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优化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618.50 KB
- 文档页数:15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该怎么治,这项研究说清楚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优势显著。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与测量传统的肱动脉血压(BP)相比,测量中心收缩压(CSBP)能更好地估计心血管(CV)风险。
实际上,CSBP对动脉僵硬和器官损伤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研究发现,BP水平相当者CSBP可能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了临床试验中CV结果与器官损害的差异。
一项针对SEVITENSION研究的事后分析研究,比较了奥美沙坦酯(OLM)联合氨氯地平(AML)与培哚普利(PER)联合AML治疗中重度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CSBP的疗效和耐受性。
一起来看下这个研究。
01 研究介绍这项研究共纳入了600例患者,其中随机抽取了486例患者进行治疗。
在所纳入的486例有中度至重度高血压的患者中,有23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分别有122例和111例被随机分配接受24周每天一次的PER/AML联合治疗和OLM/AML联合治疗。
图1:随机治疗组从基线(第0周)到期末检查(第24周)的收缩压(CSBP)的绝对变化主要终点如图显示,经过24周的治疗,与PER/AML组相比,OLM/AML组CSBP相对基线的绝对降低更为显著,进一步降低血压3.51 mmHg(95% CI:-6.66 mm Hg~-0.36 mmHg,P<0.0001)。
图2:所有接受OLM/AML 40/10 mg和PER/AML 8/10 mg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之间的24小时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坐位收缩压(A)、24小时舒张压(DBP)、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坐位舒张压 (B)的差异。
而次要终点显示(图2),服用OLM/AML与PER/AML相比,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更大(分别为-11.29/-6.01 mmHg和-8.64/-4.69 mmHg)。
而服用OLM/AML后的日间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坐位收缩压/舒张压和CSBP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如何选择降压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在糖尿病中高血压是特征性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子,对患者所产生的危害远远大于高血糖疾病。
糖尿病是引发高血压疾病产生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病情加重。
当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发病后,增加了血压的控制难度,并且极易引发患者出现心、脑、肾等疾病。
为了防止高血压疾病的产生对患者的器官损伤造成极大的危害,降低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率,应采用药物治疗方法,以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如何选择降压药值得深思。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用药原则(一)小剂量开始从小剂量用药开始,以便在服药过程中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有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若小剂量用药治疗效果不好,可逐渐增加用药剂量。
(二)单药治疗首选ACEI(或ARB)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若血压不高,应从小剂量及单药剂量开始用药,应首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药物,这两种药物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不会对患者的糖脂代谢产生较大的影响,在胰岛素抵抗改善上效果显著,并且还有利于保护心脑肾,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预防上效果显著。
(三)提倡早期联合用药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中联合用药的降压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的避免了单一用药而引发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若单一用药效果不佳时,应采用联合用药方法,联合用药的基础以ACEI(或ARB)为主。
例如,ACEI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具有保钾作用,吲达帕胺有轻度排钾作用,将两种药物联合使用,降压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的避免了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
(四)优先选择长效制剂长效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具有持久及平稳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血压的波动,完成了对患者心脑肾器官的保护。
患者每日的服药次数为1次,并且要求患者在服药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依从性。
因此,在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应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
例如,短效钙拮抗剂能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并且还会引发患者出现头疼、心悸。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降压治疗作者:丁秋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这类病情进行了分析,主要阐述了其常见类型及临床特点、治疗目标、治疗策略和药物的使用。
由于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心脑血管系统的重危因素,因此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要注意药物的科学选择,要充分兼顾糖代谢及血压作用,必要时加强药物联合,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减少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糖尿病;高血压;血压目标值;药物类型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71-01糖尿病与高血压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诱因,两病并发会导致病患心血管以及微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增高,因此,及早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进行诊治,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肾脏病变。
相关研究显示当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制约时其病残率和病死率均得以下[1]。
1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常见类型及临床特点1.1 合并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又称糖尿病性高血压,在高龄及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多见。
1.2 收缩期高血压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动脉硬化,弹性下降,降低了血管的依从性,故糖尿病患者中单纯收缩压升高者多见。
与舒张压比,收缩压是更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1.3 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成血压调节受损,站立时体内的静脉容量血管增加,从而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常规测量卧、立位血压。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目标糖尿病高血压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有效地把血压控制到理想范围,保护靶器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基于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推荐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g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到3 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策略3.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指对行为和生活方式的优化。
