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大气沉降对地表径流污染有效贡献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趋势

影响大气沉降对地表径流污染有效贡献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趋势

影响大气沉降对地表径流污染有效贡献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趋势
影响大气沉降对地表径流污染有效贡献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趋势

影响大气沉降对地表径流污染有效贡献的关键问题及

研究趋势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透水面积在整个下垫面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导致的城市面源污染日益严重,对整个城市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大气沉降作为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重要来源,其对城市面源水环境的污染贡献不可小视。针对大气环境污染与水环境污染,国内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然而对于大气污染对地表水环境的交叉污染特征及机理目前尚不明确。该文围绕大气污染在地表径流水环境中的污染贡献这一科学问题,详细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及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城市面源水环境保护及相关处理措施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沉降地表径流贡献

中图分类号:P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c)-0168-02

1 研究背景

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非点源污染日益突出,成为城市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城市

化的快速增长,城市地表径流量迅速增加,约是相同面积自然区域的16倍。城市地表径流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可以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由城市地表径流引起的水环境污染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环境综合治理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1]。

而大气沉降作为地表径流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城市地表水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大气中的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污染物质通过干湿沉降持续大量地输入到地表水环境中,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造成持久性的负面影响。由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导致的城市面源交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大气沉降在地表径流污染中“源”的特征研究在城市水环境环境保护、雨水收集利用以及污染风险评估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由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发起的“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U-GEC)科学计划指出,开展城市地表环境系统研究,应在单要素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系统的耦合作用研究。我国著名生态学家王如松院士以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都曾公开强调关于加强水汽交叉污染的重要性。因此,对于城市非点源

污染的控制与管理,应加强污染物质在“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研究。

2 城市面源水汽交叉污染

国外对于城市面源污染的管理与研究开始的比较早,美国、英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对城市地表径流开展了大量的测试及研究工作。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单次降雨事件中污染物的浓度负荷、污染物质在地表的初期冲刷效应以及不同下垫面地表径流污染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模型研究以及管理控制等方面。我国对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状态比较零散,而且研究的时空连续性和系统性较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模型研究、径流污染特征研究以管理控制措施等方面。但对于城市地表径流尤其是屋面径流污染来源的分析研究很少。尤其是对于大气环境与地表径流水环境的交叉污染研究非常薄弱。

城市径流污染源主要有交通、大气沉降、土壤侵蚀、建筑与拆迁活动、工业与商业活动、下垫面腐蚀等。大气沉降作为一种污染物质由大气迁移到地表的输移方式,是地表径流污染的重要来源[2]。尤其是在高度发展的城市地区,大气沉降(尤其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通量与污染负荷明显高于农业地区,由其

导致的地表径流污染也较为严重。由于其对地表径流水环境的多重影响,一直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影响污染物质在地表下垫面-径流水体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因素有下垫面类型(材质、粗糙度、坡度)、雨水性质(EC、pH)、降雨条件(降雨强度、降雨量、持续时间、前期无雨天数)、污染物特征(种类、形态)等。对累积于地表的污染物质,许多科研工作者基于污染物质的“累积-冲刷”模式对其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地表累积污染物质被冲刷出的特征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可冲刷(free load)和固着(fixed load)两部分。其中可冲刷部分可在无刷擦条件下通过真空抽吸作用收集,而固着部分只有在刷擦后才能通过真空作用收集。由此可推断,不同类型地表累积污染物质在降雨冲刷过程中进入径流水体的程度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小规模降雨只能将可冲刷部分携带进入径流水体,而中-大规模降雨即可冲刷部分也可将部分固着态污染物质冲刷出来。

地表累积物的降雨冲刷过程是污染物质在地表径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关键过程。该过程与降雨条件(降雨强度、持续时间等)、下垫面类型(材质、粗糙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在运移过程中,大气湿沉降及部分被冲出的累积干沉降物质在下垫面表层-径流水体

固液界面发生形态变换及输送转移。该过程对有效评估大气沉降在地表径流污染中的贡献有着很大的影响,而目前仍然缺乏对该系统过程中污染物质迁移行为及响因素的研究。

3 大气沉降在地表径流污染中的贡献

大气干沉降在无雨期累计于地表,从而在雨水冲刷过程中成为地表径流污染的“源”。对于大气沉降污染物质在地表径流中贡献特征及影响因素,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都进行了相关探讨。但已有研究均在假设无雨期累积于地表的污染物质能够全部随径流流出的前提下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过高估计了大气干沉降的贡献量。地表累积污染物质在降雨过程中的流出特征受到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及下垫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部分累积污染物质在降雨冲刷下进入径流,另一部分则在附着于下垫面表层,在随后下垫面-径流界面过程中发生系列物化变化。因此,明确累积污染物质在径流冲刷过程中的流出百分数对评价大气沉降在地表径流污染中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而湿沉降可直接体现在降雨径流中,且湿沉降是地表径流中溶解态污染物质的重要来源。污染物质本身的化学性质是其在“大气沉降-地表径流”系统中迁移转化的主导机制,不同种类污染物质表现出不同的

