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

供求规律(Law of supply-demand),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

经济的

供求规律

规律,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

例关系,其基础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

必须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供求

关系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对立统一。供求规律就

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法则。

目录

? 1 简述

? 2 内容

? 3 内在联系

? 4 关系

? 5 参考资料

供求规律-简述

供求规律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必然性,它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包括以下内容:

供求曲线

(1)供求变动引起价格变动。供不应求,价格

上涨。这种供不应求会引起价格上涨的趋势,

可以在供应量不变,而需求量增加的情况下发

生;也可以在需求量不变,而供应量减少的情

况下发生;还可以在供应量增长赶不上需求量

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

要下降。供过于求引起价格下降,可以在需求

量不变、而供应量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

在需求量增长赶不上供应量增长的情况下发

生。

(2)价格变动引起供求的变动。其他因素不变,

市场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

需求减少;价格下跌,需求增加。同理,市场供给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涨,供给增加;价格下跌,供给减少。价格的涨落会调节供求,使之趋于平衡。

供求规律-内容

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的相互关系及其同商品价格的关系的规律。供求关系就是供给和需求的对立统一。供求规律就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基本法则。

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其基础是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必须与社会对这种

商品的需求量相适应。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

关系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①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和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相一致。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的劳

动耗费与社会分配的劳动量相等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求一致。

②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大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在这种情况下,部门内部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超过社会分配的劳动量。在市场上就表现为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

③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劳动量小于社会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亦即社会供给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因此,社会各生产部门只有按社会对各生产部门的商品需求量的比例来分配社会总劳动量,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才能趋于平衡。而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必须趋于平衡,是供求双方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

促使商品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的动力是由供求双方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但是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却影响着价格对价值的背离程度。当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社会所提供的商品超过社会的需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下跌,商品只能按照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较低的商品价格具有抑制供给、刺激需求的作用,从而使供给和需求逐渐趋于平衡。当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时,社会所提供的商品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商品就必然按照高于其价值的价格出售;较高的商品价格具有刺激供给、抑制需求的作用,从而促使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逐渐趋于平衡。因此,由供求规律作用所反映的商品价格的上涨和下跌,也是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中贯彻自己时必然要通过的经济运动趋势。

供求规律-内在联系

是指商品的供求状况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一方面,商品的供求状况影响价格变动:

1.商品的供给一定,需求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升高,反之则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下降。

2.商品的需求一定,供给增加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升高。

3.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增加,商品的需求增加快于供给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升高,反之则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下降,而二者同步增加则不会影响价格的变动。

4.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减少,商品的需求减少快于供给减少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商品价格的升高,而二者同步减少则不会影响价格的变动。

另一方面,商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商品的供求状况:

1.商品价格的升高会引起供给的增加和需求的减少。

2.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

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价格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为市场提供不断变动的价格信号,使市场总量和结构状况得到调整,从而形成均衡与不均衡两种市场供求状态。

1.不均衡状态。市场供求的不均衡状态有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两种,买方市场是指供给持续超过需求,使买者在与卖者的讨价还价中处于特别有利地位的市场;卖方市场是指需求持续超过供给,使卖者在与买者的讨价还价中形成最有利的要价条件的市场。短缺是卖方市场的特征,由于需求总是大于供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上的地位是非对等的,产品供给的紧张使生产者可以单方面定出对自己有利的价格,消费者则因此失去了与生产者讨价还价的余地。此种情况下,生产者易于轻视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长久之计,而采取一些靠提价获取利润等短期行为。生产过剩是买方市场的特征,由于供大于求,消费者在市场上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此种情况下,竞争主要发生在生产者之间,巨大的生产压力使生产者在技术改造、产品更新、加强管理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均衡市场。均衡市场也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供大于求的市场和求大于供的市场。在供大于求的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影响的市场价格下降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它会促进生产者间的竞争,使生产者不断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打开销路。在求大于供的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影响的市场价格上升不利于消费者,由于销路有保证,生产者间的竞争相对缓和,生产者可能会放松质量管理,减慢技术进步的步伐。

