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已公布的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GB/T 17938—1999 工业车辆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

GB 24155—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

全要求

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差不多试验方法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 18332.1—2001

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385—2001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

程试验方法

GB/T 18386—2001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

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

30MHz

GB/T 18387—2001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388—2001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第1

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1—2001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第2

部分:试验方法

GB/T 18488.2—2001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9751—2005

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

GB/T 19836—

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

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GB/T 24156—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 24157—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GB/T 24158—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GB/T 24347—

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GB/T 2454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2009

GB/T 24549—

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24554—

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Z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Z

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

QC/T 741—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

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QC/T 791—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

型试验规程

QC/T 792—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

电机及操纵器技术条件

QC/T 816—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

*********GB/T 23645—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

2009 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标准

4. 电动车辆——词汇

24 5.

电动车辆——能源消耗参考值和范围——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试验程序

30 6. 电动车辆——道路运行特性 22 7.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最高速度检测方法

12 8.

混合动力电动道路车辆——电荷平衡检测方法指南

16 9.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1部分:汽车功能安全性

10.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2部分:对以压缩氢为燃料的车辆氢损害的防护

1.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1部分:车载电能储存装置

14

2.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2部分:功能安全性措施及失效防护

12 3.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人员电气损害防护

19

11.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第3部分:人员电气损害防护

46 12.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和燃

料消耗量的测量——非外部充电式车

48 13.燃料电池道路车辆——能源消耗量检

测——压缩氢燃料汽车

14.ISO/TR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最高车速的测量11954-2008

混合动力电动车—充电平衡测量指南

15.ISO/TR

11955-2008

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道路车辆和电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标准

标准号标准名称页数号

1.IEC 60254-1 铅酸动力电池-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

2.IEC 60254-2 铅酸动力电池-第2部分:电池和接线端子尺寸,

电池电极标记

3.IEC 60349-1电力牵引-轨道和道路车辆用旋转电

机-第1部分:除电子变流器供电的交

流电动机之外的交流电机

4.IEC 60349-2电力牵引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

机第3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

标准号标准名称页数

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

5.IEC 60349-3电力牵引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

机第3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

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

6.IEC TR 61044铅酸动力电池的充电时机

7.IEC TR 61431铅酸动力电池监测系统使用指南

8.IEC 61982-1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1部分:测试参

9.IEC 61982-2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2部分:动态放

电性能测试和动态耐久性测试

10.IEC 61982-3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3部分:性能和

寿命测试(道路和都市车辆)

11.IEC TR

60783-1984

电动汽车线束及连接器24

12.IEC TR

60784-1984

电动汽车检测设备18

13.IEC TR

60785-1985

电动汽车旋转电机22 14.IEC TR

60786-1984

电动汽车操纵器32

15.IEC

61851-1-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

分:一般要求

86

16.IEC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1部38

标准号标准名称页数61851-21-2001 分:道路车辆与直流、交流电源传导

连接的要求

17.IEC

61851-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第22部

分:道路车辆交流充电站

50

18.IEC

62576-2009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双层电容器—试

验方法和电气特性

56

19.IEC

62196-2009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第1部分:不超过250A a.c.和400A d.c.的充电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

1.ECE R83 关于就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批准汽车的统一规

定(修订版)

10

2.ECE

R100 关于就结构和功能安全性的专门要求方面批

准蓄电池电动车辆的统一规定

26

3.ECE

R101 关于就CO2排放和油耗的测量方面批准装用

内燃机的乘用车和就电消耗量和续驶里程的

测量方面批准装用电传动系的M1和N1类车辆

的统一规定(修订版)

