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_期末测试题+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_期末测试题+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_期末测试题+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_期末测试题+答案

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1

一、选一选:

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2、在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阳光狼羊绿色植物

B、绿色植物昆虫蛙蛇鹰

C、分解者蛇昆虫蛙

D、细菌羊狼绿色植物

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A、植物

B、动物

C、病毒

D、腐生细菌和真菌

6、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池塘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

8、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10、由于能量的流动形式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A、鹰

B、青蛙

C、昆虫

D、草

11、如果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D、消费者和分解者

12、下列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狐狸与野兔

B、工蜂与蜂王

C、水稻与稗草

D、跳蚤与小狗

13、科学研究发现,用适量的“汽水”(一种能释放二氧化碳的溶液)浇灌植物,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原因是它能()

A、增强呼吸作用

B、增强光合作用

C、增强蒸腾作用

D、促进水分吸收

14、“青山绿水”与“穷山恶水”两个词,反映了下列哪项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A、山石

B、水分

C、土壤

D、森林

15、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大的三种无机盐是()

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B、含钙、铁、钾的无机盐

C、含氮、镁、锌的无机盐

D、含钙、磷、硼的无机盐

16、将四株大小差不多的同一种植物的幼苗,分别培养在下列液体中,能正常生长的是()

A、糖水

B、盐水

C、土壤浸出液

D、自来水

17、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出现“烧苗”现象,原因是()

A、根细胞吸水过多

B、根细胞失水过多

C、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多

D、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

18、正确表达呼吸作用的公式是()

A、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C、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19、正确表达光合作用的公式是()

A、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

C、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20、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

B、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的过程

C、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为相反的两个过程,之间没有什么关联

D、光合作用主要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1、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呼出二氧化碳

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分解有机物

D、消耗氧

22、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的第一步,是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主要目的是()

A、消耗叶片内储存的淀粉

B、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C、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D、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23、在盛有2毫升淀粉糊的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溶液,振荡后,放在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试管冷却并滴入2滴碘酒,结果试管内不变蓝,该实验说明淀粉()

A、遇到碘酒不会变蓝

B、已经水解为麦芽糖

C、已经水解为葡萄糖

D、没有发生变化

24、将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吞服,以免对胃产生刺激。从消化特点看()

A、胃能消化淀粉,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经胃进入小肠

C、淀粉在口腔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D、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25、在消化道中,淀粉和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食道和胃

D、小肠和口腔

26、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是()

A、水、无机盐、维生素

B、蛋白质、糖类、脂肪

C、蛋白质、维生素

D、维生素、糖类、脂肪

27、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A、肺

B、血液

C、细胞

D、心脏

28、把人体的体腔分隔为胸腔和腹腔的结构是()

A、脾

B、腹肌

C、胸肌

D、膈

29、黏虫是一种农业害虫。黏虫在麦田里大量繁殖,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使该农田生态系统的生态

平衡遭到破坏,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大量清楚了杂草,黏虫只能危害小麦

B、大量消灭了田鼠,黏虫没有了天敌

C、大量使用农药,黏虫增加了抗药性

D、大量捕杀青蛙,黏虫没有了天敌

30、修建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

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④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将载玻片上写的英文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时看见的物象应是()

A、p

B、q

C、b

D、d

32、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在视野左下方,要想将物象至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右上方

33、在使用显微镜时,可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

A、粗准焦螺旋

B、转换器

C、遮光器

D、细准焦螺旋

34、由口、咽、食管、胃、肠、肛门和肝脏等器官组成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

B、运动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35、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

36、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下降镜筒时为什么眼睛要注视物镜()

A、观察物镜是否对准通光孔

B、避免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

C、观察物镜是否对准反光镜

D、可以在视野中找到物象

37、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茎

B、叶

C、叶柄

D、植物体各部分

38、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肉食动物

39、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上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中也发现了DDT,这现象说明( )

A、DDT的挥发性极强

B、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C、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D、考察队把DDT带到南极

40、民间食物如“腊八粥”、“荤素饺”等,从营养学角度看,共同点是()

A、烹饪精良

B、营养成分单一

C、色香味美

D、营养成分全

41、下列哪一项不是膳食纤维对人体的作用()

A、促进肠道的蠕动

B、多食,会增加体重

C、可以消除饥饿感

D、能促进体内胆固醇的代谢

42、下列哪项符合食品安全()

A、吃街头的烤羊肉串

B、把青菜用水浸泡后再冲洗

C、把发了芽的马铃薯去芽后煮熟吃

D、发了芽的花生晒干吃

43、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粘膜的作用是()

A、分泌粘液,阻挡灰尘和细菌

B、形成支架,使空气畅通

C、形成唾液

D、杀死细菌

44、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鱼,能够随周围环境颜色的改变而变换身体的颜色,这种行为对比目鱼来说()

A、有利于保护自己

B、有利于逃避敌害

C、属防御行为

D、以上都对

45、如右图所示,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6、右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

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A、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D、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二、你能填:

1、生态系统是指__在一定地域_内,_生物_与__环境_

所形成的统一整体。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的是_森林__,在城市生态系统中,__人__起重要的支配作用。

2、下面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回答:

害虫青蛙蛇

水稻

(1)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害虫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如果有人打量捕捉青蛙,那么害虫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自动调节能力。

3、生态系统中的_物质和能量_,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_生活环境__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的适应性是_普遍_存在的。

5、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其中主要成分是_生产者_,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_消

