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鱼蛋白用量下吸水剂性能的实验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10.25 KB
- 文档页数:4
2021.2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持续扩张,饲料产业随之快速增长。
饲料原料的选择直接影响饲料的质量与价格。
寻找优质动植物蛋白源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和水产饲料行业亟须解决的任务。
玉米蛋白粉与其他植物蛋白相比,是一种优质的替代蛋白质源,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纤维素含量低、不含抗营养因子等特点。
一、玉米蛋白粉的营养价值我国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3%。
玉米籽粒在经加工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玉米蛋白粉,由于其特殊的气味,一般只在饲料中使用。
玉米蛋白粉因玉米籽粒质量和加工方式的不同,粗蛋白质水平有所不同,通常粗蛋白质水平在60%以上,有的高达65%。
玉米蛋白粉具有丰富的氨基酸组成,其中亮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含量较高,但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低;与其他植物蛋白原料相比,玉米蛋白粉粗纤维水平较低,约为2%;粗脂肪水平为7%;粗灰分水平较低,约为1%;碳水化合物水平约为15%。
此外,玉米蛋白粉的维生素E 和B 族维生素含量也非常丰富。
二、玉米蛋白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1.对水生动物生长性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目前,广大水产研究者对金头鲷、条纹鲈、牙鲆等的饲料进行了玉米蛋白粉替代其他蛋白质源的研究,结果显示,用玉米蛋白粉替代其他蛋白质源是可行的,但其最适的替代水平则因水生动物的种类、大小、养殖环境和饲料配方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Regost 等(1999)研究表明,随着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水平的增加,大菱鲆的生长率和饲料利用率均显著下降。
Pereira 等(2003)对金头鲷幼鱼的研究发现,当玉米蛋白粉替代鱼粉的质量比例不超过60%时,不会对鱼的增重率和饲料效率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当替代质量比例超过80%时,鱼的生长率和对饲料的利用率会显著降低。
Engin 等(2005)研究指出,短鳍幼鳗饲料中23%(质量比)的鱼粉被玉米蛋白粉替代是可行的。
Men 等(2014)用玉米蛋白粉按15%(质量比)增量的梯度替代15%、30%、45%、60%和75%的鱼粉,60天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玉米蛋白粉的替代达到60%时,对花鲈的生长性能并无显著影响;随着玉米蛋白粉添加量的逐步提高,摄食率不断降低,但饲料效率有所上升。
聚丙烯酸钠在鱼饵中的应用1 聚丙烯酸钠的概述聚丙烯酸钠(Sodium Polyacrylate,简称SPA)是一种由丙烯酸单体聚合而成的无色、透明的高分子量化合物。
SPA因其吸水性能出众而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将其加入鱼饵中不仅可以增加鱼饵的体积,还可以增强鱼饵的吸引力。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聚丙烯酸钠在鱼饵中的应用。
2 SPA的吸水性能SPA是一种超级吸水剂,其吸水能力可以达到其自身重量的数百倍。
在水中,该物质会吸收水分,形成一种类似于水凝胶的物质。
这种性质使得SPA非常适合用作鱼饵添加剂。
3 聚丙烯酸钠在鱼饵中的应用将SPA加入鱼饵中,可以增加鱼饵的体积,并且可以保持鱼饵的湿润状态,从而增加鱼饵的吸引力。
SPA可以在水中膨胀,从而增加鱼饵的体积,使其更容易被发现。
此外,SPA还具有一定的粘性,可以将鱼饵牢牢地粘在钩子上,从而更容易钓到鱼。
4 加入SPA的鱼饵如何制备首先,需要制造SPA凝胶。
将10克的SPA粉末加入900毫升的水中,搅拌至SPA完全溶解并形成凝胶。
然后,将SPA凝胶加入你的鱼饵中,搅拌均匀即可。
注意,不要添加过多的SPA凝胶,否则鱼饵容易过于柔软,难以保持原状,甚至会被水流冲散。
5 注意事项在使用SPA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不能随意使用。
要注意SPA的用量和鱼饵的种类搭配都需要注意,否则SPA会适得其反,使鱼儿对鱼饵失去兴趣。
同时,还需要注意SPA对环境的影响,不要随意将其倾倒在自然环境中,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
6 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聚丙烯酸钠在鱼饵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以使鱼饵更具吸引力,从而更容易钓到鱼。
但是,在使用SPA时需要注意用量和搭配,并且不能随意将其排放在环境中。
希望每个爱好者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钓鱼态度,让钓鱼更加美好!。
鱼肉蛋白质检测方法鱼肉是常见的食品,其蛋白质含量和质量对我们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因此,鱼肉蛋白质检测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蛋白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和计量等方面综述鱼肉蛋白质检测方法。
