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万科龙湖标杆企业战略及执行力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725.50 KB
- 文档页数:16
龙湖是怎样炼成的?目录公司概况发展战略企业文化龙湖管控模式公司简介●龙湖地产创建于1995年,成长于重庆,发展于全国,是一家追求卓越、专注品质和细节的专业地产公司。
于2004年向重庆以外开拓,开始由区域性的公司向全国性的公司转变,2006年集团总部改设为北京。
●截至2009年底,龙湖地产下设重庆、成都、北京、上海、西安、无锡、沈阳、常州、杭州和青岛十个地区公司,业务领域涉及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物业服务三大板块。
●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房地产开发百强企业”,三次荣获“全国住宅用户满意度调查”第一名,连续10年摘冠重庆“十佳住宅小区”第一名。
●2008年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9年龙湖集团则以超过183亿元的销售收入首次问鼎重庆市民营重点成长型企业销售榜冠军宝座。
发展历程●起步阶段(1995-2002),单项目、单业态起步。
✓1995年设立于重庆。
✓1997年4月龙湖第一个项目龙湖花园动土奠基。
✓2002年1月中央精神文明办、民政部授予龙湖花园“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称号。
●发展阶段(2003-2005),单业态多项目、多业态尝试。
✓2003年8月,“龙湖”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
✓2003年12月,重庆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商业经营管理分公司成立。
✓2004年11月,成都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发展历程●扩展阶段(2006-2009),多项目、多业态,多区域发展。
✓2005年12月,北京龙湖置业有限公司成立✓2007年8月,上海龙湖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2007年11月,西安龙湖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2008-2009年,随着无锡、沈阳、常州、杭州、青岛等地多块优质土地的获取,龙湖全国业务布局的城市数量增至10个。
历年销售情况●2000年总销售额3亿元。
从2003年-2007年,龙湖的销售业绩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跨越阶段。
●2003年,龙湖聚焦于重庆开发销售收入为6.2亿元。
【深圳】标杆房地产企业(龙湖、万科)人力资源管理实战高级研讨会(5月23)【课程说明】主办:中房商学院中房博越地产机构时间:2014年5月23-24日地点:深圳【课程背景】万科,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中国地产领跑者,销售规模持续多年居全球业内第一。
被媒体评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最佳雇主品牌”、“最具领导力的公司”、“中国最佳企业公民”,是地产界中唯一集所有荣誉于一身的企业,聚集一流人才,郁亮、解冻、张纪文等对企业忠心耿耿,数十年如一载服务万科,万科的人力资源成功背后的秘密到底是什么?龙湖,如何在短短十年中,超越众多的竞争对手和曾经的学习榜样,成为全国房地产行业的著名品牌?从地我们认为,房地产企业的管理需要从机制、人、文化三个角度系统思考,其中人的问题尤为重要,凡优秀的企业,都将人力资源管理摆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联想集团柳传志著名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其中两项就和人有关系。
万科地产郁亮说过:“人力资源的高度,决定了万科的高度”。
龙湖地产前CHO房晟陶说过:“人才链比资金链更重要”!从万科的“新动力计划”、中海的“海纳计划”、龙湖的“仕官生计划”及复地、绿地、万达等企业大学的建立,都说明了业内优秀企业都把人的问题摆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万科早在2001年就明确了人力资源部的使命和定位“管理层的战略合作伙伴、公司变革的推动者、方法论的专家”。
在我们为企业提供咨询或培训服务过程中,有很多老板提出了战略、经营、管理、营销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可当我们讨论下来,经常发现,这些问题大部分是“人”的问题,在人力资源“选、用、育、留”问题上或多或少存在问题。
【课程特色】标杆性:全面介绍龙湖、万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深入解析标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特点;系统性: 从公司战略、人力资源战略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围绕选、用、育、留问题进行系统解读;实战性:包含大量龙湖、万科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如万科的人才盘点、招聘体系、培养体系、绩效和薪酬福利体系。
标杆地产企业管控模式研究之龙湖篇(2010-12-09 14:08:05)转载分类:运营管理标签:龙湖运营管控杂谈一、发展历程简介龙湖集团1994年创建于重庆,目前总部设在北京,下辖重庆、成都、北京、上海、西安、无锡、沈阳等七个地区公司。
业务领域涉及地产开发、商业运营和物业服务三大板块。
图1龙湖地产主要发展阶段从1997年起,龙湖经历了单业态单项目的串联、单业态多项目的并联、多业态多项目并联等不同业务发展阶段,一直在持续积累成长势头。
目前,龙湖正在全国重点区域实施“区域聚焦”战略(图1),进入异地扩张的新发展阶段——即由北向南,从沿海经济圈、中心城市辐射到周边城市,利用业态和区域的双重平衡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每个城市,龙湖都坚持进行多项目、多业态的总体开发思路,目标是争取在每个城市都成为当地领先的企业。
虽然龙湖的规模不是很大,但在产品品质和品牌方面全国领先,“龙湖地产”是中国驰名商标。
香港地产界一知名人士曾如是评价龙湖地产:“一个在中国房产界中少见的优秀企业。
以客为尊,有高效和完备的运行及执行机制,注重产品细节,不张扬,立足长远而非追求短期效益。
”二、组织架构及管理模式2004年以前,龙湖集团的项目仅限于重庆,管理层级较少,直接实施项目公司管理形式。
