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特征及其侦查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毒品犯罪调研报告 篇一:毒品犯罪调研成果合肥地区当前毒品犯罪特点及成因合肥,安徽省省会,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长江淮河之间,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滨。
今天的合肥,处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运行最好的时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流动人口也急剧增加,由于毒品犯罪暴利的驱动,近年来,合肥地区两级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例呈不断上升之势。
为遏制毒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合肥市两级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禁毒法律和政策,依法严惩了一大批毒品犯罪分子,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据统计,2005年至2008年,全市法院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07件,判处被告人419人,其中,被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140人。
日前,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对毒品犯罪的特点和成因进行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一、合肥地区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除被告人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34人,占总人数%)、无业者居多(337人,占总人数%)和涉案罪名单一等特点外,还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1、毒品犯罪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
合肥地区两级法院2005年审结毒品犯罪案件24件、2006年审结39件、2007年审结68件、2008年审结76件。
其中,合肥中院2005年受理4件,占年受理一审刑事案件的%;2006年受理7件,占年受理一审刑事案件的7%;2007年受理10件,占年受理一审案件的8%;2008年受理26件,占年受理一审案件的23%。
(列表1、2)表1:2005年至2008年合肥市两级法院审结毒品案件情况(件)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表2:2005年至2008年合肥中院一审审结毒品案件情况(件)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毒品种类更新快,呈现多样化趋势,且毒品数量大传统毒品主要是鸦片、海洛因,近年来,在我们审理的毒品案件中又涉及到许多新类型的毒品,其特点是隐蔽性强、携带方便、易服食,如:冰毒(甲基苯丙胺)、K粉(氯胺酮)、麻古、摇头丸、大麻、三唑仑、尼美西泮等。
名词解释:1、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病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毒品的前体、原料和化学助剂等物质。
3、毒品犯罪:是指违反禁毒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4、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是指触犯刑法,从事与毒品有关的犯罪活动的案件,包括种植、制造、走私、贩卖、运输、窝藏、非法持有和引诱、教唆、帮助他人消费毒品的行为。
5、案情分析:是对案情进行的综合研究、分析和判断。
6、公开查缉:是指执法部门在毒品运输的主要通道上,依法对特定范围内可能藏匿毒品的人、物、车辆、飞机、轮船等进行公开检查。
以期查获毒品、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专门工作。
7、季度特情:是公安机关的禁毒部门用以发现、控制侦查毒品犯罪案件的一支秘密侦查力量,是公安机关同毒品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
8、金融调查:是禁毒部门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助下,从涉毒资金的流通环节中追查其来源与去向,达到追缴毒品贩子的非法收益、发现犯罪线索的目的,以彻底地打击毒品犯罪的一种措施手段。
9、毒品犯罪情报:是指为打击和预防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服务和支持的、与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情况和信息及其分析研究结果。
10、毒品犯罪情报的搜集是指禁毒部门通过公开和秘密的途径与方法,积极主动地寻找、发现、获取、吸收有关毒品犯罪情报的过程。
11、毒品犯罪情报分析,是指搜集获取的毒品犯罪的真假、正误、轻重、缓急等方面进行鉴别、分析、判断的过程,即对毒品犯罪情报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
12、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常用措施:是指公安机关在侦破毒品犯罪案件中普遍采用的,并由侦查人员所必须掌握、使用的侦查措施。
包括:调查访问、侦查讯问、搜查扣押、突袭行动、金融调查、查询冻结。
13、调查访问:是侦查部门为查明毒品犯罪案件的基本情况,发现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线索,获取毒品犯罪的证据,甄别毒品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向有关人员或知情人员了解、核实、查证与毒品犯罪有关的问题的一项常用措施。
