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智能化设计技术

汽车智能化设计技术

汽车智能化设计技术
汽车智能化设计技术

《汽车现代设计方法》

课程论文

题目:汽车智能化设计技术

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学号222010322210257

姓名李志

指导教师

2013 年5月 5 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字: (2)

一、自适应巡航系统 (3)

1.巡航控制系统 (5)

2.ACC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4)

3.ACC的关键技术 (6)

3.1 雷达的性能 (6)

3.2 目标车辆的识别和跟踪 (6)

4.ACC系统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6)

5.ACC的发展趋势 (7)

5.1 传感技术 (7)

5.2 完善现有的功能,集成化 (7)

5.3 全速范围的自动起步技术 (7)

二、夜视系统 (7)

1.主动式红外夜视技术 (9)

2.被动式热成像技术 (9)

3.主动式与被动式夜视技术比较 (9)

4.图像处理技术 (10)

5.汽车夜视系统发展 (10)

三、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研究设计 (10)

1.自动驾驶系统简介 (11)

2.自动驾驶系统原理及设计结构 (11)

3.软件部分 (11)

四、结束语 (12)

五、致谢 (12)

参考文献: (12)

汽车智能化设计技术

摘要:近些年来,汽车智能化技术正在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使汽车的操作性更简单,行驶安全性也更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这块领域,将尖端的IT技术运用到汽车领域中,为消费者驾车出行带来更多美好体验。

据统计,近五年来,汽车产业领域超过90%的创新都与汽车智能化系统相关。汽车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SP)、汽车惯性导航系统(INS)、智能巡航系统(ICC)、各种雷达避撞系统纷纷登台。车联网除了可以提供行车安全、停车引导等应用信息外,还可以轻易开发出娱乐、远程通信等功能,汽车智能化系统改善交通安全已得到广泛认可,汽车智能化应用也将是未来汽车安全产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汽车,智能化,自适应巡航系统,夜视系统,自动驾驶

一、自适应巡航系统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在早已存在的巡航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车距传感器(雷达)持续扫描车辆前方道路,同时轮速传感器采集车速信号。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过小时,ACC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与制动防抱死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协调动作,使车轮适当制动,并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以使车辆与前方车辆始终保持安全距离。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在控制车辆制动时,通常会将制动减速度限制在不影响舒适的程度,当需要更大的减速度时,ACC控制单元会发出声光信号通知驾驶者主动采取制动操作。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增加到安全距离时,ACC 控制单元控制车辆按照设定的车速行驶。

1巡航控制系统

按司机要求的速度合开关之后,不用踩油门踏板就自动地保持车速,使车辆以固定的速度行驶,采用了这种装置,当在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车后,司机就不用再去控制油门踏板,减轻了疲劳,同时减少了不必要的车速变化,可以节省燃料。

巡航控制系统英文名称为Speed Control System或Cruise Control System,这是一种减轻驾车者疲劳的装置。当汽车在长距离的高速公路行驶时,启动巡航控制系统就可以自动将汽车固定在特定的速度上,免除驾车者长时间脚踏油门踏板之苦。同时,它还能在巡航状态下对预定的车速进行加速和减速的调节。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巡航控制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汽车上,目前国内生产的一些中高档车如帕萨特、雅阁等也都安装有巡航控制系统。另外,巡航控制系统还有节省燃料和减少排放的好处,因为汽车都有对应的经济速度,当驾驶者将巡航控制系统调置在经济速度上就可以起到省油的作用。

2.ACC的作用与工作原理

ACC的英文全称是“Adaptive Cruise Control”,中文意思是“自适应巡航控制”。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它是在早已存在的巡航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车距传感器(雷达)持续扫描车辆前方道路,同时轮速传感器采集车速信号。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过小时,ACC控制单元可以通过与制动防抱死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协调动作,使车轮适当制动,并使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以使车辆与前方车辆始终保持安全距离。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在控制车辆制动时,通常会将制动减速度限制在不影响舒适的程度,当需要更大的减速度时,ACC控制单元会发出声光信号通知驾驶者主动采取制动操作。当与前车之间的距离增加到安全距离时,ACC控制单元控制车辆按照设定的车速行驶。

巡航速度控制是按驾驶员的意愿设定车速并保持等速行驶,所以也称设定速度控制。与巡航速度控制不同的是,自适应巡航速度控制是当本车前方无行驶车辆时,本车将处于普通的巡航行驶状态,ACC系统按设定车速对车辆进行匀速控制。当本车前方有目标车辆,且目标车辆的行驶速度小于设定速度时,ACC系统将控制本车进行减速,确保两车间的距离为所设定的安全距离,减速至理想的目标值之后采用跟随控制。与目标车辆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当前方的目标车辆发生移线,或本车移线行驶使得本车前方又无行驶车辆时,对本车进行加速控制,使本车恢复到设定速度并匀速控制。当驾驶员参与车辆驾驶后,ACC系统将自动退出对车辆的控制。

3.ACC的关键技术

3.1 雷达的性能

雷达的功用是测知相对车距、相对车速、相对方位角等信息 , 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 ACC 系统性能的好坏。当前应用到 ACC 系统上的雷达主要有单脉冲雷达、微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红外探测雷达等。单脉冲雷达和微波雷达是全天候雷达 , 可以适用各种天气情况 , 具有探测距离远、探测角度范围大、跟踪目标多等优点。激光雷达对工作环境的要求较高 , 对天气变化比较敏感 , 在雨雪天、风沙天等恶劣天气探测效果不理想 , 探测范围有限 , 跟踪目标较少 , 但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探测精度比较高 , 价格低 , 易于控制和进行二次开发。红外线探测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性能不稳定 , 探测距离较短 , 但价格便宜。无论使用何种类型的雷达 , 确保雷达信号的实时性处理是要首先考虑的问题。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 现在大都利用 DSP 技术来处理雷达信号 , 应用 CAN 总线输出雷达信号。

