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雀》教案

《山雀》教案

《山雀》教案
《山雀》教案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二、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山雀名师教案

山雀名师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山雀》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山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以“我”的观察为线索,用充满情趣的语言,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课文的表达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课文时,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明白作者的猜想,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找出这些根据,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事物。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作者的观察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不同地方各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让学生从作者的观察、想象中弄清自由的山雀是怎样拯救它的朋友,体会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 1、会写“雀、取、肯”等12个生字,会认“锯、瓦、斑”等7个生字,掌握“山雀、耐心、附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突破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弄清作者是在有序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的。 难点:学习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被想象的事物人物化,把动物想成自己,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学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以谈话法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两只山雀之间的情谊。 学法: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为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想象山雀互相帮助的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展开想象的。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山雀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山雀的资料、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寸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蝉 【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19* 蝉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抓住主题句或关键词,抓住精神;学习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来仔细品读课文、揣摩文中语句,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联系生活,体悟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激趣导入法、朗读指导法、启发法、讨论法、资料搜集法、竞赛法、圈点勾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没有同学可以来说一说和蝉有关的东西?(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讲述神话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法布尔的《蝉》。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荷马”。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书中作者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蜣.(qiāng) 窠.(kē) 隧.道(suì) 涂墁.(màn) 抵御.(yù) 纤.弱(xiān) 蚋.(ruì) 轧.扁(yà) 鳍.(qí) 喧嚣.(xiāo) 罅.隙(xià) 钹.(bó) 跳蚤.(zǎo) 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罅隙】缝隙。 【张合自如】分开收拢不受阻碍。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有什么特点?

山雀教学设计20

5山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2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单元导读:师:从今天起我们就要进入第二单元课文的学习,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单元导读。出示课件,请学生读单元导读内容。出示1、单元主题:人与自然。2.单元目标:善于观察,用心思考。 引入: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将要认识很多的动物朋友。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山雀》,跟老师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1.师:同学们见过山雀吗?(没见过;见过:见过的同学说说它长什么样子。) 2.师:老师这儿有一张山雀的图片,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同学生通过观察说说山雀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来认真观察山雀,谁来说说它的样子;看看这张图片猜猜山雀在干什么?)二、初读课文,预习检查,识字学词 1、初读课文。(师:今天我们通过一篇课文认识一下山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并圈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检查预习,识字学词。(师:读课文时同学们遇到了生字新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 (1)、指名认读,评议。(2)、齐读词语。下面同桌互读。(3)、男生女生互读、开火车读词。(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绕”。先同桌互学,再重点指导。当堂练习组词、书写。 3、再读。同桌合作,一人一段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山雀是什么的样子的?从文中找找看,请用横线画出来。指名反馈,读句子。板书:样子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师:长相可爱,小巧玲珑的山雀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图片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填空。(师:同学们记住山雀的样子了吗?如果不看书能不能说出山雀的样子呢,哪位同学能给这段话来填空。)说“瓦灰色”一类表示颜色的词语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小山雀的?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指名反馈,评议、补充。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

《麻雀》名师教案

《麻雀》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猎、猛烈、无可奈何”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懂得动物也有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预设:兔子、猫、狗、鹦鹉…… 你喜欢它们身上什么特点? 预设:喜欢狗,因为它们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我尤其喜欢它们的性格;喜欢猫,可能是我从小就有猫陪着我吧,那是一个玩具猫。浑身雪白,黑葡萄般的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你。你按一下它的头,它就会喵喵叫。因为这个,所以我很喜欢猫;喜欢兔子,它白天无精打采,一动不动地好像睡着了。可它夜晚却精力旺盛,出来找食物。兔子不像蛇、青蛙要冬眠,冬天它可比夏天过得舒服,兔子比较耐寒怕热。 2.那么你们来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动物呢? 预设:小麻雀。 你知道哪些关于麻雀的资料? 预设:一般体长为14厘米左右,体型略小,矮圆而活跃。顶冠及颈背褐色。麻雀不进行迁徙,是常见的留鸟。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当弱小的麻雀,面对庞大的猎狗会发生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屠格涅夫的作品《麻雀》,来看一看麻雀和猎狗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4.板书课题,读题。(麻雀) 二、初读感知 (一)认读生字。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你觉得感动的地方。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它们吗? 出示生字,指读。 (1)注音领读,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2)比一比谁的识字方法最多。 2.趣味识字。 加一加:口+臭=嗅(嗅觉) 图文识字:无奈拯救嘶叫 (二)感知课文。 1.课文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它们的关系网是如何的? 预设: 2.围绕这几个“人物”,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样的?) 预设:本文写“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小麻雀,想把它吃掉。紧急关头,老麻雀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着小麻雀,结果“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免受伤害。 3.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3):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4-6):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拯救自己的幼儿,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7):“我”急忙带着猎狗走开了。 (三)朗读课文。