供求规律要求信息商品生产者建立自己的市场调研队伍或依靠社会上专门的市场调研单位,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变化,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动调整生产;同时要求信息商品生产者未雨绸缪,自始至终地把重点放在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上。

供求规律-关系

当供求规律较完全发挥作用时,所有的价格差都是平行式的,当供求规律较不完全发挥作用时,所有的价格差都是剪刀式的(即马太效应)。阐述供求规律中的四种关系虽然对论证价格差规律没有帮助,但是对分析价格差的演变却至关重要。真正的供求平衡是指这四种关系都平衡,供求规律的调节作用只有在这四种关系不太失衡时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其作用递减,以至无效。

(一)供求竞争关系。该关系是指供求双方竞争力度关系。由于供求规律调节作用的原动力是来自竞争,所以该规律发挥作用的大前提是竞争力均衡——即卖买双方的竞争程度相等。如果卖方10人而买方11人,则双方竞争力不相等。古董的卖方几乎没竞争力,买方的竞争力则很大;粮食是卖方的竞争力很大,买方(粮站)由于数量太少,竞争力很小。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供求竞争关系也是非常失衡的,而垄断就是典型的供求竞争关系严重失衡。谈论竞争程度时应指明是卖方还是买方,再不能像经典理论那样含糊不清,笼统而谈。

(二)供求数量关系。该关系是指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这是通常认识到的一种关系。如果供给量与需求量严重失衡,供求规律的作用剧减以至无效。如古董价格的波动就不能用供求规律说明;粮食严重欠缺时其价格的波动也将不服从供求规律的描述。

(三)供求反应关系。该关系是指供求双方对市场(主要是价格)的反应关系,如果一方反应特敏感,而一方反应特迟钝,则供求规律的作用剧减以至无效。通常,买方对消费稳定性较强(弹性小)和价格低廉的商品的反应迟钝,卖方对转产难和改变生产规模难的商品的反应迟钝。在中国,粮食产消双方的反应速度严重失衡,农民对市场反应太慢,而求方对市场的反应又太快,所以农民反应不过来,就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再如针、钮扣、公交、低价药品的价格变动便很难改变需求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供求反应关系失衡对经济的影响更大,它直接摧毁已有经济学的根基。大凡生存必须品的价格,如水、盐、粮、房、能,如较多让供求规律调节(即任由市场处理),很容易引起天下大乱。

(四)供求时间关系。该关系是指供求双方在时间上的关系。考察这种关系主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生产”这种大循环角度进行。供求时间均衡是指供与求(或消)在时间上同步,如果不同步,卖时没人消,消时没人卖,供求规律的作用剧减甚至无效。对这种关系的颇析较杂复,粮食属于“供间求均”型关系。粮食供应集中在6、8、11三个月,而消费方则是长年均匀消费,这样农民卖粮时总是缺少而需求的原动力——消费,从而总是表现出供过于求。这样即使粮食在总量供给不足,但是只要不是特别供给不足,粮农面对的总是供过于求的市场。

