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五 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实验五 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实验五  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实验五  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实验五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目的] 1、掌握视力测定的方法。

2、掌握测定视野的方法。

[原理] 1、视野测定:视野大小受视觉器官结构、功能状况和刺激性质、刺激强度的影响,也受视觉器官(眼)周围骨的形状的影响,每个人每只眼的视野各有差异。通过视野计对各个经纬度上的视野进行测定可了解本人视野范围的大小。

2、视力测定:当人眼能看清5m远处的一个圆形的缺口或E字形上的开口(缺口或开口的距离为1.5mm)的方向时,按简化眼计算,此缺口在视网膜像中的距离约为5μm,说明此眼视力正常,定为1.0;同时也可以算出,当物像为5μm时,由光路形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对顶角即视角约相当于1分度(即1');因此,如果受试者在视角为10分度时才能看清相应增大了的视力表上标准图形的缺口(相当于国际视力表上最上面一排图),则视力定为0.1;在表上还列出视力0.2至0.9时的逐步减小的图形。

[对象] 学生本人。

[器材] 视野计、各色视标、标准视力灯箱。

[步骤]

一、视野的测定

1、了解视野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主要部分:弧架,外侧有0~90°纬度,弧架中央圆盘有360°经度;各色视标。

(2)辅助部分:底座、支架、托颌架。

2、准备:受试者将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节托颌架高度使眼恰好能平视弧架中央圆盘中心上的白点,用遮眼板遮住另一眼;

3、白色视野的测定:

(1)测定90°经度的视野:主试者将弧架旋至90°经度位置,手持白色视标置于弧架内侧面,从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随时询问受试者是否看到白色视标,直到刚看到视标为止,记下弧架上的刻度,再从中央向周边慢慢移动视标,直到看不到视标为止,记下弧架上的纬度,求出平均值,即得到该经纬度上的白色视野坐标;

(2)测定135°、180°、225°、270°、315°、360°、0°经度的视野:将

弧架旋至135°、180°、225°、270°、315°、360°、0°经度上,再用上述方法测出此7个经度上的白色视野坐标,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即为该眼白色视野。

5、依同法测红、绿、蓝视野。

二、视力的测定

1、准备:受试者站在距标准视力灯箱5m处,用遮眼板遮住一眼;

2、测试:主试者,从上至下分别对受试者进行测试,直至受试者所能辨认清楚的最小的图形为止,每个图形辨认时间不得超过5s,若4.0~4.5各行每行认错1个,4.6~5.0各行每行认错2个5.1~5.3各行每行认错3个,以该行的上一行记录视力。

注意事项:

1、测定视野时眼球注视正前方不能转动眼球。

2、不能用遮眼板用力压迫眼球。

3、8个点坐标确定后必须用平滑曲线连接,不能用线段连接。

作业:

1、测定并描记本人的视野图。

2、测定并记录本人的视力

板书内容:

实验五视力和视野的测定

[目的]

1、掌握视力测定的方法。

2、掌握测定视野的方法。

[原理]

[对象] 学生本人。

[器材] 视野计、各色视标、标准视力灯箱。

[步骤]

一、视野的测定

1、了解视野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1)主要部分:

(2)辅助部分:

2、准备:

3、白色视野的测定:

(1)测定90°经度的视野:

(2)测定135°、180°、225°、270°、315°、360°、0°经度的视野:

4、依同法测红、绿、蓝视野。

二、视力的测定

1、准备:

2、测试:主试者,从上至下分别对受试者进行测试,直至受试者所能辨认清楚的最小的图形为止,每个图形辨认时间不得超过5s,若4.0~4.5各行每行认错1个,4.6~5.0各行每行认错2个5.1~5.3各行每行认错3个,以该行的上一行记录视力。

注意事项:

1、定视野时眼球注视正前方不能转动眼球。

2、不能用遮眼板用力压迫眼球。

3、8个点坐标确定后必须用平滑曲线连接,不能用线段连接。

作业:

1、测定并描记本人的视野图。

2、测定并记录本人的视力

实验六W170(PWC170)的测定

[目的]掌握W170功能的定的方法。

[原理]W170功能实验是指受试者在定量负荷中心率为170次/min时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率。其间接测定法的原理是心率和功率在一定负荷范围内(120~180次/min之间)成线性相关。所以,根据两次不同负荷及相应的心率即可推算出W170。

[对象]学生本人。

[器材]自行车功量计、心率遥测仪、秒表、节拍器。

[步骤]

