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王庆华贺秋丽陈新苗莫仕勋姓名:汪超群

学号:0902100639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93班

组员:宾进宽林忠远巫瑞洁丘祖文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二、提供的设备 (2)

三、实验内容 (2)

第一节电压互感器不完全三角形接线实验 (2)

第二节电压互感器星形—星形—开口三角形接线实验 (5)

第三节电流互感器实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实验 (11)

第五节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实验 (18)

四、实验心得 (20)

一、实验目的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是一个融设计性、综合性、实践性为一体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就是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具体目的有以下几点:

1.通过综合实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知识用好用活;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观点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进行工程训练;

5.使学生了解电业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作风。

二、提供的设备

综合实验在校内电工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基地提供以下设备供学生选用:

1、安装屏:屏的尺寸为2360×800×600mm,前门、后门和屏内可以安装设备,一个屏可

以同时安排两组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2、电工仪表:电流表、电压表、有功功率表、无功功率表、频率表、有功电度表等。

3、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熔断器。

4、接钮、信号灯、光字牌、电阻、端子排等。

5、三相调压器、电流发生器。

6、连接导线、套管。

7、万用表及安装工具。

三、实验内容

第一节电压互感器不完全三角形接线实验

一、正确接线实验

(1)将两只380V/100V单相电压互感器按图7-1(a)正确接线,互感器一、二次装上熔断1~6FU,接至AC380V的系统中,在二次侧不接负载(开路)或接入负载(一只三相功率表或电能表)。

(2)在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和接入负载两种情况下,用万用表分别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一、二次侧的三个线电压值与表1中。

(3)画出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

分析:互感器在二次侧开路和接入负载情况下,由于接线方式正确,因而二次侧相电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差180度,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向量图如下所示:

图1 正确接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向量图

二、错误接线实验(接入负载)

(1)将1TV互感器一次侧的A、X端对调,如图7-1(b)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值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画出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

分析:将1TV互感器一次侧的A、X端对调,则二次侧互感器的电压(例如Uab)反向,Ubc方向不变,矢量合成构成如图所示三角形,易知Uca是原来的1.73倍。

图2 一次侧A、X对调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向量图

(2)将1TV互感器二次侧的a、x端对调,如图7-1(c)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值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画出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

分析:将1TV互感器二次侧的a、x端对调,则同名端反向,Uab反向,Ubc方向不变,,

矢量合成构成如图所示三角形,易知Uca是原来的1.73倍。

图3 二次侧a、x对调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向量图

(3)将1TV互感器一次侧的A、X端和二次侧的a、x端接线都对调,如图7-1(d)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值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画出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

分析:将1TV互感器一次侧的A、X端和二次侧的a、x端接线都对调,则二次侧电压正好正向,各线电压幅值不变。

图4 一、二次侧a、x对调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向量图

三、互感器断路实验

(1)互感器一次侧1FU熔断器熔断(拔下),如图7-1(e)所示。在互感器二次侧开路

和接入负载两种情况下,分别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并和正确接线比较。恢复到正确接线。

(2)互感器一次侧2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如图7-1(f )所示。在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和接入负载两种情况下,分别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并和正确接线比较。恢复到正确接线。

(3)互感器一次侧4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如图7-1(g )所示。在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和接入负载两种情况下,分别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并和正确接线比较。恢复到正确接线。

(4)互感器一次侧5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如图7-1(h )所示。在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和接入负载两种情况下,分别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并和正确接线比较。恢复到正确接线。

(5)互感器一次侧6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如图7-1(i )所示。在互感器二次侧开路和接入负载两种情况下,分别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并和正确接线比较。恢复到正确接线。

表1 V-V 接线电压互感器实验记录

AB U = 396.6 V , BC U = 398.4 V ,CA U = 397.7 V

互感器二次电压(V )

互感器接线情况 二次无负载

二次有负载

ab U

bc U

ca U

ab U

bc U

ca U

1 正确接线 103.

2 103.9 103.8 103.0 104.0 103.8 2 A 、X 对调 103.5 104.1 178.4 103.1 103.8 177.6

3 a 、x 对调 103.5 104.0 178.0 103.0 103.7 177.6 4

一二次都对调

103.4 104.0 104.0 103.2 103.7 103.9 5 1FU 熔断器熔断 0.073 103.8 103.7 0.009 103.8 1040 6 2FU 熔断器熔断 55.6 47.9 103.7 55.3 47.9 103.6 7 4FU 熔断器熔断 0.157 103.9 23.95 0.046 103.7 101.8 8 5FU 熔断器熔断 24.92 17.85 103.7 52.4 51.7 103.7 9 6FU 熔断器熔断

103.1

1.4

23.50

103.0

0.042

101.1

第二节 电压互感器星形—星形—开口三角形接线实验

一、正确接线实验

(1)、将三只

380100100

,/,

3

33 V 单相电压互感器按图7-2(a )正确接线,互感器一、二次侧装上保险1~6FU ,在二次侧接入负载(一只三相功率表或电度表)。

(2)、分别测量并记录一次侧的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三个相电压AN U 、BN U 、

CN U ;二次侧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和三个相电压1a U 、1b U 、1c U ;开口三角电压和各绕

组电压2ab U 、2bc U 、2ca U ,将测量值填入表2中。

表2 Y/yo ,d 接线电压互感器实验记录

AB U = 399 BC U = 399 CA U = 400 AN U = 229 BN U = 230.8 CN U =231.1

二次侧星形电压(V ) 开口三角电压(V ) 互感器接线情况

线电压

相电压

相电压

零序

ab U

bc U

ca U

a U 1

b U 1

c U 1 ab U 2

bc U 2

ca U 2

0U

正确接线 105.2 105.6 105.6 60.0 60.6 59.2 35.3 35.6 35.64 2.875 1TV-A ,X 对调 59.5 105.7 59.0 60.3 60.8 60.8 35.2 35.5 35.6 69.6 1TV-a1,x1对调

59.5

105.8

59.1

60.4 61.1 60.9

35.3 35.7 35.6 2.9 1TV-a2,x2对调 105.6 105.9 105.8 60.3 61.0 61.0 35.1 35.6 35.7 69.8 1FU 熔断器熔断

60.8

105.6

61.3

0.35 60.8 60.9

0.2

35.6

35.65

34.5

2FU 熔断器熔断 61.0 60.4 105.6 59.0 0.7 61.0 35.3 0.4 35.66 34.5

4FU 熔断器熔断 0.2 105.7 103.5 60.3 60.8 60.0 35.3 35.6 35.63 2.90

5FU 熔断器熔断 52.6 52.6 105.6 60.4 61.0 61.0 35.32 35.62 3564 2.80

(3)画出互感器二次侧向量图。

分析:开口三角相电压形成一闭合三角形,矢量和为0;二次侧星形电压向量图如下所示。

图5 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电压向量图

图6 二次侧星形电压向量图

二、错误接线实验

(1)将1TV 互感器一次侧的A 、X 端接线对调,如图7-2(b )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星形绕组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和三个相电压1a U 、1b U 、1c U ;开口三角电压0U 和各绕组电压2ab U 、2bc U 、2ca U ,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画出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