费者___,把有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分解者_。

6、萝卜存储久了就会空心是因为萝卜内的有机物被大量分解了。花草总不浇水就会萎蔫是因为体内的_水分大量地散失了。

7、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相同的洞,甲洞内装浓盐水,乙洞内装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甲洞内的水___变多__,萝卜变_软__;乙洞内的_变少_,萝卜变_硬_。这个实验证明:萝卜细胞可以吸水也可以失水。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取决于__细胞液浓度_和__周围溶液浓度的大小。

8、从光合作用的实质上说,光合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转化过程,把简单的_无机物_,制造成复杂的__有机物_并且释放出__氧气__;另一方面是能量转化过程,在物质转化的同时,把_太阳能_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_化学能__。

9、显微镜的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线强时用_平_面镜,光线弱时用__凹_面镜。

10、食物中的三大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重要的储能物质是__________。

11、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对光时,选用的物镜是_10×。

(2)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是___簿而透明__。

(3)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_反光镜_,若使左侧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向__左侧__移动装片。要使观察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应调节_细准焦螺旋_。

(4)显微镜的目镜有5×和10×两种,物镜有8×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的目镜是__10×_,物镜是_40×_。

12、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组成。

13、食物链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2)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_植食性动物_;(3)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则大多是肉食性动物_。

14、在农业生产上,要让作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应该_合理密植_。

15、在呼吸时,由于__肋间肌__和__膈肌___收缩,胸廓扩大,气体就被_吸入_________;当_____

肋间肌_____和_____膈肌_____舒张,胸廓变小时,气体就被__呼出________。

三、辩对错:

1、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狐狸不吃草,所以这两种生物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3、“蚁穴溃堤”的成语主要揭示了生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4、有些毒蛇具有醒目的体色或斑纹,很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对环境的不适应。()

5、每种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

6、绿色植物白天只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7、农民在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膜覆盖地面,能提早出苗,原因是提高土壤温度。()

8、冬季植物落叶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9、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

10、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

11、植物体所有的生活的器官,都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呼吸作用。()

12、给庄稼施肥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13、胆汁和肠液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有消化作用。()

14、所有的营养成分都通过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

15、使用显微镜边画图边观察时,应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16、在一个池塘中,由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大鱼等生物组成池塘生态系统。()

17、动物数量的大量减少,可使人类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利于人类社会发展。()

18、麻雀会啄食粮食,所以它是有害无益的鸟。()

四、连连看:

1、将下列生物与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老虎吃羚羊 A、合作关系

②许多蜜蜂在酿蜜 B、竞争关系

③同一片森林中的树木 C、寄生关系

④动物与身体上的跳蚤 D、捕食关系

2、请你用线把下列几种维生素缺乏时的症状和食物来源连起来。

(1)维生素A ①神经炎和脚气病 a.肝脏、鱼肝油、胡萝卜

(2)维生素B1②皮肤干燥、夜盲症 b.稻米、小麦、豌豆、扁豆

(3)维生素C ③佝偻病 c.新鲜的蔬菜、水果

(4)维生素D ④坏血病 d.奶制品、鱼肝油、蛋黄

3、请将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与其功能用线段连起来。

五、来探究:

1、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的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回答:(1)现象记录与分析:

(2)实验中,甲处和丙处的对比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________处和________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必不可少的条件。

(4)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图是检验呼出气体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情况

回答下列问题。

呼吸处

空气出口

空气进口

澄清的

石灰水(1)在“呼吸处”作缓慢的吸气和呼气动作。吸气时,用夹子夹紧

B管的橡皮管;呼气时,夹紧A管的橡皮管。进行多次后,_______

(填“A”或“B”)试管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____。

(2)在实验中设置A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_。

(3)人体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A、血液

B、肺泡

C、细胞

D、气管

3、下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_________和[ ] _________。

(2)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 ] ________。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 ____________。

(4)光线经过反光镜反射后进入镜筒,我们能通过

目镜观察到物象。光线经过显微镜的

[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这几个部件。

六、巧分析: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

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3个大小一样的广口

瓶,分别

贴上甲、乙、丙标签。在甲、丙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

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3瓶

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图)。

观察一段时间后,请回答:

(1)哪瓶中的蚯蚓蠕动能力会明显减弱?_________,因为蚯蚓的呼吸依靠_____________来完成。

(2)甲乙两瓶的实验现象说明:影响蚯蚓生活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其中,________瓶是对照

装置。

(3)若将丙装置放在暗处,则可以进一步探究_________对蚯蚓的影响。

2、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

下图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在该生态系统中,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图中营养环节最少(最短)的

一条食物链是。

(2).鹰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

(3).如人类大量捕捉青蛙,害虫的数量会,

直接导致的数量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

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状态。

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____能力。

(4).如该生态系统受到DDT 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 最多的生物会是 ,其原因

是 。

(5).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来源于生产者的 作用。

3、如图是模仿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过的一个实验示意图

(注:玻璃罩是密闭的)。

(1)该实验中,甲和乙是做为一组_________实验。

(2)在乙中,植物光合作用为小白鼠呼吸提供了_______,

同时小白鼠呼吸所产生的_________也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

了原料。

(3)在实验取材上如何确保该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是温带草原上的部分生物,它们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如右图,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把生物前的

代号填入方格内。

A 、植物

B 、鼠

C 、蛇

D 、鹰

E 、食虫鸟

F 、植食昆虫

5、右图为呼吸作用实验图(玻璃罩内是绿色植物和一小杯

澄清石灰水)。

(1)实验开始要用黑布遮住玻璃罩的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天揭开黑布,小烧杯内的石灰水变得_________,

说明玻璃罩内____________的浓度增加。

(3)将燃着的火柴放进玻璃罩,火柴立刻____,说明玻璃罩内的_________

的浓度降低。

部 分 答 案

四、连连看:

1、①—D ,②—A ,③—B ,④—C

2、(1)—②—a ,(2)—①—b ,(3)—④—c ,

(4)—③—d 3、A —②,B —①,C —④,D —③

五、来探究:

1、(1)

(2)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内进行, (3)乙,丙

(4)饥饿处理,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耗尽。

2、(1)_B ,二氧化碳较多,(2)对照,(3) C

3、(1) 5 遮光器,_8_反光镜,(2)_9_细准焦螺旋,(3)_4_物镜,

(4)_5_遮光器,_6_通光孔,_4_物镜,_2_镜筒,_1_目镜

六、巧分析:

1、(1)乙,湿润的皮肤(或湿润的体壁),(2)水分(或土壤湿度),甲,(3)光

2、(1)绿色植物,细菌和真菌等(或微生物),(2)太阳能,

(3)增加,绿色植物鼠鹰,相对稳定,自动调节,

(4)鹰,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富集,(5)光合作用

3、(1)对照,(2)氧气,二氧化碳,(3)除了植物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4、

5、(1)不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2)浑浊,二氧化碳,(3)熄灭,氧气

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1

一、选择1、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母鸡下蛋

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

D、葵花向阳

2、童年时,我们经常唱起一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春天燕子从南方飞到我们这里来,主要是受哪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空气

3、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A、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太麻烦

B、只需要一组实验就可以了

C、对照实验只不过是形式而已,可有可无

D、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

4、在图1所示的密封容器内,绿色植物在富含腐殖质的潮湿土壤中生长,土壤中还有

一些小昆虫,在适宜的条件下,瓶内生物能存活较长时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瓶。

下列有关该生态瓶的正确说法是()

A.生态瓶中只存在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态瓶中的非生物因素只有空气和土壤c.该生态瓶就是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D.该生态瓶可以长期放在阴暗处

5、歌曲《老鼠爱大米》唱遍大江南北,大米中的淀粉在老鼠体内最终被分解成哪种成分被吸收()

A、葡萄糖

B、麦芽糖

C、氨基酸

D、甘油

6、人体缺少哪类维生素,易患佝偻病()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B 1

D、维生素C

7、()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

8、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可以沿着下列哪条链正常流动:()

A、草→食草昆虫→青蛙→蛇

B、草→吃虫鸟→鼠→青蛙

C、草→兔→食草昆虫→猫头鹰

D、狐→兔→蜘蛛→草

9、绿色食品指的是()

A、绿颜色的食品

B、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C、含有叶绿素的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0、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增施()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利于蔬菜的丰产,因此有人把这种气体称为大棚里的“气肥”。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汽

D、氮气

11、关于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保证了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B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C、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只满足了植物生长的需要D、是人类所用能源的主要来源

12、被称为植物营养的“三要素”的是()

A、含硼、含钾、含铁的无机盐

B、含氮、含钾、含铁的无机盐

C、含氮、含磷、含铁的无机盐

D、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13、人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

14、新疆哈密瓜地区,昼夜温差大,所产的哈密瓜很甜,主要原因()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很旺盛,合成有机物多

B、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晚上呼吸作用弱,积累的糖分多

C、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有机物少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弱,积累的糖分多

15、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功能无关的结构是()

A鼻粘膜能分泌粘液B鼻粘膜内有嗅细胞 C鼻腔内有鼻毛 D鼻腔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16、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因为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B.肺泡被血块堵塞 C.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 D.婴儿肺的质量大

17、人在吸气的过程中,肋骨和膈的运动是()

A、肋骨上升、膈舒张并上升

B、肋骨上升、膈收缩并下降

C、肋骨下降、膈舒张并上升

D、肋骨下降、膈收缩并下降

18、“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的目的( )

A、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吸收尽容器中的氧气

D、吸收尽容器中的二氧化碳

19、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A、绿叶

B、叶

C、叶绿体

D、细胞

20、盆栽的大叶观赏植物最好不要放在卧室内,原因是()

A、植物的呼吸作用使室内温度变高

B、晚上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室内氧气

C、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氧气

D、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人体不利

二、判断题21、仙人掌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也是叶。

22、为了看清楚所要观察的物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越好。

23、草原上狼经常袭击羊群,所以牧民应大量捕捉狼,这种做法是对的。

24、早上由于时间紧,我们可以不吃早饭,中午多吃一点就可以了。

25、我们冬天吃的蔬菜黄豆芽和绿豆芽呈黄白色,是因为缺少光照的原因。

26、在跑步时,我们应该大口大口得呼吸空气,满足运动时身体对氧气的需要。

27、水果和蔬菜储藏时,应放在氧气浓度较高的地方,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呼吸,这样才不会腐烂。

28、植物开花也需要消耗能量。

29、茄子幼苗带土移植,主要目的是要更好地保护根。

30、水痘并不是天花,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应及时隔离并就医,两星期左右可痊愈。

三、填空31、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在根尖。根尖的结构包括、分生区、、成熟区四部分,根成熟区有大量的,使根的表面积增大许多倍,有利于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

32能量在食物网中流动的规律是从开始流向动物再流向动物。

33、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其中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脂肪、、。

34、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标志是。它反映了呼吸器官的(选填“最大”、“最小”或“正常”)工作能力。

3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阳光、、

等基本条件,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保护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36、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不仅表现在 ,还表现在 。

37、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来完成的。吸气时,吸进 ,经过循环将 带到全身的各个组织细胞。各个组织细胞利用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的 ,又随着血液循环通过肺泡,由呼气排出体外。

三、实验题

38、认识显微镜显微镜是实验室里重要的仪器,你能认识它的结构吗,

试试看, 在下列表格中对号入座

① 目镜、②物镜、③反光镜、④细准焦螺旋、⑤粗准焦螺旋

39、按照右图的方法,取2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相同的洞,

在A 萝卜洞内装上浓盐水,在B 萝卜洞内装上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

水位的变化并注意用手摸萝卜的感觉。(1)A 萝卜洞内的水变 了,萝卜

的硬度变 了;B 萝卜洞里的水变 了,萝卜的硬度变 了。

(2)这个实验说明细胞的吸水或失水主要取决于 浓度和 浓度

的大小。当 浓度大于 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

浓度小于 浓度时,细胞就失水。

四、思维冲浪40、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2个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观察蜡烛在甲、乙2个瓶中的燃烧情况。

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燃烧情况是否一样?为什么?