1、自行车功量计测定法

(1)受试者按第一个负荷蹬自行车功量计,每次蹬车时间不超过6min,频率为60r/min,负荷的选择按男生第一次负荷为2Kg,第二次负荷5Kg,女生第一次负荷为1Kg,第二次负荷为2Kg。

(2)在运动中,测定每1min的后30s心率。

(3)第一次负荷完成后,可休息5min,再开始第二次负荷,按同样方法测定每一分钟的后30s心率。

(4)绘制出心率-功率曲线,找出W170或按公式计算W170,具体方法如下:

①以功率为横坐标,心率为纵坐标作图(例图,黑板图)。如某受试者第一次负荷为100W,心率为120次/min,相交于a点,第二次负荷为200W,心率为160次/min,相交于b点。连接a、b两点,得一直线,向上延长与心率170次/min的平行线相交于c点。然后从c点作一垂线与横坐标相交于d点,该点即为该受试者的W170的测定值。

(5)按卡尔普曼的计算公式计算:

W170=N1 + (N2 —N1)(170 —f1)f2 —f1

N1:为第一次负荷的功率(W)

N2:为第二次负荷的功率(W)

f1:为第一次负荷时的心率(次/min)

f2:为第二次负荷时的心率(次/min)

[事项事项]

1、第一次负荷时心率必须超过110次/min,第二次负荷心率不能超过180次/min。

2、实验时间较长,负荷较大,必须坚持做完。

[作业] 计算所测对象的W170值,并分析其大小与身体机能、耐力素质、运动成绩的关系。

视觉检测技术试验报告模板

视觉检测技术实验报告 试验题目: 宋体 三号 加粗 居中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 生 姓 名:

1.正文格式说明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纸型:A4纸,单面打印; (2) 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3) 页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 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 行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2.章节标题格式 (1) 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每章另起一页。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 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3) 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正文各级标题编号的示例如图1.1所示。 图1.1 标题编号的示例 Fig. 1.1 Example of headers serial number 3.正文中的编号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1.2,表2.3,附注4.5,式6.7等。如“图1.2”就是指本论文第1章的第2个图。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阿拉伯数字根据全文统一编号,如文献[3],文献[3,4],文献[6-10]等,在正文中引用时用右上角标标出。附录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另行编号,如图A1,表B2,附注B3,或文献[A3]。 4.图的格式说明 图在正文中的格式示例如图4.1所示。 图4.1 样式 Fig. 4.1 Manner 图4.1显示了论文模板中所定义的样式选择方法。使用鼠标选择相应的样式,对应的文字格式就发生相应改变。 图的格式描述 (1) 图的绘制方法 ①插图、照片应尽量通过扫描粘贴进本文。 ②简单文字图可用WORD直接绘制。 (2) 图的位置 ①图居中排列。 ②图与上文应留一行空格。 ③图中若有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和右半圆括号按顺序编排,如注1),附注写在图的下方。 (3) 图的版式

色度测量实验报告 (自动保存的)