3.2 目标车辆的识别和跟踪

雷达只能将它所探测到的物体信息传递给 ACC ECU , ECU 要根据传来的信息进行识别 , 从中确定一主目标用做 ACC 控制中的参照物 , 依据两者间的相对运动及距离控制主车的行驶速度。主目标是可变的 , 不同厂商开发的 ACC 系统对主目标的选取模式是不同的 , 一般 ACC 系统将与主车间距离最近的车辆视为主目标 , 而有些系统则将与主车位于同一车道上距离最近的车辆视为主目标。 ACC 系统不但要确定主目标 , 而且还应该能够对其进行跟踪 , 无论是弯道还是上下坡道都要保证主目标的一致性 , 以减少系统的误报率 . 对主目标进行跟踪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根据主目标的运行情况来预测出主车在未来时间内运行状态。例如 , 主车现沿直道行驶而此时主目标车辆已进入弯道 , 由于 ACC 系统可对主目标进行跟踪 , 故不会将正前方的护栏或旁车道上的车辆视为主目标 , 从而避免了误报的产生 ; 同时主车根据主目标的运行轨迹判断出前方是弯道路况 , 可以使主车提前做好减速转向的准备。当前 ACC 系统对目标的识别判定技术上已经有了很大进展 , 但对主目标的跟踪以及 ACC 系统与习惯性驾驶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4 ACC 系统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车辆的主动制动 . 由于车辆在道路中行驶状况十分复杂 , 使 ACC 系统对主目标的识别十分困难 , 误报率很高 . 当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在车辆前部加装一个红外成像系统 , 将所成的平面图像提供给驾驶员进行参考以及记录车辆在每一时刻相对于主车的位置 , 对车辆进行实时跟踪、预测 . 现在对目标车辆的跟踪研究还只局限于一维的水平上 . ACC 通过雷达只能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弯道跟踪或竖直方向上的上、下坡道跟踪 . 日本丰田公司开发的 ACC 系统 , 通过将激光雷达扫描回来的图像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分割 , 初步实现了对目标车辆上下坡道的判别与跟踪。Bosch 公司正在研制的ACC 系统 , 利用微波雷达来探测、记录目标车辆的位置 , 再利用这些位置信息分析和判断目标车辆的行驶路线 , 目前这项研究还只限于对水平弯道的识别 . 虽然这两项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但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 ACC 系统对车辆速度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和自动降低档位来实现的 [ 12~18 ] . 但是由于节气门和换档调节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 , 当主

车前方有车辆并入或有其它紧急情况发生时 , 这样的速度调节不足以为驾驶员提供充足的第一反应时间 , 因此 ,ACC 系统应该与车辆的制动系统直接相连 , 具有主动制动功能 .

5.ACC的发展趋势

5.1 传感技术

由于电子技术的进步可生产出更紧凑、更加集成的器件,所以ACC系统的传感器和电控单元的外形尺寸将缩小到比现有的安装空间小一半多。为了能在狭窄弯道的乡村公路上也能使用ACC系统,需要将传感器识别范围扩大一倍。

5.2 完善现有的功能,集成化

完善现有的功能是为了使未来的ACC系统在选择目标时更可靠,具有更好的控制适应性,在变换车道及弯道时具有和谐的控制性能。集成化有助于降低成本,增强各系统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各种车辆信息,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3 全速范围的自动起步技术

至今的ACC系统在车速低于30 km/h的稠密交通情况下会自动关闭。全速范围的自动起步技术使ACC系统能在近距离范围快速识别本车前面的障碍物,当前面行驶的汽车再次起步时,用摄像系统得到的有用信息在没有驾驶员操纵下可完全自动起步。这要求ACC系统具有更好的近距离探测能力,更快的信号处理功能,更迅速的系统反映。这样既使在堵车情况下也无须驾驶员参与,只需操纵车辆的转向即可,驾驶员可以完全从烦琐的驾驶操作中解放出来。

二、夜视系统

夜视是指在黑暗隋况下看东西的能力。无论是通过生物或技术手段,使夜视成为可能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具有足够的光谱范围、二是要具有足够的光谱强度。人眼本身是一个极好的光学系统,但仅对波长为380-780 nlTl一段范围很窄的可见光谱产生光谱响应。在晚上,70%的光谱是处于红外范围的Ⅲ。在月光和星光下典型的光谱分布,基本上,红外光谱占有大部分,在星光下,可见光谱已经很少,因此人类的眼睛不具有夜视功能。若想在夜间看到东西,就需要借助于夜视系统。根据夜视系统本身是否带有红外辐射源而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之分,前者叫做主动式红外夜视技术,后者则称为被动式热成像技术。

图所示为主动式汽车红外夜视系统,主要由红外照射灯、CCD摄像机、图像处理系统及车载显示器组成。红外照射灯发射出红外光,物体反射后,被车载CCD 摄像机所接收,转化为图像信号,经过图像处理系统,就可以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被动式汽车红外夜视系统则不具有主动发射源,只接收物体自身发出红外光。

一般的汽车前照灯只能照射80 m左右,而夜视系统至少可看剑几百米以外的路况信息,耗电量却是前照灯的四分之一。由于能在更远的距离发现前方的行人,凶此驾驶员有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的是红外传感技术,即使打开汽车前照灯也不影响图像的显示,迎面驶来汽车的强烈车灯光线也不会造成夜视系统致盲。特别是夜晚两车相会时,双方驾驶员可通过夜视屏观察前方路况,以避免刺眼的眩光。

1.主动式红外夜视技术

把景物反射的或自身辐射的红外辐射图样,转换成人眼可观察图像的技术称为红外成像技术。以红外辐射源照射物体,利用反射来的红外辐射得到被照物体的像,称为主动式红外成像。

2.被动式热成像技术

任何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热辐射本领,辐射体的温度不同其辐射的能量及波长成分也不同。科学试验证明,光的热效应是由紫光到红光逐渐增大的,而且热效应最大的位于红光的外面,称之为“红外光”。热成像系统的作用就是基于日标与背景的温度及辐射发射率的差异,利用辐射测温技术对目标逐点测定辐射强度,而形成町见的目标热图像。利用物体自身发射的红外辐射摄照物体的像,称为被动式红外成像。

3.主动式与被动式夜视技术比较

T simhoni(2004)等人比较了使用近红外和远红外辐射技术对行人的探测,结果表明远红外辐射夜视仪具有更大的优势,因为行人的辐射热量大,适宜远红外探测技术。Parkes,Ward,and Bossi(1995)研究则表明远红外探测技术太过于依赖热量,因此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结果。

