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汽车内饰材料办理阻燃测试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4.76 KB
- 文档页数:2
车用内饰材料燃烧安全性能检测董激文陈蕾季晓丹(无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产业用纺织品检测重点实验室)1前言汽车内饰材料是指汽车内部所有的材料,包括车内装饰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如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内护板、侧围护板、车顶棚衬里)、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或后窗台板、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等,还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车辆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增加,而中国经济近年来持续的发展,促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
内饰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舒适度及乘用人员安全性。
虽然到目前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没有统一的内饰件质量要求标准,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重视和关注内饰材料的质量性能。
众所周知,品牌主机厂都有一套各自完善的内饰件质量考核体系,即所谓的主机厂标准。
我国即将出台的汽车装饰用机织物、针织物国家标准也制定了相当规范的内饰件考核指标体系。
总的来讲,目前各层面对车用内饰材料的质量要求,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内饰材料常规性能,如原材料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老化性能等;二是内饰材料有毒有害释放,如气味、甲醛、雾翳、有机物散发等;三是内饰材料燃烧安全性能,如水平燃烧性能、垂直燃烧性能、熔滴测试、烟密度、氧指数、燃烧等级分类等。
其中燃烧安全性能作为重要指标,尤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已经被众多国家制定为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来强制执行。
本文则就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试作介绍。
2世界各国车用内饰材料燃烧法规一般的车用内饰材料都是可燃的。
由于车内空间狭小,密闭程度高、人员密度大,动态行驶等特点,一旦车辆上发生火灾,不但难以控制火势,而且会危及车上乘客的生命安全。
如何减少和控制车辆火灾,车辆的各种内饰材料防火阻燃性能的好坏就成了关键。
汽车内饰件阻燃标准等级汽车内饰阻燃标准主要由国家或汽车制造商发布,其中大部分标准的测试方法都是比较接近,主要关注内饰材料的易燃性和燃烧速率,只要不超过一定的燃烧速率(一般为102mm/min)时,都是允许在汽车内使用的。
取样测试的部位为汽车内暴露面向下13mm内的单层或者复合层材料,若每层可以分离则需要单独测试。
内饰材料燃烧标准GB8410 -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8410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火钳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8410标准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评定。
内饰材料不燃烧、可以燃烧但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火焰在60s内自行熄灭且燃烧距离不大于50mm。
燃烧速度:测得的燃烧距离与燃烧此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
从保证乘员安全的角度来讲,不燃烧当然是最好,而燃烧速度能够靠材料本身保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也可以为乘员提供一定的生存时间和逃生的时间。
在实际的试验操作过程中,是以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引燃或在第一个标志柱之前自行熄灭的视为不燃烧。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FMVSS302主要适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测试,UL94是广泛适用于塑料材料的阻燃测试。
针对产品用途范围不一样,且测试方法和要求也不一样。
不易燃。
医用防护服采用不易燃材料,并且离开火焰后燃烧不大于5s,该项目可以采用ZYYQ阻燃性能测试仪设备进行测试,ZYYQ阻燃性能测试仪智能化程度高,符合国家标准GB/T5455-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垂直法》,可用于有阻燃要求的服装织物、装饰织物、帐篷织物等阻燃性能的测定。
阻燃海绵由于含可燃的碳氢链段、密度小、比表面积大,未经阻燃处理的聚氨酯海绵是可燃物,遇火会燃烧并分解,产生大量的烟雾,给灭火带来困难。
特别是聚氨酯软泡开孔率较高,可燃成分多,燃烧时由于较高的空气流通性而源源不断地供给氧气,易燃且不易自熄。
聚氨酯海绵的许多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建筑材料、床垫、家具、保温材料、汽车座垫及内饰材料等,都需达到阻燃要求。
lv216-2标准
LV216-2标准是指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测试标准,是为了保障汽车乘客的
安全而设立的。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各种原因可能引发火灾,而阻燃性能良好的内饰材料能够有效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保护乘客的生命安全。
LV216-2标准要求内饰材料在受到明火烧灼后,其自燃时间应该不超过60秒,并且火焰蔓延的速度应该尽可能地慢,以便乘客有足够的时间逃生。
此外,内饰材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不能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以免危害乘客的健康。
LV216-2标准的实施对汽车制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选择符合标准
的阻燃材料,严格把控生产过程,确保每一款车型的内饰都符合标准要求。
虽然这增加了汽车生产成本,但却换来了乘客生命安全的保障,是一种值得的投资。
除了汽车制造商,消费者在购车时也应该重视车辆的内饰阻燃性能。
可以通过查看汽车的阻燃性能测试报告,或者询问销售人员来了解车辆的安全性能。
选择通过了LV216-2标准测试的车型,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乘客的安全。
然而,LV216-2标准并不是唯一的阻燃性能测试标准,还有其他一些国际标准
如ISO 3795等。