云南警官学院毕业论文题目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问题概况及防控对策专业禁毒学年级2011级区队四区队学号3110571姓名王林波指导教师张晴职称教授完成日期2015 年 6 月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本论文的成果属于云南警官学院所有。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引言 (1)一、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问题概况 (2)(一)案件数量大 (2)(二)犯罪人数多 (3)(三)传统毒品犯罪依然严重 (4)(四)新型合成毒品犯罪增长迅速 (5)(五)易制毒化学品违法犯罪严重且波动较大 (6)二、我国毒品犯罪问题持续上升原因分析 (7)(一)境外毒品持续渗透,内外勾结制贩毒突出 (8)(二)制造贩卖毒品巨额利润诱惑 (8)(三)我国庞大的毒品消费市场刺激 (8)(四)新型毒品打击难度较大 (9)(五)禁毒机构及队伍建设不到位 (9)(六)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9)三、对我国毒品犯罪防控对策的思考 (10)(一)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实战技能 (10)(二)加强对新型毒品的管制,强化娱乐场所监管 (11)(三)加强禁毒宣传教育 (11)(四)强化禁吸戒毒工作,遏制吸毒人员增长 (11)(五)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2)(六)加强国际合作,遏制境外毒品渗透 (12)结语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4)近年来我国毒品犯罪问题概况及防控对策专业:禁毒学学生:王林波指导教师:张晴【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毒品问题在我国死灰复燃。
毒品犯罪发展至今,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2006年至2015年《中国禁毒报告》统计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最近十年来我国毒品犯罪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有放缓的迹象。
DEA法的基本原理DEA法的基本原理,全称为德耳斯特工作技巧法(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 technique),是一种常用于犯罪调查和打击毒品犯罪的调查技术和手段。
该法使用了各种策略和技巧来监视、追踪和拦截涉毒的嫌疑人和相关货物。
以下是DEA法的基本原理。
1.数据收集和情报搜集:DEA的第一步是收集各种相关的数据和情报,以确定可能的毒品犯罪活动。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各种渠道,如举报、调查、监视和情报机构等。
这些数据通常涉及到犯罪分子的身份、嫌疑人、交易的地点和时间等。
3.深入调查和搜证:DEA会对嫌疑人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搜证,以获取更多的证据和信息。
这可能包括搜查嫌疑人的住所、车辆和其他财物,以及调查他们的电子设备、通信和交易记录等。
通过这些调查和搜证,DEA可以收集到更多的证据来支持对嫌疑人的指控。
4.制定决策和行动计划:根据收集到的情报和证据,DEA会制定决策和行动计划,以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采取适当的行动。
这可能包括逮捕嫌疑人、拦截走私货物、关闭贩毒网络等。
行动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调查进展、嫌疑人的危险程度、行动的成功可能性等。
5.协作和跨部门合作:DEA通常会与其他执法机构和国际合作伙伴进行协作和跨部门合作,以共同打击毒品犯罪。
这包括与警察部门、海关、边防部门等国内执法机构的合作,以及与其他国家的警方和执法机构的合作。
这种合作可以加强情报共享、突破国际犯罪网络、追踪和拦截国际走私等。
6.隐蔽行动和秘密调查:DEA的调查常常需要保持机密和隐蔽,以确保嫌疑人不会察觉到调查的存在,并防止证据被销毁或干扰。
这涉及到策划和执行秘密行动、使用卧底和线人、利用特别设备和技术等来收集情报和证据。
7.嫌疑人定罪和法律追诉:DEA的最终目标是将嫌疑人定罪并进行法律追诉。
通过收集到的证据和情报,DEA将对嫌疑人提出指控,并协助检察机关进行起诉和审判。
定罪后,嫌疑人将被判处相应的刑罚,从而实现打击毒品犯罪的目的。
第七讲我国毒品犯罪的综合治理防控战略美国犯罪学家雷克利斯认为,犯罪是个人内在的操纵能力和社会中存在的外部操纵因素缺少的结果,当一个社会的操纵力量减弱时,这种情况本身就是诱发犯罪的一个直接社会因素。
毒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毒品犯罪的社会防控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毒品犯罪产生原因及条件的复杂性决定了毒品犯罪不能仅依靠打击,而更应依靠社会力量。
因此,采取综合治理的社会防控对策,将打击和预防相结合,加强毒品犯罪的社会防控力度,对于有效遏制毒品犯罪的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力求在科学的社会防控战略指导下,择其要点论述如下。
一、落实联合国的禁毒战略毒品问题作为全球性的灾难之一,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为了有效打击和操纵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加强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国分别于1990年和1998年召开了两次禁毒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
1990年联合国特别会议以“国际合作取缔麻醉品和精神药物非法生产、供给、需要、贩运和分销问题的联大特别会议〞为题,共有包含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
会上各国代表和国际观察员就禁毒工作进展情况和禁毒经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审议了全球面临的禁毒任务,并通过了关于禁毒的《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动纲领》,宣布1991年至202X年为联合国禁毒十年。
会议认为,全球毒品之所以如此泛滥,一方面是大量不法分子从事毒品的非法生产和贩卖,从中攫取非法利益;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吸毒人群的存在,这些瘾君子滥用各种毒品,为毒品贩卖提供了广泛的消费市场。
正如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政策分析和公共事务部主任绍拉所说:“永久性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回到解决毒品操纵的首要原则上来,那就是本着爱护公众健康的原则把毒品操纵起来。
