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20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竹西中学2020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20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栏内。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汉武帝时期,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了什么官职监督和检举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司隶校尉

D. 刺史

2.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该“制度”指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表明

A.美国取得了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与中国友好往来

C.外国公使帮助清政府管理官吏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A.新式学堂 B.出版机构 C.军事工业D.民用工业

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家’,而代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体制的贡献是

A.推翻资产阶级统治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君主立宪制

6.某同学在一次红色线路的旅游活动中拍摄了一张照片(右图)。如果为

它配上一句话,最符合的是

A.中共七大灯塔指引 B.南昌起义军旗升起

C.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D.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7.“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

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D.九一八事变

8.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两枚原子弹 B.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C.中华民族实现全民族抗战 D.爱国华侨的援助

9.对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52年我国颁布《土地改革法》

B.受惠农民达8亿多人

C.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D.土地归地主所有

10.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伟大的外交家,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他在出席下列那次会议中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A.万隆会议B.中共八大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遵义会议11.邓小平指出,它“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基地和窗口……是市场取向改革的试验场所”。“它”指的是

A.特别行政区B.经济特区C.民族自治区D.自由贸易区

12.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从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13.下列人物中,领导本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并开创民主政治先河的是

A.克伦威尔B.华盛顿 C.拿破仑 D.明治天皇

14.俄国、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都进行了改革,关于两国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民族危机

B.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都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

D.都废除了农奴制度

15. 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推动“历史性变革”的思想因素是

A.文艺复兴

B.空想社会主义

C.启蒙运动

D.马克思主义16.胡适说:“‘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哪位科学家的思想影响了这一社会风气?

A.达·芬奇 B.牛顿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17.针对相当长时间内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并存这种情况,列宁在《论社会主义》一文中指出:“和狼在一起,就要学狼叫。”为此,1921年苏俄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加速发展战略”

B.“新经济政策”

C.“门户开放”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8.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生。”下列选项与该主张最为贴切的是

A.明治维新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19.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此次军事行动”是指

A.雅尔塔会议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慕尼黑阴谋D.诺曼底登陆

20.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社会制度”。这表明:

A.美苏关系由“冷战”转变为“热战” B.美国谋求建立全球霸权

C.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 D.“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21.被称为“汉家和亲第一公主”的刘细君生活的朝代是

A.西汉 B.三国 C.唐朝 D.清朝

22.扬州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是

A.《尚书·禹贡》 B.《春江花月夜》 C.《说扬州》 D.《扬州的夏日》23.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的代表者。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扬州度过,在《我是扬州人》中,他写道:“扬州好也罢,歹也罢,我总该算是扬州人的。”这位令人尊敬的历史人物是

A.朱自清 B.汪曾祺 C.吴征镒 D.阮元

24.扬州历史上人文荟萃,清代有“扬州八怪”之说,其中有一位人称“诗书画三绝”,其书法被誉为“乱石铺街”“六分半书”,他是

A.朱自清 B.郑板桥 C.汪曾祺 D.吴征镒

25.汪曾祺是中国当代文坛具有广泛深远影响的作家和剧作家。下列作品出自汪曾祺的是A.《春江花月夜》 B.《说扬州》 C.《晚翠文谈》 D.《扬州的夏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9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高屋建瓴提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交往由来历久。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处,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刘志达《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请回答:

(1)材料一中“然骞凿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此后,历代政府注重加强与西方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出反映该政策的典型史实一例。(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3分)

(4)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趋势。(1分)

27.(8分)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在不同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风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分析》材料二“若元……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时设置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西汉汉武帝时期在这一方面有什么创新之举?(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朝疆域的特点。为此,元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会议通过了这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认识?(1分)

28.(8分)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马克思评论:“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_______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一些国家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相继出现了……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上)材料三

图一图二

请回答

(1)请你将材料一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该项发明何时经什么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3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政府重视教育的举措及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2分)

(3)材料三中,图一的这项发明促进了哪一种新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图二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产物?(2分)

(4)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问题。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1分)

2020年竹西中学九年级历史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9分,27题8分,28题8分,共25分)

26.(9分)

(1)事件:张骞通西域(1分)

对外政策:对外开放政策(1分)

典型史实:鉴真东渡或玄奘西行(1分)

(2)新变化:宋代海上贸易发展起来(1分)

政策原因: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1分)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交易(1分)政策:闭关政策(1分)影响: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1分)

(4)趋势:从较为开放到闭关锁国(1分)

27.(8分)

(1)原因:西周疆域广阔,兵单力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1分)秦朝:郡县制(1分)西汉:推恩令(1分)

(2)特点:疆域辽阔。(1分)制度:行省制。(1分)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分)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4)认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体现(1分)28.(8分)

(1指南针(1分)阿拉伯人(1分)南宋(1分)

(2)举措: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1分)

重要影响: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分)

(3)新能源:石油。(1分)第几次科技革命产物:第三次科技革命。(1分)

(4)大力发展经济,重视科技和培养人才。(言之有理即可)(1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