因此,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在选择阻燃材料时,也需要考虑不同
标准之间的差异,以确保所选材料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
总的来说,LV216-2标准的实施提高了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为乘客的生
命安全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都应该重视这一标准,选择符合要求的阻燃材料,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出行环境。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的阻燃性能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让每一位乘客都能够安心出行。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规定测试方法青岛众邦仪器有限公司技术部1、将预处理过的汽车内饰材料试样取出,把表面起毛或簇绒的试样平放在平整的台面上,用长度至少为110mm,每25mm内有7~8个光滑圆齿的金属梳在起毛表面上延绒毛相反方向梳两次。
2、在燃气灯的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将火焰按火焰高度标志板调整,使火焰高度为38mm。
在开始第一次实验前,火焰应在此状态下至少稳定地燃烧1min,然后熄灭。
3、将试样暴露面朝下装入试样支架。
安装试样使其两边和一端被U形支架夹住,自由端与U 形支架开口对齐。
当试样宽度不足,U形支架不能夹住试样,或试样自由端柔软和易弯曲会造成不稳定燃烧时,才将试样放在耐热金属线的试样支架上进行燃烧试验。
4、将试样支架推进燃烧箱,试样放在燃烧箱中央,置于水平位置。
在燃气灯空气进口关闭状态下点燃燃气灯,并使火焰高度为38mm,使试样自由端处于火焰中引燃15s,然后熄掉火焰(关闭燃气灯阀门)。
5、火焰从试样自由端起向前燃烧,在传播火焰根部通过第一标线的瞬间开始计时。
注意观察燃烧较快一面的火焰传播情况,计时以火焰传播较快的一面为准。
6、当火焰达到第二标线或者第二标线之前熄灭,则测量从第一标线起到火焰熄灭时的燃烧距离。
燃烧距离是指试样表面或内部已经烧损部分的长度。
7、如果试样的非暴露面经过切割,则应以暴露面的火焰传播速度为准进行计时。
8、燃烧速度的要求不适用于切割试样所形成的表面。
9、如果从计时开始,试样长时间缓慢燃烧,则可以在试验计时20min时中止试验,并记录燃烧时间及燃烧距离。
10、当进行一系列试验或重复试验时,下一次试验前燃烧箱内和试样支架最高温度不应超过30℃。
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测试解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行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重视,火灾是最为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也是科技方向着力研究的地方,本文围绕关于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测试解析,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是指物质具有的或材料经处理后具有的明显推迟火焰蔓延的性质。
目前评价阻燃性方法很多,如水平或垂直燃烧试验法、氧指数和烟密度等等。
据报道,一辆普通家用轿车耗用内装饰材料大约为20-40kg,这些装饰物主要是由易燃性纺织品、纤维内衬板、聚氨酯发泡物、人造革、热熔型粘合胶等材料组成,且主要分布在汽车内部顶棚、门衬板、地毡、座椅、安全带、隔音毡、行李舱衬垫、密封过滤毡等大约四十多个部位。
汽车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电器短路,发动机故障,交通事故等原因都极易引起火灾,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而易燃性的汽车内装饰物在事故中往往会加重火灾的程度。
因此,对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的控制就有较大现实意义,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常见的内饰阻燃水平阻燃性测试方法。
汽车的内饰材料通常指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如座垫、座椅靠背、座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装饰性衬板(包括门内护板、侧围护板、后围护板、车顶棚衬里)、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或后窗台板、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和其他任何室内有机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等材料。
常用的水平或垂直燃烧试验法是将试样夹持在U形支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高度火焰点燃试样的自由端一定时间后,确定试样上火焰是否熄灭,或何时熄灭,以及试样燃烧的距离和燃烧该距离所用时间,进而可以计算得出燃烧速率,用这样的方式来表征材料的阻燃性能。
整个测试都是在标准的燃烧试验箱中完成。
Oxygen index 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是评价塑料及其他高分子材料相对燃烧性的一种表示方法,以此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的难易程度。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研究
随着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汽车舒适性的提高要求,汽车内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汽车内饰材料的选择中,阻燃性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阻燃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车在事故发生时乘员的安全。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的研究主要包括材料的选择和防燃性能的测试。
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如材料的成本、重量、可加工性、装配性以及环保等要求。
常见的汽车内饰材料包括塑料、织物、皮革等。
这些材料中,塑料是最常见的,其阻燃性能的好坏对汽车内饰的安全性影响最大。
为了确保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一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常见的测试项目包括可燃性测试、燃烧性测试、烟雾生成测试、有毒气体释放测试等。
可燃性测试主要用于评估材料的着火性能,燃烧性测试用于评估材料的燃烧特性,烟雾生成测试用于评估材料在燃烧时产生的烟雾量,有毒气体释放测试用于评估材料在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的种类和浓度。
为了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人员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进行改进。