〞基于此,在此次会议上确立了“减少毒品非法供给〞和“降低毒品非法需求〞两大禁毒战略,这既是联合国针对毒品犯罪的主要战略,同时也是其防控的主要战略方向。
减少毒品非法供给就是通过国家立法,对种植、运输、制造及贩卖毒品的人凭借国家法律进行严厉的制裁,通过警方、海关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加强对毒品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操纵,对麻醉药品进行严格治理、堵源截流,切断毒品X,操纵或减少毒品滥用。
摘要毒品的危害,古今中外早有无数实证。
近代史上,毒品的泛滥曾经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中国政府割地赔银,任人宰割。
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是民族的耻辱,更是惨痛的教训。
近年来中国毒品犯罪形势严峻,不仅表现为我国的毒品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存在着从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受害国向世界主要毒品消费国转变的现实可能性;同时也存在国际极端势力利用我国周边的毒品问题而包围我国,威胁我国家安全的现实危险性。
面对新一轮毒潮涌入中华大地,在对禁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上,尽管没有人公开表示禁毒工作不重要,但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它很重要,能够说清楚它如何重要的人,恐怕更少。
当前,确实存在着不少制约影响禁毒工作的认识误区。
在这关键时期,有必要对我国的禁毒策略战术进行深入反思。
应该深入反思并重新构建禁毒的策略和战术;紧紧抓住毒品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关键环节,堵截毒源,缩小毒品市场,摧毁毒品流通网络,创造禁绝毒品的条件。
本文将着重探讨我国缉毒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加以分析探讨,找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与对策,从而为公安缉毒部门更有效、有力的打击毒品犯罪提供决策和帮助。
关键词:缉毒工作防控对策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全面解读社会禁毒工作策略简介社会禁毒工作是维护社会安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打击毒品犯罪,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制定全面的禁毒工作策略。
本文将解读这些策略,并提出一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实施建议。
策略一: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禁毒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需要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毒品的危害性和禁毒知识,增强公众对毒品的警惕性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毒品教育的普及,特别是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拒绝毒品的能力。
策略二:打击贩毒渠道为了有效打击毒品犯罪,我们需要加强对贩毒渠道的打击和摧毁。
这需要加强对毒品犯罪组织的侦查和打击力度,打击毒品制造、贩卖、运输和走私的各个环节。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与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贩毒活动。
策略三: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是禁毒工作的保障。
我们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禁毒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毒品犯罪的司法审判工作,确保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毒品戒治工作的法律支持,为戒毒人员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保护。
策略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社会治安的稳定是禁毒工作的重要前提。
我们需要加大对社会治安的防控力度,增加警力部署,加强巡逻和防控措施,减少毒品犯罪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社会各界的参与,建立禁毒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社会禁毒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策略五:加强戒毒康复工作戒毒康复是禁毒工作的重要环节。
我们需要加强对戒毒康复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供良好的治疗环境和专业的戒毒康复服务。
同时,我们还应加强戒毒康复的宣传,提高戒毒康复的知名度和接受度,鼓励毒品成瘾者积极参与戒毒康复,重新融入社会。
结论社会禁毒工作的策略应该综合运用宣传教育、打击贩毒渠道、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以及加强戒毒康复工作等多种手段。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禁毒工作的重要性,全社会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打击毒品犯罪,建设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The Jour/ai oI Yunnan Police Colleve2721年第2期NO.22721总第75期Sum75网络零包贩毒案件侦防对策赵伟包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内容摘要:当前毒品犯罪的交易方式从传统的线下毒品交易,逐渐转向了更为隐蔽的人货分离式网络交易,网络零包贩毒案件迅猛增加,交易方式也不断翻新,趋向复杂”由于此类案件具有危害范围广、变动性强、犯罪成本低和查控难度大等特点,给此类毒品案件的侦破带来很大的难度。
