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法培养外生菌根菌菌丝体
- 格式:pdf
- 大小:128.53 KB
- 文档页数:2
食用菌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初生菌丝体: 由初生菌丝组织成的群体2、次生菌丝体: 由次生菌丝组织成的群体3、培养基:根据食用菌对营养、水分、酸碱度的要求,人为配制成的供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质。
4、菌种: 是指以适宜的营养培养基为载体进行纯培养的菌丝体,也就是培养基质和菌丝体的联合体。
或者说是指人工培养,并供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5、同宗结合: 单个担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可以配对融合,且具有产生子实体的能力就是同宗配合6、异宗结合: 由两个不同性别的菌丝交配后才能完成生育的现象,称为、异宗结合,又叫自交不育。
7、腐生: 从动植物尸体上或无生命的有机物中获取营养的方式是腐生8、母种:由孢子、子实体或基内菌丝经过人工培养获取的纯菌丝称为母种9、原种: 将母种接转到原种培养基上培育的菌丝体称之为原种。
10、栽培种: 将原种接转到栽培种培养基上培育的菌丝体称之为栽培种。
11、单核菌丝(初生菌丝): 由担孢子萌发所形成的菌丝是初生菌丝。
12、双核菌丝(次生菌丝): 两条初生菌丝经过质配而形成的菌丝是次生菌丝13、根状菌索: 外由拟薄壁组织构成,内由疏丝组织构成的绳索状结构,外由拟薄壁组织构成,内由疏丝组织构成的绳索状结构,起着固着和吸收作用,并能抵御不良环境,在适宜条件下又能恢复生长并分化形成子实体。
14、菌核:是由菌丝体和贮藏物质组成的不定型的结构15、菌丝束:由无数的菌丝沿着长轴(纵向)方向编织而成的线状体16子实体:子实体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也就是被我们称为“菇菌、覃菌、蘑、莪”的部分。
17菌环:在幼小子实体上,菌盖边缘与菌柄有时连接着一层膜,叫内菌幕。
随着子实体长大,这层膜与菌盖脱离,其残留在菌柄上的部分则形成菌环。
18菌托:子实体发育的前期,在其外表包着一层膜,即菌膜,也称外菌幕。
菌膜有厚薄之分,随着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这层外膜(较薄的)常不留痕迹地消失。
但一些较厚的菌膜常能残留在菌柄的基部,形成袋状物或杯状物,这就是菌托。
第十二章共生真菌
藻类细胞
地衣的繁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菌与藻处于共生状态的粉芽、裂芽及地衣碎片
通过裂芽的分离,裂芽的产生似乎是对无性繁殖的一种适应
粉芽脱离母体以类似于孢子的方式传播,发展成新地衣体
真菌可以产生分生孢子的来繁殖后代
由于大多数地衣真菌是子囊菌,因此有性生殖的结构通
常是子囊果,子囊孢子在子囊中形成并被释放。
地衣的生长一般喜爱高湿度、低温度及低光强度,其中湿
度是最重要的因子,因为地衣缺乏吸收和保持水分的机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须在菌体最适含水量时进行,在干
燥和过饱和时减弱。
地衣生长特别喜欢雾,能提供必要的
湿度,同时也适应低光照强度下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湿度
是决定地衣在自然界中分最重要的因子。
得到享受生长只在每日早上仅有的几个小时处于最适的生
长条件,此时有来自雾、露的充足的湿度。
菌根菌:指能与植物根系形成菌根的真菌菌根的结构
)和与内囊霉
)密切相关的无隔真菌。
真菌与宿主的共生结合是专性的。
(PH)侵入的菌丝
(A)分枝的丛枝状吸胞(V)球形的胞囊
(D)吸器被植物消化
(S)根外真菌的孢子果与孢子。
食用菌 2012.5作业一:名词解释1、食用菌是一类可以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具有肉质或胶质的大型子实体,常称为蘑菇.2、菌丝体:是分枝的丝状物(菌丝)的集合体,生长于基质内部,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
主要功能: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和水分,供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
3、菌核是由菌丝密集而成的块状或颗粒状的休眠体,质地坚硬,色深,大小不一,一般呈深褐色。
菌核外层细胞较小,细胞壁厚,称拟薄壁细胞;内部细胞较大,壁薄,大多为白色粉状肉质,称疏丝组织。
菌核是真菌的储藏器官,又是渡过不良环境的菌丝组织。
我国常见的真菌药材——茯苓、猪苓、雷丸都是这些真菌的菌核。