基于WSD-1A 型装置的色度测量及计算崩溃 问题的解决 摘要 就是对颜色的度量,这种度量是对颜色的一种客观描述,色度测量在制版、打样、印刷等光学应用中非常重要。本文基于WSD-1A 型装置论述一般样品进行反射、透射定量测量的原理和步骤,以及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复位失败、计算崩溃等问题的分析解决。 关键词:色度测量WSD-1A型实验装置 一、测量原理 (一)、色度学简介 色度学是研究颜色度量和评价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颜色科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部分。 颜色感觉与听觉、嗅觉、味觉等都是外界刺激使人感觉器官产生的感觉。光经过物体反射或透射后刺激人眼,人眼产生了此物体的光亮度和颜色的感觉信息,并将此信息传至大脑中枢,在大脑中将感觉信息进行处理,于是形成了色知觉。人们就可辨认出此物体的明亮程度、颜色类别,颜色纯洁的程度(明度、色调、饱和度)。外界光刺激——色感觉——色知觉是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光学、光化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等各方面间题,要想度量色知觉量是很复杂的。心理物理学就是研究知觉量与外界刺激量之间关系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色度学要解决颜色的度量问题首先必须找到外界光刺激与色知觉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能用对光物理量的测量间接地测得色知觉量,因此应用了心理物理学的方法,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建立了现代色度学。它是一门以光学、视觉生理、视觉心理、心理物理等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也是一门以大量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性科学。现代色度学初步解决了对颜色作定量描述和测量的问题。 描述颜色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颜色名词。给每种颜色一个固定的名称,并冠以适合的形容词,将这些名词汇编成颜色名词词典,为人们互相交流色知觉信息提供了一种简单、古老的方式,但它不能定量地表示色知觉量。人们还用制作标准色卡的方式来描述颜色,色卡可以有不同分类及排队方式,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表色系统。例如孟塞尔表色系统,它是按照色知觉的明度、色调及饱和度这三个特征量的大小排队,井按各特征量的差值相同的原则来制作色卡,给每个色卡一定的标号,以此种色卡作为目视测量颜色的标准。用这种系统来测量颜色,在一定条件下反映了人的色知觉量。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经过大量实验,研究了人眼的视觉规律而建立起来的国际照明协会的CIE色度系统,可以用数字量来表示颜色,井可用物理仪器代表人眼来测量颜色。这部分内容是色度学中最基本的内容。用CIE色度系统度量的颜色是心理物理量,尚不能完全反映人们的色知觉。色度学这门科学最早开创于牛顿,他引入了颜色环的概念从而开创了建立颜色图的思想,他还提出了颜色混合中用重心原理来确定混合色结果的方法。19世纪,科学家格拉斯曼(Grassmann)、麦克斯韦(Maxwell)、赫姆霍尔兹(Helmholtz)等对色度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奠定现代色度学基础的科学家有吉尔德(GuiId)、贾德(Judd )、麦克亚当(Macadam)、司梯鲁斯(Stiles)、莱特(Wright)和维泽斯基(Wyszecki)。从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人体生理学实验 实验名称: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14应用心理学(1)班 洑佳玉 2014326670002 2015年10月15日 指导教师严璘璘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2、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实验原理 (一)视野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二)盲点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 (一)视野 视野计,各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黑笔。 (二)盲点 大张白纸,黑笔、铅笔,尺。 四、实验方法 (一)视野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度。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一、背景 在许多情况下,系统呈现一个刺激,要求操作者根据刺激的信息内容作出相应反应。一般将外界刺激出现到操作者根据刺激信息完成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反应时。 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内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二、实验目的 通过刺激概率、数奇偶不同排列、“刺激对”异同及时间间隔、信息量和数差大小排列五个小实验,加深对反应时概念的具体认知,比较不同颜色对反应时的影响,比较简单反应时与选择反应时的差异,寻找影响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因素。为今后人机界面的改进打下基础。 三、实验场所 机械楼5楼,人因工程实验室。 四、实验仪器 BD-Ⅱ-511型视觉反应时测试仪(Visual Reaction Time Tester)。由单片机及有关控制电路、主试面板、被试面板等部分组成。可进行五大类十七组的反应时实验,包括经典反应时实验,也包括认知心理学的反应时实验。用于自动测量视觉的选择反应时,以及检测被试者的判别速度和准确性。 五、实验内容 1、刺激概率对反应时的影响 红、绿、黄三种色光分别作为刺激,每次试验选用一种色光刺激,仪器根据设定的组别,自动确定该组实验中“红”、“绿”、“黄”三种色光应出现的次数。按“红”、“绿”、“黄”三种色光出现次数的不同比例(概率)共分四组实验,即“概率1(组别为1)”、“概率2(组别为2)”、“概率3(组别为3)”、“概率4(组别为4)”。 回答可选用任一反应手键。每组实验完后,将自动反复显示本组实验中红、绿、黄三种色光的各自平均简单反应时及实验次数。 2、数奇偶不同排列特征对反应时的影响 根据数排列特征不同分成三组实验(“横和奇、偶”:数横向整齐排列——组别1;“竖和奇、偶”:数竖向整齐排列——组别2;“随机奇偶”:数随机排列——组别3)。 实验用红色光刺激,被试判别显示点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用反应手键回答。如左右刺激点数和为奇数,按“左”键;为偶数,按“右”键。回答正确,显示器自动显示每一次正确判断的反应时间;回答错误,蜂鸣声响提示,自动记录错误次数。实验结束,仪器自动显示正确回答的平均选择反应时及错误回答次数。

班主任的视野、视角和视觉

班主任的视野、视角和视觉 班主任的视野、视角和视觉 文/芮彭年 班主任工作室给班主任带来了什么,能不能为她们的专业成长提供正能量,答案是肯定的。班主任在工作室学习的经历,可以用三个简单的词可以概括:视野,视角,视觉。 视野,就是把班主任从做不完的工作和解决不完的问题中解放出来,让班主任有时间抬起头看看教育,看看社会,看看前景。这样他会发觉,他正在做的事情就不再是平常的工作,而是对教育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人的研究。班主任就可以从学生发展的长河中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自己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人的成长本来就是复杂的,简单的、就是论事的做法往往会有阶段性,局限性。有些教育行为看上去很美,但是放的到学生发展的人生长河中去思考,就有可能是利少弊多,甚至走向反面。当然,班主任还可以摆脱当时处理问题时的急促和无奈,想到更好更适切的办法。当一名班主任有了大视野,她更容易贴近教育的本质,更容易从学生发展的真实需求来考虑和设计自己的教育方案,让学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