网络零包毒品案件的侦查应采取整体经营,查处零包毒品背后源头;加强交易平台监管,涉毒资产及时查处;共建公安机关与互联网、物联网分工合作和信息共享打击机制;建立互联网邮寄毒品预警系统的侦防对策”关键词:零包毒品犯罪;互联网犯罪;侦防对策中图分类号:D66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772—6757(2721)72-44-06当前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利用网络学习、购物和娱乐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虚拟网络在带给人们生活新鲜感的同时,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贩毒等违法犯罪也在网络上滋生并日益猖獗。
随着时代的变迁,毒品种类层出不穷,毒品交易方式不断翻新变换,毒品犯罪分子利用网络从传统的线下毒品交易,逐渐转向了人货分离更为隐蔽的网络交易。
通过网络联系和利用快递物流邮寄的方式已成为毒品犯罪分子的主要方式,境外毒品通过这种方式源源不断向我国渗透,国内制贩毒分子也这方式成包毒品。
包贩毒毒品克数不大、案件数量多、总量大且危害地域广,如何打击网络零包贩毒成为亟须解决的。
一、网络零包贩毒案件的产生及发展(一)网络零包贩毒案件的成因网络零包贩毒案件是指毒品由生产加工并经过多层次的拆分,最终以数个小包的方式,借助网络向不特定人群进行销售,利用物流快递等人货分离式渠道转移毒品,以移动支付的方式转移毒资的主要模式,交易流程如图一所示。
毒品屡禁不止归因于毒品的滥用,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吸毒人员214.8万名,庞大的毒品滥群体大的。
关于甘肃省东乡县毒品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论文摘要】毒品犯罪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世界各国都对其作了艰苦而持久的斗争,而毒品犯罪并未就此消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本文结合东乡县近年来缉毒资料,结合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毒品犯罪发展的规律,以犯罪学为基础,对该县毒品犯罪的现状、成因和特点进行了研究,深入分析了东乡县毒品犯罪高发的个体社会历史等原因,并对国家禁毒政策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该县毒品犯罪活动高发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毒品;毒品犯罪;原因;防治About Gansu province Dongxiang County drug crime case investigation report Abstract:Drug crime has become a global problem, every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make a hard and enduring struggle, and drug-related crime did not die out, but there is a growing trend.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Dongxiang County in recent years, drug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econom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drug crime in criminology, based on the county, drug crime present situation,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Dongxiang County drug crime is a problem of individual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asons, and the national drug policy on the basis of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and propos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county drug crimes in a few countermeasure.Keywords:Drug; Drug crime; Cau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2011年10月,我前往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为期两个月的实践学习,在实习期间,我深入到该县的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特别是深入到当地群众当中,对该县毒品犯罪高发的原因进行专项调查。
禁毒学概念是研究控制毒品及涉毒行为的规律,旨在减少并最终消灭毒品危害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独立学科。
为什么要学习禁毒学1 禁毒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 2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必备的知识 3大学生必须掌握禁毒有关常识毒品的定义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的特征1毒品的耐受性耐受性是机体对毒品的反应的一种适应性状态的结果。
当长期反复使用某种毒品时,机体对该毒品的反应敏感性降低,药效随之减弱,为了达到与原来相同的反应和药效,就要逐步增加药剂量。
2毒品的依赖性身体依赖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长期使用依赖性药物所产生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
如果停止使用该药,则会出现停药症状,必须不停用药才能保持身体平衡。
心理依赖是指,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愿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的寻求和使用药品。