行为特征。在地表径流过程中(尤其是降雨持续时间长且雨强低的降雨事件中),不同种类污染物质与下垫面材料或前期附着在下垫面材料表面的物质发生着不同程度物化反应过程(如吸附-解析,离子交换等)[3],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气湿沉降对地表径流污染的贡献量。

中国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方法

中国大气主要污染物及防治方法 摘要:本文对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总计和分析。提出大气污染的几点主要危害,结合我国当下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字:大气污染来源危害解决方法 大气层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纯净的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组成,还有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和比例相对稳定。因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大气中增加了其他成分,当大气成分的变化增加到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时,会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对人类的生活、工作、人体健康和精神状态、建筑物及设备财产等方面直接和间接地产生恶劣影响,这种现象就是大气污染[1]。 一、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大气污染来源很广泛,主要分为四个方面:(1)燃料的燃烧。在我国,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使用的各种燃料有煤炭、石油、重油,燃烧过程会产生大气污染,污染物为其燃烧产物,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飞灰等;(2)工业生产。在冶金、化工、有色冶炼、造纸、纺织、建筑材料等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如矿石破碎过程、各种研磨加工过程及物料的混合、筛分等有大量的粉尘产生,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材料被加热时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此过程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工业生产因使用的原料不同,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也不同。包钢使用的白云鄂博铁矿石中含有7%的氟,因生产排放的含氟气体,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3)农业生产。由于广大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粮产量大幅增加及日常生活燃料结构有很大变化,在我国一些粮食产区的大量麦杆就地燃烧,产生的烟雾不仅污染大气,使空气的能见度下降,还造成周围的机场关闭; (4)交通运输。目前大多数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都使用汽油或柴油,由燃料燃烧不完全,大量的汽车尾气会造成大气污染。污染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物、铅化物、甲醛等。人为污染对环境的危害较广泛,必需引起重视。 二、大气污染的危害 据统计,已经产生危害或引起人们注意的污染物有100多种,其中影响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是煤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氨、氟等。全球已经发生了多次重大的大气污染事件,例如1952年12月5日~8日的“伦郭烟雾”,是由硫氧化物引起,四天死亡4000人。本世界40年代初的“洛衫矶烟雾”是一种光化学烟雾,连续几天不散,使许多人喉咙发炎,眼睛、鼻子受到刺激,还出现头疼、恶心等症状。这种烟雾是由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经阳光照射形成的。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 (1)自然界的风沙尘土,海水喷溅等; (2)各种燃料如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和石油等的燃烧;(3)钢铁厂、水泥厂、石油化工厂等的工业生产过程; (4)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研究显示: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即PM10)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系统 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

2、心血管系统 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3、免疫系统 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 4、神经系统 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 5、癌症的发生 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a)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 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1.地形和地物的影响:地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粗糙曲面,当气流沿地面流过时,必然要同各种地形地物发生摩擦作用,使风向风速同时发生变化,其影响程度与各障碍物的体积、形状、高低有密切关系。 山脉的阻滞作用,对风速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封闭的山谷盆地,因四周群山的屏障影响,往往是静风、小风频率占很大比重,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体形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都能造成气流在小范围内产生涡流,阻碍气流运动,减小平均风速,降低了近地层风速梯度,并使风向摆动很大,近地层风场变得很不规则。一般规律是建筑物背风区风速下降,在局部地区产生涡流,不利于气体扩散。 2.山谷风:它发生在山区,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山谷风在山区最为常见,它主要是由于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如图2-14所示,在白天,太阳先照射到山坡上,使山坡上大气比谷地上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形成了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在高空形成了由山坡吹向山谷的反谷风。它们同山坡上升气流和谷地下降气流一起形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在夜间,山坡和山顶比谷地冷却得快,使山坡和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下滑到谷底,形成了山风。在高空则形成了自山谷向山顶吹的反山风。它们同山坡下降气流和谷地上升气流一起构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 山风和谷风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比较稳定。在山风与谷风的转换期,风方向是不稳定的,山风和谷风均有机会出现,时而山风,时而谷风。这时若有大量污染物排入山谷中,由于风向的摆动,污染物不易扩散,在山谷中停留时间很长,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3.海陆风:它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带,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大气局地环流。海陆风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引起的。如图2-15所示,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在海陆大气之间产生了温度差、气压差,使低空大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大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形成反海风,它们和陆地上的上升气流和海洋上的下降气流一起形成了海陆风局地环流。在夜晚,由于有效辐射发生了变化,陆地比海洋降温快,在海陆之间产生了与白天相反的温度差、气压差,使低空大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