分析:将1TV 互感器一次侧的A 、X 对调,则同名端反向,相应相电压反向,开口三角形中Ua0反向,则Ub0、Uc0合成为2倍幅值的相电压;二次侧星形电压向量图如图所示。

图7 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电压向量图

图8 一次侧A 、X 对调二次侧星形电压向量图

(2)将1TV 互感器二次侧的a1、x1端接线对调,如图7-2(c )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星形绕组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和三个相电压1a U 、1b U 、1c U ;开口三角电压0U 和各绕组电压2ab U 、2bc U 、2ca U ,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画出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

分析:将1TV 互感器二次侧的a1、x1端接线对调,则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电压向量方向不变,如图5所示,矢量和为0;星形侧相电压Ua 反向,向量图如图8所示。

(3)将1TV 互感器二次侧的a2、x2端接线对调,如图7-2(d )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星形绕组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和三个相电压1a U 、1b U 、1c U ;开口三角电压0U 和各绕组电压2ab U 、2bc U 、2ca U ,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画出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

分析:将1TV 互感器二次侧的a2、x2端接线对调,则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电压向量Ua0方向反向,如图7所示,矢量和为2Ua0;星形侧相电压Ua 方向不变,向量图如图6所示。 三、互感器断线实验

(1)互感器一次侧1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如图7-3(a )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星形绕组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和三个相电压1a U 、1b U 、1c U ;开口三角电压0U 和各绕组电压2ab U 、2bc U 、2ca U ,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

(2)互感器一次侧2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如图7-3(b )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星形绕组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和三个相电压1a U 、1b U 、1c U ;开口三角电压0U 和各绕组电压2ab U 、2bc U 、2ca U ,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画出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

分析:互感器一次侧2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则B 相电压为0,相当于断相运行,开口三角形矢量合成为相电压;

图9 一次侧2FU 拔下开口三角形电压向量图

图10 一次侧2FU 拔下星形侧电压向量图

(3)互感器二次侧4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如图7-3(c )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星形绕组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和三个相电压1a U 、1b U 、1c U ;开口三角电压0U 和各绕组电压2ab U 、2bc U 、2ca U ,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画出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

答:将二次侧4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则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电压向量方向不变,如图5所示,矢量和为0;星形侧相电压Ua 为0,Uab=0,Uca=Ubc 为线电压向量图如图11所示。

图11一次侧4FU 拔下星形侧电压向量图

(4)互感器二次侧5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如图7-3(d )所示。测量并记录互感器二次侧星形绕组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和三个相电压1a U 、1b U 、1c U ;开口三角电压0U 和各绕组电压2ab U 、2bc U 、2ca U ,并和正确接线比较,然后恢复到正确接线。画出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向量图进行分析。

答:将二次侧5FU 熔断器熔断(拔下),则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电压向量方向不变,如图5所示,矢量和为0;星形侧Ubc =Uab=0.5Uac 为线电压向量图如图12所示。

图12二次侧5FU 拔下星形侧电压向量图

第四节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实验

一、实验接线图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实验接线如图9-2所示。

外电源通过三单相变压器组隔离后自成380V 的小接地电流系统,变压器不能采用上面实验的1TM ,因为1TM 二次侧电压很低。变压器一次侧可接成星形或三角形,二次侧必须接成星形。用电容器1C~3C 模拟系统的对地电容(每相用两只)。A 相通过接地开关Qd 接地,可以实现单相接地或不接地,电压互感器2TV 接成星形—星形—开口三角接线,由三个单相电压互感器构成,单相互感器的电压比为:

3380/3

100,3100

V ,互感器一、二次星形中性点接

地。注意各接地点应先连在一起再一点接地。

变压器中性点通过开关QL 接通消弧线圈L ,在实验中L 用一个单相调压器来代替,调压器输入端空着,只接输出端,可以调节电抗的大小,电流表5PA 、6PA 、7PA 、8PA 用来测量相关回路的电流,如果电流表不够,7PA 、8PA 可用5PA 、6PA 代替,但要使原回路接通。实验接线设备的参考规格如表9-2所示。

1

3

2

4

12

34

R

8PA

AC380V

Q1

15A

A

X

A

X

A

X

Dy11

3*380/220V

2TM

N

QL

L

6PA

380V

x x x

a a a

1,2,3C

7PA

5PA

Qd

A B C c b a

a a a

x x x z y x

c2b2a2

U0

2TV

A A A

X X X

9~11FU

3*220V/57.8V,33.3V

Ic

Id

Il

符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Q1 三相刀开关HK2-15/3,15A,3极台 1 前实验用2TM 单相变压器组BK-100,380,220/220V 台 3 一次抽头

2TV 电压互感器

JDG-0.5改,

3

380

/

3

100

3

100

V

台 3

1~3C 电容器1μF,交流630V 只 6 每相2只Qd,QL 转换开关LW5-15.D0084/1 只 2

L 单相调压器可用前面实验的三相调压器

的一相

台 1

5~8PA 交流电流表500mA 只 4

二、正常无故障实验

(1)合上三相交流电源,用相序表检查实验系统是否确为正相序,然后用万用表测量并

记录系统三个线电压(

AB

U、

BC

U、

CA

U),三个相电压(

AN

U、

BN

U、

CN

U),三个相对地电

压(

Ad

U、

Bd

U、

Cd

U),分析各组电压之间的数量关系。

(2)测量变压器中性点对地电压

Nd

U,与理论分析值比较。

(3)分别测量三只电容器的电流

ca

I、

cb

I、

cc

I,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c

co

U

I ωC)

(4)测量三只电容器公共接地处的电流

c

I(8PA),对测量值进行分析。

(5)测量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U、

bc

U、

ca

U),三个相对地电压(U、

bd

U、

cd U )。

(6)测量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开口三角各绕组电压(a U 、2b U 、2c U )和开口电压0U ,对测量值进行分析。

以上各测量值分别列入表9-3~表9-7中。

表9-3 线电压和相电压测量值(V)

运行情况 AB U

BC U CA U AN U BN U CN U

正常运行 413 416 415 241.6 240.9 241.9 A 相直接接地 406 417 420 240.6 238.1 244.5 B 相直接接地 419 406 414 244.1 240.0 237.9 C 相直接接地 411 420 409 238.3 243.5 241.8 A 相直接接地 (有消弧线圈)

405

415

415

236.5

235.2

246.4

表9-4 系统对地电压测量值(V )