葛南维八大买卖法则详细图解

葛南维八大买卖法则详细图解 (2014-03-28 16:51:51) (一)格兰维尔移动平均线八大法则 1、移动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2、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3、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跌破移动平均线,但短期移动平均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时为买进时机。 4、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以下运行,突然暴跌,距离移动平均线太远,极有可能向移动平均线靠近(物极必反,下跌反弹),此时为买进时机。 5、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连续数日大涨,离移动平均线愈来愈远,说明近期内购买股票者获利丰厚,随时都会产生获利回吐的卖压,应暂时卖出持股。 6、移动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上方向下跌破移动平均线时说明卖压渐重,应卖出所持股票。 7、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下方运行,反弹时未突破移动平均线,且移动平均线跌势减缓,趋于水平后又出现下跌趋势,此时为卖出时机。 8、股价反弹后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徘徊,而移动平均线却继续下跌,宜卖出所持股票。 以上八大法则中第3条和第8条不易掌握,具体运用时风险较大,在未熟练掌握移动平均线的使用法则前可以考虑放弃使用。 第4条和第5条没有明确股价距离移动平均线多远时才是买卖时机,可以参照乖离率来解决(将在中级学校中详讲)。 (二)移动平均线的买进时机: 1、股价曲线由下向上突破5日、10日移动平均线,且5日均线上穿 10日均线形成黄金交叉,显现多方力量增强,已有效突破空方的压力线,后市上涨的可能性很大,是买入时机。 2、股价曲线由下向上突破5日、10日、30日移动平均线,且三条移动平均线呈多头排列,显现说明多方力量强盛,后市上涨已成定局,此时是极佳的买入时机。

统计规律

统计规律 1问题的提出 在统计学中有大数定律如下: 定义11 若L L ,,,,21n ξξξ是随机变量序列,如果存在常数列,使对任意的L L ,,,,21n a a a 0>ε,有 1P lim 1=??? ???????????ε,有 1lim =? ?????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完整版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专题 一、点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1.(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 2.下图表示2009年我国八大经济区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空间格局。 简述我国各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3.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4分) 答: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单条线描述)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4.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6分 (多条线描述)5.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概括图中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6分)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6.(2009浙江卷)读下图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7.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0分) (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2分)山地多于平原。(2分)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

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2分)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2分)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答案 1.【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衡(2分);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2分);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分) 2.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2)东部地带地级市的共轭竞争力 较强,中西部地带地级市的工业竞争力较弱;(2)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工业竞争力强。(2分) 3. 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4. 4500 ℃等积温线大体沿秦岭-淮河分布;(2分)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2分) 西段(110°E以西):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2分) 5. 大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海岸平行);

管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供求及运行机制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一般的需求曲线具有____的规律。( A ) A.向右下方倾斜 B.向右上方倾斜 C.随着需求量的增加而波动 D.没有明显的规律 2.供给曲线总是一条____的曲线。( B ) A.自左向右下方倾斜 B.自左向右上方倾斜 C.上下波动 D.没有明显的规律 3.影响需求量的一个最重要最灵敏的因素是____。( D ) A.消费者的平均收入水平 B.消费者的爱好 C.相关产品的价格 D.产品的价格 4.当非价格因素不变、价格变动时,需求量沿原需求曲线发生的变动是____。( A ) A.需求量的变动 B.需求的变动 C.需求量和需求共同的变动 D.视情况,可能是需求的变动,也可能是需求量的变动 5.需求的变动____。( B ) A.是指只有价格变动时,需求量的变动 B.是指非价格因素变化时需求曲线的位移 C.不会引起需求曲线的变动 D.会改变需求曲线的变化规律 6.影响供给量的最灵敏、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 A ) A.产品价格 B.产品的成本 C.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D.政府税收 7.供给变动时,供给曲线____。( C ) A.不会变动 B.变化方向会改变 C.会产生位移 D.会趋于水平 8.供求法则是____。( B ) A.供求之间的关系 B.需求、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C.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D.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9.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都面临如何作出经济选择的问题,这是____。( C )