大气污染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的特点是包括了大气科学、环境化学、化工原理和污染控制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控制技术与方法和有关设计计算问题。 本课程在内容上共分为8章。第1章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绪论,主要介绍了大气与大气污染相关概念、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第2章是燃烧与大气污染,主要介绍燃料的性质、影响燃料燃烧过程的因素、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燃料燃烧过程中硫氧化物、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形成过程与形成机理。第3章是颗粒染污物控制技术基础,主要介绍颗粒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净化装置的性能等。第4章是除尘装置,主要介绍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的除尘原理、除尘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除尘器的应用及旋风除尘器、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的设计、除尘器的选择和发展。第5 章是硫氧化物污染控制技术,主要介绍硫的循环与排放、燃料燃烧前的脱硫技术、流化床燃烧脱硫、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与净化、低浓度二氧化硫的烟气脱硫技术(干法、半干法和湿法脱硫典型工艺及其应用、烟气脱硫工艺的综合比较)。第6章是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主要介绍氮氧化物的性质及来源、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的形成机理、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烟气脱硝技术。第7章是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主要介绍汽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柴油发动机污染物的形成与控制等。第8章是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主要介绍温室气体和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问题、致酸前体物和酸雨。 通过学习能够使应考者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生产原理及其控制对策,掌握典型大气污染物的控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以及相关的设计与计算问题,为今后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大气污染与大气污染物的相关知识; 2、熟悉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掌握烟气体积和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 4、掌握颗粒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方法; 5、熟悉机动车污染控制的对策措施; 6、了解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环境工程概论等课程。上述课程可以帮助应考者理解大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基本规律,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反应器的基础知识,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对策与措施。通过以上三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应考者更好地掌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技术原理与特点、控制方法及相关的设计计算、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实际应用等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与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等内容。 (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综合防治、

主 要 污 染 物 简 介

主要污染物简介 一、空气主要污染物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粒子状污染物、酸雨。 1.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主要由燃煤及燃料油等含硫物质燃烧产生,其次是来自自然界,如火山爆发、森林起火等产生。 二氧化硫对人体的结膜和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可损伤呼吸器管可致支气管炎、肺炎,甚至肺水肿呼吸麻痹。短期接触二氧化硫浓度为0.5毫克/立方米空气的老年或慢性病人死亡率增高,浓度高于0.25毫克/立方米,可使呼吸道疾病患者病情恶化。长期接触浓度为0.1毫克/立方米空气的人群呼吸系统病症增加。另外,二氧化硫对金属材料、房屋建筑、棉纺化纤织品、皮革纸张等制品容易引起腐蚀,剥落、褪色而损坏。还可使植物叶片变黄甚至枯死。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住区日平均浓度低于0.15毫克/立方米,年平均浓度低于0.06毫克/立方米。 2. 氮氧化物(NOx) 空气中含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二氮(N2O) 、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2) 、三氧化二氮(N2O3)等,其中占主要成分的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NOx(氮氧化物)表示。NOx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煤、石油等燃料燃烧的产物(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燃烧排放的NOx) ;其次是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当NOx与碳氢化物共存于空气中时,经阳光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光化学烟雾,它是一种有毒性的二次污染物。 NO2比NO的毒性高4倍,可引起肺损害,甚至造成肺水肿。慢性中毒可致气管、肺病变。吸入NO,可引起变性血红蛋白的形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NOx对动物的影响浓度大致为1.0毫克/立方米,对患者的影响浓度大致为0.2毫克/立方米。国家国家

论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论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众所周知,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环境的好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每一天,我们都会接触到的便是那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空气,可以说它是人类赖以生存最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其中大气颗粒物俨然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也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气颗粒物是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其主要来源包括自然界中的风沙尘土,各种燃料的燃烧物,钢铁厂、石油化工厂等工业生产过程的产生物,公路扬尘、建筑物扬尘、机动车排气等。 大气颗粒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其粒径大小不同,被吸入并沉积在呼吸系统的部位不同, 引起机体的危害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粒径小的颗粒物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的悬浮时间长,与人体接触机会大。研究显示:粒径在10μm以下的可吸入颗粒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微小的家伙,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呼吸系统:刺激肺部使其出现炎症;肺功能下降,肺部排除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导致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疾病恶化;引起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矽肺、石棉肺、肺气肿等肺病。(2)心血管系统:可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血液粘度增加,血液凝集以及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收缩,血压升高。(3)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对细菌、病毒等感染的易感性,使机体对传染病