参考答案

31、根冠,伸长区,根毛 32、绿色植物,植食性,肉食性 33、糖类,水,糖类,蛋白质

34、肺活量,最大 35、生物圈,水,营养物质(氧气) 36、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7、气体交换,氧气,氧气,二氧化碳 38

1

3),B ,D ,C 39、(1)多 软 少 硬(2)外界溶液 细胞内细胞液溶液 或(细胞内细胞液溶液 外界溶液)

细胞内细胞液溶液 外界溶液 细胞内细胞液溶液 外界溶液

40、不一样 甲瓶内蜡烛很快熄灭了,乙瓶内蜡烛燃烧较旺盛。因为,甲瓶内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呼吸作用,消耗了甲瓶中的氧气;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会消耗乙瓶中的氧气。

A B C D E

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2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影响小麦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小麦田间的杂草 B.管理小麦的农民 C.阳光 D.吃小麦叶的害虫2.沙漠中仙人掌的叶成刺状,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3.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只羊 B.一群羊 C.一片草原 D.草原上所有的羊

4“我们只有一个家,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园,那就是生物圈。”这句话中。“我们”指的是( ) A.所有生物 B.人类 C.植物 D.植物和动物

5.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 )

A.营养物质 B.阳光、空气和水分 C.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D.以上三项之和6.进行科学探究时,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处理的方法是( )

A.修改结果,使其与假设相符 B.依据实验结果下结论

C.修改实验过程,使其与假设相符 D.修改假设,重新做验

7.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右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8.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和部位分别是( )

A.只在黑夜,任何生活的部位 B.白天和黑夜,任何生活的部位

C.只在黑夜,有叶绿体的部位 D.只在白天。有叶绿体的部位

9.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图所示。如果仅将物镜换成。加”,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 )

A.2个 B.4个 C.10个 D.40个

10.人体进行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11.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12.人体的呼吸系统包括( )

A.气管和肺 B.鼻、咽、喉 C.呼吸道和肺 D气管:支气管和肺

13.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是( )

A.淀粉和氧气 B.淀粉和水 C.多种有机物 D.水和二氧化碳

14.在根尖结构中,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5右图中w、x、Y、z分别表示洋葱表皮的四个相邻细胞,它们之间的吸

水关系如图中的箭头所示。请问它们的细胞液浓度最小的一个是( )

A.W B.X C.Y D.Z

16.右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17.吸人人体的氧气最终要到达( )

A.肺 B.细胞 C.血液 D.心脏

18.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

这条食物链中,含有总能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A.猫头鹰和食草昆虫 B.青草和猫头鹰

C.食草昆虫和青草 D.食草昆虫和猫头鹰

19.刚收获还没晒干的粮食长期堆放会发热,是因为( )

A空气不流通 B种子长期不见光 C种子得不到氧 D种子呼吸作用产生热量来不及散发

20.在严寒的冬天,利用温室进行蔬菜种植,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需要调节好温室的光照、温度、湿度和气体等条件,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温室内温度尽量保持恒定 B及时擦干温室薄膜(玻璃)上的水膜,以防止透光降低

C适当增加光照时间以补充冬季阳光不足D向温室内定期释放二氧化碳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体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__________。

3.在食物的营养成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

4.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是:从__________开始流向__________动物,再流向

__________动物。

5.如果自然界中的森林面积大量减少,那么,大气中的____________就会不断增多,

____________就会不断减少。

6.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是在____________内进行的,是分解____________,释放能量的过程。通过呼吸作用。生物体内的气体发生了变化,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___。

7.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在物质变化方面,是把____________变成___________,在能量变化

方面,是把____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____。

8.根据植物对无机盐需要量的不同,用水和不同比例的无机盐配制出供栽培植物的溶液,叫做植物营养液。用植物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指生物只能适应周围的非生物环境。 ( )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 )

3.科学探究的五个步骤是严格固定不变的。 ( )

4.合理的饮食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

5通过用干湿计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灌木丛的湿度,可以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 )

6.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合理密植。( )

7.胆汁和肠液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具有消化作用。( )

8.新疆吐鲁番的葡萄个大味甜的原因之一是该地区的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

累。( )

9.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

10.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只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的来源。( )

四、识图作答题(本部分含5题。共30分)

1(6分)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存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等生物。据图回答:(1)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体内积存DDT最多的生物会是________________

(4)在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都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

2.(6分)在A、B两支试管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并在A管内加入清水,B试管内加人等量的唾液混合后,如图所示,在37℃的水中恒温保持约10分钟。同时取出冷却,滴加碘

酒。请分析回答: (1)滴加碘酒后,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试管内的液体_______________;

B试管内的液体 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具有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4)淀粉在人体内最终被消化分解成_______________,被吸收进人小肠绒

毛的_____________里。

3.(6分)下图是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有关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在步骤1中,将植物放在黑暗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3)在步骤3中,遮盖黑纸片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4)在步骤6中,滴加的试剂是__________,其目的是为了检验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 ______(5)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

