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雀名师教案课程

山雀名师教案课程

山雀名师教案课程
山雀名师教案课程

《山雀》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山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以“我”的观察为线索,用充满情趣的语言,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课文的表达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课文时,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明白作者的猜想,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找出这些根据,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事物。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作者的观察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不同地方各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让学生从作者的观察、想象中弄清自由的山雀是怎样拯救它的朋友,体会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

1、会写“雀、取、肯”等12个生字,会认“锯、瓦、斑”等7个生字,掌握“山雀、耐心、附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突破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弄清作者是在有序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的。

难点:学习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被想象的事物人物化,把动物想成自己,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学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以谈话法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两只山雀之间的情谊。

学法: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为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想象山雀互相帮助的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展开想象的。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山雀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山雀的资料、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寸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1、教师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山雀的样子。说说你在课外书籍中对山雀的了解。

2、学生交流资料,教师补充:体小活泼,行劫敏捷,好在林间穿飞,经常成群地在树上跳跃。常见的有白脸山雀和沼泽山雀两种。在我国及世界很多地方都能生活,山雀是益鸟,能消灭松林里的松毛虫和果园里的害虫。

3、导入:鸟是人类的朋友,很多作家都喜欢观察鸟、描写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着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文章《山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山雀的图片导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山雀产生直观的印象,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一读生字。

2、反馈自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猜: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追: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2)教师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认读。

山雀取出肯定瓦灰色耐心猜想附近

(3)质疑问难。

教师引导:课文是不是很有趣,你们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3、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一想:在作者笔下的山雀是怎样的?在山雀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读课文后思考)

(2)反馈。

①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课文写了作者观察自由的山雀营救被拘禁的山雀的过程。)

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想一想,作者先在哪观察,接着呢?

[起初作者用(望远镜)观察小山雀,后来又来到它们的身边(碰碰、摸摸),这种观察顺序就是——由远及近。]

③读了课文,你感觉在作者的眼中,山雀是怎样的?

不要求学生具体回答,能大致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三、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要求会写的字并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教师重点指导。

(1)学生汇报:“绕”的右上角没有点,“躺”字中“身”作偏旁时,第七笔不出头,“雀”字下面是“隹”不要写成“住”。

(2)教师范写难写的字:追、绕。

追:第—笔是撇,第二笔是竖,“辶”的捺要写得一波三折。

绕:右边部分要写得紧凑,右上角不要加点:

(3)学生书空。

3、学生自主书写,交流展示,评比写字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只讲解易错的字,其他的字让学生自己去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通过初读,我们了解到当小山雀被一个庞大的“怪物”拘禁的时候,另一只小山雀并没有飞走,而是站在两三步远的树枝上掩护它的伙伴,为它传递信息。这是两只多么友好、聪明、有趣的山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

五、巩固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山雀》”,一起来闯关吧!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ùjìn táo zǒu rào dào shān què càn làn

()()()()()

答案:附近逃走绕道山雀灿烂

二、比一比,再组词。

桃()绕()猜()

逃()烧()清()

答案:桃花绕道猜想

逃走烧火清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作者对山雀的喜爱,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3、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引导回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山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思考后回答:被拘禁的小山雀会装死,自由的山雀给它通风报信,它们非常可爱、有趣。

2、质疑导入:多么可爱的小山雀,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可爱的呢?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了解学生初学课文后对课文的领悟程度及其最真实的感受,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1、感受山雀样子的可爱。

(1)教师引导:大家都喜欢这两只山雀,那是因为它们不但样子可爱,行为也让人感动。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具体词句的感悟和山雀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①指导学生自学: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山雀样子的句子并思考作者写得怎么样。

②小组交流,反馈。

出示句子: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教师引导:你喜欢这些描写吗?为什么?

