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高血压人群特点看优化联合治疗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37
摘要:高血压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针对中国基层高血压患者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旨在提高基层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一、治疗方案概述1. 诊断与评估(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高血压家族史、生活方式、用药史等。
(2)体格检查:测量血压、心率、身高、体重等指标。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心电图等。
(4)评估血压分级: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高血压。
2. 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血压水平、并发症、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阶梯式治疗:遵循“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原则,逐步提高降压药物剂量。
(3)联合用药:针对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可采用联合用药,降低药物副作用。
(4)长期治疗: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保持血压稳定。
3. 药物治疗方案(1)利尿剂:适用于血压升高、水肿、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心率较快、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后、冠心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
(3)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患者。
(4)ACEI/ARB:适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冠心病、左心室肥厚、心力衰竭的患者。
(5)α受体阻滞剂: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前列腺增生、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
4. 非药物治疗方案(1)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2)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3)家庭血压监测: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了解血压变化。
二、治疗方案实施1. 诊断与评估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2. 治疗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应遵循个体化、阶梯式、联合用药、长期治疗的治疗原则,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高血压的12种联合用药方案,你都知道吗?联合应用降压药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使用。
哪些人群需要两种降压药联合使用?通常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或者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人群需要两种降压药联合使用,如果血压高于140/90mmHg也可考虑小剂量联合降压药物治疗。
如不能达标,可能需要3种甚至4种以上的降压药联用。
0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用,其作用机制应该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抵消相互的不良反应,以下五种用药方案是国内各指南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其优点介绍如下:1A C E I(普利类)或A RB(沙坦类)+噻嗪类利尿剂这种联合的优点是具有协同作用,同时,A C E I或A R B可致血钾轻微升高,而氢氯噻嗪可致血钾降低,两者联用可抵消相互的不良反应。
2二氢吡啶类C C B(如氨氯地平)+AC E I(普利类)或AR B(沙坦类)C C B具有直接扩张动脉,而A C E I或A R B既可扩张动脉,也可扩张静脉,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长期应用C C B可能有踝部水肿的不良反应,A C E I或A R B可抵消这种不良反应,另外,A C E I或A R B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可减轻C C B导致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
3二氢吡啶类C C B(如氨氯地平)+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C C B有增加心率的作用,恰好抵消β-受体阻滞剂的减慢心率的作用。
另外,C C B的外周扩张血管也可抵消β-受体阻滞剂的外周缩血管作用。
4二氢吡啶类C C B(如氨氯地平)+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可减轻C C B可能导致踝部水肿的不良反应。
5三种降压药联用以这种方案最为常见,即是:A C E I(普利类)或A R B(沙坦类)+二氢吡啶类C C B+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如还不能达标,可在原药基础上增加剂量,或者联用第四种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或中枢降压药(如可乐定)。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来了近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发布(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从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特点、高血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联、诊断评估、治疗手段、防治策略、社区规范化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而科学的阐述,为我国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指明方向。
领衔者说“2018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未改变高血压定义,建议按危险分层进行管理,初始即可使用联合治疗与单片复方制剂。
希望能够以简单路径实现指南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新指南制定领衔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刘力生教授表示。
要点1: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民族、地区间存差异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升高趋势,且具有2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递增;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近年来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高钠、低钾膳食,超重和肥胖是我国人群重要的高血压危险因素。
要点2:卒中仍是最主要并发症血压水平与心血管风险呈连续、独立、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卒中仍是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冠心病事件也有明显上升,其他并发症包括心衰、左心室肥厚、房颤、终末期肾病。