公开课《蝉》教案

公开课《蝉》教案

三校联动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 《蝉》 授课人:吴俊芳 教学目标: 1.培养朗读能力,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 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的思想。 教学重点: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活有许多美的事物,需要我们去发现,值得我们去感悟,请学生看图,谈谈对生命的感悟。刚才几位同学对生命的感悟很精彩,今天,我们学习香港作家小思写的一篇散文《蝉》,看看小思从蝉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 我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课文,你们来想。 (生诵读) 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 评价这位同学读的怎样。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小组讨论这篇短文写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悟? 总结:我们人类比蝉的生命更长久,更要像蝉一样把自己的生命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它的语言和情感也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 三、品词析句体会情感 师:让我们通过比较句子去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我们先来读一句话。(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生:(深情地朗读):“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师:“孩子们,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生:“喜爱”“也可能是厌烦吧!” 师:二者都有可能。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现在,我们加上一句话,你看看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生:烦 师:“烦”字出来了,烦到什么程度呢? 生:觉得蝉很吵,有一点讨厌…… 师:有一点讨厌,也许很讨厌,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生:没有。 师:现在请大家再读一段文字。(幻灯片出示加了虚词的语句:“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

山雀名师教案

《山雀》名师教案 深度解教材 《山雀》是一篇精读课文,以“我”的观察为线索,用充满情趣的语言,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课文的表达特点。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课文时,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明白作者的猜想,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找出这些根据,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事物。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作者的观察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不同地方各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让学生从作者的观察、想象中弄清自由的山雀是怎样拯救它的朋友,体会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 1、会写“雀、取、肯”等12个生字,会认“锯、瓦、斑”等7个生字,掌握“山雀、耐心、附近”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突破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进

行观察的,弄清作者是在有序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的。 难点:学习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被想象的事物人物化,把动物想成自己,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学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以谈话法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两只山雀之间的情谊。 学法: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为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想象山雀互相帮助的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展开想象的。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山雀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山雀的资料、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寸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1、教师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山雀的样子。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20 蝉 教案

19蝉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3.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作家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但却是植物和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他就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在之后的35年中,法布尔就一直居住在“荒石园”里,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他被世人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蝉》这篇课文就选自《昆虫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蝉,了解蝉.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这一层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部编版初中语文《蝉》优质课教案

19 蝉 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文学笔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3.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一、导入新课 由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 1.法布尔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这一层写

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蝉建穴,第5—7段写蝉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这一层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在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其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这一部分可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层(第12—13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过程和数量等。 第二层(第14—17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第18—20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出壳。 第四层(第21—23段),写幼虫落地。 第五层(第24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第六层(第25—26段),概括蝉的生活历程。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形象化的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山雀教案教学设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20 蝉【名师教案+集体备课】

20 蝉 【教学目标】 1.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蝉 [唐]虞世南 垂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导入语: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古诗,再欣赏这两幅图片。 蝉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昆虫。同学们对它有多少了解呢?千百年来,蝉入诗入画,寓意深远。它不食人间烟火、性情高洁、饮露而生;它出土蜕变获得重生、精神永存、羽化传承。今天,让我们走近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看看他笔下的“蝉”是怎样的吧。 (板书:蝉法布尔) 【设计意图】利用古诗和图片导入,既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也能引发学生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课文中寻求答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1)辨析生字词。 (2)作者简介。

