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式过马路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论文
中国式过马路论文

规则——中国式过马路

近来,微博上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差不多就是“红灯绿灯什么的没关系,只要有人就走”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世界通行的交通规则,在西方国家,红灯,绿灯便是行人“走还是停”的命令,甚至可以说是条件反射。在欧美国家,红灯一亮,行人自然地在马路两旁等候,从中间穿过的是一辆辆的车;绿灯一亮,车辆停在马路两旁等候,人们有序的从斑马线上走过。同样是亚洲,日本,韩国人流量和车流量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但各行其道,井然有序,依然没有人闯红灯,更不会说“只要有人就走”

“中国式过马路”突出的是,中国人对规则意识的集体麻木。在中国,规则意识很早就有,格言古语都很强调,最著名的便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的存在,不一定得到广泛的认可。除了法家思想,基本没有在中国占据多统治和主导地位,另一原因,是大多数中国人抱着实用主义去对待规则,而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规则,把遵守规则内化为人格的一部分。如果觉得对自己利大于弊的,便去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就无视规则。在许多人心里,不但不以遵守规则为荣,反以践踏规则为荣:红灯时,大大咧咧闯过去,习以为常。而闯红灯被监控记录,最后疏通关系,不受处罚,那更是沾沾自喜。践踏规则而逍遥法外,就是一种让别人羡慕嫉妒恨的特权享受。享受特权,不独是特权者的习惯,也成为无特权者的奢望。

人们的侥幸心理消蚀了对公德的敬畏心,从众的心态吞没了对生命的珍重心,对规则的无视,放纵了而冷漠心。人富裕了,有钱了,而精神层面却还是那么卑微:无视红绿灯,便无视规则,无视规则便无视社会公德,无视社会公德,只图自己一时方便快乐,这样的人把世界当成了自己的王国,这是自私,更是无德。

“中国式过马路”突出的是,中国人破坏规则的集体撮合。交通规则,是现代人们最常见的公共规则。为什么中国人习惯去破坏,并且喜欢“一群人”结伴破坏。在许多中国人的意识里,破坏规则,不是破坏“平等的契约”而是挑战了规则的制定人。闯红灯,人们绝对不意识到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契约精神的公共秩序,反而会庆幸自己没有被制定规则者抓到的一种违规快感。

而喜欢“一群人”结伴破坏,一是“浑水摸鱼”的心理,二是“法不责众”的心理。显然那些破坏者,都明知行为不光彩,并且要承担后果,只是在集体行为的掩护和法不责众的防弹衣下,为所欲为。

“中国式过马路”突出的是,中国规则制定人本身的缺陷。在中国斑马线上走路,有时候不闯灯是根本过不去的,信号灯时间太短,转完车辆太多,而且根本不让行人。在指责行人违章过马路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在不少地方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忽视和漠视行人交通权利的倾向,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为什么横跨道路栏杆的危险行为屡禁不绝?这与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的设置不合理有极大的关系。

行人乱穿马路是造成交通混论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很少人会反思城市交通设施是否周到方便。国外城市交通研究表明,人步行过天桥或者地下通道的最佳间隔距离是150米远,否则就超出了人的忍耐极限,可能造成行人乱穿马路。但是,

中国城市规划者闭门造车,常让行人绕一大圈。

“中国式过马路”还体现了现代化背景下中国人的心态焦虑。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欧美先进城市的司机遇到堵车会排队等候前进,而中国人遇到这类情况,最常见的就是变道。堵车时钻来钻去,其实也领先不了几米,反而加剧堵车。这样的道理,没有哪个人不懂,可就是停不下踩脚下的油门。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闯红灯?其实说白了,闯红灯也不就是从马路这头到那头快那么几分钟。闯红灯是没素质的表现,这是现代人的常识,可大家就是忍不住自己的双脚,“只要有人来就走”

细想起来,这可能跟当今中国社会心理有关。我们处在急剧转型期,什么都追求“快,准,狠”,一停下来就担心落后与他人,落后于时代,抓不住机会,所以每个人都很焦躁。

在中国,司机对逆行,乱掉头习以为常,少数司机违法被交警抓到了,不仅不承认,还大声斥责交警。而行人闯红灯,更是司空见惯。不是大家不知道违法,而是因为大家都信奉“法不责众”,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找关系,而不是找法律。所以矫正“中国式过马路”,建立汽车文明和马路文明,必须普及法治文化。

酒驾在过去,一直是中国马路的杀手,每年都有数十万鲜活生命,丧生在醉醺醺的车轮下。而自从酒驾入罪,以法律打击酒驾的行为,“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成为了司机的自觉习惯。打击酒驾所以取得奇效,酒驾事故直线下减,除了酒驾入罪,更重要的是不管涉及到谁,都保证公平,公正,树立了法律的威严。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再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定。

