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23
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1. 电动汽车的崛起与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的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完善,绝缘性能测试也成为了制约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在电动汽车中,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具体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对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评估。
2. 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的必要性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主要由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绝缘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
绝缘耐压测试可以有效检测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的绝缘性能,确保电动汽车在运行中不会发生漏电、触电等安全事故。
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
3. 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的制定与应用在电动汽车行业中,绝缘耐压测试的电压标准也备受关注。
根据《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标准》,在中国,对于电动汽车的绝缘耐压测试,一般采用的是1000V的测试电压。
而在国际上,对于电动汽车的绝缘耐压测试标准也有一定的规定。
根据电动汽车的不同部件和功能,其绝缘耐压测试的电压标准也存在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试和评估。
4.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我对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制定合理的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非常重要。
这不仅关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也直接关系用户的用车体验和用车安全。
我认为电动汽车绝缘测试电压标准的制定需要结合国际标准和国内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和调整。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和质量。
5. 总结与回顾电动汽车的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在电动汽车行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的必要性、标准制定与应用,并不断完善和调整相关标准,以确保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和质量。
在未来,我将继续关注电动汽车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努力为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动汽车国家补贴标准电动汽车国家补贴是一种政府为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汽车而提供的资助政策。
以下是电动汽车国家补贴的标准及相关信息。
1. 补贴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的通知,2019年电动车补贴标准如下:单车续航里程达到250公里及以上的新能源车型,最高补贴额为6万元,同时,汽车销售企业需要承诺将车辆价格下调不低于6万元。
单车续航里程达到150公里至250公里的车型,最高补贴额为5万元。
单车续航里程达到100公里至150公里的车型,最高补贴额为4万元。
单车续航里程低于100公里的车型,最高补贴额为3万元。
2. 补贴政策电动车国家补贴政策从2012年开始实施,旨在鼓励消费者购买环保车型。
政府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新能源汽车占比提高到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五分之一。
然而,自2016年起,中国政府开始缩减电动车补贴。
2019年,政府继续执行补贴缩减政策,将补贴标准减低30%。
政府补贴的缩减可能会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生产,但政府也宣布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并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3. 补贴申请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可以向车辆销售商索取有关的国家补贴信息,购车时售后人员会协助消费者进行省级和市级财政补贴的申请。
消费者还可以在网上查询车辆符合标准并进行补贴申请。
4. 电动汽车发展前景电动车的未来很有前景,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车型。
行业专家预测,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将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总之,电动汽车国家补贴标准是政府为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而提供的一种资助政策。
虽然政府已经开始缩减补贴标准,但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广环保汽车,相信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电动车汽车续航标准电动车汽车续航标准是指电动汽车在一次充电后能够行驶的最远距离。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续航里程成为了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
因此,制定电动车汽车续航标准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续航标准主要分为两种:NEDC和WLTP。
NEDC 是欧洲新型车型评估标准,是一种旧的测试标准,它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测试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行驶距离等参数都是固定的。
而WLTP是全球统一的轻型车型燃料消耗和排放测试程序,它更加贴近真实驾驶情况,测试车辆的速度、加速度、行驶距离等参数都是根据实际驾驶情况进行调整的。
NEDC标准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往往会被夸大,因为测试条件与实际驾驶情况相差较大。
而WLTP标准下,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更加贴近实际驾驶情况,因此更加准确。
除了NEDC和WLTP标准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续航标准,如美国EPA 标准、中国新能源汽车综合工作组标准等。
这些标准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真实的购车参考。
在制定电动车汽车续航标准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需要考虑测试条件的真实性和可重复性,测试条件应该尽可能贴近实际驾驶情况,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需要考虑电动汽车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用途,不同类型和用途的电动汽车对续航里程的要求也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不同的标准。
