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方剂组方配伍规律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医治法方药研究概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中医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方法和方药进行概述,以期帮助更多的患者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1.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医理论基础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与体内的“气血津液”失调有关。
其中,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血为营养和氧气的载体,津液为维持血液循环的基本物质。
当体内的气血津液不足或者阻塞时,就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生。
2.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中医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核心原则是“调补气血,通利经络”。
具体来说,中医采用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艾灸等。
其中,中药治疗是最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3.常用的中药方剂中医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中药治疗方案非常丰富。
其中,一些常用的药方包括血府逐瘀汤、通脉四逆散、破痰汤等。
这些方剂具有活血化瘀、通络舒心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并改善心脏供血状况。
4.个体化的中医治疗中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中药组合和剂量进行治疗。
因此,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时,应该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
5.中医和西医的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中医单独进行治疗可能无法满足急性症状缓解的需求。
因此,在实际治疗中,中医和西医的结合应该是首选方法。
中医可以通过减少西药的使用来减轻不良反应,同时提供个体化的中药治疗方案,以增强疗效。
总结起来,中医在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补气血、通利经络,中医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供血状况,减轻心肌缺血症状。
然而,中医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需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并与西医进行结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经验总结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中医传统医学中,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与经验积累丰富。
本文将就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为冠心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帮助。
一、辨证施治是核心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核心理念在于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冠心病主要由气滞血瘀、痰浊阻络以及脾肾虚弱等病理机制导致。
因此,在治疗冠心病时,首先需要进行辨证分型,确定疾病的主要病机。
1. 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痛等症状,此时宜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治疗,如当归、川芎等。
另外,针灸疗法也可用于调节气血循环,促进血液流通。
2. 痰浊阻络型痰浊阻络型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是气滞胸闷、胸痹等,此时应采用化痰祛痰的治疗方法。
常用中药如杏仁、前胡等可起到痰湿化解的作用。
3. 脾肾虚弱型脾肾虚弱型冠心病表现为乏力、气短等症状,此时宜采用补益脾肾的治疗方法。
常用中药有人参、黄精等,可起到补益脏腑的功效。
二、中药治疗常见方剂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剂也有一定的经验总结。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1. 丹参饮丹参饮是一种活血化瘀的方剂,适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的治疗。
它由丹参、红花、大黄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肝理气的功效。
2. 温結丸温結丸是一种化痰祛痰的方剂,适用于痰浊阻络型冠心病的治疗。
它由杏仁、前胡、莱菔子等中药组成,可化痰散结、通络止痛。
3. 参附龙骨牡蛎汤参附龙骨牡蛎汤是一种补益脾肾的方剂,适用于脾肾虚弱型冠心病的治疗。
它由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等中药组成,可补益元气、安神舒心。
三、辅助疗法的有效应用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疗法来增强治疗效果。
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调整气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
常用的穴位有“心俞”、“神门”等,针灸疗法可辅助中药治疗,提高疗效。
2.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摩影响人体的气血流动,调节心血管功能。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来源教材)一、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及厥/真心痛。
主要是由于年老体衰,正气亏虚,脏腑功能损伤,阴阳气血失调,加上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寒冷刺激、劳逸失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滞血瘀,胸阳不振,痰浊内生,使心脉痹阻而致病。
其中,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人体阴平阳秘的平衡被破坏,是发病的内在原因。
因此冠心病是一个“本虚标实”之证,心、肝、脾、肺、肾五脏虚损是病之本,包括气虚、阴虚、阳虚和阳脱;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是病之标。
标实本虚是冠心病的病机特点。
二、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一)经典辨证分型论治1.心血瘀阻证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病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和营通脉;柴胡、桔梗、枳壳、牛膝调畅气机,行气活血;当归、生地补养阴血;降香、郁金理气止痛。
2.气滞心胸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烷宇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柴胡、枳壳疏肝理气;香附、陈皮理气解郁;川芎、赤芍,活血通脉。
3.痰浊闭阻证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常用药: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石菖蒲、陈皮、枳实理气宽胸。
冠心病方剂大全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带来了严重影响。
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这一困扰。
针对这个问题,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方剂。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冠心病方剂。
1. 丹参饮丹参饮是通过中药配伍而成的一种方剂,主要成分是丹参。
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有利于改善心脏供血。
