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设计要点
- 格式:docx
- 大小:24.33 KB
- 文档页数:4
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设计要点一、概述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良好的道路设计能够提高片区的交通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商业的发展。
在进行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道路宽度、车道设置、人行通道、停车设施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在商业、居住片区道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二、道路宽度1. 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宽度需要综合考虑行车需求和行人通行需求。
一般来说,主干道的宽度应该在12米以上,次干道和支路的宽度应该在6米以上,以满足不同类型车辆的通行需求。
同时也要考虑到行人的通行需求,因此需要在道路两侧设置足够宽度的人行道。
2. 在商业片区,道路宽度还需要考虑到商业店铺前的人行通道和停车位。
通常情况下,需要设置不少于2米宽的人行通道,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停车位。
三、车道设置1. 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车道设置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进行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主干道应设置双向4车道或双向6车道,以确保车辆能够顺畅通行。
次干道和支路则可以设置双向2车道或双向3车道。
2. 在商业片区,需要考虑到货车和客车的停靠和转弯需求,因此需要在车道设置中考虑到这些因素,以确保大型车辆也能够顺畅通行。
四、人行通道1. 商业、居住片区的人行通道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商业片区,需要设置不少于2米宽的人行通道,并在路口、商业店铺等地方设置斑马线和行人过街设施,以确保行人的安全通行。
2. 在居住片区,人行通道也需要得到充分重视。
尤其是在学校、社区等地方,需要设置宽敞的人行通道,以确保孩子们和居民的安全通行。
五、停车设施1. 商业、居住片区的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停车设施的设置。
在商业片区,需要根据商铺数量和客流量设置相应数量的停车位,以确保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还需要设置临时停车位和残疾人停车位,以满足不同人裙的停车需求。
2. 在居住片区,也需要设置充足的停车位,以确保居民的停车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市政道路的车行道划分及交叉口设计要点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行道的划分和交叉口设计对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起着关键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市政道路车行道划分和交叉口设计的要点和经验,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车行道划分要点1. 车行道分类划分: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量,将车行道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主干道通常承载较多的交通流量,需要宽敞的车行道和高效的交通组织。
次干道和支路则相对较小,通常服务于较小范围的交通需求。
2. 车行道宽度设计:车行道的宽度应根据道路功能和通行量来确定。
一般而言,主干道的车行道宽度应在3.5米以上,次干道和支路的车行道宽度则较小,可适当缩小至3米。
3. 车行道通行方向划分:根据道路的通行流向和道路规划,将车行道划分为正向行驶和反向行驶的车道,并设置中央隔离带或虚线以确保交通安全。
4. 双向四车道的划分:对于较宽的道路,可以采用双向四车道的划分方式,即将车行道划分为两条正向行驶车道和两条反向行驶车道,并在中间设置双向左转车道或公交车道。
二、交叉口设计要点1. 交叉口类型选择: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选择交叉口的类型。
常见的交叉口类型包括T型交叉口、十字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交叉口的设计应考虑到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和行人通行需求等因素。
2. 交叉口布局设计:交叉口的布局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和交通组织的需要。
通常情况下,交叉口的进口道和出口道应有合理的长度和宽度,以确保交通流畅和交通安全。
3. 信号控制和标线设置:对于交通流量较大的交叉口,应考虑使用信号灯进行交通控制。
同时,在交叉口的设计中也要合理设置标线,包括车道线、停止线、行人横道线等,以引导交通和保障行人安全。
4. 路口视线设计:交叉口的设计应保证良好的视线条件,包括对交通参与者的视线和行人的视线需求。
需要避免或减少交叉口的盲区,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总结起来,市政道路车行道划分和交叉口设计是建筑工程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专业知识。
道路路线设计原则及要点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不断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在部分道路路线设计过程中,由于道路规划不合理、设计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薄弱等原因,导致路线设计安全性不足。
因此,充分考虑设计要求、车辆行驶物理规律、驾驶者需求、沿线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而确定合理的道路线路,保证路线设计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当前道路设计相关从业者应当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道路;路线设计;要点引言道路路线由若干平纵横指标要素构成,不同指标对行车安全和舒适度的影响程度各异。
因此,为确保城市道路可靠、安全、高效运营,进一步研究道路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
1道路路线设计原则1.1设计前调研阶段的原则在路线设计的初期阶段,设计人员应当对沿线情况展开详细调研,主要内容应当包含规划线位走向、预测或实际交通量、周边环境及建设条件、标高控制因素等。