一种是改进材料的化学结构,添加具有阻燃功能的化合物,如阻燃剂和阻燃剂。
另一种是改进材料的物理结构,如增加材料的密度和厚度,改变材料的形状和结构等。
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事故对乘员的伤害。
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研究对于提高汽车安全性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改进材料的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减少火灾事故对乘员的伤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试验标准探究及问题建议作者:吴春海王丹来源:《时代汽车》 2018年第6期汽车内饰是指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及功能性、安全性及工程属性的车内零部件和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汽车内饰是汽车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内饰设计工作量占到车造型设计工作量的60%以上,远超过汽车外形,是车身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1 内饰材料的具体分类及阻燃性能不同要求根据内饰材料在汽车内的不同位置分为地毯、顶棚系、方向盘、座椅系统、仪表板、门内护板、立柱护板、遮阳板、行李箱内装件、发动机舱内装件、遮阳帘和其他内部悬挂材料等。
根据内饰材料材质的不同,主要分为PE、ABS、PP、PU、纤维、塑料、海绵、橡胶等。
内饰材料根据GB8410-2006分为层积复合材料和单一材料。
燃烧试验的技术指标为燃烧速度不大于100 mm/min,且分为5个等级,A-O、B、C- mm/min、D- mm/min、E,其中E为不满足燃烧速度的要求。
而对于其他专业车型要求则还有进一步的规定。
具体将在第二节阐述。
2内饰材料阻燃分析2.1按照GB8410进行阻燃试验的数据分析结合近5年来某检测机构承接GB8410的燃烧试验数据按照不同材料进行分类,统计出相同材料、不同厚度区间及不同燃烧速度区间的统计情况,具体如下:2.1.1单一材料:共他单一材质主要有PVC、棉毡、海绵、人造革、天然橡胶、尼龙、PU、PES、TPE、SMC、LDPE、PPF等材质,这些材质除PU有很高的燃烧速度外,其他燃烧速度几乎都在A-O。
2.1.2层积复合材料:因为层积复合材料的组合非常多,无法有效统计出相同层积复合材料的数据,因此这里只能统计层积复合材料中含有一种或者几种代表性的材质的样本进行部分数据的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单一材料中燃烧速率的标准差在厚度较小和较大区间呈现数值较大,表明数据比较离散,燃烧速率波动较大,中间材料呈现较平稳,进一步分析厚度较大和较小发现较小燃烧速率较大;较大厚度的材质,出现A-Omm/min的比例很大。
车辆内饰材料燃烧测试标准ISO3795介绍汽车内饰材料有塑料、皮革、纺织纤维等,各自又细分为很多品种,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应用。
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汽车香水、汽车挂件、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
ISO 3795是指农业和林业用道路车辆、拖拉机和机具、内部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测定,主要用于道路乘车车辆(如客车、卡车、货车、旅行车、长途汽车等)以及拖拉机和农业、林业机械暴露于小火源的材料水平燃烧速率的判定方法。
ISO 3795-1989农林用道路车辆、拖拉机和机械内部材料燃烧性能的测定Road vehicles, and tractors and machinery for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Determination of burning behaviour of interior materialsISO 3795适用范围ISO 3795 规定了用于道路乘用车辆(如客车,卡车,货车,旅行车,长途汽车等)以及拖拉机和农业、林业机械暴露于小火源的材料水平燃烧速率的判定方法。
ISO 3795测试方法样品水平固定在燃烧箱内U形支架上并从一端用气体火焰燃烧,记录燃烧距离和燃烧该距离所使用的时间,最终计算其燃烧速率,单位用mm/min表示ISO 3795样品要求100 mm *356 mm *厚度相关测试标准GB8410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SAE J369聚合物内饰材料阻燃测试TL1010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性能ISO 3795农业和林业用道路车辆、拖拉机和机具.内部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测定DIN 75200机车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判定95/28/EC 客车内饰材料燃烧性能测试NF P 92-505 熔滴测试U.T.A.C 18-502 T1 法国车辆内部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BMW N 60121.0 宝马汽车标准DBL 5307 奔驰-汽车内饰要求和测试规范GM L-T06-302G-79 通用汽车标准Mitsubishi ES-X60410 三菱-氧指数测试VW TL 1010 大众-汽车内部材料燃烧性能要求Volvo STD 5031 沃尔沃-汽车内饰材料阻燃防火。
纤·标准论坛Fiber · Standard Forum1 引言随着经济的迅速腾飞,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汽车生产与消费大国。
伴随着汽车带来的各种便利,频发的交通事故如火灾等对车内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同样不容忽视[1]。
汽车内饰用纺织材料是一类包含有汽车内饰零件所用的单一材料或层积复合材料,包括坐垫、座椅套、安全带、头枕、窗帘等,与乘员关系最为密切。
因而为了避免或延缓燃烧的扩展,使乘员能够有一定时间安全地离开发生火灾的车辆,对车用内饰纺织材料阻燃性能的检测评价变得十分重要,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地区重视和关注内饰材料的阻燃检测。
因此,本文尝试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汽车内饰阻燃检测标准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提供一个车用内饰纺织材料阻燃检测标准的综述。
首先介绍了我国现存的相关阻燃检测标准,接着对车用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检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具体讨论了氧指数、水平/垂直燃烧、熔融性能等七大阻燃常用指标。
2 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特性测试标准汽车内饰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以保证一旦汽车着火后乘客有足够时间离开。
本节将先对我国目前的汽车内饰阻燃检测标准进行总结。