在临床应用中,丹参饮常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以提高疗效。
2. 降脂汤降脂汤是一种以黄连、赤芍、茵陈等为主要成分的方剂。
冠心病多伴有血脂异常,而降脂汤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设计的。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而赤芍和茵陈则可以清热泻火、降脂排毒。
这些药物的配伍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机率。
3. 安心丸安心丸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由夏枯草、麦冬、黄芩等多种草本植物制成。
这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有一定缓解作用。
安心丸的使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心脉通片心脉通片是一种由鳖甲、川芎、血竭、没药等药物制成的中成药。
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心绞痛症状,心脉通片可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从而缓解心绞痛的发作。
这种药物的使用方便,效果显著,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5. 通心络胶囊通心络胶囊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由红景天、远志、川芎等药物制成。
这些成分有改善心血管循环、抗氧化等功效。
通心络胶囊可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减少心肌缺血缺氧,保护心脏功能。
总结起来,冠心病方剂大全中有丹参饮、降脂汤、安心丸、心脉通片和通心络胶囊等多种方剂可供选择。
这些方剂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心脏功能。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剂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方剂的治疗也需要与其他治疗手段相结合,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治疗4讲——特效的治法和方剂冠心病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当中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难以预测且病情进展迅猛,因此这种疾病对患者的威胁极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传统的中医,而中医治疗冠心病也确实有着良好的效果。
只要遵循中医治疗冠心病的“4讲”,加强对患者的辨证论治,就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
第一讲:辨明标本虚实,辩证论治通补在我国传统中医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辨别患者的标本虚实是最为重要的,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中医当中,虚证与实证的发生与治疗通常需要采取不同的原则,比如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发作较急的患者需要使用通法治标,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只要能够调理患者的气滞,疏通患者的血瘀,散去患者的寒凝,就可以使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而对于症状轻微、病情稳定的患者就应当采取补法治本,气虚的患者补气,阴虚的患者滋阴,阳虚的患者温阳等等,进而从根本上控制患者病情的发作。
只有了解患者症状表现的标本虚实,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灵活的治疗,或先通后补,或多通少补,或通补兼施,才能更好的祛除患者的病因,调节患者的脏腑,消除患者的病痛。
第二讲:调理患者气血,保持血气平和在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过程当中,对患者的气血进行适当的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不论冠心病患者的本标虚实都有可能影响患者的气血运行,而气血不调则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
在此过程当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确定患者的气血状况,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比如,当患者在舌头上有暗紫色或淤血点的时候,说明患者当前的状态以血瘀为主,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采取养血、活血或破血化瘀的方法:当患者的症状不明显时选用相对和缓的四物汤养血化瘀,对心绞痛症状频繁发生的患者使用效果较强的血府逐瘀汤进行活血化瘀,等等。
另外,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经常会随血瘀同时出现气滞的情况,而对血瘀合并气滞的患者则需要采取行气活血的治法,但需要注意不同部位的气滞需要选择不同的药物,比如胸闷憋气的患者需要选择佛手、香橼来行胸中之气,而两胁胀满、心烦太息的患者则需要使用川楝子、枳壳来疏肝理气、行气宽中。
中医药配方冠心病治疗的临床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成为了日益普及的一种疾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不畅,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和猝死。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给病患带来了副作用和切口痛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药配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现状。
第一部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策略是补虚、活血、化痰、通络。
在临床治疗中,中药配方常常被用来治疗冠心病,具有药效明显的特点。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配方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它们可以完善心脏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心悸、气短等症状,修复受损的心肌,减少死亡风险。
目前,随着中医药治疗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中药配方治疗冠心病。
通过多次的临床研究,证实中药配方对冠心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大量的证据表明,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减少血小板凝集等机制是中药配方治疗冠心病的核心。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中药配方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没有副作用。
第二部分:中药配方治疗冠心病的实验研究中药配方作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其临床证明的效果也有深入的研究。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出现带来了对中药配方治疗冠心病的研究及其机制的深入探究。
在实验室中,科学家们用传统中药制取出有效成分,进行纯化和分离,提取出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开发出新型的中药配方。
科学家们认为,中药配方的有效成分不仅具有血管扩张、血脂调节、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还能够影响心肌细胞的内环境,从而保护心肌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心肌的缺血和缺氧。
经过多次实验,科学家们研究得到了许多中药配方,具有显著的冠心病治疗效果。
例如,柿蒂、山楂等植物制备的中药配方能够有效地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红景天、丹参等中草药可以降低血压,保护心肌细胞;血栓通配方、温经活血胶囊等中药配方具有很好的消融血栓和抗心肌损伤作用。
冠心病中医经方医案分享
[cp]广义经方之亮剑经方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强调辩证准确或者缩短辩证准确的过程。
方症对应!