4.(5分)下图为水分从土壤中进到根内部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1是根尖某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的叫做________

(2)4所示部分为根尖的__________ 区。

(3)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水分依次通过的结构是( )

A.1—2—3 B.2—3一1 C.3—2一1 D.1—3—2

(4)3是根尖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_____________ 管。(5)某同学给一株植物大量施肥后,该植物生长不正常,那么此时植物体表现出的状态是————————————————

5.(7分)右图是人体呼吸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表示肺泡内气

交换,③表示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表示组织气体交换。请回答:(注:02为氧气,co,为二氧化碳) (1)

在过程①中,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_____________。若将呼出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则澄清

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

(2)通过过程②,血液由含_____________多的血变成含

_____________多的血。

(3)进入血液的_____________气经过程③运输到组织细胞,

然后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进入到组织细胞内,供组织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苏教版生物中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课本3-7页) 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自然界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 外);②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能由小长大);③生物体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④生物体具有生殖、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⑤生物体具有应激性;⑥生物体能适应并影响一定的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本8-11页) 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项因素叫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种内关系 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种间关系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 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也影响着环境。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13-16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2、生物学与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9-27页) 1.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 (1)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反光镜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2)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使用: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 箱。 注意: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②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③观察像与实际标本方向相反(偏哪往哪移、旋转180°)。 ④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应该薄而透明,玻片标本分为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简

.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全册教案

. 目录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案 第2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第3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1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第2节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 第4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第1节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第1 节饮食与营养 第2节营养物质的作用 第3节合理的膳食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1节食物链 第2节食物网 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第1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第2节人体的呼吸

第1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生物的概念 2、正确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3、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4、明确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 1、生物与生物学的概念的理解 2、生物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总结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四、学习过程: 环节一:通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让学生试着总结什么是生物。 动物,植物以及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即有生命的物体为生物。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总结生物的概念,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 环节二:生物与非生物的本质区别。如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和玩具熊,前者是有生命的而后者是没有生命的,本质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再让学生举例自己周围那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如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河里的鱼,虫蚁鸟兽等等是生物,而学生周围的桌椅板凳黑板是非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实例,让学生从本质上区分生物与非生物,从而更加明确生物的意义。 环节三:引导学生观察几种生命现象,从而完成书本上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生物现象直接的总结生物的特征。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精要知识点·狂背默清单 1、 什么是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微生物包括 细菌、真菌、病毒等。) 2、 生物的特征/生命现象?(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 单位);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④生物体能繁殖 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 影响环境。) 3、 生态因素?(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4、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 5、 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 6、 什么是生物学?(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7、 ①显微镜的结构?(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 螺旋,10-载物台,11-遮光器,12-反光镜)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 物镜 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遮光器和〔12〕反光镜 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字样,表示放大倍数为 15 倍。若使用这一目镜, 同时使用 10×的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 150 倍。若改用 40×的物镜,则 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 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 q 。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 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 目镜、物镜或 者玻片标本上,分别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清晰。 8、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擦、滴(植物滴清水、动物滴生理盐水)、取材、浸、展、盖、染色、吸、观察。 ) 9、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特点?(薄而透明)染色剂?(碘液或稀碘液)盖片需要注意?(用镊子 夹住盖玻片,让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滴,再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8、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等方面。)(实验是 验 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 制定计划、实施计划 等方面。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 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 不同外,其他因素都 相同 ) 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形态和大小多样,但结构基本相似,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 体,叶绿体和液泡。) 2、 右图是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填写①—⑦的名称,其中①的作用是支持、保护和防御②的作用是光合作用 的 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③的作用是含有细胞液,与细胞吸水和失水有关④的作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 所 ⑤的作用是与遗传有关 ⑥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⑦的作用是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 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基本相似,具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请填写左图①—④的名称。 1 第一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 次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b8791422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生物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试卷 一、选一选: 1、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空气 2、在生态系统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阳光狼羊绿色植物 B、绿色植物昆虫蛙蛇鹰 C、分解者蛇昆虫蛙 D、细菌羊狼绿色植物 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4、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D、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 A、植物 B、动物 C、病毒 D、腐生细菌和真菌 6、下列属于最大的生态系统的是() A、海洋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池塘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捕食 B、合作 C、竞争 D、寄生 8、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B、细菌和真菌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 D、阳光、空气和水都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10、由于能量的流动形式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七年级生物[下]期末复习提纲 第7章生物体有相同的基本结构 1、1665年,英国虎克最早研制出光学显微镜,发现了软木薄片由许多小室组成,称为“细胞”。大多数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病毒既没有细胞结构又比细胞体积小得多的生物,病毒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细胞内,人类流行性感冒、SARS、艾滋病等疾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①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是一种透明的液体,它具有流动性性,这有利于细胞之间和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③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存在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化学物质,即DNA。克隆羊最像提供细胞核的那只羊。 ④植物细胞结构比动物细胞多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A、植物细胞结构中的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外层,质地坚韧,保护细胞内部结构和维 持细胞形态的作用。 B、植物细胞细胞质内有与细胞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有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还 有充满细胞液的液泡(切瓜果流出的汁液通常是细胞液)。 C、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它被人叫做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 工厂。 3、细胞的生长: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密切相关,一方面,细胞通过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另一方面,细胞通过生长增大了细胞体积。若你手上有10个细菌,细菌每隔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细菌将繁殖72代,细菌总数将达到10×272个。 4、细胞的分化:多细胞生物体中所有细胞都是有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在分裂过程中,小部分细胞继续保持原来的形状,具有分裂能力,绝大多数失去分裂能力,通过生长形态结构也发生差异,分别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我们把细胞这样的变化叫细胞分化。(人体全能干细胞能分化成人体各种细胞,而有的干细胞只能分化成某一类型的细胞。) 5、正常的细胞分裂,细胞核和细胞质分裂成两份,分裂后的染色体一样,这就保证遗传物质在前后代的连续性、稳定性。如果正常分裂的细胞失去控制,细胞就会过度分裂而发生癌变。 6、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用碘液处理后的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便于观察。 第8章生物体有相似的结构层次 1、组织: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在生物体内执行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在大多数动物体和人体中,一些器官进一步有序地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项或几项生物活动,就构成了系统。 2、植物体组成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笔记