4.图像处理技术

对近红外传感器,需要降低眩光效应和增强图像对比度(Rumar,2002)。智能自动图像处理技术是一种更加先进的技术,可以对远红外传感图像的低对比度起补偿作用,可以用于检测和增强热物体的轮廓(Bertozzi,Broggi,Pascoli,Graf,&Meinecke,2004)。在一个基于知识分类的处理进程中,可以用电脑程序加以辨认物体,举例来说,可以辨认行人。甚至可以将可获得的光学和声学信号结合起来处理,增强认知性,可以进一步防止危险。

5.汽车夜视系统发展

目前,国外的很多高级汽车上都采用了汽车夜视系统。美国Cadillac车的夜视系统使用热成像技术。人类、动物和行驶中的车辆与背景相比热量较高。夜视系统的功能就是将物体发出的热量通过特殊的装置收集起来,转换成为人类肉眼可见的图像。是采用非冷却焦电型热影像电极(UFPA)传感器和液晶显示设备抬头显示器(HUD)所组成。该系统可帮助驾驶者看见使用汽车远光灯无法清楚辨识的物体,是以抬头显示器的单色虚拟图像投影于前保险杆附近的位置,驾驶者可将此虚拟图像当作前方视野的一部份来注视而不会妨碍到驾驶者的视野,在观看虚拟图像时,无须移动视线或改变视线的焦点。

三、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研究设计

1.自动驾驶系统简介

自动驾驶系统是使汽车工作在发动机有利转带范围内,减轻驾驶员的驾驶操纵劳动强度,提高行驶舒适性的汽车自动行驶装置。自动驾驶系统英文为cruise control system,缩写为CCS。自动驾驶系统又称为巡航行驶装置、速度控制系统、恒速行驶系统或巡行控制系统等。

2.自动驾驶系统原理及设计结构

汽车电子自动驾驶系统,有相连的发射器、接收器、电磁执行器和常闭断电开关,发射器有PT2262L编码芯片电路,其四个数据输入端分别连有解除开关、定速开关、减速开关和加速开关。

3.软件部分

控制模块U(STC12LE5201AD)由单片机完成,具有稳压作用,同时写有程序,对整机进行控制。

四、结束语

汽车智能化设计技术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自适应巡航系统、主动避撞系统、Stop-and-Go系统、自动泊车系统、随车转向灯系统、夜视系统、防疲劳监控系统、车道偏离警告系统、辅助驾驶技术、自动驾驶系统、智能车辆技术。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可能会有如下惊奇发现,汽车内装有的智能空调,它通过传感器测定出你的体质和偏好并随之供给适宜的温度。智能化的座椅也可根据你的体型特征调整出最舒适的角度。通过车载可视电话你还可以与异地朋友通话而车载电脑通过网络,早已把一切旅游事宜都安排妥当……除此之外,车上安装的自动驾驶、自动导航等先进电子设备将大大提高乘车的安全系数。是的,利用电子信息产品武装的现代汽车,正加足马力向我们奔驰而来。汽车未来发展的智能化必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并将造福人类。

致谢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课程论文《汽车未来方向的智能化》终于完成了。在这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参考文献:

1.魏秋兰.自适应巡航系统在汽车中的应用[J].2009,4 , 24-26

2.姚其、林燕丹.汽车夜视技术与发展[J].2008 ,4,25-25,26-29

3.杨学清.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研究设计[J].2011,1,64-67

4. 凤凰汽车网.

5. 百度百科.

整车设计流程

整车设计流程 1、概念设计 1.1 设计内容市场定位分析、初期总布置设计、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造型设计指导书,参 考样车分析、供应商平台调查、成本分析、编制产品描述书。 1.1.1初期总布置根据市场及用户需求,选定各分总成,初步确定整车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完成人体 布置和各类运动分析,视野分析,手触及空间分析和仪表可视性分析等。该过程借助三维设计软件模拟完成,分析出现的问题反馈到模型中进行调整,使所设计的汽车满足现代汽车高水平的驾驶操作性、乘坐舒适性和居住性等要求。 1.1.2整车动力性、经济性分析和计算进行整车初步动力性和经济性计算,分析整车性能满足产品定量 目标的程度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1.1.3确定造型设计方向确定初步外部尺寸、整车技术参数、造型风格和内部配置。 1.1.4 参考样车分析对参考样车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其优势和不足,结合市场情况提出所开发产品的目 标定位。 1.1.5 供应商平台调查对潜在的供应商进行货源可行性评估,评价他们在满足质量、供货能力及开发水 平的前提下提供总成和部件的能力。识别价格及质量具有相对竞争力的供应商,以满足产品定位的要求将所有涉及该过程的开发伙伴协调在一起,整合资源满足用户最大需求。在供应商和制造者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提升整个汽车生产链运作的效率,并增进更高层面上的技术创新。 1.1.6成本分析确定各系统和整车的目标成本。 1.1.7编制产品描述书描述书作为产品开发的依据文件,将所要开发的产品项目的背景、目标、车型规 划、总成选择、装备、进度等进行详细描述。 1.2 团队一支有着丰富汽车理论知识和设计经验的优秀团队,熟知中国汽车配套资源及现有车型。以 敏锐的眼光洞察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很好的把握中国汽车发展的潮流。 1.3 市场定位从消费者调查、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及,企业制造能力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市场定位。 2、汽车造型 2.1 分析造型设计任务书 2.2 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进行样车准备 2.3 工程与造型的契合 2.4 确定设计理念,提出设计方案 2.5 阶段评审 2.6 初步草图设计 2.7 方向性评审 2.8 细化效果图草图设计 2.9 设计评审 2.10 效果图设计 2.11效果图评审 2.12 效果图修改及提交 2.13 根据客户的意见修改效果图 2.14 效果图批准 2.15 进入零部件造型的细节设计阶段 团队要求:具有锐意创新的精神,透过设计的表面来理解设计本身所代表的设计师对生活形态和消费心理的了解,赋予设计更多的实际意义。高雅的艺术品味、丰富的设计经验、全面的汽车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衍生的材料学、流体力学、热能学、人体工程学、社会学、环保学等众多方面知识。对消费者及成本的了解以及极富魅力的创意思维使他们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更符合国际趋势和品牌定位的作品。 设计部门承担整车造型、总体布置及整车集成,内容涵盖了从美学表面的质感、动感、内外饰的创意、计算机辅助曲面设计到产品外型的最终数据发布。 高级技工的丰富经验成为专家系统,我们不再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设计迁就于生产”,而是通过