的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随颗粒物进入体内后,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感染性疾病。(4)神经系统:导致高级神经系统紊乱和器官调解失能,表现为头疼、头晕、嗜睡和狂躁等。(5)癌症的发生:颗粒物所吸附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是对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环境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物质,其中苯并芘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6)刺激作用:大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氯气和光化学烟雾对眼、鼻、喉粘膜等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大气中灰尘的增多也会刺激眼结膜。(6)此外,大气颗粒物还可造成胎儿增重缓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导致患有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敏感体质患者过早死亡。 想到这么多可怕的后果,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大气污染侵入人体的途径。直接方式是通过呼吸道直接进入体内。呼吸道粘膜对污染物特别敏感,同时又有很大的吸收能力;另一种是污染物落到水体、土壤和食物中,然后污染物随同饮用水和食物间接进入体内。 由此可以看出,大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针对这样的情况,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可以为环境建设做些什么呢?点滴生活,小事做起。例如我们可以用自行车、步行或公交车代替私家车,以此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另外我们在家附近种上树,爱护我们周边的绿化等。除此之外,政府应该加大环境监督力度,加强公民的环境教育,从小培养起环保意识。只有保护好环境,降低大气污染,使人们生活在清新的空气当中,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欧美大气污染防治特点分析和经验借鉴

欧美大气污染防治特点分析和经验借鉴 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严峻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结构的日益复杂,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状况和特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同时,工业化和机动车导致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汞、黑炭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居全球前列,以PM2.5和臭氧为代表的二次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许多城市和地区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的主要障碍。现阶段我国大气环境多污染物、高浓度、多尺度、多来源的复杂污染特征,是发达国家历经上百年陆续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二十几年内集中暴发的典型表现,复杂的大气污染问题使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决策和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总结发达国家成功经验,为我国大气污染物控制提供借鉴。 二、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历程 1、美国大气污染防治历程 1970年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颁布并实施,从而构建了美国环境大气质量标准与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体系。USEPA在全国设立了247个州内控制区和263个州际控制区,各州对其所管辖区域内的空气质量负有主要责任。这一阶段美国主要通过对电厂和其他重工业废气的净化,以及对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的策略来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1977年《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颁布,将全美划分为“防止严重恶化区”和非达标区。为了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州都制定了固定源和移动源相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并以州实施计划的形式给出各州空气质

量达标和改善的时限和具体措施及可行性分析,EPA批准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990年《清洁空气法》第二次修正议案将酸雨、城市空气污染、有毒空气污染物排放三方面的内容纳入到法案中,制定和实施酸雨计划,并规定了二氧化硫排放许可证和排污交易制度。随着近地面O3和细颗粒物污染成为突出问题,2005年美国EPA进一步发布了“清洁空气州际法规”,该法案旨在通过同时削减SO2和NOX帮助各州的近地面O3和细颗粒物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2、欧洲大气污染防治历程 19世纪中后期随着煤烟型污染在欧洲愈演愈烈,欧洲多个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烟雾事件侵袭,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采取了提高烟囱高度,消灭低矮点源和大规模开发应用消烟除尘、脱硫技术的控制策略。直到20世纪40年代,欧洲国家通过燃料替代的方式,将煤炭改为天然气和油,困扰多年的煤烟型污染才得以解决。到70年代,酸雨与污染物跨界传输问题的凸显,促使欧洲开始采取积极的总量削减控制策略,1985年的赫尔辛基公约首次对SO2提出了削减50%的目标,此后在不同的公约中又分别增加了对NOX和VOC的削减目标。为了实现污染物的削减目标,欧盟通过实施大型燃烧装置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制加强燃煤电厂污染物排放的控制,1987年出台了首部《大型燃煤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制指令》(88/609/EEC),对新建电厂的SO2、NOX和颗粒物排放进行控制。从1994年硫议定书修正案以来,基于不同生态环境,充分考虑地区间差异的临界负荷概念被提出,各缔约国根据自身对酸雨的敏感性程度来制定减排目标和进程,有效地调动了各国的减排积极性,同时也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在原本已获得较好成效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1999年发布的哥德堡公约以控制酸化、富营养化和近地面臭氧的排放为目标,分别对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大气污染与危害及防治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尸■、亠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生活完美的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大气污染。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文的目的,即是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经过大量资料调查,吸收国内外空气检测方面和防治对策的有益经验,找到符合我国解决空气污染及防治对策的有效方法。 正文 室外是现代人类的主要生存场所之一。提高室外空气质量,对于缓解大气污染带来的身体健康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国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有传统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型污 染共存的复合型特征。颗粒物(PM)仍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首要大气污染物, 但是我国部分地区霾和光化学烟雾频繁, 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污染问题愈加明显。 随着工业化、机动化步伐的加快, 上海、北京等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的空气质量受到来自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双重影响, 工业活动中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 致使大气污染物含量增加以至大气能见度显著降低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大气颗粒物中的非水溶性有机成分, 如多环芳烃、脂肪酸等;水溶性有