从2004年起,龙湖开始进行全国性扩张,总部迁往北京,目前坚持“大公司,小组织”的原则,实行“集团总部-地区公司”两级战略管控模式(图2)。
在管控模式上,龙湖按照霍顿模式进行灵活集分权,并根据行业竞争、组织发展和战略需要而进行动态调整。
它所确定的集权原则主要有:在地区公司风险时间、风险点上进行集权管理;在地区公司组织发展能力薄弱时进行集权管理;在有规模效应的领域进行集权管理;随时警惕集团组织膨胀和官僚化;在资金运作、投资决策、人员标准、价值观、公司品牌上高度集权。
分权原则主要有:在有利于激发地区公司活力与能量的领域分权;在地区公司核心业务职能上原则不设集团的对应职能;慎重设立集团的职能及模块数量;随时警惕地区公司诸侯化;在运营上充分放权。
702019年第五期效目标的实现。
恒大的绩效考核原则是“追求内部公平、鼓励高效工作、提倡优胜劣汰”。
员工考核周期为月度和季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月度计划考核和季度综合考评。
其中计划考核内容来自组织绩效目标,涵盖本部门计划完成率及各地区公司当月平均计划完成率;综合考评内容的构成为:综合素质占20%、精神作风占40%、工作业绩占40%。
恒大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员工月度和年度奖金分配的核心依据。
其中,月度计划考核结果决定了奖金发放倍数;季度综合考评结果作为奖金发放的调节系数,采用强制排序分为三个等级,对应人数比率分别为20%、60%和20%,相应的绩效系数为1.2、1、0.8;员工月度奖金基数由占月薪资额50%的月浮动奖金及月薪资额30%~60%的额外奖金共同组成。
恒大对考核结果的应用采取正负双向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升绩效,顾名思义,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不断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实现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长期目标。
但选择什么样的绩效管理模式和方法则常常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
本文对比分析同属房地产行业10强且近十年来复合增长率均超过40%的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大)、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万科)和龙湖地产有限公司(简称龙湖)三家标杆企业绩效管理创新案例,以期为企业选择绩效管理模式和方法提供借鉴和启示。
绩效管理新思维和新模式1. 恒大:目标联结,鼓励高效恒大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许家印认为,绩效管理重在考核,严在执行。
恒大全面采用目标计划管理、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手段,以刚性的制度和强大的执行力来推动绩关键词:标杆房企 绩效管理 恒大 万科 龙湖标杆房企绩效管理创新激励,体现奖罚对等,即绩效考核有倒扣机制,绩效奖金甚至可能是负数。
恒大创造性地将组织绩效直接纳入员工考核,通过重奖重罚以强化执行,并有效地将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联结,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使得企业可以敏捷应对持续变化的环境。
华润、万科,恒大,宝龙、龙湖等20家房企SWOT分析华润、万科,恒大,宝龙、龙湖等20家房企SWOT分析一、万科(000002,SZ)赢商网优势1、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主营住宅物业发展,竞争优势明显。
综合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品牌价值排名第一。
2、赢商网万科(专题阅读)强大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其强大的销售规模和跨区域运营能力,还体现在其稳健的商业模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的营销策略等。
3、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融资渠道通畅。
即使在2008年行业整体资金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充裕的流动性和健康的负债状况。
赢商网4、公司的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转变,重点关注项目的质量和赢利能力,这将有助于公司在市场调整期的平稳增长。
5、1992-2008年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速分别为283>.7%和33.6%。
劣势土地储备约2200万平方米,仅能满足万科2-3年的发展需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会影响其增长并增加土地购置成本。
机会1、中国房地产行业集中度仍较低,万科将通过整合行业资源提高市场占有率。
2、住宅产业化或将成为万科未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之一。
威胁赢商网绿城、恒大(专题阅读)等民营房地产公司的高速扩张,削弱了万科的竞争优势,对其未来增长构成有力威胁。
二、保利地产(600048,SH)优势1、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资源优势。
由于公司的控股股东赢商网保利(专题阅读)集团源于总参装备部,其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和地区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土地、资金和人脉。
这有利于保利地产在全国各地的扩张,而且也非常有利于控制公司的扩张风险。
2、土地储备规模快速增长,保利地产项目储备增至3200万平方米,在一、二线城市形成全国性布局。
其中二、三线城市分布集中在珠三角、环渤海和西南地区,占总储备的71%。
其具有刚性需求占比高、政策紧缩风险小等优势。
3、公司成长性好,增长迅猛。
过去五年保利地产的营业额和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2%和77%,远高于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