《十天学会智能车》第五讲:智能车检测技术

第五讲:智能车检测技术 一、概述 在这一讲中,为大家介绍智能车的眼睛——赛道传感器。赛道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是整个智能车制作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车在赛道上的奔跑可就靠它指路了,赛道传感器调试不好的话再厉害的控制算法也起不到作用。 在第一讲中简单介绍过智能车的传感器分类,用于检测赛道的传感器主要有线阵摄像头、面阵摄像头、电磁传感器等。线阵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采用的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组件),是应用在摄像、图像扫描方面的高端技术组件;面阵摄像头的图像传感器采用的是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附加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组件),大多应用在一些低端视频产品中。但是这样的定位并不表示在具体的摄像头使用时,两者有很大区别。事实上经过技术改造,目前CCD和CMOS的实际效果的差距已经大大减小了。而CMOS的制造成本和功耗都要低于CCD不少,所以很多摄像头生产厂商采用的都是CMOS镜头。 用于智能车比赛的线阵摄像头通常使用TSL1401,它可以一次成像128×1的图像。线阵型CCD成本较低,如果加以运动机构,也可以扫描面阵图像,例如:复印机中实际上就是一个线阵型CCD,通过运动机构和线阵型CCD相互配合,就可以把整个图片扫描下来,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 用于智能车比赛的面阵摄像头分为数字摄像头与模拟摄像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摄像头提供给我们的数据是数字信号还是模拟信号。数字摄像头的信号线最少需要8根,再加上行中断,场中断,像素中断,电源和地线,使得接线变得比较复杂,摄像头体积也偏大,但由于可以直接得到数字信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难度;模拟摄像头只有三根线:电源线、地线、信号线,而且体积相对较小,可以有效的降低车体的重心,但需要专用芯片进行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2016年新增专业申报材料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学院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筹) 二○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1.调研目的与调研对象 (3) 1.1我国汽车智能技术行业发展现状 (3) 1.2调研目的 (3) 1.3 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3) 2. 调研方法与内容 (4) 3.调研结果分析 (4) 3.1汽车智能技术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4) 3.2典型工作岗位及岗位对能力、素质的要求 (6) 4. 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 (9) 4.1知识结构 (9) 4.2能力结构 (9) 4.3职业素质 (10) 5. 存在的问题 (10) 6. 调研对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启示 (10) 6.1信息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更新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高要求 (10) 6.2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11) 6.3 优化德育工作 (12) 调研总结 (12)

1.调研目的与调研对象 1.1我国汽车智能技术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已逐步成为国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5亿辆,汽车市场销量稳居全球第一。国内相继出现了众多中外合资和国内自主品牌汽车整车厂及零配件企业。并且国内汽车产业正由传统技术走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近几年信息技术在车载领域已经广泛应用,涌现出大量车载智能产品,如GPS 导航仪、倒车雷达、车载娱乐系统等,车载核心技术也逐渐国产化,如车载ECU、车载网络系统、车载智能传感器、以及车载智能仪表等。国内现有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很大程度上与新兴的汽车智能技术市场需求脱轨,培养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汽车智能技术行业快速发展。而且根据市场调研,汽车行业从事智能设备开发的人员多数是原先从事汽车电子或汽车检修等相关专业,因此为适应当今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提高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培养一批高技能型汽车智能技术专业人才迫在眉睫。 根据工信部《工业制造2025》规划,到2020年,掌握智能辅助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及生产配套体系。到2025年,掌握自动驾驶总体技术及各项关键技术,建立较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自主研发体系、生产配套体系及产业群,基本完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1.2调研目的 本着“立足合美,面向广东”的办学理念,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合美市及珠三角地区汽车智能技术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汽车智能技术产业相关岗位设置情况及变化趋势,重点了解汽车智能技术行业企业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数量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本专业的职业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校企合作”,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适合本专业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出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3 调研时间、地点、对象 (1)调研时间:2014年7月-2015年8月 (2)调研地点:合美市及珠三角地区的企业、河职院机电工程学院会议室(座谈) (3)调研对象:广州市巴士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美市信息中心、东莞美东汽车控股有限公司等16家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部门主管、一线技术员,在各大人才招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及发布招聘信息的招聘主管。

智能小车设计文献综述

智能小车设计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智能技术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智能小车不仅在工业智能化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运用于智能家居中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相比于国外,我国开展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在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控制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设计的智能小车利用红外对管检测黑线与障碍物,并以单片机为控制芯片控制电动小汽车的速度及转向,从而实现自动循迹避障的功能。并对智能小车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做一个全方面的介绍。 关键词:智能技术,自动循迹,避障 1前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DVD、洗衣机、汽车等消费类产品越来越呈现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小型化等趋势。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智能小车,也称轮式机器人,是一种以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科学的科技创意性设计,一般主要路径识别、速度采集、角度控制及车速控制等模块组成。一般而言,智能车系统要求小车在白色的场地上,通过控制小车的转向角和车速,使小车能自动地沿着一条任意给定的 黑色带状引导线行驶[1]。智能小车运用直流电机对小车进行速度和正反方向的运动 控制,运用直流电机对小车进行速度和正反方向的运动控制,通过单片机来控制直流电机的工作,从而实现对整个小车系统的运动控制。 2智能小车的发展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2][3][4]: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1954年美国Barrett Electronics 公司研究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AGVS(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System)。该系统只是一个运行在固定线路上的拖车式运货平台,但它却具有了智能车辆最基本得特征即无人驾驶。早期研制AGVS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仓库运输的自动化水平,应用领域仅局限于仓库内的物品运输。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传感