①控制体重。
②优化饮食结构:限制钠盐摄入量,适量限制脂肪及胆固醇。
③适当运动:坚持规律的有氧体力活动和锻炼。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作者:于棉荣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09年第09期糖尿病发病率在我国随着人口平均年龄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逐年增加。
而糖尿病伴高血压的患病率(血压≥140/90mmHg为判定高血压的标准)根据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约在28%~40%之间。
1994年对全国25万年龄≥25岁人群普查结果显示,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54.1%。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将会加速心血管、脑卒中、肾病及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明显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
高血压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UKPDS的研究结果证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每降10mmHg伴随与糖尿病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会下降12%,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下降15%,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下降11%,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下降13%。
所以应积极治疗高血压,将血压目标值维持在130/80mmHg以下,大量蛋白尿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
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生活方式干预,着重于运动、减轻体重、限盐及限制饮酒。
如初始收缩压在130~139mmHg或舒张压在80~90mmHg,可先予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理想的血压目标或初始血压≥140/90mmHg,即应开始使用药物。
通过众多的循证医学的结果,糖尿病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可归纳如下: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这两类降压药在糖尿病伴高血压及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降压的同时对糖、脂代谢有有利的影响,可做为一线降压药使用。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根据ALLHAT的结果证明长效二氢吡啶类CCB药物在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
但CCB对脑卒中的效果较好,因此CCB在糖尿病伴高血压治疗中也成为了一线和联和用药的主要选择之一。
3.利尿剂:由于利尿剂对糖、脂代谢有不利影响,可能增加男性性功能障碍(ED),但是SHEP及ALLH 试验的结果再次证明了利尿剂降压效果肯定,对心衰、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有明显的下降作用,因此利尿剂仍可做为一线或联合用药的选择,但在使用时要减少剂量,定期监测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体育运动、合理用药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这种疾病,综合健康教育措施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
一、饮食控制饮食是管理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重要环节。
建立科学的饮食结构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血压。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来说,应该适当控制饮食中的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尽量减少脂肪和油腻食品的摄入。
平时应多吃一些含有宽叶鱼肉、鸡、瘦肉等的食品,能够有效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避免引起其他并发症。
二、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是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肌肉的耐力和灵活性,达到稳定血压、控制血糖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慢跑、快走、骑车等,减少久坐不动的情况,并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行合适的训练。
一周至少应做三次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
三、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查对于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必须按医嘱正确使用降压、降糖药物,每次量和药物量必须准确,并且按照规定时间服药。
此外,慢性疾病的检查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定期测量血糖、血脂、尿酸、肾功能等指标。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的健康状况,避免糖尿病、高血压的恶化,保障患者的健康。
四、心理护理和家庭支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一般人要低,其疾病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在综合健康教育中应该包括心理护理。
例如,医护人员应该以温馨、亲切的语言沟通,给予患者耐心的解释和支持,帮助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家庭中,家人可以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护理帮助。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综合健康教育措施是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人共同努力,共同落实,才能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康复。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而且它们之间常常相互影响和合并发生。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管理,以控制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针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进行探讨,包括饮食管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等方面。
一、饮食管理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控制总体热量的摄入,避免过高的能量摄入导致肥胖和血糖升高。
其次,应该限制脂肪、胆固醇和钠的摄入,以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
此外,富含纤维的食物对于控制血糖和血压也非常有益,如全谷类、蔬菜和水果等。
最后,定时进餐和分餐制度有助于调整餐后血糖和血压的波动。
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前者适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后者适用于胰岛素抵抗或减少糖尿病治疗的患者。
而针对高血压,多种降压药物可供选择,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选择和调整。
三、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锻炼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血糖和血压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自行车等。
此外,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强肌肉和改善血糖代谢。
