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相关的因素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02.77 KB
- 文档页数:1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发表时间:2012-02-21T09:10:58.8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4期供稿作者:许艳红陈雪菲郝苏怡李婴慧薛永沈冲[导读]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各种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
许艳红1 陈雪菲1 郝苏怡1 李婴慧1(通讯作者)薛永1 沈冲2(1江苏省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23001;2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各种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加强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综合管理,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家庭护理、医学干预、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努力,合理预防复发。
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原因非常多,通过对患者的综合管理,能够降低复发风险。
结论只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合理的家庭、医院和社会支持,才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267-01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最多见的精神病之一,给患者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巨大,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恶化率很高。
一经罹患,反复发作,从而导致明显的精神功能障碍、行为退化和造成社会功能衰退。
我们根据在我院精神科工作多年的实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预防复发提供参考依据。
1 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相关因素1.1未能坚持服药治疗,患者因各种原因,服药依从性差临床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大部分与患者未经医生建议,自行停药有关。
王继禹等[1]研究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坚持服药治疗的患者复发率为40%,而未坚持服药者复发率高达80%。
未能坚持服药治疗的原因较多,通常病程较长的病人,服药依从性较病程短的病人差,这可能与慢性病人较多地缺乏治疗信心以及与治疗引起患者的懒散、退缩等症状影响有关;有自知力和无自知力患者依从性有明显不同;BPRS评定总分越高者依从性越差,这可能是由于病情严重、症状丰富时自知力障碍较重,患者难以遵循医嘱服药。
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在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分裂症再发的情况越来越多。
因此,对于精神分裂症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1.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大多具有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
而这些心理因素往往是精神分裂症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患者遇到压力大的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从而诱发再次发作。
护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比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
同时,对于患者的生活作息和生活方式进行规范,帮助患者调节心情,减少压力,从而预防再发。
2.药物治疗不规范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如果药物治疗不规范,或者患者长期不按医嘱服药,可能会导致药物疗效下降,从而诱发再次发作。
护理干预:在药物治疗方面,我们应该对患者进行耐心的教育和指导,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作用和服用注意事项。
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药品、剂量等治疗方案。
3.社会支持不足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常需要家属和社会的支持,特别是在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
如果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足,会使患者感到孤独和无助,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诱发再次发作。
护理干预:我们应该积极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并与家属和社会协调合作,加强患者的家庭护理和康复训练。
同时,我们也应该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工作和社会压力。
4.危险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自杀和自伤行为,特别是在反复发作的情况下。
这也是精神分裂症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我们应该注意患者的生命安全,并采取有效措施,如随时监护、防护措施等,保证患者的安全。
总之,精神分裂症再发的原因十分复杂,涉及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出现幻觉、妄想、听觉幻听等症状,造成严重的社会功能障碍。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越来越有效,但是仍然存在再发作的可能。
为了更好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再发,需要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
1. 病史因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族史、个人病史以及既往病史都会对再发作产生影响。
如果患者有家族史,特别是一级亲属中有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么患者的再复发风险会增加。
患者既往的病史和治疗情况也会对再发作产生影响,如果患者一直没有良好的治疗或者未按医嘱进行治疗,那么再发作的可能性会增加。
2. 生活环境因素:患者的生活环境对精神分裂症再复发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家庭矛盾、工作压力、社交困难等都会引起患者的情绪波动,从而增加再发作的可能性。
3. 心理因素:心理压力、抑郁情绪、焦虑状态等心理因素都会对患者的再发作产生影响。
患者在面对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时,如果无法很好地应对,就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加,从而增加再发作的风险。
4. 药物治疗因素: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患者长期不规范使用药物或者突然停药,都会导致症状再次急剧加重,从而引起再发作。
二、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的护理干预1. 定期复诊:对于已经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定期复诊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再发作的风险。
2. 定期药物管理:药物治疗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至关重要,但是需要患者和家属合作,定期按时服药,而且要坚持长期治疗。
3. 家庭支持和陪护:精神分裂症患者需要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陪护和照顾。
通过家庭支持和陪护,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从而降低再发的可能性。
4. 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护理,包括情绪宣泄和疏导、心理康复治疗等。
5. 生活环境的改善:适当调整患者的生活环境,减少家庭矛盾、工作压力,以及社交困难,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因素分析作者:李晶赵秀丽郑培英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随着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度加大,大多精神病患者能接受系统治疗,病情得以控制和缓解。
但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病因未明,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
病程多迁延,复发率较高[1]。
1年复发率可达50%,也有报道为80%-90%。
如何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是精神疾病治疗的关键因素。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病情复发的相关因素,寻求有效治疗手段,现对12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临床分析: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08年1月-2012年5月4年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76例,女性52例。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完整,住院次数均≥2次。
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35.12岁;总复发162次,平均1.26次;间隔最短46天,最长20年。
文化程度:初中以下42例,占32.81%;高中49例,占38.28%,大专以上37例,占28.91%。
1.2方法对12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2结果和分析2.1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较差不论是首次发作或复发精神分裂症病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1]。
病人及其家属对抗精神病药物缺乏正确的认识是造成患者中断药物治疗主要原因。
以上复发的162次中,101次为自行停药,23次为随意减量,占复发的76.54%。
2.2社会家庭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发病期间,往往因为疾病影响出现暴力及伤害或不知羞耻等行为,对社会及家庭造成很大影响,致使遭受到社会歧视,家庭排斥。
一部分病人单位拒绝病人上班,致使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羞愧和孤独感。
2.3社会能力减退及负性事件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因疾病的影响,不同程度出现社会功能退化,不能履行责任和义务,成为家庭生活和经济上的负担,导致自信心下降,加之长期的负性事件影响,病人会出现敏感多疑、烦躁不安、抑郁等症状,久之可引起病情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