4、菌索(Rhizomorph): 运输结构是由某些真菌的菌丝体组成的绳索状结构,其顶端部位为其生长点,可不断延长生长,一般长数厘米至数百厘米不等。
5、初生菌丝:是由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菌丝,又称一级菌丝。
6、次生菌丝亦称二级菌丝、双核菌丝、复相菌丝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其具有分枝状者称为次生菌丝体。
7、三次菌丝:双核菌丝体进一步发育就可形成一些特殊化的组织,如菌核、菌索、子实体。
将以分化的双核菌丝体称之为三次菌丝体。
8、异核体:如使一种类型细胞与另一种类型细胞融合,则可以形成一个同时含有二种以上基因型不同的核,但有一个共同的细胞质的细胞,这种细胞称为异核体。
两不同GT,体细胞融合,形成同时含有两个细胞核的细胞称异核体。
当带有不同遗传性状的两个单倍体细胞或菌丝相互融合时,会导致在一个细胞或菌丝中并存有两种以上不同遗传型的核,这样的细胞或菌丝就叫异核体。
这种由菌丝融合导致形成异核体的现象叫异核现象。
9、菌环:有些食用菌在幼小时,菌柄和菌盖之间有一包膜相连,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一部分留在菌盖边缘,一部分留在菌柄上。
留在菌柄上的称为菌环。
10、菌托:有些食用菌幼年时,其菌蕾的外包着一层膜。
菌蕾长大,外膜破裂,留在菌柄基部的残膜称为菌托。
一、名词解释(20分10*2)1、食用菌:可食用的的具有肉质或胶质子实体的大型真菌。
2、菌丝体:菌丝前端不断地生长,分支并交织形成的菌丝群。
3、初生菌丝:刚从孢子体萌发形成菌丝体。
4、次生菌丝:两条单核的初生菌丝经过质配发育而成。
5、三生菌丝:指次生菌丝在环境条件不适宜或许要繁殖的时候,菌丝体紧密聚集而成的组织化的菌丝。
6、菌核:由菌丝体紧密聚集而成的坚硬块状物的休眠体。
菌索:形似根须状,顶端有生长点子座:容纳子实体的棒状或头状结构7、子实体:产生有性孢子的肉质或胶质的大型菌丝组织体。
8、菌环:内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上的单层或双层环状膜。
9、菌托:外菌幕被撑破,残留在菌柄基部发育而成的杯状、苞状或环圈状的构造。
10、原基:指子实体的原始体或器官形成的胚胎期,常呈颗粒或针头状。
11、木腐生菌:指生长在木材或树木上的菌类。
12、草腐生菌:指以禾草茎叶为生长基质的菌类。
13、菌根:是真菌和植物根系结合形成的共生体。
14、外生菌根:菌丝体紧密地包裹在植物根系的表面,并形成菌套的过程。
15、内生菌根:指菌丝侵入了植物根细胞内部的方式。
16、一级种(母种):用分离法首次得到的纯次生菌丝体。
17、二级种(原种):将母种扩大至粗放培养基上形成的菌种。
18、三级种(栽培种):将原种扩大到粗放培养基上形成的菌种。
19、孢子分离法:指在无菌条件下使孢子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萌发,长成菌丝体而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20、组织分离法:利用子实体内部菌肉组织来获得军中的一种最简便的方法。
21、菇木分离法:利用菇木中菌丝的分离而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22、菌种退化:指菌种突然或逐渐丧失原有的生命力和生产性能的现象。
23、菌种保藏:指根据菌种的遗传性能和胜利、生化特征,认为地创造环境条件,使优良菌株稳定地保存。
24、菌丝球:在机械搅拌罐中,霉菌或放线菌的菌丝体有时会缠绕在一起,形成紧密的小球,俗称菌丝25、内菌幕:指子实体在幼年时菌盖与菌柄见存在包摸,称内菌幕26、外菌幕:指有些伞菌幼年时包裹在整个菌蕾外面的菌模,成为外菌幕。
谁看过这篇博文正文字体大小:大中小国内纯培养出的第一个美味牛肝菌子实体(2011-06-12 09:18:56)转载▼分类:菌根食用菌标签:美味牛肝菌子实体纯培养2008年2008年2009年*已在2011年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ial Mushroomsi(国际药用菌)杂志上发表分享分享到新浪Qing(奖)顶阅读(37)┊评论(0)┊收藏(0) ┊转载(0) ┊顶▼┊打印┊举报已投稿排行榜圈子到:转载列表:转载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前一篇: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后一篇:与菌根食用菌有关的几个专业术语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商讯]欧洲杯,有红牛更从容![发评论]发评论[商讯]爱心签名换梦想,天天派奖|[商讯]提高博客人气新方法发评论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前一篇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后一篇 >与菌根食用菌有关的几个专业术语博主音乐与菌根食用菌有关的几个专业术语(2011-06-12 09:53:02)转载▼分类:菌根食用菌标签:菌根菌菌根食用菌真菌ediblemycorrhizalmushroom••1.菌根(M y c o r r h i z a):菌根菌与植物的活根形成的一种特定结构,其结构和功能:植物通过这种结构获取矿物质盐,而菌根菌菌丝则获取到碳水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