A.由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B.因为某些资源不可再生 C.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 D.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决定的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C ) A.资源不具有可替代性 B.一种资源必须能够完全替代另外一种资源,才能使人们可能作出经济选择 C.资源之间只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替代性,人们就有作出经济选择的可能 D.资源的可替代性是指一种资源可以完全替代另外一种资源 11.要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必须的条件之一是____。( A ) A.企业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产权明晰 B.存在公共物品 C.取缔垄断因素 D.建立完整的市场信息采集、传播体系 12.外溢成本是指____。( B ) A.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部分 B.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的部分 C.社会效益大于私人效益的部分 D.社会效益低于私人效益的部分 13.化工厂排放污水,污染了周围的环境,这时____。( D ) A.社会成本低于私人成本 B.外溢成本为零 C.不影响社会成本 D.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 14.如果供给不变,需求增加,则____。( A ) A.均衡价格和交易量会提高 B.均衡价格和交易量会下降 C.均衡价格会增加,交易量会下降 D.均衡价格会下降,交易量会增加 15.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表现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上是____。( B ) A.需求曲线左移;供给曲线左移 B.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左移 C.需求曲线右移;供给曲线右移 D.需求曲线左移;供给曲线右移 16.下列因素哪个不可以引起需求曲线移动?( B ) A.消费者收入减少 B.商品价格下降 C.消费者收入增多 D.相关商品价格上升 17.生产某种产品需要的原料需求量增加,则____。( D ) A.原料的供给曲线右移,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右移 B.原料的需求曲线左移,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左移 C.原料的供给曲线左移,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右移 D.原料的需求曲线右移,该产品的供给曲线左移

高中地理 原理规律大归纳

高中地理原理规律大归纳 1.经度的递变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南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16.地球的自转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随机误差统计分布规律.

实验题目:时间测量中的随机误差分布规律 实验目的:用常规仪器(如电子秒表、频率计等)测量时间间隔,通过对时间和频率测量的随机误差分 布,学习用统计方法研究物理现象的过程和研究随机误差分布的规律。 实验原理:1、常用时间测量仪表的简要原理 (1)机械节拍器由齿轮带动摆作周期性运动。 (2)电子节拍器按一定的频率发出有规律的声响和闪光。 (3)电子秒表兼有数种测时功能。电子秒表机芯由CMOS 集成电路组成,用石英晶体振荡器 作时标,一般用六位夜晶数字显示。 (4)V AFN 多用数字测试仪由PMOS 集成元件和100kHz 石英晶体振荡器构成。六档方波脉冲 作为时标信号和闸门时间。 2、统计分布规律和研究 (1)假设在近似消除了系统误差(或系统误差很小,可忽略不计,或系统误差为一恒定值) 的条件下,对时间t 进行N 次等精度测量,当测量次数N 趋于无穷大时,各测量值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表示: 2 22)(21 )(σπ σx x e x f -- = 其中n x x n i i ∑== 1 为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1 )(1 2 --=∑=n x x n i i σ为测量列的标准差, ?-=a a dx x f a P )()( 式中σσσ3,2,=a (2)概率密度分布曲线 求出各小区间中点的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值f(x),以f(x)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可得概率 密度分布曲线。若此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与统计直方图上断相吻合,则可认为测量值是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 实验步骤:1、时间测量 (1)用电子秒表测量机械节拍器的摆动周期(以3个周期为一测量周期)。 (2)将机械节拍器上好发条使其摆动,在等精度条件下重复测量150,记录每次的测量结果。 2、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作出相应图表、误差分析等)及统计规律研究。 实验器材:电子秒表、机械节拍器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

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 (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 (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 (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 (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 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 (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 (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地则成为第二垂直寸告。 (4)在干旱地区,气候愈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愈趋于简化。 (5)干旱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坡向性十分显著,而在湿润区由于湿度条件较一致,不同