视角,就是指具有大视野的班主任,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又必须寻找帮助学生独特的视角。班主任在处理学生日常问题时常常有概念化的倾向。如遇到离异家庭的孩子,想到的就是心理压抑,遇到脾气暴躁的,想到的就是家教失当等等。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情景往往使之容易把问题归类,把事件去害化,总想找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人类这种趋利化的倾向,容易使班主任放弃独特的视角,放弃尝试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缺乏解决问题的视角,容易使班主任的工作趋于简单,趋于平庸。事实上,今天的学生和他们的前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身上的问题貌似雷同,其实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需要班主任用他特有的视角去揣摩,去发现,去欣赏,去筹划。没有自己的视角,就不可能有属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是最需要创新的地方,而创新的基础就是要有自己的视角。没有独特的视角,树叶就是树叶,不会有什么不同,学生就是学生,也不需要新的教育方法。这样,教育就会固化,思想就会停滞,教育的创新就无可能。具有自己视角的班主任,可以用更专业的方法解析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可以用更适合学生的做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当然,这种特殊视角的出产生更在于教师对自己习惯想法和做法的挑战。 视觉,就是有了视野,有了视角以后形成的感觉。这种感觉,其实就是一种教育境界,一种为师的境界。这种感觉又是对自己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件

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反应时的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工业工程 学号 1240408110 姓名志伟 指导老师吴俊 成绩 2015年06月30日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经过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得出的结论为:被试作出反应所需时间是由刺激的复杂程度决定的。即简单反应时所需反应时间小于选择反应时所需时间。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1.引言 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 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1)简单反应时(RTA) 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最后以 2

2.1.1视觉生理与展示设计2(视角、视野、视觉运动规律).

幻灯片1 幻灯片2 第二章展示设计的基本原理—— 2.1展示设计中的视觉要素 主讲教师:林端端 幻灯片3 2 展示设计中的视觉要素 视觉要素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感知系统; ●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最主要的感知工具; ●通过视觉可以观察外部世界的形状、大小、色彩、明暗、肌理、运动、符号等多方面的信息内容,并形成一个整体的视觉形象。 ●展示设计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展位设计的信息、内容传达和沟通功效的程度取决于人们的视觉因素的运用。 ●作为展示设计师,只有了解了人的视觉生理、视觉美感、视觉形态,才能在展示设计中将展品和信息合理地布置在合适的空间中。 幻灯片4 目录 幻灯片5 目录 幻灯片6 2.1.1 视觉生理与展示设计 2、视角 ●视角实质被视物体的两端点光线投入眼球时的相交角度,与观察距离和所视物体两点距离

有关。视角越小,目标看得越清楚。 ●因此,最重要的视觉信息应该安排在中心视角范围以内,如果被视物体不能保证在视角的中心位置上,最好采用加大面积或加长视距的方法来处理。 幻灯片7 2.1.1 视觉生理与展示设计 3、视野 ●视野是人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视野与视距成正比,视距越大,视野也越大。 ●人眼最佳视野范围在视平线以下10°左右; ●视平线以上10°至视平线以下30°范围为良好视区; ●视平线以上60°至视平线以下70°为最大视野范围; ●所以在空间造型中,有意识地让下半部大于上半部,会使视觉舒服。 幻灯片8 2.1.1 视觉生理与展示设计 4、视觉运动规律 (1)视线水平移动比垂直移动快。 (2)水平方向尺寸的判断比垂直方向准确。 (3)视线移动方向习惯上是从左至右,自上而下,这一规律主要是受书写阅读的影响而形成的。 幻灯片9