最后,需要考虑电动汽车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标准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
总之,电动车汽车续航标准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制定准确、科学的续航标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真实的购车参考,促进电动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电动汽车快充国标标准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电动汽车充电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为了满足用户对充电时间的要求,国内外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快充标准。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快充国标标准,并分析其对电动汽车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电动汽车充电标准的意义电动汽车的充电标准是对充电时间、安全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统一的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对于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充电标准的统一可以提高充电设备的互操作性,使不同厂家的产品能够兼容共享;其次,标准的制定可以保障用户的充电安全,并提高电动汽车的市场认可度;最后,标准的制定还可以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提质升级。
第二部分:国内外电动汽车快充标准比较目前,国内对于电动汽车快充标准的制定主要参考了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市场需求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完善。
下面将对国内外的充电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1. 国外标准国际上,快充标准有美国的CHAdeMO标准、欧洲的CCS标准和中国的GB/T标准等。
这些标准在充电时间、功率传输、兼容性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
其中,CHAdeMO标准在充电速度上较为领先,但兼容性较差;CCS标准则在兼容性和功率传输上有一定的优势。
而中国的GB/T标准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做了一些创新,并逐渐走向国际化。
2. 国内标准国内的充电标准主要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制定的GB/T标准和国家能源局制定的行业标准等。
GB/T标准在兼容性和安全性方面有所突破,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而国家能源局制定的行业标准则对于充电设备的功率、效率、稳定性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规定,以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
第三部分:电动汽车快充国标标准的影响电动汽车快充国标标准的制定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一直是限制其普及的瓶颈之一。
通过制定快充标准,可以提高充电速度,满足用户对于充电时间的要求,进而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20181总则2术语3规划选址4充电系统4 充电系统4.1 一般规定5供电系统5.1 一般规定5.2 电源配置5.3 供电线路5.4 电能质量6配套设施6.1 消防6.2 接地6.3 计量6.4 标志标识7竣工验收8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1总则1 总则1.0.1 为使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下列原则:1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2 与当地区域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相协调;3 与停车场建设规划、配电网建设规划相协调;4 符合消防安全、供用电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5 积极稳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技术创新。
1.0.4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 术语2.0.1 分散充电设施dispersal charging infrastructure结合用户居住地停车位、单位停车场、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路内临时停车位等配建的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设施,包括充电设备、供电系统、配套设施等。
2.0.2 充电设备charging equipment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相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的设备,包括非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桩等。
2.0.3 供电系统power-supply system为分散充电设施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组成的系统。
2.0.4 低压供电半径power-supply radius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到充电设施低压配电箱之间的线路长度。
2.0.5 电源接入点point of power access配电室低压母线出线处、配电箱出线处及其他可为充电设施提供电源的出线处。
新能源汽车台架试验相关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是对整篇文章的引言和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新能源汽车台架试验相关标准的重要性、制定背景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台架试验作为评估新能源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有效手段,在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普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目前对新能源汽车台架试验相关标准的制定仍然不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标准的统一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的不足。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相关标准的建议和展望进行探讨。
最后,我们还将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台架试验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台架试验相关标准展开讨论。
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整个文章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概述。
