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VSS 302汽车内饰材料阻燃.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6
Standard No.302THE BENCHMARK IN FIRE TESTINGThe 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No.302FTT FMVSS 302The FTT FMVSS 302 is manufactured according to the 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No.302.The FMVSS 302 specifies the burn resistance requirements for materials used in the occupant compartments of motor vehicles (i.e.passenger cars,multipurpose passenger vehicles,trucks and buses).This is to reduce the deaths and injuries to motor vehicle occupants caused by vehicle fires,especially those originating inthe interior of a vehicle from sources such as matches or cigarettes.Gas flow is controlled by a needle valve outside the chamber to produce flame stability.Connection is made at the top of the flash back arrestor,which is a standard 6mm hose barb.Gas ControlsCombustion ChamberThe combustion chamber is an enclosureconstructed from stainless steel,with a heatresistant window at the front for observation.The test is conducted within the chamberwhich protects the test specimens from drafts.The interior of the cabinet is 381mm long,203mm deep and 356mm high.window which can be easily removed for cleaning,a thermal warning indicator to warn of hot surfaces,an opening to permit insertion of the specimen holder from the right hand side of the unit,Bunsen burner,needle valve to control the gas flow,safety flashback arrestor,and specimen support rails.For ventilation,the chamber is elevated 10mm by feet fitted to the base of the chamber.Additionally,the chamber roof is raised by 13mm to allow ventilation.Specimen HoldersThe test specimen is inserted between two matching U-shaped stainless steel frames 25mm wide and 10mm high.The interior dimension of the ISO 3795 U-shaped frame is 50mm wide by 330mm long.The FMVSS U-shaped frame is 2”wide by 12”long.A specimen that softens and bends at the flaming end so as to cause erratic burning is kept horizontal by supports consisting of thin,heat-resistant wires 0.25mm diameter, spanning the width of the U-shaped frame under the specimen at 25mm intervals.Ignition Sourcebe interchanged and cleaned very easily.value of approximately 38MJ/m3 temperature equivalent.fire testing technology limited Charlwoods Road。
FMVSS 302是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的一部分,它规定了汽车内部材料对火焰的扩散性和燃烧性的测试要求。
具体而言,FMVSS 302标准适用于轿车、多功能车辆、卡车和摩托车等车辆的内装材料。
根据FMVSS 302标准,内装材料必须通过下面的测试来满足防火要求:
1. 垂直燃烧测试(Vertical Burn Test):将材料样本悬挂在垂直的燃烧架上,施加明火源并点燃材料,测试燃烧速率和持续时间。
2. 烟雾发散测试(Smoke Emission Test):点燃材料并测量产生的烟雾的浓度和数量,以评估材料燃烧时产生的烟雾。
根据测试结果,FMVSS 302标准将材料分为两类:
-合格:材料满足燃烧速率、燃烧持续时间和烟雾发散等要求,并通过测试。
-不合格:材料未能满足上述要求,未通过测试。
这些测试旨在确保车辆内部材料在遭受明火时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并且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不会造成过大的危害。
FMVSS 302标准对于确保车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预防火灾和减少燃烧和烟雾损害方面。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49 CFR 571部分)MVSS 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原版:F.R.V ol.36 No.232-02.12.1971修订于1992.8 随后修订期号:1 MVSS 302国家:U.S.A原版:F.R.V ol.36No.232-02.12.1971§571.302 标准No.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S1. 范围本标准指定了用于汽车内舱材料的抗燃性要求。
S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汽车起火特别是由于汽车内部因火柴或香烟所引起的起火而引起的伤亡。
S3. 应用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多用途轿车、卡车和公共汽车。