机成分, 如二元羧酸中的草酸;硝酸盐、铵盐等含氮营养盐及相关物质以及典型的大气污染气体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是大气中的典型人为污染物。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与健康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展得较少,尤其缺乏对多个城市同时开展研究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难以反映我国复合 型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特征 我国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有:2012 年开始实施的火电厂污染排放新标准大幅下调了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尘的排放限值针对重点地区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 增设了汞的排放限值。新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控制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 促进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现阶段, 治理大气污染应构建包括目标协同、政策协同、主体协同、区域协同、技术协同在内的五大协同机制。从具体策略来看, 要调整大气污染物控制战略, 完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政策体系;完善大气污染评价制度, 建立科学的大气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设, 强化惩罚和监督力度;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 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的融资模式, 拓展融资渠道。 当前粒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主要的污染物, 且成为城市环境质量达标的关键指标, 而目前大气环境质量管理体制和政策不能有效地 解决颗粒物污染问题。因此,必须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出发点, 以改善城市和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 以削减一次颗粒物排放量为主线 以控制PM10 PM2.5以及其他污染物为重点,以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产业与能源战略优化经济发展,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信息、行政、技术

大气污染复习题答案

一.概念题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P3 2,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污染物质。P5 3,黑烟:黑烟一般系指由燃料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P5 4,烟和雾:烟一般系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雾是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P4 5,总悬浮颗粒: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物。P5 6,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P74 7,燃料型NO x和热(力)型NO x:1)由燃料中固定氮生成的NO x,称为燃料型NO x;2)热力型NO x由大气中氮生成,主要产生于原子氧和氮之间的化学反应,只在高温下形成。P356 8,大气边界层:对流层的下层,厚度为1~2km,其中气流受地面阻滞和摩擦的影响很大,称为大气边界层。P64 9,空气过剩系数:一般把超过理论空气量多供给的空气量称为过剩量,并把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a。P41 10,地面最大绝对浓度:风速对地面最大浓度有双重影响。从式(4-10)可见,增大时减小;从各种烟气抬升公式看,增大时抬升高度减小,反而增大。这两种相反作用的结果,定会在某一风速下出现地面最大浓度的极大值,称为地面绝对最大浓度,以表示。P109 11,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P71 12,云量: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的成数。P69 13,能见度: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m或km。P69 14,城市热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是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由于城市温度经常比乡村高,气压比乡村低,所以可以形成一种从周围农村吹向城市的特殊的局地风,称为城市热岛环流或城市风。P82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 热力因子主要是指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温度层结是指崔埤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髙度变化的情况,即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分布。气温购垂直分布抉定着大气的稳定度,而大气稳定程度又影响着湍流的强度,因而温度 -层结与大气污染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 2,2.2.1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为了推述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经常运用气温垂直递减率这个概念。气温(T)随高度(Z)的升高而條低的快慢用每上升单位高度(100m)的降低值即气温垂直递减率y = —dT/dZ 表不。 通常气温垂直递减率y平均为0.65°c/100m,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时y>o,气温随温度度的并高而增加时y<0,气温随高度的升高不变时r=0。 空气与外界无热量交换,但由于外界压力的变化使其被压缩或向外膨胀时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称为气温的绝热变化。在绝热过程中.,空气内能的变化是由外力对空气做功,或空气以膨胀的形式反抗外力做功的结果,当空气上升时,由于周围气压的降低,使空气膨胀而降温。相反,空气下降时,由于气压的增加,使空气被压缩而增温。 干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为干空气的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通常以—表示。T;为干空气团的温度,据计算,其值约为1°C/ 100m,也就是说,干空气在绝热上升中,每上升100m,温度约降低1°C。相反,在绝热下降时, 与y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截然不同的。是干空气每下降100m,温度约升高1°0。必须注意:y d 在绝热升降过程中本身的变温率,它近似为常数。而y表示周围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状况,它可以有不同的数值,既可大于7d,也可以等于或小于 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为湿空气温度的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湿绝表示。未饱和湿空气的绝热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相热直减率,通常以y m 同。但是,当它绝热上升到使湿空气达到饱和后,水汽就要发生凝结并释放出潜热。反之,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下降,水汽凝结物就要蒸发而消耗热量,因此,湿绝热直减率总比干绝热直减率要小,而且也是一个变化的数值,通常在0.4 ?0.7°C/100m之间。 2. 2. 2. 2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大气是否易于发生对流。它与气温垂直递减 密切相关。 率y和干绝热递减率y d 任何物体都具有三种不同的状态稳萣平衡、不稳定乎If和中性平衡。取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一团空气,假如它受到了某种外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那么就会出现上述三种状态。如果它移动以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髙度的趋势,这时的大气是稳定的;如果它一离开原位就加速地向前运动,这时大气是不稳定的;如果将它推到某一高度以后,它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的大气是处于中性平衡状态。当一团空气在大气中上升时,它受到周围大气的压力逐