2.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学生自己阅读概括,然后小组内交流) 预设《蝉的地穴》:幼虫的洞口——幼虫的穴道——幼虫出穴后 《蝉的卵》:蝉的产卵过程——蝉卵的敌人——蝉卵的孵化——幼虫的活动 小结:《蝉的地穴》: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蝉的卵》:从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设计意图】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从课文中获取蝉的相关知识。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的文学性 1.比读,发现“有趣” 蝉的简介: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进入夏天,早年产下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幼虫,它们会钻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幼虫成熟后,爬到地面,脱去外骨骼,羽化为我们常见的长有双翼的成虫。虽然成年的蝉仅能存活几个月,但是幼虫阶段能够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6年寿命的蝉,其幼虫阶段就占了一生中的5年。 ——摘自“百度文库”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就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 ——摘自法布尔《蝉》设问:同学们比较阅读以上段落,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预设更喜欢第二段。前一个语段语言侧重于科学、严谨,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术语,但读起来较为枯燥;后一个语段语言则生动形象,善用细节描写,更吸引人。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整体上感受本文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2.细读,梳理“有趣” 设问: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说说文中还有哪些“有趣”的介绍,其语言都有哪些特点。 提示:可以从用词、修辞手法、说明方法、表达方式等角度思虑。 (1)精妙动词的选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山雀》教学设计

《山雀》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感知,明了主题: (一)、请学生朗读“单元导读”及相应的泡泡框中的内容,提炼其中的信息。 (板书:单元主题:动物故事单元训练目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二)、在本单元,我们将要认识哪些动物朋友呢?(归纳) 【设计意图】:本册教材的编排单元主题明确,所选内容均围绕主题。而五课是二单元的第一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对单元导读进行解析可以带领学生纵观一个单元,明了自己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面对具体的学习。 二、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二)、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设计意图】: 对于可能只在电视节目中见到过山雀的孩子们来讲,鲜活生动的画面给他们的视觉冲击是巨大的。直观的动物形象为他们提供了遐想的依托,使恣意想象成为可能。由此,走进课文描述的情景时,他们头脑中的画面感会更强。之后的自由朗读环节又为学生情感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出口。去除各类要

