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综合检测二十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综合检测二十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综合检测二十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综合检测二十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综合检测(二十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在货币体制发展史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国际汇兑金本位代替古典金本位,并使可以带来利息的美元把躺在葛朗台箱子里落灰的金子彻底挤出了流通领域。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A.使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唯一国际流通货币

B.推动了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

C.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

D.有利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解析:选B美元成为唯一国际流通货币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美元将黄金挤出了流通领域,而且美元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故B项正确;确立了美元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而世界货币体系在1880~1914年就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

2.“一个国家为了保持其支配地位,它必须将其资源用于军事力量、对盟国的财政支持、向外国提供援助以及同维持国际经济有关的成本等方面……随着保护所需成本的增加和帝国或霸主收益的减少,维持现状会变得更困难,从而国际体系进入一种失衡状态。”下列现象与上述内容最吻合的是()

A.英国经济霸主地位的丧失B.美国失去对联合国的控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D.苏联的经济困难与解体

解析:选C材料“随着保护所需成本的增加和帝国或霸主收益的减少,维持现状会变得更困难,从而国际体系进入一种失衡状态”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元霸权走向衰落历程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故A、B、D三项错误。

3.(2019·南通六校联考)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初期,其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且该银行贷款必须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用途主要是购买美国商品。由此可知,该机构() A.标志着美国经济霸权的建立

B.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复兴

C.使贷款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

D.是美国资本扩张的重要工具

解析:选D由“资金主要在美国筹措”“由贷款国政府担保”“贷款……购买美国商

品”可知该机构成为美国资本扩张的工具,故选D项。

4.(2019·聊城模拟)“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该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依据这一条款,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材料主要表明()

A.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B.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变化

C.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D.美国无视世贸组织规则

解析:选D材料信息“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反映出美国对于世界贸易规则的践踏,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中国制造业基础并不薄弱,故C项错误。

5.葡萄牙前总理苏亚雷斯谈及加入欧共体时说:“如果九国拒绝葡萄牙的请求,其后果将是严重的。我们只能孤立的全部依靠美国;要么就沦为某种形式的欧洲古巴。”1986年,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这反映()

A.多极化趋势进步加强B.欧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美苏冷战促进西欧联合D.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心

解析:选C材料反映出葡萄牙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葡萄牙寻求加入欧共体,联合欧洲其他力量以抵制美苏威胁,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多极化趋势的信息,排除A 项;欧盟成立于1993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心,排除D项。

6.如图是一幅时政漫画。对该漫画寓意的分析正确的是()

A.欧洲联盟从此将走向分崩离析

B.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新挑战

C.世界经济的复苏受到消极影响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英国的脱欧阻碍了当今欧洲一体化的进程,A项夸大其后果,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英国脱欧带来的新挑战,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英国的脱欧对当今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7.1960年,石油资源富集的中东地区成立了以保持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为宗旨的石油

输出国组织,它在协调各国石油政策、控制原油产量和价格、保障石油生产国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了国际能源机构,展开国际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半期() A.经济外交拆除各种围墙藩篱

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C.国际秩序与国际格局相对应

D.发达国家主导石油生产消费

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两个组织的建立均体现了国家间的合作,使得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在集团内部的合作,对集团以外的国家不再适用,实际上也是新的壁垒的形成,故A项错误;两大组织形成时没有明显的国际格局的变化,故C项错误;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旨在摆脱大国的控制,故D项错误。

8.(2019·惠州模拟)如图为1870~2010年全球资本分布表。图中二战后全球资本的数据分布可以表明()

A.全球资本均衡发展B.发达经济体优势明显

C.第三世界发展壮大D.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

解析:选C根据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亚非的总资本较欧美有所提高,亚非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故C项正确。非洲资本较少,明显不符合均衡发展的特点,故A项排除;B项在图片信息中无从反映;D项与材料无关。

9.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合作构想新主张得到了上合及金砖成员国的积极响应,以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为宗旨的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也得到五大洲诸多国家的实质性支持和积极参与。这体现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走向没落