1. 蛋白质提取方法鱼肉组织由于其生物多样性和水分含量等的不同,蛋白质提取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鱼种、组织、处理方式和检测目的来选择。
常见的鱼肉蛋白质提取方法包括机械法、化学法和物理法等。
1.1 机械法机械法是将鱼肉组织通过高速旋转、剪切、压缩等方法破碎,使蛋白质被解离出来。
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但存在某些蛋白质不易被完全提取、样本损失等问题。
1.2 化学法化学法是将鱼肉样本通过酸碱处理、有机溶剂提取、酶解等方法提取蛋白质。
该方法可同时将其他化学成分提取出来,提取效率高,但存在化学药品残留、离子强度的影响等问题。
1.3 物理法物理法是利用高温、超声波、微波等物理效应使蛋白质分子解离。
该方法无化学药品的使用,对鱼肉蛋白质分子结构和性能的保护作用好,但可能导致蛋白质检测的灵敏度不高等问题。
鱼肉样品中蛋白质种类多、含量差异大,为了更精准地检测鱼肉蛋白质,需要对样品进行蛋白质的分离处理。
蛋白质分离方法主要包括电泳分离、色谱法、质谱法等。
2.1 电泳分离电泳分离是将蛋白质通过外加电场作用在凝胶介质中进行分离。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离精度较高,但存在分离时间长、分离过程受样品质量影响等问题。
2.2 色谱法色谱法是将鱼肉样品通过固定相和移动相间相互作用,分离出相异蛋白质。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但存在某些情况下不易得到高分离效果的问题。
质谱法是将鱼肉蛋白质进行分子质量分析,以验证其组分的准确性。
该方法对蛋白质组分的鉴定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敏感性,但质谱仪设备成本较高,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
鱼肉蛋白质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电泳法、凝胶排除色谱法和质谱法。
电泳法是将目标蛋白质样品通过电泳分离,鉴定其离子电荷电性、分子质量等性质。
诱食剂NUTRI- TRACK对鲫鱼的诱食效果摘要:以鲫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诱食剂NUTRI-TRACK对鲫鱼的诱食效果。
结果表明:饵料中添加诱食剂后能显著提高鲫鱼的增重率,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显著提高饵料干物质和蛋白质的消化率;同时通过观察统计实验鱼进入实验区和对照区中的次数,证实NUTRI-TRACK 对鲫鱼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
关键词:NUTRI-TRACK诱食剂;鲫鱼;诱食效果诱食剂是具有使鱼、虾类趋向饵料周围的化学物质。
在水产饵料中添加适量的诱食剂可以改善饵料的适口性,增加水产养殖动物的食欲、提高饵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养殖成本,减轻对水质的污染。
诱食剂是目前水产饵料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对鱼类有诱食作用的物质大多为氨基酸、核酸类、甜菜碱及其它物质[1]。
不同的水产动物不仅口味喜好相差甚远,同时感官的灵敏度对某味道的感觉也相差很大,因此在制作诱食剂时应遵循以下标准:①有效性标准;②物理化学性稳定标准;③安全标准。
天然产物对鱼类无明显毒副作用,长期使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调,其对水产动物诱食效果的评价一直是国内外水产饵料研发领域的热点[1-5]。
迄今为止,涉及的天然植物产物包括豆类、甘蓝、洋葱[4]、大蒜[6]、陈皮[7-8]、丁香[6,8-9]、肉桂、白芷、大茴、栀子、山奈、阿魏[8]、柑桔、甜橙[10]等。
NUTRI-TRACK是用各种诱食剂与风味增强剂专门配制的一种浓缩混合物,有助于动物迅速确定饵料的方位,并刺激动物的快速摄食反应,使动物能够最大限度地进食;完全符合以上诱食剂应遵循的标准,物理化学性质稳定、配伍性合理、用后无残留不影响人类生存环境与健康。
本实验以鲫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NUTRI-TRACK对鲫鱼促摄食作用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1.1.1实验鱼鲫鱼购自天津水产养殖公司,为当年同批鱼种。
健康活泼,体重15.2~20.86 g。
1.1.2诱食剂NUTRI-TRACK来自英伟-纽埃特公司,为一种诱食剂,是用各种诱食剂与风味增强剂专门配制的一种浓缩混合物,目的是增加饵料对幼虾、成虾和鱼的吸引力。
一、实验目的为了探究不同饲料配方比例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选取鸡、猪、牛、鱼等不同种类的动物作为实验对象,通过营养成分测试和生长性能观察,分析不同饲料配方比例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为动物饲料配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健康的鸡、猪、牛、鱼各10头(只)作为实验对象。
2. 饲料原料:玉米、豆粕、麦麸、鱼粉、骨粉、碳酸钙、维生素、矿物质等。
3.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2头(只),分别给予以下饲料配方:A组:玉米50%、豆粕30%、麦麸15%、鱼粉5%、骨粉2%、碳酸钙1%、维生素0.5%、矿物质0.5%。
B组:玉米40%、豆粕25%、麦麸25%、鱼粉10%、骨粉5%、碳酸钙2%、维生素1%、矿物质1%。
C组:玉米30%、豆粕35%、麦麸25%、鱼粉10%、骨粉5%、碳酸钙2%、维生素1%、矿物质1%。
D组:玉米20%、豆粕45%、麦麸25%、鱼粉10%、骨粉5%、碳酸钙2%、维生素1%、矿物质1%。