通过客观详尽的基础资料,分析道路设计与运营条件,选择合适的路线设计指标,是制定合理路线方案的重要前提。
在进行道路整体设计时,需要尽可能保持全线设计指标的一致性,并平衡全线各路段的指标参数,使驾驶者舒适、安全地行驶。
1.2整体的线形设计原则线形设计是道路设计工作的重要内容,线形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着道路各项服务功能的实现。
从安全性与可靠性出发的线形设计应当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路线线形应当保证对驾驶者视线的有效引导,避免驾驶者出现错误的视觉及心理;二是保证线路设计的连续性以及指标的协调性,避免指标不协调影响驾驶者的操作;三是路线设计指标的选择应当以保证驾驶员舒适性及行车安全为前提,例如车速、曲线要素等关键指标选择的不合理,将直接影响车辆安全。
2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1道路路线线形设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层次不齐道路路线线形设计对于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现阶段可以明显地看出来道路路线设计人员的专业化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些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非常地卓越,且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能把控好以上所提的四个要点,还能够根据周边环境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关注一些小的要点。
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道路设计要点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美观和人民生活质量。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道路设计的要点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道路的宽度、长度、形状、交通流量和可达性等方面谈谈道路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道路宽度道路宽度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道路美观。
因此,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道路的功能和交通量来考虑它的宽度。
道路的主干道需要比较宽,以满足大量的车流量和交通速度的需求。
行人道和自行车道也需要足够宽,以方便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
在小区内部的道路设计中,则可以考虑相对较窄,因为小区内交通量比较少,且住户居住的区域更重要。
在城市核心区,还需要考虑道路宽度和建筑物的高度以及形状。
高楼大厦周围的道路宽度可以相对较宽,以提供更好的视野和城市美观。
在广场,步行街和人行道等地方,道路的宽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满足大量的客流量,使市民可以享受美丽的城市环境。
道路长度道路长度也是城市规划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在长长度的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交通量的变化,以便在不同时间段保持通行能力的平衡。
此外,长长度的道路会影响到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路噪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周围居民的利益和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还需要根据道路的功能来考虑其长度和方向。
例如,北南向的快速道路比东西向的快速道路更适合管理,因为它更容易流通和管理。
道路形状道路形状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道路通行的效率和美观。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不同道路的形状,以满足城市美化和道路交通的需求。
直线形状的道路对于车流量大的道路非常重要,使车辆迅速通过,节约时间和资源。
而在弯曲道路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安全性。
在弯曲的道路上,速度过快会增加事故的危险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行车速度和安全性的平衡。
此外,在城市规划中,还需要注意它的曲线半径和变化,以确保车辆顺利通行同时保持城市的美观。
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市政道路设计是指对城市中的道路进行规划、布局和设计,以满足城市交通和人民出行的需求。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一系列要点,包括道路类型、道路宽度、道路标志标线、交通设施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市政道路设计的要点。
一、道路类型市政道路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类型。
主要包括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
城市主干道承担城市交通的主要功能,通常宽度较大,交通流量较高。
次干道连接主干道和支路,起到分流交通流量的作用,宽度介于主干道和支路之间。
支路连接次干道,用于居民出行和进出小区,宽度较小。
二、道路宽度道路宽度是市政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要点,直接影响交通流量和通行效率。
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的不同,道路宽度也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城市主干道的宽度应符合城市规划标准,保证交通高效畅通。
次干道的宽度可以适度减小,但仍需满足交通需求。
支路的宽度较小,通常只容许一辆车通行。
三、道路标志标线市政道路设计需要根据交通规则和道路类型确定相应的道路标志和标线。
道路标志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和交通警示标志等。
交通信号灯是交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控制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
交通指示牌用于指示行驶方向、道路限速、路口标志等。
交通警示标志用于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道路标线是指在道路表面绘制的线条,用于指示车辆和行人通过道路的方向和位置。
主要包括车道线、中心线、停车线和人行横道线等。
车道线用于区分车辆行驶的车道,保证交通有序进行。
中心线用于分隔双向车道,防止车辆违规变道。