汽车设计全过程

工业的艺术!带你了解汽车设计全过程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车的欣赏基本都是整车,除了性能之外,汽车的外观和内饰是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因为这是对一辆车最直观的印象,所谓汽车设计,简单的理解是根据一款车型的多方面要求来设计汽车的外观及内饰,使其在充分发挥性能的基础上艺术化。 但是,其实汽车设计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并不象其他设计师在香槟和音乐的陪伴下寻找灵感那么纯粹。 汽车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当然它要有漂亮的外表和吸引人的个性特征,同时它还得能安全可靠的行驶,这就需要整个设计过程融入各种相关的知识: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当然更少不了诸如绘画、雕塑、色彩感等基本艺术功底。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能称得上汽车设计师的人少之又少。 从脑子里的一个灵感,到最后得以实现,最简单的估算也是十几个步骤,最后无非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性能优良的内“芯”,再加上一袭新衣包装,才是新车待嫁时。看看如何为一款新车设计“嫁衣”吧。  A从脑到手:草图 开始吧,坐下来好好想想如何表达。虽然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不过对于设计师来说,最直接的方式还是拿支铅笔把脑子里的想法表现出来,这非常方便。在从脑到手的初级阶段,没必要画的很精致,简洁的线条足以记录脑海中一个个一闪而过的构思。又或者在随手勾画中得到新的灵感。 06-01-03 11:01 点击查看原图 (51.87 KB)

B 初步定稿:草图+说明 当思路比较明确以后可以绘画一张草图,这时候汽车的主体线条和大方向上的细节设计。 应该都有所表现,在适当的地方加进简单说明,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06-01-03 11:02 点击查看原图 (44.26 KB)

汽车智能化检测技术(历年试题)

《汽车智能化检测技术》试卷2010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 1、气缸和活塞的配合间隙属于() A、工作过程参数 B、伴随过程参数 C、几何尺寸参数 D、极限参数 2、使用辛烷值较低的汽油时,点火提前角应()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不能确定 3、发动机点火提前角一般控制在() A、5~20° B、8~35° C、5~38° D、20~38° 4、当车速表的指示值为40km/h时,根据规定:车速表允许误差为+20%~-5%,则车速表试验台速度指示仪表指示值的上限为() A、33.3km/h B、38k/h C、42.1km/h D、48km/h 5、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仪器是() A、气缸压力表 B、真空表 C、气缸漏气量检测仪 D、气缸漏气率检测仪 6、一般汽油发动机机油压力控制在() A、0~0.18kpa B、0.18~0.392kpa C、0.294~0.588kpa D、0.588~0.88kpa 7、化学发光分析仪通常用于对()浓度检测。 A、CO和CO2 B、NO X C、CO和HC D、HC 8、在调整四轮定位仪的传感器水平的时候,应调整水平仪上的气泡,使气泡处于() A、最左边位置 B、最右边位置 C、中间位置 D、任意位置 9、汽车制动时是否发生制动跑偏、侧滑或失去转向能力,这是指汽车() A、制动性能 B、制动效能 C、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D、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10.标准型车速表试验台的速度传感器一般采用() A、磁电式传感器 B、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 C、电位计式传感器 D、测速发电机 11、主要承担在用车辆技术状况和车辆维修质量检测的检测站是() A、A级站 B、B级站 C、C级站 D、D级站 12、底盘测功时,测得实验车速36km/h,汽车牵引力3000N,此时发动机的功率为() A、30kw B、40kw C、50kw D、60kw 13、制动时汽车后轮先抱死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转向能力的丧失 B、后轴侧滑 C、转向轮向右跑偏 D、转向轮向左跑偏 14、响度为1宋对应的响度级为() A、30方 B、40方 C、50方 D、60方 15、在自动变速器中,当节气门拉索或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调整不当时,不会由此引起的故障是() A、换挡冲击 B、不能升挡 C、A TF变质 D、不能强制降挡 二、多项选择题 16、目前,汽车故障诊断可归纳为() A、人工经验诊断法 B、检测诊断法 C、自我诊断法 D、快速诊断法 E、智能诊断法 17、在汽油机供给系中最易发生故障的部位有() A、汽油泵 B、火花塞 C、化油器 D、低压油路 E、节气门 18、车速表试验台的类型有() A、简单型 B、驱动型 C、综合型 D、专用型 E、标准型 19、汽车的前轮定位参数包括() A、前轮外倾 B、前轮前束 C、后轮前束 D、主销内倾 E、转向20°时的前张角

现代汽车技术及其发展

现代汽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的认识与探讨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汽车在技术上也不断革新,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把现代科技融入汽车制造,现代汽车在保证其发展舒适安全的基础上朝着智能,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下文根据本人对现代汽车的认识对其融入的技术作了简要分析,并探讨了现代汽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汽车技术发展 正文: 1886年,人类发明了汽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代步和运输工具,随之产生的汽车工业也成为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柱产业,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标志。汽车工业的发展与高技术应用的关系日益密切,国际汽车工业的发展不断表现出高技术化的趋势。从60年代以来,汽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汽车性能质量的不断提高,都是汽车工业高技术化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要求的提高,汽车技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电子、信息、材料、工艺等多领域的突破发展,汽车产品也迎来了一个以高新技术为特色的跃进时代。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现代高新技术的成果,对汽车工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数控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电磁脉冲焊接技术、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一体车门板技术、铁金属元件硬化技术、记录超高速变化的数字摄像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在汽车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在,汽车在生产技术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新、技术发明大量涌现。 汽车电子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汽车相关法规(油耗法规、排放法规和安全法规)要求的提高而逐渐发展起来。与传统汽车技术相比,现代汽车技术主要包括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子控制技术;以质轻、高强度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应用现代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以CAD(计算机辅助技术)为核心的整车及零部件新设计;融合当代制造技术的汽车制造工艺;以减少石油燃料的消耗、降低大气污染为目的的新型能源动力汽车技术。 现代汽车技术主要以电子控制为基础,目前向着安全、舒适、环保、节能、防盗、智能的方向发展,尤以轿车最为突出。 汽车安全新技术、交通安全历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汽车发展的历史也是汽车安全技术不断提高的历史。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汽车的一种主动安全装置,可在汽车制动时根据车轮的运动自动调节车轮的制动压力,防止车轮抱死,缩短制动距离,同时保证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现代汽车在ABS系统中嵌入电子制动力分配装置(EBD)构成了ABS+EBD系统。电子刹车辅助系统(EBA)利用传感器感应驾驶者对制动踏板踩踏的力度与速度大小,然后通过计算机判断驾驶者此次刹车意图。可以有效防止常见的意外“追