(1)强制国家标准。
2019年10月,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8262—2019《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发布,并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该标准适用于M2、M3类客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的评定,同时规定了对客车内饰材料的取样要求、燃烧特性、氧指数、烟密度、烟毒性等试验。
比如,水平燃烧应按GB 8410规定进行试验,而垂直燃烧按GB/T 32086规定试验。
氧指数则按材料种类不同分为3种:纺织、橡胶和塑料应分别按GB/T 5454、GB/T 10707与GB/ T 2406.2—2009进行试验;烟密度按GB/T 8627试验;燃烧性能等级按GB 8624—2012评定等。
除了对纺织材料进行细致规定外,还规定了不同种类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比如对纺织材料和座椅用皮革材料,要求水平燃烧等级不低于B 级,垂直燃速≤100mm/min,烟密度等级≤75%;对弹性软垫材料,则要求水平燃烧等级为A-0mm/min等。
汽车塑料件阻燃标准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内部的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抗火
性能也成为汽车塑料件的重要指标。
汽车塑料件的阻燃性能是衡量汽
车塑料件质量的重要标准,很多汽车制造商严格控制汽车塑料件的阻
燃性能,选择产品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为了确保汽车安全、健康,
特别是电子控制器件也有严格的要求,要求汽车塑料件具有良好的阻
燃性能。
因此,汽车塑料件的阻燃性能成为当代汽车产业中的重要因素。
在国内,《汽车材料热机能性能测试方法》是GB/T527-2005中
要求的一种当今最常使用的汽车塑料件阻燃标准,它从某些方面精确
规定了汽车塑料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对于其抗火性能的要求尤为严格,应用范围覆盖了小型汽车到重型汽车,覆盖所有汽车塑料件,包括内
外装饰件、汽车座椅、发动机箱盖、发动机舱管路、驾驶位和驾驶员
空调控制模块等等。
GB/T527-2005 汽车材料热机能性能测试方法分为五个部分,其
中第一部分涉及阻燃和试验灯团熔融指数,它定义不同金属和塑料材
料在受热后的变化模式,新的阻燃测试要求,超过的新的材料类型,
在熔融指数和氧化软化温度测试中增加了新的抗。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研究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车内的安全性也变的越来越重要。
因此,车内的装饰材料的阻燃性也变得异常重要。
阻燃性是指某种材料在受到火源的热量刺激,能够有效的抑制着火的燃烧的能力。
既然汽车是电路系统的组成部分,乘者的生命安全可以从汽车内部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尤为重要,这个性能直接上决定了汽车内火灾发生后造成的损失是否会变得更大。
首先,在进行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研究时,应该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其组成成分和结构,以及具体的测试方法等。
考虑到组成成分,一般将汽车内饰材料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类,其中有机材料包括染料、纤维、聚合物、橡胶等,而无机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玻璃、石膏、陶瓷等,其中聚合物材料和橡胶材料在汽车装饰内部是主要使用的。
随后,在考虑汽车内装饰材料的测试方法时,一般选用两种传统的阻燃测试方法,即明火法和小火法。
明火法是指用一定功率的常用源反复点燃面板,并观察其是否燃烧,以及燃烧时间、散热量等指标,进行火烧温度的测定;小火法是指用小功率的源将汽车内饰材料曝晒,并检测其是否发生火烧。
当然,为了确保测试尽可能更加准确可靠,还可以进行其他测试方法,如倒火法、点火源探测器测定等。
最后,在多次测试获得测试结果以后,可以进行总结,并对不同材料和不同测试方法之间的阻燃性差异进行比较,综合分析最终得出一个最终的结论,以判断某种汽车装饰内衬材料的阻燃性程度。
总之,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是影响汽车内部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汽车内饰材料阻燃研究时,一定要仔细考虑组成成分、结构以及测试方法等,以使结果更为照面和准确,从而达到较好的阻燃目的。
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装置的工作条件及指标介绍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装置是用来评估汽车内饰材料在火灾情况下的燃烧性能的设备。
该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保障汽车内饰材料的安全性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下面详细介绍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装置的工作条件以及指标。
1.工作条件:(1)温度条件: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装置的工作温度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
一般情况下,试验装置的工作温度应介于20℃到80℃之间,以模拟真实的环境温度。
(2)气氛条件:燃烧试验通常在固定的氧气浓度下进行,以确定材料的燃烧性能。
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约为21%,燃烧试验装置应确保氧气的浓度在此范围内。
(3)湿度条件:汽车内饰材料在潮湿环境下的燃烧性能也是需要考虑的。
湿度条件可以通过控制试验装置内部的湿度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湿度应保持在30%到70%之间。
(4)试验装置结构条件:燃烧试验装置应具备合适的结构,以满足试验需求和标准要求。
试验装置通常由试样支架、燃烧室、热释放检测仪器等组成,确保试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2.指标要求:(1)燃烧性能评价指标:汽车内饰材料燃烧试验装置的主要指标之一是燃烧性能评价指标。
常见的燃烧性能评价指标有燃烧速率、火焰传播速度、烟雾密度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试验装置中的相应传感器进行测量和分析。
(2)热释放速率指标:热释放速率指标能够反映材料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从而评估材料的火灾危险性。
热释放速率指标一般以功率耗散单位面积(kW/m²)来表示。
(3)有毒气体生成指标:有毒气体生成是火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人员疏散和逃生的安全性密切相关。
有毒气体生成指标一般以气体浓度或流速来表示,如CO(一氧化碳)、CO₂(二氧化碳)等。