运行情况 Ad U

Bd U

Cd U

Nd U

正常运行 240 245.1 242.1 4.33 A 相直接接地 0.357 405 421 247.0 B 相直接接地 418 0.472 405 239.9 C 相直接接地 408 420 0.256 241.8 2TV 一次A 相断 229.0 259.7 239.7 19.41 2TV 一次A 、B 断 228.0 246.3 254.7 15.63 线路A 相全断线(不接2TV) 363.1 210.7 205.8 120.9 线路A 相部分断线(不接2TV) 288.1 223.5 219.6 41.1 线路两相全断线(不接2TV) 415 414 0.128 242.1 线路两相部分断线(不接2TV) 274.2 276.3 182.6 59.1 线路A 相全断线(接2TV) 233.4 445 636 416 线路A 相部分断线(接2TV) 298.3 213.6 223.8 57.3 A 相直接接地(有消弧线圈)

0.293

405

415

236.6

表9-5 电容电流和接地电流测量值(V )

运行情况

ca I cb I

cc I c I d I L I

正常运行 120 140 140 10 — — A 相直接接地 0 220 250 410 270 — B 相直接接地 270 10 240 420 300 — C 相直接接地 260 240 20 420 290 — A 相直接接地 (有消弧线圈)

250

320

240

290

240

表9-6 互感器星形绕组二次电压测量值(V)

运动情况 ab U

bc U

ca U

ad U

bd U

cd U

正常运行 109.4 109.8 110 63.4 64.7 64.0

A 相直接接地 107.3 110 111 0.06 107.3 110.8

B 相直接接地 110.6 107.6 107 110.8 0.093 107.3

C 相直接接地 109.1 111.1 108.1 108.1 111.2 0.093 2TV 一次A 相断 68.5 109.8 63.1 0.062 68.4

63.2 2TV 一次A 、B 相断 0.063 67.2 67.2 0.001 0.065

67.1 线路A 相全断线 108.8 105.0 109.8 56.9 117.3 167.1

线路A 相部分断线

109.3

109.0

109.2

78.7

56.2

59.1

表9-7 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二次电压测量值(V )

运动情况 2a U

2b U

2c U

0U

正常运行 37.04 37.84 37.27 1.970 A 相直接接地 0.037 62.3 64.0 111.2 B 相直接接地 64.4 0.133 62.5 110.9 C 相直接接地 62.7 64.6 0.061 111.6 2TV 一次A 相断 0.036 39.7 37.03 41.4 2TV 一次A 、B 相断 0 0.037 39.29 39.22 线路A 相全断线 35.99 68.2 97.1 192.1 线路A 相部分断线

45.7

32.89

34.52

26.58

三、单相接地实验

(1)合上接地开关Qd 将A 相直接接地。 (2)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系统三个线电压(U

、BC U 、CA U ),三个相电压(AN U 、BN U 、

CN U ),与正常运行值比较是否有变化,分析单相接地时系统是否能继续运行。

答: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三个相电压(AN U 、BN U 、CN U

),与正常运行值

比较无变化,单相接地系统能继续运行。

图13 单相接地时二次侧电压向量图

(3)测量并记录系统三个相对地电压(Ad U 、Bd U 、Cd U )和中性点对地电压Nd U ,与正常运行值比较是否有变化,画出相量图分析各对地电压之间的数量和相位关系。

答:有变化,

Ad

U =0,

Bd

U 、

Cd

U 上升为线电压,中性点对地电压

Nd

U 上升为相电压,向

量图如图13所示。

(4)分别测量并记录三只电容器的电流ca I 、cb I 、cc I ,以及三只电容器公共接地处的电流c I 和接地处电流d I ,与正常运行值比较,画出相量图分析各电流之间的数量和相位关系。

答:由于

Ad

U =0,则A 相电容电流为0,而

Bd

U 、

Cd U 上升为线电压,则b 、c 相对地电

流上升为线电流,即扩大1.73倍。从图13及9-2可知d

I 为A 相对地电流呈感性,根据基尔

霍夫电流定律,接地点总电流和为0,由于2TV 有接地点产生感性电流,因而Ic>Id,如下图所示。

图14 单相接地时各电流之间的矢量关系图

(5)测量并记录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三个相对地电压(ad U 、

bd U 、cd U ),与正常运行值比较,分析如何判明接地故障和接地相。

答: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电压为零,非故障相电压上升为线电压。

(6)测量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开口三角各绕组电压(2a U 、2b U 、2c U )和开口电压0U ,与正常运行值比较,画出相量图分析开口三角各绕组对地电压之间的数量和相量关系。

答:开口三角形故障相电压为0,非故障相电压上升为线电压,U0为线电压的1.73倍。如下图所示。

图15 单相接地时开口三角形电压的矢量关系图

四、单相接地与其他故障的鉴别 1、电压互感器一次熔断器熔断

(1)A 相熔断熔断器熔断:拉开Qd ,将电压互感器一次侧A 相熔断器拔下,测量一次侧三个相对地电压(Ad U 、Bd U 、Cd U )、变压器中性点对地电压Nd U 和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三个相对地电压(ad U 、bd U 、cd U )、开口三角电压(2a U 、2b U 、2c U )和0U ,记入表9-7中并与表中A 相接地的测值比较,分析与单相接地故障的区别。

答:A 相熔断器熔断,一次侧三个相对地电压(Ad

U 、

Bd

U 、

Cd

U )与正常运行时几乎一

致,由于三相不对称,中性点对地电压

Nd

U 出现偏移;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

ab

U 、

bc

U 、ca

U )、三个相对地电压(

ad

U 、

bd

U 、

cd

U )如图16所示;开口三角电压(2

a U 、

2

b U 、

2

c U )

如图17所示。

图16 A 相熔断器熔断后二次星形侧电压矢量图

图17 A 相熔断器熔断后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电压向量图

(2)A 、B 的熔断器熔断:拉开Qd ,将电压互感器一次侧A 、B 熔断器拔下,测量一次侧三个相对地电压(Ad U 、Bd U 、Cd U )、变压器中性点对地电压Nd U 和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ca U )、三个相对地电压(ad U 、bd U 、cd U )、开口三角电压(2a U 、2b U 、2c U )和0U ,记入表9-7中并与表中A 相接地的测值比较,分析与单相接地故障的区别。

答:A 、B 的熔断器熔断,一次侧三个相对地电压(

Ad

U 、

Bd

U 、

Cd

U )与正常运行时几

乎一致,由于三相不对称,中性点对地电压

Nd U 出现偏移; 互感器二次侧三个线电压(ab

U 、bc U 、

ca

U )、三个相对地电压(

ad

U 、

bd

U 、cd

U )如图18所示;开口三角电压(

2

a U 、

2

b U 、

2

c U )如图19所示。

图18 A 、B 相熔断器熔断后二次星形侧电压矢量图

图19 A 、B 相熔断器熔断后二次侧开口三角形电压向量图

第五节 中性点通过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实验

一、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实验

1.变压器组中性点通过开关QL 接入单相调压器的输出端(模拟可调的消弧线圈),如图9-2所示。注意调压器指针要先放到最大电压的位置(顺时针到头,即电抗值最大)。调压器不容许放在零位,否则将形成单相短路烧坏设备。

