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92 MB
- 文档页数:44
一、实习概述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勘查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地质勘查专业学生更好地了解地质勘查行业,提高实践能力,我国许多高校都安排了地质勘查毕业实习。
本人在实习期间,有幸参与了某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以下是实习报告。
二、实习目的1. 熟悉地质勘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提高野外实地勘查能力;3. 深入了解地质勘查行业现状;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为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实习地点位于我国某地区。
四、实习内容1. 地质填图实习期间,我们首先进行了地质填图工作。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了解了地质图的基本内容。
在野外实地勘查中,我们掌握了如何识别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并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现象绘制成地质图。
2. 地球物理勘查实习期间,我们还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查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地球物理勘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在野外实地勘查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各种地球物理勘探仪器,如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地球化学勘查实习期间,我们还进行了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地球化学勘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各种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在野外实地勘查中,我们学会了如何采集地球化学样品,如何进行样品分析。
4. 地质灾害调查实习期间,我们还参与了地质灾害调查工作。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和防治措施。
在野外实地勘查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地质灾害隐患,如何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5. 实习总结实习期间,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完成了上述各项工作。
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勘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野外实地勘查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实习收获1. 熟练掌握了地质勘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提高了野外实地勘查能力,学会了如何识别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3. 深入了解了地质勘查行业现状,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了与同事沟通、协作。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模板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XX地质勘探有限公司进行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质填图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学习了地质填图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了绘制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等方式,加深了对地质实践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习目的1.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2.熟练掌握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3.加深对地质实践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我们首先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绘图等一系列基本工作流程。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设置填图参数、如何导入数据、如何绘制地质图形等。
2. 实地勘察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行实地勘察,深入了解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以及岩石类型、结构特征、物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实地勘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地质特征,在填图过程中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表达现场实情。
3. 数据处理在实地勘察之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包括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岩相学分析、类岩石组分析等等,以此为基础生成各种地图、柱状图、曲线图等,为后续绘图提供数据支持。
4. 地质填图最后一步是进行地质填图。
填图主要包括将各种地质信息(如地形高程、地层分布、岩性类型等)整合到一个整体地图之中,以此表现地质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
在填图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填图图件的规范性、精确度和美观度,力求呈现出高水平的地质图景效果。
四、实习感受本次实习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我们深入领会了地质填图的精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地质填图这一实践工作对于地质勘探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在此次实习中,我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及发展方向,也提升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和同组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调试,相互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此外,实习期间与企业中的老师和职员的沟通交流,使我对地质勘探行业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方向,尤其是从事地质探测、地质图像分析和科研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指导。
矿大北京京西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为了加强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地质勘查技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地质人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京西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地点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实习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实习队伍由XX名教师和XX名学生组成,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填图、钻孔编录、岩矿鉴定和地质灾害评估等方面。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填图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地质填图的训练。