优品课件之三年级语文上5山雀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5山雀教案 教学要求 1.产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课文,提高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3.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教学课时两课时山雀 的一只眼睛里进了灰尘?。我想把灰尘取出来,这时另一只眼睛也进了灰尘。[句导读:开篇就写眼睛进了灰尘,很能激起人的好奇心: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从而引起下文,寻找灰尘的来源。] 段导读:写“我”的眼睛里进了灰尘。 这才发现,风朝?我这边吹来一些锯(jù)末,锯末按风向在地上 落了一行[háng]。肯定是有谁在上风头锯木头。[句导读:是谁在锯木头呢?又是一个疑问,继续吸引读者往下读。][①“我”找到灰尘的来源了吗?是什么?] 段导读:写“我”断定是谁在上风头锯木头。为下文看见小山雀作了铺垫。 顺着这锯末铺成的白色小路朝上风头走去,很快就看见两只小山雀,正在用嘴凿(záo)?枯树干,从烂木头 里找虫子吃。[②锯末是怎样产生的?]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wǎ)灰色的,白色的两颊(jiá)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bān)?。[句导读:抓住“瓦灰色”“白色的两颊鼓鼓的”“几个黑斑”这几个主要特征来 描写小山雀的外貌。]它们干得那么起劲,在树干上越凿越深。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 [③“我”为什么要用望远镜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山雀只剩下尾巴露在树干外面。这时我便悄悄地从后面绕过去,偷偷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zhǎng)堵住了窟窿(kū long)。[④“悄悄地”“绕”“偷偷”这些词说明了什么?]树洞里的小山雀一动也不动,就好像一下子死了似的。我举起手,用手指头碰碰小尾巴,它躺在那儿纹丝不动;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⑤小山雀为什么装死?] 段导读:写“我”发现两只山雀,并把其中一只堵在树洞里。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写“我”是怎样发现两只山雀的。 一只山雀落在两三步远的树枝上,不时尖叫几声。[⑥“两三步远”“不时尖叫几声”分别说明了什么?]可以猜(cāi)想到,它是在劝告它的朋友,要尽[jǐn] 可能老实一些躺在那儿:“你躺在那儿别出声,我在他旁边尖声叫唤,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3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空山鸟语》教学设计 云岗中学:夏明香 2010.4 教材分析: 《空山鸟语》是北京版第十四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灵秀飘逸,充满诗情画意。在品析语言和体会感情方面是很好的教学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通常是死记硬背的,难以结合语境来深刻理解,也就难以理解本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对句子的分析更是无从下手,通过本课学习,令学生在初步掌握理解品析词语和句子的方法,再据此感受并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本文学习中,朗读是很重要的体会方法,应用范读令学生体会散文的朗读方法,帮助理解。 教学目标: 通过品词析句,深入体会作者在状物写景中蕴含的微妙情思。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诗化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往往会触动我们的心弦,那么是什么样的声音触动了台湾大作家郭枫的心怀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空山鸟语》,品味优美的文字,浏览空山、聆听鸟语、感受真情!(出示课题) 二、生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鸟语,悟真情 (音乐:林中鸟叫和轻柔的钢琴曲。) 1----4段,5段,6段,7段,8—10段 三、品读文章,深入体会作者情思。 1、“空”——什么是空山呢?能不能从文中找出答案?将它换成大山、深山行不行? ——强调了山的幽深,寂静(第二段)。 追问:为什么有“鸟语”的还是“空山”呢?有一句诗特别能表现这种感觉,是哪一句呢? 王籍《入若邪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婉转的鸟鸣更能体现山的幽深。2、“语”——为什么要说鸟语,而不说鸟鸣、鸟啼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呢? 语言,表现了一种交流的作用,是要人懂的,而不只是鸣叫。作者觉得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由此可见作者是很喜爱鸟儿的声音的。 在文中有一句话特别能够表现作者对鸟儿鸣声的喜爱-------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3、展示学生问题:既然写“空山鸟语”,那么,段2为什么要写山上其他的美丽的风景?(段2还写到哪些风景?)板书 明确: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衬托作者对鸟鸣的喜爱。 4、迅速浏览3---5段 品析感悟: 段3”你不懂得鸟的语言吗?(本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段4为什么又问一遍? 段4:“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而段5又说“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是否矛盾? 明确:过渡,开启下文) 明确:反复,强调,引起读者注意。强调人能和大自然心灵相通。 明确: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是指大自然中的事物,并不是所有的人。 人不一定能听懂,指的是有的人能听懂,有的人不能听懂。 将自己的心灵紧贴山的心灵的人能听懂,制造出自己的桎梏,将自己套牢的人不能听懂。 四、重点品味三幅鸟鸣图,深入体会作者情思。 文中对红喙小鸟、山雀、鹧鸪的描绘宛如三幅优美的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生选取5—7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状物中所蕴含的微妙情思。 根据生回答情况相机提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一)例如段五: 1、“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 品析:“朝来”如何理解? 什么是谛听?——与前文“用大半天时间”呼应。 作者用大半天时间来“谛听”,表现了什么情感? ——作者对鸟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山雀

山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鸟是人类的朋友,很多作家都喜欢观察鸟,描写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山雀》。 2.同学们见过山雀吗?你对山雀有哪些了解? 二、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2.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1)师:过瘾吗?好文章读起来真痛快!那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2)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二到十六自然段)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吧,可以齐读,也可以你一段我一段地读,还可以选你们喜欢的其它方式读,看看哪对同桌读得最投入、最生动。(生合作读文)

(3)评价一下同桌的表现吧,肯定他的优点,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帮他纠正。(生交流) 指名一对同桌相互评价,师生相机点拨。 (4)师:山雀被你们认真而热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想出来和你们再次见面呢,那咱们就用友好的注视和静静地思考欢迎他们吧! 再次播放山雀的相关图片 (生观看后)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三、回顾生字学法,自主识字 1.师:读书有方法,学生字也一样。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 出示生字的学法 2.按照这样的顺序和学法我们学会了很多生字,这节课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次小老师,为大家讲解生字呢?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雀、绕、瓦、逃”四字。

三年级上册《山雀》教案(精选4篇)