第一章第1节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二、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 三、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的特征,或判定是否是生物的依据)1.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 2.生长。(由小长大,因为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 3.生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并排出废物。(新陈代谢) 4.繁殖,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5.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6.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2.生物适应环境3.生物影响环境 二、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捕食(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竞争(如水稻和稗草)常见的生物与生物间的关系合作(蚂蚁搬食) 寄生 共生 第一章第3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一、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学能解决的危机: 1.人口剧增 2.能源危机 3.资源匮乏 4.粮食短缺 5.环境污染 三、1.袁隆平:(杂交水稻)2.弗莱明:青霉素(属于抗生素)第二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一、显微镜的操作 1.取镜:右手抓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置于距桌边缘5cm处。 2.装镜:转动转换器,选择低倍物镜。 3.对光:遮光器选择光圈,调整反光镜到视野内白亮。 光线过暗:反光镜调至凹面镜,遮光器选择大的光圈。 光线过亮:反光镜调至平面镜,遮光器选择小的光圈。 4.装片:将玻片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压片夹下 5.调焦:a注视物镜,调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最低。 b注视目镜视野内,调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至物象清晰。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新版苏科版

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第1节知识点: 一、生物及生物学与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要会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生物的基本特征: (1)有共同的基本结构-----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需要营养 (3)需要呼吸和排泄 (4)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5)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6)能适应环境 二、现代生物科技成果:克隆技术(无性繁殖)、转基因技术、试管婴儿、 杂交水稻(袁隆平)、生态农业等 第一章第2节知识点: 一、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如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分析 资料、测量等。 二、显微镜: 1、是一种精密的仪器,可以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微细结构。显微镜种 类很多,常用的有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 2、结构:镜头(目镜、物镜)、准焦螺旋(粗、细)、反光镜(平面、凹面)等。 3、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镜。 三、玻片标本:可分为装片、切片和涂片三种。 四、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是: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五、对照实验:是指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一组实验。其中经过实验处理的是实 验组,不作处理的是对照组。 第二章知识点

一、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地点)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湿度等。 (非生物因素能影响生物的生存发展和分布) 二、环境因素 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 三、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大树底下好乘凉”;“蚁穴溃堤”等都说明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则说明了环境能影响生物。因此,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淘汰。 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警戒色都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第三章第1节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 1、定义:在一定区域(或地域)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人和动物 2、生态系统组成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 3、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必须要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生产者。 二、生态系统的类型: “绿色水库”:森林生态系统“地球的肾”:湿地生态系统 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人起支配作用的是:城市生态系统。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这些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三、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调查时,首先必须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和时间,制定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地做好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三章第2节知识点: 一、生物圈: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没有生命的物体组成的,有生命的物体称为生物。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出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②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③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吸收营养物质、排除废物); ④生物体能繁殖后代,并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⑤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⑥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5、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和土壤。 6、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7、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8、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9、①右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写出: 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目镜 6-转换器7-物镜8-粗准焦螺旋9-细准焦螺旋 10-载物台11-通光孔12-反光镜 其中最重要的结构是〔5〕目镜和〔7〕物镜 可以调节光线强弱的是〔11〕通光孔和〔12〕反光镜 ②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大光圈和凹面镜。 ③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放大倍数为15倍。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的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150倍。若改用40×的物镜,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比原来少,视野变暗。 ④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该向左上方方向移动玻片;若目标在视野右下方时则需向右下方方向移动玻片。 ⑤如果把印有“b”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q。 ⑥如果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你怎样确定污点的位置?污点的位置可能位于目镜、物镜或者装片上,相互转动,谁动在谁上边。 ⑦当镜筒在下降过程中,眼睛要注视物镜,以防压碎玻片;镜筒上升过程中,要用左眼看目镜,当看到物象时,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而调节细准焦螺旋是物象变清晰。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1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2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3 4 1.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 5 6 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 7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 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9 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0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11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12 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 13 14 流 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15 16 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 17 不做处理。 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 18 19 相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20 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 21 靠性。 22 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3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 24 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25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26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27 28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29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30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31 节光线的强弱。 32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33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34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35 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白亮圆形的视 36 野。(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 37 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38 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39 40 7、注意事项 41 a.镜头的选用 4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43 如:目镜5X 物镜50X 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50=250倍 44 b.对光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 45 46 用). 47 c.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 48 49 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50 可看到物像。 51 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52 d.找标本 53 移动原则:标本的移动方向和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是上、

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20XX年新版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 1.1生物与生物学 教学目标: 1.概述生物学的概念,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和基本特征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多媒体展示图片: ①蚂蚁:好多好吃的哦! ②大雁:南方也是我的家! ③春芽:我也想长高哦! ④蜜蜂:花蜜是我的最爱! ⑤向日葵:我的笑脸总是迎向太阳! ⑥织布鸟:家的感觉真好! 世界是如此的神奇和美妙!在自然界里,我们可以观察到蚂蚁觅食、大雁南飞、春芽吐绿、蜜蜂采蜜、葵花向阳、小鸟的筑巢和觅食等等,这些都属于生命现象。 你能举例说出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命现象吗? 一、生物的概念 什么是生物?你能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生物的概念吗?