毒品的危害性1毒品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毒品包括各种兴奋剂、抑制剂、致幻剂都会损害人的健康,毒害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干扰、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导致体力、智力明显下降,免疫力降低,精神颓废,而且导致肝炎、艾滋病、性病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蔓延。
2毒品对家庭的危害损耗大量财务、导致家庭破裂、贻害后代、3毒品对社会的危害违法犯罪率增高、损害国民经济、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败坏社会道德风尚,人力资源上的损失,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毒品的违法性毒品的滥用方式1吸入烟吸百余年前吸食鸦片是借助烟枪点燃土口吸。
现多将海洛因掺入烟丝,通过吸烟将毒品吸入体内,大麻的吸毒方式多是抽大麻烟吸入。
鼻吸将毒品晶体放在纸板、小刀上,捏住一只鼻孔,用另一只鼻孔将毒品吸入鼻腔。
有的将毒品放在纸巾里包好,打开纸包的一端,用麦管吸入鼻孔。
还有的将毒品置于带链子和喷嘴的瓶中,通过喷嘴随时吸服。
可卡因或挥发性有机溶剂吸毒多采用这种方式。
当前禁毒斗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5篇)第一篇:当前禁毒斗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禁毒斗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当前禁毒斗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1.禁毒专业队伍力量薄弱,经费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禁毒斗争的需要。
2.有关部门协作意识不强,侦查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贩毒案件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吸毒人员到最下层的贩销点、转销点直到源头毒枭,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一般都呈网络型树枝状发展态势,往往牵涉到周边县(市、区)甚至外省市。
但受警力、经费等客观条件制约,常常只能就案办案,与周边县(市、区)以及外省市公安机关开展侦查协作、深查细挖较少,影响打击效能。
3.禁毒宣传教育有待深化。
近年来,各地禁毒部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还存在局限性,缺乏深度和广度。
主要表现在日常宣传教育没有持之以恒,往往局限在“6·26”国际禁毒日前后;部分禁毒成员单位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被动应付,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4.帮教工作措施不到位,复吸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一些地方虽然建立了帮教小组,开展了一些帮教工作,但工作措施不够有力,没有真正形成派出所、街道(镇)有关部门、村(居)或单位、家庭“四体一位”的帮教体系,有的只靠派出所管片民警工作,导致复吸率居高不下。
二、预防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对策1.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加大经费投入。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禁毒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正视当前的毒情形势,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
要将禁毒工作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保障禁毒工作所需的经费。
要配齐配强禁毒专业队伍力量,大力加强队伍的制度化、正规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禁毒工作中的铁拳作用。
2.强化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禁毒意识。
重点加强对青少年、无业人员、外来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易染毒高危人群的预防教育工作。
要积极尝试开展更加有效的新型的禁毒宣传教育形式,比如在公园设置禁毒宣传角、组织禁毒宣传表演队等,力争做到每月都有不同的禁毒宣传内容,切实消除禁毒宣传的死角、盲区,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禁毒意识。
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取证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王梅【摘要】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with obtaining the evidence garding both aspec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It is investigation of drug - trafficking cases re- crucial to obtain the solid evidence in deal- ing with drug - trafficking cases to guarantee the legal procedures.%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取证无论是在现行立法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正确搜集和运用毒品犯罪案件证据,对于及时准确地破案和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武警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11【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毒品犯罪案件;证据意识;人货分离;主观明知【作者】王梅【作者单位】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基础部,云南昆明6502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912.14当前,在我国与毒品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继续呈扩散蔓延之势,司法机关所面临的打击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局势还很严峻。