什么是需求规律与供给规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什么是需求规律与供给规律? 需求规律 经济学所讲的需求(demand),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和一定市场上按照某一价格愿意并能都购买的该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需求规律是: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的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产生原因 需求规律是产品的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产品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排除特殊的物品),用图形来看就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边际效用递减。 要满足效用的最大化,那么就要满足等边际法则,即花在A物品上的一元钱得到的边际效用,等于花在B物品上一元钱得到的边际效用。假设需求量不变,而提高A物品的价格,那么会导致A物品上没一元钱的边际效用降低,那儿消费者只能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即降低购买量,提高每一元钱上的边际效用,知道重新符合等边际法则。这样看,即价格的提高会导致需求量的下降,这就是需求规律。 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的价格 从大量经验事实中观察到商品的价格越高,人们对该商品的购买量越小;价格越低人们购买量越大; 2.消费者的偏好 经济学论及的偏好及其变化,更多的涉及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 3.消费者的收入 4.相关商商品的价格 人们从经常观察的事实中发现,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另外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 5.预期 对未来的预期也会影响现在对商品与劳务的需求。 供给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般而论,随着商品价格的升高,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增加;相反,随着商品价格的降低,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减少。即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供给规律。 首先先定义需求曲线(demand curve)和需求表(demand schedule):在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的市场价格与该物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价格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叫做需求表,或需求曲线。 1.一般来说,价格与需求的关系即为需求曲线的下倾规律(law of downward-sloping demand),对于这种现象,微观经济学给出的两个解释是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与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

(完整版)地域分异规律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起主要影响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读我国某日穿衣指数落区图,回答1-2题。 1.如图所示,由海南背心—广西、湖南短袖—湖北衬衣—河南西服—河北、辽宁大衣—吉林、黑龙江厚羽绒服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新疆和海南的穿衣指数不同,反映了区域环境的 A.整体性 B.联系性 C.开放 性 D.差异性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年降水量及植被类型分布。读图,完成3-4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 A.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B.高寒荒漠、高寒草原、常绿阔叶林、草甸灌丛

C.高寒荒漠、草甸灌丛、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 D.常绿阔叶林、高寒草原、高寒荒漠、草甸灌丛 4、导致甲、乙、丙植被更替的直接原因是 (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土壤 读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回5-6题 5.自然带①出现在南回归线附近的沿海 地区,这种分布属于(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 C.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6.自然带②南北延伸较长,主要是受到沿岸( ) A.向南流动的寒流影响 B.向北流动的暖流影响 C.向南流动的暖流影响 D.向北流动的寒流影响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7~10题。 7.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常绿硬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常绿硬叶林草原 C.雨林落叶阔叶林草原 D.雨林落叶阔叶林荒漠或半荒漠 8.甲、乙、丙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9.影响图中5°S~30°S安第斯山垂直自然带分布较少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相对高度10.图示山麓自然带中,导致丙自然带所跨纬度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导致100N-50S和300S-370S两段垂直自然带数量差异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洋流 B.地形洋流 C.纬度海陆分布 D.纬度相对高度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最适合图的图名

江恩的21条买卖法则

江恩的21条买卖法则 1江恩二十一条买卖法则简介 江恩十二条买卖规则是江恩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恩在操作中还制定了二十一条买卖守则,江恩严格地按照十二条买卖规则和二十一条买卖守则进行操作。 江恩认为,进行交易必须根据一套既定的交易规则去操作,而不能随意地买卖,盲目地猜测市场的发展情况。随着时间的转变,市场的条件也会跟随转变,投资者必须学会跟随市场的转变而转变,而不能认死理。 2江恩二十一条买卖法则内容 1、每次入市买、卖,损失不应超过资金的十分之一。 2、永远都设立止损位,减少买卖出错时可能造成的损失。 3、永不过量买卖。 4、永不让所持仓位转盈为亏。 5、永不逆市而为。市场趋势不明显时,宁可在场外观望。 6、有怀疑,即平仓离场。入市时要坚决,犹豫不决时不要入市。 7、只在活跃的市场买卖。买卖清淡时不宜操作。 8、永不设定目标价位出入市,避免限价出入市,而只服从市场走势。 9、如无适当理由、不将所持仓平盘,可用止赚位保障所得利润。 10、在市场连战皆捷后,可将部分利润提取,以备急时之需。 11、买股票切忌只望分红收息。(赚市场差价第一) 12、买卖遭损失时,切忌赌徒式加码,以谋求摊低成本。 13、不要因为不耐烦而入市,也不要因为不耐烦而平仓。 14、肯输不肯赢,切戒。赔多赚少的买卖不要做 15、入市时落下的止损位,不宜胡乱取消。 16、做多错多,入市要等候机会,不宜买卖太密。 17、做多做空自如,不应只做单边。 18、不要因为价位太低而吸纳,也不要因为价位太高而沽空。 19、永不对冲。 20、尽量避免在不适当时搞金字塔加码。 21、如无适当理由,避免胡乱更改所持股票的买卖策略。 咨询交流QQ:2825740642