今天分享一下瓜蒌薤白半夏汤的一个医案
患者,男性,64岁,腹型肥胖,面色晦暗无光,胸闷气短1周,有冠心病病史,支架术后三年,规律服药。
1周前因喝酒及油腻辛辣刺激后感胸闷,胸痛活动后气短。
颏下症:舌体胖大,舌水滑,苔白厚腻,根微黄,舌底静脉正常,舌边有瘀斑。
脉沉滑涩数,沉取无力。
辩证:太阴病兼痰饮水湿兼瘀血
处方:茯苓杏仁甘草汤合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葛根牛膝苍术
7剂水煎服一天两次
7天后病情缓解,改用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7剂善后而愈。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瓜蒌实一枚(捣)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方证总结
瓜蒌薤白半夏汤的方证是:胸痹之胸闷,或胸部疼痛,左后背痛,苔腻。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症是:具有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之功能,主治湿温,两胫逆冷,胸满头眩重疼,妄言多汗,其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
大柴胡汤加桂枝茯苓丸为少阳阳明合病兼瘀血的要方。
(桂枝茯苓丸临床上宜丸为汤,剂量等份芍药选择赤芍) [/cp]。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一、概述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气短等。
中医治疗冠心病主要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血液循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中医治疗策略1、辨证施治:(1) 血瘀型冠心病: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桃仁、红花等,以疏通血管、改善血流为目标。
(2) 痰浊型冠心病:采用祛痰化湿的中药,如半夏、枯草芦、陈皮等,以排除体内湿痰为主要治疗目标。
(3) 虚尿型冠心病:采用益气固表的中药,如黄芪、西洋参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心功能为主要治疗目标。
2、饮食调理:(1) 低脂低盐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盐分,减轻血液黏稠度,降低冠状动脉的负荷。
(2) 高纤维饮食: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3) 温性食物:少食生冷食物,多食温性食物,如姜、葱、大枣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三、中药治疗方案1、桃仁红花汤:桃仁、红花各10克,生地黄、山茱萸各15克,川芎、丹皮各12克,川牛膝、五灵脂各10克,加水煎服。
该方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
2、半夏枯草芦方:半夏、枯草芦、陈皮各10克,白芍、黄连各12克,桔梗、薏米仁各15克,加水煎服。
该方有祛痰化湿、降脂减压的作用。
3、黄芪西洋参方:黄芪、西洋参各15克,当归、白术各12克,党参、甘草各10克,加水煎服。
该方具有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附件:1、冠心病患者饮食指南2、冠心病的常见药物法律名词及注释: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变: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壁发生渗出、与胆固醇复合物相结合并形成斑块,导致心脏供血不足的病变。
2、中药:中医学中使用的药物,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资源,具有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治疗疾病的功效。
冠心病中药方剂冠心病中药方剂1.引言1.1 背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中药方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药方剂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作用持久等优点,被许多患者所接受和选择。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最新最全的冠心病中药方剂的文档范本,供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参考,以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编写一份全面、详细的冠心病中药方剂的文档范本,包括中药方剂的配方、用法用量、治疗机制等内容,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应用中药方剂来治疗冠心病患者。
2.中药方剂的分类冠心病中药方剂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补气活血类方剂- 方剂名称:方- 组方成分:草药A、草药B、草药C-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每剂煎服- 治疗机制:通过补气活血,改善心脏供血不足,促进心脏功能恢复。
2.2 清热解毒类方剂- 方剂名称:方- 组方成分:草药D、草药E、草药F-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每剂煎服- 治疗机制:通过清热解毒,消除炎症反应,减轻心脏负担。