随后介绍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及每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目的。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台架试验的重要性、相关标准的制定背景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三个方面的内容。
在台架试验的重要性方面,我们将探讨为何台架试验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关重要,以及台架试验在车辆性能、能耗、安全性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在相关标准的制定背景方面,我们将介绍国内外关于新能源汽车台架试验相关标准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最后,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方面,我们将分析当前新能源汽车台架试验所面临的问题,如试验方法的不统一、标准的缺失等,并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
最后是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归纳出台架试验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相关标准的建议和展望。
在对相关标准的建议和展望方面,我们将提出如何完善和统一台架试验相关标准的建议,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本文将全面深入地探讨新能源汽车台架试验相关标准的重要性、背景、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为新能源汽车台架试验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bms认证标准-回复BMS认证标准随着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的快速发展,电池管理系统(BMS)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BMS作为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监控、控制和保护电池组的状态和性能。
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BMS认证标准被提出,以确保BMS的质量和可靠性。
一、BMS认证的必要性BMS认证的主要目的是确保BMS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和性能标准。
由于电池组的动力和储能应用要求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BMS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BMS认证,可以确保BMS符合国际标准,确保电池组和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BMS认证标准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个BMS认证标准被广泛采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BMS认证标准:1. ISO 26262:ISO 26262是一项汽车功能安全标准,它适用于所有的电动汽车系统和其它安全相关的电子系统。
该标准要求BMS必须满足一系列的安全要求,以确保电池系统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安全运行。
2. IEC 61508:IEC 61508是一项功能安全性标准,用于规定各种电气/电子/程序可编程电子设备的功能安全性要求。
BMS作为一个关键组件,必须遵循IEC 61508的要求,确保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安全可靠性。
3. UN38.3:UN38.3是一个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认证标准,主要涵盖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电池管理系统的要求。
BMS必须通过UN38.3认证,以确保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 UL 1973:UL 1973是一个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系统的认证标准,主要关注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和防火性能。
BMS必须通过UL 1973认证,以确保其在各种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5. GB/T 31485:GB/T 31485是在中国国内应用的BMS标准,制定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与它的关键子系统的技术要求与试验方法。
BMS必须遵循GB/T 31485的要求,以确保其在中国市场上的符合标准。
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电动汽车的兴起,成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符号。
然而,与传统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在电力系统的安全性能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在电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绝缘耐压测试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那么,我们应该对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的电压标准有着清晰的认识,以确保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
1. 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在电动汽车的生产过程中,绝缘耐压测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这一测试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在正常工作和异常情况下都能保持绝缘性能,从而防止发生漏电、触电等安全事故。
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的电压标准通常应该符合IEC xxx-1、GB/T xxx.1等标准要求。
2. 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的重要性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与传统汽车有着显著的不同,其高压电池及电机系统需要在更加严苛的环境下工作。
绝缘耐压测试对电动汽车的安全与稳定性至关重要。
采用符合标准的电压进行绝缘耐压测试,可以确保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在正常工作和异常情况下都能保持绝缘性能,有效预防因电气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3. 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的深入理解绝缘耐压测试的电压标准严格规定了测试时的电压值和持续时间。
通常情况下,测试电压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电动汽车系统的实际工作电压、绝缘材料的特性、环境温度等因素。
在测试过程中,应该根据规定的标准,通过施加一定程度的电压和持续一定时间的测试,来验证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的绝缘性能。
4. 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电压标准的个人观点对于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的电压标准,我认为应该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电气系统的特性和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
