使植物对各种环境胁迫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植物菌根可以根据菌丝是否侵入植物根部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内生菌根和外生菌根。
内生菌根是指菌根真菌侵入植物细胞内部形成菌核,如丛枝菌根和松露菌根等。
而外生菌根则是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部形成菌丝网络,如担子菌根和牛肝菌根等。
不同类型的植物菌根在生理和形态上有所差异,但其作用机制和效益都是相似的。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植物菌根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进一步探究植物菌根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土壤修复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技术。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简要说明植物菌根的作用,为读者提供对该领域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本文的主要章节和内容概述,以引导读者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阅读。
在本文中,主要包含以下章节:1. 引言:本章节将概述植物菌根的作用,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本章节将探讨植物菌根的定义和分类,以及其在植物生理方面的作用。
3. 结论:本章节将总结植物菌根的作用,重点讨论其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对土壤环境的改善作用。
文章的目的是简要说明植物菌根的作用。
通过对植物菌根的定义、分类和生理作用的介绍,我们将探讨植物菌根如何促进植物生长并改善土壤环境。
真菌、细菌与植物共生的例子
真菌、细菌与植物共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提供了支持。
下面将介绍一些真菌、细菌与植物共生的例子。
一、菌根共生
菌根共生是真菌与植物根系之间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植物获取营养物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菌根共生中,真菌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能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根瘤菌共生
根瘤菌是一种能够与豆科植物形成共生关系的细菌。
在根瘤菌共生中,细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氮肥。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豆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生态系统提供了氮肥来源。
三、藻类与真菌的共生
在一些水生生态系统中,藻类与真菌之间也存在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藻类与真菌的共生中,藻类能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质,而真菌则能够分解这些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这种共生关系有助于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四、地衣共生
地衣是一种由真菌和藻类共同组成的生物体。
在地衣共生中,真菌能够分解岩石表面的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还能帮助藻类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种共生关系对于地衣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真菌、细菌与植物共生的例子多种多样,这种共生关系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修复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如何对付这些污染也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而生物修复就是一种使用生物体来促进土壤和水体治理的方法。
在生物修复中,菌根真菌的作用备受关注。
菌根真菌属于一种共生菌,通常通过与植物根部形成菌根进入植物体内,从而产生互惠互利的关系。
它在调节循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抵御病害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菌根真菌可改善土壤环境。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
但是在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土壤污染问题。
而菌根真菌对一些重金属离子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并可以在对植物无害的情况下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活性。
因此,在生物修复中,菌根真菌可以在治理土壤污染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其次,菌根真菌能够提高土壤肥力。
菌根真菌能够将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直接输送给植物,更好地满足植物的需求。
它可以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收面积和吸收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细菌的繁殖,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最重要的是,菌根真菌的存在可以直接促进植物生长。
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不仅可以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还可以让植物根系更加稳固。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生物修复的效果,使用菌根真菌对植物进行培育在生物修复中也成了一种常用的方法。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菌根真菌,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特定的培育技术。
例如,在生产环节中,使用菌根真菌来催化形成有机物质会更加有效。
并且可以使用微生物技术来改变环境和增厚到处理污染物的菌根真菌数量,从而提升其生物修复效果。
总之,菌根真菌在生物修复中的作用不容小视。