视力检查法

1. 一般检查视力的距离为5米,视力表的1.0行与受检者的眼睛位于同一高度。 2. 照明充足,两眼分别检查,一般是先右后左(先检查裸眼视力,后检查矫正视力)。检查一眼时,须以遮眼板将另一眼完全遮住。但注意勿压迫眼球。 3. 检查时,让被检者先看清最大一行标记,如能辨认,则自上而下,由大至小,逐级将较小标记指给被检者看,直至查出能清楚辨认的最小一行标记。受检者读出每个视标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如估计患者视力尚佳,则不必由最大一行标记查起,可酌情由较小字行开始。 4. 如果被检者仅能辨认表上最大的“0.1”行E字缺口方向,就记录视力为“0.1”;如果能辨认“0.2”行E字缺口方向,、则记录为“0.2”;如此类推。能认清“1.0”行或更小的行次者,即为正常视力。倘若对某行标记部分能够看对,部分认不出,如“0.8”行有三个字不能辨认,则记录“0.8-3”,如该行只能认出三个字,则记录为“0.7+3”,余类推。或0.1~0.4每行有一个看不清则记录为上一行的视力。0.5~0.8每行允许看错一个,如果看错两个记为上一行的视力。1.0~1.2每行允许看错两个,视力在1.5以上每行允许看错三个。 5. 如被检者在5米距离不能辩认出表上任何字标时,可让被检者走近视力表,直到能辨认表上“0.1”行标记为止。此时的计算方法为:视力=0.1×被检者所在距离(米)/5(米).举例;如4米处能辨别出0.1的开口方向,则记录“0.08”(0.1×4/5=0.08);同样如在2米处辨别出0.1的开口方向,则为“0.04”(0.1×2/5=0.04 )。 6. 如被检者在1米处尚不能看清“0.1”行标记,则让其背光数医生手指,记录能清的最远距离,例如在30cm 处能看清指数,则记录为“30cm指数”或“CF/30cm”。如果将医生手指移至最近距离仍不能辨认指数,可让其辨认是否有手在眼前摇动,记录其能看清手动的最远距离,如在10cm 处可以看到,即记录为“手动10cm”或“HM/10cm”。 7. 对于不能辨认眼前手动的被检者,应测验有无光感。光感的检查是在5米长的暗室内进行,先用手巾或手指遮盖一眼,不得透光。检者持一烛光或手电在被检者的眼前方,时亮时灭,让其辨认是否有光。如5米处不能辩认时,将光移近,记录能够辨认光感的最远距离。无光感者说明视力消失,临床上记录为“无光感”。有光感者,为进一步了解视网膜机能,尚须检查光定位,方法是嘱被检者注视正前方,在眼前1米远处,分别将烛光置于正前上、中、下,颞侧上、中、下,鼻侧上、中、下共9个方向,嘱被检者指出烛光的方向,并记录之,能辨明者记“+”,不能辩出者记“-”其记录法为 ,并注明眼鼻、颞侧。

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视野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二.原理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三.材料 1.实验对象:人 2.实验仪器: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四.方法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线即以此角度表示。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至于托颌架上。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视标(视标颜色任选),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侧相应的度数。 4、将弧架一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依次相连,便得出所选颜色视野的范围。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五.实验结果 个人视野相应经纬度原始数据 【思考题】 视觉实验时,刺激图片选用多大的视角合适 答:视角不宜太大,控制在普通人的视角范围之内。 盲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原理

三种有效的近视检测方法

三种有效的近视检测方法 一、自我检查 用视力表自我检查视力。视力表中的E是眼睛要辨认的目标,叫作视标。视标一共有12行,从上到下逐渐一级一级的缩小。每行视标的左边都有数字标示,表示看清这一行全部E字后所具有的视力。还有对数视力表,又称5分制对数视力表这种表也以E字作为视标,共分14行。能看清第11行的所有E字为标准视力,记作5.0,即1.0。最好的视力为5.3(2.0)。对儿童青少年来讲,低于5.2(1.5)即为不正常;视力5.1(1.2)者为潜伏性近视;5.0(1.0)为临界近视,功能性近视开始;4.9(0.8)为功能性近视和轴性近视开始; 4.8(0.6)~4.6(0.4)为混合性近视(轴性和调节性近视同时存在);视力要是低于4.0(0.1)为高度近视。按5分制继续分,3为指数,即只能看到眼前有几个手指;2为手动,只能看到手在晃动而不能看清有几个手指;1为光感,只能感到光的存在而看不到任何物体;0为无光感,即全盲。 在检查时,先用一纸板或同类物体压在鼻梁上,遮盖一眼而检查另一眼的视力。注意遮挡物不能接触所压眼球,以免影响该眼视力测试的准确性。注意测试视力时要在光线柔和,光源充足的地方,光线过强或过弱都会影响到检测的准确性。要找准距离,高度要合适。1.0(5.0)一行的视标(E)要与被测者的眼睛成水平线。 测试时身体要垂直,不要歪头眯眼,以准确测试到本人的真实视力。检测时,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辨认。 首先指着0.1一行的视标让受测人辨认指出E字缺口的方向。 然后顺次向下一行一行的检测,直到辨认不清视标缺口的方向为止。那么这一行左边的数字就是被测眼睛的视力。如果被测眼睛的视力很差,连0。1一行的视标也看不清这时可以缩短距离进行检测。让受测人慢慢走近视力表,直到能看清0.1一行E字的缺口方向为止。然后按照实际测试距离计算其视力:在4米处的视力为0.08;在3米处的视力为0。06;在2米处的视力为0.04;在1米处的视力为0.02(以5米标准视力表为例)。 在检查远视力的同时,也要检查近视力。因为远近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不同的。远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平行的,而近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是散开的。这两种行进方式不同的光线进入眼睛后所结成的位置不同,所以远视力好的眼睛近视力不一定好。而近视力好的眼睛,其远视力也不一定好,因此视力有远近之分。通常以5米作为区分远视力的标准距离。 检查近视力的时候要用近视力表。3米的远视力表距眼30厘米处也可测得近视力。在充足的照明条件下,检测的标准距离为30厘米。检查的方法和要点与检查近视力时的大致相同。如果不能在30厘米处看清5。0一行的视标,即为远视或弱视。 二、镜片自试法 如果患者的裸眼视力达不到1.0(5.0)者,可以试戴镜片来判断其真假近视。方法是患者先试戴适合自己屈光度的眼镜。戴镜后视力达到1.0~1.2时,马上在原有的基础上把镜片再增加-150度。这时如果患者的视力不变或上升即为真性近视;如果患者的视力下降,则是假性近视。判断真假近视还可以用云雾法测试。所谓云雾法就是近视者戴400度以上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 三、引言 1、解释术语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 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 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 3、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 (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当被试看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练习实验作2-3次。 (3)正式实验: A、简单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 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C、辨别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是红色就按按钮,其他颜色则不做操作。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五、实验结果 1、实验数据结果处理 被试简单反应时 (s)选择反应时 (s) 辨别反应时 (s) 1 2 3