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1+X证书有关试点事项的说明

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有关试点事项说明

年以上相关专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经验(含校企合作),近3年年均完成取证类社会培训200人次以上。 (二)具有相应培训授课资质的专兼职培训团队,团队成员不少于6人。其中,行业企业授课专家3人以上,学校专业教师3人以上。 (三)围绕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相对应的专业,已开发较为成熟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资源。 (四)具有本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应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场地,实训场所和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标准。应有800平米以上理实一体化实训工厂(实训教学区),培训(实训)教室具备视频监控设备。教学场地配备必要的多媒体和专业实训设备(详见附件),可以同时满足40人以上进行理论学习,满足30人以上进行实践操作。 (五)组织机构完善,具有汽车运用与维修/智能新能源汽车培训相关的管理团队。团队负责人能够充分调动资源,提供培训所需的保障条件。应有固定的供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师技术交流的业务合作单位(含维修企业、培训机构)。

附件:汽车运用与维修(含智能新能源汽车)专业培训、考核站设备与工具清单(详见附件) 目录 培训、考核站设备与工具清单 一、范围1 二、实训场地规划1 三、教具设备规划1 表-1 汽车运用与维修类相关专业装备的实训设备类别1 表-2 电工电子实验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2 表-3 液压实验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3 表-4 钳工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3 表-5 汽车发动机机械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5 表-6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6 表-7 汽车底盘机械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7 表-8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9 表-9 汽车车身电气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9 表-10 汽车空调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11 表-11 汽车整车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12 表-12 汽车钣金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14 表-13 汽车涂装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15 表-14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训仪器设备的装备要求16

智能循迹小车 设计报告

智能循迹小车设计 专业:自动化 班级: 0804班 姓名: 指导老师: 2010年8月——2010年10月 摘要:

本课题是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小车完成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主识别黑色引导线并根据黑线走向实现快速稳定的寻线行驶。小车系统以 AT89S52 单片机为系统控制处理器;采用红外传感获取赛道的信息,来对小车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控制。此外,对整个控制软件进行设计和程序的编制以及程序的调试,并最终完成软件和硬件的融合,实现小车的预期功能。 引言

当今世界,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机械、电气和电子信息已经不再明显分家,自动控制在工业领域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智能”这个词也已经成为了热门词汇。现在国外的自动控制和传感器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特别是日本,比如日本本田制作的机器人,其仿人双足行走已经做得十分逼真,而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还据说其智商已达到6岁儿童的水平。 作为机械行业的代表产品—汽车,其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速度也显著提高,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电子装置占汽车整车(特别是轿车)的价值量比例逐步提高,汽车将由以机械产品为主向高级的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汽车电子产业也很有可能成为依托整车制造业和用车提升配置而快速成为新的增长点;二是汽车开始向电子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不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同时能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等多种功能。 无容置疑,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开始重视起来,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各种大型的创新比赛,比如:亚洲广播电视联盟亚太地区机器人大赛(ABU ROBCON)、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众多重要竞赛都能很好的培养大学生对于机电一体化的兴趣与强化机电一体化的相关知识。但很现实的状况是,国内不论是在机械还是电气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所以作为机电一体化学生,必须加倍努力,为逐步赶上国外先进水平并超过之而努力。 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汽车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要求,提出简易智能小车的构想,目的在于:通过独立设计并制作一辆具有简单智能化的简易小车,获得项目整体设计的能力,并掌握多通道多样化传感器综合控制的方法。所以立“智能循迹小车”一题作为尝试。 此项设计是在以杨老师提供的小车为基础上,采用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实现能够自主识别黑色引导线并根据黑线走向实现快速稳定的寻线行驶。

某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技术协议合同书

精心整理 某汽车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技术协议 9.保密事项 10.安全规定 11.其它 甲方: 乙方: 鉴于以下条款内容,甲、乙双方经过共同协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

律、法规的规定,本着平等互利原则,特订立本合同。 1.合作项目: 乙方负责甲方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 该项目的工作内容:以其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以及控制过程为切入点,在总装车间范围内建设工艺管理、计划物流管理、设备管理三大信息系统,即通过多维数据采集+定制软件开发+系统数据集成,完成以总装车间为单位的全息生产监控系统。 2.合作时间节点: 3. 3.1 3.2 3.3 3.3.1 3.3.2 3.3.4 4. 4.1 4.1.2 4.1.3 认通过。 4.2系统设计: 4.2.2系统架构设计:乙方根据业务架构设计,设计系统体系模块。设计系统模块的定位,设计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关系,设计系统包含的功能,确定各种数据(如信息流、业务流等)流在系统之间的入口、出口、流转、传递和集成。在业务架构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系统整体架构支撑业务架构。

设计监控大数据基础平台,设计数据仓库群、基础资源库以及应用数据库。 相应的数据采集设备、信息集成模块,设计前端采集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感应终端、定位设备、射频器、移动扫描枪、传感器、PDA等,确定关键现场设备外壳防护满足GB4208中IP52等级,设备电路主板经工业防腐涂覆处理。确定数据采集设备根据系统需求统一配置RS485接口或RS232Console 串口。设计基础架构包括数据中心,网络架构,信息安全管理等。设计展示设备包括车间、生产调度室监控LED大屏与数据架构和多维报表分析平台通讯。 4.3基于SOA架构的软件系统开发 4.3.1 控, ERP 试装结4.3.2 4.3.3设备管理模块 4.3.3.1参数监控:使用手持终端,对总装车间设备进行参数采集和数据录入,对设备参数进行监控,及时显示设备运行状态,自动提示异常参数。 4.3.3.2设备故障维修管理:对于总装车间内可从PLC读取故障信息的设备,通过PLC将数据读取并传入设备管理系统,对于无法从PLC读取故障信息的设备,采用手持终端进行故障数据录入,通

(完整版)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 实施方案(2018-2020年) 一、实施背景 (一)产业发展现状 在政府大力扶持和市场快速发展的双重带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2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例超过50%。 首先,产品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动力电池产品可靠性、安全性、一致性取得重大突破,高速电机、电机控制器及高功率电力电子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部分关键零部件产品成功进入国际知名整车制造企业配套体系。其次,制造装备及工艺全面升级。企业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及性价比进一步提高,自主产品配套规模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另外,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级科研人才、完善研发管理体制、强化上下游企业合作,企业协同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综合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二)存在的差距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关键技术和产业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突破,产业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增强。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整体起步较

