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两车道标准隧道断面
- 格式:docx
- 大小:227.80 KB
- 文档页数:2
[单选题]1(江南博哥).以下不属于隧道结构组成的为()。
A.锚喷衬砌B.防水层C.轴流风机D.路面结构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山岭公路隧道结构除洞门和裸露明洞外,全部埋入地下,一般置于地层包围之中。
是由围岩、喷锚衬砌(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衬砌(二次衬砌)、仰拱衬砌、仰拱填充、防水层、排水盲管、深埋水沟、路侧边沟、路面结构、电缆沟及盖板等组成,根据隧道不同长度,隧道内还须配备照明、通风、监控、交通工程设施、防火、防灾救援设施等机电设施和管理设施。
[单选题]2.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的规定,长度为1000m 的隧道为()。
(2017真题)A.特长隧道B.长隧道C.中隧道D.短隧道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中隧道的长度标准为1000m≥L>500m。
[单选题]3.并行布置的两隧道的人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隧道,称为()。
(2017真题)A.分离式隧道B.小径距隧道C.连拱隧道D.分叉隧道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连拱隧道,指并行布置的两隧道的人工结构连接在一起的隧道。
[单选题]4.按照隧道长度进行分类,下列属于长隧道的是()。
A.1000mB.2500mC.3500mD.4500m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按照隧道的长度分为特长隧道(大于3000m)、长隧道(大于1000m 并小于等于3000m)、中长隧道(大于500m并小于等于1000m)和短隧道(小于等于500m)。
[单选题]5.下列不属于公路隧道结构中的主体结构的是()。
A.初期支护B.永久支护C.洞门D.排水导坑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公路隧道结构由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两部分组成。
主体结构是为了保持围岩体的稳定和行车安全而修建的人工永久建筑物,通常指洞身衬砌和洞门构造物。
而排水导坑不属于公路隧道结构中的主体结构。
[单选题]6.我国公路隧道围岩共分为()。
A.四级B.五级C.六级D.七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公路隧道围岩分级将围岩分为六级。
浅谈双洞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摘要] 小净距隧道的中夹岩是开挖后应力集中最大的地方,开挖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中夹岩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对京福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群的开挖施工总结就双洞小净距隧道的开挖方法按照不同的围岩级别逐一进行了介绍,同时,提出了钻爆开挖过程中的测试、计算方法及降震措施。
[关键词] 施工顺序施工要点震动测试降震措施1 前言《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 D70-2004第4.3.2条对并行公路隧道的净距作出如下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隧道应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独立双洞。
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按对两洞结构彼此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原则,结合隧道平面线形、围岩地质条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情况可按下表取值。
分离式独立隧道双洞间的最小净距表1注:B—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隧道间的中间岩柱厚度小于表1建议值的隧道称之为小净距隧道。
小净距隧道是介于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和连拱隧道之间的一种结构形式,工程应用中它有以下优点:(1)其造价和施工工艺同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相比差别很小;(2)同连拱隧道相比,它的造价低得多,同时施工工艺也简单;(3)有利于公路整体线型规划和线型优化。
基于上述因素,该结构形式在中、短隧道设计中被广泛采用。
但由于小净距隧道的中夹岩的厚度远比普通双洞隧道要小(一般只有5m~8m),所以小净距隧道的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受力要比普通分离式隧道要复杂,同连拱隧道相比,它有其自身的特点。
为了保证该结构形式成功地应用于公路建设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保证围岩稳定与支护结构的安全。
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力学特点表明,隧道在施工中必须慎重对待中夹岩的稳定性,应采取必要的设计、施工措施,确保小净距隧道施工安全。
本文通过对京福高速公路三明至福州段上多座小净距隧道施工资料的分析以及施工经验总结和对国内多座小净距隧道施工文献的调研,提出并行双洞小净距隧道开挖方法。
2 开挖顺序及施工要点小净距隧道施工的难点、重点是合理选取开挖顺序、控制爆破作业,确保隧道开挖过程围岩的稳定,减小两隧道之间由于净距较小引起的围岩变形、爆破震动等不利因素。
1、按照隧道所处的地质条件分类:分为土质隧道和石质隧道。
2、按照隧道的长度分类:分为短隧道(L≤500m)、中长隧道(500<L<1000m)、长隧
道(1000≤L≤3000m)和特长隧道(L>3000m)。
3、按照国际隧道协会(ITA)定义的隧道的横断面积的大小划分标准分类:分为极小断
面隧道(2~3㎡)、小断面隧道(3~10㎡)、中等断面隧道(10~50㎡)、大断面隧道(50~100㎡)和特大断面隧道(大于100㎡)。
4、按照隧道所在的位置分类:分为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和城市隧道。
5、按照隧道埋置的深度分类:分为浅埋隧道和深埋隧道。
6、按照隧道的用途分类: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和矿山隧道
铁路:500以下为短隧道,500~3000中隧道,3000~10000长隧道,10000m 特长隧道
公路:500以下为短隧道,500~1000为中隧道,1000~3000为长隧道,3000以上为特长隧道.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
2、按照隧道的长度分类:分为短隧道(铁路隧道规定:L≤500m;公路隧道规定:L≤500m)、中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500<L≤3000m;公路隧道规定500<L<1000m)、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3000<L≤10000m;公路隧道规定1000≤L≤3000m)和特长隧道(铁路隧道规定:L>10000m;公路隧道规定:L >3000m)。
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规定,根据隧道的长短分为四类: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特长隧道。
按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的规定,根据隧道的长短分为四类:短隧道、中隧道、长隧道、特长隧道。