B.世界霸权面临激烈争夺

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D.经济区域化的加速发展

解析:选C材料并未涉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问题,故A项错误;亚投行、“丝路

基金”、金砖银行等的设立,并非是为了争霸的需要,而是“推动相关各国基础设施建设”,故B项错误;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垄断国际金融机构,第三世界发展面临融资难的状况,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的设立,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支持,体现了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10.基辛格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书中说:自1980年以来,(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80年代在拉丁美洲,1994年在墨西哥,1997年在东南亚,1998年在俄罗斯,1999年在巴西。到目前为止,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这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A.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经济危机是可以避免和被遏制的

C.经济危机具有向外蔓延的危险性

D.跨国公司是遏制危机的主要力量

解析:选A材料信息“(经济)危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每次危机都在其高峰时,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被迅速制服,虽然每一次都距离灾难的边缘又近了一点”,说明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故A项正确;经济危机是不可以避免的,故B项错误;C项是经济危机的特征;D项本身错误,排除。

11.(2019·衡水中学模拟)法国国民阵线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中要求脱离欧元区,恢复边境控制。2016年6月,英国通过公民投票选择脱离欧盟。2017年1月,美国特朗普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明确指出,“从现在开始,将只能是美国第一”;“我们将遵循两条简单的基本法则:买美国货、雇美国人”。上述现象反映出()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受挫

B.经济区域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到挑战

D.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来看,欧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挫折,以及特朗普推行的“美国第一”的贸易保护主义,反映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受到挑战,故答案为C项。特朗普的主张不是针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反映的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内部矛盾,A、B两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2.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加快推行贸易保护政策,不仅与曾经的“盟友”英法德意日等国撕破脸,中美贸易战也是硝烟四起。逆全球化思潮下,美国贸易保护极易引发其他

经济体对美实施贸易报复行为,进而导致全球贸易摩擦加剧。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

B.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C.全球化扩大了国家间的贸易差距

D.互利共赢观念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

解析:选A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中美国的贸易保护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暂时陷入了低潮状态,故A项正确;从长远看,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故B项错误;全球化有利于缩小国家间的贸易差距,故C项错误;互利共赢观念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原则,这一观念不会遭到国际社会的破坏,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材料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

——摘编自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材料三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的背景和主要表现。(5分)

(2)据材料二,“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1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全球化的不利影响。(8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概括得出: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信息“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得出: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冲击。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角度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得出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消减、民族主义思想抬头等角度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信息“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得出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等角度分析。

答案:(1)特点:阶段性、曲折性、渐进性。背景: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表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关税战或贸易战。

(2)变化:逆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由民间主导转为政府主导(政治力量主导)。

原因: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干预自由市场;金融危机的冲击;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部分大国国际责任意识的消减;民族(民粹)主义思想抬头。

(3)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

不利影响: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

14.(2019·湖北八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塔里的废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民族

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材料中人们争论的焦点,即全球化是否会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解题时,应明确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论证。在阐述过程中,要围绕所拟论题,从国家自身的发展与建设以及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展开。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论题一: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

阐述: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要求各民族国家放宽或解除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种种限制,使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冲击。政治文化方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经济作为武器,意图达到控制他国内政外交的目的;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家间协作增多,日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主权观念日益削弱。

结论: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社会、文化、安全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

论题二: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的主权。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维护国家主权,尤其是在制

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强化国家的作用。现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因此,有关国际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游戏规则”往往偏重于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主权这一武器尽可能地保护本国的利益,并努力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它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确实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通过制定政策来维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结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发育尚不成熟,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完善,从而加强主权。故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学设计