20xx年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668 (报告范本系列) 20xx年中国式过马路调 查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20xx年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详细 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调查背景: 如今中国式过马路的“美誉已经广为流传”,而部分人却不以为然,依旧随大流式的闯 红灯过马路,为此我们小组在这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 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几个路口的不遵守交通规则人数比例,针对这些人群提出建议,同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调查方法: 实地观察。

XX年**月至XX年**月。 小组分工: …………………………………………………… 调查问题: 随机访问的人行道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数比例是多少? 调查过程: 实地考察。 调查结果: 站前路与民主南路交叉口44%; 工业路与民主路交叉口37%(红灯80秒,绿灯60秒); 塔南路与工业路交叉口73%(红灯153秒,绿灯33秒)。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模板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研究报告 目录 一.课题研究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课题研究组织分工 四.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五.课题研究特色及价值 六.课题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课题研究背景 2012年10月10日傲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形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人们开始关注“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频繁的出现。数以万计的转发,让更多的人开始注意闯红灯现象。各种真实存在的纷纷出现在网络上:有不走斑马线的行人,有闯红灯的行人……但我们不能看出,这种现象通常是在几人一起出现的情况下发生,人们大多都结伴而行,结伴闯红灯过马路。 毋庸置疑,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跨进汽车社会,那么必然会出现一种对行人利益不利的状况,这就导致行人过马路时红灯等待时间太长,而绿灯时间却很短。社会单纯考虑交通运行效率,极端化地或仅从维护机动车的利益出发牺牲行人的利益,普遍存在着行人过街设施不完善的状况。这就使得生活在高速运转社会中的行人不愿去长时间的等待而选择闯红灯。他们的生活节奏很快,而这样的生活节奏显然与长时间的等待截然不同。因此在行人们自认为安全时便不管交通信号灯是否为绿色时就擅自过马路。这不仅对过往车辆正常行驶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更是行人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不珍惜。 当人们关注这一方面时,大量真是的数据,大量真实发生过的交通事故及真想出现在我们面前。深圳交警开展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行动,2个小时查处行人、非机动车违法360宗。 2012年9月一个下雨天,余先生一家四口外出经过海淀区上地东路一个路口,八岁的女儿想追赶父亲便独自跑着横穿马路,被刹车不及的汽车撞伤。某日,王某推着轮椅车带腿脚不便的母亲去马路对面办事,当二人横过马路时,与一辆小轿车发生碰撞,致王某和母亲双双受伤,王某的母亲最终伤重不治而亡。事发时,二人距人行横道仅仅只有几十米。 这样的事故几乎天天在上演,让人心痛。而如若我们遵守交通规则,这都是可以避免的。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事故,究竟是谁的错?是行人?还是司机?有人认为是司机避让不急没有看到行人。可是我们也能这么想:车速与人步行的速度相比,毫无疑问是车速较,因此要是紧靠司机去避让那些乱走马路的行人,后果可想而知。不想让悲剧天天上演,那么我们必须禁止“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发生。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命。 经网络信息的飞快传播,中国式过马路,作为一些重大交通事故的肇事起源,已经被世人深恶痛绝,正在成为各地交管部门的严打对象。这种现象也曾出现在其他国家,他们采取相应措施之后都有了改善。例如美国:美国过去,行人乱闯