S3A. 定义车内气室即汽车内舱内盛满新鲜空气的部分。
S4 要求S4.1 S4.2部分所描述的以下汽车内舱部分与S4.3部分的要求是一致的,汽车坐垫、座椅靠背、安全带、顶蓬、扶手、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前、门后和侧边面板、搁板、弹性头垫、地板、遮阳板、窗帘、遮阳物、车轮外罩、发动机罩,垫罩和其他任何室内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S4.1.1 [保留]S4.2 位于内舱气室的1/2英寸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的任何部分应满足S4.3部分的要求。
S4.2.1完全不与其他材料相连接的材料在单独试验时应满足S4.3.S4.2.2 与其他材料完全相连接的材料在作为层积复合材料试验时应满足S4.3的要求。
见I83的示例说明。
材料A和B之间的分界面未粘接,材料A应单独进行试验,位于内舱气室的B材料厚度在1/2英寸内,材料B和材料C紧密结合,因此B和C是作为层积复合材料,切取材料C如图所示,厚度为1/2英寸。
S4.3 (a)当按S5试验时,S4.1和S4.2所描述的材料不会燃烧,也不会使火焰前端以4英寸每分钟的速度通过其表面。
无论如何,集中火焰前端的传递不适用于按照S5试验所切割的样品。
(b)如果材料从试验计时开始,60s内停止燃烧,且从开始计时点处的燃烧距离不大于2英寸,被认为满足S4.3(a)的燃烧速率要求。
fmvss302测试标准-回复什么是FMVSS 302测试标准?FMVSS 302(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302)是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的一部分,旨在确保汽车内部装饰材料在火灾发生时不会过度燃烧或产生过多的有害气体。
该测试标准要求汽车内部装饰材料在特定条件下通过火焰测试,以评估其防火性能和气体释放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FMVSS 302测试标准的内容和执行步骤。
第一节:FMVSS 302测试标准的背景和目的(300字)在汽车行业,火灾是一种严重的安全威胁,尤其是在车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乘客和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可能面临极大风险。
FMVSS 302测试标准的目的是确保车内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和气体释放水平满足安全要求。
这项测试标准的实施对于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提供一种可靠的方法来评估车内装饰材料的安全性。
第二节:FMVSS 302测试标准的要求(500字)FMVSS 302测试标准规定了进行火焰测试时所用的火焰源和测试装置。
在测试中,车内材料的样品将暴露在一定高温的小火焰下,以评估其燃烧性能。
测试样品被放置在测试装置上,点燃小火焰并保持一定时间,然后观察样本是否燃烧并记录相关数据。
FMVSS 302标准对于乘用车和轻型卡车都有明确的要求。
根据FMVSS 302标准的规定,内装饰材料必须在火焰点燃后的一定时间内自行熄灭,不得继续燃烧。
同时,标准还对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释放进行了限制,确保释放的有害气体低于特定的阈值。
第三节:FMVSS 302测试标准执行步骤(700字)执行FMVSS 302测试标准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准备测试样品:从要测试的汽车内部装饰材料中切取适当大小的样本。
这些样本通常是贴合汽车内饰的表面材料,如座椅面料、车顶衬布等。
确保样品的尺寸和形状符合标准的要求。
2.测试设备准备:安装测试装置,并确保其符合FMVSS 302测试标准的要求。
FMVSS302阻燃标准和UL标准是汽车行业和电子产品行业中常见的标准。
它们对于产品的阻燃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一影响又直接关系到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文中,我将针对这两个标准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它们的内容和要求,并就其对产品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讨论。
1. FMVSS302阻燃标准FMVSS302是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的一部分,它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
具体来说,该标准要求内饰材料在受到火焰燃烧时,燃烧的速度和程度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制。
这意味着汽车内饰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以确保在意外情况下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蔓延,保障车内乘客的安全。
2. UL标准UL标准是美国安全实验室(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制定的一系列产品安全认证标准,其中也包括了针对阻燃材料的测试标准。
UL 标准测试通常包括点燃材料、观察燃烧过程、记录燃烧时间和速度等过程。
通过UL认证的产品意味着其阻燃性能符合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从大局来说,FMVSS302和UL标准都是针对产品阻燃性能的测试和认证标准,它们的存在和要求旨在保障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汽车和电子产品等行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在我看来,FMVSS302阻燃标准和UL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消费者,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并使用各种各样的产品,而这些产品的阻燃性能直接关系到了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厂商应该严格遵守这些标准要求,确保产品的阻燃性能符合标准,以提供给消费者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