要点3:诊室血压为常用诊断方法诊室血压是我国目前诊断高血压、进行血压水平分级以及观察降压疗效的常用方法。
有条件者应进行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蔽性高血压,评估降压治疗的疗效,辅助难治性高血压的诊治。
动态血压监测可评估24 h血压昼夜节律、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等。
家庭血压监测可辅助调整治疗方案。
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实时血压监测是血压管理的新模式。
精神高度焦虑的患者,不建议频繁自测血压。
要点4:高血压定义不变按危险分层管理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SBP)≥140 mmHg 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高血压的12种联合用药方案,胃炎的11种联合用药方案,你知道吗?联合应用降压药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使用。
高血压的联合用药哪些人群需要两种降压药联合使用?通常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或者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人群需要两种降压药联合使用,如果血压高于140/90mmHg也可考虑小剂量联合降压药物治疗。
如不能达标,可能需要3种甚至4种以上的降压药联用。
01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用,其作用机制应该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抵消相互的不良反应,以下五种用药方案是国内各指南推荐的联合用药方案,其优点介绍如下:1、ACEI(普利类)或ARB(沙坦类)+噻嗪类利尿剂这种联合的优点是具有协同作用,同时,ACEI或ARB可致血钾轻微升高,而氢氯噻嗪可致血钾降低,两者联用可抵消相互的不良反应。
2、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ACEI(普利类)或ARB(沙坦类)CCB具有直接扩张动脉,而ACEI或ARB既可扩张动脉,也可扩张静脉,两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长期应用CCB可能有踝部水肿的不良反应,ACEI或ARB可抵消这种不良反应,另外,ACEI或ARB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可减轻CCB导致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
3、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β-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CCB有增加心率的作用,恰好抵消β-受体阻滞剂的减慢心率的作用。
另外,CCB的外周扩张血管也可抵消β-受体阻滞剂的外周缩血管作用。
4、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可减轻CCB可能导致踝部水肿的不良反应。
5、三种降压药联用以这种方案最为常见,即是:ACEI(普利类)或ARB(沙坦类)+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如还不能达标,可在原药基础上增加剂量,或者联用第四种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保钾利尿剂(如螺内酯)、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或中枢降压药(如可乐定)。
临床老年高血压特点、患者诊断性评估、降压治疗措施及血压控制目标半数以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在≥80岁高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接近90%,高血压是罹患脑卒中、心梗乃至造成心血管死亡首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群是独特群体,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与一般人群显著不同。
特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以下特点:➤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大;➤异常血压波动;➤合并多种疾病;➤假性高血压发生率增加。
患者评估诊断性评估包括:①确定血压水平;②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③明确引起血压升高可逆和/或可治的有无继发性高血压;上述评估,有助于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评估老年高血压整体危险度,有助于确定降压治疗时机、优化治疗方案并进行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
表1 老年高血压危险分层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衰弱和认知功能。
对于高龄高血压患者,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前衰弱评估,特别是近1年内非刻意节食情况下体质量下降>5%或有跌倒风险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
降压治疗1、降压目标年龄≥65岁,血压≥140/90 mmHg,在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年龄≥80岁,血压≥150/90 mmHg,启动降压药物治疗,应将血压降至<150/90 mmHg,耐受性良好进一步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
经评估确定为衰弱的高龄高血压,血压≥160/90 mmHg,启动降压药物治疗,收缩压控制目标为<150 mmHg,但尽量不低于130 mmHg。
患者对降压治疗耐受性良好不停止降压治疗。
2、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基本措施,保持良好生活方式,主要包括:①健康饮食:每日摄盐量应<6 g,老年高血压患者适度限盐;②规律运动:每周不少于5d、每天不低于30 min步行、慢跑和游泳等有氧体育锻炼,老年人不建议剧烈运动;③戒烟限酒,甚至戒酒;④保持理想体质量:维持理想体质量、纠正腹型肥胖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注意避免过快、过度减重;⑤改善睡眠;⑥注意保暖。
2022—03-16 09 :45对于高血压人群选择药物治疗高血压时,不少的高血压治疗都是首选单一药物进行控制血压,但是对于哪些血压没有办法使用一种降压药物进行控压时,就需要考虑使用两种或者是多种药物进行联合控制,固然,如果一种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大时,为减少副作用对身体的影响,高血压的哪些事(微信ID:sangaook)也是建议大家可以合理的联合使用药物进行调节,减少药物彼此间的副作用。
下面就介绍高血压联合用药的原则及方案有哪些?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参预发病的疾病,单独应用一种降压药,只针对一个因素的治疗,效果较差或者不理想是可以预料的。
联合多种药物的治疗可以达到针对多种因素的作用,降压效果会更好,这在理论上是可以预期的.应该说,联合用药更加符合个体化用药、整体治疗、综合性治疗和合理用药的原则。
联合方案的制定和具体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和危(wei)险分层,包括危险因索、血压水平、血压升高的机制、靶器官的伤害状态、并存疾病、降压药物本身的件能、患者对于具体药物的耐受情况及其经济状况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决定。
联合治疗现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趋势。
联合用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强化降压治疗、尽快有效达标。
国际上公认有6 种常用降压药物:ACEI 、ARB 、CCB、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