晚,研发基础薄弱,车载级环境感知等智能传感器、集成化驾驶辅助系统等技术水平及研发能力落后,面向自动驾驶技术的示范、测试体系处于起步阶段;高性能动力电池及关键制造设备研制、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水平仍有待提升;新型动力驱动系统集成和控制、功率芯片集成设计和模块封装等方面还明显低于国际水平;燃料电池先进材料研制、系统集成、产业链建设等方面需加强协同攻关;整车轻量化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亟需快速提升跨产业、跨学科的汽车轻量化产业水平。 (三)实施必要性 车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是汽车产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必然趋势,世界传统汽车强国和优势整车制造企业均已完成战略布局,新一轮的全球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为持续提高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我委将继续组织实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实施期限为2018-2020年)。 二、主要任务及预期目标 根据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结合国外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最新发展形势,围绕智能网联汽车、高性能动力电池、高性能纯电直驱动力系统、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车身结构和轻量化等方向,择优支持产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企业能力强的产业化项目,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全面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小车设计报告书

智能小车设计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学生姓名:史响林周博超朱雄王昌指导教师:张力 完成日期:2014 年5 月24 日

目录 1 绪论 (3) 2 设计任务 (2) 2.1设计任务 (2) 3 设计方案 (3) 3.1任务分析 (3) 3.2方案框架 (3) 4 系统硬件设计 (4) 4.1核心芯片模块AT89S52 (4) 4.2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4) 4.3超声波测距设计 (6) 4.4传感器测速的设计 (8) 4.5LCD1602显示模块 (9) 5 系统软件设计 (8) 5.1程序设计流程图 (8) 5.2关键程序设计 (8)

6 心得体会 (13) 附录1 系统原理图 (15) 附录2 系统PCB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3 程序清单 (17) 1 论绪 智能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本设计主要体现多功能小车的智能模式,设计中的理论方案、分析方法及特色与创新点等可以为自动运输机器人、采矿勘探机器人、家用自动清洁机器人等自动半自动机器人的设计与普及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小车可以作为玩具的发展对象,为中国玩具市场技术含量的缺乏进行一定的弥补,实现经济收益,形成商业价值。超声波作为智能车避障的一种重要手段,

以其避障实现方便,计算简单,易于做到实时控制,测量精度也能达到实用的要求,在未来汽车智能化进程中必将得到广泛应用。我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在高科技领域也必须占据一席之地,未来汽车的智能化是汽车产业发展必然的,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超声波在智能车避障上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这将对我国未来智能汽车的研究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智能小车系统最诱人的前景就是可用于未来的智能汽车上了,当驾驶员因疏忽或打瞌睡时这样的智能汽车的设计就能体现出它的作用。如果汽车偏离车道或距障碍物小于安全距离时,汽车就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注意,如果驾驶员没有及时作出反应,汽车就会自动减速或停靠于路边。这样的小车还可以用于月球探测等的无人探月车,帮助我们传达月球上更多的信息,让我们更加的了解月球,为将来登月做好充分准备。这样的小车在科学考察探测车上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科学考察中,有很多危险且人们无法涉足的地方,这时,智能科学考察车就能够派上用场,在它上面装上摄像机,代替人们进行许多无法进行的工作。 设计采用对比选择,模块独立,综合处理的研究方法。采用AT89S52单片机模块作为小车的检测和控制核心;通过翻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出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列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对比方案优劣选出最优方案进行设计。本次试验利用单片机模块上的按键来控制小车的速度,方向,及在车体上面装有超声波测距模块利用LCD1602显示屏来显示测出来具体距离。本设计结构简单,较容易实现,但具有高度的智能化、人性化,一定程度体现了智能。 通过调试检测各模块,得到正确的信号输出,实现其应有的功能。最后将各个调试成功的模块结合到小车的车体上,结合程序,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将各模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论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课题名称: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指导教师: 杨文涛职称:教师 学生名称: 樊振学号:1402020105 专业: 汽车运用技术 院 (系): 机电工程学院 答辩日期: 2017年5月1日

摘要 以常见的汽车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阐述了国内外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先进汽车检测前沿技术,如:虚拟仪器检测技术、基于GPS技术的车辆检测、汽车四轮定位检测技术。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针对我国汽车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应该在汽车检测制度化和标准化、检测设备管理网络化、检测设备智能化、更新检测方法、检测人员专业化等方面作进一步发展。 汽车从发明到今天已经一个多世纪了。在现代社会,汽车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交通工具。汽车在为人们造福的同时,也带来大气污染、噪声和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汽车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因此,一方面要不断研制性能优良的汽车;另一方面要借助维护和修理,恢复其技术状况。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就是在汽车使用、维护和修理中对汽车的技术状况进行测试和检验的一门技术。 关键词:汽车检测,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Common vehicle testing equip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uto detection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advanced technology, advanced car detection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such as virtual instrument based on four wheel positioning technology of GPS vehicle detection, vehicle detec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ina, existing in China's auto detection technology, pointed out that the automobil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testing technology in China to catch up with the world advanced level, should make further development in automobile detection system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esting equipment, network management, intelligent detection equipment, update detection method and detection of specialized personnel. Automobiles have been invented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now. In modern society, automobile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people's work and life. While benefiting people, automobiles also br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air pollution, noise and traffic safety. The car itself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the increase of mileage and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use of time, the technical situation will continue to deteriorate. Therefore, on the one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develop high-performance vehicles;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help of maintenance and repair, to restore its technical situation.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test of automobile is a technique to test and test the technical condition of the automobile in the use,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the automobile.