英语作文《中国式过马路》

Crossing road in Chinese w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There are more and more junctions with the traffic signal appeared.Then follow the traffic rules is behoove.But the way Chinese cross road is thoughtful. In some Chinese cities,when there are not many cars,the pedestrian would cross the road r egardless of the signal is red or green. In my opinion,this phenomenon is so dangerous that should be banned.Following the traffic rules not only is law,but also is as proof of c onscious. There may have different reason in different people.Probably they would be late.So next day,we should get out early.Some people say since there is no car,so they cross out.For our safety,please wait a minute! All in all,I believe this phenomenon will be less and less in the future.L et us work together to create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 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3.南京大学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周凯认为全民讨论“中国式过马路”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实际上,印度等国家也是存在闯红灯现象的,只是网友套用“中国式离婚”,使得“中国式过马路”备受关注。当然,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很多人都闯过红灯,可以列举这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600字,中国式过马路中考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作文600字,中国式过马路中考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简单的来说,就是凑够一群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不搭界。这种现象在中国很普遍,但这往往会发生交通事故。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作文,欢迎大家前来阅读。中国式过马路作文600字【1】几个月前看到一幅漫画,内容为几十个人无视红灯,横行穿过马路。其中一人对着红灯说:“凑一撮就走,咱不听你的。”毋庸置疑,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已然成为了社会上的毒瘤。这一漫画发到网上,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调侃,同时也展开了对交通、国民素质以及安全意识问题的讨论。我曾看到过一则新闻,新闻里的一幕让我触目惊心:在一次交警在斑马线边站岗时,几个行人不顾红灯的警示,大摇大摆地闯了红灯,交警马上拦住几个闯红灯的行人,给他们进行安全教育,自知理亏的几个行人这时候也认认真真的听着,交警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起到了效果,便“放走”了他们,没有罚款,我们也不得不感叹交警的“大度”了(对于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可以处以5到50元不等的罚款)。正当交警放走他们时,又一个行人顶着“风头”闯了过来,于是交警转头又开始对她进行教育了:“小姐,闯红灯是一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您闯红灯事小,可造成的后果却是令人无法想像的,多少人都是为了一时的舒坦,而葬送了自己的一辈子,您……”这位小姐看了看手表,斜眼看了看交警,吼着:“不就是要罚款嘛,给你就是了,哪来那么多废话!”随即从包里拿出一百元,甩到地上“不用找了!”交警见此情形,还是没有发火,捡起地上的钱,决定将多余的50块还给这位女士,谁知行人就是不愿意收下。这时,记者从旁边的树后走了出来,用摄像机拍下了一切,行人自知丢脸了,用包遮住自己的脸匆忙离去。交警追上她,将50元还给了她。其实每个人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一交通规则,明白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更明白闯红灯是不文明、不道德、不安全的行为。但是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遵守交通规则?想必更多的人对此都是持有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的态度。从上一条新闻看出,交警拿那些闯红灯的人也无可奈何。我认为: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更应该积极地、努力地采取措施使我们的道路更安全、通畅。加强执法宣传,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提升文明道德教育,让国民坚守原则,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同时也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和及时的警示。当然,市民闯红灯的原因还不止这个,不仅是因为人们的侥幸心理作祟,让他们总认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机率是极小的,况且这种交通事故的机率不一定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而且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从众的心理。试问:当红灯停,来往的车辆较少时,如果身边的人都过马路了,只有自己一个人站在一边等绿灯通行,那么红灯通行的人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傻子,傻傻地等待绿灯才通行。更何况如果“凑够了一撮人”,人多了力量也就大了,情况就会变得不一样,只要我们大家一起过马路,就没有车敢撞我们,这样出交通事故的机率自然也就近乎为零,那么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都会选择混在人群中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这样的从众心理也致使了更多的闯红灯现象。“中国式”多好听的名字啊,但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是褒还是贬大家都心中有数。“文明过马路,安全你我他。”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条标语,但直到今天仍然很难良好地实现。但我们依然希望从“你我他”做起,不久之后让“中国式过马路”成为安全通行的代名词。中国式过马路作文600字【2】 说起“中国式过马路”,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次,我也体验了一会“中国式过马路”。今天我盼望已久的暑假终于到来了。好事成双,妈妈说要带我去买几件新衣服,乐得我一蹦三尺高。难得她有如此雅兴,那我就奉陪到底。出了家门,马路上依旧是灰尘遮天蔽日,车轮声不绝于耳。我和妈妈掩住口鼻,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了红绿灯旁。红绿灯那儿已有一些人在等候了,我们在那儿等了不久,一个把头发染成黄色的青年走过来,左右看看无车便迈着轻快的步子悠闲地走了过去。我以谴责的目光看着他,他却依旧我行我素,不以为然。我无言以对。“发什么愣呢,快走吧。”妈妈扯了一下我的`手,催促道。我回过神:“可现在是红灯啊!”我抗议着。妈妈笑了:“小傻瓜,现在没有车,正好人多,不赶快走,还在那儿傻

“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快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过马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与否则成为衡量国民素质的一个基本标准。过马路不仅仅能折射一个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而且能折射出一国社会文化底蕴的浓厚程度,而中国式过马路这一名词的出现则揭示了中国人过马路时闯红灯现象严重的社会现实。本文拟在结合中国式过马路的现状、原因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并与国外作对比,浅谈中国如何摆脱这一现状。 【关键词】中国式过马路闯红灯忍耐限度路权分配对策。 1.中国式过马路及其现状。 通过数据以及图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严重,其中越线已经成为破坏社会安全中的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亟待解决。 2.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 在中国,很多人都崇尚美国以及西欧发达国家公民的社会公德,认为他们很少存在闯红灯的行为。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之所以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其中的原因要复杂的多,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2.1行人素质。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我们熟知的交通规则,所以更多的人把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归结于中国的人口素质偏低,法律、安全意识淡薄不无道理。就文化素质而言,虽然近年来我国国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但是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每个城市里都有一定比例的农民工,这些人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存在对交通法规认识不足的问题。就道德素质而言,我国社会整体道德素质在提高,但是总有一部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交通法规铤而走险,给自己、社会和他人带来危害。就法律素质而言,整体来说我国公民法律意识不够,很多行人没有摆正心态,对于过马路的行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把遵守交通规则作为一种义务,导致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 2.2心理因素。 到底是什么心理诱导行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选择闯红灯呢?为此,我在芜湖市步行街展开了简单的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围绕行人闯红灯时的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闯红灯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行人确实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不存在安全风险。这种心理引导行人闯红灯,认为自己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低,同时节省时间。另一方面,从众心理诱导大多数行人随大流,中国式过马路的人群因此而不断壮大。同时,法不责众,闯红灯的行人认为违反交通法规的又不是个人,群众共同违章也会消除自身的内疚感、罪责感。 2.3交通压力。 现如今城市化发展迅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私家车数量与日俱增,交通压力较大。尤其对于一些一线城市来说,堵车成为大家每日不得不面对的事。12月7日,在首都北京一辆急救车因交通拥堵,车内病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遗憾丧生。在舆论的反思声中,社会车辆不让道领受了大部分指责,而无道可让,却是另一重无奈现实。[3]交通压力给行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不便,更是危害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2.4对行人要求宽松,法律不完善。 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交通管理自然不易。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公民的素质还没有得到相同比例的提高,交通管理部门对行人的要求也较为宽松。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对行人制定专门的过马路的惩治标准,也没有针对中国式过马路 制定统一的治理措施。宣传上,交通法规的宣传流于形式,宣传形式过于单一;惩治量上,