2.拆除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中性点的接地线,以消除互感器电抗对电容电流的补偿作用。 3.合上QL 接入消弧线圈,再合上Qd 使系统A 相直接接地,合上三相电源后将调压器反时针方向调至某个位置以减小电抗值,使接地电流Id 有明显减少,测量并记录有关参数填入相关表中。特别要注意表9-4中接地电流Id 、IL 的变化,说明消弧线圈的补偿作用。 答:当调压器反时针调小电抗值时,根据U=j ωIL ,IL 逐渐增大,而IC 几乎不变,这是典

型的单变量实验,由于两电流反向,因而Id 逐渐减小至某以最小值(不为0,主要是电阻等因素),此时再减小电抗,IL 就会大于IC ,称为过补偿,Id 开始逐渐增大。 二、消弧线圈的补偿方式实验

1.全补偿方式:合上三相电源后调节调压器,使IL =Ic 。从理论上说,可以补偿到接地电流Id=0,这是认为消弧线圈是纯电抗,现场的消弧线圈由于容量大、导线粗,电阻是很小的。但实验用的调压器容量小,电阻不能忽略,不能补偿到接地电流为零。根据实测时Ic 、IL 值计算出Ic 和IL 的相位差。

2.由于消弧线圈电阻的影响,并不一定是IL =IC时的接地电流最小,调节调压器使接地电流最小,记下测值IL 、Idmin、Ic和调压器位置,与理论计算值比较。试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使Id=0。

3.欠补偿方式:调节调压器,使IL <Ic ,记下测值IL 、Id、Ic和调压器位置。

4.过补偿方式:调节调压器,使IL >Ic ,记下测值IL 、Id、Ic和调压器位置。

说明几种补偿方式的特点,实际运行中应该采用那一种补偿方式。

答:①全补偿方式是指补偿后电感电流等于网络电容电流,接地点残流为0,即ICΣ= IL 。

从消除故障点的电弧,避免出现弧光过电压的角度来看,此种补偿方式是最理想的,但从其他方面看,则又存在严重的缺点。在全补偿时,ωL=1/3ωCΣ,正是电感L 和三相对地电容3CΣ对50Hz交流串联谐振的条件。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架空输电线的三相对地电容不完全相等,则电源中性点对地之间就产生电压偏移,根据戴维南定理,可计算其中性点的电压; 此外,在断路器合闸过程中,当三相触头不同时闭合时,也将短时出现一个数值更大的零序分量电压。上述情况下出现的零序电压,都是串联于L和3CΣ之间的,该零序电压在串联谐振回路中产生很大的电压降落,从而使电源中性点对地电压严重升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不能采用该种补偿方式。②欠补偿方式是指补偿后电感电流小于网络电容电流,接地点残流为容性,即ICΣ>IL 。

在该种补偿方式下,当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改变时,如某个元件或某条输电线路被切除,在系统电容电流减小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ICΣ和IL电流相等的情况,发生串联谐振过电压。因此,该种补偿方式一般也很少被采用。③过补偿方式是指补偿后电感电流大于网络电容电流,接地点残流为感性,即ICΣ<IL 。采用该种补偿方式,可以有效避免系统发生串联谐振过电压的问题,在实际运行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采用过补偿方式时,流经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将大于线路本身的电容电流,而电容性无功功率的实际流动方向是由母线指向线路,所以,无法利用故障时和正常运行时的功率方向的差别来判别故障线路;另外,由于过补偿度不大,为输电线的选线及故障测距均带来困难。但是,考虑到系统的安全运行及中性点的对地电压,经消弧线圈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系统和网络协议部分)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实验一:主被叫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2、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号码为空号时的信令流程。 3、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关机或处于忙状态时的信令流程。 4、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的信令流程。 5、掌握移动台被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6、掌握通话结束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 7、了解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时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二、实验仪器 1、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 2、台式计算机一台; 3、小交换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处于开机空闲状态的移动台要建立与另一用户的通信,在用户看来只要输入被叫号码,再按发送键,移动台就开始启动程序直到电话拨通。实际上,移动台和网络要经许多步骤才能将呼叫建立起来。以移动台和移动台进行通信为例,就包括主叫移动台和主叫MSC建立信令链接、主叫MSC通过被叫电话号码对被叫用户进行选路,即寻找被叫所处的MSC、被叫MSC寻呼被叫MS并建立信令连接过程等三个过程。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主叫时MS和MSC之间的信令过程、以及为了完成通话连接,主叫MSC和被叫MSC之间的信令过程(即七号信令中的部分消息)。 四、实验内容 1、记录正常呼叫的过程中,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2、记录被叫关机时,移动台主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3、记录被叫振铃后无应答时,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4、记录被叫号码无效时,移动台主叫的信令流程 5、记录通话结束后,呼叫链路释放的信令流程 五、实验步骤 主叫实验: 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在主界面上双击“主叫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初始化”键,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再点击“开机”键,从而使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统计量 全国居民 农村居民 城镇居民 N 有效 22 22 22 缺失 均值 1116.82 747.86 2336.41 中值 727.50 530.50 1499.50 方差 1031026.918 399673.838 4536136.444 百分位数 25 304.25 239.75 596.25 50 727.50 530.50 1499.50 75 1893.50 1197.00 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 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5.00 0 . 56788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2 )W 检验 结果:在Shapiro-Wilk 检验结果972.00 w ,p=0.174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 习题1.5 5 多维正态数据的统计量 数据:

arc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五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一、实验目的 理解空间插值的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空间差值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根据某月的降水量,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进行空间插值,生成中国陆地范围内的降水表面,并比较各种方法所得结果之间的差异,制作降水分布图。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实验原理:空间插值是利用已知点的数据来估算其他临近未知点的数据的过程,通常用于将离散点数据转换生成连续的栅格表面。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有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 样条插值法(Spline)和克里格插值方法(Kriging)。 实验方法:分别采用IDW、Spline、Kriging方法对全国各气象站点1980年某月的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生成连续的降水表面数据,分析其差异,并制作降水分布图。 四、实验步骤 ⑴打开arcmap,加载降水数据,行政区划数据,城市数据,河流数据,并进行符号化, 对行政区划数据中的多边形取消颜色填充 ⑵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将工作空间设置为实验数据所在的文件夹

⑶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 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extent标签中将分析范围设置与行政区划一致,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点击空间分析工具spatial analyst→options在general标签中选province作为分析掩膜,点击spatial analyst→interpolate to raster→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在input points下拉框中输入rain1980,z字段选择rain,像元大小设置为10000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本大全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本大全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文1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并切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按照每周3课时、每学期48课时的课时量,将其分为期准备16课时、中期活动16课时、期末总结16课时三个阶段。 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本次活动的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相活动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中学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这次活动的末期是整理材料,书写实践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42组仅选出24组参加汇报。 活动中我们又聘请了孙茂霞、丁庆波、马玉平、刘敏、孙宗渊、李鹏、贾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师做初评评委,此后,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三次检查。最后学校的成果汇报交流又聘请了范雪、王静、孟晓薇、丁庆波、马玉萍、贾青松为评委,李鹏、孙宗渊为记分员,同时还请到了宋玉洪、仁莹为这次活动全程照相。 本次活动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一个学年就选出了29组参加汇报,本次我们学校两个学年选出24组进行汇报,很显然,我们对这次活动的要求提高了,汇报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汇报的能力也比以前更进步了。他们的成绩证明了“没有辛勤的一天,就没有最后的收获。 尽管本次活动是很成功一次活动,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