(V a r m a A.&H o c k B.1998)•2.菌根食用菌(E d i b l e M y c o r r h i z a lm u s h r o o m):一类能与植物的活根形成菌根的可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3.菌根菌(M y c o r r h i z a l f u n g u s):一类能与植物的活根形成菌根结构的真菌的总称,包括外生菌根、内生菌根等。
松树的养殖方式有哪些养护管理该怎么做松树,世界上松树种类将近八十余种,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松树不只是在山上可以生长,其实在家里也能够养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松树的养殖方式,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松树的养殖方法种植育苗地选择育苗地应选择土壤疏松、土层深厚的沙壤土,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为好。
白皮松根系具有菌根菌共生,菌根菌对促进苗木生长具有良好作用,即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提高苗木的抗旱、抗病能力。
因此,白皮松育苗地宜连作。
种子沙藏及催芽采用冬季室内层积沙藏及催芽。
沙藏催芽应在土壤上冻前进行。
选择干净且门窗完好的房屋进行全面消毒,把已消毒且湿度为60%左右的纯沙堆放室内,用纯布袋将种子与沙按1:3的比例装好,使沙和种子体积占布袋总体积的30%~40%,然后将布袋平摊层埋沙中,沙堆上覆草帘,注意通风保湿防冻。
翌年当种子有40%~50%裂口时即可播种。
育苗方式采用容器育苗或高低床育苗。
苗床育苗采用条播,每亩播种量40~50公斤,播后覆盖塑料薄膜或稻草,覆盖的稻草应用1%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多菌灵溶液消毒。
苗期管理播后25天~30天幼苗带壳出土,约15天壳自行脱落,此期要防止鸟兽破坏。
种壳脱落后应加强立枯病的预防,每周用多菌灵、硫酸亚铁2次~3次交替喷洒幼苗。
用硫酸亚铁的浓度为0.3%~0.5%水溶液,前面一人喷药,后面一人紧跟喷水冲洗,否则容易发生药害。
幼苗生长过程中要适时适量浇水,注意松土除草。
白皮松幼苗生长缓慢,第一年苗高仅4厘米~5厘米,第二年10厘米左右,4年~5年生苗高30厘米~40厘米,10年生苗高1米左右。
苗木在培养过程中要经过2次~3次移植才能培育成大苗。
通常1年~2年生苗进行第一次移植,再培育1年~2年上山造林。
5年生苗进行第二次移植,8年~10年生苗进行第三次移植。
经过第三次移植后,就可以应用于园林绿化。
松树的生态习性气候条件由于原产地地理分布的差异,在原产中国的松树中,樟子松、新疆五针松、偃松最耐寒,对热量要求最低。
食用菌栽培学复习资料1.生物八界系统细菌总界:真细菌界、古细菌界真核总界:古菌界、原生动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藻界2.大型真菌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可形成的较大子实体的结构的一类真菌,称为大型真菌。
3.食用菌在大型真菌中,具肥大多肉的繁殖器官、木质化程度低、不含有毒素、烹调中无异味者,称为食用菌。
4.食用菌的分类地位食用菌在生物分类中大多属于担子菌亚门,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
5.菌核的类型,作用定义:真菌生长到一定阶段,菌丝体不断地分化,相互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颜色较深而坚硬的菌丝体组织颗粒。
类型:(1)真菌核:完全由菌丝组成(2)假菌核:由菌丝与寄主组成(3)小菌核:很小,小到菌丝未分化功能:(1)疏丝组织储存营养(2)度过不良时期6.子实体的5个模式组成部分子实体:由双核菌丝特化而成的肥大多肉的组织器官,上面着生有性孢子,是大型真菌进行有性生殖的场所。
五个部分:(1)菌盖:子实体顶端的帽状部分,包括角质层、菌肉和菌褶三部分。
可根据菌盖边缘形态确定食用菌采摘时间。
(2)菌褶:担子菌类伞菌子实体菌盖内侧的皱褶部分,可以产生孢子。