六类降压药物中单一种药物部份有效,则可加一个小剂量第二种药,比增大第一个药的剂最更合适,因为这样做可以允许不同的药理作用相叠加,而减少体内平衡代偿对血压下降的限制。
联合治疗时,各药剂量较小,因此也减少了不良反应.一半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服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才干控制血压。
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选择治疗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不良反应相互抵消,至少不良反应不相加的药物,同时考虑对合并其他疾病有利。
常用有效的药物联合方案是:一、利尿剂+ACEI。
二、利尿剂+ARB。
三、利尿剂+β 受体附断剂。
四、利尿剂+α 受体阻断剂。
五、二氢吡啶类CCB+ACEI。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是我国慢性病患者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为了有效管理这些人群的健康状况,医防融合工作成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医防融合工作概述医防融合是指将医疗服务和疾病预防控制有机结合,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和早预防。
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健康管理中,医防融合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的病情恶化风险,减轻医疗负担,提高预防保健的效果。
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的特点及管理需求1.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特点是病情发展缓慢,容易伴随其他慢性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
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压,定期监测病情,保持血压稳定。
2.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坚持运动,避免感染和并发症。
3. 老年人:老年人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人群,特点是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和慢性病。
老年人需要注重自我保健,保持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保持心情愉快。
三、1. 建立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史、诊断结果、用药情况等。
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医疗服务与疾病预防的有效衔接。
2.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进行健康检查,包括测量血压、血糖、心率、体重等指标。
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发生。
3. 健康教育:开展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包括饮食、运动、药物使用、心理调整等方面。
通过群体教育和个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健康管理团队:建立多学科协作的健康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
原发性高血压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高血压是我国目前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受到人们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多。
在高血压患者当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占比较大,且中老年患者较多。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大多存在发病隐匿性较强、病情进展缓慢等特点,且治疗难度较大,一般很难完全治愈,需要终身接受药物治疗控制血压。
目前,随着医学的发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逐渐演变为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就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
那么,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下面我们进行简单了解。
1原发性高血压基本概况目前,临床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尚未形成明确定论,多认为是患者体内小动脉壁平滑肌的自身张力出现了明显增加,导致血管内部活性物质成分的敏感性增加,进而导致患者血管的结构出现了变化,造成外周血管的阻力不断增加。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与自身家族遗传史有一定联系,也与体内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相关。
而在我国传统医学的相关研究当中,主要是以五脏为中心,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发病主要与自身情志失调相关,患者出现情志失调,进而诱发肝气郁结,造成脾脏功能受损。
此外,患者身体过劳以及饮食不调,也是诱发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因素。
2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2.1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行性对于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而言,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让患者的症状得到快速改善,对于一些处于妊娠期内的女性患者,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妊娠风险,进而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从这一角度出发,中西医结合治疗存在相应的可行性。
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性从中西医治疗的必要性角度分析,西医疗法的见效速度较快,且治疗方案较为简单,所以得到了很多患者的认可。
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接受西医药物治疗后出现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且很多患者还会因长期用药出现耐药性。
对于中医治疗而言,中药的药性相对较为温和,一般不会诱发低血压等不良症状,但是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高血压治疗的联合用药方案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已成为降压治疗的基本方法。
为了达到目标血压水平,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使用2 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
一、联合用药的适应证:血压≥160/100 mmHg或高于目标血压20/10 mm Hg的高危人群,往往初始治疗即需要应用2种降压药物。
如血压超过140/90 mmHg,也可考虑初始小剂量联合降压药物治疗。
如仍不能达到目标血压,可在原药基础上加量,或可能需要3种甚至4种以上降压药物。
A:ACEI或ARB;B:β受体阻滞剂;C:二氢吡啶类CCB;D:噻嗪类利尿剂;F:固定复方制剂。
a对血压≥140/90mmHg的高血压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b包括剂量递增到足剂量图选择单药或联合降压治疗流程图二、联合用药的方法:两药联合时,降压作用机制应具有互补性,同时具有相加的降压作用,并可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