17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为引导和规范我国电动客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水平,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符合电动客车特点的整车、电池、电机、高压线束等系统的安全条件及测试评价标准体系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6年8月启动了本强标的立项和编制工作。 2、主要工作过程 根据有关部门对电动客车安全标准制定工作的要求,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组织成立“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系统开展电动客车安全要求标准的制定工作。 (1)GB《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于2016年底完成立项(计划号20160968-Q-339),2016年12月29日在南充电动汽车整车标准工作组会议上组建了标准制定的核心工作组,启动了强标制定工作,并由起草组代表介绍了标准的背景、编制思路、以及与相关标准的协调性关系。 (2) 2017年2月-3月,基于已开始执行的《电动客车安全技术条件》(工信部装[2016]377号,以下简称《条件》)的工作基础,工作组向电动客车行业主要企业、检测机构等16家单位征求《条件》的实施情况反馈与强制性国标制定建议。 (3) 2017年4月18日,工作组在重庆组织召开标准制定讨论会,会议对《条件》制定情况进行了回顾,对收集到的《条件》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根据讨论结果,针对共性问题形成了专项征求意见表。 (4) 2017年5月-6月,工作组根据重庆会议讨论结果向行业进行强标制定专项意见征求意见。 (5) 2017年6月6日,在株洲召开工作组会议,会议对专项征求意见期间收集的反馈意见进行研究讨论。 (6)2017年6月-10月,工作组依据意见反馈情况和会议讨论结果进行标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国标 国标针对动力电池系统,建立了常规性能和功能要求——容量、能量、功率、效率、标准循环寿命、工况循环寿命、存储、荷电保持、容量恢复、倍率性能、高低温性能等,建立了安全防护要求——操作安全、故障防护、人员触电防护、滥用防护、环境适应性、事故防护、用户手册和特殊说明等,范围覆盖了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动力电池系统这4个层级,产品类型包括混合动力、插电式/增程式混合动力、纯电动乘用车和商用车,已基本上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构建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早期的发展过程中,GB或GB/T国家标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行业的良莠不齐和鱼龙混杂。仅依靠汽车行业的QC/T推荐标准作为一种参考,并不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要么茫无头绪,要么各行其是、各执一词,缺乏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 随着2015年新版GB/T国家推荐标准的陆续发布,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围绕动力电池系统已基本上构建了完整的标准体系,形成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的规范发展和优胜劣汰。 新国标在2015年5月颁布(部分标准将在10月份或年底颁布),与旧标准之间有一年的过渡期,从2016年开始,相关企业都将遵循新的标准进行相关检测。新国标与工信部2015年3月发布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一起,将 加速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提高行业集中度水平。序号 1新标准旧标准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QC/T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2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QC/T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3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QC/T743-2006电动车用锂离子蓄电池431467.1-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 1部分:高功率应用测试规程 531467.2-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DOC8页)

已发布的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GB/r 17938—1999 GB 24155—2009 GB/T 16318」996 GB/T 4094.2—2005 GB/T 18332.1—2009 GB/r 18332.2—2001 GB/r 18384.1—2001 GB/T 18384.2—2001 GB/r 183843—2001 GB/r 18385—2005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工业车辆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薔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电 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旋转牵引电机基本 试验方法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 櫟濤电池电动汽车电动汽车障防护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直安 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 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332J—2001 GB/T 18385—2001 GB/T 18386—2005 GB/T 18387—2008 GB/T 18388—2005 GB/T 18487.1—2001 GB/T 18487.2—2001 GB/r 18487.3—2001 GB/r 18488.1—2006 GB/T 18488.2—2006 GB/T 19596—2004 GB/T 19750—2005 GB/r 19751—2005 GB/T 19752—2005 GB/T 19753—2005 GB/r 19754—2005 GB/T 19755—2005 GB/T 19836—2005 GB/T 20234—2006 GB/T 24156—2009 GB/T 24157—2009 GB/T 24158—2009 GB/T 24347—2009 GB/T 24548—2009 GB/T 24549—2009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电动车 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 宽 带,9kHz ?30MHz 电动汽车总型试验规程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 源的连接要求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 机(站)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英控制器第1部分:技术条件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英控制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电动汽车术语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总型试验规程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重型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轻型混合 动力电动汽车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电动汽车用仪 表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 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 里程试验方法 电动燃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术语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 GB/T 18386—2001 GB/T 18387—2001 GB/T 18388—2001 GB/T18488J—2001 GB/T 184882—2001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2011《汽车与配件》-平安证券新能源汽车研讨会系列报告(二) 何云堂:教授级高工,全国标委会电动车分委会委员、灯光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标分委委员、联合国《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技术法规》(HFCV-GTR)专家组中方负责人、联合国灯光专家组(UN/ECE/WP29/GRE)中方负责人、ISO标准《电动摩托车术语》负责人、起草人。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整车标准,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摩托车;二是电动汽车部件标准主要是储能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还有电机及控制器;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标准,有能源动力、站车通信及接口、能源补给(见图1)。 在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时应做一下分析: ·电动汽车标准是汽车标准体系新的组成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及部件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类电动汽车。 ·以现有的国际标准法规(ECE、ISO、IEC)和应用较广泛国外先进标准(如SAE、EN、JEVS)为参照,结合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研发情况制定。 ·针对燃油汽车标准不适用电动汽车的结构、部件特点,除提出基础标准、结构安全要求及部分部件性能要求,大部分为测试方法标准,避免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发展的限制。 ·标准仍有待完善和提高,依赖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积极跟踪,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在国际上非常少,很多是国家自行制定的。 因此,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是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需要,是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需要。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并进行了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十一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燃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及基础标准的完善。 我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时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标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多项政策制定,促进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制定机构和制定 1.电动汽车标准制定的组织机构(见图2)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下设29个分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使其中的一个。 ·1998年经过国标委批准,在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组建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SAC/TC114/SC27)。 ·负责全国电动车辆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研究。 *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标准的研究制定。 *对口ISO/TC22/SC21(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分委会),TEC/TC69(国际电工委员会,电驱动道路车辆和电动工业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开展工作。