2019-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社会调查报告 (6000字)-实用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社会调查报告 (6000字) 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社会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 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 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 二、调查目的:了解“中国式过马路”和探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三、调查地点: 四、调查时间:1~10周 五、调查人员: 六、调查对象: 七、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九、鉴于广州大学中仍有许多条马路没设有交通灯,所以多数大学生都是采用 看到没有车确保安全才过,而且在广大商中和广大图书馆之间有个天桥,方便 学生通过,但这并不能说明广大大学生就没有采用“中国式过马路”。 经过问卷调查和10周的现场观察,发现只有少数同学会等绿灯才通过马路,而大多数同学是不管红绿灯,只要没车就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后面的同学看到 了也跟着一起过了。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就算已经红灯而且有车要过,但前面 已经有同学过了,所以自己就跟上,这样就经常能看到在红灯的情况下,同学 排着长龙过马路的景象了。 出现这一情况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大学城里面的车比较少,所以同学 们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车这么少,为什么还要浪费时间去等呢?因此不管 三七二十一,管他红灯绿灯直接就过。次要原因当然就是从众心理,别人都这 样过,就我在那等,感觉怪怪的,虽然也有一小部分人选了时间紧急,快迟到,或者红灯时间太长,不想等等原因,但也只是占少数,所以肯定的是,广州大 学学生是存在“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的。