2.3 祛痰化瘀类方剂- 方剂名称:方- 组方成分:草药G、草药H、草药I-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每剂煎服- 治疗机制:通过祛痰化瘀,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3.方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1 适应症冠心病中药方剂适用于以下症状的患者: - 胸闷、胸痛等症状-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功能不全-3.2 禁忌症冠心病中药方剂禁用于以下症状的患者: - 药物过敏史-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4.注意事项在应用冠心病中药方剂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 严格按照方剂的配方和用法用量来使用- 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疗效-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5.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 冠心病中药方剂临床应用指南 - 中药方剂临床疗效观察表格 -6.法律名词及注释- 法律名词:,指法律第条款。
- 注释:,指的解释或说明。
中医治疗冠心病(阴阳两虚型)经方1剂
冠心病,即现代医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
在有关医籍中记载的“卒心痛”、“久心痛”、“厥心痛”、“胸痹心痛”、“胃心痛”、“真心痛”等病证的症候,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由此所致的心源性休克等症状的描述是一致的。
中医则用“胸痹”这个病证名称对冠心病进行辨证施治。
冠心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所谓本虚主要指心、脾、肾阴阳气血的亏虚,所谓标实主要指气滞、血瘀、痰浊、阴寒。
方名:二参红芍饮(炙甘草汤加减方)
炙甘草
组成:炙甘草,生地黄,桂枝,党参,茯苓,炒枣仁,法半夏,瓜蒌壳,陈皮,丹参,川芎,红花,赤芍。
生地黄
用法:水煎,每日l剂分3服。
(主治) 冠心病(阴阳两虚型)。
丹参
(解析] 本类冠心病,必然心气不足,心阳虚损,心脉失养,心志不宁,此为其本,而气滞血瘀、痰饮阻滞则为其标,临床常见心动悸、脉结代、心绞痛、疲倦乏力、胸闷气短或烦躁出汗,乃本虚标实之证。
川芎
本方乃炙甘草汤之加减方,其扶正固本,阴阳两补,气血双调,兼化痰通络之品。
根据袁氏经验,本方清酒可不用,麻仁改酸枣仁,服药时间应稍长,必可收到稳定效果。
炙甘草汤中生地黄之量为炙甘草1倍以上,以其活血化瘀以逐血痹,此为仲圣炙甘草汤之重要立意,必当重视。
免责声明:文中中药方剂用于专业中医学习与交流,仅供参考,具体个人诊疗方案请咨询专业医生,请勿仿方套方。
酸枣仁。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方剂组方配伍规律初
探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黄素芳 侯如艳 高烁烁 倪秀宏
【摘要】 通过对中医古籍与中医药期刊刊载的治疗冠心病有效
方剂283首的研究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治疗冠心病常用组方配伍方
法有19种,并对其中常用的8种配伍方法作了简要分析。认为治疗
冠心病基本法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其中扶正法依次为补气、养
阴、补血、补(肾)阳,祛邪法依次为活血、化痰、理气。这些法则常
常相互参合、交互为用,形成冠心病组方配伍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冠心病/中药疗法 方剂配伍 文献研究
冠心病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中医对冠心病的认识和
治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显示较好疗效。为探讨中医药治疗冠心
病的组方配伍的基本规律,我们对中医古籍中与现代中医药期刊刊载
的治疗冠心病有效方剂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方剂的来源主要涉及两大部分:(1)古代医籍中记载的治疗胸痹、
心痛有效的名家名方。我们搜集了从汉代到明清及民国时期的20部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经典医籍中有关胸痹、心痛治疗的有效方剂。包括汉代张仲景的《伤
寒论》、《金匮要略》,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明代张景岳的《景岳全书》,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民国时期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等医著中治疗胸痹、心痛的方
剂。(2)中国期刊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等国内
权威数据库1979-2007年间40余种中医药刊物中所涉及到的治疗冠
心病的中药复方,期刊包括《中医杂志》、《新中医》、《中国中药杂志》、
《河北中医》、《浙江中医药杂志》等,以及各中医药院校学报如《广
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等。以”胸痹”、”心痛”为关键词进行搜索。
2 结果
通过以上搜集工作,共收集到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剂600余首。
再根据是否药味完整、药量准确、主治明确、疗效确切(治疗病例不
少于30例,且总有效率在75%以上),再次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有效方
剂283首。通过对每一首方剂的组成配伍进行分析,按其组成的各类
药物在方中作用的主次依次排列,从而归纳出其配伍方法及治则,然
后再进行综合统计分析。
2.1 各方剂组方配伍与治则的频率排序 将组方配伍和治则基本
相似的方剂归为一类,将同一类方剂按其使用频率列表排序。表1结
果表明,共有19种组方配伍方法,其中益气祛痰、活血化瘀、养阴
补血居首位,为主要治则。