全国各地低速电动车政策大汇总(上)

全国各地低速电动车政策大汇总(上) 又到年中,纵观四轮低速电动车行业,标准未定,政策未出,前景似乎不是十分的明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直以来,整个低速电动车顶住来自各方的压力,层层突围,表现了强劲的市场生命力。那么在旺盛的市场生命力下,低速电动车在全国各地的的政策“待遇”究竟怎样呢?接下来中国电动汽车网将连续二期为大家盘点全国各省市低速电动车政策详情,为大家呈现出低速电动车行业政策全景。请各位看官按照各省首字母查找,行业政策大事,应有尽有。首字母A 安徽省关键语句总结:满篇红中一点绿NO.1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市人民政府2014年3月21日发布《关于规范四轮电动车销售和使用管理的通告》。通告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生产、销售无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质检报告的非法四轮电动车,严禁四轮电动车违规上路行驶,违反者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查处。法规要求广大市民购买合法生产、销售的电动车,并依法办理登记手续。做到不购买不符合车辆登记条件的各类电动车;已购买的消费者,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和司法途径等,开展相关维权活动。NO.2 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鞍山市人民政府2014年1月26日发布《关于取缔上道路行驶封闭式三、四轮载人电动车的通

告》。通告规定凡未纳入国家机动车登记范围,未经公安交管部门核发牌证的封闭式三、四轮载人电动车,一律不得在全市范围内上道路行驶。对违法销售封闭式三、四轮载人电动车的经营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相应处罚。并要求广大市民不要购买不符合机动车登记条件的各类电动车。NO.3 安徽省阜阳市:2009年3月24日,安徽阜阳发布《阜阳市电动汽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需要上道路行驶的电动汽车,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照国家标准式样制作相关临时牌照,可加入电或电动字样,以区别其他车辆,便于管理。电动汽车的驾驶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机动车驾驶相关证件。在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前,为支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对电动汽车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规定。NO.4 安徽省淮南市:2014年5月12日上午,淮南市政府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市开展封闭式三、四轮载人电动车整治联合执法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相关部门要细致开展工作,摸清底数,分清人员,区别对待;要完善方案,联合执法,综合施策;要坚持属地管理,县区统一行动,依法联合整治,确保社会稳定;要进一步建章立制,实现常态化管理。首字母B 北京及周边地区关键语句总结:国字号发声,春天还会远么?NO.1 北京地区:2013年9月17

中国电动汽车的现状及推广

中国电动汽车现状及推广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及大力支持发展迅猛。电动汽车在中国的发展优势主要有资源,市场,产业及基础设施后 发优势四个方面。从充电桩的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讨论了电动汽车在中 国的市场现状。以比亚迪“秦”的包装为例说明了电动汽车在成都的推 广的可能的方式。总结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比较乐观。 关键词:优势,市场现状,推广。 一.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着眼长远,超前部署,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的自主创新。“九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十五”、“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863计划。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我国自主研制出容量为6Ah-100Ah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接近国际水平,同时突破了安全技术瓶颈,在世界上首次规模应用于城市公交大客车;自主开发的200kW以下永磁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1300w/kg,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3%;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先进,效率超过50%,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 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集中投入了595辆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纯电动及燃料电池汽车,累计运行370多万公里,运送乘客440多万人次,实现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行。 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在具备了以上良好基础的同时,还具有一些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优势。我国在锂离子电池、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根据已探明储量,我国锂资源储量380多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新疆、河南、青海、西藏等地区。我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58%,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稀土产量自1988年以来均居世界首位,多年来产品产量和供应量达到世界总量的80%以上,是世界稀土第一出口大国。 2.产业优势。近年来我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等轻型电动车及相关零配件产业迅猛发展,生产企业已超过3000家,整车保有量已超过5000万辆,生产能力接近千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轻型电动车生产国和第一大市场。在电动自行车快速普及的带动下,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生产体系迅速建立,在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技术、成本控制等方面形成一定优势,同时为建立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3.市场优势。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初期,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势必造成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价格、功能等要求不同,我国具有巨大