学生反馈:因为作者描写颜色的词用得非常准确,同时“鼓鼓”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山雀的憨态可掬。(指导学生读出它们可爱的样子。)

(2)教师小结:这准确的描写和作者的细心观察是分不开的。

2、感受山雀行为的可爱。

(1)教师引导:当“我”看到小山雀时,它们在干什么?当“我”捉到小山雀时,被拘禁的小山雀有怎样的表现?自由的山雀又有怎样的表现?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出示句子一:我顺着这锯末铺成的白色小路朝上风头走去,很快就看见两只小山雀,正在用嘴凿枯树干,从烂木头里找虫子吃。

出示句子二:它们干得那么起劲,在树干上越凿越深。

①指名读句子,想一想:哪个词语用得好,写出了什么?

②反馈:“凿”字写出了它们的动作,“干得起劲”写出了它们的勤劳。(相机板书:勤劳——干得起劲)

(3)出示句子: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

①引导:反复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写的是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②学生反馈:从“纹丝不动”可以看出小山雀的机智。(板书:机智——纹丝不动)

③教师提问:小山雀的身子一动不动,心里一定也很紧张,它在想什么呢?(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是呀,对于小山雀来说,人是多么庞大怪物呀,被人堵在树洞里是多么可怕的折磨呀!这个时候,可真是……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提心吊胆,七上八下……)

④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读得轻一点,感受它的机智与可爱。

(4)体会两只小山雀对话的部分。

①要求: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想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想象?他的依据是什么?

②学生反馈,教师指导。

a.出示句子一:你躺在那儿别出声,我在他旁边尖声叫唤,等他来追我,你就赶紧逃!

提问: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指导学生把这句话读得轻一点,读出“劝告”的意味。

b.出示句子二:你还是再躺一会儿吧,他站在附近看呢……

提问: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当“我”走到一旁,自由的山雀警告被拘禁中的山雀)

教师出示词语“警告”,引导学生读出警告的语气:急切、声音稍大。提问:这里为什么用“警告”而不用“劝告”?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教师明确:不能互换,“警告”说明情况紧急,体现出了自由的山雀对被拘禁的小山雀的心和它急切的心情。

c.出示句子三:没有办法,出来吧——他还在那儿站着。

提问:它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学生朗读后反馈:“我”等了很长时间,自由的山雀才发出尖叫。

d.读被拘禁的小山雀飞出后与自由的山雀的对话。

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想一想: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

反馈:作者是根据“互相低声交换意见”“东瞧瞧”“西望望”想象它们说话的内容。

(5)模仿山雀的叫声,再现情境。

①小组内练习鸟叫,并加入动作。

②选一组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语和句子感受山雀样子和动作的可爱,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描写的具体、生动。

三、总结写法,指导应用

1、过渡:小山雀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尖叫都令作者关注与留意,这也正是作者写得这样真实、具体的原因。

2、指导应用。

(1)引导:小山雀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可爱,让我们也想动笔尝试。

出示要求:说说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猜猜它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3)组内派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应用,及时安排说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想象力。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对于山雀这个幼小的生命来说,“我”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怪物,被拘禁的小山雀的机警、聪明让“我”静下心来仔细观察,那只自由的山雀完全可以逃走,可它为了朋友留了下来,观察“我”的举动并向朋友发出信息。它们的互助和不离不弃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要学会关爱动物,因为它们是我们共同的朋友。

五、巩固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山雀》”,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选词填空。

劝告警告劝说

1、经过大家的(),他终于明白了不该这样做。

2、丁丁听了老师的(),改掉了乱丢纸屑的毛病。

3、老师()学生们不要到薄冰上去。

答案:劝说劝告警告

二、根据情境写一写。

草地上,有一只小花猫在“喵喵喵”地叫着,好像在说:“”这时,在不远处的一只大花猫也在“喵喵喵”地叫着,好像在说“”大花猫好像听到了小花猫的叫声,循着声音跑过来,小花猫看到了大花猫,又“喵喵喵”地叫着,好像在说:“”大花猫“喵——”了一声,好像在说:“”

答案:答案不唯一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最新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范文

最新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范文 小数乘法是计算教学中的难点,有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两部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数学《小数乘法》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小数乘法》教案一: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 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