第24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原因和影响, 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世贸组织的由来与发展, 认识其在全球化中的作用; 3)了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史实, 认识其作用; 4)通过收集资料、阅读材料,解决问题,提高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收集和展示资料, 阅读教师提供材料, 让学生感受经济全球化,进而了解全球化趋势的原因和表现; 2)通过辩论活动, 辅之以相关的历史材料解析,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 理解中国入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情感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利弊, 更好地理解我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树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重点难点】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与作用(突破方法:从认识福特汽车走向世界的历史通过讨论理解全球化的原因;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福特等国外汽车大举进入中国的原因了解世贸组织的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突破方法:学生收集全球化有关资料, 结合福特汽车与长安合作的事例,开展辩论赛, 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显示:福特汽车图片。设问:在我们身边你还知道哪些国外品牌商品?堂 2、投影显示百事可乐、三星、大众、中国海尔等广告图片,设问:你认为当今世界 经济呈现什么趋势? 【讲授新课】 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含义:教师展示几组图片,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肯得基、麦当 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教师总结)除了贸易全球化外还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形成 2.下图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对该“画像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明东汉开始出现二牛一人的犁耕方式 B.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第一手材料 C.还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情况 D.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水平 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 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专利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有许多南方戏曲的特点 6.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歌谣中,对其隐含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专制腐朽的旧制度 B.有宗教化的宣传领导组织 C.革命的目标是占领南京 D.有平均分配土地的倾向 8.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外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9.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提出三民主义②提倡实业救国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熟悉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影响、评价极其问题 学生能熟悉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宗旨、意义,中国入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共同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通过设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自己归纳、分析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应用热点让学生学生讨论、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从史出发认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树立学生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采访历史课代表 晚上洗头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和香皂?——潘婷、舒肤佳 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和鞋子?——海南的揶苗校服和美国的耐克 用什么什么牌子的手机?——诺基亚 提问:通过采访,同学们从课代表的身上看到什么样的经济现象? 回答:经济全球化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思考】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现代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和以国际互联网作为载体的操作方式,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其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

量,成为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思之窗】,然后思考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两极格局的结束和全球范围内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认可。冷战期间存在的两个所谓的平行的市场,随着冷战的结束不复存在,市场经济成为全球通行的机制,也促使经济全球化在冷战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10月,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联合国致辞时说“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总之,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 【思考探究】 材料一:以波音公司为例,提出问题:波音公司的零部件在美国能否生产?波音公司为什么把某些零部件生产舍近求远放在国外进行? 材料二:博帕尔事件发生于1984年12月3日凌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属下的联合碳化物有限公司,设于博帕尔贫民区附近一所农药厂发生氰化物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当时有二千多名博帕尔贫民区居民即时丧命,后来更有两万人死于这次灾难,二十多世博帕尔居民因而永久残废,现时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及儿童夭折率,仍然因这些灾难远比其他印度城市为高。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

江西省南昌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NCS20180607项目第二次模拟测试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严复在《社会通诠》一书译论序中说:“唐虞(尧与舜时代)以讫于周,中间二千余年,皆封建之时代,而所谓宗法亦于此时最备。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据此理解准确的是 A. 血缘亲疏关系渗透社会各方面 B. 宗法制是实行分封制的政治基础 C.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关系 D. 贵族统治延续时间长社会影响大 【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其圣人,宗法社会之圣人也;其制度典籍,宗法社会之制度典籍也”说明宗法制思想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A正确;B 和C讲述宗法制和分封制关系;D中不是材料体现主旨。排除。 2. 《宋史食货志》将“城郭之赋”与“民田之赋”并列,将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上述材料反映宋代 A. 房产税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B. 城市私有房屋产权逐步确立 C. 市民阶层的地位不断提高 D. 政府对市民的控制更加严格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城镇居民所缴纳的房地产税与乡村居民所缴纳的土地税区别开来,成为两税之外的特有税目”说明房产税产权逐步确立,B正确;宋代主要是商税,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市民阶层信息,C错误;市民控制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3. 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 A. 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B. 文学修养极高 C. 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D. 对儒学的反叛 【答案】C 【解析】“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说明水浒传对于社会具有批判的功能,C正确;《水浒传》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并不是受到佛道思想影响,A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文学修养问题,B错误;儒学反叛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4. 下表是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综合表格可知,以下与米价变动原因无关的是 A. 政府政策推动人口增长 B. 商品经济发展吸引农业劳动 C.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 D. 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土地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主要与产量有关,与米价变动没有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人口增长需要吃饭,导致米价上升,排除A;农业劳动力减少导致米价上升,排除B ;白银外流,导致通货膨胀,米价上升,排除C。 5. 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文献综述 摘要: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虽然全球化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效应均是利弊兼而有之,但前者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而后者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和风险。对我国来说,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应对,趋利避害,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勇敢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 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报告中指出:化全球化是通过贸易、资金流动、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和文化交流,使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高度融合,各国经济通过不断增长的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输送,通过国际资金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更广泛的传播,形成相互依赖关系。同时还有人指出:全球化指的是在货物、资本、生产、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加速发展的条件下,全球市场经济进一步形成,国家和其他政治力量出现整合和重组,各国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大大加强。 虞学群认为,世界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间的广泛的普遍的联系和交往。即世界各国、各地区在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使全球经济由于地理因素所造成的阻碍日益减少,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态势和发展进程、发展趋势就称为“世界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唐海燕认为,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进程确实已经存在了几百年,并且经历了四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16世纪到18世纪。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以后,原先各个相互分离的区域性市场逐渐连接成世界市场,由此第一次出现了“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大规模展开,尤其是由此导致的世界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到国际市场的密网之中。统一的国际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同时,由于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新兴资本大国同老牌资本大国重新分割了世界殖民地市场,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殖民地国家经济“变成了世界金融资本活动的一些环节”的全球化。 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70年代。殖民地体系的瓦解、民族国家的兴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高考模拟检测(一)试卷