需求规律

需求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供给规律: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呈同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无差异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公式为:MP=△TP/△Q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公式为:MC=△TC/△Q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边际产品价值(VMP):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用公式表示: VMP=MP·P 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 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与技巧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读图分析类的题型在高考试题中所占分值比重很大。很多试题都是“以图入题”,几乎是“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经常是在一道大题中,图表多达3—4幅的现象,可以说是将地理的图表功能、图文结合的特色演绎得淋漓尽致。地理新课程目标之一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对中国和世界的基本状况没有一个清晰的“图”的概念,在接触到地理事物时不注意先去判明其区位,对各类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作出判断,那当然不能算完全合格。地理图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能够提供比文字描述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由于从地理图像中可以进行多层次地获取与分析信息、归纳与评价信息,因而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统计图表的能力,因此地理图表的判读技能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历届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一个最大特色。 地理分布图在常考地理图表中所占比例大,以分布图为信息载体,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处理能力、地理空间位置判断能力和地理原理迁移应用能力。 一、应在复习中帮助学生梳理地理分布图的类型 地理分布图类型复杂多样,首先,做到心中有数。按照地理事物在图形中分布的范围和形状,将分布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点状地理分布图 点状地理分布图表示的地理事物是标定在图上离散的点。①表示分布地点:如我国水电站的分布(只表示其空间位置)。②表示类别:用不同图例区分,如我国有色金属矿的分布。③表示数量:用定位符号的大小来区分(或同时在符号旁边注明绝对数量)。 2.线状地理分布图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洋流、等值线等。读线状地理分布图要注意事物的起止点、事物的沿途变化和事物的走向。线状地理分布图注重同一空间不同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地理事物空间位置和相互影响的结构体系。 3.面状地理分布图 面状地理分布图表示地形区、气候区、农业地域、工业区等地理事物。①表示分布范围:在地图中用封闭的界线,或用一种图例把具有某种专题事物的分布范围画出来,表示呈面状分布的某种事物的分布。②表示类别:在某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内,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在各个范围内用不同图形加以区分。③表示数量:常用散点法(点数多少)、等值线法。读面状地理分布图,要明确事物

葛兰维八大买卖法则

经典图文:葛兰维(威尔)八大均线买卖法则和波位热1已有187 次阅读2009-08-30 11:48 标签: 葛兰威尔法则均线买卖葛兰维 均线系统表示投资者的平均持仓成本,它和股价之间的关系,表明各个时期投资者的盈利和亏损的程度。投资人盈利和亏损会影响他们的买卖决定,并最终造成股价波动,美国投资专家葛兰威尔先生,在长期的投资实践中,总结出了关于移动平均线买卖的八条规律,人称葛兰威尔八大买卖法则,也称为葛兰维八大定律,准确度很高,对实战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作用,是股民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在此真诚的感谢插图的制作者,使枯燥的定理看起来容易理解和掌握。