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习练习一 4 二、运用

山雀名师教案

山雀名师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山雀》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山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以“我”的观察为线索,用充满情趣的语言,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课文的表达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课文时,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明白作者的猜想,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找出这些根据,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事物。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作者的观察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不同地方各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让学生从作者的观察、想象中弄清自由的山雀是怎样拯救它的朋友,体会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 1、会写“雀、取、肯”等12个生字,会认“锯、瓦、斑”等7个生字,掌握“山雀、耐心、附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突破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弄清作者是在有序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的。 难点:学习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被想象的事物人物化,把动物想成自己,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学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以谈话法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两只山雀之间的情谊。 学法: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为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想象山雀互相帮助的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展开想象的。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山雀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山雀的资料、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寸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最新[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 课题: Unit One My classroom第一课时导学稿 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会说:What's in the classroom? Aboard, two lights, many desks and chairs.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 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3( 能听懂并能按照指令做事情。 教学重点: 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及相关单词:classroom, window, door, picture, board, light。 教学难点: 1( window一词注意w的发音,不要与v的发音混淆,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纠正。 2( 在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时,注意单词复数的读音。 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A,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 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4(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Warm-up / Revision)

1( 教师播放第一册Recycle 1单元中得"Chant and find"部分,学生跟着录 音一起说。 2( 教师出示与chant内容相符的图片,问:"What's in the picture?"让学生 进行回答。Picture一词由这里引出。 3( 复习pencil, ruler, bag, book, pencil-case, sharpener, eraser, crayon, pen 等单词。 4( 引导学生用以上单词做问答练习,如:What's in the bag? What's in the pencil-case ? 5( 在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可再追问:How many pencils/pens…?使学生能 用复数进行回答。如:What's in the pencil-case? A ruler, two pencil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把一张画有教室的大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a classroom. What's in the classroom? 2( 学生听懂后,教师可先试着让学生回答,能说出英文的学生给与表扬(desk, chair, picture都已学过),也可让学生用中文回答。 3( 告诉学生我们要学习有关classroom的内容,教读classroom 4( 让学生观看本部分的教学课件2遍。,Unit 1 Let's learn/A, 5( 让学生看着课件的画面回答:What's in the classroom? (在看了两遍课件 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听力和记忆能力)学生不见得都能回答出来,能说出部分即 可。教师可针对学生回答的不同程度进行指导,鼓励学生完整的回答出来。如有困难,可再看一遍本部分的教学课件。 What's in the classroom?

山雀教学设计20

5山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2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单元导读:师:从今天起我们就要进入第二单元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读。出示课件,请学生读单元导读内容。出示1、单元主题:人与自然。2.单元目标:善于观察,用心思考。 引入: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要认识很多的动物朋友。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山雀》,跟老师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1.师:同学们见过山雀吗?(没见过;见过:见过的同学说说它长什么样子。) 2.师:老师这儿有一张山雀的图片,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同学生通过观察说说山雀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来认真观察山雀,谁来说说它的样子;看看这张图片猜猜山雀在干什么?)二、初读课文,预习检查,识字学词 1、初读课文。(师:今天我们通过一篇课文认识一下山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检查预习,识字学词。(师:读课文时同学们遇到了生字新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 (1)、指名认读,评议。(2)、齐读词语。下面同桌互读。(3)、男生女生互读、开火车读词。(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绕”。先同桌互学,再重点指导。当堂练习组词、书写。 3、再读。同桌合作,一人一段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山雀是什么的样子的?从文中找找看,请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反馈,读句子。板书:样子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师:长相可爱,小巧玲珑的山雀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填空。(师:同学们记住山雀的样子了吗?如果不看书能不能说出山雀的样子呢,哪位同学能给这段话来填空。)说“瓦灰色”一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小山雀的?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指名反馈,评议、补充。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

小数乘法教案备课讲稿

小数乘整数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不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道理 教学难点 1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2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正确化简末尾的0 3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数鸭蛋”的游戏,在2×3=6式子中,我在两个因数中添上或去掉0,请你立即报出积是多少,并说明理由。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答 0.8 X 3 )“0.8×3”是求几个0.8想加的和?(答三个) 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是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教师通过巡视了解学生采用了什么方法。 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0.8 × 3 2.4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答都是一位小数)