E组:玉米10%、豆粕60%、麦麸25%、鱼粉5%、骨粉2%、碳酸钙1%、维生素0.5%、矿物质0.5%。
4. 实验方法:(1)每日记录每头(只)动物的采食量。
(2)定期测量每头(只)动物的生长性能,包括体重、体长、胸围等。
(3)收集实验动物粪便,进行营养成分分析。
(4)实验结束后,分析不同饲料配方比例对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采食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各组动物采食量无明显差异,说明不同饲料配方比例对动物采食量无显著影响。
2. 生长性能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组动物生长性能最佳,其次是B组、C组、D组,E组动物生长性能最差。
具体数据如下:A组:平均体重增加12.5%,平均体长增加15%,平均胸围增加10%。
B组:平均体重增加10%,平均体长增加12%,平均胸围增加8%。
C组:平均体重增加8%,平均体长增加10%,平均胸围增加6%。
D组:平均体重增加5%,平均体长增加7%,平均胸围增加4%。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饲料粗蛋白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 熟悉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3. 了解饲料粗蛋白含量的重要性及其对动物营养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饲料粗蛋白是指饲料样品中含氮物质的总量,包括蛋白质和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
测定饲料粗蛋白含量,可以了解饲料的营养价值,为动物饲料配方提供依据。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饲料粗蛋白的常用方法,其原理如下:1. 将饲料样品与浓硫酸、无水碳酸钠混合,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和氨态氮转化为硫酸铵;2. 消化液在浓碱的作用下进行蒸馏,释放出的氨随汽水顺着冷凝管流入硼酸吸收液中,并与其结合成硼酸铵;3. 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求出氨的含量,再乘以一定的换算系数(6.25),即得出试样中粗蛋白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1. 饲料样品:玉米粉、豆粕、鱼粉等;2. 试剂:浓硫酸、无水碳酸钠、氢氧化钠、硼酸、盐酸标准溶液、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等;3. 仪器:凯氏瓶、消化炉、冷凝管、滴定管、分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消化(1)称取0.5-1g饲料样品,置于凯氏瓶中;(2)加入0.4g无水硫酸铜、6g无水碳酸钠,与试样混合均匀;(3)加入10ml浓硫酸,摇匀;(4)将凯氏瓶置于消化炉上,加热消化,直至溶液呈透明蓝绿色。
2. 滴定(1)将消化液转移至5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2)取25ml消化液于锥形瓶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5ml硼酸溶液、1滴甲基红-溴甲酚绿指示剂;(3)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蓝绿色变为灰绿色;(4)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的消耗体积。
3. 计算(1)根据滴定结果,计算氨的物质的量;(2)乘以换算系数(6.25),得出饲料样品中粗蛋白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样品名称 | 样品质量(g) | 盐酸标准溶液消耗体积(ml) | 粗蛋白含量(%)------- | -------- | ------------------- | --------玉米粉 | 0.5 | 25.00 | 9.20豆粕 | 0.5 | 30.00 | 38.40鱼粉 | 0.5 | 35.00 | 58.002. 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玉米粉、豆粕、鱼粉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9.20%、38.40%、58.00%。
不同动物蛋白养鲤的生长对比试验
叶玉珍
【期刊名称】《水利渔业》
【年(卷),期】1991(000)002
【摘要】分别以虾粉、鱼粉、皮革蛋白粉为动物蛋白源配制颗粒饵料,在网箱、小水泥池进行养鲤试验,结果含20%虾粉的饵料效果比含10%鱼粉的饵料效果更好,含20%皮革蛋白粉的饵料效果较差。
试验表明虾粉蛋白质含量高,营养全面,能替代进口鱼粉养鲤。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叶玉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3.811.6
【相关文献】
1.德国镜鲤与黄河鲤正反交子一代生长对比试验 [J], 周凤武;郑水平;郭云锁;江振莹;李卫东
2.德国镜鲤与黄河鲤正反交子一代生长对比试验 [J], 周凤武;郑水平;郭云锁;江振莹;李卫东
3.易捕鲤F3与亲本大头鲤一龄鱼种生长性能对比试验 [J], 李迎宏;李池陶;杜海清;石连玉
4.易捕鲤F3与亲本大头鲤一龄鱼种生长性能对比试验 [J], 李迎宏;李池陶;杜海清;
石连玉;汪艳玲
5.不同来源建鲤杂交子一代生长对比试验 [J], 聂昌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鳙鱼中多聚磷酸盐水解机理及无磷保水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无机化合物,在食品、微生物、工业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然而,在食品加工领域中,由于多聚磷酸盐具有促进肉类蛋白质凝聚和保水的性质,被广泛用作膨化熟食和肉制品的添加剂。