大气环境污染与保护

大气环境污染与保护 知识讲座发言稿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即阳关、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 地球表面覆盖着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称为大气层。一般是将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由于大气圈中空气质量的分布不均匀,通常将从地球表面到1000-1400千米的气层称为大气圈的厚度。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组成与物理性质也是不均匀的。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圈分为五个气层:(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它具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和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两个特点;(二)平流层:对流层层顶之上的大气为平流层,其上界伸展到约55千米处。(三)中间层:由平流层顶至85千米高处范围内的大气称为中间层。(四)暖层:暖层位于85-800千米的高度之间。(五)散逸层:暖层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如果按空气组成成分划分大气圈层结构,又可将大气层分为均质层及非均质层。 大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这些混合气体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部分:(一)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为氮、氧、氩,它们在空气中的总容积约占99.96%。此外还有少量其他成分,如二氧化碳、氖、氦、臭氧等。干洁空气是大气中的不变组成。(二)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比较低,但它在大气中的含量随时间、地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很大,在干旱地区可低到0.02%,而在温湿地带可达6%。水汽对天气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悬浮微粒:悬浮微粒是指由于自然因素而生成的颗粒物,如岩石的风化、火山爆发、宇宙落物以及海水溅沫等。无论是它的含量、种类,还是化学成分都是变化的。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环境的现象。按污染的范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区域性大气污染,广域性大气污染和全球性大气污染。燃料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石油工业和化工工业大规模的发展也增加了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农业方面,由于各种农药的喷洒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公认的综合性大气污染现象有:(一)汽车尾气:汽车是近代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CO,NO,HC,颗粒物和臭氧等。CO存在于所有燃烧器的尾气之中,它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CO浓度低时会使人慢性中毒,浓度高时则会导致窒息死亡。(二)光化学烟雾:大气中的大气中的HC和NO等为一次污染物,他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衍生出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NOX是这种烟雾的主要成分.(三)酸雨:酸雨

大气主要污染物和来源

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资料来源:221.204.254.28/resource/GZ/GZDL/new2/Dlbl/HJBH2/4206_SR.htm 一、大气污染 在大气中,大气外来污染物的存在并最终构成大气污染,是有一定条件的。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作出的定义: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这里指明了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和自然过程。人类活动包括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两个方面,而生产活动又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自然过程则包括了火山活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以及大气圈的空气运动等容。上述所说的原因导致一些非自然大气组分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进入大气,或使一些组分的含量大大超过自然大气中该组分的含量,如碳氧化物、颗粒物等。 “定义”还指明了形成大气污染的必要条件,即污染物在大气中要含有足够的浓度,并在此浓度下对受体作用足够的时间。在此条件下对受体及环境产生了危害,造成了后果,称之为大气污染。由于大气的自净作用,会使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动消除。 按污染的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四类: (1)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如某个工厂烟囱排气所造成的直接影响; (2)区域性大气污染如工矿区或其附近地区的污染,或整个城市的大气污染; (3)广域性大气污染是指更广泛地区,更广域的大气污染,在大城市及大工业带可以出现这种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是酸雨; (4)全球性大气污染,指跨国界乃至涉及整个地球大气层的污染,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二、主要大气污染物 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种类很多,依据不同的原则,可将其进行分类。依照污染物存在的形态,可将其分为颗粒污染物与气态污染物。依照与污染源的关系,可将其分为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若大气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