填图区域为一小型山丘,地形较为平缓。
我们首先进行了野外观察,记录了地层的分布、岩性特征和构造情况。
随后,我们利用全站仪和GPS等测量仪器进行了地形测量,并绘制了地形图。
最后,根据地质观察资料和地形图,我们完成了地质填图。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深刻理解了地质填图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 钻孔编录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参与了钻孔编录的工作。
我们来到了一个正在进行地质勘查的工地,实地观察了钻孔的施工过程,并学习了钻孔编录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按照顺序编录了钻孔的各个参数,包括孔深、孔径、岩芯采取率等,并进行了岩芯样品的鉴定。
这个过程让我们对地质勘查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岩矿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岩矿鉴定的训练。
我们采集了不同地层的岩石样品,并利用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仪器进行了岩矿分析。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学会了如何根据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特征进行鉴定,并提高了我们的岩矿鉴定能力。
4. 地质灾害评估除了上述工作,我们还参与了地质灾害评估的实习内容。
我们参观了一个发生过滑坡的地质灾害现场,并学习了如何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我们了解了滑坡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地质灾害评估。
这个过程让我们对地质灾害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京西地质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地质勘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还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安徽省巢湖市凤凰山地区1:50000 地质测量实习报告班级:地质10-2班组别:第五组指导老师:***学号:***********名:***成员:张瑞儒王先毫杨政吴乐乐黄静蒋风茂目录第一章. 前言 (3)1.1实习目的及任务 (3)1.2实习区位置及行政区划 (3)1.3实习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 (3)1.4地质调查史 (4)1.5工作方法、时间安排、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5)1.6 实习队的组成 (6)第二章地层 (7)2.1.地层概述 (7)2.2地层分述 (7)第三章实习区岩石 (14)3.1岩石概述 (14)3.2岩石分述 (14)第四章地质构造 (15)4.1实习区地质构造概述 (14)4.2 褶皱 (15)4.3断层 (17)4.4节理 (18)第五章矿产 (18)5.1石灰岩矿 (19)5.2耐火粘土、陶用粘土 (19)5.3煤 (19)5.4铁矿 (20)5.5磷矿 (20)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历史 (21)结束语 (22)第一章. 前言1.1实习目的及任务目的通过地质野外填图实习,使我们初步具备一个地质工作者的素质,学会如何在一个地区进行地质工作以及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与要求(如资料的收集,编制地质图,编写文字报告等)。
并同时充实《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简明教程》、《古生物地史学》、《结晶矿物学》、《水文地质学》、《测量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
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实习报告班级:13地质工程01姓名:乔世杰学号:2013100063目录第一章绪论 (4)一、目的和任务 (4)(一)目的 (4)(二)任务 (4)二、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5)(一)自然地理 (5)(二)气象条件 (6)(三)地形地貌 (6)(四)经济情况 (7)三、实习区研究程度 (8)四、实习工作概况及任务完成情况 (8)第二章地层 (9)一、概述 (9)二、综述 (9)第三章地质构造 (11)一、褶皱 (11)二、断层 (12)三、断层应力场分析 (13)第四章地质发展史 (14)一、地层的岩相古地理分析 (14)第五章矿产 (15)一、矿产概况 (15)二、地下水 (16)第六章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6)实习总结 (21)参考文献: (23)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24)附:1.实测地质剖面图2.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任务地质填图实习又称地质测绘实习,是学生学完《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主要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一次综合性的野外现场实习。
它是继“地质认知实习”之后,一个较高层次的野外实践活动。
由于学生在专业方面仅仅完成了上述专业基础的理论学习,尽管课堂教学也作了必要的实习、实验、或者一定的野外观察,但总体上仍处于理性认识阶段,很少或没有实践经验。
因此地质填图实习是以教师的野外现场讲课、示范、指导为主,学生边学边实践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实践为主的教学过程,且它是在学校特地选择的、不受生产制约的适宜场所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习。
(一)目的地质填图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在实地进行地质填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观测、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形成用于探索,热爱地质事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所从事的地质工作打下较牢固的基础。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地质勘探实习是地球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环节,旨在让我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地质勘探工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勘探的基本方法、流程和技术要求,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单位为某地质勘探公司,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地质填图、野外实地考察、钻探操作、岩心采样、室内岩矿鉴定等。
三、实习过程和收获1.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是地质勘探的基础工作之一。
在填图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地质罗盘、水准仪等工具进行测量,并掌握了填图软件的操作方法。
通过填图,我对地层的分布、断层的位置和岩性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野外实地考察在野外实地考察环节,我参与了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岩矿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实地观察,我学会了识别不同的岩石、矿物和构造类型,并掌握了照相、素描等记录方法。
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GPS定位和测量地形高程。