过马路优秀作文300字

过马路作文300字 今天放学后,我一个人独自走在大街上,当要过马路时,红灯亮了,所有过马路的车辆都停了下来,正准备过马路的车辆都停了下来…… 正在这时,只见一位大概八十多岁的老爷爷大摇大摆地走在马路上,真危险,在这万分关头,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大叔冲了上去,拖住老爷爷,并牵他往后退,直闯车流不息,不断通过,老爷爷在这位大叔的保护下,才化险为夷。 看见这一幕,我先是惊呆了,后来定了定神儿,不断望着那位“雷锋”大叔和那位老爷爷。我被那位“雷锋”大叔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而去救那一位老爷爷感动了。不仅是我,还有正在等待着红灯的大人们、小孩们、老人们,在场的人们都被感动了。 红灯灭了,绿灯亮了。人们走在了斑马线上。我深思着,沉思着,这位“雷锋”大叔。 中国温州人号称中国最举例样图购买笔记本电脑不像买其他的家电,有诸如国美、苏宁等很正规的商场,大多数笔记本电脑都只在电脑卖场里出售。对于消费者而言,在卖场购买就会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正规。如果不幸遇到JS,那么我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就可能被骗走。 很多已经购买笔记本电脑的网友常常抱怨,买回去的产品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买到水货、返修货等等,并且很多JS总是以符合国家规定的理由推辞不给消费者更换(很多国家规定已经陈旧过时)。在笔者看来其实这些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验机这一关避免。只要把好这最后一关,你就可以免去以后很多的麻烦,一方面对自己负责(几千甚至上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另一方面可以打击JS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学会什么是诚信经商。 下面笔者就根据一般的验机程序和实际操作截图来给大家讲解。 首先,要强调一点,在没付款之前,“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是永远成立的。无论你提什么要求,比如承诺无坏点之类的正当要求,肯定会答应。因此在没有完成验机之前切记一定不要急着把钱付给JS,不然到时发现问题的话,“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就不成立了。 、外包装和箱内物品 首先,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无误。对于很多品牌的本本,其包装都是密封好的。因此第一步要检查外包装有无打开过的痕迹。买东西就是要买个塌实,其实这是消费者的一个心理,谁都希望自己买的是一个刚出厂的全新商品,而不是别人挑剩下来的,甚至是返修货。但还是有一些消费者在这一环节不太注意,马马乎乎的就过去了,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目的很简单,防止买到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甚至是返修货 如果遇到外包装被打开的情况,则可以要求JS更换一台,JS这时会竭力劝说,一般会这么解释:“这台本本虽然被打开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问题,是其他什么人拆开看了又说不要……”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说来,JS的话有一定道理,的确是有一些被打开过的本本,并不存在质量问题,也不是什么返修货。但你如何能保证那台被打开过的本本没有问题,光凭JS的片面之词?想想你买的可是几千甚至上万块钱的笔记本啊,又不是几百块的小电器,这个赌可打不起。因此笔者建议,不要听JS的瞎吹,直接了当叫他换台新的,不然立马走人(反正你没给钱)。 这里要提醒消费者注意这种情况,有的JS奸诈之极,为了消除被包装被打开过的痕迹,他会在原来的胶带上“依葫芦画瓢”再贴上另一层胶带,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有两层胶带。经过处理后,几乎和全新的包装一样。 确认是全新未拆过的包装之后,接下该检查包装箱里面的物品了。 一般笔记本电脑拆开包装后,除了本本之外里面还有电源适配器,相关配件,产品说明书、联保凭证(号码与笔记本编号相同)、保修证记录卡等,另外还配备了操作系统安装盘、恢复盘(有些机型没有配备)。这么多东西,一定要逐一核查,看有没有缺少,这样做既可以防止JS私自开箱克扣配件,又可以进一步确认这台本本是否被开过箱。在笔记本电脑的包装箱里都会有一张装箱单,即使没有单独的装箱单也会在笔记本说明书内注明包装箱内物品名称及数量。大家就可以根据这个装箱单或者说明书核对。此外,还要检查操作系统安装盘是否与机器上的操作系统相符。 、核对序列号下面给大家讲讲怎么核对序列号,序列号一般会出现在这些地方:机身、电池、外包装箱、说明书、联保凭证等地方。这里要说明一下,并不是前面提到每个地方都标有序列号,根据每个品牌的不同而有差异。电池、外包装箱、说明书、联保凭证等地方的序列号比较好找,而机身上的序列号一般都在笔记本电脑机身的机器底部有产品型号和序列号,其产品型号的最后一位是以为结尾,表示China。可以享受三年全球联保,这样即使是带出国也不必担心。 在查序列号是否一致的同时,还要检查其是否有过被涂改、被重贴过的痕迹,因为有些厉害一点的JS能够假冒一些品牌的序列号。此外,有些本本还有一种检查序列号的方式,在开机时,进入笔记本电脑的主板BIOS,核对一下BIOS中的序列号和机身的序列号是否一致。如果所有地方的序列号都一致,那么就说明这台本本的来源基本没问题;如果有一个不一致,那么这台本本绝对不能要,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字:“换!” 随着JS造假的技术越来越高,这个步骤一定要仔细,最好能上网或打电话进行核对一下更为保险。总之,只要发现一点猫腻,绝对不能妥协。 、检查本本外观 外观检查非常必要,因为现在实行的关于电子产品的国家三包法里,对于由于外观问题能否退换定义得比较模糊,即使能退,JS一般都会推委是消费者购买之后造成的而与他无关,到时有理也说不清,为了避免遇到这样的麻烦,因此在购买时一定要检查本本的外观。想一想,买个新本本,外观却有问题,多少会让人心里不爽。 检查确认无误之后,接下来要认真检查一下笔记本电脑的序列号了。这一步对于选择洋品牌笔记本电脑的朋友非常重要,如果出现序列号不一致的情况,则有可能是水货或者拼装货。而对于国产笔记本电脑,如果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则说明此笔记本电脑被打开过或者被更换过,有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是返修货。不管遇到哪种情况,马上叫JS换一台。

综合研究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作者: 日期: 2

1.2012年10月10日遨游哈哈用户“中正平和”发表笑话:“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记者在“文明天下行”的媒体行动推出之后,专门进行了一小时文明观察。在石家庄的一个十字路头,观察采访一小时的时间,发现路口 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 2.对于当前走红的“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网上众说纷纭: 网友A: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 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法治伦理未融入自己内心,缺乏国民 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只希望别人做到对自己则网开一面。 网友B: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 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 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人的公民素质亟需提高。 网友C:小则看是国民素质太低,大则看是国家法制没有落实,也很难落实所造成.长此以往人民不相信法制,自然心中就没有法制。而且这种行为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网友D:我不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观点,这只是少部分人或地区的观点和存在现象,我们应该看到现代的中国人素质正在逐步提高,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网友E: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你得站在旁边吃灰 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 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 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网友F: “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可以在红灯_________ 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3.南京大学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社会学博士周凯认为全民讨论“中国式过 马路”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 实际上,印度等国家也是存在闯红灯现象的,只是网友套用“中国式离婚”,使得“中国式过