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解读

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图】 2016年06月20日 15:21字号:T|T 中国将在2016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 政府将开始更认真地考虑直接购买激励政策如何退坡 一、尽管油价低迷,在车型增加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电动汽车销售仍将创造新纪录。鉴于中国和欧洲的强劲增长,2016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BEV+ PHEV)将达到约55万辆,2015年第四季度的全球电动汽车累计销售量已达100万辆,而下一个百万辆销售业绩,大约将在18个月后实现。 在2014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电动车的产量仅仅只有48605辆。在2015年,主要的电动汽车类型是纯电动车,产量为93032辆。与2014年相比,纯电动车在电动汽车产量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2011-2015.9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量规模 2011-2015.9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规模 2015年10月中国电动车辆(电动叉车)产量为16,990.00台,同比下降16.44%。2015年1-10月止累计中国电动车辆(电动叉车)产量149,994.00台,同比下降17.27%。 2015年1-10月全国电动车辆(电动叉车)产量分省市统计表

新疆---- 2015年1-10月全国电动车辆(电动叉车)产量集中度分析 二、电池价格继续下跌,但其主要原因是最大电池厂商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动态竞争。预计在实验室研究领域将会取得许多突破,但在制造领域只有渐进式的改进。电动汽车电池生产能力将继续大于需求量。继特斯拉之后,更多的汽车公司将进入固定储能产品领域,戴姆勒和比亚迪在2014/15年实现了飞跃发展。

根据估算,预计2016 年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4 万吨/3.3 万吨/3.4 万吨/3.7 亿平米,有望在2020 年分别增长2.5 倍/2.5 倍/2.7 倍/2.7 倍至22.6 万吨/11.5 万吨/12.6 万吨/13.6亿平米,年均增速超过35%。 用于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万吨)

(完整版)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汇总表.docx

序标准电动汽车基础标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号组织准 1GB/T 4094.2-2005GB/T GB/T 电动汽车操纵件、19750-200524548-2009 指示器及信号装混合动力电动汽燃料电池电动汽中国置的标志车定型试验规程车术语 2新能GB/T GB/T GB/T 源汽18384.1-2001 电19751-200524549-2009 车标动汽车安全要求混合动力电动汽燃料电池电动汽准第 1 部分 : 车载储车安全要求车安全要求 能装置 3GB/T GB/T GB/T 18384.2-2001 电19752-200524554-2009 动汽车安全要求混合动力电动汽燃料电池发动机 第 2 部分 : 功能安车动力性能试性能试验方法 全与故障防护验方法 4GB/T GB/T GB/T 18384.3-2001 电19753-200523645-2009 动汽车安全要求轻型混合动力电乘用车用燃料电 第 3 部分:人员触动汽车能量消池发电系统测试 电防护耗量试验方法方法 5GB/T 18385-2005GB/T 电动汽车动力性19754-2005 能试验方法重型混合动力电 动汽车能量消 燃气汽车蓄电池 GB/T 18437.1-2009GB/T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18332.1-2009 要求第1部分:压电动道路车辆用 缩天然气汽车铅酸蓄电池 GB/T 18437.2-2009GB/T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18332.2-2001 要求第2部分:液电动道路车辆用 化石油气汽车金属氢化物镍蓄 电池 GB/T 19239-2003GB/Z 液化石油气汽车专18333.1-2001 用装置的安装要求电动道路车辆用 锂离子蓄电池 GB/T 19240-2003GB/Z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18333.2-2001 用装置的安装要求电动道路车辆用 锌空气蓄电池 GB 19344-2003 在用燃气汽车燃气 供给系统泄露安全 技术要求及检验方 基础设施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 系统一般要求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 系统电动车辆交流 /直流电源的连接 要求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 系统电动车辆交流 与直流充电站 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 用插头、插座、车 辆耦合器和车辆插 孔通用要求 DB 31/ 465-2009 整体装配式二甲醚 汽车加注站设计与 施工规范 其它 GB 17258-1998 汽车用压缩天然 气钢瓶 GB 17259-2009 机动车用液化石 油气钢瓶 GB/T 18363-2001 汽车用压缩天然 气加气口 GB 19533-2004 汽车用压缩天然 气钢瓶定期检验 与评定 GB 20414-2006 机动车用液化石 油气的橡胶软管 和软管组合件