3. 钻探操作钻探是地质勘探的关键环节。
在钻探操作中,我了解了钻机的工作原理、钻进工艺和钻探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钻杆连接、钻头更换、钻进速度控制等技能。
4. 岩心采样岩心采样是获取地质资料的重要手段。
在采样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采取岩心样品和包装保存。
此外,我还掌握了岩心样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5. 室内岩矿鉴定室内岩矿鉴定是对野外采集的岩矿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和分类的过程。
通过实习,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设备进行岩矿鉴定,并掌握了岩矿鉴定报告的编写方法。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地质勘探实习,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苦性,对地质工作者充满敬意。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质实习报告收获及心得(通用10篇)地质实习报告收获及心得篇1今年开学初,我们资源勘查工程20__级的全体同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整个实习过程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技能得到培养和训练的有效途径。
我们进行实习的具体地区是重庆市北碚区。
在这里,我们连续进行了为期四周的野外实习,平均每天走山路7公里,组织学生对观测路线上的各种典型地质现象和沉积相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
实习期间,我们指导教师对学生的野外记录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实习结束后,又对学生的所写的调查报告进行了批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同学们基本上学会了应该如何进行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对沉积相的研究;如何确定野外的地质观察点,在一个观察点上如何进行规范化的记录;如何写每天的调查总结,如何根据在一个地区的野外地质调查记录绘制该区的地形图和构造等值线图。
实习完全结束已经很长时间了,虽说实习报告里面已经写了很长的感想,但是这里还是想对这一次野外实习做一下总结,主要是经验和教训。
我们同学中有很多从一开始就没有很用心,这是第一个教训:即无论做什么,一旦做了就必须要认真对待,并且必须无条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
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没有时间怎么办,次要的任务要不要放一放?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在任何时候只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选择主次,一件一件地来。
以前的经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是达不到那样的水平。
有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也就必然发生:在实习之前没有作任何的准备工作。
至少应该了解一下,地质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要求有哪些知识准备的要求(包括学过又已经忘记了的)。
还有就是有必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说前一个说明了预习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醒我们时刻记得复习。
每天实习之后,完全应该把一天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以使以后的总结更方便一些。
我起初一直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过去了,结果到最后对每天实习的内容没有一点印象,特别是在后期回校后整理资料,图也绘不出来。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文学院:工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方向)年级:2022级姓名:王灵飞学号:22022440104指导老师:郎卡旺青、加永泽巴、叶唐进、杨成业、张根、王海波、土登次仁实习时间:2022/9、16——2022/9、23西藏大学1目录前言.3第一章绪论........41.1实习目的与任务..41.1.1目的.....41.1.2任务.....51.2实习工作概况.5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62.1地质构造.....62.2地层岩性.....6第三章:环境......7第四章实习内容....84.1色拉寺周边认识实习........84.2拉萨市沿着318国道从拉萨大桥附近......14第五章:总结.. (15)2前言地质学(geology)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
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全报告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报告的内容。
此次填图实习有两个点,第一个点是拉萨市色拉寺周边的地质认识实习;第二个点是沿着318国道从拉萨大桥西侧约350米处3第一章绪论1.1实习目的与任务1.1.1目的1、深化与加强对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资源勘查地质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感性知识基2、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技巧以及要学会填图。
填图实习报告填图实习报告3篇填图实习报告篇1目录第一章绪论一、实习区地理概况二、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三、实习工作完成情况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一、地层岩性二、区域地质构造三、岩浆活动四、矿产资源第三章测区地质一、地层岩性二、地质构造三、岩浆活动四、围岩蚀变五、矿产资源六、地质演化史第四章结束语一、实习成果、收获二、实习建议第一章绪论本次地质填图主要是想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对一般地质现象的观测和地质填图方法,使我们能够独立地进行地质填图工作的能力。
实习以学习地质填图为主,以现场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现象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其实习内容以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古生物学为主,同时结合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的基本知识。
一、实习区地理概况本次实习地位于冷水江市东北郊约16公里处的锡矿山七里江地区(东经110°27’30”—110°30’30”,北纬27°44’30”—27°48’00”),区内有市内公共汽车往返,交通方便。
实习住宿地方位于南矿的株木山,周边有超市、医院、餐馆,住宿区内还有乒乓球场和无线网络,大门前不远处还有广场,广场对面还有篮球场等体育锻炼场所。
冷水江市得名由来于其处资江北岸,因此江水在此处较冷,故得其名。
冷水江市里1960年设立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材料基地,被誉为湘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冷水江市地处湖南中部、资江中游、雪峰山东麓。
东抵涟源市、南邻新邵县、西北接新化县。
北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面为山,四周向东倾斜。
土地面积439平方公里。
冷水江市地处地球的北温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候16.5°C,年均降水量1648毫米,全市雨水充沛,气候适宜。
锡矿山地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低山地貌,海拔标高822.9米,位于矿区东北部岳高岭;海拔最低点516米,位于矿区西北部西沟部位。