菌管(牛肝菌科、多孔菌科)、菌刺(齿菌科的猴头菌)、子座(冬虫夏草)为特殊形式的菌褶。
(3)菌柄:生长在菌盖下面,是子实体的支持部分,也是输送营养和水分的组织。
(4)菌环:内菌幕破裂残留在菌柄的部分(5)菌托:外菌幕破裂残留在菌柄的部分7.菌褶的构造(1)菌髓(2)子实层基(3)子实层:是着生有性孢子的栅栏组织。
A担子:产孢组织,在顶端能产生2~4个担孢子,根据分隔方式分为无隔担子、横隔担子、纵隔担子。
B担孢子:孢子是一种有繁殖功能的休眠细胞,分有性孢子、无性孢子两大类。
担子菌和子囊菌类的有性孢子称为担孢子。
C囊状体(侧丝):由子实层基双核细胞衍化而来,为不孕体。
8.菌柄和菌褶的连接方式(1)直生:菌褶内侧呈直角状着生在菌柄上,如红菇、鳞伞属(2)弯生:菌褶内侧与菌柄着生处呈一弯曲,如金针菇、香菇、口蘑(3)离生:菌褶内端不与菌柄接触而形成一个游离于菌柄的环,如草菇属、蘑菇属(4)延生:菌褶内端沿菌柄下延,如平菇、侧耳属9.菌柄在菌盖上的着生方式(1)中生:双孢蘑菇(2)偏生:灵芝、香菇(3)侧生:平菇10.菌环和菌托的来源幼小子实体被菌膜包被,菌膜展开后,菌膜部分残留于菌柄上,内菌膜残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呈菌环;外菌膜破裂脱落后形成菌托。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5, 3(4), 25-33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15 in Hans. /journal/hjss/10.12677/hjss.2015.34004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of ForestZhenming Zhang1, Jiachun Zhang2, Yingying Liu1, Hongzao He1*1Institute of Biology, Guizhou Academy of Sciences, Guiyang Guizhou2Guizhou Botanical Garden, Guiyang GuizhouEmail: zhang6653579@, *195475891@Received: Oct. 5th, 2015; accepted: Oct. 19th, 2015; published: Oct. 26th, 2015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theory of Mycorrhizology is changing for the better day by day, which has caused wide atten-tion of scholars in the world.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mycorrhizal is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a lot of literatures show that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ycorrhizal research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s wide. In particular, the function that promote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or forest is not substituted. And that the research status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in China is comprehensiv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y-corrhizal nutrition, mycorrhiza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nd so on was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d. At the same time,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our country’s about mycorrhiz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etc. were analyzed. The study of focus and trends in the future was prospect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objective