【实验报告】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SPSS相关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spss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作过程,并能分析其结果。 二.实验原理 相关性分析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更精确地说,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如何变化,此时就需要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做深入的定量考察。P值是针对原假设H0:假设两变量无线性相关而言的。一般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5,你只需要拿p值和0.05进行比较:如果p值小于0.05,就拒绝原假设H0,说明两变量有线性相关的关系,他们无线性相关的可能性小于0.05;如果大于0.05,则一般认为无线性相关关系,至于相关的程度则要看相关系数R值,r越大,说明越相关。越小,则相关程度越低。而偏相关分析是指当两个变量同时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将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剔除,只分析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过程,其检验过程与相关分析相似。三、实验内容 掌握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寻求与人均食品支出密切相关的因素。 (1)检验人均食品支出与粮价和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a.打开spss软件,输入“回归人均食品支出”数据。

b.在spssd的菜单栏中选择点击,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C.在对话窗口中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1,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显著相关。人均食品支出与粮食平均单价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0,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 0.0000.01,拒绝零假设,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也显著相关。 (2)研究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偏相关关系。 读入数据后: A.点击系统弹出一个对话窗口。 B.点击OK,系统输出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偏相关系数为0.8665,显著性概率p=0.0000.01,说明在剔除了粮食单价的影响后,人均食品支出与人均收入依然有显著性关系,并且0.86650.921,说明它们之间的显著性关系稍有减弱。通过相关关系与偏相关关系的比较可以得知:在粮价的影响下,人均收入对人均食品支出的影响更大。 三、实验总结 1、熟悉了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熟悉其操作过程。 2、通过spss软件输出的数据结果并能够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且解决实际问题。 3、充分理解了相关性分析的应用原理。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间目标轨道分布规律; 2、掌握TLE数据格式分析方法; 3、掌握空间目标高度分布特性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实验环境 Matlab或C语言 三、实验原理 1、空间目标及其分布 空间目标广义是指离地球表面120公里以外空间的所有目标,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本研究报告中的空间目标系指环绕在地球周围数万公里内的人造天体,包括卫星、平台和运载,以及上述目标解体后形成的空间碎片。对这些人造目标进行监视属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的范畴。 根据有关研究,环绕地球的空间目标数目大约为35,000,000,其中大小在1~10cm的约110,000个,大于10cm的在8000个以上。目前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可对30cm以上的空间目标进行例行的日常观测,对10cm以上的目标可能观测到,但不能保证例行的日常跟踪。上述空间目标中,到2008年8月24日,被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编目过的空间目标数目为33311个,其中21597个已经陨落,11714个仍在轨。 } 空间目标都有一定大小、形状,运行在一定轨道上,使得每一空间目标都有其独特的轨道特性、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奠定了对空间目标进行定轨和识别的基础,尤其是在用航天器一般都有特定的外形、稳定的轨道、姿态、温度等特性,是空间目标识别的主要技术支撑。 空间目标监视的核心任务是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获取空间目标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运动参数等重要目标信息,进而确定目标威胁度、警戒空间碰撞、提供安全告警信息,是实施防御性空间对抗和进攻性空间对抗的基础。其中在空间目标的识别过程中,空间目标的轨道特性是主要依据,而其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则是对其轨道特性的进一步补

测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0—三年 ^一月 ^一日目录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 一)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内容 5 四.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五.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7 (二)实验内容7 六.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综合实验8 (一)实验目的8 (二)实验内容8 七.地震仪器综合设计9 (一)实验目的9 (二)实验内容9 八.电法仪器综合设计10 (一)实验目的10 (二)实验内容10 九、实验心得11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 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二)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 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 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与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 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与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 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 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 (1)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 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 两档手动设计) (2)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 至1500 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 至40 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但要求梯度 增益呈线性) (3)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理解液压装

(实习报告)企业实习相关分析报告范文

企业实习相关分析报告范文 本次外出实习,部里安排我到xx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主要任务是协助各注册会计师到各街道进行查账,主要工作有编制工作底稿,查阅凭证,帐簿,报表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进行现金盘点,资产清查,编制审计报告等。 本次外出实习,我感觉收获特别大。第一:收集了很多教学素材案例,在审计过程中,一旦我发现有对我以后教学有用的东西,我都会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故此,这次外出企业实习,我做的笔记就有3本。我相信这些素材将会对我以,后教学提供很多帮助。本学期我讲授企业单项实训课程,在授课时就经常顺手拈来我外出审计中碰到的很多案例感觉教学效果很好。第二:了解目前企业会计现状以及他们在做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种种舞弊现象。第三:向注册会计师学习了很多知识,对于我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都会虚心地向xx会计师事务所的老师询问,对于我提出的各种轰炸式提问,他们都很耐心地给予回答。第四:近距离接触,真正了解到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及要求,为我以后在讲授课程时对于授课内容如何有所侧重更有帮助。本次发言,张部长主要让我谈一谈目前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知识.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会计电算化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大部分企业已实现用电脑做帐,而且大部分企业公司都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做帐,少部分采用用友软件做帐。故此,我们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讲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熟练运用这2个财务软件.既然是用电脑做帐,对打字速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学生每分钟要达到40-50个字左右。 二,税务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很多公司因为规模较小,只设有一名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可以说是一名多面手、做帐、报税等均是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税务知识讲授,尤其是税务实务操作练习,教会每会学生如何申请报税、计税、缴税、尤其是几个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等更要重点讲授。 三,出纳方面知识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历较低,很多同学毕业后只能担任出纳,故此,对于出纳工作主要职责(如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空白发票、支票印章)以及应具备技能(如点钞、计算器、辩别真假钞票)等应让学生熟练掌握。 四,财会法规知识

会计学专业综合实验课实验报告

会计学专业综合实验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会计模拟实验是缩短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培养我们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使我们能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制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加强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要求我们同学各自独立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验的内容,以便全面系统的掌握各项技能。通过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理论知识的记忆,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的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验原理 基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会计实验操作。 三、实验设备 福思特多媒体会计模拟实验室软件 四、结果预测 熟练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更正错误,财务报表编制。 五、实验步骤 (1)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 (3)根据记帐凭证填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4)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 (5)更正试例 (6)填写会计报表 六、实验结果 (一)原始凭证共363张 (二)记账凭证共173号213张

(三)科目汇总表共2号2张(四)总账账户共75个 (五)日记账账户共4个 (六)明细账账户共74个,其中 1、三栏式账户54个 2.数量金额式账户4个 3.多栏式账户16个 4.其他: (七)手工编制的报表 1、资产负债表(截图)