总体设计概况2.2.1 隧道总体设计原则1) 在地形、地貌、地质、社会人文和环境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洞口位置等,提出推荐方案。
2) 地质条件很差时,特长隧道的位置应控制路线走向,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长隧道的位置亦应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并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中、短隧道可服从路线走向。
3) 根据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车道贺建筑限界。
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内轮廓。
4) 隧道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以满足行车的安全、舒适要求。
5) 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及其构成、交通方向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
必要时特长隧道应作防灾专项设计。
6) 应结合公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辅助同代、弃渣处理、管理、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
7) 当隧道与相邻建筑物互有影响时,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2.2.2 设计依据本设计依据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01-88《公路工程技术规范》,GBJ86-85《锚喷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等进行设计计算。
2.2.3 平纵面线型设计2.2.3.1 隧道平面线型设计本隧道为分离式中隧道,平纵方案主要由线路方案控制,隧道位置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环境、造价、功能等因素确定,在综合确定线型指标和造价的前提下,通过实地勘察,充分研究隧道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质情况,主要考虑隧道进出口地形条件、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营运管理设施布置场地等因素拟定隧道方案。
2.3.3.2 隧道纵面线型设计隧道纵断面设计综合了隧道长度、主要施工方向、通风、排水、洞口位置以及隧道进出口接线等因素。
平、纵指标概况见表2-1表2-1 大桥头隧道平、纵指标概况一览表名称隧道长(m)屯溪端景德镇端左右线间距长(m)纵坡(%)/坡长(m)桩号高程洞门型式桩号高程洞门型式左线560K85+287185.620端墙式K85+847194.527削竹式17~301.9/890,1.5/1160右线522ZK85+301183.516端墙式ZK85+823194.394削竹式2.7/6351.5/985详细资料见路基设计表及隧道平、纵面设计及其他有关图纸2.2.3 隧道横断面设计2.2.3.1 建筑限界净宽10.25m=0.75m左侧检修道+0.5m左侧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0.75m 右侧侧向宽度+0.75右侧检修道。
隧道出入口线形一致性判断及程序实现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_D70-2004)规定,隧道洞外连接线应与隧道线形相协调,并符合隧道洞口内外各3秒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的平面线形应一致。
目前对这一规范要求的解读存在一定问题:通常情况下,若隧道洞口内外各3秒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落在平曲线的圆曲线段或直线段范围内,则认为符合规范要求,但是,若隧道洞口内外各3秒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落在缓和曲线段内,或者一部分落在缓和曲线段,一部分落在圆曲线段或直线段,则对于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存在一定分歧。
2003 年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 对隧道平面线形没有特殊规定, 对洞口线形规定为“隧道洞口内外侧不小于3 s 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平纵线形应一致”。
条文说明强调“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的”, 没有进一步说明“线形应一致”的含义。
于2006 年10 月1 日起执行的《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06) 在最后审稿时, 将“平纵线形应一致”修订为“平面线形不应有急骤的方向改变”,但又没有解释什么情况属于“有急骤的方向改变”。
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模糊而有歧义的规定使设计受到很大限制,往往为了符合规范规定,不得不调整线位或者采用高指标,这样常常会增加工程的造价,给施工带来技术难题,即使如此,线形前后也不一定协调。
因此,我们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使线形在满足安全性的条件下突破这一规范。
研究思路规范关于隧道出入口线形3秒连续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隧道出入口存在黑洞和白洞的效应,这给驾驶员的视距造成障碍。
假如,隧道出口是一个缓和曲线参数非常大的曲线,如A=2000,这样的缓和曲线在一个较短的长度范围内(驾驶员视距障碍的时间所行驶的距离,可以取3秒行程)可以看作是圆曲线,即驾驶员按照圆曲线行驶一段后,其位置与按缓和曲线行驶的位置的偏差很小。
如果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线形上可不受这约束。
因此,首要问题就这个偏差取多少合适。
国道G241梅溪至资源公路工程第一合同(K29+420~K36+176.157)隧道二衬专项施工方案编制:邱红辉审核:何长来审批:邓方春福建省交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2019年8 月目录1.编制说明 (1)2.工程概况 (1)3.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2)4.防水板施工 (5)5.橡胶止水带(条)施工 (6)6.二次衬砌施工 (8)7.衬砌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12)8.二次衬砌砼的裂缝控制措施 (14)9.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8)10.危险源分析及对策措施 (21)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1.1《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1.1.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1.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1.1.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1.1.6《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1.7《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1.2编制目的为了保证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确保二次衬砌工程顺利施工。