中国电动汽车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中国电动汽车未来发展前景预测 据近期海外权威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将接近10亿辆,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还将增加20%,将超过12亿辆。随着具有高效节能、低排放或零排放优势的电动汽车重新获得了生机,电动汽车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自2006年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2030年将超过美国,位列第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有着巨大需求,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快速发展的态势。 石油需求增大新能源车受亲睐 根据预测,2010年,中国国内石油需求将达到3.8亿吨,届时,国内有能力自产2亿吨,替代1000万吨,进口1.7亿吨;2020年,国内需求将达到5亿吨以上,自产约2.5亿吨左右,替代3000余万吨,进口2亿多吨。如果中国的汽车业以当前12%的年均增长率发展,如此庞大的汽车数量将对能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中国在2030年将需要进口近10亿吨石油来提供汽车燃油。我国虽然不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使用国,但是却是全球第二大石油耗国。按传统交通能源动力系统发展下去,不可持续中国这个泱泱汽车大国的兴起。 从我国油耗总量来看,继美国之后,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原油消费均增长率为6%以上,与国际通行的石油消费强度比较,我国石油消费强度为0.19,大体相当于日本的4倍,欧洲的3倍,美国的2倍;从我国单车油耗量来看,我国平均单车所耗油的实际值约2.5吨,比美国高10-25%,比日本高1倍以上。中国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从国家安全角度看,石油资源已经和国家安全紧密联系起来,能源资源的稳定供应始终是一个国家特别是依赖进口的国家关注的重点,并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

国家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桩最新企业标准

ICS 29.240 Q/ 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485-2010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 Technical specitication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pot 2010-08-30发布 2010-08-30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

一、编辑背景 为了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应用,支撑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师范试点建设,在国家电网公司的领导下,开展了充电设施标准化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2008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第一批企业标准。包括《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等六项标准;2009年12月发布了弟二批企业标准。包括《电动汽车车载充放电装置通用技术要求》等四项标准,为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指导,2010年,根据充电设施建设的要求,并结合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相关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体系,为充电设施示范试点建设的大范围开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支持。 二、编辑主要原则及思路 1.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规划,结合充电设施示范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考虑五年内充电设施的技术发展和建设要求,编制本标准。 2.本标准规定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和标识等。 3.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用于指导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三、条文说明 1.范围 标准涵盖了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主要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等,是交流充电桩设计和生产的基本要求,也可作为交流充电桩采购和验收的基本条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交流充电桩是一种低压交流设备,根据其基本特点,本标准重点参考了GB 7251.1 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和GB7251.3 2006《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引用了其中部分电气、安全性能指标及实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交流充电桩,在有些标准中又称为交流供电装置。 4.基本构成 本标准列出的“桩体、充电插座、保护控制装置、计量装置、读卡装置、人机交互界面等”是交流充电桩的基本构成。应允许生产厂商按照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辅助结构、 5.功能要求 本部分规定了交流充电桩的主要功能,包括人机交互、计量、刷卡付费、通讯、安全防护、自检等。 5.1.1 根据使用环境和显示数据量,可选择配置数码管和液晶显示屏等。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