FMVSS302阻燃标准和UL标准对于产品的阻燃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一影响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厂商和消费者都应该高度重视这些标准,共同致力于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你能够对FMVSS302阻燃标准和UL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产品的阻燃性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49 CFR 571部分)MVSS 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原版:F.R.V ol.36 No.232-02.12.1971修订于1992.8 随后修订期号:1 MVSS 302国家:U.S.A原版:F.R.V ol.36No.232-02.12.1971§571.302 标准No.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S1. 范围本标准指定了用于汽车内舱材料的抗燃性要求。
S2. 目的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因汽车起火特别是由于汽车内部因火柴或香烟所引起的起火而引起的伤亡。
S3. 应用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多用途轿车、卡车和公共汽车。
S3A. 定义车内气室即汽车内舱内盛满新鲜空气的部分。
S4 要求S4.1 S4.2部分所描述的以下汽车内舱部分与S4.3部分的要求是一致的,汽车坐垫、座椅靠背、安全带、顶蓬、扶手、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前、门后和侧边面板、搁板、弹性头垫、地板、遮阳板、窗帘、遮阳物、车轮外罩、发动机罩,垫罩和其他任何室内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S4.1.1 [保留]S4.2 位于内舱气室的1/2英寸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的任何部分应满足S4.3部分的要求。
S4.2.1完全不与其他材料相连接的材料在单独试验时应满足S4.3.S4.2.2 与其他材料完全相连接的材料在作为层积复合材料试验时应满足S4.3的要求。
见I83的示例说明。
材料A和B之间的分界面未粘接,材料A应单独进行试验,位于内舱气室的B材料厚度在1/2英寸内,材料B和材料C紧密结合,因此B和C是作为层积复合材料,切取材料C如图所示,厚度为1/2英寸。
S4.3 (a)当按S5试验时,S4.1和S4.2所描述的材料不会燃烧,也不会使火焰前端以4英寸每分钟的速度通过其表面。
无论如何,集中火焰前端的传递不适用于按照S5试验所切割的样品。
(b)如果材料从试验计时开始,60s内停止燃烧,且从开始计时点处的燃烧距离不大于2英寸,被认为满足S4.3(a)的燃烧速率要求。
fmvss302 1998阻燃标准
FMVSS 302是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302-1998,关于车辆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头枕、安全带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的阻燃要求。
该标准中,对试样不燃烧,或火焰在样品上水平燃烧的速度不超过102毫米每秒。
当样品表面是切割出来的,则这个判定要求不适用于测试该表面火焰水平燃烧速度。
从测试计时开始,若样品燃烧的时间不到60秒就停止燃烧了,且从计时开始那个位置起,样品的损毁长度没有超过51毫米,则认为其满足FMVSS302的要求。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最新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客车内饰零部件的材料标准与防火评估分析发表时间:2019-05-23T09:52:47.30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11期作者:凌小辉[导读] 针对客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标准体系现状,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相关交通、建筑方面的防火阻燃标准,分析现行标准的不足,以空气污染物浓度,阻燃等其他指标为测试点进行内饰材料安全评估,并提出建议。
凌小辉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1228摘要:针对客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标准体系现状,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相关交通、建筑方面的防火阻燃标准,分析现行标准的不足,以空气污染物浓度,阻燃等其他指标为测试点进行内饰材料安全评估,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客车内饰;材料防火性能;标准引言近年来,成都、无锡、厦门等地发生了多起城市客车及营运客车火灾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特别是2016年6月26日由衡阳开住广东的旅游大客车发生事故,引发的火灾造成35人遇难,伤亡巨大。
客车在发生火灾时通常具有火灾初期难以察觉、火势燃烧猛烈、蔓延迅速、产生大量浓烟、疏散困难、难以扑救、产生巨大人员伤亡的特点,现有的国内标准要求相对宽松,对人们安全出行不能提供保障。
提高客车内饰材料防火安全性要求已是当前的迫切需要。
除此之外,根据车内空气污染物浓度,材料阻燃性和雾化值,抗静电性等指标对车内材料安全评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国内客车内饰材料标准我国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客车内饰材料试验的标准。
现有关于内饰材料的标准有GB7258-2012[1]、GB8410-2006、GB24407-2012[3]和GB32086-2015等4个标准。
GB7258-2012针对汽车驾驶室和乘员舱所用的内饰材料,要求采用阻燃性符合GB8410-2006规定的阻燃材料,其中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速度应小于等于70mm/min;针对发动机舱或其他热源(如缓速器或车内其它装置,但不包括热水循环装置)与车辆其他部分之间安装的隔热材料以及用于连接隔热材料的固定夹、垫圈等材料也要求具备防火特性;针对城市客车和发动机后置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发动机舱使用的隔音、隔热材料要求燃烧特性应达到GB8410-2006的4.6规定的A级要求。
FMVSS302阻燃标准解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而汽车作为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在发生火灾事故时,阻燃材料的使用将对车辆内部的人员和财产带来重要的保护作用。