第一章前言环境地质专业在修完相关根底专业后,依靠教学方案及实际情况,需进展为期五周的1:2.5万区域水文地质填图教学实习,通过教学实习加强学生的根本专业技能和提高专业素质,在加深对所学专业课程的理解的根底上,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1.1教学实习的目的。
1.本次实习为了通过实习加深自己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
通过实践祢补课堂上感官认识及相关方法上的理解缺乏,并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做准备。
2.通过实习使自身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根本方法和程序。
初步掌握1:2.5万水文地质填图的整个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
分析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图件的编制和水文地质实习成果的编写使我们初步学会野外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根本工作方法。
4.全面、系统、清晰地了解实习区的水文地质,说明该地区地下水类型及其埋藏条件。
了解地下水形成特点及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岩层时代、水质、水量变化规律、地下水资源分布分布。
并提出相应地开发及保护措施的建议,圈定地下水开发远景地区。
、1.2任务及要求1、通过野外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初步查明:〔1〕各类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包括含水层的产状、层位、岩性、厚度、分布围、埋藏深度、水位、涌水量、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关系。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及均衡的一般规律。
〔3〕各类水点和岩溶点的类型及其分布,包括矿泉的调查,初步确定其价值与开发前景。
〔4〕区域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工业和农业用水〕,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作出初步评价。
2、实习完毕后提交:〔1〕实习区水文地质报告一份。
〔2〕实习区1:2.5万综合水文地质图一份。
〔3〕1:2000实测剖面图一份。
〔4〕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计算表。
3、实习中的各类成果要充分、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并力争具有科学性、地区性、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
地质工作实习报告地质工作实习报告精选3篇(一)报告内容:1. 实习目的:地质工作实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地质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实习地点和时间:实习地点为某地质勘探公司,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3. 实习任务和工作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项地质工作任务:- 地质勘探:参与了地质调查和勘探活动,包括地质地形观察、岩石采样和测试等。
-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用于地质模型的构建和预测。
- 地质图绘制:根据实地观察和数据分析结果,绘制地质图和地质剖面图,以便更好地理解地质情况。
- 参与会议和讨论:与地质团队成员一起参加了项目进展会议和讨论,交流经验和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4. 实习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地质工作实习,我获得了以下几点收获和体会:- 熟悉了地质勘探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了地质工作的全过程和流程。
- 提高了地质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运用地质知识来预测地质情况。
- 加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完成了多项地质工作任务。
- 对地质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和激发,对未来从事地质相关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5.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地质工作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的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次实习对我个人和专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更加确定了自己从事地质工作的志向和目标。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所学和实践的能力。
地质工作实习报告精选3篇(二)报告名称:地质工程实习报告报告日期:[日期]报告地点:[地点]实习单位:[单位名称]实习时间:[实习时间段]实习内容:1. 实习地质勘探工作2. 实地勘测及地下导线布置3. 深度钻探及地层取样4. 岩土工程实地测试5. 地质灾害评估和风险管控实习效果评估:1. 学习并掌握了地质勘探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地质勘探工作流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023地质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序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安排,在学完专业基础课之后,必须进行一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
其目的在于使我们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岩石及地层露头进行观察和描述,能够利用岩性、化石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掌握实习区各地层的分层标志及填绘地质图的方法;学会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学会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学习观察和分析各种地质构造,掌握识别褶皱和断层的标志,了解实习区地质构造发展历史;学会利用实际资料进行室内整理和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时,应提交下列成果:1.实习区地质报告一份;2.实习区地形地质图一幅(1:5000)3.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各一幅(1:1000)4.图切地质剖面图二幅(1:5000)5.实习区构造纲要图一幅实习过程准备:为了强化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计划规定地质填图实习时间为6周,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习动员和准备工作(两天)首先由地质专业的领导进行实习动员,说明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宣布实习计划。
然后由指导老师介绍实习区的地质情况,使学生基本了解实习区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地质概况,同时做好物质准备。
第二阶段野外地质地质踏勘(3)天采用横向穿越和走向追索的方法,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生对实习区内的地层和构造的整体特征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三阶段测制地层剖面(3天)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然后去野外分组实测地层剖面,主要测制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地层。