小结: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思考:熊猫玩具是生物吗?机器人是生物吗? 活动:火眼金睛辨识生物和非生物 多媒体展示图片:白头叶猴、手上的细菌、水蚤、蘑菇、落叶、蝉蜕后的壳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大多都有细胞结构 多媒体展示图片: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 一只美丽的蝴蝶落在树叶上,虽然它们看起来那么的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的特征。观察图片,说一说动物和植物相似的特征是什么? 小结:生物体大多都是由细胞组成。 2.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一颗小小的檞果经过一段时间能长成一棵大橡树,想一想幼苗是如何长成橡树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多媒体展示图片:葵花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 生物的另一特征是生长和发育。生长是变大的过程,如一粒向日葵种子萌发、生长,长出幼嫩的小叶,这就是生长。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知识归纳

七年级生物(上)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1、在自然界中,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3、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1、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有: ①、种间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寄生关系,互利共生。 ②、种内关系---种内互助(蚂蚁)、种内斗争(蜜蜂)。 2、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它们都影响生物的生长、生存和分布。 如:极地狐和大耳狐 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2、空气湿度是表示空气的潮湿程度。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空气湿度在45%--55%范围内,病毒死亡较快。 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适应生存环境的多种能力。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如:保护色:动物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例如,变色龙,沙漠蜥蜴等。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例如,竹节虫, 警戒色:如毒蛇,瓢虫的鲜艳斑纹。 第5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 2、实验常用的器材,(见课本第16页) 3、显微镜的结构,(见课本第17页), 4、显微镜的使用:(见课本18页), ①实验室内光线不强时,对光时,应选择较大的______和____面反光镜。 ②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字样,表示__ ___。若使用这一目镜,同时使用10倍物镜。则被观察物体被放大______倍。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都有一定的结构(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2都能够由小长大(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有关);○3都能新陈代谢;○4都能生殖、遗传、变异;○5都有应激性;○6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主要分为:植物、动物、微生物。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个体一般比较微小,结构简单,但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却十分广泛。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水、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3.光和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的非生物因素,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4.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通常都和其生存的环境相适应。 5.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绿色肥厚的茎,不仅可以储存大量的水,还能代替叶进行光合作用;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吸收沙漠深处的水分。 6.蚯蚓体表的刚毛有助于它们的爬行运动,体表的粘液有助于它们在土壤中爬行和呼吸。它们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可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7.在炎热的夏季,植物茂盛的地方气温比较低,空气湿度大(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因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影响环境。 三、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世界人口剧增,资源匮乏,能源危机,粮食短缺,环境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心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也严重地威胁着我们人类的健康,而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第二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1.显微镜的结构:目镜、物镜(观察,目镜长度与倍数成反比,物镜长度和倍数成正比)、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顺下逆上)、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使物象变得更加清晰)、反光镜(反射光线)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放大的是长度,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安装;对光;观察(原则:先下后上,先低后高,先粗后细);收镜 3.常用探究器具的种类: 观察器具:显微镜,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剪,镊子 计量器具:天平,量筒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 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等 4.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跟实际物像呈180度旋转,不影响顺时针、逆时针 5.视野中污点的判断方法: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物镜上。 6.显微镜下的气泡和细胞区别:形状规则、边缘黑而中间亮白;用镊子轻压盖玻片能变形或移动的是气泡,反之为细胞。

最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大多由细胞有序构成;b、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c、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观察时,首先要根据观察目的,仔细看对象的特征和特性。再做出分析和判断。有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仪器,如放大镜和显微镜等 实验过程: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认识显微镜 (1)机械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换器、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 (2)照明部分:反光镜(含平面镜和凹面镜)、遮光器、光圈。 注:光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3)光学部分:目镜、物镜(低倍镜、高倍镜)。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镜筒→目镜(放大成倒立的虚像)→眼。 3、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镜座,正确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使镜臂对着身体,镜筒向前。 (2)对光:(三转) A.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 转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观察: A. 放玻片标本,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知识点整理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 物知识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第1节生物与生物学 1.生物是有生命的。 植物 生物动物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2.生物都能够表现出一些生命现象。这些现象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书P4) 3.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4.生物学发展前景:取得的重大成就(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杂交水稻、试管婴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2节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1.观察和实验室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这5个步骤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3.单一变量原则:在实验中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的变量都应相同,并控制住适宜状态) 4.显微镜的使用(书P10)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左手……,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②对光:左眼观察,右眼要睁开。目镜内看到一个圆形的光屏叫做视野 ③观察: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 ④收镜:一竖、一降、两旁、两后。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有光学显微镜,也有电子显微镜。在中学生物实验室里,使用较多的是一种学生用的光学显微镜。 5.玻片标本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书P12) 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1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1.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 2.自然环境:是指水、光、空气、温度、湿度、土壤、岩石等。 珊瑚虫主要生活在热带海洋的浅海区,珊瑚虫的骨骼能在海洋中堆积成珊瑚礁。 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非生物因素:生物生存环境中的非生物部分。主要有 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即“自 然环境”)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一个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2.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阳光:没有阳光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以它为事物的动物和人类就无法生存 空气:动、植物、人类缺少空气就无法呼吸 水: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缺少水,动、植物就会死亡 温度:每一种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活,温度过高过低都会死亡。 影响可以是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书P25) 3.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竞争:同一草原上的兔子与牛羊。 种间关系捕食:狼捕食羊;羊吃草。 寄生:动物体内的吸血虫;菟丝子将细根伸入大豆的茎内吸收营养。 种间互助:蚂蚁与蚜虫共生。 种内互助:蚂蚁一起搬食物 种内关系 3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七年级 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3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准备:仿教科书图1—l制一大轮盘,另备各类群中2~5 种常见生物图片。 教学过程