公安边防部队是一支执法执勤的队伍,身处禁毒斗争的最前沿,侦办的毒品犯罪案件数量较多。
笔者在给学员讲授边境管理业务和法律课程的过程中,发现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取证无论是在现行立法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
公安边防部队各级侦查队所侦办的毒品犯罪案件有的难以及时审结,有的移交到检察院后经常因为证据存在瑕疵而被退回补充侦查或存疑不起诉。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侦办人员的工作热情,也助长了毒品犯罪的嚣张气焰。
因此,如何正确地搜集和运用毒品犯罪案件证据,对于及时准确地破案和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毒品犯罪特征及侦查策略
上世纪80年代毒品犯罪在我国死灰复燃后,各地禁毒专业队伍作为新的警种随
毒情形势需要应运而生。随着缉毒斗争的逐步深入,毒品案件侦查的策略研究和理
论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禁毒司法实践中,笔者感到,研究毒品案件的侦查策略和
方法,必须首先以毒品犯罪的特殊规律为切入点。
一、毒品犯罪的特征
贩毒犯罪活动是目前毒品犯罪的主要行为方式,属刑事犯罪的范畴,但与一般刑事犯罪相
比,又具有其独特性,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被害人的不特定性。毒品对人体乃至社会都有极大危害,这也是我国刑法将毒品犯罪列入
严重刑事犯罪的原因。但对毒品交易而言,危害的对象却不是直接的、特定的人,而是潜在的。
毒品买卖行为双方在明知犯罪的前提下,秘密地自愿交易,没有一般刑事犯罪意义上的被害人。
因此,毒品案件一般没有目击证人和报案人。即使有些案件是经群众举报侦破的,但群众也只
能提供某些可疑情况,不能提供直接证据,这与普通刑事案件有质的区别。
危害的滞后性。一般刑事犯罪的危害是即时的,而毒品犯罪首先是跨地区将毒品大宗贩运
至某地区,经批发、分销,最后零包卖到吸毒人手中。从这个意义讲,一般刑事犯罪的危害是
“现在时”,而毒品犯罪的危害是“将来时”。种毒犯罪、制毒犯罪危害的滞后性就更为明显。
现场的模糊性。一般刑事案件的现场是明确的,现场会不同程度地留下某些可证实犯罪行
为的证据,如血迹、指纹、脚印、毛发及其它痕迹等。贩毒犯罪的行为形式一般为“贩运”、“携
带”、“交易”,是随毒品的流动和分散来实现的,没有特定有意义的现场,一般也不会留下痕迹,
这就决定了毒品案件的“取证难”。
行为方式的隐蔽性。一般的刑事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制裁,其行为也可能是隐蔽的,
如预谋杀人、盗窃、抢劫等,但其行为方式的违法性却是显而易见的。而毒品犯罪不同,它是
通过毒品买卖赚取巨额差价实现的。随着打击力度加大、刑罚加重,贩毒人员利用现代交通、
通讯工具、科技手段,又采取了钱货分付、人货分离、临时改变交易地点、汇款付账、地下钱
庄洗钱等多种逃避打击的方法,其行为方式的隐蔽性更为突出。
二、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策略
毒品犯罪的特征决定了毒品案件侦查具有与一般刑事案件侦查相区别的特殊性。
侦查的主动性。一般刑事案件侦查,是在犯罪行为或危害结果发生后,公安机关接到报案,
经立案后,随即开展侦查活动。侦查活动相对于犯罪活动而言是“过去时”,是被动的。而毒品
案件一般没有特定的投案人、被害人,大多是从获取有关情报、线索开始侦查活动的,即侦查
的起点是情报。侦查的目的是追踪即将实施的犯罪行为,并设法抓捕嫌疑人制止危害结果的发
生。相对于犯罪活动而言,这种侦查是“现在进行时”。也就是说,毒品案件的发现和侦查一般
是由公安机关主动进行的。
侦查效益的双重性。侦查效益是指通过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所达到的社会效益。一般犯罪
侦查都具有打击和预防双重效益,但并不是每一种犯罪都会不断地继续和重复,所以其预防作
用具有突然性。而毒品犯罪具有流程性和周期性特点,毒品的种植、生产、制造、运输、贩卖
具有连续性,只要毒品或犯罪人没有打掉,必将导致犯罪不断进行和延续,直至引发吸毒并催
生其它违法犯罪。因此,及时侦破毒品案件,抓获嫌疑人,及时收缴毒品,具有直接预防后续
犯罪作用。其打击和预防的双重作用较其他案件侦查更为突出。
破获案件的时机性。毒品案件侦查中破案的适时性(时机性)是指正确把握破案时机,在确
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扩大战果,争取一网打尽。由于毒品犯罪具有流程性、周期性、连续性
特点,犯罪环节多,一案能否将嫌疑人和大宗毒品全部收入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
要尽量在毒品分销前收网,否则一旦毒品分销进入零包贩卖状态,就很难控制,会从多途径很
快落到吸毒者手中,形成现实危害。
缉毒侦查的协作性。毒品案件的流程性、周期性以及跨国、跨区域的犯罪特点,决定了毒
品犯罪侦查必须充分依靠协作。缉毒协作的范围十分广泛,实践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地区
间协作,包括跨国的国际侦查协作和国内跨地区协作。二是职能部门间协作,包括公安、海关、
边防以及铁路、交通、林业、民航、药监、卫生、邮政等部门的协作。三是公安机关内部各警
种的协作。侦查协作是情报交流、融合与传递的有力支撑,是缉毒侦查的最有效手段。
诱惑侦查的合法性。毒品案件没有目击证人,没有可取证的现场,无法用因果关系排查和
进行“同一认定”,实践中最有效的侦破方法就是“控制下交付”。“控制下交付”在英美法系国
家称为“诱惑侦查”或“警察圈套”。一般是指侦查机关在初步掌握一定的犯罪线索后,为获取
充分的犯罪证据,派侦查员与犯罪嫌疑人联系,在用谋略促使犯罪嫌疑人在特定的环境、条件
下交易时,对其实施抓捕,达到人赃并获的目的。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允许采用这种
侦查手段,但仅限于侦破走私、贩毒、贩卖军火等“无被害人犯罪”案件,且都对其合法性加
以严格限制。因此,笔者认为,侦破毒品案件中,合法的“控制下交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犯罪嫌疑人的贩毒犯罪意图必须是自发的,即携有毒品,准备脱手并正在积极寻找买主,
而非被诱发产生的,否则就是引诱犯罪。换言之,“假买”的前提必须是对方主动要卖。第二,
“控制下交付”的执行者必须是公安机关禁毒部门。第三,“控制下交付”只能“假买”,不能
拿毒品进行“假卖”,否则无异于贩毒。掌握上述原则,是保证运用“控制下交付”方法有效获
取毒品犯罪证据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