根据实测资料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第四阶段地质填图(3周)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质填图方法,包括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地质观察点的标定,地质观察和记录,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然后同学分组进行野外地质填图。
2024年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样本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
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
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卧虎山水库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
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
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
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
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
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
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
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
卧虎山水库这里,景色绮丽。
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
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
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
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
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
”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
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
山姿奇伟,松柏青翠。
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
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共9篇)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共9篇)第1篇:巢湖水文地质专业填图实_巢湖水文地质填图实_ 水文地质部分一、概述及课程性质二、水文地质填图实_的内容和学_要求三、本次水文地质填图实_的目的四、实_区水文地质概况(一)、自然地理(二)、气象(三)、地表水实_区水文地质概况(四)、水文地质1、地下水类型2、地下水露头—泉3、岩溶、岩溶作用主要内容水文地质填图实_概述实_区水文地质概况本次实_的水文地质工作简述一、课程性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文地质教学中一次综合性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文地质教学中一次综合性的野外综合性教学过程过程。
教学过程。
锻炼学生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实践课程。
锻炼学生实际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实践课程。
实际应用课程二、水文地质填图实_的内容和学_要求地质填图:简称填图,地质填图:简称填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及统一的技术要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图之上,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图之上求,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形图之上,而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
地质图的工作过程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
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已有的地形和地质图上对地下水地质图上对地下水和水文地质测绘:是在已有的地形和地质图上对地下水和与其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和填图工作进行实地观测工作。
其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实地观测和填图工作。
水文地质填图(水文地质填图(hydrogeological mapping)不同于)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测绘,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测绘,又涵盖了地质填图和水文地质测绘的部分工作内容部分工作内容。
测绘的部分工作内容。
地质点及(1)对实_区各种地质点及地质现象(地层、岩石、构造))对实_区各种地质点地质现象(地层、岩石、构造)进行观测并将其填绘到地形图上。
观测,填绘到地形图上进行观测,并将其填绘到地形图上。
—熟悉地质填图的工作过程、训练地质填图的基本功。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报告提交时间:前言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de)二,实习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三,前人工作四,本次工作概况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岩浆岩第五章地质发展史第六章矿产资源概况第七章本次工作方法及阶段一,地质路线踏勘二,实测地质剖面三,地质填图方法第八章结语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de)(1)主要内容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de)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de)基础工作.它(de)目(de)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de)地质点进行系统(de)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通过地质实习主要锻炼我们(de)以下能力:通过野外现场(de)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de)能力;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de)规范、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de)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de)编写方法;熟悉野外地质工作(de)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de)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de)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de)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质事业(de)工作热情.(2)实习时间:2014年08月27日至2010年09月12日.(3)指导老师:王恩营李猛(4)分组情况参加此次实习(de)有地质工程2012级及单招班.实习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de)组为地质一班(de)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de)工作,在指导老师(de)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米,为全县最高峰.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相对高差为,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米,最低水位标高,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s.