如在应用ACEI或ARB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效果可达到甚至超过将原有的ACEI或ARB剂量倍增的降压幅度。
同样加用二氢吡啶类CCB也有相似效果。
三、联合用药方案:1 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ACEI和ARB可使血钾水平略有上升,能拮抗噻嗪类利尿剂长期应用所致的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ACEI或ARB+噻嗪类利尿剂合用有协同作用,有利于改善降压效果。
2 二氢吡啶类CCB+ACEI或ARB:CCB具有直接扩张动脉的作用,ACEI或ARB既扩张动脉、又扩张静脉,故两药合用有协同降压作用。
二氢吡啶类CCB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踝部水肿,可被ACEI或ARB减轻或抵消。
CHIEF研究表明,小剂量长效二氢吡啶类CCB+ARB用于初始治疗高血压患者,可明显提高血压控制率。
此外,ACEI或ARB也可部分阻断CCB所致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和心率加快的不良反应。
3 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FEVER研究证实,二氢吡啶类CCB+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降压药的联合用药方案第1篇降压药的联合用药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的持续增长,单一降压药物治疗在部分患者中难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为提高血压控制率,临床常采用联合用药方案。
本方案旨在规范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实现血压的平稳控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二、适用人群1. 单一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2. 伴有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的高血压患者;3. 高血压2级(中度)及以上患者;4. 高危或极高危高血压患者。
三、药物选择原则1. 选择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实现协同降压效果;2. 选择具有互补作用的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3.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并发症等因素,个体化选择药物;4. 优先选择我国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
四、联合用药方案1. ACEI/ARB + 利尿剂- 适应症:适用于高血压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患者;- 作用机制:ACEI/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压;利尿剂通过排除钠离子,降低血容量,协同降压;-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平衡。
2. 钙通道阻滞剂(CCB)+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症:适用于高血压伴有冠心病、心绞痛、心率偏快的患者;- 作用机制:CCB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降低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协同降压;-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心率、血压,避免心动过缓。
3. 利尿剂 + β受体阻滞剂- 适应症:适用于高血压伴有肥胖、心率偏快的患者;- 作用机制:利尿剂通过排除钠离子,降低血容量;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协同降压;-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心率、电解质平衡。
4. ACEI/ARB + CCB- 适应症:适用于高血压伴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并发症的患者;- 作用机制:ACEI/ARB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血压;CCB通过阻断钙离子通道,扩张血管,协同降压;- 注意事项:注意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平衡。
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概述发表时间:2014-07-08T15:11:05.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刘海霞[导读] 大多数患者需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来使血压达到目标,尤其对初始血压较高、存在靶器官损害或相关疾病的患者更需联合用药。
刘海霞(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内二科新疆阿勒泰 836500)【摘要】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的疾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因此不易控制。
大多数患者需要用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来控制血压,本文对联合用药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血压联合用药【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067-01目前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的现状仍很严峻,高血压的控制率仍较低。
大多数患者需两种或更多的药物来使血压达到目标,尤其对初始血压较高、存在靶器官损害或相关疾病的患者更需联合用药。
因此高血压的联合用药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
1 联合用药的重要意义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常与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合并存在,与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事件相关,因此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但正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涉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体液容量系统等多个方面,因此不易控制。
研究表明当两药联用时,其降压幅度基本是两种单药降压幅度之和,此时联合用药具“相加效应”,而不良反应较两种单药之和小,即相互抑制另一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此外联合用药有利于多种危险因素和并存疾病得到控制,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血管事件。
2 联合用药的原则联合用药时药物搭配应具有协同作用,应为两种不同降压机制药物联用,常为小剂量联合,以降低单药高剂量所致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副作用最好相互抵消或少于两药单用。
为简化治疗,提高患者依从性,联用药物需服用方便,每日一次,疗效持续24小时以上。
9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2 No.2·临床试验专栏·Report)、时间管理系统(Timesheet)等等也都网络化了。
各种新工具的出现,让临床研究更加专业化。
2 临床研究的新部门随着临床研究专业化的不断发展,部门分工越来越细。
以前药厂的医学部只有几个CRA加上注册专员,现在一些大公司的医学部都有上百人的编制。