现代汽车技术

现代汽车技术与汽车竞赛 摘要:新技术促进了汽车竞赛的发展,给汽车竞赛注入了新的血液,使汽车竞赛不仅仅是比较车手的技术还要有技术做后盾;同时汽车竞赛又要求参与者技术的不断革新,反作用于汽车技术,使其不断进步。 关键字:F1、汽车技术、发动机、底盘、轮胎、风洞技术 正文: 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竞赛也就应运而生了。比如我们熟知的F1方程式,以改装房车为参赛车辆的比赛,勒芒24小时耐力赛,达喀尔拉力赛,WRC等等。其中可以说F1是汽车赛事中最盛大的赛事,也是级别最高的汽车竞赛。同时汽车技术也不断进步。 汽车技术包含: (一)汽车的动力性(1)汽车的最高车(2)汽车的加速(3)汽车的上坡能力 (二)汽车的燃料经济性 (三)汽车的制动性(1)制动效能(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3)制动时方向的稳定性 (四)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五)汽车的行驶平顶性 (六)汽车的通过性 (七)其他使用性能(1)操纵轻便性(2)机动性 (3)装卸方便性 (八)容量等等技术。 汽车技术的革新使汽车多种多样,能满足各种需求,使人们使用来更加和谐。 F1赛车(FIA Formula One Grand Prix Championship),中文全称为“一级方程式锦标赛”,是英文Formula Grand Prix的简称,目前这项比赛的正式全名为——“FIA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一级方程式赛车世界锦标赛)。因为影响范围广,知名度高,与世界杯足球赛,奥林匹克运动会,并称为“世界三大运动”。“F”是FORMULA的缩写,即方程式;“1”的解释有很多,可以理解为顶尖车手,顶级赛事,奖金等等。事实上,数学上的方程式并无“精确”的意思。Formula在数学领域意为方程式,这也是翻译错误的原因。而在F1中,本意为“规格”,即统一规格的赛车,因级别最高,所以称F1。 F1赛车是世界上最昂贵、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是商业价值最高,魅力最大,最吸引人观看的体育赛事。包含了以空

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

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 发表时间:2016-06-08T16:13:42.0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郑建标[导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智能汽车必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普及。 东莞力嘉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智能汽车必将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普及。本文以汽车机械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相识度算法和变换矩阵算法来对汽车部件的正确装配进行了推理,通过系统基础库、案例库、数据库的构建,并在案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的总体设计结构,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该设计系统不仅延续了普通汽车机械设计的技巧、经验,并且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周期。 关键词:科技;智能设计;推理 引言 当代的机械方案设计主要采用3种设计方法------形态学矩阵法、键合法、专家系统。形态学矩阵法以及键合法都是从功能的方面进行分析的,其方式是从组合好的方案数目中进行逐一的评价,由于其组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此,此种方法比较难以获得比较好的方案。专家系统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难以处理对知识的获取和推理。产品创新的核心与基础作为产品的设计理论,目的在于提高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就解决了这传统的三种方法存在的问题,从实质上来看实例推理和匹配的过程就是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在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方面对于案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混合推理在研究的应用方面较少。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的设计效率,本文提出了基于案例推理和规则推理的混合推理来研究汽车机械智能设计系统。 一、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 通过对于数据库以及案例库的构建,设计师的长期的积累经验可以在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中得到充分的应用,通过减少设计的重复率,大大的缩短工作量以及工作时间,从而提高企业对于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的研发效率。根据对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研发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来构建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的知识案例库和辅助信息库,对于汽车本身的重要部件(如:发动机、轮胎、散热器等)以及汽车的各方面性能进行具体的分析,让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图更加合理的表达出来。用户可以通过对于页面的操作,来完成对于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的设计要求,若设计结果不符合要求,则重新进行设计。流程如下: 图一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的设计流程图 二、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中基础类库的构建 当今时代,智能化的普及已经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产品也都雨来越具有鲜明的特点,取得人们的普遍认可。对于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涉及方面,汽车本身的部件较多,需要建立一个庞大的信息库来存储对于信息进行储存分析。系统人员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与相关专家进行交流,来对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数据库的建立做一个准确的判断,确定数据库本身所包含知识的范围,实现在进行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时,对于数据简单、准确的调用。本系统进行的知识建模方式为基于本体的自上而下的方式,首先确定汽车机械系统的类别,如:产品类、部件类、组件类、零件类一起其它的分类,然后确定其汽车机械系统的相关实体属性。汽车机械系统的智能设计系统实例知识模型如下所示: 基本信息:创建者信息、版本信息、标签ID、标签名称等。 产品信息:相关客户需求、ID、装配特征、创建者信息、功能描述、制造特征等。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应用

随着汽车制造工艺的创新,汽车内部结构更加的复杂,在对时,不仅仅是单纯的进行零件的 更换,很大程度的给技术提升了难度。本文针对现代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应用进行了论述,希 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现代技术的主要特征 1.1现代电子技术和电脑的广泛运用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电脑电子技术在汽车 当中广泛的运用,比如说: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自动空调、自动巡航系统等,很多方 面都有涉及到电脑电子技术。对于维修人员而言,必须对大量的电子知识进行有效的了解和 掌握,在汽车行业当中电脑和电子技术的运用,这也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1.2汽车维修管理系统化需求日益突出 在现代当中,具体为机械、电子、液压三者相结合,是一体化诊断技术,也可以说是将总 成拆装调整及系统的诊断技术两者相组合。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借助仪器、仪表等进行检测,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在时,查找详细的参数,需要使用维修诊断方法和技术。生产 商通过这些技术的运用,获得的数据作为维修资料,更给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时提供了参考 依据,这样更利于维修人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 由于目前汽车发展趋势越来越趋向于经营网络化、服务综合化、管理规范化。这些巨大的 改变,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更有着深远的意义。企业想要长远的 发展,就需要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要对自身的优势进行提升。对自身的不足要进行不断 的弥补,企业人才的管理及培养要进行加强,让其管理真正的实现科学化、程序化、现代化、规范化。 2 优化现代技术应用措施 上述内容讲述了现代技术的主要特征,以此为基础对维修技术、维修人员等方面进行了深 入的探究,从而对现代技术进行不断的完善,有效提升现代维修水平,更保证其维修质量, 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配备高科技的设备 目前可以将汽车检测及设备维修分成设备维修、设备修理、设备测试、设备诊断四个方面。我国较为先进的设备具体有配用高精度的角度传感器,测量非常的准确;历史记录查询设备,能够有效的分析和诊断之前的故障问题等。通过配备高科技的设备,能够让维修人员在短时 间内发现故障,并且立即对其进行解决和处理,让车辆能够安全的行驶。 2.2汽车维修人员专业水平的提升 如今汽车制造工越来越趋向于高科技化,所以,使用的维修设备越来越智能化自动化,因此,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应该进行提升。首先,引进先进的维修新技术,在维修当中充分的 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进行加强,提高维修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其次,专业化维修团队的建立。将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维修人员组成维修团队,团队在检测方面,以及维修方面更加专业化,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2.3现代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 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让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 所以,汽车制造工艺在整体的发展中以节能减排为主,让汽车内部结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动力系统上,目前我国很多的汽车当中运用了智能系统、电力驱动系统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