生理心理学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实验:视野和盲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①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②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摘要 通过视野计测量被试各相应经纬度,并在视野图纸上画出视野范围。通过单眼一直凝视正前方“+”字,不断移动视标并询问被试情况,测得被试盲点上下、左右限,并绘制出简单的盲区,计算得到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盲点直径。 (三)引言与背景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正常人的视力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 (四)材料与方法 ①视野的测定 材料:视野计,绿视标,视野图纸,铅笔自备。 方法: 1、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在测试中一直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2、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绿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侧的度数。 3、将弧架一次转动45度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点一次相连,便得出视野的范围。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②盲点的测定 材料:白纸,铅笔自备、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视力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视力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节远视力检查 【适应证】 1.眼科就诊及其他科室要求会诊的患者。 2.健康体检者。 【禁忌证】 1.全身状况不允许检查者。 2.因精神或智力状态不能配合检查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可选用对数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ETDRS (早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前两种视力表的检查距离为5m,后者的检查距离是4m。视力表的1.0一行应与被检眼同高。视力表的照明应均匀,无眩光,可采用自然照明。如用人工照明,照明强度为300-500lux。 2.两眼分别检查,常规先查右眼,后查左眼。检查时用挡眼板遮盖非受检眼。如受检者戴镜,应先查裸眼视力,再查戴镜视力。

3.下面以国际标准视力表为例叙述远视力检查方法。该表分12行,能看清第1行者视力为0.1,第10行为1.0,第12行为1.5。若能辨认第8行全部视标,同时辨认第9行半数以下视标时则记0.8+;如能辨认第8行全部视标,同时辨认第9行半数以上视标时则记0.9-。 4.如被检者不能辨认表上最大视标时,可嘱被检者向视力表靠近,直至看清第1行视标(0.1),记录的视力为:01×被检者与视力表的距离(m)/5,例如在2m处能看清0.1,视力为0.1×2/5=0.040 5.如在1m处不能辨认最大视标,则检查数指(counting finger,CF)。嘱受检者背光而坐,检查者伸手指让被检者辨认手指数目,记录其能辨认指数的最远距离,如数指/30cm 或CF/30cm。如果在眼前5 cm处仍不能辨认指数,则检查者在受试前摆手,记录能辨认手动(hand motions, HM)的最远距离,如手动/30cm或HM/30cm。 6.对只能辨认指数或手动的受检者,应在暗室中进一步检查光感(light per-ception, IT)及光定位(light