FMVSS302阻燃标准成为了衡量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了解FMVSS302阻燃标准,本文将结合相关资料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一、FMVSS302阻燃标准概述1.1、FMVSS302是什么FMVSS302是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局(NHTSA)制定的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全称为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No.302。
该标准要求汽车内部使用的材料在火焰接触后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以降低火灾事故对车辆内部人员和财产带来的损失。
该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等各类汽车。
1.2、FMVSS302的要求根据FMVSS302标准的相关规定,被测样品在接触明火后不能持续燃烧时间超过60秒,燃烧速度不能超过102mm/分钟,不能滴落熔融物,也不能出现燃烧程度大于100mm的情况。
FMVSS302还对被测材料的燃烧后烟雾产生量进行了明确的要求。
这些严格的要求确保了被覆盖在汽车内部的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能在火灾发生时有效地减缓火势蔓延,提供逃生和灭火的时间窗口。
二、FMVSS302阻燃标准的意义2.1、保障汽车乘员安全FMVSS302阻燃标准的实施,使得汽车内部使用的材料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起到阻燃的作用,延缓火势蔓延,为乘员逃生争取宝贵的时间。
这对于保障汽车乘员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减少火灾事故损失遵循FMVSS302阻燃标准要求的汽车内饰材料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有效地减少火势蔓延的速度,减少火灾事故带来的财产损失。
2.3、提升汽车制造质量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严格遵循FMVSS302阻燃标准要求的执行,有助于提升汽车整车的品质和安全性能,提升汽车制造企业的竞争力。
FMVSS 302-1998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测试S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驾驶室所用材料的燃烧性要求。
S2 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车辆火灾,尤其是那些在车内如火柴或香烟的来源源自造成机动车乘员的死亡和受伤。
S3 应用。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多用途的客运车辆,卡车和公共汽车。
S4 要求。
S4.1 S4.2描述的乘务舱组件应符合S4.3的要求:座垫,靠背,安全带,顶篷,车篷,扶手,包括门,前方,后方,侧面板,车厢货架上,头枕,地板,遮阳板,窗帘,灯罩,轮罩覆盖所有饰板发动机舱罩,床罩,和任何其他内饰材料.S4.2 乘员舱空气空间的1/2英寸内是一个单一的或复合材料的任何部分,应当符合S4.3的要求Effective: 5/27/99R– <S4.2任何一个单一的或复合材料,乘员舱空气空间内的部分达到13毫米,应当符合S4.3的要求。
>S4.2.1任何材料,在每一个接触点,不附着其他材料,单独测试时需满足S4.3的要求S4.2.2 任何材料,在每一个接触点附着有其他材料时需要满足S4.3当成混合材料测试。
Effective: 5/27/99R–< S4.2.2 任何材料,在每一个接触点附着有其他材料时需要满足S4.3当成混合材料测试。
>C–<材料A与材料B有非粘附界面,单独测试。
材料B部分是在乘员舱空气空间的1/2英寸,材料B和C完全粘附,因此B和C作为一个综合测试。
切割材料C 所示,使试样的1/2英寸厚。
>S4.3(a) 按照S5的测试时,S4.1和S4.2中描述的材料应不燃烧,火焰也不以高于每分钟4英寸的速度在便面蔓延。
根据S5的测试要求,火焰传输的部位不得为样品的切割面。
(b) 如果材料在开始试验的60秒内熄灭,并且燃烧距离不超过2英寸,它的燃烧速率被认定为符合标准S4.3(a)。
Effective: 5/27/99材料A与材料B分界面未粘接,单独测试。
HES公司总部枥木市研发中心HES1、范围本标准旨在对汽车内隔板所采用的、法律规范有特殊可燃性要求的非金属材料(以下简称“汽车内饰材料”)的可燃性进行说明。
备注:本标准的制订符合日本国第302号FMVSS法规第150号法令与第98号海湾国家标准。
部件典型范例见附件参考表1清单。
2、可燃性汽车内饰材料在进行第3条规定的燃烧试验时,应满足下列要求:2.1 汽车内饰材料应具备以下特征:1)阻燃性2)自熄性,或3)燃烧速度不超过表1中不同发货目的地的规定值,火焰不得蔓延至材料表面。
表1注释(*1):海湾国家指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巴林岛与科威特。
2.2 燃烧应在不超过规定的燃烧速度的条件下达到饱和点,或在336小时材料性能退化时间范围内呈下降趋势。
3、燃烧试验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试验应符合HES D 6003的规定。
4、检验汽车内饰材料在开始进行燃烧试验后,应满足相关可燃性要求。
但是,大批量生产时进行燃烧试验通常比较困难,因此,供应商在向购买商提交燃烧试验数据、并得到购买商审批同意后,可采用下列检查方法。
4.1 若有数据表明材料的燃烧速度下降或燃烧速度无变化,在以后的材料检验过程中应省去材料性能退化处理过程,只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
备注:一般说来,材料性能退化会降低氯乙烯、皮革与塑料材料的燃烧速度,并提高发泡材料与织物等的燃烧速度。
4.2 若有数据表明在材料性能退化处理后,燃烧速度上升、然后达到饱和点,则在以后的材料检验过程中应省去材料性能退化处理过程,只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处理。
调整处理所用的参考值为规定的燃烧速度减去因材料性能退化导致的燃烧速度增加值。
备注:在计算阻燃材料或自熄灭材料的燃烧速度的增加值时,燃烧速度应设定为零。
4.3 若有数据表明材料性能退化处理导致燃烧速度的逐渐上升,材料性能退化处理时间应延长至336个小时(两周)。
根据燃烧速度是否达到饱和的情况,采取下列步骤:4.3 .1 若有数据表明燃烧速度在336小时的处理时间内达到饱和,后续的材料检验工作应只包括调整处理,而材料性能退化处理则通过采用参考值省略(参考值等于规定值减去材料性能退化导致的燃烧速度的增加值)。
FMVSS302中文版FMVSS302中文版: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571.302 第302号标准; 内部材料的燃烧性能。
S1.范围。
本标准说明了对汽车乘客车厢使用材料的阻燃性的要求。
S2.目的。
本标准旨在减少车辆发生火灾时所造成的伤亡,尤其是那些起源于车厢内部如火柴或香烟引起的火灾。
S3. 适用。
本标准适用于客车、多用途客车、卡车以及公共汽车。
S3A. 定义。
乘客车厢空气间层是指乘客车厢内通常包含可更新空气的空间。