一个专业的CRO公司,不但有Clinical Operation部门(也就是CRA做临床研究监查的部门),还有QA部门、QC部门、Medical Monitor部门、SSU部门,远程监查部门等等。
一些公司还拥有自己的数据管理部门、统计部门、中心实验室、中心读片部门、中心药物警戒部门等等。
随着新部门的增加,CRO 公司也增加了许多新的职位,每个职位对应不同的功能,以至于一个新手想将这些职位的缩写搞清楚,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北美,一方面CRA很缺乏,另一方面新人想入行也非常困难。
因为这个行业在高度的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属于行业本身的东西,新人入行,最困难的不是对GCP和临床研究方案的理解,而是被五花八门的缩写搞得一头雾水,这些东西是书本上没有的,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才可以学到。
3 从业人员的教育背景专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得临床研究从业人员的医学背景变得越来越不重要(Medical Monitor除外),从事临床研究的实际经验变得更加重要。
临床研究专业已经变成了一个特殊的专业,这个专业既不同于临床工作,又不同于药学工作,是大学课程里面不存在的专业。
国内最早一批的CRA几乎全部都是临床医生。
虽然有临床背景的CRA更能够理解研究者的工作,但CRA是不能干涉研究者的工作的。
所以,医学背景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熟悉临床研究的各种程序才是最重要的。
在美国我的一个CRA同事,他是学IT出身的,完全没有医学背景,现在做CRA也做得很好。
中外医疗2008NO.18CHINA FOREIGN MEDICAL T RE ATMENT高血压联合治疗优化方案探讨黄粤锋1陈钰仪2肖惠珍2陈仁山2(1.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广州510515;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摘要】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联合用药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更好的降低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哪一种联合治疗效果最好尚无定论。
本文就近年研究比较多的A CEI/ARB和C CB作为基础降压的联合用药方案特点进行归纳,以探讨高血压联合用药的优化方案,并报道如下。
【关键词】高血压联合治疗优化治疗【中图分类号】R9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08)06(c)-0030-02历时8年之久的VA LUE试验再次有力地证明,所有抗高血压药物对靶器官的有益作用首先来源于控制血压的本身,因此降压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根本措施之一[1]。
A LLHA T和HOT等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均显示,要使降压达标(BP<140/90mmHg),2/3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或以上的抗高血压药物,尤其是中、重度,合并靶器官损害及糖尿病等患者。
小剂量联合用药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且可以从多靶点、多途径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抵消不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避免单一大剂量用药带来的更多不良反应。
因此,联合用药已经成为降压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其降压及保护和逆转靶器官损害的效果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
目前为止,全球均缺乏足够的真正意义上大规模的针对联合用药方案的药理、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的试验,对于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多来自于单药研究的亚组分析或小样本的临床研究。
JN C7和200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均认为,在联合用药中,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其他降压药物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可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配伍,目前国内外上市的降压药复方制剂当中,多为利尿剂为基础的组合,可见以利尿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的开发研究已经相当成熟[2]。
国内外高血压病诊治现状及资源优化分析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上升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慢性疾病。
高血压影响全球大约10亿人口,是全球主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在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很高,占成人人群的30%左右。
本文将从国内外高血压病诊治现状及资源优化分析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的相关问题。
一、国内高血压病诊治现状1.高血压患者就医渠道偏窄根据2018年的统计数据,我国高血压患者就医渠道主要集中在医院门诊及专科门诊,相对而言普通门诊及基层医疗机构就医的患者比例较少。
这是因为高血压病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的药物治疗和监测,基层医疗机构在治疗和监测方面的专业性和设备不足,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2.用药不规范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规范使用降压药的比例较低,约25%的患者服药不规范。
药物不规范的使用主要包括低剂量使用、短期使用、停药或缩量等。
药物不规范使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个体差异、药物副作用等,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患者对高血压药物治疗的认识不足,医生对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误区,在处方和用药过程中没有考虑药物的搭配和疗效。
3.缺乏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是一类需要长期规律性管理的慢性病患者,但我国的高血压管理还处于较为初级的状态,对患者的健康管理和随访不太规范。
很多高血压患者没有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用药和生活方式上没有规律性和标准,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能达到良好的疗效。
二、国外高血压病诊治现状1.高血压管理的规范性更高相对于国内,国外高血压治疗管理的规范性更高,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和药物治疗,能够对患者进行更加规范的健康管理。
比如,在欧美地区,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主要以家庭医生+专科门诊为主,且高血压患者得到了相对比较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用药方案、治疗标准、个性化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定期随访等。
2.个性化治疗更为突出国外的高血压治疗注重个性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并发症和药物耐受性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