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实际上组成它的物体不外是两大类(稍顿,引起学生思考):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如(停,引导学生回答)太阳、空气、山石、河水……另一类是有生命的,如……(学生说出的大多是动物、植物)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微小的……(生答:细菌、病毒……)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生塑。(1ivingthings) 那怎么叫有生命呀?生命有什么现象?小组内(板书)讨论并记下生命的特征。(师分组指导)5 min后,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高见。 A组:生物能生长! 师问全班:同意吗?齐答同意 师引导深入:举个例子(略)。 师板书:能生长。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地从外界——(学生抢答:获取食物)对,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故作疑问)咦!植物怎吃食?(生纷纷回答:吸收水、进行光合作用)太棒了!师板书:新陈代谢。生命还有什么特征? B组补充道:生物能亡生后代! 师用眼神向全班探询。生答:是! 对!植物会开花结果,把种子散到各地,所以“天涯处处有芳草”,动物也各有其生/L育女的方式,而且(稍顿,语气加重)总是猫生猫、狗生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生物在产生后代时把性状也传给了后代,这叫遥传。(稍停)可后代和亲代一模一样吗?(生答: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就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自 然课,引导学生: 1、“比一比,谁对生物知识了解更多?” 2、演说“我曾种过的××植物”“我曾养过的××动物”,说说种植或饲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等等。 3、说一说“生命之谜”、“假如我是一位生命科学家,我将……” 二、授课内容 (一)简单介绍常见生物 (二)生物:生物是有生命的。比一比 演说 通过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 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较 丰富的生物知识的学生,挖掘他们的 资源,引导他们成为在今后学习过程 中的领头羊,探究性学习的积极分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原有的认识水 平,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来认识 生物、感受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使学生体会到:如果掌握了这些动植 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的规律,就 能种植(饲养)好植物(动物),否则 就可能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因 此,学生会逐步感受到学习生命科学 是有指导意义的。 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好奇,充满期待, 激发学生的未来之梦。 总课题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总课时 1 第 1 课时课题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 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 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教学难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材料(全)

苏教版初一生物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1.自然界是由有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 2.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3.地球上的植物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 4.生物的主要类群:植物、动物、微生物。其中微生物又包括真菌,细菌和病毒。 5.生物的生命现象:(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2)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4)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5)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7.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温度、空气、土壤等。 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2)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3)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9.生物学——我们把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 10.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衣食住行都与生物有关(2)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第二章、探索生命 1.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2. 1 2.3 4 5 678910 1112 13 3.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取送方法——取送显微镜一定要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一只手提着显微镜。

(2)镜头的保护——镜头平时放在显微镜箱内的专用盒内,课间要用专用的塑料袋或布袋随时罩好。镜头脏了,只能用专用的擦镜纸擦拭,擦拭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 (3)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在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一定要用眼睛直接看着镜筒缓缓下降。否则有可能砸坏物镜和玻片标本。 (4)转换器的使用——转动转换器时不要用手指扳物镜,这容易使镜头松动,影响观察效果,应该手指握准转换器的边缘转动。 (5)遮光器的使用——遮光器是调节显微镜入射光线强弱的,强光时应选用小光圈,弱光时应选用大光圈。 (6)反光镜的使用——通过调节反光镜的角度使反射入的光线照亮观察物。强光时应使用平面镜,弱光时应使用凹面镜。 (7)计算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象的放大倍数。 4.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对光——①选择目镜,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看到一白亮的视野 (2)观察——①从报纸上选一个汉字或一个字母,将其剪下,制成临时玻片标本②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通光孔中央③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靠近载玻片,眼睛要看物镜,以免损坏镜头④再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为止,最后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注意: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如果要将周围的物象移至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5.判定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移动载玻片,转动物镜。 6.实验中,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中的细胞数量减少,视野亮度变暗。应调节遮光器使用大光圈,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7.实验: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1)净——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盖玻片擦拭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自来水 (3)取——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 (4)浸——把材料浸入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5)展——展平材料 (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学方案,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蓝图,我整理了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3、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学会使用显微镜等器具探索生命。 教学重点: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实验器材:显微镜,常用工具 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有关知识,知道了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究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科学探究是人类揭开自然界的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是

什么?(揭题),在我们周围的生物中有许多是肉眼无法看到的,那么如何探索它们呢?这就要借助一些器具。 二、新授: 生物学是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实验是一切科学探究的基础,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生物实验室 (一)学习使用实验常用的器材 1、引导生阅读教材,观察图1-7。 2、师演示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如下图) 3、师提示:安全事项。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如下图)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1-8(或者挂图),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名称。 2、观察活动:认识显微镜。 分别介绍以下各个部件的作用 镜座、镜柱、镜臂、 载物台、镜筒、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目镜和物镜、遮光器、 3、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4、讨论: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什么? 5、总结: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常用显微镜。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认识生物 生物: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非生物:没有生命现象的物体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的共同特征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大气圈的底部 (1)生物圈 范围 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 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等 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2)生态系统——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生物部分: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海洋、淡水、 湿地、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连结起来。 观察细胞的结构 (1)显微镜的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注意事项:放大倍数= ,镜头的保护(用擦镜纸,避免接触生物材料) 移动:上下左右颠倒,观察视野的大小 (3)玻片标本的种类 按存放时间分:永久的、临时的 按材料分:切片、涂片(液体生物材料)、装片 认识生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