S4. 要求.S4.1 S4.2中描述的乘客车厢中所包含的成分需符合S4.3中的要求: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安全带、车顶衬里、可折叠车顶、扶手、所有装饰面板(包括车门、前、后、侧面面板)、车厢货架、头枕、地板覆盖物、遮阳板、窗帘、遮光罩、轮罩、发动机舱盖、垫套以及其它内部材料,包括那些用来吸收碰撞事故中产生震荡和碰撞能量的元件。
S4.1.1 [保留]S4.2乘客车厢空气间层中如果某单一或复合材料的任一部分是在13 mm以内,应满足S4.3中的要求。
S4.2.1 如果某种材料在每一个接触点都不黏附其他材料,单独测试时应该符合S4.3中的要求。
S4.2.2 如果某种材料在每一个接触点都黏附其他材料,在测试中应该按S4.3中的要求作为其他材料的复合物来测试。
深度乘客车厢空气间层单独测试的材料作为复合物测试的材料黏结界面剪切处无黏结界面毫米(mm)乘客车厢空气间层所有尺寸单位均为毫米(mm)材料A与材料B没有黏附界面,故单独测试。
材料B的部分在乘客车厢空气间层小于13 mm,材料B和C在每个点都黏附,因此,B和C就作为一个复合材料来测试。
在C上的剪切如图所示,使试样为13 mm厚。
S4.3(a) 按照S5进行测试时,S4.1和S4.2中描述的材料不应该被燃烧或在其表面传递超过102 mm/min的火焰锋。
传递火焰锋的要求不能在依照S5的测试要求所剪的试样上应用。
(b) 如果材料在从开始计时燃烧到停止燃烧不超过60秒的时间,并且燃烧的长度从计时点到停止点不超过51 mm则被认为符合S4.3(a)燃烧率的要求。
防火标准fmvss 302防火标准FMVSS 302。
防火标准FMVSS 302是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的一部分,它规定了汽车内部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
这个标准的实施旨在保障汽车内部材料的防火性能,从而减少车辆火灾事故对乘客和车辆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FMVSS302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标准的背景、内容要求以及相关测试方法。
背景。
汽车火灾事故可能会对乘客和车辆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因此汽车内部材料的防火性能成为了汽车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提高汽车的防火性能,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制定了FMVSS 302标准,该标准于1971年首次颁布实施,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
内容要求。
FMVSS 302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部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具体包括材料的燃烧速率、燃烧持续时间、烟雾产生量等指标。
标准要求车辆内部的材料在受到明火照射时不能产生过多的烟雾,燃烧速率和燃烧持续时间也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车辆内部材料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尽快熄灭,减少烟雾对乘客的危害,并为乘客逃生争取宝贵的时间。
测试方法。
为了验证汽车内部材料是否符合FMVSS 302标准的要求,相关部门会采用一系列严格的测试方法进行检测。
其中包括燃烧速率测试、燃烧持续时间测试、烟雾产生量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对汽车内部材料的防火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确保其符合标准的要求。
结论。
防火标准FMVSS 302的实施对于提高汽车的防火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有效减少火灾事故对乘客和车辆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因此,汽车制造商和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该标准的要求,不断改进汽车内部材料的防火性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
通过对防火标准FMVSS 302的介绍,相信读者对该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未来的汽车安全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防火性能的监管和检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共同致力于减少汽车火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fmvss302标准FMVSS302标准。
FMVSS302标准是指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第302条。
该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要求,旨在减少车辆内部材料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和毒气,以提高车辆乘员的安全性。
本文将对FMVSS302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解析,以便对该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
FMVSS302标准首先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方法和要求。
根据该标准,内饰材料在燃烧测试中的燃烧速度、烟雾产生量以及释放的有毒气体成分等都需要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车辆内部材料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尽量减少燃烧产物对乘员的危害,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其次,FMVSS302标准还规定了内饰材料的分类和标识要求。
根据标准,内饰材料根据其燃烧性能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在产品上进行相应的标识。
这些标识旨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要重视车辆内饰材料的安全性能,从而选择更加安全的车辆。
除此之外,FMVSS302标准还规定了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对内饰材料的责任。
根据该标准,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需要确保所生产和销售的车辆内饰材料符合标准的要求,并且需要提供相关的测试报告和证明材料。