内蒙古高三上学期历史高考模拟检测(一)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9高三上·衡阳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儒、法、墨诸家不约面同地都提出尚贤的主张。孔子“先有司,小过,举贤才,商鞅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任其力不任其德”“官爵必以其力”的原则,墨子提出“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材料反映了当时() A . 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B . 儒学与墨学的融合 C . 中央集权渴求人才 D . 社会转型发展需求 2. (2分)下图是汉代农民使用的一种耕作工具——耧车。它反映了当时 A . 注重精耕细作 B . 开始使用铁器 C . 尚未推广牛耕 D . 雇佣关系盛行 3. (2分)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A . 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 . 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 . 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 . 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4. (2分) (2019高二下·威远期中)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 .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B .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C . 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D . 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5. (2分) (2019高二上·周口竞赛) 《海国图志》等著作在中国的社会精英中并没有流传开来,很多土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教案

课题: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世界格局包括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本课主要讲述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后,由于各国都致力于加快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合作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进一步加强,同时国际竞争也空前加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只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二、课程标准 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掌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具体表现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使学生增强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和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我和你>>。歌曲中唱到世界人民同住“地球村”。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那么大,为什么把它称作“村”呢? 学生: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 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世界的经济已经形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歌曲,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初步感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 第一篇章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教师:讲故事:“一个英国前王妃和一个阿拉伯王子,坐着苏格兰司机开的德国制造的装有荷兰发动机的汽车,在英吉利隧道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展示: 教师:1.通过听故事和观看图片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2.小调查:(1)请吃过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同学举手;(2)请你说出 你父母使用的手机品牌;(3)你喝过可口可乐吗? 学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 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正文内容和95页蓝字内容第一段思考经 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材料,总结答案。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科学技术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要求在经济上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 足。 4、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生产力空前提高,生产社会化空前发展。(根本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的分析来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那么经济全球 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展示:材料一: 年代国际直接投资额年平均流量1970年--1974年128亿美元 1989年1900亿美元 材料二: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它们创造了全世界国 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它们能够根据各地的优势