在制定电压标准时,除了参考国际标准外,还应该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确保测试电压的选择科学合理。
对于绝缘耐压测试的电压标准,我认为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保证测试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
5. 总结绝缘耐压测试是电动汽车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电动汽车绝缘耐压测试的电压标准则是保证测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依据。
电动汽车停放安全间距标准
1. 当车辆以30度角单排停放时,停车区域的带宽应为1米,车与车之间应保持0.50米的横向距离,这样每个停车单位的面积约为
2.20平方米。
2. 若车辆以45度角停放,则停车带宽增至1.4米,同样保持0.50米的车辆间距,此时每个停车单位的面积大约为1.84平方米。
3. 在60度角停车的情况下,停车带宽需要1.70米,车辆保持0.50米的间距,每个停车单位约占1.85平方米。
4. 如果是垂直式停车,那么停车带宽为2米,车辆之间保持0.60米的距离,每个单位停车面积约2.1平方米。
近年来,我国自行车数量急剧上升,尤其是共享单车的迅速普及,使得停车问题变得日益严峻。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各地都在根据实际情况对非机动车停车进行管理。
以北京市为例,相关部门已经发布了非机动车停车的管理规定,明确要求车站、医院、购物中心、展览中心、电影院、体育场等公共建筑,在规划和建设非机动车停车场时,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并指定专人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
住宅小区也需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并由物业管理单位负责管理。
对于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则由居民委员会负责管理,并得到相关单位的协助。
此外,如果某些地区的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不足,且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可根据规定在道路上划定特定区域作为非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并配备相应的标识。
近日,据参与新电动车标准拟定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学会电动车分会主任陈全世介绍,首个《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已经拟定完毕,上报国家标准委审批,近期有望出台。
新标准的主要起草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标准化研究所的相关人士也确认了此事。
据了解,与之前的电动车标准相比,即将颁布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对电动车的诸多性能设定了严格的技术指标,如最高时速不低于75公里,续驶里程大于160公里等。
今后政府补贴参与新能源示范的纯电动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车型推荐目录》都将参照这一技术标准。
新标准贴近传统汽车技术指标对于《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技术要求,陈全世教授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除了续驶里程,其他指标都要向传统燃油汽车靠拢。
”新制定的《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的最大特点,就是对整车动力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诸多方面的性能进行明确界定,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指标。
比如最高车速不低于75公里,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不能低于160公里,百公里能耗低于16千瓦时。
从动力性到安全性,都有严格的技术指标。
据汽研中心标准化研究所的专业人士介绍,《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将适用于M1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9座的载人车辆)纯电动乘用车(包括可再充电电池或超级电容器)。
与之相关的车用动力电池标准也在修订中,预计今年年底会完成。
据陈全世介绍,这项新标准的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据他所知国内推出的纯电动汽车中,仅有天津清源与哈飞汽车联手打造的电动车能达标。
标准设定之所以较严,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电动车技术研发,敦促汽车企业提升电动车研发水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保证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但是国内标准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国内的研发制造水平,有些指标还是在国际标准的基础上有所放松。
实际上国内目前的电动车研发水平与国外还有差距,比如电池系统的放电标准国际上已经达到500伏,国内还只能达到100伏,因此新制定的标准也只要求100伏。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GB/T51313-20181总 则1 总则1.0.1 为使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
1.0.3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应符合下列原则:1 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2 与当地区域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相协调;3 与停车场建设规划、配电网建设规划相协调;4 符合消防安全、供用电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5 积极稳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技术创新。
1.0.4 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 语2 术语2.0.1 分散充电设施 dispersal charging infrastructure结合用户居住地停车位、单位停车场、公共建筑物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路内临时停车位等配建的为电动汽车提供电能的设施,包括充电设备、供电系统、配套设施等。
2.0.2 充电设备 charging equipment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相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的设备,包括非车载充电机、交流充电桩等。
2.0.3 供电系统 power-supply system为分散充电设施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组成的系统。
2.0.4 低压供电半径 power-supply radius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到充电设施低压配电箱之间的线路长度。
2.0.5 电源接入点 point of power access配电室低压母线出线处、配电箱出线处及其他可为充电设施提供电源的出线处。
3规划选址3 规划选址3.0.1 分散充电设施规划应与配电网规划相结合。
3.0.2 分散充电设施的类型和规模宜结合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和停车位分布进行规划,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2 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应低于10%;3 既有停车位配建分散充电设施,宜结合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和配电网现状合理规划、分步实施。