and thinking of the next step development of the mycorrhiza in Forest Research for our country.KeywordsEctomycorrhizal Fungi, Forest, Research Status, Application Prospect林木外生菌根菌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张珍明1,张家春2,刘盈盈1,贺红早1*1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2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通讯作者。
共生法培养外生菌根菌菌丝体
黄光文1,张 平2
(1.湖南科技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系,湖南 永州 425006; 2.湖南师范大学真菌研究室,长沙 410081)
摘要:首次报道外生菌根菌的共生培养法。
初步研究了一个较好的外生菌根菌菌丝体培养方法,即将宿主的愈伤组织与外生菌根共同培养,可以明显地促进真菌菌丝的萌发和生长。
愈伤组织匀浆液也可促进菌丝体早期生长。
关键词:共生培养法;鹅膏菌;外生菌根菌;菌丝体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10(2005)03-0016-02
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宿主植物:石栎(Lithocarpus glaber(Thunb.) Nakai),采自长沙县星沙镇,有鹅膏菌共生。
菌根真菌:假褐云斑鹅膏(Amanita pseudopor2 phyria H ong o)、黄盖鹅膏白色变种(A.subjunquillea var.alba Zhu L.Y ang)、欧氏鹅膏(A.ober winkler2 ana Zhu L.Y ang&Y oshim.D oi)。
经组织分离纯培养而来,并经RAPD鉴定[1]。
112 培养基
11211 改良MS培养基:K NO3119g,NH4NO31165 g,K H2PO40117g,CaCl2・H2O0144g,MgS O4・7H2O 0137g,FeS O4・7H2O2718mg,Na2E DT A・H2O3713 mg,H3BO3612mg,ZnS O4・5H2O816mg,MnS O4・H2O1619mg,Na2M oO4・2H2O0125mg,KI0183mg, CaS O4・5H2O01025mg,C oCl201025mg,肌醇100 mg,甘氨酸210mg,盐酸硫氨素014mg,烟酸015 mg,盐酸吡哆醇015mg,琼脂18g,蔗糖23g,胡萝卜100g(煮汁),加水至1000m L。
11212 菌丝生长培养基:上述培养基中加入葡萄糖2g、蛋白胨2g、麦芽汁(12波美度)20m L。
113 愈伤组织培养方法
改良MS培养基附加2,4-014mg・L-1或6-BA018mg・L-1,24℃/20℃(日/夜)下自然光照。
详见文献[2]。
114 菌丝培养方法
对照: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015cm的菌丝块接入装有40m L菌丝生长培养基的100m L三角瓶中,于20℃下培养,各设10瓶。
测定萌发时间(以肉眼明显可见菌丝外伸为度),萌发后每10d 量一次菌丝长度。
(下同)
方法A:在改良MS培养基中加入经过过滤除菌的菌根浸出液(菌根重量与组织块重量一致)作为生长刺激因子。
方法B:菌丝块接种于(紧贴)愈伤组织旁(即共培养方法)。
方法C:将愈伤组织全部挑出,在剩下的改良MS培养基上接入菌丝块。
方法D:无菌状态下将愈伤组织研磨成匀浆,加入到新的菌丝生长培养基中后接种真菌。
2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四种方法培养的菌丝在萌发速度(图1)和生长速度(图2)上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方法B即共培养方法的效果最为显著。
从图3可以看出,菌丝在改良培养基上的生长比较均衡,在前30d逐渐缓缓加快,然后缓缓减慢。
愈伤组织匀浆、菌根提取液和愈伤组织分泌物对菌丝的前期生长有较好的刺激效果,效果依次减小,但相关不大。
三种刺激物作用一段时间后失去影响。
而共培养的菌丝生长速度比其他四者均高,而且在生长后期效果依然显著。
不同的菌株对刺激因子的反映程度略有不同,但总的趋势一致。
图1 菌丝萌发时间的比较
注: A.pse=假褐云斑鹅膏(A.pseudoporphyria);
A.sub=黄盖鹅膏白色变种(A.subjunquillea); A.obe=欧氏鹅膏(A.oberwinklerana)
3 讨论
从实验结果看,菌丝体的共培养法是促进外生
收稿日期:2004-10-18