它可以改善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需要根据特定情况,在其培育和使用上加以注意。
我们相信随着生物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它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真菌菌根:多重机制助力植物重金属利用
真菌菌根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利用。
首先,真菌菌根能够吸收和富集重金属元素,将其储存于自己的细胞内或将其固定在根际环境中,从而降低了重金属元素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其次,真菌菌根可以产生一些有机酸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能够与重金属元素发生络合或螯合反应,使其转化为更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态。
同时,这些有机酸和代谢产物还能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重金属化合物,从而提高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此外,真菌菌根还可以通过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来提高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真菌菌根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后,能够刺激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扩展,增加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面积。
同时,真菌菌根还能通过调节植物体内激素的平衡、增加植物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等方式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使其更好地应对重金属元素的毒害作用。
综上所述,真菌菌根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利用,包括降低重金属毒性、提高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等。
这种作用为土壤修复和植物富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为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丛枝菌根真菌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态学、微生物学和植物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深入发展,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共生、竞争和拮抗等相互作用,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关系的研究进展,包括互作机制、影响因素以及调控策略等方面,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我们可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根际微生物的互作机制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土壤中的重要微生物之一,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妙的互作关系。
这种互作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对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营养竞争方面存在明显的互作。
AMF通过扩大根的吸收面积,增强植物对水分和矿质营养的吸收能力。
同时,AMF还能分泌多种胞外酶,如磷酸酶、几丁质酶等,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为植物提供营养。
这种营养竞争不仅影响植物的生长,也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信号交流方面也存在互作。
AMF能感知并响应植物分泌的根际信号物质,如生长素、独脚金内酯等,从而调整自身的生长和代谢。
同时,AMF也能分泌多种信号分子,如菌根因子、几丁质等,与植物和根际微生物进行信号交流,共同调节根际微生态环境。
AMF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在生态功能方面也存在互作。
AMF能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如抗旱、抗盐、抗病等,从而改善植物的生存环境。
AMF还能与根际微生物共同构建稳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菌根研究报告菌根研究报告一、引言菌根是指植物根系与真菌之间的共生现象,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生物间互惠互利的关系。
通过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真菌能够从植物中获取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帮助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因此,对菌根研究的深入探索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菌根的分类1. 菌根可以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种类型。
外生菌根是指真菌的菌丝只附着在植物根系表面,形成特殊的结构称为菌丝鞘。
外生菌根通常形成在大多数草本植物和一些乔木植物的根系上,具有较高的菌根密度和菌丝表面积。
内生菌根是指真菌菌丝侵入植物根系内部组织,形成菌根结构,如蚜炭菌根和侵蚀菌根。
内生菌根通常形成在阔叶植物中,与外生菌根相比,内生菌根对植物的营养吸收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2. 不同类型的菌根可能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外生菌根可以增加植物根系的表面积,提高植物对水和养分的吸收能力,同时通过菌根菌丝鞘还能够提供保护作用,减少植物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伤害。
内生菌根则可以促进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生长发育。