视觉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视觉反应时测量 一、实验目的 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辨别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 二、实验设备 反应时测定仪 BD-II-510A型,记录纸、笔。 三、实验方法 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四、实验人员 主视者:吴琪被试者:高爽记录者:张雨林 1.简单反应时部分 刺激呈现放在离被试1米处,被试以右手食指按在反应键任一孔上,主试按“启动键”。被试当感觉到刺激出现时,立即按压电键。当经过10次按键操作后(不包括错误次数),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记录人员记下成绩。 2.辨别反应时部分 主试按预先列出的程序操作信号呈现开关,发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的光刺激。被试以右手食指作按键状,当感觉到红色光时,立即按压红色的反应键(即被试只对红色刺激作出反应,对其他颜色的光不作反应。反应时测定仪呈现视觉刺激,每种颜色刺激呈现10次,共做4组,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在记录纸(见附表)上记录每组实验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3.选择反应时部分 主试按预先列出的程序操作信号呈现开关,发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的光刺激。被试以右手食指作按键状,当感觉到某种色光时,立即按压相应的反应键(即被试只对四种不同的刺激相应作出四种不同的反应),反应时测定仪呈现视觉刺激,一组刺激呈现10次,做1组,仪器最后得出的平均反应时即被试10次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在记录纸(见附表)上记录每组实验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五、实验结果

测量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 一、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 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通过计算比较发现,选择反应时最长,简单反应时最短。 二、关键词:简单反应时 三、引言 1、解释术语 简单反应时:一个反应仅对应于一个刺激,当一个刺激呈现时,就立即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反应时间也成为A反应时间; 2、实验目的:通过反应时实验学习使用减法反应时法。 四、方法 1、被试:吉林化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全工程专业11360128,秦世瑞。 2、仪器:反应时测试仪器 3、实验过程 (1)准备工作: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等到仪器左边第一个灯亮起的同时,告知被试实验开始,然后开始正式实验过程。(2)练习操作:被试坐在仪器的正前方,用一根手指放在按压器上,当听到主试“开始”的信号时,被试集中注意,约两三秒钟后,刺激开始间隔出现。当被试看到主试要求给出反应的刺激颜色时,立即按压。当听到简单反应时完成的提示音时,按“打印”键打印数据。练习实验作2-3次。 (3)正式实验: A、简单反应时 ①主试选择一种颜色,并且告诉被试,选择颜色---红色。然后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行系统复位,重新进行实验。 ③一直做完20次后,仪器自动提示实验完毕。 B、选择反应时 ①这次实验主试不用选择颜色。被试按照练习操作步骤中的做法,只要一看到显示灯亮了就按与显示灯相对应颜色的按钮,如此反复做20次,然后打印出实验数据。 ②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或者做出错误反应或者反应时间超过4秒时,仪器自动进

视力、视野、盲点测定084120003陈明辉

本科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陈明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班级08级A班 实验课程名称生理学 指导教师及职称施利民老师 开课时间2010至2011学年下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实验名称:视力、视野、盲点测定实验时间:2011.6.7 小组合作:是○否○ 一、实验预习 1、实验目的: (1)学习测定视力的方法。 (2)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 (3)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4)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2、实验设备及材料: (1)遮眼板,视力表,指示棒,白纸,铅笔,黑色和白色视标,尺子,遮眼板,视野计,视标(白色、红色和绿色),视野图纸,铅笔; (2)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线即以此角度表示。在圆弧内面中央装一个固定的小圆镜,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至于托颌架上。托颌架上方附有眼眶托,测定时附着在受试者眼窝下方。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3、实验原理及实验流程或装置示意图: (1)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能力,以能分辨空间二点的最小距离为衡量标准。对人来说,是用来检查视网膜中央凹精细视觉的分辨能力。临床规定,当能分辨二点间的最小视角为一分时(指这二点与相距5m远的眼所形成的视角),视力为1.0,这二点间的距离约为1.5mm,相当于视力表第10行字的每一笔划所间隔的距离。因此,在距视力表5m处能分辨第10行字,为正常视力。 (2)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 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光的亮度最大,红光次之,绿光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3)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依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4)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名称 (2) 二试验设备 (2) 三实验目的 (2) 四实验内容及工作原理 (2) (一)kinect for windows (2) (二)手持式自定位三维激光扫描仪 (3) (三)柔性三坐标测量仪 (9) (四)双面结构光 (10) 总结与展望 (14) 参考文献 (16)