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措施

中新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张蔚然)“大伙都这么走,我为什么要站在路边等,傻不傻啊。”“不是说机动车应该让行人吗?汽车不让我是它违法!”针对凑够一拨人就走,不管红绿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中国多地开始动真格,开出10元(人民币)、20元不等的罚款,交管部门的密集整治在收到初步效果的同时,也有不少行人表示不解甚至埋怨。 北京市交管局对带头闯灯者处罚没商量,行人罚款10元,非机动车罚款20元,均为现场处罚。广西柳州自3月27日起对行人闯红灯行为进行罚款,警力投入多,劝导力度大,受罚者态度不一,有反应激烈不愿缴纳罚款的,有虚心接受教育愿意接受罚款的。南京3月26日起对闯红灯的行为罚款20元,不少行人表示“没带钱”,近日更出现“神回复”:面对交警“多走几百米绕行路口”的建议,一位大妈说:“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每天都绕几百米,那人生很大一部分就荒废了!” 截至2012年底,中国汽车驾驶人首次突破2亿人,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18个大中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中国加速治理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显得尤为迫切。如何在最大限度控制行政成本、不浪费警力的前提下,治理好“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痼疾顽症,交管部门应更加开动脑筋。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注意到,一些地方交警提出,真罚一个违法行人或非机动车,甚至得磨半小时嘴皮子,有人“没带钱”,有人“好面子,就不交”,有人“干脆把车扔给交警,走了”。这些尴尬局面助推了行政成本,如果长期大力度推行,警力负担将会很大。“执法是必需的,但要想实现公众遵守为主,惩罚手段为辅,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大部分行人能够自律,使高强度执法变成辅助办法。”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工程系钱红波副教授建议,在各地正式对“中国式过马路”开展执法前,应设立一个月左右的过渡期,将相应的法规宣传作为前期铺垫,“不少城市刚宣布治理,就开始罚款,执行遇到的阻力会增大”。 长期以来,行人绿灯通过时间太短饱受诟病,这是导致“中国式过马路”的诱因之一,也反映出由来已久的路权冲突。钱红波表示,交管部门应细化管理办法,为行人挤出更多时间。如,道交法规定绿灯亮时,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行人通行,但现在转弯车辆很少考虑行人能否通过。史上最严交规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的一次记3分”,但这条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被执行。在对行人罚款的同时,也要约束转向机动车。 钱红波还建议改进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与行人过街安全设施的设计,为行人挤出更多空间。如《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中的强制条文规定:人行过街横道长度超过16m时(不包括非机动车道),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规划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但一些城市并没有为行人预留上述“空间”,行人只能“闯红灯”。再如,很多路口虽然设置安全岛,但依然使用一次信号控制,行人还是得一次通过马路,这种做法在全国非常普遍,如果使用两次信号控制,行人过街将更加从容。 除了交通信号设计不合理这一表层因素,城市道路路网规划不合理才是“中国式过马路”的深层诱因,选择宽而疏的路网,还是密而窄的路网,对城市交通和行人安全有着深远影响。 “纽约很多马路只有两三条车道,行人几秒钟就可以通过。与之相比,中国城市路网没有满足

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中国式过马路”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2012年10月10日,一条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被多次转载。“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一调侃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在调侃的同时又生发出对交通违规、安全意识和国民素质等问题的反思与讨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对公民闯红灯处罚制度还不完善;更有甚者认为是国家物质文明没有充分发展。而且大多人认为闯红灯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二、调查目的 面对亮起的红灯,有多少人能安分守己的停下脚步呢?为此,我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获得这一社会问题的存在现状,了解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阐明其危害。以期找到问题的症结,得出一些应对的方法和各方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调查分析 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2012年1至10月份,因违反道路标识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因行人违规导致的肇事造成262人死亡。这样一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在中国很多城市,横穿马路、乱闯红灯等违反基本交通安全规则的行为每天都在上演。如此严重的危害性,为何还是唤不起不遵守交通规则人的觉悟? 为了获得人们过马路的真实情况,我来到并州路与南内环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对人们过马路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在调查中我 注意到,不文明 交通行为的具有 普遍性,人们看到别人闯红灯没事,自己就抱着侥幸心理跟着闯,人们的从众心理,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交通管理与设置方面存在缺陷,很多时候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时间经常来不及,可是过街斑马线在三四百米外才能有,公共交通资源上的分配不公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然后我又随机调查了30名路人,请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些看法。在交谈中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乱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但是他们仍然不能按正确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些复杂的想法左右了他们行为。我将他们的表述总结如下: 违规行为(十分钟) 人数(80人) 百分比 乱闯信号灯 36 45% 跨越交通护栏 14 18% 与车辆抢道 17 21% 不走斑马线,随意横穿马路 12 16% 观点分类 人数(30人) 百分比 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感觉很傻,人们的从众心理比较 明显,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17 57%