三、菌根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 菌根肥料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栽培菌根真菌与植物一起生长,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菌根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同时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 菌根在土壤修复和生态恢复中的应用菌根真菌可以分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净化土壤环境。
通过引入适应性强、降解能力强的菌根真菌,可以加速土壤修复和生态恢复的进程。
四、菌根研究的前景和挑战目前,菌根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未来的菌根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索菌根和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开发更高效、环保的菌根肥料和菌根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am真菌研究方法
AM真菌,也称为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是一种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的土壤微生物。
它们在提高植物养分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和抗逆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AM真菌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离与纯化:从土壤中分离出AM真菌是纯化培养的第一步。
常用的方法包括湿筛法、蔗糖离心法和蔗糖梯度离心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从土壤中获得AM真菌的孢子、菌丝和菌根片段等。
培养与鉴定:将分离得到的AM真菌进行培养,观察其生长特性和菌落形态。
同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对AM真菌进行鉴定,确定其种类和遗传多样性。
生理生态学研究:研究AM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需要了解其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理生态特征。
这包括测定AM真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以及对逆境条件的响应等。
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应用于AM真菌的研究。
例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检测AM真菌在土壤中的数量;基因芯片技术可用于分析AM真菌的基因表达谱;高通量测序技术可用于揭示AM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等。
总之,研究AM真菌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从多个角度揭示其生态学和生理学特征,为深入理解AM真菌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提供有力支持。
河南农业2019年第5期(上)ZHI WU BAO HU植物保护AMF能够与宿主植物形成菌根共生体,并通过菌丝更为有效地获取宿主植物根际的矿质营养,特别是改善植物磷营养状况,进而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竞争力,提高植物抗逆性。
一、丛枝菌根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都比对照有显著下降,其中,最低的处理(G. etuicatum)分别降低了47.8%和56.6%。
在皮棉产量方面,两种处理下的产量比对照都有显著增加,分别增长了48.0%和13.6%。
两种处理的丛枝菌根侵染情况表现出与产量的正相关关系 。
二、丛枝菌根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由于日趋增加的环境污染,相当一部分农业土壤不同程度的累积了过量的重金属和类重金属元素。
重金属可通过生物体的富集,然后污染的胁迫性。
在重金属污染情况下,AM真菌能够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换,从而减轻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植物修复有着极大的潜力 。
AM真菌能够有效地促进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从而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
三、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通过菌根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近年来,越来越多玉米较NM植绿叶面积,而NM植株也经NM植株具有主植物的抗逆增强宿主植物力,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宿主遭胁迫时,AM能迅速启动宿主的胁迫反应系统;另一方面,AM真菌合成了能够抵抗胁迫的化学或生物物质。
现在尚不清楚AM真菌如何激活宿主的胁迫反应系统,也不知道是否有其他机制参与了AM真菌与宿主植物的相互作用,但可以肯定是丛枝菌根可以扩大宿主的吸收面积,改善宿主的营养状况。
因此,丛枝菌根有利于增强宿主植物抗逆性的作用是由物理、化学、生物以及细胞的综合作用导致的,似乎更符合实际。
菌根真菌生态学研究进展菌根真菌是一类跟根菌,与植物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植物通过根系将碳源供给菌根真菌,反过来,菌根真菌则为植物提供养分和其他生物交流方面的保护。
菌根真菌的这种生态学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研究菌根真菌的生态学对于了解生态学过程,提高植物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1.菌根真菌的生态学作用与植物的共生关系是菌根真菌的主要生态学作用。
植物需要获取养分和水分,而菌根真菌可以通过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植物可用的养分,同时还可以增加土壤的结构和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保持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植物生长。
同时,菌根真菌还可以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一个抵抗病原体侵袭的保护层,从而保护植物的根系系统免受病害的侵袭。