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列表 序 号 标准号标准名称参考或对应的标准 基础通用 1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ISO 6469-1:2000 2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ISO 6469-2:2000 3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ISO 6469-3:2000 4 GB/T 4094.2-200 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ISO 2575:2000 5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ISO 8713:2002 6 QC/T 837-2010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类型 7 GB/T 24548-2009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术语 8 QC/T 893-2011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系统故障分类及判断 整车-纯电动汽车 9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10. 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IEC 784:1984 11 GB/T 28382-2012 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 12 QC/T 838-2010 超级电容电动城市客车 13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ISO 8715:2001 14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ISO 8714:2002 15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 带,9kHz~30MHz SAEJ 551-5 JAN2004 16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作者:————————————————————————————————日期: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摘要 本文介绍了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对比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结构、技术研发、产业政策及示范运营状况,指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政策统筹、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认可度等方面的不足;对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如电机驱动技术、能量管理系统、锂离子电池技术等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等进行了探讨。 0 引言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生态环境恶化与能源、资源枯竭等问题的加剧,大力研究和利用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及促进产业发展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竞争的一个新焦点。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强国纷纷加入抢占电动汽车技术和市场制高点的行列,我国有关部门及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行业趋势,将电动汽车确定为国家7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先后推出了《节能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电动汽车“十二五”专项规划》等规划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企业不断增加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在突破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 国外电动汽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现状及趋势 近年来,全球电动汽车市场正以更快的速度成长,电动汽车产销量均有明显提升。2014年全球市场共销售353 522 辆电动汽车,同比增长56.78%;其中,电动乘用车323 864辆,占比91. 61% (电动乘用车指“双80”车,即最高时速80 km/h 以上,同时一次充电续航里程80 km以上);电动客车及电动专用车29 658 辆,占比8. 39%[1]。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仍然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位居前列。全球各主要国家电动汽车2014年保有量及2020年预计保有量如表1 所示[2]。美国的通用、福特、特斯拉公司,日本的丰田、日产及本田公司,欧洲的宝马、奔驰、雪铁龙公司等都在电动汽车的研制与开发上呈现出很强的实力。

中国电动汽车工业发展史(1)

中国电动汽车工业发展史(1) 1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能源消费强度较高。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地增加,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尽管我国是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国,又是生产大国之一,但没有石油价格定价权。若以每年进口原油2亿吨,每桶以75美元均价计算,我国每年支付进口原油金额高达千亿美元以上。 霉菌在海外军事基地有598处,遍及七大洲四大洋,辐射全球40个国家。其中,亚太海外基地数量仅次于欧洲,约占美国海外基地总数的40%左右,马六甲海峡就在美军的控制之下,中国海上石油运输通道的安全形势怎么危言耸听都不过分。

做个简单的假设,如果台湾宣布独立,或者台海发生战争,中国的海上石油运输线分分钟被美帝的航母舰队封锁,中国现在的海军水平根本保护不了这条石油运输线。这石油要是卡上个十天半个月的,P民就别想用车了。一旦发生战争或者石油危机,汽油会是奢侈品。 中国支持新能源电动车的根本原因是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环保治理雾霾啥的不是核心出发点(当然肯定会对环保有帮助,节能减排),现在我国的石油对外依赖度超过50%,全国石油储备只有几十天,能源安全非常严峻。

2、电动汽车能量来源并不清洁,只是转移了污染源,但是会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 中国是以煤这个一次能源为主的国家,但汽车是无法直接烧煤的,如果电动汽车大量普及,那汽车就可以间接地烧煤(火电)、烧水(水电)、烧风(风电)、烧光(光电)、烧海浪(潮汐发电)、烧核能(核电)。

有个论调是用电不过是转移污染,尤其中国火电比例大这个等下再谈。如果电动车普及,能源安全形势就会大大缓解! 而且我国目前的电力产能严重过剩,尤其光伏产业那叫一个惨不忍睹。电都用不完,大家随便百度搜索一下电力产能过剩就知道问题有多严重,光是我国的火电装机目前至少过剩2亿千瓦。 (查不到更新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约9.2亿千瓦,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4706小时,如以较为正常的5500小时计算,全国火电机组过剩1.3亿千瓦,以更高效率的6000小时算,全国火电机组过剩超过2亿千瓦。)

最新电动汽车标准.