2.利润表(截图) 3.现金流量表(截图)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截图) 七、实验分析

经过这些天的模拟实验、手工记账,使我的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进一步深刻了我对会计的了解。加强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对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和具体操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没有留意到的会计处理知识和细节 (1)有一部分原始凭证的日期是需要大写的,且大部分的金额填写也是要大写的。而且,为了防止被他人恶意篡改,一些日 期的填写是需要添加“零”或者“壹”的,比如一月,在填 写汇票之类的应该写成“零壹月”;十一月,十二月应该写 成“壹拾壹月“,“壹拾贰月”。 (2)在填写记账凭证时,要填写完分录时应该将下面的空白处划上斜线,并且要注意在金额前面填上“¥”符号。这是我在 填写记账凭证的时候时常会忘记的细节。 (3)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每天都要结出“本日发生额和余额”,这也是经常性忽略的一个细节。 (4)在填写明细账时,分录涉及的每一个科目都要填写,之前一直以为只需要填写一个科目,导致了很多错误。 (5)在填写明细账的时候,很多时候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格式,在三栏式和多栏式找科目找了很久,主要是因为初财的内容 不太扎实,所以导致了这种情况,在回忆了初级财务会计之 后,操作起来熟练了很多。 (6)15日填写科目汇总表的时候,没有理解清楚概念,将科目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分析实验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第一次试验报告 习题1.3 1建立数据集,定义变量并输入数据并保存。 2数据的描述,包括求均值、方差、中位数等统计量。 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如下: 输出:

方差1031026.918399673.8384536136.444百分位数25304.25239.75596.25 50727.50530.501499.50 751893.501197.004136.75 3画直方图,茎叶图,QQ图。(全国居民)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 输出: 全国居民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9.00 0 . 122223344 5.00 0 . 56788 2.00 1 . 03 1.00 1 . 7 1.00 2 . 3 3.00 2 . 689

1.00 3 . 1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分析—描述统计—QQ图,选择如下: 输出: 习题1.1 4数据正态性的检验:K—S检验,W检验数据: 取显着性水平为0.05 分析—描述统计—探索,选择如下:(1)K—S检验 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身高N60正态参数a,,b均值139.00

标准差7.064 最极端差别绝对值.089 正.045 负-.089 Kolmogorov-Smirnov Z.686 渐近显着性(双侧).735 a. 检验分布为正态分布。 b. 根据数据计算得到。 结果:p=0.735 大于0.05 接受原假设,即数据来自正太总体。(2)W检验

综合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和仪器专业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 09测控三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付国红王启明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一月五日 目录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三、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①地震超前探测仪)................................. .... . (5)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内容 (5) 四、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②电法勘探仪器)............................ ........... ..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五、实验心得................................................................................... ..... .. (7)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理解液压装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 (二)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和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和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 (1) 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 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两档手动设计) (2) 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至1500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至40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 但要求梯度增益呈线性) (3) 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4) 调理电路中要有工频滤波器设计。 液压实验元件均为透明有机材料制成,透明直观。便于了解掌握几十种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及用途。掌握几十种基本实验回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实验时,组装实验回路快捷、方便。同时,配备独立的继电器控制单元进行电气控制,简单实用。通过和PLC比较,,可以加深对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了解及掌握。 本实验系统采用专用独立液压实验泵站,配直流电机无级调速系统,而且电机速度控制系统内部具有安全限速功能,可以对输出的最高速度进行限制。同时配有数字式高精度转速表,实时测量泵电机组的转速。并且配有油路压力调定功能,可以调定输出压力油的安全工作压力。泵站配有多路压力油输出及回油,可同时对多路液压回路进行供油回油。并采用闭锁式快速接头,以利于快速接通或封闭油路。实现油箱、油泵、直流

空间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分析原理 及应用 上机实验

练习1:利用缺省参数创建一个表面 1.1 启动ArcMap并激活地统计分析模块 单击窗口任务栏的Start按扭,光标指向Programs,再指向ArcGIS,然后单击ArcMap。在ArcMap中,单击Tools,在单击Extensions,选中Geostatistical Analyst复选框,单击Close按扭。 1.2 添加Geostatistical Analyst工具条到ArcMap中。 单击View菜单,光标指向Toolbars,然后单击Geostatistical Analyst。 1.3 在ArcMap中添加数据层 一旦数据加入后,就能利用ArcMap来显示数据,而且如果需要,还可以改变没一层的属性设置(如符号等等) 1.单击Standard工具条上的Add Data按扭。 找到安装练习数据的文件夹(缺省安装路径是C:\ArcGIS\ArcTutor\Geostatistics),按住Ctrl键,然后点击并高亮显示Ca_ozone_pts和ca_outline数据集。 3.单击Add按扭。 4.单击目录表中的ca_outline图层的图例,打开Symbol Selector对话框。 5.单击Fill Color下拉箭头,然后单击No Color。 6.在Symbol Selector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 点击Standard工具条上的Save按扭。新建一个本地工作目录(如C:\geostatistical),定位到本地工作目录。

1.4 利用缺省值创建表面 单击Geostatistical Analyst,然后单击Geostatistical Wizard。 2.点击Input Data下拉箭头,单击并选中ca_ozone_pts。 3.单击Attribute下拉框箭头,单击并选中属性OZONE。 4.在Methord对话框中单击Kriging. 单击Next按扭。缺省情况下,在Geostatistical Method Selection对话框中,Ordinary Kriging和Prediction Map被选中. 6.在Geostatistical Method Selection对话框中单击next按扭。 7.点击next按扭。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2011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时间: 组员:

目录 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 (1) 实验二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VE高级营养霜 (8) 实验三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波 (10) 实验四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水花露水 (12) 实验五果胶的提取与分析 (16) 实验六一种含N-P-Al阴离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棉布的阻燃性 .. 20 实验七阿司匹林的合成 (23)

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洗涤剂的配方设计及检验方法。 2、掌握泡沫测定法。 二、实验概要 洗涤剂洗衣服一般最常用的是洗衣粉。洗衣粉的生产,一是要将液体原料(烷基苯磺酸钠、硅酸钠等)喷雾干燥成粉;二是固体原料(三聚磷酸钠、NaCO 3 )溶解成浆状再喷雾干燥成粉。而人们在使用时,洗衣粉又要溶解成水溶液才能进行洗涤。这样生产时耗用大量热能与工时,使用亦有不便。而液体洗涤剂制法简单,节能,使用方便,尤其在洗衣机中使用,更受重视。 洗衣用洗涤既要有较好的去污能力,又要在寒冷冬季和酷热的夏季都能保证透明,不分层、不混浊、不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粘度。因此虽然生产设备简单,但配方设计却不那么容易。配方中一般包含去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增加溶解度的增溶剂,适用硬水洗涤的螯合剂,同时还有缓冲剂,增粘剂、增泡剂等。 本实验就是洗涤剂配方设计选择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吸滤瓶500ml 酚酞指示剂 古氏坩埚25—30ml 硝酸 乙醇95% 铬酸钾5% 无水乙醇AgNO 3 标准液0.1N PH试纸罗氏泡沫测定仪 量筒1000ml分液漏斗 无水CaCl 2 1000ml容量瓶 MgSO 4·7H 2 O NaOH 漂白布1张炭黑布4张 电动搅拌白度计QBDJ–1型电炉(500W)搪瓷盘

spss实验报告最终版本

实验课程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上课时间2012 学年 1 学期15 周(2012 年12 月18日—28 日) 学生姓名李艳学号2010211587 班级0331002 所在学院经济管 上课地点经管3 楼指导教师胡大权理学院