中国式过马路的法律和道德思考

浅谈中国式过马路 2012年“中国式过马路”可谓是火到不行。“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简单明了的概括了目前中国公民过马路当下的状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一.现象产生的根源 行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国民素质的基本认识和认同。尽管,我们从小就被长辈告知:“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要遵守交通规则”等等,可是当面着对宽阔的马路,来往的车辆时,“有路就过,有车就躲”主宰了大部分行人的大脑,不顾生命财产安全的横穿马路,平静的走完惊心动魄的路程,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又或者早已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实践后将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抛在脑后。 存在从众心理,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人人都有从众心理,特别是当有人不看红绿灯、大胆的走在车海中、快速的过完马路后,你还数着时间焦急的等待着红绿灯的切换,这种不平衡感以及从众的心理就会引导你在下一次面对同样场景时抛弃自己坚守的道德底线而作出和人群相同的反应。于是,横穿马路的队伍越变越庞大,在红绿灯旁痴痴守住自己底线的人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且,人们容易有这样的心理:一个人横穿马路造成的后果仅由个人承担,而有句老话,叫做“法不责众”。于是,庞大的人群为躲避法律、道德以及舆论的惩罚提供了保护伞,让人们“心安理得”的聚众冒险。 交通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中国式过马路”观点提出之前就已有交通管制手段。在车流量和人流量大的十字路口、马路边,常有一些带着红色袖章与口哨,戴着红色帽子,拿着红色小旗的志愿者爷爷奶奶、红领巾们。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在红绿灯无法有效提醒行人时,起到警醒作用。可惜,毕竟志愿者的人数与能力终究有限,况且只是单纯的口头警醒并未能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人行道没有可随意穿行的路多;管制交通的人比不上冒犯规则的人多。我想交通部门的乏力与无奈可见一斑。 部分红灯设置不合理,未考虑到今后道路的变迁、人流和车流的变化。从前这条路或许只是窄窄的水泥路,如今已成了沥青铺成的双向四车道;从前这里只是郊区的一条小路,随着城市化的建设,如今已经变成了人流量大的市区;从前少有车走的路,如今拥堵不堪,轿车缓慢行进下是自行车急速穿过的背影。于是我们在过马路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以正常的行走速率根本无法在红绿灯限定的时间内走完所有路程。常常是眼见着时间减少,小跑变狂奔,最后擦着蜂拥而过车子的到了马路对面。可谓是危险真危险。 缺乏有力的法律约束。我国的法律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中,仍仅仅对车辆的通行进行了法律约束,而还未对公众百姓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中国式过马路”引起广泛热议之前,普通行人横穿马路的危险行为无法得到应有的惩罚,“团结力量大”,又受到“法不责众”的传统观念影响,执法部门对于这种状况长期处

中国式过马路分析

中国式过马路 近来在微博上流行这样一个词,叫做“中国式过马路”。什么意思?有人描述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还有图为证:在城市街头,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眼熟?也正为其司空见惯,甚至为人所不觉,所以一旦被贴上“中国式过马路”标签的时候,才会引起广泛的共鸣和议论。循着这样的思路,一些行人纵身一跃横跨公路隔栏,可称为“中国式跨栏”;公交车站乘客们蜂拥而上挤进车,可称为“中国式上车”;正在行驶的车辆突然一个急转,强行插入另一条车道,可称为“中国式并线”。 类似现象还有不少。集纳到一起,着实令人吃惊,原来我们身边存在这么多不文明现象,很多时候不管有意无意,各种“中国式”做法成了一种自然选择,甚至到了不这么做,反而会不正常、不便利。这种吊诡的变化之中,一则存在群体效应,大家都这么做,法不责众,形成了一种社会氛围;一则发生了规则的异化,原来的红灯停绿灯行、排队依序、驾驶规则等都被放到一边,扎堆前行、拼抢上车、强行并线成了众人奉行的“潜规则”。有规不行,违规成风,潜规迭出,由此看来,“中国式过马路”等现象,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规则困境。 为什么会这样?这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如果一味指责公民素质不佳,并未看到问题的全部,甚至也没有点中问题的要害。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例,行人不顾红绿灯急切通行的背后,与缺乏安全意识、心态浮躁、自私观念等不无关系,但通行区域规划不科学、绿灯时间过短、人车关系处理失衡等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甚至还可能面临危险。 因此,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只是一道公民素质题,还是一道社会管理题。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平衡各方利益,制定体现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等理念的社会规则,提升规则的科学性?如何在规则实施中一视同仁,对违规者依法进行惩处,提升规则的公信力?这不仅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民意的参与和监督。人人行动起来,人人负起责来,共同遵守和捍卫良性规则,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运作。过马路是这样,就业招聘、商业经营、为政用权等各个领域,又何尝不是这样? 以“规则”为核心: 尊重规则/敬畏规则 “从众”与“从则” 从规则才是真正的从众 莫以从众坏规则 敬畏规则才能敬畏生命 维护规则就是呵护生命 挑衅规则就是挑衅公德 进步请从规则起步(规则与素质、文明) 从规则看国民素质 无规矩不成方圆 从侥幸心理看不讲规则现象 由“中国式过马路”想到的——淡规则意识