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的关注不断增加,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然而,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在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
因此,制定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应该明确制定电动汽车的整车结构安全要求。
这包括对车身强度、车身刚度、碰撞防护、车门设计以及车内空间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明确规定这些要求,可以确保电动汽车在发生碰撞等事故时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降低驾乘人员的受伤风险。
其次,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还应明确电池组及相关电气系统的安全要求。
由于电动汽车使用大容量的电池组储存能量,如果不合理设计或不按照标准制造,可能会导致电池组的过热、起火甚至爆炸等严重后果。
因此,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应该明确电池组的安全防护、热管理、电池系统冷却以及电池组与整车间的密封等要求,以确保电动汽车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不可控的电池事故。
同时,在电动汽车的充电设备方面,安全设计标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充电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
制定充电设备的安全设计标准应明确充电设备的安全性能要求,包括电气安全、防护措施、电气连接、充电接口等方面。
此外,标准还应规定充电设备的防雷防火、过电压保护、故障诊断等功能,并设定相应的测试标准和认证程序。
此外,电动汽车的驾驶辅助系统也需要制定安全设计标准。
驾驶辅助系统包括自动驾驶、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
而这些功能的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驾驶人和乘员的安全。
因此,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应规定驾驶辅助系统的性能要求,以确保这些功能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避免发生意外。
最后,电动汽车的消防安全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全电动汽车在发生事故时,由于电池组中存储的能量较大,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因此,电动汽车安全设计标准应规定电动汽车的防火要求,包括电气连接、电池组故障处理、材料阻燃等方面。
目前,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为促进充换电基础设施经济高效地运转,让电动汽车在交通领域被广泛采用,需要在充换电标准上进行研究。
但世界各组织制定的充电设施标准有很多,直接影响到充电设施的普及与推广。
本文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标准、欧洲标准化组织(ESO)标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TCAS)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的建立。
一、电动汽车的主要标准化组织与电动汽车充电有关的标准可分为3个部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元件)标准、电动汽车并网标准和安全标准。
在电动汽车充电元件标准化中,ISO主要致力于将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标准化,其他的标准则在组件级别上进行规范。
电动汽车并网标准是处理电动汽车充电/放电的,充电/放电过程中,电动汽车在电网中就像分布式能源。
电网整合标准制定有两个主要的参与组织,即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和保险商实验室(UL)。
电动汽车充电和电网整合的安全标准,主要参照美国消防协会(NFPA)和电气规程(NEC)这些组织机构制定的标准。
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最多的3个组织是美国SAE、欧洲ESO以及中国的NTCAS。
SAE标准委员会有9 000多名工程师参与标准修订和维护,共制定了81项汽车电气化标准,这些标准定义了有关电动汽车的术语,如电动汽车安全性、电动汽车通信、电池、电动汽车充电、电动汽车电磁兼容性、电源质量、额定功率和连接器的协议。
ESO制定了在欧洲实施的标准,其已建立了95个标准,其中包含了电动汽车和相关系统的所有特征。
中国NTCAS已经为所有类型的电动汽车建立了GB和QGDW标准,已发布和正在准备的标准总数为79个。
◆文/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张葵葵国内外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准及应用现状(上)二、电动汽车术语和词汇标准1.电动汽车术语ISOOTR 8713:2012定义了术语和词汇。
已公布的国内外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国内电动汽车相关标准
GB/T 17938—1999 工业车辆 电动车辆牵引用铅酸蓄电池 优先选用的电压
GB 24155—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安全要求
GB/T 16318-1996 旋转牵引电机差不多试验方法
GB/T 4094.2—2005 电动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18332.1—2009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 GB/T 18332.1—2001
GB/T 1833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B/T 18384.1—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1部分:车载储能装置
GB/T 18384.2—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2部分:功能安全和故障防护
GB/T 18384.3—2001 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第3部分:人员触电防护
GB/T 18385—2005 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GB/T 18385—2001
GB/T 18386—2005 电动汽车 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 试验方法 GB/T 18386—2001
GB/T 18387—2008 电动车辆的电磁场发射强度的限值和测量方法,宽带,9kHz~30MHz GB/T 18387—2001
GB/T 18388—2005 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GB/T 18388—2001
GB/T 18487.1—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一般要求
GB/T 18487.2—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电动车辆与交流/直流电源的连接要求
GB/T 18487.3—2001 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电动车辆交流/直流充电机(站)
GB/T 18488.1—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18488.1—2001
GB/T 18488.2—2006 电动汽车用电机及其操纵器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 18488.2—2001