南侧为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最低水位标高,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s.三、前人工作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de)专题研究工作.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在本区建立了实习站,被该院师生誉为西北地区“地质工程师(de)摇篮”.由于在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de)地区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de)元古代——中新生代(de)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de)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de)地质现象.不少地质工作者在宜洛煤田做过地质工作:河南省宜洛煤田区(de)逆冲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目强(河南省地质研究所)指出,河南省东秦岭北部山麓,存在区域性(de)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你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位于外来逆冲岩席上,这里基岩出露较好,一些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峰带构造理想(de)地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刘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二叠系下统山西组(de)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de)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de)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de)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de)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de)意义;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de)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河南省晚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de)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门煤矿附近(de)石千峰组采到了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叶肢介,经地矿部天津地质研究所王自强鉴定确认为是晚二叠纪晚期(de)重要植物;宜洛预测区推覆体下找煤分析田慧娟李思华等分析总结了豫西宜洛煤田推覆体下找煤(de)原则、方法及地质依据.四、本次工作概况本次实习(de)前三天在老师(de)带领下进行三条地质路线(de)踏勘了解沿路(de)地层和构造(de)分布概况重点观测一些特殊地质点(如地层分界点、具有特殊构造(de)点),地质剖面(de)测量用了三天,第一天主要为老师教授测量方法,后两天由我们自己测量,测量地层为:本溪组 C2b—上石盒子组P2sh、上石盒子组P 2sh —二马营组 T 2e (见附图):实测地层剖面工作后就进入地质填图.填图实习以组为填图单位地质填图主要在观测线和观测点上进行,我们组一般会在前一天(de)晚上商量好下一天(de)观测路线主要运用了穿越地层.在观测线上按每 100---200 米(de)距离布置观测点,对观测点重点深入进行地质观察和研究,由点成线.通过点和线,了解全区地质情况.野外工作基本完成后,全面整理各野外实测资料,检查整理野外记录,发现问题后一般要进行实地检查或复查.这次地质填图实习,在队员(de)共同努力下,完成实测地层剖面图两张、两张综合柱状地层图、一张地质图.详细情况如下表:2表1—1第二章地层表2-1区内地层一览表一、中元古界1.雄耳群(1)大古石组大古石组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砂质页岩,局部夹少量安山岩.其下以砾岩、砂砾岩为标志与太古宇太华岩群成不整合接触.(2)许山组许山组岩性为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夹少量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下以安山岩大量出现为标志与大古石组整合接触,上以安山岩结束.(3)鸡蛋坪组鸡蛋坪组岩性为石英斑岩,底部有一层厚3-10m(de)紫红、绿色铁质硅质岩及凝灰岩,与下伏许山组整合接触.(4)马家河组马家河组岩性为安山岩、辉石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夹流纹岩、英安岩、火山碎屑岩、砂、页岩、和少量灰岩.下以安山岩大量出现为标志,上以安山岩结束为标志.与下伏鸡蛋坪组整合接触.(5)北大尖组北大尖组主要分布于潘家—里扒东北部,岩性为石英砂岩、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海绿石砂岩、白云岩及铁矿层等.下以石英砂岩出现为标志;上以石英砂岩结束为标志,本组地层与下伏马家沟不整合接触.2.汝阳群(1)崔庄组主要分布于潘家以北、武岭以西,呈条带状分布.岩性为紫红、灰绿等色页岩、海绿石砂岩、含铁砂岩,夹少量石英砾岩、钙质砂岩、炭质页岩、及菱铁矿层,底部有不稳定(de)赤铁矿层.下以石英岩为标志.本组地层与下伏北大尖组整合接触.(2)三教堂组主要分布于潘家东北、五家岭以西,呈条带状分布.本组岩性单调,主要为灰白、淡红色石英砂岩,其下、上部均以石英砂岩为标志,本地层与下伏崔庄组整合接触.(3)洛峪口组主要分布于潘家东北、武家岭以西,呈条带状分布.岩性为白云岩、页岩、粉砂质页岩、白云质灰岩、叠层石白云岩等.下以页岩出现为标志与三教堂组整合接触.二、早古生界1.寒武系(1)朱砂洞组实习区本组主要位于武家岭西以,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岩性为一套灰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浅红色含燧石薄层泥灰岩,中部为泥质灰岩,上部为深红灰色(含云斑)灰岩,顶部为灰色、浅红色中厚层灰岩.下部以泥灰岩出现为该组底界;上以灰色灰岩结束,褐黄色、暗紫色薄层泥灰岩出现为该组顶界.(2)馒头组馒头组分布于武家岭附近,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岩石组合以紫红色页岩为特征,夹有灰岩、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砂岩.下以朱砂洞组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结束,黄色薄层泥灰岩出现为底界,上以黄绿色页岩夹灰岩结束,灰色薄板状灰岩出现为顶界.与朱砂洞组、张夏组均为整合关系.(3)张夏组张夏组位于潘家—栗扒北,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在武家岭西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岩性为一套灰色厚层状鲕状灰岩(图2-2)、中厚层状灰岩、核形石灰岩,夹土黄色条带状泥质白云岩或泥质灰岩.岩石中溶洞、淋滤沟等岩溶发育,呈定向性排列,出露地表呈明显(de)喀斯特地貌(图2-3),遗迹化石T)发育.下部以馒头组页岩夹灰岩结束,厚层状鲕状灰岩出现为该组之底;上部以灰色厚层鲕状灰岩结束,灰黄色薄层灰岩出现为该组顶界.图2-1张夏组鲕状灰岩图2-3张夏组灰岩露头(4)崮山组实习区崮山组位于长岭—潘家附近,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在武家岭以东、马村新生煤矿以西呈近南北向展布.以中厚层状灰质白云岩、灰岩夹薄层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为主.下部以张夏组厚层状鲕状灰岩结束,黄色薄层状灰岩出现为底界;上部以薄层状灰岩结束,中厚层状白云岩出现为顶界.由于白云岩性脆,所以野外露头通常破碎严重(图2-4)图2—2 露头破碎严重(de)白云岩;图2—3白云岩中发育(de)刀砍纹三、晚古生界1.石炭系(1)本溪组(C2b)下至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灰岩之顶,上至太原组一1煤底板泥岩之底,平均厚,由灰黑、深灰色铝质泥岩及铝质岩组成,具鲕状、豆状结构,偶夹薄煤一层(古占煤一).底部夹透镜状黄铁矿.与下伏寒武系崮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二叠系(1)太原组(C2t)下至一1煤底板泥岩之底,上至山西组二1煤底板砂岩之底,平均厚,由灰黑、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砂岩及石灰岩、硅质泥岩组成,含薄煤5~8层(一1~一8),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2)山西组(P1sh)本组下自太原组顶界,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厚~,平均.