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销售。 材料三:世贸组织的英文缩写为WTO,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世贸组织的宗旨是在通过市场开放非歧 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 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 学生思考并归纳:经济全球 化的具体表现有:1.国际投资和 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 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3.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教师:我国是什么时候加入世贸的?对于世贸你了解多少?我国还加入了什么经济组织? 学生:2001年,世贸是当今世界性的国际贸易 组织,有“经济中的联合国”的美誉。中国经 历了15年才加入世贸。我国还加入了亚太经合 组织。2014年11月10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 出谋划策:下面两位同学分别代表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他们两人办厂时遇到了各自的困难,你看怎样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A.男(发达国家):我们有技术和资金,可我们这里劳动力太贵,又缺乏资 源。 B.女(发展中国家):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劳动力也多,可我们技术落后, 也缺乏资金。 学生:归纳: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实现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优势互补,使不同国家的经济共同发展。发达国家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优势直接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办厂;发展中国家也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使丰富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解决具体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教师:经济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阻挡和抗拒的时代潮流。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其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呢? 第二篇章不可小觑的双刃宝剑----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展示:材料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说:“如果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材料二:哥伦比亚前总统桑佩尔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 “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了面包屑”。 材料三:如下图,不论你愿意与否,全球化进程都会不断深入地发展……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大萧条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运城民企,该从何处迈入WTO的大门 本文摘自《工作与研究》2002年1月9日 作者:张旭婧 在WTO没来之前,因为不了解WTO所带来的这匹“狼”有多么厉害,它有哪些习性国内民营企业中确实有过一阵恐慌。现在,WTO真的来了,民企老总倒是多了些平静,少了些惊慌:一部分认为,虽说是“狼”来了,还不是跟没来时一个样没啥,WTO与离我还远着呢!另一大部分倒是很有危机感,因为市场经济毕竟是一种看不到硝烟、见不着敌人的无声“战斗”,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民营企业家,很想借助这次中国入世之机,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家门,走向世界。但是,一时间又不知从何处下手,仍旧在茫然无措与探索之中徘徊行进。 事实上,在没有加入WTO之前,国内市场就已经或多或少地卷入到世界经济的风暴之中去了:台湾大地震,电脑内存条货源中断,曾使得国内IT市场上的内存条也跟着世界市场的价格脉膊一起涨了起来,货物缺了两个月。美国事件一爆发,曾引起一阵油价上涨风。一觉醒来,推开卫生间的门,我们就在使用着美国的宝洁香皂、安利的牙膏,喝的是瑞士的雀巢咖啡,用的是中国的联想电脑,里面却装着美国英特尔的芯……!如此种种,我们偌大的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市场,已是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民企朋友,WTO和跨国公司已悄悄地来到我们的家门口了,他们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原本属于我们的大蛋糕呢!难道你还没有发现,我们的蛋糕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市场也在变得越来越少,生意也在变得越来越难做那么,率先跟着WTO涌入我国的跨国公司,他们要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呢专家们分析,他们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通过控股消灭竞争对手及其品牌;②用我品牌,让你赚钱;③卖技术或标准,控制终端产品;④组织优势兵力占领尽可能大的市场;⑤用高薪挖走竞争对手的人才。根据WTO所带来的市场巨变,我们民营企业的老总也要尽快改变生存观念,尽早在企业经营的战略与策略上和国际市场接轨。 在没有加入WTO之前,民企象一只被拴住脖子的羊儿,只能吃到周围的草,要想走出国门似乎很难。现在,WTO来了,国家也把民营企业放开了,在我们原有的市场以外还有那么多肥美的水草在等着你吃呢!这次,若再找不到“市场”,抓不住潜在的机遇,那么留给我们民企自己的,就只有那结结实实的挑战了。 行家与专家预言,民营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主流,尤其是入世后,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春天! 好就好在,中国加入WTO是渐进发展的,我们还有5年的过渡期!这样,就给我们民企留下了充分的时间去做好迎对的准备。只要我们能够抓住这次机遇,充分认识自己,不断创新变革,就一定能抓住WTO给民企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一、中国民企的当务之急是要搞好管理。 中国是一块大市场,我们在劳动力性能、价格、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强烈地吸引着各跨国公司携带着大量的资金、技术而来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世界制造中心。大凡能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都非等闲之辈,他们会挑选那些有实力的、守规则的企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杨方伟摘要: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和挑战并存。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机遇利弊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也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表述是: “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合组织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技术和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特征,民族性或地方性在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每天发生的无数有关技术选择、市场结构、通信形式的决定都在推动着全球化发展。”中国“入世”谈判团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指出: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似乎这样评论全球化再合适不过了,当然,我也自然也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我这篇关于全球化的文章。 双刃剑,自然有其利有其弊,自然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国家来说,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那么我先从利说起,也就是从机遇开始说起。 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并且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对此,我们国家似乎很得益于全球化。在

山东省潍坊市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5月三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试卷类型:A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2019.5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记》记载,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据此可知 A.分封制度下诸侯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B.商汤的成功缘于他修德务民 C.司马迁修史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夏商更替实现了社会的转型 25.历史学家蒙文通指出:“非入汉而墨翟之学失其传,殆墨学之精神入于儒,而儒遂尊于后世 也。”该学者认为 A.儒学因吸收墨学而独尊 B.墨学已经融入主流思想 C.儒学开放包容空前统一 D.汉代儒墨两派融合并存 26.宋代真宗年间,商税收入达450万贯,到仁宗嘉佑三年增加到2200万贯,50年间增加了近 四倍,以后平均每年在1000万贯左右。这一现象表明,宋代 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B.海外贸易发达促进商税增长 C.货币税已取代实物税 D.商税成为财政收入重要来源 27.明代巡抚辖三司,但《会典》明载:巡抚“不许辄差都、布、按三司及军卫、府州县正官、 掌印官”;巡抚对有错误或不称职的三司官不能自行处理,只能奏罢:巡抚违法,三司官可以直接向中央参奏。这表明,明代地方管理制度 A.官员之间关系复杂隶属不明 B.以权力制约加强中央集权 C.利于维护地方的相对独立性 D.因分权方式而降低了效率 28.19世纪晚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股份制企业。