2.菌根真菌对植物产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菌根真菌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菌根真菌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一方面,菌根真菌的存在还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和有害微生物的数量,从而减少了植物生长过程中病害的产生,保护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菌根真菌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菌根真菌的生态学研究也取得了新进展。
其中,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尤为值得关注。
3.1 菌根真菌和植物的互作机制菌根真菌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机制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表明,真菌的分泌物(如菌根酸)可以刺激植物的免疫系统,从而增强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另外,许多植物会从菌根真菌体内吸收有机物质,这种共生关系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同时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营养。
3.2 菌根真菌群落的分布和结构虽然以往菌根真菌生态学研究侧重于单个真菌和植物的互作关系,但是最近的一些研究开始关注菌根真菌群落的分布和结构。
菌根真菌群落的分布可以受到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同时,菌根真菌群落的结构也可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中国菌根食用菌名录引言:菌根食用菌是指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的真菌,它们与植物之间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菌根食用菌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菌根食用菌生态学和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它们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越来越受到。
列举:中国是菌根食用菌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菌根食用菌种类及其特点如下:1、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松茸是一种珍贵的菌根食用菌,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它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被视为高级食材之一,对于增强免疫力和调节肠胃有很好的效果。
2、灵芝(Ganoderma lucidum):灵芝是中国传统的药用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地区,具有滋补强身、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3、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高海拔地区。
它具有益肾补肺、止血化痰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4、香菇(Lentinus edodes):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等特点,被认为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等多种保健功能。
5、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黑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地区。
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有助于清肠排毒、降血压、降血糖等。
总结:本文对中国境内的菌根食用菌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其中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及其特点。
这些菌根食用菌在中国分布广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成为了中国重要的生物资源。
随着人们对菌根食用菌的认知不断提高,它们的生态学作用和应用前景也逐渐受到了。
这些食用菌不仅在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产品产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在医学、保健和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菌根真菌的形态学鉴定
说到菌根真菌,我们就会想到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是多么重要。
近些年来,由于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它们的形态学鉴定。
菌根真菌的形态学鉴定主要是根据菌根真菌活体及菌根真菌你的外形,表面特征,生殖器官形态,酸度和其它特性,从而把菌根真菌归类于各种不同种类。
首先,形态学鉴定必须从采集活体样品开始。
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样品的表面特征。
菌根真菌的活体大小,形状与质地有时可以帮助形态学鉴定。
例如,圆形毛状晶体乳汁和酰基酸的结构很容易决定样本是否属于真菌的菌根类型。
其次,观察菌根真菌的性别器官。
有些真菌在性别器官表面上有一些特殊的特征,包括荧光,不同大小,颜色,形状和外形等。
有些特殊特征可以帮助研究者鉴定标本属于哪类菌根真菌。
此外,研究者还要测试菌根真菌的酸碱值。
大多数菌根真菌的酸碱值范围在6.5到7.5之间,根据菌根真菌的酸碱值,对其进行分类归类。
最后,为了确定样本是否为真正的真菌,研究者还需要进行生化分析,如脂肪酸组成,染色体和其他微生物学特征。
可以根据分子生物学或遗传学技术检测菌根真菌真实性,并结合以上各项测试数据进行最终分类归类。
菌根真菌的形态学鉴定对于了解菌根真菌的特性,以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将不断研究菌根真菌的形态特征,探索它们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改善土壤环境,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力和增加土壤肥力。
菌根简介自然界中还有许多高等植物的根与土壤中的真菌形成共生关系,这种同真菌的共生体称为菌根(mycorrhiza)。
根据菌根形态学及解剖学特征,可将菌根分为外生菌根(ectotrophic mycorrhiza)、内生菌根(endotrophic mycorrhiza)和内外生菌根(ectendotrophic mycorrhiza)三种类型。