这些规定旨在加强汽车制造商和销售商对内饰材料安全性能的重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权益。
总的来说,FMVSS302标准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旨在提高车辆乘员的安全性。
遵守该标准不仅能够降低车辆发生火灾时的危险程度,还能够提高车辆乘员的逃生时间,减少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因此,对于汽车制造商、销售商和消费者来说,遵守和重视FMVSS302标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结一下,FMVSS302标准的出台对于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安全性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严格的测试方法和要求,该标准能够有效地减少车辆内部材料燃烧所产生的烟雾和毒气,提高车辆乘员的安全性。
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FMVSS302标准,加强对车辆内饰材料安全性能的管理和监督,从而保障车辆乘员的生命安全。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分析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汽车运输将由过去短途运输大幅度延伸其运行范围,并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铁路交通,从而成为人们出行的最重要的交通手段。
这意味着汽车将成为人们经常出入和较长时段居留的生存空间, 美国被称作“车轮上的国家”充分反映了人们生活对汽车的依赖性。
汽车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 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对乘员的生命财产构成较大的潜在威胁,火灾是各类安全事故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如何有效地避免汽车火灾的发生或在火灾发生时最大程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十分关心的话题, 也是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课题。
汽车内饰材料与乘员关系最为密切,为了避免或延缓燃烧的扩展,使乘员能够有一定的时间安全地离开可能即将发生火灾的汽车,发达国家针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如:美国联邦法规FMVSS302 (89 )、国家标准化组织ISO3795 —76 以及欧洲议会与理事会指令95/28/EC作了严格的规定, 对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实施认证。
我国于1987 年制定了相应的标准GB8410 —87 , 1994 年又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 形成了GB8410 —1994 ,该标准与FMVSS302(89)、ISO3795 —76 技术等效。
该标准是国家强制性标准, 也可以说是法规的技术内容,是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实施的40多项强制性标准之一。
1、我国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评价方法及试验结果分析1 .1 内饰材料的定义汽车内饰材料指的是:驾驶室及乘客仓内零件所用的单一型或层积复合型有机材料, 包括: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内饰性衬板(包括车门内护板、前围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等)、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包括后窗台板)、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撞车时用来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所用有机材料。
汽车零部件阻燃标准
汽车零部件的阻燃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UL94:这是美国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美国保险实验室)制定的测试标准,用于评估塑料的阻燃性能。
根据测试结果,塑料材料可以分为V-0、V-1、V-2等等几个等级。
V-0是最高等级,表示材料在燃烧过程中会自行熄灭,在燃烧期间不会滴落火花。
2. FMVSS 302:这是美国联邦汽车安全标准的一部分,适用
于汽车内部零部件(如座椅、内饰等)的阻燃要求。
根据FMVSS 302标准,零部件在火焰直接接触下的燃烧速率必须
小于100mm/min,且燃烧时间不能超过60秒。
3. ISO 3795: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汽车内部材料阻燃性
能测试标准,适用于整车内部的材料和构件。
根据ISO 3795
标准,材料的燃烧速率不能超过车辆内部的其他材料。
4. GB 8410:这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汽车内饰
材料燃烧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
根据GB 8410标准,材料在
特定条件下的燃烧性能会被评分,分为V-0、V-1、V-2等等
几个等级。
这些阻燃标准的制定和遵守,旨在确保汽车零部件在发生火灾或燃烧时能够减少火势扩散的风险,提高乘客和车辆的安全性。
§ 571.302 Standard No. 302; Flammability of interior materials.S1. Scope. This standard specifies burn resistance requirements for materials used in the occupant compartments of motor vehicles. S2.