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二1煤层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小紫泥岩段.二1煤层段:下自太原组顶界,上至大占砂岩(Sd)之底,平均厚.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含黄铁矿散晶及结核,产植物化石,其上为二1煤层.大占砂岩段:下自大占砂岩(Sd)之底,上至香炭砂岩(Sx)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Sd).含黄铁矿结核,可见泥质包体及煤屑,层面富集白云母碎片,具波状及平行层理.该层砂岩厚~,平均.上部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粒砂岩香炭砂岩段:下自香炭砂岩(Sx)之底,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x),含泥质包体,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该砂岩厚~,平均.上部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具紫斑及铝质.小紫泥岩段:为紫灰、浅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俗称小紫泥岩),具紫斑及暗斑.含菱铁质结核及铝土质,局部夹砂岩及薄层细粒砂岩,偶含二5煤层;中部为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及粉砂岩.厚23m左右.(3)下石盒子组(P1x)下自砂锅窑砂岩(Ss)之底,上至田家沟砂岩(St)之底,厚~,平均.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成煤分布特征划分为三、四、五、六计4个煤段.三煤段自砂锅窑砂岩(Ss)之底至四煤底板砂岩(S4)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砂锅窑砂岩,为浅灰、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s),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大量暗色岩屑,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上部由灰、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及细、中粒砂岩组成,泥岩含紫斑,具滑面.砂岩含少量黄铁矿散晶及白云母碎片,具交错层理,硅质胶结,夹泥质条带.四煤段自四煤底板砂岩(S4)之底至五煤底板砂岩(S5)之底,平均厚.下部为浅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S4),含暗色岩屑,具平行层理,上部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中粒砂岩组成,夹薄煤四层,即四1、四2.四3下、四3上煤.五煤段自五煤底板砂岩(S5)之底至六煤底板砂岩(S6)之底,平均厚.下部为浅灰、灰绿色厚层状粉砂岩(S5),含白云母碎片及黄铁矿散晶.上部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夹薄煤一层,即五3煤.六煤段自六煤段底板砂岩(S6)之底至田家沟砂岩(St)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灰、浅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6),含泥质包体及石英细砾,具波状及交错层理.上部主要为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含白云母碎片,具平行、缓波状层理,泥硅质胶结,夹泥岩及砂质泥岩.(4)上石盒子组(P2s)本组下自田家沟砂岩(St)之底,上至平顶山砂岩(Sp)之底,根据其含煤特征,分为七、八、九三个煤段,区内仅沉积有七、八煤段,厚~,平均.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七煤段自田家沟砂岩(St)之底至八煤底板砂岩(S8)之底,平均厚.下部田家沟砂岩(St)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细、粗粒砂岩,含灰绿色、灰黄色泥质包体及石英细砾,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图2-4).中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砾砂岩及薄煤三层(七1~七3煤),其中七2煤偶尔可采.上部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及中粒砂岩,含白云母碎片,泥硅质胶结,具波状、交错层理,局部夹泥岩.图2-4田家沟砂岩(1-具灰绿色、灰黄色泥砾;2-除泥砾外,还有石英细砾)八煤段)之底至平顶山砂岩(Sp)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灰白、自八煤底板砂岩(S8),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上部主要为浅灰、绿灰色厚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S8灰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含少量紫斑;局部夹粉砂岩及细粒砂岩.sh1)平顶山段(P2本段厚~,平均.其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局部含砾石.粒度自下而上渐细,呈正粒序,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硅质胶结,质地坚硬、节理发育.局部夹灰绿色粉砂岩.本段砂岩层位稳定,全区发育,是确定煤系地层(de)良好标志.图2—5平顶山砂岩(5)孙家沟(石千峰)组(P2s)下自平顶山砂岩(Sp)之底,上至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金斗山砂岩(Sj)之底,厚~,平均.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土门段(P2s1)和圈门段(P2s2).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一段(土门段)(P2s1)岩性为浅灰色,黄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与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互层.图2—5孙家沟组二段(圈门段)(Ps2)2紫红色泥岩夹数层黄绿色薄层细砂岩及瓣鳃泥灰岩、石膏钙核层,层位稳定,为划分二叠系和三叠系(de)标志层四、中生界1.三叠纪(1)刘家沟组岩性以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金斗山砂岩),夹粉砂岩和泥岩,底部含数层细砾岩(图7-24),砾石以内生(de)紫红色砂砾为主,亦见有少量泥砾,岩性单调,色调以紫红为主要特征(图7-25).砂岩中平行层理及交错层理(楔状、槽状)发育(图7-26),层面可见波痕(图7-27)、泥裂、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等.岩石易加工,可做条石,是良好(de)建筑材料,该组在地貌上多形成单面山.图2—6刘家沟组底部细砾岩图2—7刘家沟组厚层砂岩(金斗山砂岩)和尚沟组:以暗红色、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图7-28),泥岩中含有钙质结核,成分、结构与姜状结核略有差异.下部岩层形成轻微(de)褶皱,中部砂岩中发现准同生沉积构造及少量遗迹化石.二马营组:本组岩性为黄绿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暗红色泥岩互层,底部以灰黄色厚层细粒长石砂岩为界与和尚沟组整合接触.图2—8和尚沟组紫红色泥岩夹灰紫色薄层细砂岩图2—9 二马营组黄色细粒长石砂岩五、新生界1.第四系(Q)厚0~,平均.上部为浅黄、黄褐色耕植土夹砾石,下部为黏土及砂质黏土,含钙质结核.与下伏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第三章构造实习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de)近边缘地带,隶属华熊构造区(de)西北部.构造运动集中发育于燕山期,构造格架以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层为主,并发育了受北西向断层制约、轴向近北西(de)背、向斜.矿区划分以葛家崖断层为界,分为北部(de)宜洛矿区(宜洛区)和南部(de)高山矿区(高山区).宜洛矿区由于李沟向斜和沙坡背斜(de)发育,使近东西向(de)地层褶皱成反“S”型,总体南倾,倾角20~45°.