(一)外生菌根与根共生的真菌菌丝体包围宿主植物幼根外表,形成菌丝鞘,菌丝一般不穿透组织细胞,而仅在细胞壁之间延伸生长(图4-45)。
形成菌根的根一般较粗,顶端分为二叉,根毛稀少或无。
这类菌根只有少数植物如松科、桦木科、山毛榉科、杜鹃花科等植物形成这类菌根。
(二)内生菌根真菌菌丝分布于根皮层细胞间隙或侵入细胞内部形成不同形状的吸器,如泡囊和树枝状菌丝体。
因此。
内生菌根也称泡囊-丛枝(VA)菌根或丛枝菌根(AM)(图4-46)。
这类菌根宿主植物的根一般无形态及颜色变化。
90%以上的植物都能形成内生菌根,典型的内生菌根如兰花菌根。
(三)内外生菌根有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的某些形态学或生理特征。
它既可在宿主植物根表面形成菌套,又可在根皮层细胞间隙形成VA菌根,亦可在皮层内形成不同形状的菌丝圈。
内外生菌根主要发生于松科、桦木属、杜鹃花科以及水晶兰科植物上。
真菌是低等的异养植物,它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与绿色植物共生后,真菌可以从根中得到它生长发育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而菌丝如同根毛一样,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供植物利用,促进细胞内贮藏物质的分解,增进吸收作用。
菌丝还能产生激素,尤其是维生素B1和B6等生长活跃物质,不仅对根的发育有促进作用,使植物生长良好,还能增加豆科植物固氮和结瘤率;提高药用植物的药用成分含量;提高苗木移栽、扦插成活率等。
如松树在没有与它共生真菌的土壤中,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因此,在林业上,常用人工方法进行真菌接种,提高抗旱能力,以利于造林成功。
现已发现在根上能形成菌根的高等植物有两千多种,其中很多是造林树种,如银杏、桧、侧柏、毛白杨和椴树等。
菌根的概念菌根的概念菌根就是一类土壤有益真菌与植物吸收根共生形成的复合吸收器官——真菌植物根。
菌根既具有植物根的某些特性,又具有专化真菌的某些特性。
真菌通过菌根从植物吸收根皮层组织获得必需的生长物质,同时又通过菌根帮助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肥,确保其正常生长和发育。
由此可见,菌根这种联合体中,共生的双方均在获得营养的同时,也为对方的生存做出了贡献。
菌根对植物非常重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菌根已成为植物存活的决定因素及其生活的自然供养体系。
菌根有什么作用菌根的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六点。
(一)提高植物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菌根以两种方式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能力,一是通过保护吸收根、延长其寿命,植物普通吸收根主要依靠根毛吸收水、肥,根毛寿命很短,仅10~20天就死亡,随着幼根的生长不断形成新的根毛代替死亡的根毛,因此,其吸收能力弱且不稳定,而形成菌根后,以菌根代替根毛吸收水、肥,菌根的寿命比根毛长得多,而且其吸收能力强且稳定。
二是通过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菌根多分支的菌丝套、外伸菌丝、菌丝束和根状菌索在土壤中纵横交错,形成庞大的菌丝网,其吸收面积要比没有菌根、仅依靠根毛吸收的总面积大得多,因此可以吸收更大土壤范围内的水分和养分。
(二)提高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和利用菌根在生长、存活过程中能分泌多种酶,如磷酸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等,来分解土壤中不溶解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直接分解利用有机物和氮、磷、钾、硫、锌、铜等多种矿物元素,改善植物体内养分状况,在菌根的帮助下,植物可以从未风化的矿物质,如磷灰石、石灰石、长石中吸收养分,也可以从泥炭、粗腐殖质、木质素和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中吸取所需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三)分泌生长激素和生长调节素,促进植物生长菌根在生长、存活过程中产生多种天然生长刺激素,包括生长素,如吲哚乙酸、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生长调节素如维生素B等,调节植物体内养分运转,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
菌根名词解释菌根是指一种共生关系,即真菌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构。
菌根由植物根系中的根毛与真菌菌丝组成,通过这种共生关系,植物从真菌中获取养分,而真菌则通过植物根系的碳源获取能量。
这种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菌根分为两种类型: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
外生菌根形态上表现为真菌菌丝包裹在植物根毛表面,使其呈现灰白色或淡黄色的细丝状结构。
内生菌根则是真菌菌丝穿入植物根内部,真菌菌丝与植物根细胞紧密结合。
这两种类型的菌根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都能有效增加植物的吸收面积,提供更多的养分和水分。
同时,菌根还能增加植物对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抗性,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菌根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植物和真菌的分析、识别、相互吸引、共生建立等多个环节。
对植物来说,真菌菌丝发出化感物质,吸引植物根毛的进入;对真菌来说,菌根化学物质也可以促进真菌菌丝的生长。
通过这种相互作用,真菌菌丝在植物根系中逐渐生长壮大,与植物根细胞形成共生关系,最终形成菌根。
菌根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首先,菌根能增加植物的养分吸收能力。
真菌菌丝能延伸到土壤深处,吸收土壤中难以被植物根系吸收的养分,如磷、锌、铁等。
这些养分被真菌吸收后,可以通过菌根转运进入植物根细胞,提供给植物使用。
其次,菌根能增强植物对干旱和盐碱等逆境的耐受性。
真菌菌丝在植物根系周围形成网状结构,增加植物根系的吸水面积,并分泌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减轻植物的逆境状况。
再次,菌根还能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真菌菌丝分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化合物,并促进植物根系产生抗病物质,保护植物免受病原菌的侵害。
总之,菌根是一种重要的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菌根的形成机制和功能,对于发展菌根肥料、改善土壤质量、提高植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