英语作文 “中国式过马路 附范文

书面表达 许家波 最近媒体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请你心一个中学生的角色,写一篇短文,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加一评论。 现象 很多人过马路时不看红绿灯 原因 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匆忙赶时间 措施 遵守交通规则 (你自己的建议)… 注意:1.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的姓名和学校名称。 2.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字数:80词左右,不可逐字翻译。 3.参考词语:红绿灯traffic lights,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lack traffic awareness,遵守交通规则obey the traffic rules. Chinese style of crossing streets Chinese style of crossing streets has been a hot topic on the internet recently. Chinese style of crossing streets has been a hot topic on the internet recently. Nowadays, many people cross streets without looking at the traffic lights. Why? I think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Some people lack traffic safety awareness. Besides, some people are so hurry that they don't want to wait for the green light. However, it has brought danger to themselves as well as to others. So I hope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avoid traffic accidents. For example, whoever breaks the traffic rules should be punished. A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 should obey the traffic rules. What's more, I will try my best to advise people to obey the rules.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cross streets safely.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研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的调研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现在很多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其中一个很严重的就是“中国式过马路”,什么又是“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就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这部分人往往认为“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种现象的出现大多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而闯红灯。“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我作为一个马上大三的学生利用这个暑假以我的家乡泗洪做了一个调查,了解下泗洪是否存在这一问题、问题严重性以及泗洪应对这一的采取了什么措施。 二、泗洪“中国式过马路”现状 刚开始调查的几天我先在泗洪县城靠近二环的一个交通十字路口进行调查,发现尽管有红绿灯的存在还是有不少人闯红灯,在这个十字路口,因为不在县中心所以全天步行的人不是太多,大多是骑着自行车或电动自行车的,这大多数人是只要没车就过根本就不看红绿灯,行人通道灯在此也“形同虚设”。这些人不守红灯等待的法规,直接穿越,与汽车抢道都有发生。后来的时间我都蹲点在泗洪县城中心步行街的一个比较繁华的交通十字路口,这里机动车、电单车、行人川流不息。所以我选择在这里主要调查。我分别选择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调查,一连几天上午7点开始,在7点到8点是上班上学高峰因为是暑假所以学生不用上学不然人会更多,大多数行人是有交通工具的,在这里,虽然频繁闪烁的绿灯提示着行人,马上就要红灯了,但此时不少行人依然加快脚步,想要赶在车辆通行前短暂的一两秒钟时间快速通过。不过大多数人还是会看红绿灯的,不过遵守起来就不一定了,有些人还是会闯红灯。8点以后步行的人就开始多了起来,步行的大多数是年纪大的老爷爷老奶奶去超市来买菜,也有不少家庭主妇煮夫骑着车来来往往,年纪大点的老爷爷奶奶们眼睛不好使就经常忽略红绿灯了,他们经常会等凑够五六个人这样再走,行路的车也没办法只好等着。我问几个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说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红绿灯看不清只好等人多点又没车就走。快到中午的时候,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下班的回家的买菜的都有。看了很多市民到该

综合分析——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中国式过马路的看法 组员:刘京丰刘胤航胡子昂任义李争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路口的红绿灯基本上是形同虚设的。这是中国人从内心至今对法治观念淡薄的体现。总的来说就是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天生有一种从众心理,即便违法也心怀骁幸,别人不遭自己也不会遭。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是心里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就造成了红绿灯虚设的情景。很多中国人本来就喜欢从众,而难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毋庸讳言,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还有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乱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但是生活中还是有好多人对此事明知不当为而为之。究其原因,除了因为人们总是认为交通事故这样概率极小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的从众心理外加群体效应的影响,想一想,红灯车少时如果身边的人都过马路了,只有自己站在一边等绿灯,人们心里总会有一种自己看起来很傻的感觉。更何况如果“凑够了一撮人”,情况就变成“车怕人”了,出交通事故的几率自然也就近乎为零,那么大多数人在这时候都是会选择混在一群人里大摇大摆地横跨马路,这样的心理导致了更多的闯红灯现象。 另一方面,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交通管理与设置方面的缺陷,很多时候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时间经常来不及,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 因此,对于“中国式过马路”,不能只是调侃调侃就一笑而过,觉得好笑,是因为这个词说出了事实,会因为这个词而会心一笑的人,在碰到其他社会不文明现象而抱怨时,是否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不文明行为中的一员呢?耐心等绿灯亮起、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这些显然都不是大事,然而“素质”却在这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显现出来了。 对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更应该努力采取措施使我们的道路更安全、通畅。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同时也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和及时的警示。 “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