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andard is to reduce the deaths and injuries to motor vehicle occupants caused by vehicle fires, especially those originating in the interior of the vehicle from sources such as matches or cigarettes.S3. Application. This standard applies to passenger cars, multipurpose passenger vehicles, trucks, and buses.S3A. Definitions. Occupant compartment air space means the space within the occupant compartment that normally contains refreshable air.S4. Requirements.S4.1 The portions described in S4.2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of vehicle occupant compartments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4.3: Seat cushions, seat backs, seat belts, headlining, convertible tops, arm rests, all trim panels including door, front, rear, and side panels, compartment shelves, head restraints, floor coverings, sun visors, curtains, shades, wheel housing covers, enginecompartment covers, mattress covers, and any other interior materials, including padding and crash-deployed elements, that are designed to absorb energy on contact by occupants in the event of a crash.S4.1.1 [Reserved]S4.2 Any portion of a single or composite material which is within 13 mm of the occupant compartment air space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4.3.S4.2.1 Any material that does not adhere to other material(s at every point of contact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4.3 when tested separately.S4.2.2 Any material that adheres to other materials at every point of contact sha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4.3 when tested as acomposite with the other material(s.Material A has a non-adhering interface with material B and is tested separately. Part of material B is within 13 mm of the occupant compartment air space, and materials B and C adhere at every point of contact; therefore, B and C are tested as a composite. The cut is in material C as shown, to make a specimen 13 mm thick.S4.3(a When tested in accordance with S5, material described in S4.1 and S4.2 shall not burn, nor transmit a flame front across its surface, at a rate of more than 102 mm per minute. The requirement concerning transmission of a flame front shall not apply to a surface created by cutting a test specimen for purposes of testing pursuant to S5.(b If a material stops burning before it has burned for 60 seconds from the start of timing, and has not burned more than 51 mm from the point where the timing was started, it shall be considered to meet the burn-rate requirement of S4.3(a.S5.1 Conditions.S5.1.1 The test is conducted in a metal cabinet for protecting the test specimens from drafts. The interior of the cabinet is 381 mm long, 203 mm deep, and 356 mm high. It has a glass observation window in the front, a closable opening to permit insertion of the specimen holder, and a hole to accommodate tubing for a gas burner. For ventilation,it has a 13 mm clearance space around the top of the cabinet, ten holes in the base of the cabinet, each hole 19 mm in diameter and legs to elevate the bottom of the cabinet by 10 mm, alllocated as shown in Figure 1.S5.1.2 Prior to testing, each specimen is conditioned for 24 hours at a temperature of 21 °C, and a relative humidity of 50 percent, and the test is conducted under those ambient conditions.S5.1.3 The test specimen is inserted between two matching U-shaped frames of metal stock 25 mm wide and 10 mm high. The interior dimensions of the U-shaped frames are 51 mm wide by 330 mm long. A specimen that softens and bends at the flaming end so as to cause erratic burning is kept horizontal by supports consisting of thin, heat-resistant wires, spanning the width of the U-shaped frame