实验内容写作 第六章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 2、学会常用的方差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值间的差别基本来源有两个:随机误差,如测 量误差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称为组内差异 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课本的习题完成思考与练习的5、6、7、8题。 第5题:为了寻求适应某地区的高产油菜品种,今选5个品种进行试验,每一种在4块条件完全相同的试验田上试种,其他施肥等田间管理措施完全一样。表 6.20所示为每一品种下每一块田的亩产量,根 据这些数据分析不同品种油菜的平均产量在显著水平0.05下有无显著性差异。 第一步分析 由于考虑的是控制变量对另一个观测变量的影响,而且是5个品种,所以不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应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二步数据的组织 从实验材料中直接导入数据 第三步方差相等的齐性检验 由于方差分析的前提是各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方差相等的正态分布,而且各组的方差具有齐性,其中正 态分布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但是对于方差相等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必须对方差相等的前提进 行检验。

第四步多重比较分析 通过上面的步骤,只能判断不同的施肥等田间操作效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如果要想进一步了解究竟那 个品种与其他的有显著性均值差别等细节问题,就需要单击上图中的两两比较按钮。 第五步运行结果及分析 多重比较结果表:从该表可以看出分别对几个不同的品种进行的两两比较。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第4品种是最好的。其他的次之。 第6题:某公司希望检测四种类型类型轮胎A,B,C,D的寿命,如表 6.21所示。其中每种轮胎应用在随选择的6种汽车上,在显著性水平0.05下判断不同类型轮胎的寿命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一步分析 由于考虑的是一个控制变量对另一个控制变量的影响,而且是4种轮胎,所以不宜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应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二步数据的组织 从实验材料中直接导入数据。 第三步方差相等的齐性检验 由于方差分析的前提是各水平下的总体服从方差相等的正态分布,而且各组的方差具有齐性,其中正态分 布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但是对于方差相等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必须对方差相等的前提进行检 验。选择菜单“分析”—均值比较—单因素ANOVA。

vb综合实验报告

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综合性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技术基础(VB) 实验学期2010 至2011 学年第 2 学期 学生所在系部安全工程学院 年级大一专业班级采矿B101 学生姓名朱寅学号201010014112 任课教师李芙玲 实验成绩

《计算机技术基础(VB)》课程综合性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基础实验室2010 年7 月6日实验题目Visual Basic综合应用程序开发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组的应用: (1)数组的定义 (2)数组的基本操作,包括数组的输入输出、数组元素的比较、求平均值、数组的排序等。 2、会使用过程编程和字符串操作 (1)sub过程的定义与调用 (2)function过程的定义调用 (3)字符串的大小写转换操作 3、掌握基本控件的使用 包括常用标准控件的使用,如标签、按钮、文本框、单选按钮、滚动条等。 4、掌握菜单和工具栏的使用 二、设备与环境 硬件:多媒体计算机 软件:Windows 2000以上的操作系统、Visual Basic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1、先进入欢迎界面,在屏幕上显示"欢迎您使用本程序",并弹出密码框,等待输入密码。(5%) 2、密码正确后进入系统主界面,主界面包括“数组应用”、“过程应用”、“控件应用”和“退出”等菜 单,并提供相关工具栏或命令按钮。(10%) 3、“数组应用”菜单中包括“数组操作”子菜单,单击此菜单,弹出“数组操作”对话框,如图1所 示。(35%,每个按钮功能为5%)。 题目描述如下:在名称为“数组操作”的窗体上有一个label控件,4个text控件及7个命令按钮,功能如下: (1)开始启动工程时,界面上除“输入”及“返回”按钮之外,其他按钮均不可用(灰色显示)。 (2)单击“输入”按钮之后,利用inputbox让用户连续且必须输入10个整数。若输入为非数字符号,则给出警告“输入数据无效,请重新输入,请输入第n个数”。 (3)输入完毕后,“输入”按钮变灰,其他变为可用状态。 (4)按相应的按钮可分别将输入的数据升序或降序排列,及求最大、最小值,并在右侧对应的文本框中显示(注意用A(10)存放最大数,A(1)存放最小数)。 (5)单击“清空”按钮将所有文本框清空。 4、“过程应用”菜单中包括“字符转换”子菜单,单击此菜单,弹出“字符转换”对话框,如图2所 示,要求必须将“大小写转换”功能定义为一个sub过程,通过调用该过程完成大小写转换。(25%)题目描述如下:在“字符转换”窗体上有两个文本框、三个单选按钮和一个命令按钮。运行时,在text1中输入若干个大写和小写字母,并选中一个单选按钮,再单击“转换”按钮,则按选中的单选按钮的标题进行转换,结果放入text2。 5、单击“控件应用”菜单,弹出“数学运算”对话框,如图3所示。(25%)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课程论文 题目统计学实验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金融数学 班级14金融数学 学生姓名罗星蔓 指导教师胡桂华 职称教授 2016 年 6 月21 日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实验内容: 1.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 2.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验步骤 采用下面的例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 数学分数(x)统计学分数(y) 数学分数(x) 1 统计学分数(y) 0.986011 1 回归分析: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86011 R Square 0.972217 Adjusted R 0.968744 Square 标准误差 2.403141 观测值 x 方差分 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分析1 1616.69 9 1616.69 9 279.943 8 1.65E-07 残差8 46.2006 9 5.77508 6 总计9 1662.9 Coefficie nts 标准误 差 t Stat P-valu e Lower 95% Upper 95% 下限 95.0% 上限 95.0% Intercept 12.32018 4.2862 79 2.8743 3 0.0206 91 2.4360 05 22.204 36 2.4360 05 22.204 36 数学分数(x)0.896821 0.0536 01 16.731 52 1.65E- 07 0.7732 18 1.0204 24 0.7732 18 1.0204 24 RESIDUAL OUTPUT 观测值预测统计学分数 (y) 残差标准残差 1 84.06587 0.934133 0.412293 2 93.03408 -1.03408 -0.4564 3 66.12945 3.87055 4 1.708324 4 93.03408 -3.03408 -1.33913 5 82.27223 0.727775 0.321214 6 90.34361 -0.34361 -0.15166 7 93.03408 0.965922 0.426323 8 52.67713 -2.67713 -1.18159 9 90.34361 2.656385 1.172433 10 84.06587 -2.06587 -0.9118 PROBABILITY OUTPUT 百分比排 位统计学分数 (y) 5 50 15 70 25 82 35 83 45 85 55 90 65 90 75 92