(4)烟雾密度指标:烟雾是火灾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之一,能够阻碍人员疏散和逃生,同时降低视线和呼吸空气质量。
烟雾密度指标一般以光传输百分比来表示,如光传输百分比50%(TSP50)。
汽车内饰件的水平燃烧实验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汽车内饰件的水平燃烧实验标准GB 8410-2006、FMVSS 571.302-2013、ISO 3795-1989等测试范围坐垫、座椅套脚垫、后备箱垫、方向盘套、头枕、抱枕、腰靠等。
样品要求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356×100或102×厚度<13mm。
典型试样图样品预处理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23℃±2℃,45%~55%环境调节至少24h,但不超过168h。
合格评定要求水平燃烧速率不超过100mm/min(根据标准不同也有102mm/min,80mm/min等)。
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汽车内饰水平燃烧示意图案例3典型案例参考标准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测试条件样品尺寸:356×100×3.0mm,火焰高度38mm,点火时间15s,最大燃烧速度不超过100mm/min。
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测试结果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备注1. 如果试样暴露在火焰中15s,熄灭火源试样仍未燃烧,或试样能燃烧,但火焰达到第一测量标线之前熄灭,无燃烧距离可计,则被认为满足燃烧速度要求,结果均记为A-0mm/min。
2. 如果从试验计时开始,火焰在60s内自行熄灭,且燃烧距离不大于50mm,也被认为满足燃烧速度要求,结果记为B。
3. 如果从试验计时开始,火焰在两个测量标线之间熄灭,为自熄试样,且不满足2项要求,则按照试样燃烧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记为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C-燃烧速度实测值mm/min。
4. 如果从试验计时开始,火焰燃烧到达第二标线,或者存在主动结束试验,(如果从试验计时开始,试样长时间缓慢燃烧,则可以在试验计时20min时中止试验,并记录燃烧时间及燃烧距离)则按照试样燃烧速度公式进行计算,结果记为D-燃烧速度实测值mm/min。
nes0094标准
NES M0094标准是关于汽车内饰可燃烧性能的测试标准。
这个标准主要用于评估汽车内部组件在遇到火源时的燃烧行为和释放有害气体的能力。
这个标准对测试方法、设备、样品准备和试验程序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汽车内饰材料具有足够的阻燃性能和低烟释放能力。
按照NES M0094标准,汽车内饰材料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 燃烧速度:内饰材料需要以适当的速度燃烧,以减少火势在车辆内的蔓延。
2. 烟雾释放:内饰材料应尽量减少烟雾的释放,以降低对乘客和驾驶员的危害。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NES M0094标准的官方文件或咨询相关专家。
收稿日期:2018-06-21作者简介:张龙(1988 ),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汽车非金属材料㊁制品性能试验及整车VOC检测工作㊂E⁃mail:zhanglong@nast com cn㊂DOI:10 19466/j cnki 1674-1986 2018 09 025汽车内饰材料及其阻燃测试标准概况张龙,吕渤,晁华,胡曼,赵满,张超(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襄阳),湖北襄阳441004)摘要:汽车内饰材料优劣不仅决定车辆舒适性与商品形象,其阻燃性能也和乘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㊂从3个不同的层面对汽车内饰材料进行了分类,简要概述了汽车内饰材料的应用范围,对目前我国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标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阐述,结合当今现状,提出了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标准的研究方向,对汽车内饰的开发与阻燃体系测试标准制修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㊂关键词:内饰材料;阻燃特性;测试标准中图分类号:U465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674-1986(2018)09-100-03OverviewofAutomotiveInteriorMaterialandFlameRetardantTestStandardsZHANGLong,LYUBo,CHAOHua,HUMan,ZHAOMan,ZHANGChao(NationalAutomobileQualitySupervisionTestCenter(Xiangyang),XiangyangHubei441004,China)Abstract:Thequalityofautomobileinteriormaterialsdeterminescomfortofthevehicleandtheproductimage,buttheflameretardantperformanceisalsocloselyrelatedtothesafetyoflifeandpropertyoftheoccupants.Thecarinteriormaterialswereclassifiedfromthreedifferentlevels,andtheapplicationrangeofautointeriormaterialswasbrieflysummarized.ThenthecurrentstatusoftheflameretardantteststandardsforautomotiveinteriormaterialsinChinawasfurtherelaborated.Combinedwithcurrentsituation,theresearchdirectionoftheflameretardantstandardforautomotiveinteriormaterialswasproposed,andithasacertainguidingsignificanceforthedevelopmentofautomotiveinteriorsandtherevisionoftheflameretardantsystemteststandards.Keywords:Interiormaterials;Flameretardantproperties;Teststandard0㊀引言随着我国交通技术的高效持续发展与进步,以及人们对车辆的需求和依赖日益加剧,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产销国㊂为了争得相对应的这一巨大的汽车经济市场,众多整车及配套供应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汽车领域竞争加剧㊂汽车内饰材料在汽车生产成本中占据很大一部分,各厂商为了提高竞争力大多采用压缩成本的低价策略抢占市场,使汽车内饰材料良莠不齐㊂而内饰材料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舒适性及驾乘人员的安全