然而,多聚磷酸盐在高温和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释放出磷酸根,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因此,研究多聚磷酸盐的水解机理及其对鱼肉质的影响,探讨无磷保水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鳙鱼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分析方法,研究鳙鱼中多聚磷酸盐的水解机理和无磷保水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1. 鳙鱼多聚磷酸盐的提取选取新鲜鳙鱼肉样品,通过离心、水解和无机物去除等方法,提取出多聚磷酸盐。
2. 多聚磷酸盐水解机理的研究对提取出的多聚磷酸盐样品进行分析和测试,研究其在不同 pH 值和温度下的水解机理及其产生的磷酸根含量。
通过分析水解产物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探讨多聚磷酸盐水解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3. 鳙鱼肉的保水性能研究测定鳙鱼肉在不同添加剂下的保水性能,分析多聚磷酸盐对鱼肉的保水性能和质量的影响。
考虑到多聚磷酸盐在高温和酸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探讨无磷保水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4. 无磷保水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通过合成多种无磷保水剂,比较其对鱼肉质量的影响,探讨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
三、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1. 研究多聚磷酸盐水解机理及其对鱼肉质量的影响,为鱼类类群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探索制备无磷保水剂的方法和应用前景,从而推广一种无磷食品添加剂,减少磷酸盐对环境和人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3. 为肉制品加工企业及相关行业提供参考依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限制:本研究应充分考虑实验条件的限制,注意实验的重复性和可重现性。
同时,由于鱼类的生长环境和营养成分因素的影响,多聚磷酸盐的含量会有一定差异,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样品选择和数据分析。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 掌握蛋白质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蛋白质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在生物体内,蛋白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结构、性质和功能的变化。
本实验通过检测蛋白质在变性、水解、氧化等条件下的变化,了解蛋白质的稳定性及其生物学功能。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试剂:硫酸铵、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锌、苯酚、福林试剂、三氯乙酸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试管、烧杯、天平等。
四、实验方法1. 变性实验:将蛋白质溶液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铵溶液,观察蛋白质的沉淀现象,检测蛋白质的变性程度。
2. 水解实验:将蛋白质溶液加入一定浓度的三氯乙酸溶液,观察蛋白质的沉淀现象,检测蛋白质的水解程度。
3. 氧化实验:将蛋白质溶液加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观察蛋白质的颜色变化,检测蛋白质的氧化程度。
4. 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溶液的吸光度,计算蛋白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变性实验:(1)取2ml蛋白质溶液,加入等体积的硫酸铵溶液,混合均匀。
(2)将混合溶液置于室温下,观察蛋白质的沉淀现象。
2. 水解实验:(1)取2ml蛋白质溶液,加入等体积的三氯乙酸溶液,混合均匀。
(2)将混合溶液置于室温下,观察蛋白质的沉淀现象。
3. 氧化实验:(1)取2ml蛋白质溶液,加入等体积的硫酸铜溶液,混合均匀。
(2)观察蛋白质的颜色变化。
4. 蛋白质含量测定:(1)取2ml蛋白质溶液,加入苯酚试剂,混合均匀。
(2)将混合溶液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吸光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蛋白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变性实验:在硫酸铵溶液中,蛋白质发生沉淀,表明蛋白质在较高浓度的硫酸铵溶液中发生变性。
2. 水解实验:在三氯乙酸溶液中,蛋白质发生沉淀,表明蛋白质在较高浓度的三氯乙酸溶液中发生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