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生物的变异
- 格式:ppt
- 大小:4.37 MB
- 文档页数:21
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遗传与变异”中的第三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概念、变异的类型、变异的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变异的概念,掌握变异的类型及原因,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难点: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变异现象的图片。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观察变异现象的图片、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变异现象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生物的变异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基本概念:讲解变异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变异的内涵。
4. 变异原因:分析变异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导致变异的原因。
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讲解变异如何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准备的变异现象,分析其类型和原因。
7.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运用变异知识解决问题。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概念2.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3. 变异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4.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变异的概念及其类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变异的概念和类型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变异原因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变异原因的讲解和实例分析。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生物变异的实例,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5生物的变异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是科学家培育抗虫棉的过程,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抗虫棉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该过程应用了杂交技术C.该技术可以定向改良植物品种D.该技术利用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通过杂交选育出的新品种B.水肥充足得到籽粒饱满的水稻C.经过训练后会说话的鹦鹉D.沙滩上晒成的古铜肤色3.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B.变异就是指亲子间的差异C.“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属于变异现象D.“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属于遗传现象4.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性状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B.性染色体上只有决定性别的基因C.不同的基因含有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信息D.生物的性状都是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5.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科学家——袁隆平的突出成就是()A.人类基因组测序B.杂交水稻C.抗生素的发现D.试管婴儿6.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实验田里种植甲、乙两种花生,收获后对甲和乙果实的长轴进行抽样测量,结果如下表。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甲和乙果实的长轴长度都存在个体差异①该探究实验进行了随机取样,且样品有足够的数量①甲和乙两个品种间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①将长轴为36毫米的乙花生种子种下去,收获的果实一定都是大的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7.11月15日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在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
他的一生致力于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给中南亚的许多国家人民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他采用普通水稻和野生水稻进行多次杂交,培育出了多个新品种水稻,这体现了生物()A.数量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C.种类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8.下列遗传育种过程中,没有改变遗传物质的是()A.将本地黄牛与引进的荷斯坦-弗里生奶牛杂交,选育出高产奶牛B.载人航天飞船携带的植物种子接受宇宙射线,用于诱变育种C.用无刺的花椒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培育出便于采摘的无刺品种D.用高产易倒伏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获得高产抗倒伏小麦9.基因工程在育种、医药等方面应用广泛,下列依据转基因工程原理的是()A.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B.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育进口名贵兰花C.通过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羊D.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10.下列不属于...遗传信息改变而引起的变异现象是()A.杂交育种获得的抗病水稻B.种皮颜色突变为白色的菜豆C.染色体数量增加的马铃薯D.从事野外考察的人皮肤变黑1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利用转基因技术的是()A.将苏云金杆菌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B.通过细胞克隆技术培育出克隆羊C.美国大豆是利用我国野生大豆和美国普通大豆杂交培育出高产大豆品种的D.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太空南瓜12.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应用实例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产水稻的培育,应用了杂交育种技术B.利用酒曲制作米酒,应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C.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应用了转基因技术D.利用羊的乳汁生产人凝血因子,应用了克隆技术二、填空题13.花生果实的大小既与_______有关,又受____的影响。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变异》。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了解了生物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而本节内容则是在遗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生物的变异现象,为后续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想一想,议一议”栏目,引导学生观察金鱼和金鲫鱼的外形差异,从而引出变异的概念。
接着,教材分别从变异的类型、原因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变异的类型方面,教材介绍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和区别;在变异的原因方面,教材从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变异的应用方面,教材介绍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育种方法。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对生物的遗传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生物的变异现象,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现象。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举例说明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图片和实例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关注生物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物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2)变异的原因和意义。
2、教学难点(1)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2)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生物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和意义等基础知识。
初中生物公开课教案生物的变异教学设计和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的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具体内容包括: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理解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生物变异的类型、原因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复杂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模型等。
2. 学具:学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异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变异,为什么会有变异。
2. 新课内容:(1)介绍变异的类型,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片,分析不同类型的变异。
(2)讲解变异的原因,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概念。
(3)探讨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变异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3. 例题讲解:讲解与变异相关的典型例题,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变异知识点的掌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变异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 变异的原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3.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三种变异现象,并分析其类型和原因。
(2)简述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答案:(1)示例:①人类的单眼皮和双眼皮,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基因突变;②番茄的红色和黄色,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基因重组;③无籽西瓜,属于可遗传变异,原因是染色体变异。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归纳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5 .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6.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7. 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为N,体细胞的则为2N,如人的染色体数目,在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是23对(46条),在精子和卵细胞都是23条。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1/2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7.2.5 生物的变异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收集和交流我国遗传育种方面成果的资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2.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重点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中金鱼与金鲫鱼的外形差异很大,你能说出金鱼身体颜色变化的原因吗?金鱼躯体的颜色、形状等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
金鲫鱼体色发生变化是因为控制躯体颜色的基因发生了变异。
人类为了观赏需要,利用杂交的方法,使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集中到金鱼后代身上并显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这也属于生物的变异。
观看猪和金鱼的变异视频二、讲授新课(一)变异的原因探究一种变异现象1.提出问题: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有变异吗?2.作出假设:不同品种花生果实大小有变异。
3.制定并实施:①取样随机挑取两种花生种子各30粒。
②测量用尺子测量花生长轴并记录。
③绘图:各学习小组作好项目分工,完成花生种子的测试,记录数据④数据分析:所有组长将数据汇成一组,生成拆线图4.得出结论5.表达与交流1.思考:不同品种的花生大小不同这种变异的原因是什么?引起同一品种的花生有大有小这种变异的原因是什么?不同品种花生大小不同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同种花生有大有小的变异是环境不同引起的。
2.如果把大花生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到基因的控制,也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二)变异的类型1.可遗传的变异:像两种不同品种的花生果实大小不同,是由于遗传物质不同所引起的变异,能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称为可遗传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