性,研发出既能提升汽车档次增加汽车舒适性,又能确保安全的内饰材料,是汽车开发工程师极力解决的问题㊂1㊀汽车内饰材料的分类汽车内饰材料种类繁多,按原料材质可分为纤维㊁塑料泡沫㊁天然橡胶及合成橡胶三大类[1]㊂汽车内饰中常用的纤维有棉纤维㊁羊毛㊁涤纶㊁芳纶㊁PBO㊁PPS㊁碳纤维㊁玻璃纤维等诸多新型纤维,大多应用于地毯㊁气囊㊁座椅面料㊁窗帘㊁遮阳帘㊁表面覆盖及装饰位置;塑料因具有密度小㊁尺寸稳定性好㊁触感好㊁耐化学性且易成型等良好的综合性能使其在汽车内饰材料中占比较大,常见的塑料类材料有PP㊁PVC㊁PET㊁ABS㊁PE㊁PU㊁PPO及其他改性塑料,常应用于门内护板㊁汽车立柱㊁仪表板㊁遮阳板等位置;橡胶材料如SBR㊁EPM㊁EPDM㊁TPO等,多应用于密封条,仪表板㊁地板覆盖物以及织物涂层㊂近年来,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更加风格化㊁高档化㊁环保化的需求,各种新型环保且可以回收利用的材料在汽车内饰中快速发展和应用[2]㊂按内饰材料的结构层次与功能,可分为面饰材料㊁缓冲材料和内饰件骨架材料三大类[3]㊂面饰材料主要有纤维材料㊁皮革㊁木材及再生纤维毛毡等,多用在装饰㊁隔音㊁保温领域,如地毯㊁顶棚㊁仪表板表皮㊁门内护板㊁装饰条㊁座椅面料等位置;缓冲材料主要有PU和PP发泡材料等,主要起减振㊁隔热㊁吸音及隔音功能,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顶棚衬里㊁门板内衬㊁转向盘㊁座垫㊁靠背等位置应用较多;骨架材料主要为保证驾驶舱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目前除了座椅骨架常用金属材料外,其他内饰件骨架主要是高分子材料及各种复合材料,如塑料㊁塑料合金㊁自增强树脂㊁增强复合材料等,这些材料可以实现结构简单,满足大尺寸且复杂形状和曲面要求㊁轻量化㊁车辆NVH指数小,并且变形可扩散均匀,有利于碰撞时能量吸收[4]等优点㊂按照内饰材料的组成结构分为单一材料和层积复合材料㊂单一材料指由同种材料构成的均匀的整体材料;层积复合材料指由若干层相似或不同材料,其表面之间由熔结㊁粘接㊁焊接等不同方法使全面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材料㊂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同材料断续连接在一起(例如由缝纫㊁高频焊㊁铆接),则不是层积复合材料,每种材料均属于单一材料[5]㊂2 内饰材料阻燃标准发展概况汽车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对车内人员的生命财产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火灾是各类安全事故中非常重要的一种㊂如2009年6月5日,成都9路公交车发生故意放火事件,熊熊大火将整个车身烧成空壳,造成27人遇难74人受伤;2016年6月26日,因一辆大巴车在湖南境内高速公路上碰撞隔离带和护栏后起火引起的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5人死亡,13人受伤㊂频发严重的交通汽车事故均是由于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因电气故障㊁油路系统故障㊁交通事故㊁车身高温以及人为因素等原因引发火灾㊂许多研究表明,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汽车发生火灾后,车内装饰材料的阻燃等级过低,助长了火势的蔓延,从而加重了乘车人员的伤亡和财产损失㊂因而,如何抑制或延缓火焰的传播,为乘员安全疏散和扑灭火灾争取足够时间,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质量安全等级,健全汽车内饰的阻燃标准体系迫在眉睫㊂1987年,我国出台了最早的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测试强制性标准GB8410-1987‘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并于1994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㊂随着国内汽车消费者安全需求的变化,2006年我国参考了美国联邦车辆安全标准FMVSS571 302‘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对GB8410-1994再次进行修订,进一步指导我国所有类型汽车内饰材料的生产㊂标准要求内饰件的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㊂但是,该标准并未像欧盟95/28/EC号指令以及美国FMVSS300系列防火测试法规一样充分考虑到内饰件使用部位[6],对各种使用位置提出不同的测试方法,而仅仅考察了材料的水平燃烧速率,未考虑内饰件的安装位置㊁布置方法㊁使用条件和引火源等因素,不适用于评价真实的车内燃烧特性,不能明确分辨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性能的优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标准限值要求较低,以至于大多数塑料,特别是热塑性塑料几乎不用经过任何阻燃处理就能满足要求㊂此外,公交车辆内墙板和顶板多采用木质胶合板贴面的形式,木质材料不易被引燃,但是一旦引燃,则会释放大量的热,这样的内饰材料在火灾发生时,却成了助燃材料[7]㊂2011年,在甘肃庆阳㊁江苏丰县等地发生多起校车安全事故,校车安全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㊂2012年4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GB24407-2012‘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并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实施㊂此标准适用于幼儿园阶段(3周岁以上)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的群体所乘用的专用校车㊂在GB24407-2012中,除了对校车的结构尺寸㊁机械安全性能等作出了详细㊁严格的要求外,标准中5 12 2和5 12 6节明确对乘员舱内饰材料以及电器系统的导线㊁波纹管等材料的阻燃性能作出了严格规定,明确指出内饰材料最大水平燃烧速度试验方法按照GB8410-2006进行,但限值加严到70mm/min㊂测试指标不再局限于水平燃烧性能,扩展到了材料点燃性能㊁材料产烟性等,新增了内饰材料氧指数的要求,所谓氧指数是指在所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在O2㊁N2混合气体中刚好维持火焰燃烧时的最小氧浓度,以O2体积的百分率表示,用来判断材料在空气中与火焰接触时燃烧的难易程度,其氧指数越高表明材料越不易被点燃,阻燃性能越好[8]㊂标准中要求内饰材料的氧指数(OI)不小于22%,对于针对纺织品及塑料㊁橡胶类涂附织物,氧指数的试验方法按GB/T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的规定执行㊂其他塑料材料,试验方法按GB/T2406 