GIS空间分析报告实验报告材料

标准文案 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 实验报告 姓名_任富祖_学号_134130412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班级2013级GIS 实验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指导教师_董铭_ 开课学期 2014 至_2015 学年_下学期 上课时间 2015_年 3-6月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图一 (三)空间分析 (1)在界面中观看加载进来的两个面图层,发现在安徽省境界外仍然有湖的存在,而在省外的是我们不考虑的,所以我们要将它删掉。如图二所示

图二 (2)选择“arctoolbox”中“extract”选项下的“clip”选项,将“湖”当做输入 图层,“城市区域”当做裁剪图层。如图三 图三 (3)图层输出了以后,发现湖在省外的部分都没有了,打开“湖—clip”的属性表, 点击字段下面的自动计算更新一下数据,发现数据和以前的也不一样了。如图四,当 所以数据都更新好之后进入下一步。

图四 (4)这一步要做的是计算土地面积,土地面积就是行政区域减掉湖的面积,所以这一步我们要用的空间叠合分析中的另外一个工具“erase”。打开“arctoolbox”,点击“overlay”选中“erase”工具,双击,出现了如图五的对话框,我们选择“城市区域”为输入图层,而“湖—clip”为擦去图层,点击OK,生成了“城市区域—Erase” 图层。 图六

(5)点击右键,打开属性表,更新一下数据,这些土地的面积就是减掉湖的面积之后所剩下的了。如图七 图七 图八是之前没有减掉湖面积的属性表,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对比。 图八 (6)添加字段“人口数”这些是从网上查找下来的资料,每个城市的总人数,知道人口数和土地面积了以后,我们就可以计算人口密度了。新建一个字段“人口密度”点击右键,选择“field Calculator”选择人口密度=[人口数]/[面积],这样字段下面就会自动计算出各个城市的人口密度了。如图九

复材综合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 姓 名: 贾高洪 专业班级 复材1301 学 号: 130690101 指导教师: 母静波、侯俊先、王光硕 2016年 5 月 27 日 装备制造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__________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手糊成型工艺实验 实验类型:_____操作实验_ 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手糊成型工艺的技术要点、操作程序和技巧; 2.学会合理剪裁玻璃布、毡和铺设玻璃布、毡; 3.进一步理解不饱和聚酯树脂、脱模剂和胶衣树脂配方、凝胶、固化和富树脂层等概念和实际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品(脸盆、垃圾桶)。 2.制品约为3mm ~4mm 厚,形状自定。 3.按制品要求剪裁玻璃布、毡。

4.手糊工艺操作,贴制作人标签。 5.固化后修毛边,如有可能还可装饰美化。 6.对自己手糊制品进行树脂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手糊成型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随着坡璃钢工业的迅速发展,尽管新的成型工艺不断涌现,但由于手糊成型具有投资少;无需复杂的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增强材料的材质、数量和方向,可以局部随意加强;不受产品几何形状和尺寸限制,适合于大型产品和批量不大的产品的生产等特点,至于仍被国外普遍采用,在各国玻璃钢工业生厂中仍占有工要地位。象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手糊成型仍将是发展玻璃钢工业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苯乙烯既是稀释剂又是交联剂,在固化过程中不放出小分子,手糊制品几乎90%是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模具结构形式大致分为阴模、阳模、对模三种。 阴模可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外表面,因此适用于产品外表面要求较光,几何尺寸较准确的产品,如汽车车身、船体等。阳模能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内表面,适用于内表几何尺寸要求较严的制品,如浴缸、电镀槽等。 脱模材料是玻璃钢成型中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如果选用不当,不仅会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会使产品及模具受到损坏。脱模材料的品种很多,而且又因选用的粘接剂不同而各有所别。常用的脱模剂可归纳为三大类:即薄膜型脱模材料、混合溶液型脱模剂和油膏、蜡类脱模剂。薄膜型脱模材料有:玻璃纸、聚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等等。本次实验我们选用聚乙烯醇做脱模剂。 本实验利用手糊工艺制备简单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件。常温常压固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管式炉:差示扫描量热仪 仪器型号:OTF-1200X 生产厂商: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1.手糊工具:辊子、毛刷、刮刀、剪刀。 2.玻璃纤维布、毡,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塑料盆,塑料桶。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配制脱模剂:聚乙烯醇8克溶解于64克水,在缓慢的加入64克乙醇。 (2)按制件形状和大小裁剪玻璃布或毡备用。 (3)在模具表面均匀连续的用纱布涂上一层聚乙烯醇溶液,脱模剂完全干透后,应随即上胶衣或进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学 2014106146 号: 课程论文 题目统计学实验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金融数学 班级14金融数学 学生姓名罗星蔓 指导教师胡桂华 职称教授 2016 年 6 月21 日

相关与回归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 分析. 二、实验内容: 1.用EXCEL进行相关分析. 2.用EXCEL进行回归分析. 三、实验步骤 采用下面的例子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学生数学分数(x)统计学分数 (y) 1 2 3 4 5 6 7 8 9 10 80 90 60 90 78 87 90 45 87 80 85 92 70 90 83 90 94 50 93 82

相关分析: 数学分数(x)统计学分数(y) 数学分数(x) 1 统计学分数(y) 0.986011 1 回归分析: SUMMARY 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 R 0.98601 1 R Square 0.97221 7 Adjusted R Square 0.96874 4 标准误差2.40314 1 观测值 x 方差分 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 e F 回归分析1 1616.69 9 1616.69 9 279.943 8 1.65E-07 残差8 46.2006 9 5.77508 6 总计9 1662.9 Coeffici ents 标准误 差 t Stat P-valu e Lower 95% Upper 95% 下限 95.0% 上限 95.0%

Intercept 12.32018 4.2862 79 2.8743 3 0.0206 91 2.4360 05 22.204 36 2.4360 05 22.204 36 数学分数(x)0.896821 0.0536 01 16.731 52 1.65E- 07 0.7732 18 1.0204 24 0.7732 18 1.0204 24 RESIDUAL OUTPUT 观测值预测统计学分数 (y) 残差 标准残 差 1 84.06587 0.93413 3 0.41229 3 2 93.03408 -1.0340 8 -0.4564 3 66.12945 3.87055 4 1.70832 4 4 93.03408 -3.0340 8 -1.3391 3 5 82.27223 0.72777 5 0.32121 4 6 90.34361 -0.3436 1 -0.1516 6 7 93.03408 0.96592 2 0.42632 3 8 52.67713 -2.6771 3 -1.1815 9 9 90.34361 2.65638 5 1.17243 3 10 84.06587 -2.0658 7 -0.9118 PROBABILITY OUTPUT 百分比排 位统计学分数 (y) 5 50 15 70 25 82 35 8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