最新人教版英语必修一全套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Module I Unit 1 Friendship Teaching Plan I. Teaching aims: 1. Ability Goals: ① Listening: gain useful information and clear views from the listening material; ② Speaking: express one’s attitude or views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ip in appropriate words. ③ Reading: let Ss summarize the main idea ④ Writing: write a letter about how to make friends 2. Knowledge Goals: ① Talk about friends and friendsh ip; how to BE friends; how to gain friendship ② Use the following expression: so do I / neither do I I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All right Yes,but… ③ to get the Ss to master direct speech and indirect speech ④ vocabulary and phrases: upset, calm, concern, careless, loose, cheat, list, share, German, series, outdoors, crazy, purpose, thunder, entirely, power, trust, suffer, teenager, advice, quiz, editor, communicate, situation, add up, calm down, have got to, be concerned about, walk the dog, go through, hide away, set down, a series of, on purpose, so as to, face to face, according to, get along with, fall in love with, join in, be upset about, for once 3. Emotion Goals: ① To arise S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② To encourage Ss to take part in the act ivities and make Ss confident; ③ To develop the ability to cooper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山雀名师教案

《山雀》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山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以“我”的观察为线索,用充满情趣的语言,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课文的表达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课文时,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明白作者的猜想,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找出这些根据,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事物。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作者的观察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不同地方各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让学生从作者的观察、想象中弄清自由的山雀是怎样拯救它的朋友,体会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 1、会写“雀、取、肯”等12个生字,会认“锯、瓦、斑”等7个生字,掌握“山雀、耐心、附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突破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进

行观察的,弄清作者是在有序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的。 难点:学习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被想象的事物人物化,把动物想成自己,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学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以谈话法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两只山雀之间的情谊。 学法: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为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想象山雀互相帮助的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展开想象的。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山雀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山雀的资料、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寸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1、教师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山雀的样子。

《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算理、计算法则以及灵活取积的近似值,通过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各知识点的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的有关知识了,这节课我们把所学的内容回顾复习一下。希望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有更进一步的提高。(板书:小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二、练习沟通 1.出示练习 ①0.72×5 ②6.5×8.4 ③2.9×0.07 ④2.5×6 ⑤1.2×199 ⑥0.8×0.9(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⑦203×5.5 ⑧3.7×4.6 把上面的算式进行分类。 小数乘整数:①④⑤⑦小数乘小数:②③⑥⑧ 2.复习小数乘整数 (1) 0.72×5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2)再出示1.2×19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有两种做法,方法一,按照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来做。方法二,运用整数的乘法运算定律来做。重点引导学生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来做。)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怎样用简便方法计算? 1.2×199:口述:先把199变为200-1,然后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试做203 ×5.5,说一说怎样运用简便方法? 总结: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时候,先观察数字的特点。 3、复习小数乘小数 (1)独立完成笔算。指名板书。(2)指名讲算法 出示:0.8×0.9这道题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复习计算方法)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 师: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讲这题是怎样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0.8×0.9:口述:计算小数乘小数时,因数0.9要对着上面0.8对齐,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乘号写在数的左侧,等号线用尺子画。 2.9×0.07:出示两位小数乘三位小数,并不是小数点和小数点对齐,而是末位和末位对齐,然后按照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做。 师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来做,然后再确定积中的小数点位置。 三、典例分析

去年的树名师优秀教案

去年的树名师优秀教案 [ 教学目标] 1.认识 1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课件(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 课时安排] 1 课时。 [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去年的树》(板书课题),作者是上个世纪英年早逝的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让我们打开书,轻声读一读,读后说说你的收获。 2.学生自由读文。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指名学生交流。4.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呢?你能根据下面的提示说一说吗?出示: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 鸟儿将要飞回南方时,答应——。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却发现。它四处寻访,它问了、和.知道一。于是,鸟儿——。 [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一谈初读后的收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帮助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本文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内容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学生稍加整理语言,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 二、精读课文,潜心对话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 “对话”来展开故事 情节的。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哪儿次? 大树 树根 小鸟 门先生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 大学路第二小学胡瑞君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 主题:小数乘法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确定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 2.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而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运