基金项目:国家科委重点课题项目(96-C02-03-07);湖南省教育厅课题(03C358)
61中国食用菌 E DI BLE FUNGI OF CHI NA V ol124,N o13
图2 五种不同培养方法的菌丝平均生长速度的比较注:同图
1
图3 五种不同培养方法的菌丝生长速度曲线图
菌根菌菌丝生长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此方法以前未见报道。
由于外生菌根菌适应了与宿主植物的共生生活,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会受到抑制。
人们研究外生菌根和外生菌根菌时常常需要解决菌丝体的生长问题。
因此能有效促进菌丝体生长的培养条件一直是研究者们所追寻的。
本方法为改良外生菌根菌培养方法提供了一个很有益的思路。
但是,宿主植物的愈伤组织本身的培养在很多树种中尚在摸索
中。
受此影响,此方法在大量培养菌丝时还不完善,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菌根浸出液和愈伤组织浆对菌丝生长的促进作用推测是因为其中所含的激素、降解核酸和蛋白质等成分。
因为降解蛋白质、氨基酸、核酸成分和一些激素可促进菌丝生长[3]。
而前者比后者作用小,可能是菌根上的菌丝在研磨中产生了自融的废物。
愈伤组织挑走后的培养基对菌丝也有生长作用表明,愈伤组织在生长过程中向培养基分泌一些有益物质,可能是许多酶和多种其他化合物,从而可以促进菌丝生长,也说明共培养方法是可行的。
但培养基中的附加物2,4-D 、6-BA 和NAA 对菌丝生长没有影响[4]。
共培养法的菌丝比其他方法在后期生长中要好,是因为其他方法中刺激因子的消耗,而愈伤组织可以持续地分泌刺激因子。
但究竟有哪些物质在起作用,是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研究结果将为菌丝对营养根的趋化性研究和直接向培养基中加入刺激物质以促进菌丝快速生长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愈伤组织也可能会对孢子萌发有刺激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光文,张平,张志光.柯的组织培养[J ].零陵学
院学报.2002,03:81-83.
[2]陈作红,张志光,张平.几种鹅膏菌菌种分离及其
RAPD 鉴定[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4):56-91.
[3]郭秀珍,毕国昌.林木菌根及应用技术[M].中国
林业出版社.1989.
[4]陈豫.外生菌根真菌鳞柄白毒鹅膏与白毒鹅膏生物学
特性的研究[R].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0, 5.
Symbiosis -based Culturing :A N e w E ffective Method of Culturing
Ectomycorrhizal Fungi
HUANG G u ang -w en 1,ZH ANG Ping 2
(1.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and Chem istry Engineering ,Hunan Science and T ecinology Institue ,Y ongzhou 425006,China ;2.C ollege of Life Science ,Hunan N 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China )
Abstract :A new method ,C o -culturing ,of culturing ectomycorrhizal fungi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The ef 2fective method is that ectomycorrhizal fungi are introduced just beside the callus of host plant ,which can evidently upgrade the growth of the hyphae.The callus juice can als o do on the early growth.
K ey w ords :symbiosis -based culturing method ;Amanita ;ectomycorrhizal ;hyphae
声明:
“神经致幻型毒蕈205新菌株的驯化研究试验”(见本刊05年第二期,第13~14页)研究所采用的205菌株,是由西南科技大学的贺新生教授提供,以此致歉。
杜秀菊
2005年3月24日
7
1第24卷 第3期 中国食用菌 E DI BLE FUNGI OF CHI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