买进法则: 1,移动平均线从下降转向平缓上升,而收盘价从平均线下方向上移动与平均线相交,并越过平均线时,就形成一个买入信号。该图形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平均线一定要有向上抬头的现象,说明市场由跌转涨,此时买入信号才确切。 2,收盘价在移动平均线上方移动,虽然出现回落,但并没有跌破平均线,而是在平均附近止跌又掉头上升,此时也是买入信号。 3,收盘价曾一度跌破平均线,但又立刻回升到平均线上方,移动平均线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这也是买入信号,因为移动平均线是持续上升的,说明市场仍处于涨势。 4,收盘价在平均线下方运动,并远离平均线,这是超卖现象,预计短期内价格反弹回升并向平均线靠近,这也是买入信号. 卖出法则 1,收盘价在平均线上方移动,并且呈现上升趋势,离平均线越来越远,表明近期多头都已获利,不久将获利平仓,这时出现一个卖出时机. 2,移动平均线由向上移动逐渐转为平缓下降趋势,而收盘价下破平均线,说明价格会出现较长时期的下跌,此时是卖出时机。此种分析的前提是移动平均线必须有向下的趋势,表明市场已进入空头市场。 3,收盘价在平均线下方运动,反弹没有能向上穿越平均线.而平均线又趋于下降,这时是较好的卖出时机. 4,收盘价曾一度暴涨穿破平均线,但又回落,而且平均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是卖出时机.3,收盘价在平均线下方运动,反弹没有能向上穿越平均线.而平均线又趋于下降,这时是较好的卖出时机. 4,收盘价曾一度暴涨穿破平均线,但又回落,而且平均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是卖出时机.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第二章 市场供求理论

第二章 市场供求理论 微观经济学将市场分为产品与服务市场以及生产要素市场,本章以及第三章均以产品或服务市场为例介绍市场供求机制的运行规律。 一、消费者的市场需求(demand ) 1、什么是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有能力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它与欲望、需要(needs,necessity)不同。(经济学所说的“需求”与需要根本的区别在于:需求把人们想要获得某东西的数量与人们为了获得它们而必须付出的代价联系在一起。为什么经济学要这么做?) 消费者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最终购买者。 2、影响消费者需求的因素: (1)所购商品自身的价格。 (2)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商品的价格(如替代品价格上升则人们会增加所购商品的购买量);互补商品的价格(如互补商品价格上升则人们会减少所购商品的购买量)。 (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正常商品(normal goods ),消费者的购买量随着消费者的收入上升而上升,而低档商品(inferior goods)正好相反。 (4)消费者的嗜好或偏好。 (5)消费者的预期。 3、需求函数:(,,)d d x x x y Q Q P P I ,其中,x y 代表两种不同的商品,x P y P 代表,x y 的价格, I 代表收入。这是最常用的需求函数的一般形式。 4、需求法则:假定影响需求的所有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是该商品价格的减函数。 (想一想:微观经济学所说的商品价格是指商品的货币价格吗?提示:曾经有人这样反驳需求法则,假设所有商品的货币价格均上涨了10%,此时,某商品价格上涨10%显然不会导致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的下降) 5、需求曲线:以数量为横轴,以价格为纵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然也会有例外,如吉芬商品、珍藏品、炫耀品(为什么?),又例如,当商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价格具有质量信号作用时,也会出现反常现象。 6、两种移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一定要掌握 (1)沿着同一条曲线上下移动:这是由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引起的。 (2)整条曲线左右移动:这是由影响商品需求的其他因素的变化引起的。 注:部分国内外教材以“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来区分二者,但笔者认为这种区分会制造不必要的混乱。