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三位数计算的方法,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而且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利用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元、角、分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整数乘法的法则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为下面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掌握算理,学会知识内容。 (二)学习目标: 1、创设购物情景,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初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评价方案 1、从学生购物情境中的回答和交流,以及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1. 2、通过做题的正确情况,判断是否达成目标2. 活动预案

名师教案获奖教案优秀教案三年级语文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程蕊兰2013 年3 月13 日备课内容惊弓之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大吃一惊、本事、悲惨、愈合、孤单失群、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 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 思维过程上

教学用具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 一、教师引入教学讲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有个叫更羸的人,射箭的本 领特别高强,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天上飞 的一只大雁掉下来。你们相信吗?这是为什么?通过学 习“惊弓之鸟”(板书)这篇课文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 同学帮助解释。 4、指导书写。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

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思考: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往高处飞伤口裂开 心里害怕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小数乘法的复习课教案

小数乘法的复习课学案 姓名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1、小数乘整数复习 2、小数乘小数复习 3、积的近似数复习 4、连乘、乘加、乘减复习 5、小数的简便计算 二、知识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加减法和乘法计算方法上的对比、小数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三、知识介绍: 1、小数乘整数与小数乘小数:掌握积的数位取决于因数小数数位之和。列竖式计算时不需要小数点对齐,只需将所有的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再最后的结果中点上小数点,小数部分末尾的0舍去。 2、积的近似数:保留整数(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 保留一位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 3、小数巧算: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的分配律:(a+b)×c=a×c+b×c a×c+b×c=(a+b)×c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2、展示整理的“知识整理脉络图” 3、你觉得那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还存在哪些问题? (二)知识点复习: 1、小数乘整数、小数的意义 说出下列算式的意义: 0.84×5: 9.7×3: 加法算式:;加法算式: 2、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口算下面各题。 0.21×10= 4.57×100= 0.09×1000= 3.45×10= 13.2×100= 0.4×1000= 0.9×1.1= 0.02×500= 0.05×200= (2)根据26×57=1482确定下面各式的积。

0.26×57= 0.26×0.57= 0.26×5.7= 26×0.57= 26×5.7= 2.6×5.7= 3、复习小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计算。(注意竖式的写法) (1)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2.65+1.7 10-3.48 6.17× 4.9 4.02×35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必须要对齐。 计算小数乘法时,只需要数字从个位开始对齐。 4、积的近似数: 计算下列各题(保留两位小数) 0.418×3.5 7.068×3.2 2.12×5.03 5、小数简便计算: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6×14+ 4.5 33-2.3×5 4.38+9.76+ 5.62 50-14.15-25.85 1.25×24.6×0.8 (4+0.2)× 2.5 4.7×99+4.7 7.3×16.4+7.3×8 3.6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掌握到了什么?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名师优秀教案 【篇一:名师案例《桥》优秀教学设计】 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桥》是一篇小小说,本文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 员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他用自己的血肉之 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 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做题目的深刻 内涵。 这篇文章展现了小说的一些表达特点:1.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 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除了小说体裁体现的这些特点以外,课文还重在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高尚的品质,在这里既可以进行一种阅读方法的指导,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也可以是一种习作方法的指导,学 习作者通过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在 教学中,应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多读感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既感受小说的以上表达特点,同时感悟人 物高尚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村支书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学习作者通过 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抓住 人物外貌、动作、语言体会人物品质的阅读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语句,通过对比 朗读,体会语句较强的表现力,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领悟环境 描写的衬托作用。 3.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 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山雀》教学设计