停车线用于标示停车位置,保证交通信号的通畅。
四、交通设施市政道路设计还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设置,以提高道路的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设备、标线设施、交通灯和人行天桥等。
交通信号设备用于控制交通流量,提高交通效率。
标线设施和交通灯用于指示和引导行驶方向,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人行天桥用于保护行人的安全,避免行人与机动车的冲突。
公路设计要点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联系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的功能。
因此,在公路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流量、安全性、舒适性以及环境等因素。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路设计的要点,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交通流量的考虑在公路设计中,首先需要考虑交通流量。
根据地区的发展规模、城市化程度以及道路功能等因素,确定合理的道路宽度和车道数量。
同时,需要结合交通流量分布情况,合理规划路段的交叉口、加速车道和减速车道等设置,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另外,交通流量的考虑还包括日常交通流量和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
针对高峰时段,可以采用交通管制措施、限行措施等方式,提高道路的运行效率。
二、安全性的保障公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要点是安全性的保障。
在设计过程中,应结合道路的地势、人车流动特点等因素,考虑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防护设施等。
同时,需要合理规划交通流线,缓解拥堵情况,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性等因素,确保驾驶人员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和道路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道路的安全性。
三、舒适性的提升舒适性是公路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路面的平整度、减振设施的设置以及路边的景观布置等。
这些因素可以提高驾驶人员和乘客的舒适感,减少疲劳驾驶的发生。
另外,还可以考虑公路服务设施的设置,包括休息区、加油站、服务区等。
这些设施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提供方便的停车和服务条件,增强公路的舒适性。
四、环境的保护公路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环境的保护。
在设计中,需要注意避免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可以采用隧道、桥梁等方式,减少道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合理规划和设置绿化带、防尘设施等,减少道路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照明设备等技术手段,降低公路的能耗和碳排放。
五、其他要考虑的因素除了以上几个要点,公路设计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比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设计排水系统,确保道路在雨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仍能保持正常通行。
公路设计要点总结一、路线设计。
咱先说说路线的事儿哈。
路线就像是公路的骨架子,得根据地形来整。
要是在山区呢,那可不能傻乎乎地直来直去,得顺着山势弯弯绕绕的,不然就会有好多大工程,像劈山填谷啥的,那成本可就蹭蹭往上涨啦。
而且啊,弯道也得设计得合理,不能太急,要不然司机朋友开车的时候可就危险喽。
在平原地区呢,路线就可以相对直一些,但是也不能太单调。
得考虑到当地的村庄、农田啥的,不能把人家好好的地都给占了,要尽量减少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
路线的走向还要考虑到和周边道路的连接,就像拼图一样,要能完美地拼接起来,这样交通才会顺畅。
二、路基设计。
路基可是公路的基础呢,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样重要。
路基的宽度得合适,要能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还得留出一些余地来,万一以后交通量增加了呢。
路基的高度也有讲究。
要是在一些容易积水的地方,那路基就得高一些,防止被水淹了。
但是也不能太高啦,不然会增加很多土方工程,成本又高了。
而且在设计路基高度的时候,还得考虑到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不能让公路看起来像个大土堆似的,突兀得很。
路基的材料也得选好。
要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来,有的地方土质好,就可以直接用当地的土来做路基,但是得压实喽,不然路可就不结实了。
如果土质不好,那就得想办法改良一下,或者用一些其他的材料来代替。
三、路面设计。
路面就像公路的衣服,得又结实又好看。
路面的类型有很多种,像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啥的。
沥青路面开起来比较舒服,噪音也小,但是它的寿命可能相对短一些,需要经常维护。
水泥路面呢,比较结实,但是走起来可能会有点颠,而且一旦坏了,修复起来比较麻烦。
在选择路面类型的时候,得考虑到当地的交通量、气候条件啥的。
如果交通量大,那就得选个能承受得住压力的路面。
要是在寒冷的地区,还得考虑到路面会不会因为冻融作用而损坏。
路面的厚度也很重要。
太薄了,经不住车辆的碾压,太厚了,又浪费材料。
得根据路面的类型、交通量等因素来确定一个合适的厚度。
四、排水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好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为了实现良好的城市道路设计,必须深入分析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
一、设计思路分析1. 人本导向:城市道路设计的首要考虑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自行车骑行者和残疾人的需求,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行车环境。
2. 综合考虑:城市道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城市空间布局、交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统一的整体设计方案。