在进行运动锻炼前,患者应该咨询医生并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的运动计划。
四、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患者可能因长期患病和病情波动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咨询非常必要。
患者可以寻求家庭成员、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保持积极的心态。
五、定期检查和随访定期的检查和随访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血糖、血压、肾脏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
定期随访可以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指导。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一、背景及意义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二者合并时,相互影响,使病情更加复杂。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控制难度加大,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二、护理评估1. 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血糖、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2. 病史及生活习惯: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饮食习惯、运动情况等,分析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
3. 并发症:观察患者有无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等并发症的表现,评估病情的进展。
4. 用药情况:了解患者目前的用药情况,包括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等,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5. 自我管理能力:评估患者在饮食、运动、用药、监测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了解患者的依从性。
三、护理干预措施1. 饮食管理(1)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劳动强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保证充足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限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
(2)分餐制:指导患者将每日所需的食物分为三餐及适量的加餐,避免暴饮暴食。
(3)食物选择:推荐患者选择低脂肪、低盐、低糖的食物,如瘦肉、鱼、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2. 运动疗法(1)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力等因素,选择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
(2)运动强度和时间:指导患者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每周至少5次。
(3)运动前后监测:运动前后监测血压、血糖变化,避免运动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或低血糖。
3. 用药护理(1)遵医嘱用药: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等,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药。
(2)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心悸、水肿等,及时就诊。
(3)药物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名称、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高血压合并糖尿的综合管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极高,管理目的是减少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的并发症,保护易受高血压损伤的靶器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为此必须重视患者的综合管理。
血压管理 1.降压目标值: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获得的益处要大于控制血糖获得的益处。
新近的美国糖尿病学会和201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分别推荐一般糖尿病的血压目标为<140/80mmHg,老年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可适当放宽至<140/85mmHg。
2.高质量降压: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关注血压降幅外,需要更高质量的管理血压。
更要强调24小时血压控制和平稳降压,减少随访间血压变异,强调长期血压达标和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和晨起血压,能够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关注降压药物对血管弹性功能的影响和治疗的依从性。
3.降压药物的选择:首先考虑使用ACEI或ARB,对肾脏有保护作用,且有改善糖、脂代谢上的好处。
但所有有效的且能良好耐受的药物都可用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当需要联合用药时,应当以ACEI或ARB为基础。
血糖管理 1.血糖控制目标与监测指标:血糖目标应包括餐前血糖低于7.8mmol/L,随机血糖低于10.0mmol/L。
对已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采用宽松目标,即FBG或PMBG8~1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2mmol/L,甚至最高血糖可放宽至13.9mmol/L ,对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采用一般标准,即FBG或PMBG6~8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0mmol/L。
HbALc一直被视为监测血糖的金标准,但并不能其他血糖监测数值。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血糖水平波动均与患者心血管预后密切相关。
仅关注HbALc的控制情况不利于低血糖的检出。
2.控制血糖波动:饮食因素、低血糖反应、治疗不规范和服药的依从性,均可引起血糖波动。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要点(全文)前言高血压常常合并糖尿病,糖尿病常常合并高血压,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是一组坏伙伴,互相影响,促进靶器官损害,增加心血管事件,导致预后不良。
高血压和糖尿病涉及两个专业,因此,不管患者到那个专业就诊,对患者的关注常常都不全面,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又有其自身特点,需要特殊管理,因此,不管是心血管内科专业还是内分泌专业的医生,都必须重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综合管理。
1、关注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生活方式病,其管理的根本也在于对生活方式的管理,包括低脂、低糖、低盐饮食和适当运动,在饮食管理方面内分泌专业医生做的更好,心内科医生应当向内分泌专业医生学习。
生活方式管理的关键在于患者教育,其前提又是医生的重视程度。
印刷科普刊物,给予患者指导,可以大大节省时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加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选择患者能够坚持的运动,使之培养成为习惯,才能持之以恒,达到满意效果。
运动不仅有利于降低血糖,还可以降低血压,并改善胰岛素抵抗,从根本上改善疾病进展,改善预后。
再之,我国吸烟仍是一个大问题,必须予以重视,认真的宣教和长期的跟踪是其关键。
2、关注患者心理很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是中青年患者,他们很难接受这种现实,其中有两种思想状态,一是不疼不痒不在乎,照样吃喝,一是害怕紧张不知所措。
针对两者都要进行心理关注,要对第一种人进行疾病危害教育,使其重视疾病管理,配合医生控制血压与血糖,最后做到血压与血脂达标,当然,这部分患者的健康教育更加重要。
对于第二种患者要进行心理疏导,正确认识这是一种慢性病,只要很好管理就可以有更好的预后。
因为心理紧张既可以影响血压也可以影响血糖,特别是血压影响更大,并且已经证明抑郁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此外,正确认识服用药物对预后影响,很多人不愿意服用药物,是认为一旦服用就会产生依赖作用,最后终生服用。