第二章 供需法则与市场均衡

第二章供需法则与市场均衡 (一)均衡的含义及种类 1. 均衡:经济学中的均衡表示相反的经济力量恰好相等而达到的相对稳定状态。 2. 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3.均衡的种类: (1)根据分析范围的大小不同,均衡理论可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A、局部均衡:某种商品在某一时间里,其供给和需求这两股相反力量的相互作用所到的均衡。 在讨论均不均衡时,总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即假定这一商品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因素,不受其他商品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 B、一般均衡:市场上所有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供给和需求都达到平衡状态。 在讨论一般均衡时,是假定各种商品的价格、供给和需求是相互影响的,因此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需都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2)从时间的长短不同来分析,均衡又可分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A、短期均衡:是指在这个时期内,只能在现有的技术水平、生产架构和机器设备基础上来调整可变成本的支出,如工资、原材料等费用,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建立厂房、增加设备、改进技术,即无法改变生产规模。这时的价格将主要取决于现存厂商的既有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状况。 B、长期均衡:是指在这个时期内,厂商有充裕的时间来调整一切生产要素(包括技术、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的投入,以适应需求变动。这时厂商的生产规模可以变动,因此,随之变动的生产成本也将包括一切费用。 (二)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当供大于求时,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下降; 只有当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并且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双方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此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预(如垄断力量的存在或国家的干预),那么,这种价格就不是均衡价格。 (三)供求规律 1. 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上升,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下降。 2. 需求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增加,需求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减少。 3. 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价格下降,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4. 供给的增加引起均衡数量的增加,供给的减少引起均衡数量的减少。 (四)实际价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支出的价格就是实际价格,而不是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理论价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确认某种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均衡价格。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时刻都在发挥推动实际价格走向均衡价格。 (一)什么是供给? 指市场上的卖者(通常指厂商)在某一定时期内(每年、每月、每日等),在一个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售某种商品的数量。 构成供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供给欲望。如销售面包可以赚钱; 二、是供给能力。能出售1万个还是2万个。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但更重要的是供给能力。

常见统计分布及其特点

【附录一】常见分布汇总 一、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即重复n次的伯努利试验(Bernoulli Experiment),用ξ表示随机试验的结果, 如果事件发生的概率是P,则不发生的概率q=1-p,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发生K次的概率是。 二、泊松poisson分布 1、概念 当二项分布的n很大而p很小时,泊松分布可作为二项分布的近似,其中λ为np。通常当n≧10,p≦0.1时,就可以用泊松公式近似得计算。 2、特点——期望和方差均为λ。 3、应用(固定速率出现的事物。)——在实际事例中,当一个随机事件,例如某电话交换台收到的呼叫、来到某公共汽车站的乘客,以固定的平均瞬时速率λ(或称密度)随机且独立地出现时,那么这个事件在单位时间(面积或体积)内出现的次数或个数就近似地服从泊松分布 三、均匀分布uniform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函数F(x)=(x-a)/(b-a),a≤x≤b 则称随机变量X服从[a,b]上的均匀分布,记为X~U[a,b]。 四、指数分布Exponential Distribution 1、概念

2、特点——无记忆性 (1)这种分布表现为均值越小,分布偏斜的越厉害。 (2)无记忆性 当s,t≥0时有P(T>s+t|T>t)=P(T>s) 即,如果T是某一元件的寿命,已知元件使用了t 小时,它总共使用至少s+t小时的条件概率,与从开始使用时算起它使用至少s小时的概率相等。 3、应用 在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研究中,通常用于描述对发生的缺陷数或系统故障数的测量结果 五、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1、概念 2、中心极限定理与正态分布(说明了正态分布的广泛存在,是统计分析的基础) 中心极限定理:设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有限)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 的样本,当n充分大时,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 的正态分布。 3、特点——在总体的随机抽样中广泛存在。 4、应用——正态分布是假设检验以及极大似然估计法ML的理论基础 定理一:设X1,X2,X3.。。Xn是来自正态总体N(μ,δ2)的样本,则有 样本均值X~N(μ,δ2/n)——总体方差常常未知,用t分布较多 六、χ2卡方分布(与方差有关)chi-square distribution 1、概念 若n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ξ?、ξ?、……、ξn ,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也称独立同 分布于标准正态分布),则这n个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平方和构成一新的随机变量,其分布规律称为卡方分布(chi-square distribution),其中参数n 称为自由度 【注意】假设随机干扰项呈正态分布。因此,卡方分布可以和RSS残差平方和联系起来。用RSS/δ2,所得的变量就是标准正态分布,就服从卡方分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