1.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本项目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
2.工程概况国道 G241 梅溪至资源段公路(以下简称“梅资路”)位于桂林市资源县境内,起于改造完成湘桂界至资源二级公路终点,自北向南经梅溪镇、杨家院、大滩头,天门、晓锦、青背,在曹家冲跨越资江,然后经县城西侧捉口、桥头冲、修睦,终点接于S301线(资源至河口段K1+920处),全长约37.240km。
本项目共设置1座隧道,即为捉口隧道,按单洞两车道双向行驶布置。
隧道起迄里程为 K31+079~K31+440,全长 361m;整个隧道均位于直线上:隧道设计纵坡为人字坡,进口段34m纵坡为1.35%,出口段327m纵坡为-2.9%;隧道进口采用削竹式洞门与路墅路基相连,出口采用端墙式洞门与路墅路基相连;隧道采用自然通风,自流排水。
1 隧道分类1.0.4 公路隧道按其长度可分为四类,如表1.0.4所示。
注:隧道长度系指两端洞门墙墙面与路面的交线同路线中线交点间的距离。
2、围岩分级、支护等级、衬砌厚度及预留变形厚度选择A.0.1 岩石坚硬程度定量指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c R )表达,宜采用实测值;若无实测值时,可采用实测的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50S I )的换算值,即按式(A.0.1)计算:()0.752022.8c SR I =(A.0.1)A.0.2 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用岩体完整性系数(c K )表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c K 宜用弹性波探测值;若无探测值时,可用岩体体积节理数(v J )按表A.0.2确定对应的c K 值。
表A.0.2 J 与K 对照表2 岩体完整性指标c K 测试和计算方法,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点、段,测试岩体弹性纵波速度,并应在同一岩体取样测定岩石纵波速度,按式(A.0.2-1)计算:()2/v pm pr K v v = (A.0.2-1)式中:pm v ——岩体弹性纵波速度(km/s );pr v ——岩石弹性纵波速度(km/s )。
3 岩体体积节理数v J (条/m 3)测试和计算方法,应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岩组或岩性段,选择有代表性的露头或开挖壁面进行节理(结构面)统计。
除成组节理外,对延伸长度大于1m 的分散节理亦应予以统计。
已为硅质、铁质、钙质充填再胶结的节理,可不予统计。
每一测点的统计面积不应小于2×5m 2,岩体v J 值应根据节理统计结果,按式(A.0.2-2)计算:12v n k J S S S S =++++(A.0.2-2) 式中:n S ——第n 组节理每米长测线上的条数;k S ——每立方米岩体非成组节理条数(条/m 3)3.6 围岩分级3.6.1 隧道围岩级别的综合评判宜采用下列两步分级:1 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 ,进行初步分级。
公路隧道技术标准隧道作为一种特殊的道路工程,是公路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隧道的建设对于交通运输的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隧道的安全、舒适和可靠性,制定和执行公路隧道技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关于公路隧道技术标准的详细内容,以期为隧道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隧道设计标准1. 隧道线型设计(1)水平曲线设计符合道路设计标准,保证隧道内视距良好。
(2)纵向曲线设计应保证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隧道几何设计(1)隧道断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和通行能力确定,确保车辆通行安全。
(2)排水设计应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布置和排水能力。
3. 隧道结构设计(1)隧道结构应根据地质情况、交通量和环境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2)防风、防雪、照明和通风系统应设置合理,确保隧道通行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二、隧道建设标准1. 隧道施工技术标准(1)隧道施工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建筑标准,严格执行施工许可规定。
(2)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施工场地的安全和环保。
2. 隧道设备选材标准(1)隧道设备的选材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设备的安装应符合施工规范,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
三、隧道运营管理标准1. 隧道安全管理标准(1)建立健全的隧道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隧道的安全、舒适和可靠。
(2)保障隧道内通行车辆和人员的安全,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2. 隧道维护管理标准(1)制定隧道定期检修计划,保障隧道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2)建立隧道日常巡查制度,做好隧道设施的检测和维护,确保隧道的安全和畅通。
3. 隧道信息化管理标准(1)建立健全的隧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隧道设施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2)建立隧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隧道运营和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处理。
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运营和管理需要严格遵循技术标准和规范。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题目:隧道工程课程设计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2016年11月19日目录隧道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基本条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确定隧道明暗交界、明洞洞门位置;确定洞门类型和隧道长度错误!未指定书签。
2.1 明暗交界.........................................................................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 洞门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 洞门类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2.4 隧道长度确定 (5)三、绘制隧道平面图;包括隧道平面位置、进出口洞门位置、边仰坡开挖线、人行和车行横洞位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隧道平面位置................................................................. 错误!未指定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