三年级上册《山雀》教案(精选4篇) 《山雀》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 出示挂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三、指导书写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在此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作者是如何抓住山雀的语言,知道我的猜想)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外拓展: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山雀》教案2 一、教学分析 本文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两只山雀有趣的对话。它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的理解,读中体会山雀的可爱,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3、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蝉》教案

《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法布尔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二)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手法(拟人)——“风格即人” (三)注意文中的人文主意关怀(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对万物的赞美之心)——以人性关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人文主义关怀。(“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昆虫记》卷二) (四)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二、重点难点 (一)文章的结构特点 (二)文章的语言特色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 (一)分析了解课文结构 (二)掌握课文内容——蝉的生长过程 (三)分析写作特点(第二三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蝉有关的东西不?(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 (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春。于是时间一天一天

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这只虫子就是蝉。)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预计学生发言——大家说的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那么现在请大家翻到P78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板书,法布尔) (二)分析课文类型 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学生回答) 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回答) 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那么说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了。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 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 (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 大家把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下课文。等下我有问题要问大家。(要求:A、标注全文自然段,B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C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 1,分析课文开头。 大家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者看起来很真实——联系科学小品特点。 课文的结尾两段先不要看,等我们划分好课文结构后再作分析。 2,划分课文层次。 这篇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这些大部分中又有什么小层次呢?谁来分下层 板书:

《山雀》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

《山雀》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依据。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巩固本课生字新词的识记。 2、质疑导读,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1、出示生词。 (1)、指名认读,评议。 (2)、齐读词语。 (3)、从词中抽出生字,认读,开火车扩词。 (4)、学生自由介绍记识方法。

(5)、教师重点讲解“雀、肯”。 2、学生自主分段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同桌合作,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质疑导读,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1、你们见过山雀吗?他们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交流。 文中哪个地方为我们介绍了山雀的样子?请用横线画出来。 指名反馈,读句子。 观察图,感受山雀外形的小巧玲珑。 学生有感情齐读句子。 2、“我”是怎么发现两只灰雀的? 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 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及第三自然段的第1、2句。 3、这两只灰雀在干什么呢?他们干得怎么样? 指名反馈,介绍、交流。 理解“起劲”的意思。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们干得起劲? 引导体会山雀找虫子时的专注、卖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上语句。 3、看到山雀如此起劲地凿树干找虫子,“我”是怎么做的?结果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轻声读第三自然段后半段内容。

指名发言。 理解词语:一动不动、纹丝不动、像死了似的。 议一议:山雀真的死了吗?它为什么装死?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总结课堂,鼓励阅读。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总结:小巧玲珑的山雀太惹人喜爱,它们凭借自己的劳动找虫子吃来填饱肚子。当它们遇到危险无法逃离时,就装死来蒙骗对方,以求逃过一劫,真是聪明到家了。 4、鼓励阅读。 四、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继续阅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读懂山雀的对话,弄清“我”的猜想的根据。]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山雀的喜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4、仿照课文,进行观察、仿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字游戏。

2019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山雀教案2语文版

《山雀》教学设计 深度解教材 《山雀》以“我”的观察为线索,用充满情趣的语言,通过山雀的动作、叫声来想象它们的语言,从而推动故事的发展。这是课文的表达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学习课文时,要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明白作者的猜想,要认真从字里行间找出这些根据,并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观察、了解更多的事物。 课文是按作者的观察顺序写的。教学时教师可先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弄清作者的观察点。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说说作者在不同地方各观察到了什么,是怎样进行想象的。让学生从作者的观察、想象中弄清自由的山雀是怎样拯救它的朋友,体会作者对山雀的喜爱之情。 知识与能力 1、学习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突破重难点: 重点:掌握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想象的。 突破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弄清作者是在有序的、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想象的。 难点:学习用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说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把想象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被想象的事物人物化,把动物想成自己,通过创设情境、表演等方法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学与学法推荐: 教法:用朗读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脉络;以谈话法为主,在读中感悟,体会两只山雀之间的情谊。 学法: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法为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想象山雀互相帮助的过程,体会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并展开想象的。 师生齐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山雀图片。 学生:搜集有关山雀的资料、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吋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明确主题 1、教师出示山雀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描述一下山雀的样子。说说你在课外书籍中对山雀的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