A.逐步探索企业经营模式的近代化 B.近代工业开始在东部沿海地区起步 C.出现了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结束了外国资本对证券市场的垄断 29.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 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这一观点基于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 B.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 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 D.民主观念缺乏社会基础 30.1941年,在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严酷斗争中,为了尽可能多地争取和团结 朋友,周恩来明确提出:“干革命,人越多越好,为了团结更多的人,思想上可以‘求同存异’。” 这表明 A.日本侵略重心转移 B.中共努力维护抗战大局 C.国共合作基础丧失 D.国民党消极抗日失去民心 31.图4是我国某时期的一幅农村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公有制基本确立 B.小农经济形态不复存在 C.农业合作化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D.土地自主经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32.古代雅典一直没有成文法,贵族利用手中的权力任意解释传统习惯法。公元前621年,雅典 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而不能自备武装的人则无公民权;官吏由贵族会议选拔制改为公民抽签选举制;公民通过选举.组成一个四百零一人的议事会。”该法典 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B.保证了民众的民主权利 C.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统治基础 D.使贵族失去了最高权力 33.卢梭认为:正是现代科学启蒙所导致的科学对政治社会的大规模“入侵”造成了公民德性的消 失,“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光芒在我们的地平线上升起,(公民)德性也就消失了。”这表明卢梭 A.对启蒙运动深刻反思 B.已经走向科学理性对立面 C.成为宗教神学卫道士 D.对近代民主政治感到失望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课本重点分析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性经济交往日益增多,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性: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2)消极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例如: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局动荡。 (3)中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001

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WTO的一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课本难点分析 1.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原因 (1)形成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迅速发展的原因:(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①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②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③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④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一份机会。⑤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⑥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⑦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负面影响:①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别是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②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三、学法指导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关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经济全球化是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客观趋势 B.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趋势 C.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资本输出的客观趋势 2.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跨国公司 D.主权国家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经济全球化的物质条件是 A.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 B.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C.各国相互依存的加深 D.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其不同于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重要标志是 A.世界经济的信息化 B.世界经济的市场化 C.世界经济的自由化 D.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阶段 2.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金融交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D.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3.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区别是 A.全球化是与信息经济相适应的 B.全球化是以垂直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C.全球化是以水平型国际分工为基础的 D.全球化时期对外经济交流的联合方式是全方位的 4.我们需要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全球化应该是