2-2009‘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的规定执行㊂此外,对考核材料燃烧安全性的另一重要指标,烟密度等级也作了要求㊂材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雾,不仅影响救援及逃生视线,而且很容易使人窒息死亡㊂烟密度等级的测试原理为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测量材料燃烧时产生的烟气中固体尘埃对光的反射而造成光通量的损失,透过烟的光强度衰减量来评价烟密度值的大小,烟密度等级越大表示材料燃烧或分解产生的烟雾越多㊂GB24407-2012要求塑料类内饰材料烟密度等级(SDR)不大于75,试验方法按GB/T8627-200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的规定执行㊂除了以上3种内饰燃烧测试要求以外,GB24407-2012标准规定电器设备及导线应能耐受环境温度和湿度,尤其能耐受发动机舱内的温度和各种污染物可能带来的损害㊂导线应满足负荷要求㊁绝缘良好并具有阻燃性能,其中波纹管应达到GB/T2408-2008‘塑料燃烧性能的测定水平法和垂直法“标准中规定的V⁃0级水平㊂在火灾研究调查中表明,由织物引起的火灾占很大比例,一旦被引燃火焰极易传播和扩大㊂2015年10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针对运载超过22名乘客的M3类汽车内使用窗帘㊁遮阳帘和/或其他内部悬挂材料的阻燃评价标准GB32086-2015‘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㊂其原理是将试样垂直固定到矩形框架上,在燃烧箱中用规定火焰引燃试样,测定试样燃烧距离和所用时间,该标准要求垂直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㊂该标准不适用于有站立乘客的城市客车㊂早在2014年公安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客车消防安全技术要求的函“(公消[2014]158号),对客车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㊁燃烧热值㊁热释放速率㊁材料燃烧烟密度等级㊁材料燃烧产烟毒性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并认真吸取 6 26事件 的惨痛教训,为此,交通部于2016年12月30日发布了行业标准JT/T1095-2016‘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于2017年4月1日正式实施㊂该标准按照应用材料㊁包含内饰材料及使用部位将营运客车内饰材料分为内饰板材㊁铺地材料㊁弹性软垫材料㊁纺织材料㊁皮革材料㊁座椅用塑料材料㊁保温隔热降噪减振材料㊁连接材料及其他内饰材料9大类㊂根据差异种类的实际使用情况及行业发展状况提出了不同的阻燃特性要求,对大多数应用材料要求检测水平燃烧㊁垂直燃烧㊁氧指数㊁烟密度等级项目,并且较之前发布的标准中的技术要求有了较大幅度提高㊂需要指出的是,JT/T1095-2016根据内饰材料材质不同,需选用不同的氧指数测试方法㊂与GB24407-2012‘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相比,新增了橡胶材料的氧指数测试方法,按照GB/T10707-2008‘橡胶燃烧性能的测定“进行测试㊂众所周知,当火灾发生时,给人造成伤害的不仅只有燃烧产生的热辐射,燃烧产生的浓烟和烟气毒性也会给人造成极大地伤害㊂统计结果表明,火灾中70% 85%的死亡者是由于吸入了烟尘及有毒气体昏迷后致死的㊂目前在地铁㊁动车组及高铁上均要求采用阻燃㊁低烟㊁无毒(少毒)的非易燃防火材料[9]㊂JT/T1095-2016特别针对铺地材料上的地板覆盖物要求进行燃烧性能㊁产烟特性㊁烟气毒性等级试验㊂其中在热危害方面,燃烧性能等级试验方法按照GB/T11785-2005‘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定辐射热源法“测定临界热辐射通量(CHF,CriticalHeatFlux),要求满足CHF不小于8 0kW/m2;同时,按照GB/T8626-2007‘建筑材料可燃性试验方法“,点火15s,测定20s内焰尖高度,要求其满足Fs不大于150mm,即满足GB/T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B1⁃B的要求㊂在烟气危害方面,由于地板覆盖物使用量巨大且处于较低位置,车辆又密封较好,一旦起火,烟气易弥漫聚集,造成能见度骤降,同时,烟气中有对人眼㊁呼吸道及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极大刺激毒害的烟气,均会对人员的疏散带来困难,标准中要求产烟特性等级试验方法按照GB/T11785-2005‘铺地材料的燃烧性能测定辐射热源法“测定产烟量,需满足GB/T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产烟特性及分级判据中产烟量需符合铺地材料的s1级别要求㊂材料产烟毒性评价方法采用动物染毒法,对应于GB/T20285-2006‘材料产烟毒性危害分级“,即以充分产烟及无火焰情况下的烟气进行动物染毒试验,根据染毒期间及染毒后试验的动物小白鼠的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来确定材料产生烟气的毒性级别,标准要求以浓度大于25 0mg/L的烟气对小白鼠进行30min染毒试验,要求实验小鼠30min染毒期内无死亡(包括染毒后1h内)及实验小鼠在染毒后3天内恢复平均体重,达到麻醉性及刺激性均合格的准安全级ZA1级,即烟气毒性等级满足GB/T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t0级要求㊂针对近几年迅猛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也屡次出现起火现象,这些事故不仅仅涉及到内饰材料阻燃性能,还与动力电池的防火性能有关,动力电池的防火测试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国标‘电动客车安全要求“正在制订中,其中,内饰材料考核项目大致与营运客车相同㊂在后期的标准制修订中,应更多地借鉴轨道交通㊁建筑材料等相似领域的经验,增加内饰材料阻燃性能的测试项目,例如:对于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的热释放速率㊁烟雾释放速率的考核;车顶内饰材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熔融滴落现象的考核;发动机舱及动力电池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的考核等㊂3㊀结论交通工具火灾事故的频发,内饰材料助燃导致火情进一步加剧,只有根据汽车工业的特点,将材料阻燃研究的方法机制㊁技术标准有机结合地应用到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研究上来,寻找适用的新型阻燃材料,进一步从本质上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质量安全性㊂此外,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标准是确保汽车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应根据车型种类㊁内饰材料材质类型及实际使用状况,综合国内外相关的标准切合实际地制订并完善一系列的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测试标准,并积极开展内饰材料阻燃性能的评价分级工作㊂与此同时,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加大标准的执行力度,加强汽车内饰材料的质量监督,降低安全隐患㊂参考文献:[1]刘晓华,杜兆芳,陈玉霞.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的研究概况[J].现代纺织技术,2007(3):62-63.LIUXH,DUZF,CHENYX.ResearchontheFlameRetardanceoftheInner⁃upholsteryMaterialsforAutomobiles[J].AdvancedTextileTechnology,2007(3):62-63.