高山矿区地层总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22~35°.实习区构造特征实习区构造形态基本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李沟向斜),地层总体走向81~179°,倾向171~89°,倾角25~45°.区内发育褶曲和断裂构造,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现将区内主要构造叙述如下.第三章构造一、李沟向斜属于实习区主体构造,轴向133°,轴面微向南西倾斜,整个向斜轴向北西方向翘起,向南东方向倾没,倾伏角6-14°.北西端及南西翼受断裂构造破坏,北东翼地层完整.翼部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核部为三叠系地层.南西翼地层走向163~179°,倾向73~89°,倾角25~48°;北东翼地层走向81~110°,倾向171~200°,倾角25~45°.李沟向斜剖面图见2-5.图3—1李沟向斜构造剖面图二、葛家崖正断层(F2)位于实习区南部边界,属宜洛煤田宜洛矿区与高山矿区(de)分界断层,在区内延展长度约16km,走向近EW,倾向NNW,倾角40-60°,落差1750~3000m.主要证据:郭庄东北山脊断层面南侧见灰白色鲕粒白云岩,形成断层面,产状355°∠46°;断层面北侧为二叠系碎屑岩系,风化严重.山脊东侧谷地发现上升泉,位于断层带边缘,流量s.断层面向东间断出露,一直延伸至木兰沟.三、陈宅—吕沟逆断层(F40)位于实习区西南部边界,走向130~°,倾向220~227°,倾角45~50°.上盘为熊耳群(de)火山岩,下盘为寒武系.四、兰家门逆断层(F3)位于实习区中部,走向115~135°,倾向205~225°,倾角约50°.主要证据:①两盘地层沿走向错位.②逆冲断层面以下裸露有80m厚(de)构造破碎带.带中(de)基质主要是本溪组(de)铝质岩,少为太原组(de)铝质泥岩、山西组(de)泥岩和煤层,泥岩揉皱及片理化、劈理化强烈.局部(de)鸡窝状煤已被前人开采.破碎带中(de)岩块为太原组及山西组中(de)灰岩、砂岩、燧石层、铁质铝质矿层.还有不少寒武系灰岩、白云岩块.最大(de)岩块长达20~30m,且多呈棱角状.③破碎带中铝质岩基质(de)厚度大大超过本区本溪组正常地层中(de)铝质岩层厚度.表明有非原地(de)外来物.④逆冲断层下盘为上寒武统白云岩及中寒武统张夏组灰岩.近断层处有明显(de)构造牵引现象,指示上盘向北逆冲.⑤上盘(de)白云岩中发现有底辟穿剌现象.脉体为黏土岩和煤层,以致一些民采老窑沿“煤脉”开采,而下盘见不到底辟穿剌构造.⑥兰家门断层(de)南侧有一小分支断层,为向南西缓倾斜(de)逆掩断层.上寒武统灰岩呈低角度覆于山西组之上,灰岩底部破碎,且具底辟穿剌构造.下盘布有开采二1煤层(de)老窑.五、水河沟正断层(F4)位于水河沟—王家门之间,在水河沟水库坝基北侧见断层面,断层面倾面向NE34°,倾角66°,落差大于1500m.上盘为灰黄色、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属三叠系中统油坊庄组;下盘为北大尖组变质石英砂岩.六、次要断层区内可见规模较小(de)次要见表3-1.表3-1次要断层一览表树坪显,ZK401孔穿过.明F 4白家门~小石门28772-8555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地表迹象明显.初步查明F 5灯盏窝7720-50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区内覆盖,区外地表可见.初步查明F 6冯家沟6平移断层15区内覆盖,区外地表迹象明显.大致查明七、沿路(de)构造现象在第二条实习路线上见到(de)阶步、反阶步、擦痕图3—2阶步图3-3反阶步图3—6擦痕图3—5羽饰构造第四章岩浆岩宜阳地区岩浆活动较弱,实习区内出露(de)岩浆岩主要有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熊耳群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在头道沟水库周边出露较好,它构成实习区内出露(de) 老地层.一、熊耳群(de)地层划分及岩性组合按照河南省区域地质志(de)地层划分方案(1989),熊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太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和马家河组.太古石组与下伏古元古界嵩山群为不整合接触.太古石组下部为黄、黄绿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紫红色砂岩、页岩,砂岩中常含砾石.砂岩和页岩多为红色,且岩性及厚度变化大,分选性差,反映该套沉积物搬运距离较短,形成于气候炎热干燥及不稳定(de)环境中,为一套陆源碎屑建造.许山组岩性主要为灰绿、紫红色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角闪安山玢岩,夹少量安山玄武玢岩、角闪安山玄武玢岩、流纹斑岩、英安斑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沉积碎屑岩等.安山玢岩类多具杏仁状构造及斑状结构.杏仁成分复杂,主要有石英、长石、玛瑙、方解石及绿泥石等.杏仁直径大小不一,一般为 1~5 mm,大者可达 10 cm.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其次为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等.许山组与下伏大古石组为整合接触.鸡蛋坪组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灰黑色流纹斑岩、英安斑岩及石英斑岩,常夹火山碎屑岩、杏仁状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等.此外,偶见珍珠岩、黑曜岩及含玛瑙杏仁(de)流纹斑岩等,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系.鸡蛋坪组与下伏许山组为整合接触.马家河组岩性主要为灰紫色、紫灰色安山玢岩夹少量流纹斑岩、英安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玄武岩、玄武玢岩、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熔岩具杏仁状及枕状构造.斑状结构不及许山组发育.杏仁构造较发育,杏仁多呈复质,成分分带明显,常见有钾长石及石英等组成(de)不规则大杏仁体,有时可见杏仁体内含少量金属硫化物.沉积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夹层较许山组明显增多.马家河组与下伏鸡蛋坪组为整合接触.熊耳群(de)时代归属及同位素年代学地层学及古生物学(de)证据表明,熊耳群与下伏古元古界嵩山群及上覆中元古界汝阳群或官道口群均为不整合接触,上下界限清楚.据关保德等(1988)资料,。
2023年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测量实习,主要任务是绘制实习位置的地形图。
通过实习,巩固和加深测量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
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去解决资源调查和矿业资源工程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我们首先用的是水准仪测高程。
开始的时候测量进展得很顺利,可是最后检验的时候发现误差整整差了十多厘米。
我们开始反思是哪里出了问题,有可能是因为天色晚的时候,我把十字丝上下丝读成中丝了。
因为结果误差不合格,我们在第二天早上重新测量过了一遍,对比前一次的读数,发现上次是十字丝的读数问题,有了这次失败的经验,我们都细心起来了。
最后校合时fh=-28。
三、碎部测量我们采用了全站仪和经纬仪观测,现场展点绘图。
测量中我主要负则的是观测,其他成员记录、立杆、绘图密切配合。
开始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测量。
经纬仪测站的高程是要计算的,因此,除了操作规范外还要正确的读出水平角、竖直角、下下十字线距离和中丝读数。
因为工作比较繁锁,一天下来才得四五十个点,绘图工作也基本跟得上。
第二天我们用全站仪观测。
因为全站仪只要在站点对中整平后,对准前视点安下程序就好了,因此测得很快,一天下来就测了两三百个观测点,绘图工作就相对跟不上了。
而我们使用仪器的时间有限,因此我们就先把点位给测好,并在旁边标注点的性质,这些方面查找,又让画图者一目了然,知道该怎么画。
部分测站上观测不到的区域,我们采了用角度交汇法和钢尺量距法测出数据把图画了出来。
因为对测绘工作基本上手,所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我们把测图任务完成了。
四、施工放样我们这次放样是将15__20m的建筑画在图上空闲处,以一定的精度标定到实地上。
我们用的是经纬仪放样建筑物的轴线。
我们先在图上测出要放样的一点的坐标,然后运用已知点的坐标和方位角算出该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以此类推,分别算出另外三点与已知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