《机器视觉》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对kinect for windows、三维激光扫描仪、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和双面结构光等设备结构功能的认识。 二、实验设备 kinect for windows、三维激光扫描仪、柔性三坐标测量仪、双面结构光。 三、实验目的 让同学们对机器视觉平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以及机器视觉在实际运用中的具体实现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各种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以便于进行二次开发。其次,深化同学们对机器视觉系统的认识,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以便于同学们后续的学习。 四、实验内容及工作原理 (一)kinect for windows 1.Kinect简介 Kinectfor Xbox 360,简称Kinect,是由微软开发,应用于Xbox 360 主机的周边设备。它让玩家不需要手持或踩踏控制器,而是使用语音指令或手势来操作Xbox360 的系统界面。它也能捕捉玩家全身上下的动作,用身体来进行游戏,带给玩家“免控制器的游戏与娱乐体验”。2012年2月1日,微软正式发布面向Windows系统的Kinect版本“Kinect for Windows”。 2.硬件组成 Kinect有三个镜头[1],如图1-1所示。中间的镜头是RGB 彩色摄影机,用来采集彩色图像。左右两边镜头则分别为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CMOS 摄影机所构成的3D结构光深度感应器,用来采集深度数据(场景中物体到摄像头的距离)。彩色摄像头最大支持1280*960分辨率成像,红外摄像头最大支持640*480成像。Kinect还搭配了追焦技术,底座马达会随着对焦物体移动跟着转动。Kinect也内建阵列式麦克风,由四个麦克风同时收音,比对后消除杂音,并通过其采集声音进行语音识别和声源定位[2][3]。

有趣的视觉

《有趣的视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观察探讨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和兴趣。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应从客观事物出发,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科学奥秘。本课的具体教学目标是:知识方面,初步了解视觉中的错觉、视觉暂留现象;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本课主要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和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感受到有趣的视觉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法导入,揭示新课。本课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入手。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一个转动着的圆盘,让学生猜一猜:停止转动时,圆盘是什么颜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顺利地导入新课。 二)、观察与实验相接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系列的“学学做做”的游戏,让学生一边“玩”,一边探索“有趣的视觉”现象,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课外延伸,开拓视野。学生了解了课本中的三种有趣的视觉现象后,教师继续让学生探讨其他有趣的视觉现象,

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总之,这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案:有趣的视角 目的要求: 通过对“有趣的视角”这种现象的探索,使学生了解“错觉”和“视角暂流”现象,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的探索兴趣。 教学准备: 演示材料:七色板弹力球有关软件 学生自备:铅笔白纸橡皮擦 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学学做做”的活动,认识“错觉”和“视角暂流”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转动七色板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转动着的圆形物体是什么颜色?

视觉检测实验报告1

视觉检测技术试验 题目:MV-BDP2000S视觉皮带传送试验台功能认识试验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测控技术与仪器1401 学号:14040110X 学生姓名:李二狗 指导教师:宋辉 设计时间:2017.11.06

目录 一、试验台介绍 (1) 1.1试验台主要构成 (1) 1.1.1机柜部分 (2) 1.1.2传送部分 (2) 1.1.3视觉检测部分 (2) 1.1.4分选机构部分 (2) 1.2主要器件的关键指标 (2) 1.2.1工业数字相机 (2) 1.2.2光源 (3) 二、仪器操作及配置流程 (4) 2.1视觉检测部分的调试 (4) 2.1.1调节相机前后位置的方法 (4) 2.1.2调节相机高度的方法 (5) 2.1.3调节光源高度的方法 (5) 2.2设备性能的调试 (6) 2.2.1运动性能调试的参数 (6) 2.2.1视觉检测性能调试的步骤 (6) 三、仪器主要测量指标分析 (7) 3.1OCR&OCV字符识别指标分析 (7) 3.3.1 OCR检测的参数 (7) 3.2 尺寸测量指标分析 (8) 3.2.1 尺寸测量的参数 (8) 四、仪器采集或测量的试样 (9) 4.1字符识别试验结果 (9) 4.2 尺寸测量试验结果 (10) 4.3 实验总结 (11)

一、试验台介绍 本次试验中以维视数字图像技术有限公司(MICROVISION)推出MV-BDP200S机器视觉皮带传送实验开发平台(高级型)作为主要的实验设备,主要针对小型电子产品的外形和外观检测等,应用于提供高效的产品质量控制系统。本设备采用MV-MVIPS机器视觉图像处理控制器软件,该软件具有强大的缺陷识别功能、测量功能、色差检测、OCR&OCV识别检测,主要针对检测各类小型机械或电子产品的外观和外形,对于OK和NG产品实施分类管理放置。同时硬件上设计了组合式的照明及控制系统,创造了一个最优的光照系统及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有效的解决了环境对检测精度的影响,同时满足了待检产品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运用强大的检测及分析软件工具对被测产品进行定位、测量、分析。 1.1试验台主要构成 从整体外观来看,设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机柜部分、传送部分、视觉检测部分、分选机构部分。设备的整体视图如图1所示: 图1整体设备部分视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