《山雀》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感知,明了主题: (一)、请学生朗读“单元导读”及相应的泡泡框中的内容,提炼其中的信息。 (板书:单元主题:动物故事单元训练目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二)、在本单元,我们将要认识哪些动物朋友呢?(归纳) 【设计意图】:本册教材的编排单元主题明确,所选内容均围绕主题。而五课是二单元的第一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单元导读进行解析可以带领学生纵观一个单元,明了自己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面对具体的学习。 二、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二)、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设计意图】: 对于可能只在电视节目中见到过山雀的孩子们来讲,鲜活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直观的动物形象为他们提供了遐想的依托,使恣意想象成为可能。由此,走进课文描述的情景时,他们头脑中的画面感会更强。之后的自由朗读环节又为学生情感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出口。去除各类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教案

小数乘法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优品课件之三年级语文上5山雀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5山雀教案 教学要求 1.产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提高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3.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教学课时两课时山雀 的一只眼睛里进了灰尘?。我想把灰尘取出来,这时另一只眼睛也进了灰尘。[句导读:开篇就写眼睛进了灰尘,很能激起人的好奇心: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从而引起下文,寻找灰尘的来源。] 段导读:写“我”的眼睛里进了灰尘。 这才发现,风朝?我这边吹来一些锯(jù)末,锯末按风向在地上 落了一行[háng]。肯定是有谁在上风头锯木头。[句导读:是谁在锯木头呢?又是一个疑问,继续吸引读者往下读。][①“我”找到灰尘的来源了吗?是什么?] 段导读:写“我”断定是谁在上风头锯木头。为下文看见小山雀作了铺垫。 顺着这锯末铺成的白色小路朝上风头走去,很快就看见两只小山雀,正在用嘴凿(záo)?枯树干,从烂木头 里找虫子吃。[②锯末是怎样产生的?]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wǎ)灰色的,白色的两颊(jiá)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bān)?。[句导读:抓住“瓦灰色”“白色的两颊鼓鼓的”“几个黑斑”这几个主要特征来 描写小山雀的外貌。]它们干得那么起劲,在树干上越凿越深。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 [③“我”为什么要用望远镜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树干外面。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zhǎng)堵住了窟窿(kū long)。[④“悄悄地”“绕”“偷偷”这些词说明了什么?]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⑤小山雀为什么装死?] 段导读:写“我”发现两只山雀,并把其中一只堵在树洞里。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写“我”是怎样发现两只山雀的。 一只山雀落在两三步远的树枝上,不时尖叫几声。[⑥“两三步远”“不时尖叫几声”分别说明了什么?]可以猜(cāi)想到,它是在劝告它的朋友,要尽[jǐn] 可能老实一些躺在那儿:“你躺在那儿别出声,我在他旁边尖声叫唤,

姓氏歌名师优秀教案7篇教学内容

姓氏歌名师优秀教案7篇 【姓氏歌教案】2017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姓氏歌》教学设计 2017部编新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姓氏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准备、资料百家姓资料、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姓氏歌》,了解中国人的传统姓氏文化。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通过诵读《姓氏歌》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部首“弓、钅”。 3、通顺、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采用多种方法诵读《姓氏歌》,正确、规范姓氏读法。 2、了解姓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与步骤各环节目标 一、启发谈话,导入活动 二、诵读汇报 三、交流姓氏故事 四、游戏活动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的经典诗文有哪些,你们知道吗? 学生讨论交流。 (出示课件:告诉学生,我国的经典诗文有《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 (出示《百家姓》课件。) 1、集体齐读《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有多少同学愿意参与都可以,能说多少说多少 提示:谁知道中国姓氏的来历呢?其实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一个传说。 谁愿意告诉大家,你知道哪一个姓氏的故事呢? 1、同桌商量、准备交流 2、老师引入故事话题 1)教师讲张氏背后的故事吧。 在很久远的过去,皇帝的第五个儿子的儿子挥很聪明,喜好狩猎,发明了弓箭,被任命为弓正,赐姓张;此外,晋国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子孙也称为张氏。 张姓氏的名人有:西汉大臣张良;东汉科学家张衡、书法家张芝和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就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伟大作品;还有现代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等。 1、出示课件,让学生读一读(边拍手边读《姓氏歌》) 你姓什么?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