[2]张彦如.汽车材料[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7.[3]李树生.汽车内饰材料的现状及未来[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0(4):28-34.[4]李雅彬,周博.汽车内饰材料的研究进展[J].汽车工程师,2012(4):19-22.LIYB,ZHOUB.ProgressofAutomotiveInteriorDecorationMaterial[J].AutoEngineer,2012(4):19-22.[5]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8410⁃2006[S].[6]匡龙.汽车内饰材料燃烧测试简述及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3(21):77-79.[7]豆永红,李建华,朱方龙.汽车内饰材料存在的火灾安全隐患及燃烧特性检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5(9):36-38.[8]董激文,陈雷,季晓丹.车用内饰材料燃烧安全性能检测[J].非织造布,2013(3):76-81.[9]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动车组用内装材料阻燃技术条件:TB/T3237-2010[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研究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问题愈发受到关注。
汽车内饰材料是指汽车内部装饰和功能性部件所采用的材料,包括座椅、仪表盘、门板、天花板等。
这些材料如果发生火灾,由于汽车内空间较小,烟雾和火焰对乘客的影响可能会更加严重,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关乎乘客的安全。
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研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阻燃性是指材料在火灾条件下抵抗燃烧和火焰蔓延的能力。
而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研究旨在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防火性能,降低火灾对车内乘客造成的伤害。
目前,阻燃汽车内饰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本身的阻燃性能2. 阻燃材料的应用3. 阻燃材料的性能评价一、材料本身的阻燃性能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取决于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
阻燃材料通常采用具有抗火性能的材料或在材料中添加阻燃剂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常见的阻燃材料包括无卤阻燃剂、磷氮系阻燃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
这些阻燃剂可以在火灾条件下释放气体和水蒸气,减少烟雾的产生,降低火灾蔓延速度,减少对乘客的危害。
还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物理结构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增加材料的密度、增加材料的厚度、采用多层结构等方式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
二、阻燃材料的应用阻燃材料的应用是提高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性能的关键。
在汽车内饰材料的选择和设计中,应该优先考虑阻燃材料的应用。
一些具有较好阻燃性能的材料,如聚酰胺、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件的制造中。
在汽车内饰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组合和结构设计来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
可以通过在汽车内饰件表面添加阻燃涂层、采用复合材料结构等方式来提高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
为了评估汽车内饰材料的阻燃性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目前,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些阻燃性能评价的标准,如ASTM E84、UL94、GB/T2408等。
这些标准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燃烧性能、烟雾生成量、火焰蔓延速度等进行测试,来评估材料的阻燃性能。
我国汽车内饰材料办理阻燃测试简介
汽车内饰材料包括坐垫、座套、顶棚、地毯等,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成为人们第二个重要的活动空间,为了满足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多种要求,汽车内饰材料也朝着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其中,汽车内饰材料阻燃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防火测试-标准名称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8410: Flammability of automotive interior materials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8410测试范围:
1、座垫
2、座椅靠背
3、座椅套
4、全带
5、头枕
6、扶手
7、活动式折叠车顶
8、所有装饰性衬板(车顶棚衬里,车内护板等等)
9、窗帘
10、仪表板
11、地面覆盖层
12、等
GB 8410标准要求
燃烧速度不大于100mm/min
相关标准:
GB 32086-2015《特定种类汽车内饰材料垂直燃烧特性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FMVSS 302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ASTM D 5132 《车辆内部防火测试》
ASTM D1230-94(2001) 《标准服装纺织品可燃性的试验方法》
DIN75200 《汽车内部材料用材料燃烧性能的测定》
FMVSS 302《联邦交通车辆的内部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
CMVSS 302 《加拿大交通车辆的内部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
办理汽车内饰材料阻燃测试流程:
1、项目申请——向检测检测监管递交申请。
2、资料准备——根据要求,企业准备好相关的认证文件。
3、产品测试——企业将待测样品寄到实验室进行测试。
4、编制报告——认证工程师根据合格的检测数据,编写报告。
5、递交审核——工程师将完整的报告进行审核。
6、签发证书——报告审核无误后,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