3. 绿色环保:城市道路设计应注重环保理念,通过合理的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等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4. 安全优先:安全是城市道路设计的核心考量。
设计应充分考虑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流线、交通信号灯等方面,确保人车安全。
5. 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设计要考虑长远发展,尽可能采用可再生资源、节能材料,降低城市道路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二、技术要点分析1. 道路规划设计: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需结合城市整体规划,合理划分道路功能分区,包括主干道、支路、步行街等,并考虑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2. 出行组织:城市道路设计需合理组织车辆、行人、自行车等出行方式,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3. 道路结构设计:道路结构设计包括路面材料选择、路面结构设计、排水设施等,以确保道路耐久、平整、排水畅通。
4. 交通设施设置:交通设施设置包括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引导设施等,以引导交通、保障交通顺畅。
5. 绿化与景观设计:城市道路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通道,也是城市的风景线。
绿化与景观设计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6. 市政设施规划:市政设施规划包括路灯、护栏、交通执法设施等,为城市道路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利。
7. 智能化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已成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智能技术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市政道路建设工程要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市政道路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要点是确保道路的安全和顺畅,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条件。
本文将从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探讨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要点。
一、设计要点市政道路的设计要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结构、土地利用和环境影响等多个因素。
以下是市政道路设计的要点:1. 交通规划:根据道路所处的位置和周边交通状况,合理规划道路的布局和连接方式,确保交通流畅。
2. 车行道布置: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用途,确定车行道的宽度和车道数量,确保道路能够容纳足够的交通量。
3. 行人通行:设置人行道、过街设施和人行天桥/地道等,保障行人的安全通行。
4. 绿化规划:在道路两侧或中央设置绿化带或花坛,提供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和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
二、施工要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施工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原材料选择:选择质量良好的碎石、沥青、水泥等建筑材料,确保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基础处理:进行地基处理,确保道路基础的稳固和排水性能,防止因地基沉降等问题导致道路损坏。
3. 道路铺设: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道路铺设,包括车行道、人行道和辅助设施的施工,保证道路平整、整洁。
4. 沥青铺设:采用正确的沥青铺设技术,确保沥青层的均匀、牢固,提高道路的耐久性和驾驶舒适性。
5. 施工安全: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围栏,保障施工期间的施工人员和行车人员的安全。
三、管理要点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的管理要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 工程监督:设立专业的监督机构或聘请第三方监理单位,对道路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2.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验收等,确保建成的道路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维护养护:定期检查和维护道路设施,包括路面修补、标志标线更新等,确保道路在使用期间的安全和舒适性。
4. 交通管理:制定科学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引导交通流畅和安全。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4)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5)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6)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7)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
目前应用较多的有雪松、国槐、合欢、栾树、垂柳、馒头柳、杜仲、白蜡等。
2.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3)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紫叶小蘖、月季、紫蔽、丁香、紫荆、连翘等。
3.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4.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设计形式(1)树带式。
交通、人流不大的路段,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一般宽不小于1.5米,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适宜,则可分别植两行或多行乔木与树篱;树下铺设草皮,留出铺装过道,以便人流或汽车停站。