所以尽量的往后拖,而实际上是该服用药物必须要教育患者服用,终生服用药物可以做到生存很长,终生不服药的结果是生命很短和很痛苦。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三种用药方案供选择降压治疗须根据血肌酐水平,考虑选择ACEI、ARB或CCB文赵连友(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教授)糖尿病像是高血压的“帮凶”,可加重患者小动脉损害,不但使心、脑血管的损害“雪上加霜”,而且特别容易伤害肾、眼等组织器官。
由于病情发展快且隐蔽,早期往往没有病症,容易被忽视,当患者有自觉症状时已是中晚期。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60%~70%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
因此,建议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无论病史多长,都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肾功能和眼底检查。
【病例介绍】万女士48岁,身高156cm,体重67kg,体重指数(BMI)28,血压168/104mmHg,心率67次/分。
患者诉其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时高时低,有时下午头晕便自行服用降压药。
有糖尿病病史,从不吸烟,无饮酒嗜好。
平日口重,每日体力活动总量尚可。
初步诊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
检查发现: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于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
血肌酐1.4mg/dL(124μmol/L),24h白蛋白尿200mg,属于糖尿病肾病2期。
最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Ⅱ级高血压眼底改变;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2期。
【病例解析】1.为什么会造成眼底动脉损害?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在早期阶段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小动脉损害。
眼底是人体小动脉分布最密集的器官之一,经普通的眼科检查可直接判断病变的情况,并由此推测其他器官小动脉的病变程度。
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小动脉损害可表现为血管变细、扭曲、出血、渗出等不同形式,同时造成眼底组织如黄斑、视乳头缺血缺氧性损害。
目前临床按损害程度由轻到重将高血压眼底改变分为4级(见图),级别越高,损害越重,高血压的危险性越大。
Ⅳ级眼底改变的患者,其存活期一般不超过5年。
万女士“视网膜小动脉中度狭窄,出现动脉交叉压迫症”,属高血压Ⅱ级眼底改变。
这与她血压长期控制不达标有密切关系,其眼底改变程度还不是很严重,目前对视力无影响,但应高度重视,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防止眼底损害病情进一步加重。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药物选择高血压病与糖尿病均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因素,且常同时并存。
一项英国的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严格控制血压可使糖尿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下降24%,微血管病变下降37%,心肌梗死下降44%;而强化控制血糖仅使任何糖尿病相关终点下降12%,微血管病变下降25%,心肌梗死下降16%,因此,严格控制血压比强化血糖更为重要。
2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降压降糖,努力达标,降压达标的益处要明显大于降糖达标。
ACEI和ARB是一线药物,有独立于降压以外的心血管益处,但单用1种药物常不能达到降压的靶目标值。
糖尿病高血压难以控制的可能因素有:RAS和丝氨酸蛋白酶的改变、交感活性增高、亚临床抑郁症、白大衣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体液容量超负荷以及继发性高血压等。
在改善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积极抗高血压治疗。
单一用药有效率即使对轻度高血压也仅为50%~60%,目标血压越低,需联合用药的病人比例越大。
为了达到目标血压,尤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降到130/80mm Hg以下,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联合应用2种或以上抗高血压药物。
目前推荐以RAS拮抗药为基础的联合治疗。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不管有无肾病,如单一用药疗效欠佳,联用ACEI与CCB较为合适,更有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皮素-1(合成和分泌,抑制其缩血管作用,可发挥更强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第三代CCB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而ACEI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联用有利于控制血糖,降低尿蛋白作用明显优于单用,更有利于对肾功能的保护。
ACEI扩张静脉可抵消CCB扩张动脉所致回流受阻,减轻踝部水肿。
如合用血压控制仍不理想,可加用小剂量利尿药,如氢氯噻嗪或吲哒帕胺。
β-受体阻滞剂可以引起血糖升高,血脂紊乱,有的尚可引起肢端循环障碍,故糖尿病、高血压者较少考虑使用。
尤其是对于反复低血糖发作的1型糖尿病人,更应慎用,以免其掩盖低血糖症状。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正文】1.简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指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疾病。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威胁。
本文将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2.高血压的定义和病因2.1 定义: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2 病因:高血压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3.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3.1 定义: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
3.2 分类:糖尿病根据病因和临床特点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
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危害4.1 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可增加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包括心肌梗塞、心力衰竭、脑卒中等。
4.2 肾脏并发症: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还可导致肾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如糖尿病肾病。
4.3 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易发生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诊断5.1 临床表现: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
5.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压测量、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
6.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6.1 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
6.2 药物治疗:包括抗高血压药物、降糖药物等。
6.3 并发症防治:针对心血管、肾脏和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进行防治。
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预防7.1 健康教育:加强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7.2 早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例分析报告。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方案参考。
3.高血压和糖尿病相关的饮食指南。
4.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1.高血压:指在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糖尿病:由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