(完整版)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研究性学习课题———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班级:丰台中学高一年级5班 组长:刘璐 组员:何君李军利孙立彤张伟旺李桐 指导教师:齐志乐 一、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甚至一些污染就存在我们的身边,在学校经常会问到刺鼻难闻的气味,身体颇感不适。而且天空总是灰白色的。这说明我市存在大气污染问题,而且大气污染已经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因此我们决定研究我市大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其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向主要为大气中各种污染成分,以及对身体的危害。 通过此次研究,了解我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大气污染的状况。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锻炼我们的研究能力等 二、研究方法 实地访问、小组讨论、问卷调查 三、具体分工 收集资料:何君 实地访问:李军利孙立彤刘璐 问卷调查:张伟旺李桐 资料分析:何君 四、调查步骤 1.所谓“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了防治,将严重地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 大气污染有的是由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爆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人为因素对大气的污染是主要的,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对城市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大气污染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而且还是个热门的环保问题,所以,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 2.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臭氧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孢子等。距地面几十米的大气层,是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空间。这一层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的发展,排放出的大量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等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一氧化氮、臭氧、乙醛等新物质。 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气溶胶粒子,按其大小可分为降尘和飘尘。其中降尘的粒子较大,直径大于10微米,且自然沉降率较快。飘尘粒子较小,直径0.1—1.0微米,自然沉降率通常小于0.3微米的飘尘能直接吸入肺泡,如长期积累,会损害呼吸机能,引起哮喘、肺气肿、矽肺和肺癌等严重疾病。 3.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当排入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则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够长,便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这种大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要吸10.12m3的空气。由此可见,消除空气污染或保持污染浓度低于某个限度之下,是何等重要。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点及综合防治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点及综合防治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现状,然后分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特点和成因。最后针对目前城市大气污染现状,提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植树选林、绿化环境,改善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城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特点 1.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概况 2012年,地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城市比例为91.4%。其中,海口、三亚、兴安、梅州、河源、阳江、阿坝、甘孜、普洱、大理、阿勒泰等1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一级。超标(超过二级标准)城市比例为8.6%。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为88.5%。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37毫克/立方米、0.035毫克/立方米和0.083毫克/立方米。 地级以上城市中,4个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标,占1.2%;43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超标,占13.2%;186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占57.2%。环保重点城市中,2个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标,占1.8%;31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超标,占27.4%;83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占73.4%。 2.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点 2.1煤烟型污染占重要地位 燃煤是形成我国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6.12%,工业能源结构中燃煤占73.9%,在工业燃煤的设备中又以中小型为主。预测表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废气排放量增长0.55%。 2.2具有时空分布规律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从季节变化来看,冬季污染最严重,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空气最好。从空间区域来看,总体呈现出北方污染高于南方的趋势。 2.3新兴城市和小城市大气污染也日益严重 由于前几年一些小城市和新兴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没有把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搞粗放经营,浪费资源,耗能过大,污染严重。尤其是二氧化硫和悬浮颗粒物严重超标,甚至出现了酸雨情况。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精选文档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等。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系以保障人体健康和一定的生态环境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行依据。 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容许浓度。 目前各国判断空气质量时,一般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提出的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或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三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或衰退,引起慢性病或生命缩短。 四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敏感的人发生急性中毒或死亡。 其次,要合理地协调与平衡实现标准所需的代价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进行损益分析,以求得为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此外,还应遵循区域差异的原则。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大国,要充分注意各地区的人群构成、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因此,除了制定国家标准外,还应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大气质量状况以及对大气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发了有关的大气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1982年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82),1996年又作了修订(GB 3095-1996),它是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这个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系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而对从污染源排人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实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

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及危害

空气污染物主要来源及危害 室内空气净化技术 通风换气 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加强通风换气,用室外新鲜空气来稀释室内空气污染物,使浓度降低,从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是最为方便、经济的方法。 过滤技术 对可吸入颗粒物、烟尘等有净化作用,而对于细菌、大多数无机和有机气体无明显净化效果,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密封环境空气污染问题,但可作为一种预处理的选择。 吸附技术 利用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吸附空气污染物,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是常用的方法。 液相吸收技术 利用某种液体吸收剂吸收气态污染物。一般有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可以减少或消除气态污染物,并且能够将污染物转化为有用的产物。主要用于工业废气和尾气处理,很少用于室内或其他密闭环境的空气净化。 静电净化 净化颗粒物效率相对较高、能耗也相对较低;但运行中容易产生不稳定的臭氧,危害身体健康;收尘板容易积聚灰尘,需要经常清洗;吸附不彻底,不能有效除去空气中有害气体;所以在应用和推广上都受到部分限制。生物净化技术 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管理简单、安全可靠、能耗少、处理费用低、效果好等特点。主要用来除臭、处理氮氧化物废气与挥发性有机物废气。但密封环境不适合大量培养净化用微生物种,这也限制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 低温等离子净化技术 污染控制的一种新兴技术,去除微生物的效果好,不能很好的除去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不能彻底降解污染物,往往伴有其他副产物以及臭氧的产生,引起二次污染,并且有能耗大等问题。 光催化技术 适合于无法或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机物质和处理。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气体净化技术。但是它不能解决室内空气中的悬浮物及危害很大的细微颗粒物问题,同时纳米TiO2微孔容易被灰尘、颗粒物等堵塞而致使催化剂失活。 膜分离技术 简单、快速、高效、经济节能。有机膜分离系数高,但气体通透量低以及耐热、耐酸、耐烃类等腐蚀的性能差,容易老化易堵塞。无机膜有较高的通透性和而热耐压性能,但是气体分离系数较低,对于低浓度的VOCs的去除效果不理想。