近日,据参与新电动车标准拟定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主任陈全世介绍,首个《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已经拟定完毕,上报国家标准委审批,近期有望出台。新标准的主要起草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的相关人士也确认了此事。 据了解,与之前的电动车标准相比,即将颁布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对电动车的诸多性能设定了严格的技术指标,如最高时速不低于75公里,续驶里程大于160公里等。今后政府补贴参与新能源示范的纯电动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车型推荐目录》都将参照这一技术标准。 新标准贴近传统汽车技术指标 对于《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技术要求,陈全世教授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除了续驶里程,其他指标都要向传统燃油汽车靠拢。”新制定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整车动力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诸多方面的性能进行明确界定,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比如最高车速不低于75公里,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不能低于160公里,百公里能耗低于16千瓦时。从动力性到安全性,都有严格的技术指标。 据汽研中心标准化研究所的专业人士介绍,《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将适用于M1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人车辆)纯电动乘用车(包括可再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器)。与之相关的车用动力电池标准也在修订中,预计今年年底会完成。据陈全世介绍,这项新标准的技术要求比较严格。据他所知国内推出的纯电动汽车中,仅有天津清源与哈飞汽车联手打造的电动车能达标。标准设定之所以较严,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电动车技术研发,敦促汽车企业提升电动车研发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保证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但是国内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国内的研发制造水平,有些指标还是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放松。实际上国内目前的电动车研发水平与国外还有差距,比如电池系统的放电标准国际上已经达到500伏,国内还只能达到100伏,因此新制定的标准也只要求100伏。 陈全世认为:就目前的水平来看,我们的电动车标准还很难做到世界领先,能保持与国际同步就不错了。 小型电动车暂不纳入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针对的是与传统汽车性能接近的纯电动汽车,对于低时速、小型化的电动车则没有过问。 在国内,低时速、小型化的电动车已经开始市场化试水,山东、江浙等地都有企业推出山寨版电动车。不少资本充裕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相关零部件企业都跃跃欲试。在山东等地,山寨版纯电动车的销售已经形成规模。 汽车行业对于山寨版电动车的发展前途有很大争议。有些人认为手工敲打出来的山寨电动车没什么技术含量,难有节能环保的效果,而且质量没保障,很难成气候。 但也有业内专家认为,低速小型电动车在我国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在广大农村市场更容易推广,符合我国国情,有可能是我国电动汽车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值得尝试。一些希望低速电动车长远发展的企业也呼吁有关部门制定低速电动车的国家标准。

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863” 计划《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技术标准研究》(2011AA11A277)要求,其子项目《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技术规范》,由东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负责起草,计划于2013年12月完成。 二、标准编制的意义和适用范围 标准编制的目的在于促进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电动附件等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平台化发展,减少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销售数量,降低产品成本,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该标准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对于电压等级小于144V与大于600V电动汽车高压系统,不在本标准规定范围之内。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不排斥整车企业开发定制的不符合该标准所规定的电压等级的电动汽车产品。该标准为推荐性标准,不排斥整车企业由于技术进步、整车布置空间等问题,导致整车电压等级略微偏离该电压等级。 三、工作过程简述 2011年9月,接到对《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技术规范》制定的任务后,东风汽车公司首先成立了标准制定工作组,确定了制定原则和方法,制定了工作计划,以确保标准制定质量和进度。 1.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

为了解掌握国内主机及零部件厂在研和已上市电动汽车及零部件产品高压系统电压等级信息,使制定的标准充分、合理、适宜,2011年9月,东风汽车公司起草了“电动汽车高压用电系统及零部件电压等级技术规范调查问卷”,对上汽、奇瑞、一汽、长安、广汽、北汽、国轩、万向等59个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问卷20份。 2.对返还的20份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以确定国内电动汽车高压系统及零部件电压等级分布情况,为电压等级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3.对关键高压零部件电压等级确定因素如下:对于动力电池系统我们考虑现有电芯模块成组及电池系统的方便性通用性互换性与电压等级之间的关系;对于高压配电系统、电机及其控制器系统、DC/DC 转换器、电动空调、PTC加热器等高压零部件,我们分析和考虑了其关键零部件效率、电压、成本、整车搭载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其电压等级。 4.收集查阅国内电动汽车高压系统电压等级相关标准、文件,以确保修订后的标准与相关标准、文件的相容性。 5.2012年8月,我们走访了奇瑞、上汽、英飞凌公司,进行企业和零部件厂家调研,讨论标准主体思想,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丰富并修改了标准和编制说明的内容。 6.2012年8月-2012年9月提出行业标准草案(第一稿),并通过标准研究工作组秘书处发往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再次收集了同时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部分意见和建议。共收集到9个单位共21条意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电动汽车从这里驶出