GB/T 19596—2004 电动汽车术语
GB/T 19750—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定型试验规程
GB/T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19751—2005
GB/T 19752—2005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GB/T 19753—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能量消耗量 试验方法
GB/T 19754—2005 重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能量消耗量 试验方法
GB/T 19755—20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污染物排放测量方法
GB/T 19836—2005 电动汽车用仪表
GB/T 20234—2006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GB/T 24156—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 动力性能 试验方法
GB/T 24157—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GB/T 24158—2009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
GB/T 24347—2009 电动汽车DC/DC变换器
GB/T 24548—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
2009
GB/T 24549—2009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GB/T 24552—2009 电动汽车风窗玻璃除霜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Z 18333.1—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锂离子蓄电池
GB/Z 18333.2—2001 电动道路车辆用锌空气蓄电池
QC/T 741—2006 车用超级电容器
QC/T 742—2006 电动汽车用铅酸蓄电池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QC/T 744—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QC/T 791—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 792—2007 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用电机及操纵器技术条件
QC/T 816—2009 加氢车技术条件
*** *** ***
GB/T 23645—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测试
2009 方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道路车辆技术委员会标准
4. 电动车辆——词汇 24
5. 电动车辆——能源消耗参考值和范围——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试验程序 30
6. 电动车辆——道路运行特性 22
7.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最高速度检测方法 12
8. 混合动力电动道路车辆——电荷平衡检测方法指南 16
9.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1部分:汽车功能安全性
10.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2部分:对以压缩氢为燃料的车辆氢损害的防护
1.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1部分:车载电能储存装置 14
2.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2部分:功能安全性措施及失效防护 12
3. 电动车——安全技术规范——第3部分:人员电气损害防护 19
11.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安全技术条件——第3部分:人员电气损害防护
12. 混合动力电动车——排放污染物和燃料消耗量的测量——非外部充电式车辆 46
13.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能源消耗量检测——压缩氢燃料汽车 48
14. ISO/TR 11954-2008 燃料电池道路车辆—最高车速的测量
15. ISO/TR 11955-2008 混合动力电动车—充电平衡测量指南
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动道路车辆和电动载货车技术委员会标准
序
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页数
1. IEC 60254-1 铅酸动力电池-第1部分:一般要求和测试方法
2. IEC 60254-2 铅酸动力电池-第2部分:电池和接线端子尺寸,电池电极标记
3. IEC 60349-1 电力牵引-轨道和道路车辆用旋转电机-第1部分:除电子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之外的交流电机
4. IEC 60349-2 电力牵引 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 第3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
序
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页数
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
5. IEC 60349-3 电力牵引 铁路和公路车辆用旋转电机 第3部分:用损耗总和法来确定变流器供电的交流电动机的总损耗
6. IEC TR 61044 铅酸动力电池的充电时机
7. IEC TR 61431 铅酸动力电池监测系统使用指南
8. IEC 61982-1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1部分:测试参数
9. IEC 61982-2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2部分:动态放电性能测试和动态耐久性测试
10. IEC 61982-3 电动道路车辆动力二次电池-第3部分:性能和寿命测试(道路和都市车辆)
11. IEC TR 60783-1984 电动汽车线束及连接器 24
12. IEC TR 60784-1984 电动汽车检测设备 18
13. IEC TR 60785-1985 电动汽车旋转电机 22
14. IEC TR 60786-1984 电动汽车操纵器 32
15. IEC 61851-1-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一般要求 86
16. IEC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第21部38
序
号
标 准 号 标 准 名 称 页数
61851-21-2001 分:道路车辆与直流、交流电源传导
连接的要求
17. IEC 61851-22-2001 电动道路车辆传导充电系统 第22部分:道路车辆交流充电站 50
18. IEC 62576-2009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双层电容器—试验方法和电气特性 56
19. IEC 62196-2009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 第1部分:不超过250A a.c.和400A d.c.的充电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汽车法规
1. ECE R83 关于就污染物的排放方面批准汽车的统一规定(修订版) 10
2. ECE R100 关于就结构和功能安全性的专门要求方面批准蓄电池电动车辆的统一规定 26
3. ECE R101 关于就CO2排放和油耗的测量方面批准装用内燃机的乘用车和就电消耗量和续驶里程的测量方面批准装用电传动系的M1和N1类车辆的统一规定(修订版)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