空气污染的危害几大要素

空气污染的危害几大要素 1.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氧、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微粒组成的混和物。就干洁空气而言,按体积计算,在标准状态下,氮气占78.08 %,氧气占20.94 %,氩气占0.93 %,二氧化碳占0.03 %,而其他气体的体积则是微乎其微的。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爆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 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粒的含量等等。 般来说, 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了污染。 2.大气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大气污染源就是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工业:工业是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排放到大气中 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性质复杂,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化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 2)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城市中大量民用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 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特别是在冬季采暖时,往往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呛得人咳嗽,这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3)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运输工具, 它们烧煤或石油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袭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 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前三种物质危害性很大。 3.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 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有关环境工程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的探讨

有关环境工程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0-04-03T06:07:06.28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4期作者:刘婷 [导读] 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在环境工程中对于大气污染的相关处理措施。 中大宇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人类在生产生活之中,大气环境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不断加重,严重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且对于整个生态环境的长久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重视环保,加强生态建设,更好的应对大气污染是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主要论述在环境工程中对于大气污染的相关处理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大气污染;处理措施 0引言 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进步,更是在我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伤害。水资源、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都经受了很大的打击,污染现状日益严重。在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大气污染问题形势严峻。 1大气污染现状、特点及危害 (1)现状。当前阶段,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各国的一大通病,在我国这种问题表现尤为明显,尤其是我国的首都北京污染较为严重,一些大城市或者是重工业较为发达的地区,污染更为严重,由于工业生产会进行大范围的污染物的排放,例如烟尘、氮氧化物以及有机化合物等,其中烟尘或者气体表现较为明显。公路工程的不断建设,汽车的使用量不断的增加,大气污染中汽车尾气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很多推动城市发展的工业建筑以及厂房,在当前已经是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需要加以整改,以保护当前环境。 (2)特点。现阶段,大气污染特点主要表现为:1)污染范围大。流动性气体传播,使得大气污染扩散性突出,集中控制难度大。如果产生污染就会快速扩散,大面积受到污染,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加大了治理难度。2)复杂的污染成分。大气污染有复杂的成分且种类多,根本原因在于污染源不同。常见污染源以工业废气与汽车尾气为主,还有雾霾,这是大气主要污染源,复杂的成分对人们呼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后期治理困难。基于污染源控制,后期治理效果差强人意。 (3)危害。大气污染有很大的污染,对人们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对地球生物生存产生危害。污染空气中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灰尘等,如果人们呼吸了,就会产生慢性中毒或各类疾病,不利于身体健康。此种情况下,生态平衡被打破,频繁形成酸雨,对植被生长与动物食物源造成影响。同时,大气污染也会加剧臭氧层空洞问题,地面紫外线照射多,使得人类与动植物健康受到伤害。 2大气污染有效处理措施分析 (1)政府部门提高大气污染认识。秋冬季节,大气污染进入高发季节,政府部门要重视大气污染问题,根据地区大气污染设计情况,有效整治环境工程,增强大气污染治理紧迫意识,还要采用相关管理与预警措施,在秋冬季节制定有效措施治理大气污染,有效防控治理的同时,对大气污染问题做好有效应对。同时,严格构建工作问责机制,明确规定各单位管理职责,参考《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在法律范围内处理大气污染问题,环境治理中,严厉追究违法犯罪人个体及政府单位等人员责任,以此在大气污染治理中,体现政府坚定的治理决心,以威严的法律增强社会各界重视大气污染问题。 (2)对环境新能源进行合理开发。工业生产中,为了预防能源燃烧影响大气环境,各地区可结合发展需求对新能源进行合理开发,应用适宜地清洁性能源,缓解大气污染问题。比如,结合能源使用需求,对太阳及燃气能源加大开发力度,并将其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大气环境中,清洁能源影响小,因而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中,降低了废气排放量,大气环境更加稳定,人类能源构成获得完善。对新能源进行合理开发,降低旧能源使用量,改善废气排放量,为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 (3)环保部门有效监控大气污染问题。环境工程建设中,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实际工作中,环保部门要承担相应的治理责任。首先,转变传统治理理念,从源头上做好污染源控制。对于大气污染主要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办法,详细检查城市环境中存在的主要污染物并认真分析相关数据,与其它部门配合,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落实到各行业,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此外,大气污染实际处理中,严格监控大气质量,及时排查并处理各类超标或新型污染物,有效制定治理方案。 (4)对工业污染加大控制与减排管理力度。我国大气污染中,工业与煤烟污染是主要污染源,所以严格控制工业污染降低废气排放量是十分必要的。实际工作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对电力及相关工业企业加大检查力度,加强检查电力企业脱氮与脱硫力度,在合理范围内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创新节能减排,尽可能降低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2)供暖季节,加强控制大气污染物,或在供暖设备上安装污染物控制设备,以此减小大气污染排放量。3)对于排污许可制度进行制定与完善。参考相应标准,企业要严格申请许可制度,污染物达标后才能排放到大气中,如果污染物不符合排放标准,要进行降污处理后才能排放,并加大惩处违规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