(2)树池式。
在交通量较大,行人多而人行道又窄的路段,设计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
正方形以边长1.5米较合适,长方形长、宽分别以2米、1.5米为宜,圆形树池以直径不小于1.5米为好;行道树的栽植点位于几何形的中心,池边缘高出人行道8厘米--10厘米,避免行人践踏,如果树池略低于路面,应加与路面同高的池墙,这样可增加人行道的宽度,又避免践踏,同时还可使雨水渗入池内;池墙可用铸铁或钢筋混凝土做成,设计时应当简单大方。
行道树种植时,应充分考虑株距与定干高度。
一般株行距要根据树冠大小决定,有4米、5米、6米、8米不等,若种植干径为5厘米以上的树苗,株距应定为6米--8米为宜;从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地段,统称为人行道绿化带,为了保证车辆在车行道上行驶时,车中人能够看到人行道上的行人和建筑,在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必须保持一定的株距,一般来说,株距不应小于树冠的2倍。
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
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
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
植物配置应视地点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点。
(1)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的道路。
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肇嘉浜路中间有宽21米的绿化带,种植了大量的香樟、水杉、女贞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绿地内设置了游憩步道,其间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
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
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
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
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
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度每隔30~70米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以间植多种形态的开花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
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配置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具有发挥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等重要功能。
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小路。
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
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
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米;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仅1~1.5米。
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
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
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
竹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竹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断面布置形式是规划设计所用的主要模式,常用的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一板二带式。
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
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
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2)二板三带式。
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
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3)三板四带式。
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
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
(4)四板五带式。
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5)其它形式。
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此,城市的道路绿化是应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道路两侧绿化的植物一般是灌木或乔木,常见的有悬铃木、椴树、白榆、七叶树、枫树、银杏、广玉兰、含笑、女贞、青桐、杨树、柳树、槐树、榕树、水杉等。
它们不仅可以起到绿化的作用,还能减少噪音,净化空气,并为行人遮阴。
草本花卉? 如天竺葵、球根秋海棠、风信子、郁金香、菊仡、金盏菊、石竹、一串红、旱金莲、凤仙花、鸡冠花、大丽花、全鱼草、雏菊、羽衣甘蓝、翠菊、千日红、含羞草、紫茉莉、虞美人、美人蕉、萱草、鸢尾、芍药、葱兰等。
草坪与地被植物常用的有天鹅绒草、酢浆草、虎耳草等。
灌木和小乔木红枫、小檗、南天竹、紫薇、木槿、贴梗海棠、腊梅、月季、玫瑰、山茶、桂花、牡丹、结香、平枝枸子、八角金盘、金钟花、栀子、金丝桃、八仙花、迎春花、棣棠、拍杞、石榴、六月雪、荚迷等。
藤本植物如洋常春藤、茑萝、牵牛花、紫藤、木香、凌霄、蔓蔷薇、金银花、常绿油麻藤等。
果树和蔬菜矮化苹果、金橘、葡萄、猕猴桃、草霉、黄瓜、丝瓜、扁豆、番茄、青椒、香葱等。
花境是指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栽种。
主要植物有:蜀葵、石竹类、银叶菊、朝雾草、黄金艾蒿、紫菀、落新妇、岩白菜、风铃草、铃兰、金鸡菊、火星花、蒲包牡丹、毛地黄、松果、天人菊、山桃草、铁筷子、萱草类、珊瑚钟、玉簪类、鸢尾、火炬花、野芝麻、熏衣草、大花滨菊、蛇鞭菊、花叶薄荷、美国薄荷、月见草、福禄考、夏枯草、金光菊、鼠尾草、银灰菊、佛甲草、庭菖蒲、百里香、紫露草、美女樱、地被婆婆纳、柳叶马鞭草、紫叶鸭跖草、紫叶酢浆草、虎耳草、白芨、迷迭香、凤仙、矮牵牛、萱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