2.2 常用配伍方法浅析 根据上述方剂组方配伍的研究分析结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果,对其中使用较多的配伍方法简要分析如下:
(1)补气药配伍活血、化痰药:气虚是冠心病发生的根本,痰与
瘀是本病的继发因素,此为标。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则
出现心血瘀阻;脾气虚,运化失常,痰浊内生;肺气虚,则气化不行,
升降失常,浊阴因而凝聚为患。胸为清阳之府,心体阴而用阳,瘀血
痰浊等浊邪内干,心脉不畅,则发为胸痹心痛。故此方法为临床最常
用。 表1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方剂组方配伍与治则的频率分布
(2)养阴补血药配伍活血药:心以血为本,血以阴液为根,心阴
不足,血难养之,则心胸痛闷如窒;心以血为养,血以心为用,心血
不足,则运行失畅,故瘀阻心脉。因而在治疗上应养阴与补血并举以
治其本,再兼以活血化瘀通脉以治其标。
(3)补气药配伍理气、活血药:近代名医张锡纯言:”是大气者,
原以元气为根本,以水谷之气为养料,以胸中之地为宅窟者也”[1]。
故冠心病治疗以大补元气为治本。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
血瘀,故又当辅以理气活血之品,使补中有通,补不涩滞,其病易痊。
(4)化痰药配伍理气药:胸痹多由上焦阳虚,水气痰饮等阴邪乘
虚上乘阳位而成,邪正相搏,胸阳闭塞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时以
宣痹通阳、豁痰利气为基本治法。痰去则气易顺,气顺则痰易祛,两
者配伍相得益彰。
(5)化痰药配伍活血药:冠心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
夹杂。虚为气虚、阳虚,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发作期以标
实表现为主,多见血瘀、痰浊互结,闭阻心脉,故当治以豁痰开结、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活血通络为法。
(6)活血化瘀药配伍清热凉血药:瘀血阻塞型冠心病在临床上也
十分常见,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为主,以通络化瘀通心痹,从而
缓解胸痹之心痛。但单用活血化瘀药稍显单薄,因瘀血常由气机阻滞、
热邪炽盛等所致。反之,血瘀日久也可导致郁热内生,造成瘀血热邪
内结,病情更为复杂。瘀血阻塞型冠心病临床治疗常配伍清热凉血药,
使血瘀得化、血热得清,则血脉自通。
(7)理气药配伍清热泻火药:冠心病早期多以标实为主,而标实之
中,又以气滞为主要环节,因标实之痰瘀火旺每因气滞而后成。此外,
肝主疏泄,助心行血,肝气郁滞亦可加重心脏之本虚。因此,肝失疏
泄则不能维持心脉气血的正常运行,使心脉滞涩而发生心痛、胸痹等
证。临床上因情绪恼怒而导致肝气郁滞、心脉滞涩挛急,表现为心胸
憋闷疼痛、脘胁胀满;若气郁日久化火则还可见烦躁易怒、口苦、心
中烦热等症状。故治以疏肝理气配以清热泻火,使肝热得清,肝气得
舒,心脉心血通畅,则心痛自止。
(8)补阳药与滋阴药配伍: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
脏六腑相互维系,达到脏腑调和,阴阳平衡。肾为生命之根,为先天
之本。肾虚则引起机体一系列劳损,故有”百病生于肾”之说。冠心
病病位在心,病根在肾,故有人认为肾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
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上补肾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从而防治冠心病。可采用张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
3 讨论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对上述方剂组方配伍规律做进一步分析,结果提示:(1)本文筛
选出治疗冠心病的283首方剂中,属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方剂有
230首,占81.27%。张仲景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
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2]。”责其极虚”指出了胸痹
之根本所在,正气虚为胸痹之本;”阳微阴弦”说明了胸痹本虚标实
之病机特点。以上统计数据也证明了张仲景这一观点是切合临床实际
的。(2)在补法之中,涉及补气药的有171首(占60.42%),之后依次
为养阴药74首(占26.14%),补血药68首(占24.03%),补阳药50首
(占17.67%)。可见冠心病患者正气虚中以气虚为主,阴虚、血虚、(肾)
阳虚次之,而且常出现兼挟现象,如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阴阳两虚
等。(3)在祛除病邪的药中,不同程度涉及活血化瘀方共有262首(占
92.56%),占了绝大多数;其次为化痰方97首(占34.27%)、理气方88
首(占31.09%)。可见活血化瘀、理气化痰是冠心病治疗中常用的祛
邪方法。(4)补气、养阴、补血、补阳和活血化瘀、化痰、理气是冠
心病治疗的基本法则,各种法则常根据临床见证不同而交互为用,从
而构成了冠心病丰富多彩的配伍方法,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
由于受时间、地域、不同个体以及不同医生用药经验的影响,各
类药物之间的配伍纷繁复杂,配伍涉及到单类药物组方、两类药物的
配伍组方、三类甚至三类以上药物的配伍组方。但不论是何种类型的
组方配伍,均应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合理组方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
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第2版.石家庄: 河北人
民出版社,1977:32.
[2]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
社,19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