2000年,在全国科博会上,北京理工大学展出了自主研制的电动公交车。 2000年,在全国科博会上,北京理工大学展出了自主研制的电动公交车。 在北京奥运会上,共有55辆纯电动大客车投入使用。 刚刚过去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届首次由进展中国家举办的世界性体育盛会,也成为中国展现国家和民族综合竞争力的历史性舞台。 而这50辆纯电动大客车在奥运会上的应用,与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密不可分。这些电动车内几乎所有关键技术都出自北京理工大学。 被誉为“造车教授”的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教授以“一种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关键技术产品及其应用”的发明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他领导的电动汽车研究开发团队研制开发了我国电动汽车的多项第一:第一辆电动大型豪华客车,第一辆电动公交客车,第一辆低地板电动客车……为实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孙逢春和他的团队为北京奥运会、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进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汽车工业以后的方向 目前,汽车有害排放已成为世界性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都市中60%的一氧化碳、50%的氮氧化合物、30%的碳氢化合物污染均来源于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同时都市中80%的噪音污染也由交通车辆造成。加上全球石化能源面临供应短缺,节能减排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查找新型能源替代传统燃料成为进展方向。 孙逢春介绍讲,和传统燃油汽车相比,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电动汽车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零排放或超低排放、低噪声和低热辐射。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电动汽车意义专门重大。

讲起纯电动客车,北京市民并不生疏,早在7年前,两辆电动客车就在北京公交121线路开展了示范运行工作。2005年,在完成车辆设计、制造、公告、空载路试、综合路况测试等各种预备工作的基础上,由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主承担了121路市内电动公交专线试验示范运行。 该项目组建了国内第一支商业化环境下运行的纯电动公交车队,共计1 4辆装载铅酸电池的11米电动公交车投入运行,采纳和传统燃油公交车混编的运行模式。2005年6月21日开始正式载客运行。此后又连续有9辆锂离子电池电动低地板公交客车进行运行测试。2007年在完成奥运用电动客车开发后,再次投入5辆在奥运期间服务的电动客车车型,开展了各种工况下的示范运行考核工作。 为配合示范运行工作的展开,在121公交线总站建成了完善的电动车辆地面配套基础设施,其中包括:为车辆提供能量补充的充电站及充电监控网络;对车辆进行远程实时监控、运行数据自动化采集、记录和分析的电动汽车智能化治理系统;车辆日常爱护、保养的综合服务体系。 目前,示范运行的车辆累计行驶总里程超过50万公里,运行的实测数据以及车队治理人员、车辆驾驶人员和众多乘客的反馈意见表明:电动车辆要紧技术性能完全能够满足北京都市工况需要,达到或等同于传统燃油车辆;由于排除了发动机噪声、尾气零排放以及平稳的起步停车等,使得电动汽车在乘坐舒服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燃油汽车。 奥运会上完美亮相 在奥运中心区使用电动汽车建立直截了当零排放区域,电动客车被选定为专用车型,为奥运会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充分体现人文、科技、绿色奥运的理念。 在北京奥运会上,北京市最终共投入了55辆纯电动大客车,分不在奥运村内环线、北部赛区内部环线以及媒体村内环线和场馆中心区4条线路上提供24小时服务。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已公布的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GB/T 17938—1999 工业车辆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优先选用的电压 GB 24155—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 全要求 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差不多试验方法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GB/T 18332.1—2001 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GB/T 18385—2001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 程试验方法 GB/T 18386—2001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 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 30MHz GB/T 18387—2001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GB/T 18388—2001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第1 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1—2001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第2 部分:试验方法 GB/T 18488.2—2001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突破,自主开发的产品开始批量化进入市场,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发展具备了较好基础,具有了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 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较强产品开发能力 我国政府着眼长远,超前部署,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的自主创新。“九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十五”、“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863计划。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电动汽车的核心是动力系统电气化。我国电动汽车开发高起点起步,围绕重点目标和核心技术,建立起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类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产学研合作研发体系,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整车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02~2008年,我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已获得专利1796项,其中发明专利达940项。 我国自主研制出容量为6Ah-100Ah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系列产品,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接近国际水平,同时突破了安全技术瓶颈,在世界上首次规模应用于城市公交大客车;自主开发的200kW以下永磁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 1300w/kg,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3%;自主开发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先进,效率超过50%,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车用百千瓦级燃料电池发动机研发、制造以及测试技术的国家之一。 混合动力汽车在系统集成、可靠性、节油性能等方面进步显著,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