under the specimen at 25mm intervals. A device that may be used for supporting this type of material is an additional U-shaped frame,wider than the U-shaped frame containing the specimen, spanned by 10-mil wires of heat-resistant composition at 25 mm intervals, inserted over the bottom U-shaped frame.S5.1.4 A bunsen burner with a tube of 10 mm inside diameter is used. The gas adjusting valve is set to provide a flame, with the tube vertical, of 38 mm in height. The air inlet to the burner is closed.S5.1.5 The gas supplied to the burner has a flame temperature equivalent to that of natural gas.S5.2 Preparation of specimens.S5.2.1 Each specimen of material to be tested shall be a rectangle 102 mm wide by 356 mm long, wherever possible. The thickness of the specimen is that of the single or composite material used in the vehicle, except that if the material's thickness exceeds 13 mm, the specimen is cut down to that thickness measur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specimen closest to the occupant compartment air space. Where it is not possible to obtain a flat specimen because of surface curvature, the specimen is cut to not more than 13 mm inthickness at any point. The maximum available length or width of a specimen is used where either dimension is less than 356 mm or 102 mm, respectively, unless surrogate testing is required under S4.1.1.S5.2.2 The specimen is produced by cutting the material in the direction that provides the most adverse test results. The specimen is oriented so that the surface closest to the occupant compartment air space faces downward on the test frame.S5.2.3 Material with a napped or tufted surface is placed on a flat surface and combed twice against the nap with a comb having seven to eight smooth, rounded teeth per 25 mm.S5.3 Procedure.(a Mount the specimen so that both sides and one end are held by the U-shaped frame, and one end is even with the open end of the frame. Where the maximum available width of a specimen is not more than 51 mm, so that the sides of the specimen cannot be held in the U-shaped frame, place the specimen in position on wire supports as described in S5.1.3, with one end held by the closed end of the U-shaped frame.(b Place the mounted specimen in a horizontal position, in the center of the cabinet.(c With the flame adjusted according to S5.1.4, position the bunsen burner and specimen so that the center of the burner tip is 19 mm below the center of the bottom edge of the open end of the specimen.(d Expose the specimen to the flame for 15 seconds.(e Begin timing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period of application of the burner flame when the flame from the burning specimen reaches a point 38 mm from the open end of the specimen.(f Measure the time that it takes the flame to progress to a point 38 mm from the clamped end of the specimen. If the flame does not reach the specified end point, time its progress to the point where flaming stops.(g Calculate the burn rate from the formula:B = 60 × (D/TWhere:B = Burn rate in millimeters per minuteD = Length the flame travels in millimeters, andT = Time in seconds for the flame to travel D millimeters.[36 FR 22902, Dec. 2, 1971, as amended at 40 FR 14319, Mar. 31, 1975; 40 FR 42747, Sept. 16, 1975; 40 FR 56667, Dec. 4, 1975; 63 FR 28954, 28956, May 27, 1998;63 FR 51003, Sept. 24,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