A.世界各国平等的经济全球化 B.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 C.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D.世界各国公平的经济全球化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三、辨析题 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根本原因是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四、分析题 1.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学知识分析关于跨国公司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据联合国贸易会议公布的数字,全球跨国公司目前有6.3万家,年销售额超过14亿美元,近乎是全球出口的两倍。它们控制了近一半的全球产出、60%的世界贸易、70%的技术转让和90%的国际直接投资。去年,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万亿美元,而其中2/3又被用于跨国购并。 贸易的全球化体现在贸易额在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与日俱增。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1980年全球贸易额约占世界总产值的1/6,预计2020年将占一半左右。2000年,全球商品贸易总额已达6.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达到1.4亿美元。 材料2 据外电报道,在最近10年中,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功地按照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了世界经济一体化,即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这种变化彻底改变了拉丁美洲地区企业的产权结构。同时,它还明显地扩大了拉美国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差距。 材料3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实力和在国际经济组织中的控制地位,千方百计地要使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为其利益服务,有的国家甚至试图以此建立新的经济霸权,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订。在建立国际经济秩序和制订国际经济规则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求同存异,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分享更多成果,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创造条件。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都是机遇和挑战,但在其进程中,各国得到的机遇和利益是不同的。经济一体化无疑可以增进全球福利,但是这种福利在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分配却是很不平等。因此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而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150倍。据美国《外交》季刊1995年冬季号载文指出,目前在世界上有20多个富国,有10多个新兴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缩小,还有140多个国家同富国的差距在继续扩大。 世界经济全球化导致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虽然世界经济全球化通过资本流入和技术转移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但是,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由于受国内自身条件的约束而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而且,一国经济的发展,除了资本、技术和劳动力之外,还取决于其他因素。经济一体化虽然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快速地带来其欠缺的资本和技术,但它却不能快速地带来良好的制度、管理经验和知识。因此,发展中国家往往疲于应付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第二,国际“游戏规则”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这些规则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制定的,是按照发达国家的市场体系建立起来的,反映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加深,许多发展中国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了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发达国家处于制高点上,居高临下,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所获得的利益必然多于发展中国家。第三,经济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随着产业结构在国际范围内的调整,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产品的技术梯度差异,把过时的技术和产品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同时,为了保持技术优势,发达国家对高、精、尖技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发展中国家无法获得高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财力和能力有限,更是拉大了二者之间的距离。第四,经济一体化使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越来越“边缘化”,难以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无法在经济一体化中得到利益,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应成为全球必须解决的重大而严肃的问题。随着一体化的发展,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从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为本国经济的发展建立法律框架,强化执行力度;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其优势,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协调,有步骤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另外,还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密切协调和配合,以增强在国际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的能力,争取参与制定国际规则。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教案 人民版必修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教案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必修2 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实质、影响(评价),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过程、概况、宗旨、意义,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爱国和强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学习法、多媒体教学。 教具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站介绍、资料注释。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知道相关信息。 教法分析: 教学内容现实性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宜采用讨论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引言分析:雀巢公司的生产概况,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什么特点? 导入新课:你还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国外产品?(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肯得基、麦当劳、可口可乐、富士胶卷、铃木摩托、宝马、奔驰轿车、泰国大米,这些都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特点:经济全球化。 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讲授新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1、原因:科技进步;交通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2、含义: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 3、过程:新航路开辟,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增多;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4、本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高三考前模拟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徐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考前模拟检测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楚、秦、晋等国在新扩张的土地上设置县,战国晚期,“县”已经成为各国较为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这一变化表明 A.贵族特权已被完全剥夺 B.诸侯国强化对地方管理 C.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D.诸侯争霸战争逐渐平息 2.唐代科举进阶后,吏部选官以书判人,“故人竞学书”;北宋时期为了防止考官识别字迹,采取誊录制度,科举进阶后直接授官。故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耳。”材料可表明 A.书法艺术受选官制度影响 B.文人士子审美情趣改变 C.书法艺术在唐代达到巅峰 D.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 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这位思想家应是 A.朱熹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 4.清廷重要文武官员之任免及各部尚书、侍郎,各省总督、巡抚等官员的补放,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交皇帝选择任用。这表明军机处 A.能够制约皇权 B.负责官吏考选 C.成为权力中枢 D.充当决策顾问 5. 《资政新篇》中提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

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该措施有利于 A.保护民族工业 B.完善圣库制度 C.促进商品流通 D.打击富商巨贾 6.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登陆后,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牲畜、粮食; 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在远处观战。英军指挥官百思不得其解,问中国翻译,翻译答曰:“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这说明当时 A.中国百姓民族意识淡薄 B.英军熟悉中国国情 C.民众态度决定战争结局 D.满清政府统治腐朽 7.下表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表,此状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抵制日货”运动开展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 C.“实业救国”思朝高涨 D.列强侵华方式改变 8.20世纪初,电报的广泛运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尤其 对重大事件的报道,细枝末节虽有不同而整体脉络相差无几。这说明通讯事业的进步 A.推动了近代科技发展 B.消除了报刊行业竞争 C.提升了新闻基本效能 D.制约了新闻报道深度 9.某事件发生后清廷极为惊恐,匆忙颁行谕令:“……此举不容轻视,决议用全力痛剿之, 今日已有旨令陆军大臣荫昌亲帅近畿陆军两镇乘车南下,先电豫抚就近拔赴援。海军统领萨镇冰亦赴鄂会剿。”此次“会剿”是为了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抵抗八国联军侵华 C.平息“保路运动” D.扑灭辛亥革命之火 10.“这场伏击战是骄横无比的日军自侵华以来踢到的最硬的一块铁板,使日军本来猛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